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輸送裝置和噴墨記錄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514896閱讀:161來源:國知局
輸送裝置和噴墨記錄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輸送裝置和噴墨記錄設備。所述輸送裝置包括:第一輥;第二輥;和輥保持件。每個第一輥能沿片材的輸送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輥保持件包括:輥容納部;鄰接構件和滑動部。鄰接構件能沿輸送方向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間移動。鄰接構件在從第三位置移動到第四位置的同時使每個第一輥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并在從第四位置移動到第三位置的同時使每個第一輥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瑒硬磕苎氐谝惠伒呐帕蟹较蛟诘谖逦恢煤偷诹恢弥g移動?;瑒硬繌牡谖逦恢靡苿拥降诹恢靡允灌徑訕嫾牡谌恢靡苿拥降谒奈恢茫⑶覐牡诹恢靡苿拥降谖逦恢靡允灌徑訕嫾牡谒奈恢靡苿拥降谌恢?。
【專利說明】輸送裝置和噴墨記錄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沿輸送路徑輸送片材的輸送裝置,和一種噴墨記錄設備,所述噴墨記錄設備包括所述輸送裝置,并且被構造用于將圖像記錄在沿輸送路徑輸送的片材上。
【背景技術】
[0002]如上文所述的輸送裝置包括輥對,所述輥對包括上輥和下輥。上輥設置在輸送路徑的上側。下輥設置在輸送路徑的下側以與上輥相面對。輥對在將片材夾在其之間的同時輸送片材。
[0003]存在傳統(tǒng)上已知的圖像形成設備,在所述傳統(tǒng)上已知的圖像形成設備中,片材相對于基準方向夾持在輥對之間的片材夾持角度會根據(jù)狀況而變化。作為用于改變在包括片材排出驅動輥和片材排出從動輥的輥對之間的片材夾持角度的機構,提供以下機構,所述機構通過凸輪的旋轉移動支撐片材排出從動輥的輸送引導件,以相對于片材排出驅動輥移動片材排出從動輥,并且改變在片材排出驅動輥和片材排出從動輥之間的片材夾持角度。輸送引導件和片材排出從動輥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動,使得輸送引導件和片材排出從動輥需要沿片材排出從動輥的移動方向彼此并列。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能夠以與已知方式不同的方式移動;一種輥,所述輥位于安裝所述輸送裝置的設備中;和一種包括所述輸送裝置的噴墨記錄設備。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和其它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被構造用于在輸送方向上輸送記錄片材,所述輸送裝置包括:多個第一輥;多個第二輥;和輥保持件。所述多個第一輥在垂直于輸送方向的排列方向上間隔排列。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具有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延伸的軸。所述多個第二輥與所述多個第一輥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多個第二輥中的每個與對應的第一輥壓接,并且被構造用于在與對應的第一輥在夾持點夾持記錄片材的同時在輸送方向上輸送記錄片材。所述輥保持件被構造用于支撐所述多個第一輥,以使所述多個第一輥能沿輸送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和對應的第二輥限定通過夾持點的第一切線。在第二位置的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和對應的第二輥限定通過夾持點的第二切線。所述第二切線相對于所述第一切線成角度。所述輥保持件包括:輥容納部;鄰接構件;和滑動部。所述輥容納部被構造用于在其中容納所述多個第一輥。所述鄰接構件由所述輥容納部支撐,以能沿輸送方向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間移動。所述鄰接構件被構造成鄰接所述多個第一輥的軸中的每個,以響應于所述鄰接構件從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移動將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鄰接構件進一步被構造成鄰接所述多個第一輥的軸中的每個,以響應于所述鄰接構件從所述第四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的移動將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從所述第二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滑動部被構造成鄰接所述鄰接構件。所述滑動部由所述輥容納部支撐,以能沿所述排列方向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滑動部被構造用于從所述第五位置移動到所述第六位置以使所述鄰接構件從所述第三位置移動到所述第四位置。所述滑動部進一步被構造用于從所述第六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五位置以使所述鄰接構件從所述第四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三位置。
