專利名稱:望遠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望遠鏡(telescope),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光學切換構件(optical-switching component)的望遠鏡,可使得影像紀錄裝置所記錄的影像與使用者眼睛所見的影像具有相同視場(field)。
背景技術:
在現今的信息社會中,隨著各種制程技術的提升,因此各種基本元件的價格不斷下跌,于是整合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產品日漸成為市場的主流,例如具有數字照相功能的手機、具有網絡聯機的家電用品或具有影印、傳真與打印等多功能事物機,因此舊有的產品常因附加新的功能而延長產品壽命。此外,隨著國內實施周休的休假制度與國人對于生態(tài)旅游與環(huán)境保護的逐漸重視,因此常有觀賞候鳥或水鳥的活動,不少人因此想將其美麗的姿態(tài)保存,然而市售的數字相機其放大的倍率有限,并無法將遠方的景物詳細顯示,除此之外,具有高倍率的專業(yè)相機例如常在運動場上所看見的大型專業(yè)相機其價格動輒十幾萬,并非一般人所能負擔。
基于上述,將望遠鏡與相機結合成一體便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法,除了具有遠距離觀察的特點外,并可進行影像的擷取。上述的具有攝影功能的望遠鏡便深受生態(tài)保育人士的喜愛,同時隨著數字相機的成熟發(fā)展,原本使用傳統(tǒng)相機的望遠鏡也開始使用數字相機技術。以下就該現有習知的具有數字照相技術的望遠鏡進行說明。
圖1是現有習知的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請參閱圖1所示,該現有習知的望遠鏡,是由一第一單眼望遠鏡(monocular)100、一第二單眼望遠鏡120與一影像記錄裝置140所構成。其中,第一單眼望遠鏡100是包括一第一物鏡102、一第一目鏡104,以及一配置于第一物鏡102與第一目鏡104之間的第一棱鏡106。第二單眼望遠鏡120是包括一第二物鏡122、一第二目鏡124,以及一配置于第二物鏡122與第二目鏡124之間的第二棱鏡126。另外,影像記錄裝置140是配置于第一單眼望遠鏡100與第二單眼望遠鏡120之間。
同樣請參閱圖1所示,現有習知的望遠鏡中的第一物鏡102、第一目鏡104、第二物鏡122以及第二目鏡124皆是由透鏡群(lens group)所構成。
在現有習知的望遠鏡中,影像記錄裝置140是包括一影像擷取元件142與一物鏡146。其中影像擷取元件142是位于物鏡146之后的光路徑上。另外,現有習知的物鏡146亦是由透鏡群所構成,而上述的影像擷取元件142是包括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是互補金氧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即傳感器)(CMOS image sensor)等。
在現有習知的望遠鏡中,光線190分別經由第一單眼望遠鏡100的第一物鏡102與第二單眼望遠鏡120的第二物鏡122、第一棱鏡106與第二棱鏡126、以及第一目鏡104與第二目鏡124,分別入射至使用者眼睛(圖中未示),該外光線195經由影像紀錄裝置140的物鏡146,入射至影像紀錄裝置140中的影像擷取元件142,以利影像的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現有習知的雙筒望遠鏡(binocular)中,各個單眼望遠鏡與影像紀錄裝置的視場并不一致,因此導致使用者眼睛所見的影像與影像紀錄裝置所記錄的影像在視場上并不相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可以改變影像紀錄裝置中物鏡的架構,但為了使物鏡能夠與各個單眼望遠鏡具有相同的視場,人們必須采用體積較大且重量較重的物鏡。如此一來,雙筒望遠鏡的體積與重量便隨之增加,而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困擾。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望遠鏡仍存在有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望遠鏡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fā)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yè)者急欲解決的問題。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望遠鏡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yè)知識,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的望遠鏡,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望遠鏡,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chuàng)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望遠鏡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望遠鏡,特別是一種新型結構的具有光學切換構件的望遠鏡,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得影像紀錄裝置所記錄的影像與使用者眼睛所見的影像具有相同視場,從而更加適于使用,且具有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望遠鏡,適于觀測及/或記錄一望遠影像,該望遠鏡包括一第一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第一物鏡以及一第一目鏡;一第二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第二物鏡以及一第二目鏡;一影像記錄裝置,配置于該第一單眼望遠鏡與該第二單眼望遠鏡之間;以及一第一光學切換構件,配置于該第一物鏡與該第一目鏡之間,以將由該第一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該第一目鏡以及該影像記錄裝置其中之一。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一物鏡包括一透鏡群。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一目鏡包括一透鏡群。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二物鏡包括一透鏡群。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二目鏡包括一透鏡群。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一單眼望遠鏡更包括一第一棱鏡,配置于該第一物鏡與該第一目鏡之間。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二單眼望遠鏡更包括一第二棱鏡,配置于該第二物鏡與該第二目鏡之間。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影像記錄裝置包括一影像擷取元件;以及一透鏡組,其中該透鏡組與該影像擷取元件是位于該第一光學切換構件之后的光路徑上,且該透鏡組是位于該第一光學切換構件與該影像擷取元件之間。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影像擷取元件包括電荷耦合元件以及互補金氧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其中之一。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影像紀錄裝置更包括一反射板,配置于該第一光學切換構件與該影像擷取元件之間的光路徑上。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一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可旋轉的反射板。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一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旋轉機構;以及一反射板,配置于該旋轉機構上。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一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雙向分色鏡以及一偏振分光鏡其中之一。
前述的望遠鏡,其更包括一第二光學切換構件,配置于該第二物鏡與該第二目鏡之間,以將由該第二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該第二目鏡以及該影像記錄裝置其中之一。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可旋轉的反射板。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旋轉機構;以及一反射板,配置于該旋轉機構上。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雙向分色鏡以及一偏振分光鏡其中之一。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依據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望遠鏡,適于觀測及/或記錄一望遠影像,該望遠鏡包括一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物鏡以及一目鏡;一影像記錄裝置,與該單眼望遠鏡連接;以及一光學切換構件,配置于該物鏡與該目鏡之間,以將由該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該目鏡以及該影像記錄裝置其中之一。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物鏡包括一透鏡群。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目鏡包括一透鏡群。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單眼望遠鏡更包括一棱鏡,配置于該物鏡與該目鏡之間。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影像記錄裝置包括一影像擷取元件;以及一透鏡組,其中該透鏡組與該影像擷取元件是位于該光學切換構件之后的光路徑上,且該透鏡組是位于該光學切換構件與該影像擷取元件之間。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影像擷取元件包括電荷耦合元件以及互補金氧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其中之一。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影像紀錄裝置更包括一反射板,配置于該光學切換構件與該影像擷取元件之間的光路徑上。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可旋轉的反射板。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旋轉機構;以及一反射板,配置于該旋轉機構上。
前述的望遠鏡,其中所述的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雙向分色鏡以及一偏振分光鏡其中之一。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為了達到前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的主要技術內容如下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望遠鏡,該望遠鏡例如是由一第一單眼望遠鏡、一第二單眼望遠鏡、一影像記錄裝置與一第一光學切換構件所構成。第一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第一物鏡以及一第一目鏡。第二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第二物鏡以及一第二目鏡。影像記錄裝置配置于第一單眼望遠鏡與第二單眼望遠鏡之間。第一光學切換構件配置于第一物鏡與第一目鏡之間,以將由第一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第一目鏡或是影像記錄裝置。