[0006]根據(jù)上述構造,滑動部的沿排列方向的移動允許多個第一輥和鄰接構件沿輸送方向移動。相對于水平方向的片材夾持角度夠通過可沿排列方向移動的構件改變,記錄片材以所述片材夾持角度夾持在多個第一輥的每個和對應的第二輥之間。
[0007]根據(jù)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噴墨記錄設備,所述噴墨記錄設備包括:上述輸送裝置;記錄頭;托架;和施力構件。所述記錄頭被構造用于將墨滴噴射到所述記錄片材上。所述記錄頭安裝在所述托架上,并且所述托架被構造用于在排列方向上往復移動。所述施力構件被構造用于將所述滑動部推動到所述第五位置。所述滑動部通過鄰接在排列方向上移動的所述托架,抵抗所述施力構件的推力而從所述第五位置移動到所述第六位置。
[0008]根據(jù)上述構造,滑動部能夠通過移動托架而移動。這消除了另外提供用于移動滑動部的專用驅動源的必要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在附圖中:
[0010]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的外觀的透視圖;
[0011]圖2是示出在從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的左側觀看時的打印部分的內(nèi)部結構的截面示意圖;
[0012]圖3A和圖3B是分別示出設置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的托架、壓板、導軌和正齒移動機構的不意圖,其中圖3A是平面圖,圖3B是如視圖;
[0013]圖4A和圖4B是分別示出設置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的正齒移動機構的部分的局部截面圖,其中圖4A示出滑動部處于第五位置的狀態(tài),圖4B示出滑動部處于第六位置的狀態(tài);
[0014]圖5A是沿圖4A中的線VA-VA的局部截面圖,示出設置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的正齒移動機構的部分,并且示出了正齒輥、鄰接構件和滑動部別處于第一位置、第三位置和第五位置的狀態(tài);
[0015]圖5B是沿圖4A中的線VB-VB的局部截面圖,示出了設置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的正齒移動機構的部分,并且示出了正齒輥、鄰接構件和滑動部別處于第一位置、第三位置和第五位置的狀態(tài)。
[0016]圖5C是示出設置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的正齒移動機構的部分的局部截面圖,示出了正齒輥、鄰接構件和滑動部別處于第一位置、第三位置和第五位置的狀態(tài);
[0017]圖6A是示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滑動部處于第五位置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0018]圖6B是示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滑動部處于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間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0019]圖6C是示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滑動部處于第六位置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0020]圖6D是示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和鄰接構件分別處于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時的正齒移動機構的局部不意截面圖;
[0021]圖6E是示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處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并且鄰接構件處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間時的正齒移動機構的局部示意截面圖;
[0022]圖6F是示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和鄰接構件分別處于第二位置和第四位置時的正齒移動機構的局部不意截面圖;
[0023]圖6G是示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處于第一位置時反轉輥對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0024]圖6H是示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處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時反轉輥對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0025]圖61是示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處于第二位置時反轉輥對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0026]圖7是示出設置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的控制器的構造的框圖;
[0027]圖8A是示出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多功能機器中在圖像記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的流程圖;
[0028]圖SB是示出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變型和第二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在圖像記錄控制處理中的步驟的流程圖;
[0029]圖9A是示出設置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的正齒移動機構的部分的局部截面圖;
[0030]圖9B是示出反轉輥對的示意圖,用于說明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的記錄片材的波浪形的幅度;
[0031]圖1OA是示出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處于第五位置的滑動部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0032]圖1OB是示出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處于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間的滑動部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0033]圖1OC是示出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處于第六位置的滑動部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0034]圖1OD是示出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和鄰接構件分別處于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時的正齒移動機構的局部不意截面圖;
[0035]圖1OE是示出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處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并且鄰接構件處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間時的正齒移動機構的局部示意截面圖;
[0036]圖1OF是示出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和鄰接構件分別處于第二位置和第四位置時的正齒移動機構的局部不意截面圖;
[0037]圖1OG是示出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處于第一位置時的反轉輥對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0038]圖1OH是示出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處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時的反轉輥對的局部示意平面圖;以及
[0039]圖101是示出在根據(jù)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中,當正齒輥處于第二位置時的反轉輥對的局部示意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將參考圖1至圖5B和圖6A至圖8A,對作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噴墨記錄設備的多功能機器進行描述。在整個說明書中,將在假設多功能機器10以其打算被使用的方向設置的情況下使用術語“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在下面”、“右”、“左”、“前”、“后”。
[0041]更具體地,上下方向7參照多功能機器10的可操作狀態(tài)(即圖1中所示的狀態(tài))進行定義,前后方向8通過開口 13形成的一側為前側進行定義,并且左右方向9通過參考多功能機器10的前側進行定義。
[0042][多功能機器10的整體結構]
[0043]如圖1所示,多功能機器10大致被成形為如長方體,并且在其下部具有打印部分11,所述打印部分11通過噴墨記錄方法將圖像記錄在記錄片材12上(參見圖2)。多功能機器10具有各種功能,諸如傳真功能和打印功能。
[0044]打印部分11在其前側形成有開口 13。通過開口 13,能放置各種尺寸的記錄片材12的供給托盤20能夠在前后方向8上插入和移除。排出托盤21以堆疊在供給托盤20上的方式設置在供給托盤20的上方。排出托盤21以與供給托盤20 —體的方式通過開口 13插入和移除。操作面板22設置在多功能機器10的前側,在開口 13的上方。