依照上述較佳實施例的望遠鏡,其中第一物鏡、第一目鏡、第二物鏡以及第二目鏡例如是由透鏡群所構成。此外,第一單眼望遠鏡中例如更包括一第一棱鏡,配置于第一物鏡與第一目鏡之間,而第二單眼望遠鏡中例如更包括一第二棱鏡,配置于第二物鏡與第二目鏡之間。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望遠鏡中,影像記錄裝置例如是由一影像擷取元件以及一透鏡組所構成。其中,透鏡組與影像擷取元件位于第一光學切換構件之后的光路徑上,且透鏡組位于第一光學切換構件與影像擷取元件之間。上述的影像擷取元件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或是互補金氧半導體影像感測器。此外,本實施例的影像記錄裝置例如更包括一反射板,該反射板例如配置于第一光學切換構件與影像擷取元件之間的光路徑上,以改變光線行進的方向。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望遠鏡中,第一光學切換構件例如是一可旋轉的反射板,以將由第一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第一目鏡或是影像記錄裝置。換言之,第一光學切換構件例如是由一旋轉機構與一反射板所構成,而反射板是配置于旋轉機構上。
在上述的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望遠鏡中,第一光學切換構件例如是一雙向分色鏡(Dichroic Mirror,DM)或是一偏振分光鏡(Polarization BeamSplitter,PBS),這些光學元件可將一部份光線切換至第一目鏡,而將另一部份的光線切換至影像記錄裝置。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望遠鏡例如更包括一第二光學切換構件,該第二光學切換構件例如是配置于第二物鏡與第二目鏡之間的光路徑上,以將由第二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第二目鏡或是影像記錄裝置。其中,第二光學切換構件例如是一可旋轉的反射板,以將由第二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第二目鏡或是影像記錄裝置。換言之,第二光學切換構件件例如是由一旋轉機構與一反射板所構成,而反射板是配置于旋轉機構上。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望遠鏡中,第二光學切換構件例如是一雙向分色鏡或是一偏振分光鏡,這些光學元件可將一部份光線切換至第二目鏡而將另一部份的光線切換至影像記錄裝置。
為達到本發(fā)明上述或其它目的,本發(fā)明還提出另一種望遠鏡,該望遠鏡是包括一單眼望遠鏡、一影像記錄裝置與一光學切換構件。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物鏡以及一目鏡,而影像記錄裝置是與該單眼望遠鏡連接。另外,光學切換構件是配置于物鏡與目鏡之間,以將由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目鏡或是影像記錄裝置。
依照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望遠鏡中,物鏡以及目鏡例如是由透鏡群所構成。單眼望遠鏡例如更包括一棱鏡,配置于該物鏡與該目鏡之間。
依照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望遠鏡中,影像記錄裝置例如是由一影像擷取元件以及一透鏡組所構成,其中透鏡組與影像擷取元件是位于光學切換構件之后的光路徑上,且透鏡組位于光學切換構件與影像擷取元件之間。上述的影像擷取裝置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或是互補金氧半導體影像感測器。此外,本實施例的影像記錄裝置例如更包括一反射板,該反射板例如是配置于光學切換構件與影像擷取元件之間的光路徑上,以改變光現行進的方向。
依照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望遠鏡中,光學切換構件例如是一可旋轉的反射板,以將由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目鏡或是影像記錄裝置。換言之,光學切換構件例如是由一旋轉機構與一反射板所構成,而反射板是配置于旋轉機構上。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望遠鏡中,光學切換構件例如是一雙向分色鏡或是一偏振分光鏡,這些光學元件可將一部份光線切換至目鏡,而將另一部份的光線切換至影像記錄裝置。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望遠鏡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一、本發(fā)明的望遠鏡具有光學切換構件,使得影像紀錄裝置所記錄的影像與使用者眼睛所見的影像具有相同的視場。
二、本發(fā)明的望遠鏡的影像擷取系統(tǒng)可以省去影像紀錄裝置專用的物鏡,使得本發(fā)明的望遠鏡其重量與現有習知的望遠鏡相較,更顯得其輕巧方便、體積較小且成本較低等優(yōu)勢。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特殊結構的望遠鏡具有光學切換構件,不但可以使得影像紀錄裝置所記錄的影像與使用者眼睛所見的影像具有相同的視場,而且能夠省去影像紀錄裝置專用的物鏡,故本發(fā)明望遠鏡具有重量較輕、體積較小、成本較低等優(yōu)勢,從而更加適于使用,且具有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本發(fā)明具有上述諸多的優(yōu)點及實用價值,并在同類產品中未見有類似的結構設計公開發(fā)表或使用而確屬創(chuàng)新,其不論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在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并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且較現有的望遠鏡具有增進的多項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而具有產業(yè)的廣泛利用價值,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圖1是現有習知的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fā)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3A是依照本發(fā)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3B是依照本發(fā)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fā)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fā)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fā)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fā)明第七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100、200第一單眼望遠鏡 102、202第一物鏡104、204第一目鏡106、206第一棱鏡120、220第二單眼望遠鏡 122、222第二物鏡124、224第二目鏡126、226第二棱鏡140、240影像紀錄裝置142、242影像擷取元件146、602物鏡190、290、390、490光線