[0045]如圖2所示,打印部分11包括:從供給托盤20拾取和供給記錄片材12的供給部分15 ;將圖像記錄在通過供給部分15供給的記錄片材12上的記錄部分24 ;和輸送裝置。輸送裝置至少包括:輸送記錄片材12的輸送輥對54和排出輥對55 ;和使每個排出輥對43的正齒棍46上下移動的正齒移動機構64。在本實施例中,輸送裝置除輸送棍對54、排出棍對55和正齒移動機構64之外,還包括反轉輥對43。構成打印部分11的各組件的詳細內(nèi)容將在后面描述。
[0046][供給部分15]
[0047]如圖2所示,供給部分15設置在通過開口 13安裝在打印部分11中的供給托盤20(參見圖1)的上部。供給部分15包括供給輥25、供給臂26和軸27。供給輥25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在供給臂26的后端。供給輥25通過接收來自供給馬達101 (參見圖7)的驅動力而旋轉。供給臂26由軸27以成角度地可旋轉的方式支撐。軸27由打印部分11的主框架(未示出)支撐。供給臂26由其自身的重量或彈簧的彈力朝向供給托盤20側以樞轉方式推動。供給輥25被旋轉以拾取放置在供給托盤20上的記錄片材12,因此將記錄片材12給送供給到第一輸送路徑65。
[0048][第一輸送路徑65]
[0049]如圖2所示,第一輸送路徑65從供給托盤20的后端部朝向多功能機器10的前側彎曲,并且從多功能機器10的后側延伸到其前側。第一輸送路徑65通過由輸送輥對54夾持的片材夾持位置、記錄部分24的下側、由排出輥對55夾持的片材夾持位置和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片材夾持位置,通向排出托盤21。從供給托盤20供給的記錄片材12沿由圖2中的點劃線箭頭表不的輸送方向16輸送,并且由第一輸送路徑65從打印部分11的下部以U形轉彎的方式引導到記錄部分24。記錄片材12由記錄部分24進行圖像記錄處理,然后由反轉輥對排出到排出托盤21,排出托盤21設置在相對于反轉輥對43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
[0050]因此,排出托盤21設置在相對于反轉輥對43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且由反轉棍對43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被排出到排出托盤21。第一輸送路徑65由外引導構件18和內(nèi)引導構件19限定,外引導構件18和內(nèi)引導構件19彼此相對設置,夕卜引導構件18和內(nèi)引導構件19之間具有預定間隙。
[0051][輸送輥對54、排出輥對55和反轉輥對43]
[0052]如圖2所示,包括輸送輥60和壓輥61的輸送輥對54在相對于記錄部分24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側設置在第一輸送路徑65處。輸送棍60和壓棍61相互接觸。壓棍61與輸送棍60通過彈簧壓接。
[0053]包括排出棍62和正齒棍63的排出棍對55在相對于記錄部分24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設置在第一輸送路徑65處。排出棍62和正齒棍63互相接觸。正齒棍63和排出輥62通過彈簧壓接。
[0054]包括作為第二輥的示例的反轉輥45和作為第一輥的示例的正齒輥46的反轉輥對43在相對于排出棍對55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設置在第一輸送路徑65處。如圖4A、圖4B和圖6G所示,正齒輥46在左右方向9上設置在多個位置(在本實施例中的八個正齒棍46),互相分離。左右方向9是排列方向的不例。一個軸68延伸通過一個正齒棍46。正齒輥46在軸68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中心部分被支撐。軸68由條形彈簧形成。彼此相對設置的正齒輥46和反轉輥45通過構成軸68的彈簧的推力彼此壓接。
[0055]輥對54、55和43在夾持沿第一輸送路徑65被引導的記錄片材12的同時旋轉,也就是在接觸記錄片材12的同時旋轉,從而在輸送方向16上且還在與輸送方向16相反的方向上輸送記錄片材12。輥60、62和45通過受到來自輸送馬達102的驅動力旋轉(參見圖3A和圖7)。當輸送馬達102進行正常旋轉驅動,輥60、62和45在第二旋轉方向上旋轉。第二旋轉方向是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記錄片材12的旋轉方向。當輸送馬達102進行反向的旋轉驅動,輥60、62和45在與第二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一旋轉方向上旋轉。第一旋轉方向是在與輸送方向16相反的方向上輸送記錄片材12的旋轉方向。
[0056][記錄部分24]
[0057]如圖2以及圖3A和圖3B所示,記錄部分24于在輸送輥對54和排出輥對55之間的位置處設置在第一輸送路徑65的上方。記錄部分24包括托架23和記錄頭39。托架23由設置在壓板42的前側和后側的導軌143和144支撐。在左右方向9上的導軌143和144中的每個的兩端部固定到打印部分11的主框架(未示出)。已知的帶機構(未示出)設置在導軌143和144中的至少一個處,并且托架23連接到帶機構。帶機構由托架驅動馬達103(參見圖7,作為驅動單元的示例)驅動,由此,托架23能夠在左右方向9上往復移動。
[0058]記錄頭39安裝在托架23上。記錄頭39具有設置有多個噴嘴40的下表面。噴嘴40中的每個適合于朝向設置在記錄頭39的下面且與記錄頭39相對的壓板42噴射墨滴。壓板42是支撐記錄片材12的構件。當托架23在左右方向9上往復移動的同時,噴嘴40分別將墨滴噴射到支撐在壓板42上的記錄片材12,從而將圖像記錄在記錄片材12上。[0059][第二輸送路徑67]
[0060]第二輸送路徑67在作為交接點不例的第一交接點36處與第一輸送路徑65分離,并且在第二交接點37處結合第一輸送路徑,所述第一交接點36相對于排出輥對55位于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并且還相對于反轉輥對43位于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側,所述第二交接點37相對于輸送棍對54位于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側。也就是,第二輸送路徑67與第一輸送路徑65在第一交接點36和第二交接點37處匯合。在第一旋轉方向上旋轉的反轉輥對43沿第二輸送路徑67在輸送方向17 (由圖2中的雙點劃線箭頭表示)上將記錄片材12從第一交接點36輸送到第二交接點37。第二輸送路徑67由引導構件31和32限定。
[0061][正齒移動機構64]
[0062]如圖2所不,作為棍保持件不例的正齒移動機構64被設置成從上面覆蓋多個正齒輥46。如圖3B所示,在每個正齒輥46的外周表面的下部露出到外部的狀態(tài)中,每個正齒輥46由正齒移動機構64覆蓋。如圖4A、4B和圖5A、5B所示,正齒移動機構64包括引導構件72、軸擠壓部73、鄰接構件75和滑動部74。在下文中,將參見圖4A、圖4B和圖5A、圖5B,對構成正齒移動機構64的構件進行詳細描述。注意通過從正齒移動機構64中提取正齒輥46和其外周部分,圖4A和圖4B示出正齒移動機構64的部分。
[0063][引導構件72]
[0064]如圖4A、圖4B所示,作為輥容納部的引導構件72安裝到打印部分11的主框架(未示出)。在本實施例中,引導構件72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并且其左右端部固定到主框架。引導構件72形成具有上部開口的大致盒狀形狀,并且包括底板72A和從底板72A的左側和右側端部豎立的側板(未示出)。軸擠壓部73 (下文描述)和鄰接構件75 (下文描述)容納在由底板72A和側板限定的內(nèi)部空間中。引導構件72的底板72A形成有設置成與正齒輥46 一一對應的槽72B。槽72B具有稍大于正齒輥46的直徑和寬度的尺寸。因此,正齒輥46的下部通過槽72B從底板72A向下露出。
[0065]為正齒輥46中的每個正齒輥設置兩個第一肋76和兩個第二肋77,并且所述兩個第一肋76和兩個第二肋77從引導構件72的底板72A豎立。第一肋76設置在正齒輥46的軸68的左右兩側。第二肋77分別在左右方向9上設置在第一肋76中的一個和正齒輥46之間。第一肋76分別支撐軸擠壓部73 (下文描述)。第二肋77分別形成有從其上邊緣向下延伸、即在上下方向7上延伸的豎直槽78。正齒輥46的軸68從上方向下插入豎直槽78,因此軸68在左右方向9上通過豎直槽78(參見圖5B)。由于豎直槽78在上下方向7上延伸,正齒輥46能在上下方向7上移動。也就是,正齒輥46布置在引導構件72中,以能夠在上下方向7上移動。
[0066]如圖5A和圖5B所示,在豎直槽78的下方,第二肋77還分別形成有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作為軸接收部的示例的前后槽71。從上方插入豎直槽78的軸68然后被插入前后槽71。在此狀態(tài)中,軸68能夠在前后槽71的內(nèi)部在前后方向8上移動。軸68沿前后槽71的移動允許正齒輥46被引導到下文描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當軸68位于前后槽71的前端部時,也就是,當軸68如圖6D和圖6G所不的那樣定位時,正齒棍46位于第一位置。另一方面,當軸68位于前后槽71的后端部時,也就是,當軸68如圖6F和61所示的那樣定位時,正齒輥46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側。
[0067]如圖6D所示,當正齒輥46位于第一位置時,記錄片材12以大致水平的狀態(tài)被夾持在正齒輥46和反轉輥45之間。也就是,當正齒輥46位于第一位置時,記錄片材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相對于水平方向的片材夾持角度為大致0 (零)度。另一方面,如圖6F所示,當正齒輥46位于第二位置時,記錄片材12以比在圖6D的狀態(tài)中的角度(大致0 (零)度)大的角度傾斜。也就是,當正齒輥46位于第二位置時,記錄片材12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相對于水平方向的片材夾持角度大于當正齒輥46位于第一位置時的片材夾持角度。
[0068]換句話說,反轉棍45和位于第一位置的正齒棍46限定通過記錄片材12夾持在反轉輥45和位于第一位置的正齒輥46之間所在的夾持點的第一切線,并且反轉輥45和位于第二位置的正齒輥46限定通過記錄片材12夾持在反轉輥45和位于第二位置的正齒輥46之間所在的夾持點的第二切線。第二切線相對于第一切線成角度。
[0069]在本實施例中,當正齒輥46位于第二位置時,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記錄片材12朝向記錄片材12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端側、即其后端側向下傾斜。作為結果,記錄片材12的后端(尾端)被引到從第一交接點36斜向向下且向后延伸的第二輸送路徑67。
[0070]另一方面,當?shù)诙斔吐窂?7例如從第一交接點36斜向向上且向后延伸時,記錄片材12優(yōu)選朝向記錄片材12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端側、即其后端側向上傾斜。作為結果,記錄片材12的后端(尾端)被引到第二輸送路徑67。