244、444、644透鏡組 244a、244b透鏡群246、264、446、484反射板260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2、482、662旋轉機構 360a、360b第一光學切換構件440、640影像紀錄裝置442、642影像擷取元件444a、444b、444c透鏡群 480、580第二光學切換構件560第一光學切換構件 590、690、790光線600單眼望遠鏡 604目鏡606棱鏡 644a、644b透鏡群646、664反射板 660、760光學切換構件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fā)明提出的望遠鏡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2所示,是依照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望遠鏡,例如是由一第一單眼望遠鏡200、一第二單眼望遠鏡220、一影像記錄裝置240與一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所構成;其中,第一單眼望遠鏡200例如包括一第一物鏡202、一第一目鏡204,以及一配置于第一物鏡202與第一目鏡204之間的第一棱鏡206。第二單眼望遠鏡220例如包括一第二物鏡222、一第二目鏡224,以及一配置于第二物鏡222與第一目鏡224之間的第二棱鏡226。影像記錄裝置240例如配置于第一單眼望遠鏡200與第二單眼望遠鏡220之間。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例如配置于第一物鏡202與第一目鏡204之間,以將由第一物鏡202入射的光線290切換至第一目鏡204或影像記錄裝置24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例如是設置于第一物鏡202中,或是其它適當位置上。
依照本發(fā)明第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望遠鏡中,第一物鏡202、第一目鏡204、第二物鏡222與第二目鏡224例如是由透鏡群所構成。影像記錄裝置240例如是由一影像擷取元件242以及一透鏡組244所構成,其中透鏡組244例如包括透鏡群244a與透鏡群244b。此外,透鏡組244與影像擷取元件242是位于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之后的光路徑上,且透鏡組244位于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與影像擷取元件242之間。上述的影像擷取元件242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或互補金氧半導體影像感測器。
同樣請參閱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影像記錄裝置240中例如更包括有一反射板246,該反射板246例如是配置于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與影像擷取元件242之間的光路徑上。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例如是由一旋轉機構262與一反射板264所構成的可旋轉的反射片,而反射板264是配置于旋轉機構262上。
在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望遠鏡中,當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尚未動作時,光線290依序經由第一單眼望遠鏡200的第一物鏡202與第二單眼望遠鏡220的第一物鏡222、第一棱鏡206與第二棱鏡226以及第一目鏡204與第二目鏡224,入射至使用者眼睛(圖中未示)。然而,當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動作時,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的旋轉機構262產生角位移,以帶動反射板264至預定位置。此時,光線290便會依序經由第一單眼望遠鏡200的第一物鏡202、旋轉機構262上的反射板264(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透鏡群244a、反射板246,以及透鏡群244b,最后入射至影像紀錄裝置240中的影像擷取元件242。
第二實施例請參閱圖3A所示,是依照本發(fā)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似,惟其差異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所采用的第一光學切換構件360a為一雙向分色鏡,該雙向分色鏡可將一部份光線切換至第一目鏡204,且將另一部份的光線切換至影像記錄裝置242。換言之,光線390經由第一單眼望遠鏡200的第一物鏡202入射至第一光學切換機構360a時,部分光線390會依序經由第一棱鏡206與第一目鏡204入射至使用者眼睛(圖中未示),而另一部分光線390則會依序經由透鏡組244的透鏡群244a、影像紀錄裝置240的反光片246與透鏡組244的透鏡群244b,入射至影像紀錄裝置240的影像擷取元件242。
第三實施例請參閱圖3B所示,是依照本發(fā)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似,惟其差異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所采用的第一光學切換構件360b為一偏振分光鏡,該偏振分光鏡同樣可將一部份光線切換至第一目鏡204,且將另一部份的光線切換至影像記錄裝置242。換言之,光線390經由第一單眼望遠鏡200的第一物鏡202入射至第一光學切換機構360b時,部分光線390b會依序經由第一棱鏡206與第一目鏡204入射至使用者眼睛(圖中未示),而另一部分光線390則會依序經由透鏡組244的透鏡群244a、影像紀錄裝置240的反光片246與透鏡組244的透鏡群244b,入射至影像紀錄裝置240的影像擷取元件242。