[0071]也就是,取決于第二輸送路徑67從第一輸送路徑65延伸所沿的方向確定記錄片材12的傾斜方向。
[0072]因此,引導構件72被設置成使得每個正齒輥46能夠沿輸送方向16被引導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的在正齒輥46和反轉輥45之間的片材夾持角度不同于在第一位置的在正齒輥46和反轉輥45之間的片材夾持角度。
[0073]換句話說,每個正齒輥46能夠由引導構件72沿輸送方向16弓丨導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通過在正齒輥46和反轉輥45之間的夾持點的切線相對于在第一位置通過在正齒輥46和反轉輥45之間的夾持點的切線成角度。
[0074]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當正齒輥46位于第二位置時的相對于水平方向的片材夾持角度大于當正齒輥46位于第一位置時的相對于水平方向的片材夾持角度。
[0075]換句話說,通過在反轉輥45和位于第一位置的正齒輥46之間的夾持點的第一切線相對于水平方向形成第一角度,通過在反轉輥45和位于第二位置的正齒輥46之間的夾持點的第二切線相對于水平方向形成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0076]然而,為將記錄片材12輸送到第二輸送路徑67,當正齒輥46位于第二位置時的相對于水平方向的片材夾持角度可以小于當正齒輥46位于第一位置時的相對于水平方向的片材夾持角度,這取決于第二輸送路徑67相對于第一輸送路徑65的排列方向。也就是,通過在反轉輥45和位于第二位置的正齒輥46之間的夾持點的切線相對于水平方向的角度可以小于通過在反轉輥45和位于第一位置的正齒輥46之間的夾持點的切線相對于水平方向的角度。
[0077][軸擠壓部73]
[0078]如圖4A和圖4B所示,為正齒輥46中的每個正齒輥46設置兩個軸擠壓部73。軸擠壓部73設置在正齒輥46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兩側且與軸68相對。每個軸擠壓部73的下端部鄰接正齒輥46的軸68,每個軸擠壓部73的上端部鄰接滑動部74。軸擠壓部73由引導構件72支撐。
[0079][鄰接構件75]
[0080]如圖4A、圖4B和圖5A、圖5B所示,鄰接構件75是在左右方向9上延長的板狀構件。鄰接構件75形成有多個開口 80。通過每個開口 80,引導構件72的第一肋76和軸擠壓部73被插入。
[0081]多個突起81從鄰接構件75的下表面突出。為正齒輥46中的每個正齒輥設置四個突起81。如圖4A、圖4B以及圖5A和圖5B所示,在四個突起81中,兩個是作為第一鄰接部的示例的前側突起81A,兩個是作為第二鄰接部的示例的后側突起81B。前側突起81A在每個正齒輥46的左側和右側被定位在軸68的前側。后側突起81B在每個正齒輥46的左側和右側被定位在軸68的后側。前側突起81A和后側突起81B在前后方向8上相互面對。作為結果,正齒輥46的軸68在前后方向8上設置在前側突起81A和后側突起81B之間。
[0082]此外,如圖4A、圖4B以及圖5A、圖5B所示,作為接合部的示例的至少一個突起82從鄰接構件75的上表面突出。突起82通過形成在滑動部74 (下文描述)中的作為被接合部的示例的引導槽83被插入以與導槽83接合。如下文所述,當滑動部74在左右方向9上移動時,突起82沿引導槽83移動。這引起鄰接構件75在前后方向8上移動。
[0083]當突起82處于引導槽83的左端部(參見圖6A)時,也就是,當鄰接構件75處于在前后方向8上的其可移動范圍內(nèi)的最前側(參見圖6D和圖6G)時,鄰接構件75處于第三位置。另一方面,當突起82處于引導槽83的右端部(參見圖6C)時,也就是,當鄰接構件75處于在前后方向8上的其可移動范圍內(nèi)的最后側(參見圖6F和圖61)時,鄰接構件75處于第四位置。第四位置在第三位置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
[0084]突起81的突出端、即突起81的下端鄰接引導構件72的底板72A。因此,鄰接構件75由引導構件72支撐以能移動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
[0085][滑動部74]
[0086]如圖4A和圖4B所示,滑動部74是在左右方向9上延長的板狀構件。在本實施例中,滑動部74由引導構件72支撐以能在左右方向9上移動。
[0087]凸起79從滑動部74的下表面74A向下凸出。凸起79具有第一鄰接表面79A和第二鄰接表面79B。第一鄰接表面79A從滑動構件74的下表面74A斜向向下且向右傾斜。第二鄰接表面79B與第一鄰接表面79A連續(xù)形成且位于第一鄰接表面79A下面。
[0088]在軸擠壓部73的上端部鄰接滑動部74的下表面74A的狀態(tài)中(在滑動部74處于圖4A所示的位置的狀態(tài)中),下表面74A從上方鄰接軸擠壓部73的上端部以向下擠壓軸擠壓部73,使軸擠壓部73的下端部向下擠壓正齒輥46的軸68。作為結果,正齒輥46擠壓反轉輥45。如4A圖所示的滑動部74的位置是第五位置。
[0089]當滑動部74從圖4A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動時,滑動部74處于圖4B所示的位置。在此運動的過程中,最初,凸起79的第一鄰接表面79A向左移動鄰接軸擠壓部73的上端部。滑動部74的進一步的向左移動使軸擠壓部73的上端部進一步由為傾斜表面的第一鄰接表面79A擠壓。最后,如圖4B所示,凸起79的第二鄰接表面79B鄰接軸擠壓部73的上端部。
[0090]在軸擠壓部73的上端部鄰接凸起79的第二鄰接表面79B的狀態(tài)中(在滑動部74處于圖4B所示的位置的狀態(tài)中),凸起79從上方鄰接軸擠壓部73的上端部以向下擠壓軸擠壓部73。凸起79的第二鄰接表面79B位于滑動部74的下表面74A的下方。因此,凸起79對軸擠壓部73的向下的擠壓力大于滑動部74的下表面74A對軸擠壓部73的向下的擠壓力。如圖4B所示的滑動部74的位置是第六位置。
[0091]在本實施例中,第六位置相對于第五位置被定位在左側。然而,只要正齒移動機構64被構造成使得正齒移動機構64的以下操作能夠被實現(xiàn),第六位置可以相對于第五位置被定位在右側。
[0092]如上文所述,滑動構件74被設置成能在左右方向9上移動到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
[0093]如圖6A所示的引導槽83形成在滑動部74中。在滑動部74和鄰接構件75被組裝的狀態(tài)中,引導槽83設置在面對鄰接構件75的突起82的位置。引導槽83接收突起82的插入。如下文所述,當滑動部74在左右方向9上移動時,突起82由將要移動的滑動部74的引導槽83的邊緣擠壓。也就是,滑動部74被設置成能夠鄰接鄰接構件75。
[0094]引導槽83包括第一引導部84、第二引導部85和第三引導部86。第一引導部84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第二引導部85相對于第一引導部84定位于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偵1K即后側并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第三引導部86連接第一引導部85和第二引導部86。
[0095]當滑動部74處于第五位置時,鄰接構件75的突起82通過第一引導部84被插入,如圖6A所示。另一方面,當滑動部74處于第六位置時,鄰接構件75的突起82通過第二引導部85被插入,如圖6C所不。
[0096]第三引導部86從右后方在輸送方向16上斜向地向下游延伸到左前方。只要正齒移動機構64被構造成使得正齒移動機構64的以下操作能夠被實現(xiàn),引導槽83可以被形成為在上述方向以外的其它方向上延伸。
[0097][彈簧90]
[0098]如圖3A和圖3B所示,作為施力構件的示例的螺旋彈簧90設置在滑動部74的左端部。螺旋彈簧90適合于將滑動部74從第六位置推動到第五位置即右側。在本實施例中,螺旋彈簧90的右端部固定到滑動部74,螺旋彈簧90的左端部固定到打印部分11的主框架(未不出)。
[0099]凸起97設置在滑動部74的左后端部并從那里向上延伸。凸起97的右表面鄰接在左右方向9上移動的托架23的前部23A (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端部)。當托架23向左側移動以鄰接凸起97以從而向左側擠壓凸起97時,螺旋彈簧90被壓縮,結果,滑動部74被移動到左側,也就是,抵抗螺旋彈簧90的推力從第五位置被移動到第六位置。因此,滑動部74鄰接在左右方向9上移動的托架23,由此,抵抗螺旋彈簧90的推力從第五位置被移動到第六位置。
[0100]當對滑動部74進行擠壓的托架23被移動到右側時,滑動部74通過接收螺旋彈簧90的推力(即螺旋彈簧90的用于使螺旋彈簧90從壓縮狀態(tài)恢復到原始狀態(tài)的力)移動到右側,也就是,從第六位置移動到第五位置。
[0101 ] 在本實施例中,滑動部74通過由托架23擠壓移動到左側,并通過接收螺旋彈簧90的推力移動到右側。然而,作為選擇,滑動部74可以由其它機構移動。例如,滑動部74可以通過接收來自專用馬達的驅動力而在左右方向9上移動。
[0102][正齒移動機構64的操作][0103]在托架23不鄰接凸起97的狀態(tài)中(參見圖3),滑動部74處于圖4A和圖6A所示的第五位置。另外,在上述狀態(tài)中,如圖6D所示,鄰接構件75處于第三位置。此時,鄰接構件75的突起82通過第一引導部84中的引導槽83被插入。同時,鄰接構件75的后側突起81B從在輸送方向16的上游側鄰接正齒輥46的軸68,以將軸68擠壓到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這使得正齒棍46的軸68處于前后槽71的前端部,也就是,處于第一位置。作為結果,正齒輥46相對于反轉輥45的位置如圖6G所示。此外,在此時,軸擠壓部73鄰接滑動部74的下表面74A,如圖4A所示,以從而向下擠壓正齒輥46的軸68。因此,正齒輥46與反轉輥45形成壓接。
[0104]當托架23向左側移動以擠壓滑動部74的凸起97時,滑動部74向左側移動,也就是,從第五位置移動到第六位置。然后,鄰接構件75的突起82通過第三引導部86(參見圖6B)從所述第一引導部84 (參見圖6A)被引導到第二引導部85 (參見圖6C)。
[0105]當滑動部74從第五位置移動到第六位置時,鄰接構件75移動到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側,也就是,從第三位置移動到第四位置。在鄰接構件75從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移動過程中,前側突起81A從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鄰接正齒輥46的軸68,以將軸68擠壓到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側。作為結果,正齒棍46移動到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側,也就是,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更具體地,正齒棍46從圖6D和圖6G所示的狀態(tài)通過圖6E和圖6H所示的狀態(tài)轉變到圖6F和圖61所示的狀態(tài)。