第四實施例請參閱圖4所示,是依照本發(fā)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似,惟其差異之處在于,本實施例更具有一第二光學切換構件480,使得本實施例所紀錄的影像具有立體感。其中,該第二光學切換構件480例如是配置于第二物鏡222與第二目鏡224之間,以將由第二物鏡222入射的光線490切換至第二目鏡224或影像記錄裝置440,而且影像記錄裝置440例如是由一影像擷取元件442以及一透鏡組444所構成,其中透鏡組444例如包括透鏡群444a、透鏡群444b與透鏡群244c。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光學切換構件480例如是設置于第二物鏡222中,或是其它適當位置上。
同樣請參閱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影像記錄裝置440中例如更包括有一反射板446,該反射板446例如是配置于第二光學切換構件480與影像擷取元件442之間的光路徑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光學切換構件480例如是由一旋轉機構482與一反射板484所構成的可旋轉的反射片,而反射板484是配置于旋轉機構482上。
在上述第四較佳實施例的望遠鏡中,當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與第二光學切換構件480尚未動作時,光線490依序經由第一單眼望遠鏡200的第一物鏡202與第二單眼望遠鏡220的第一物鏡222、第一棱鏡206與第二棱鏡226以及第一目鏡204與第二目鏡224,入射至使用者的眼睛(圖中未示)。然而,當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與第二光學切換構件480動作時,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的旋轉機構262與第二光學切換機構480的旋轉機構482均產生角位移,以帶動反射板264與反射板484至預定位置。此時,光線290便會依序經由第一單眼望遠鏡200的第一物鏡202與第二單眼望遠鏡的第二物鏡222、旋轉機構262上的反射板264(第一光學切換構件260)與旋轉機構482上的反射板484(第二光學切換構件480)、透鏡群444a與透鏡群444c、反射板446,以及透鏡群444b,最后入射至影像紀錄裝置440中的影像擷取元件442。
第五實施例請參閱圖5所示,是依照本發(fā)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二實施例相似,惟其差異之處在于,本實施例具有一第二光學切換構件580,且該第二光學切換構件580是為一雙向分色鏡,該雙向分色鏡可將一部份光線切換至第二目鏡224,且將另一部份的光線切換至影像記錄裝置442。換言之,光線590經由第二單眼望遠鏡220的第二物鏡222入射至第二光學切換機構580時,部分光線590會依序經由第二棱鏡226與第二目鏡224入射至使用者眼睛(圖中未示),而另一部分光線590則會依序經由透鏡組444的透鏡群444c、影像紀錄裝置440的反光片446與透鏡組444的透鏡群444b,入射至影像紀錄裝置440的影像擷取元件442。
上述本實施例的第二光學切換構件當然不限定為本實施例所使用的雙向分色鏡,亦可使用偏振分光鏡,而可達到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第六實施例請參閱圖6所示,是依照本發(fā)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望遠鏡,例如是由一單眼望遠鏡600、一影像記錄裝置640與一光學切換構件660所構成。其中,單眼望遠鏡600例如包括一物鏡602、一目鏡604以及一配置于物鏡602與目鏡604之間的棱鏡606。影像記錄裝置640配置于該單眼望遠鏡600。光學切換構件660配置于物鏡602與目鏡604之間,以將由該物鏡602入射的光線690切換至目鏡604或影像記錄裝置640。值得注意的是,該光學切換構件660例如是設置于物鏡602中,或是其它適當位置上。此外,本實施例的物鏡602與目鏡604例如是由透鏡群所構成。
請同時參閱圖6所示,上述第六較佳實施例的望遠鏡中,影像記錄裝置640例如是由一影像擷取元件642與一透鏡組644所構成,其中透鏡組644例如包括透鏡群644a與透鏡群644b。影像擷取元件642位于光學切換構件660之后的光路徑上,且透鏡組644位于光學切換構件660與影像擷取元件642之間,上述的影像擷取元件642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或互補金氧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的影像紀錄裝置640例如更包括有一反射板646,該反射板646例如是配置于光學切換構件660與影像擷取元件642之間的光路徑上。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切換構件660例如是由一旋轉機構662與一反射板664所構成的可旋轉的反射片,而反射板664配置于旋轉機構662上。
上述第六較佳實施例的望遠鏡中,當光學切換構件660尚未動作時,光線690依序經由單眼望遠鏡600的物鏡602、棱鏡606與目鏡604入射至使用者眼睛(圖中未示)。然而,當光學切換構件660動作時,光學切換構件660的旋轉機構662產生角位移,以帶動反射板664至預定位置。此時,光線690便會依序經由單眼望遠鏡600的物鏡602、旋轉機構662的反射板664(光學切換構件660)、透鏡群644a、反射板646,以及透鏡群644b,最后入射至影像紀錄裝置640的影像擷取元件642。
第七實施例請參閱圖7所示,是依照本發(fā)明第七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六實施例相似,惟其差異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所采用的第一光學切換構件760為一雙向分色鏡,該雙向分色鏡可將一部份光線切換至目鏡604,且將另一部份的光線切換至影像記錄裝置642。換言之,光線790經由單眼望遠鏡600的物鏡602入射至光學切換機構760時,部分光線790會依序經由棱鏡606與目鏡604入射至使用者眼睛(圖中未示),而另一部分光線790則會依序經由透鏡組644的透鏡群644a、影像紀錄裝置640的反光片646與透鏡組644的透鏡群644b,入射至影像紀錄裝置640的影像擷取元件642。
上述本實施例的光學切換構件當然不限定為本實施例所使用的雙向分色鏡,亦可使用偏振分光鏡,而可達到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望遠鏡,適于觀測及/或記錄一望遠影像,其特征在于該望遠鏡包括一第一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第一物鏡以及一第一目鏡;一第二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第二物鏡以及一第二目鏡;一影像記錄裝置,配置于該第一單眼望遠鏡與該第二單眼望遠鏡之間;以及一第一光學切換構件,配置于該第一物鏡與該第一目鏡之間,以將由該第一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該第一目鏡以及該影像記錄裝置其中之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物鏡包括一透鏡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目鏡包括一透鏡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物鏡包括一透鏡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目鏡包括一透鏡群。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單眼望遠鏡更包括一第一棱鏡,配置于該第一物鏡與該第一目鏡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單眼望遠鏡更包括一第二棱鏡,配置于該第二物鏡與該第二目鏡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影像記錄裝置包括一影像擷取元件;以及一透鏡組,其中該透鏡組與該影像擷取元件是位于該第一光學切換構件之后的光路徑上,且該透鏡組是位于該第一光學切換構件與該影像擷取元件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影像擷取元件包括電荷耦合元件以及互補金氧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其中之一。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影像紀錄裝置更包括一反射板,配置于該第一光學切換構件與該影像擷取元件之間的光路徑上。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可旋轉的反射板。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旋轉機構;以及一反射板,配置于該旋轉機構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雙向分色鏡以及一偏振分光鏡其中之一。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第二光學切換構件,配置于該第二物鏡與該第二目鏡之間,以將由該第二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該第二目鏡以及該影像記錄裝置其中之一。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可旋轉的反射板。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旋轉機構;以及一反射板,配置于該旋轉機構上。
17.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雙向分色鏡以及一偏振分光鏡其中之一。
18.一種望遠鏡,適于觀測及/或記錄一望遠影像,其特征在于該望遠鏡包括一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物鏡以及一目鏡;一影像記錄裝置,與該單眼望遠鏡連接;以及一光學切換構件,配置于該物鏡與該目鏡之間,以將由該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該目鏡以及該影像記錄裝置其中之一。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物鏡包括一透鏡群。
20.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目鏡包括一透鏡群。
21.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單眼望遠鏡更包括一棱鏡,配置于該物鏡與該目鏡之間。
22.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影像記錄裝置包括一影像擷取元件;以及一透鏡組,其中該透鏡組與該影像擷取元件是位于該光學切換構件之后的光路徑上,且該透鏡組是位于該光學切換構件與該影像擷取元件之間。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影像擷取元件包括電荷耦合元件以及互補金氧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其中之一。
24.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影像紀錄裝置更包括一反射板,配置于該光學切換構件與該影像擷取元件之間的光路徑上。
25.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可旋轉的反射板。
26.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旋轉機構;以及一反射板,配置于該旋轉機構上。
27.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望遠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學切換構件包括一雙向分色鏡以及一偏振分光鏡其中之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望遠鏡,其包括一第一單眼望遠鏡、一第二單眼望遠鏡、一影像記錄裝置與一第一光學切換構件;其中,第一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第一物鏡與一第一目鏡;第二單眼望遠鏡包括一第二物鏡與一第二目鏡;影像記錄裝置是配置于第一單眼望遠鏡與第二單眼望遠鏡之間;第一光學切換構件配置于第一物鏡與第一目鏡之間,以將由第一物鏡入射的光線切換至第一目鏡或影像記錄裝置。本發(fā)明的望遠鏡采用光學切換構件,可以使得影像紀錄裝置所記錄的影像與使用者眼睛所見的影像具有相同的視場,而且能夠省去影像紀錄裝置專用的物鏡,故本發(fā)明望遠鏡具有重量較輕、體積較小、成本較低等優(yōu)勢,從而更加適于使用,且具有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文檔編號G02B23/16GK1609648SQ20031010184
公開日2005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0月20日
發(fā)明者曾文佐, 盧叔東 申請人:勁永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