[0106]當滑動部74從第五位置移動到第六位置時,軸擠壓部73的上端部從鄰接滑動部74的下表面74A的狀態(tài)通過鄰接第一鄰接表面79A的狀態(tài)轉變到鄰接第二鄰接表面79B的狀態(tài)。軸擠壓部73鄰接第二鄰接表面79B,如圖4B所示,從而以比在圖4A所示的狀態(tài)中的力更大的力向下擠壓正齒輥46的軸68。
[0107]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當滑動部74從第五位置移動到第六位置時,每個正齒輥46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在此狀態(tài)中,在第二位置的正齒輥46到反轉輥45的在前后方向8上的軸向中心的距離比在在第一位置的正齒輥46到反轉輥的在前后方向8上的軸向中心45的距離更大。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當正齒輥46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正齒輥46對反轉輥45的擠壓力由軸擠壓部73增大,從而保持正齒輥46對反轉輥45的擠壓力。
[0108]當托架23在滑動部74處于第六位置的狀態(tài)移動到右側時,滑動部74由螺旋彈簧90的推力移動到右側,也就是,從第六位置移動到第五位置。然后,鄰接構件75的突起82從第二引導部85 (參見圖6C)通過第三引導部86 (參見圖6B)被引導到第一引導部84 (參見圖6A)。
[0109]當滑動部74從第六位置移動到第五位置,鄰接構件75移動到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也就是,從第四位置移動到第三位置。在鄰接構件75從第四位置到第三位置的移動過程中,后側突起81B從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側鄰接正齒輥46的軸68,以將軸68擠壓到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作為結果,正齒棍46移動到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也就是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
[0110]當滑動部74從第六部分移動到第五部分時,軸擠壓部73的上端部從第二鄰接表面79B通過第一鄰接表面79A移動到滑動部74的下表面74A以鄰接下表面74A。
[0111][片材位置確定部分][0112]多功能機器10包括片材位置確定部分,所述片材位置確定部分被構造用于識別記錄片材12的沿第一輸送路徑65的位置,也就是,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片材位置確定部分包括傳感器160和旋轉編碼器153。
[0113]如圖2所不,傳感器160在第一輸送路徑65中相對于輸送棍60設置于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側,并設置于相對于第二交接點37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設置傳感器160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傳感器160可以在第一輸送路徑65上設置在上述位置以外的任何位置,或者可以設置在第二輸送路徑67中。另外,設置在打印部分11中的傳感器的數(shù)量并不局限于一個,而是兩個或更多個傳感器160可以設置在打印部分11中。
[0114]在本實施例中,傳感器160包括:軸161 ;檢測器162,檢測器162能繞軸161樞轉移動;和光學傳感器163。光學傳感器163具有光發(fā)射兀件和光接收兀件,所述光接收兀件接收從光發(fā)射兀件發(fā)射的光。檢測器162的一端凸出到第一輸送路徑65。當沒有外力被施加到檢測器162的一端時,檢測器162的另一端進入光學傳感器163的從光發(fā)射兀件到光接收元件的光路,以阻止光通過光路。這時,低電平信號從光學傳感器163輸出到控制器130 (下文描述)。當記錄片材12的前端擠壓檢測器162的一端以使檢測器162樞轉移動時,檢測器162的另一端移動離開光路,結果光通過光路。此時,高電平信號從光學傳感器163輸出到控制器130 (下文描述)。利用該結構,傳感器160檢測記錄片材12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端和記錄片材12的下游端。
[0115]旋轉編碼器153設置在輸送輥60處。當輸送輥60旋轉時,旋轉編碼器153產(chǎn)生脈沖信號。旋轉編碼器153可以設置在除輸送輥60之外的輥處,例如,設置在排出輥62處。
[0116]旋轉編碼器153包括:編碼器盤154,編碼器盤154固定到輸送輥60的軸34,并隨輸送棍60 —起旋轉;和光學傳感器152。編碼器盤154具有:光傳播部,光通過所述光傳播部傳播;和光屏蔽部,光通過所述光屏蔽部被阻擋。光傳播部和光屏蔽部沿編碼器盤154的周向方向等間距地交替布置。當編碼器盤154旋轉時,每當光學傳感器152檢測到光傳播部和光屏蔽部時產(chǎn)生脈沖信號。所產(chǎn)生的脈沖信號被輸出到控制器130。利用上述構造,旋轉編碼器153檢測輸送輥60的旋轉量。
[0117]控制器130基于從傳感器160和旋轉編碼器153輸出的信號,識別所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位置。例如,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器130在由傳感器160對記錄片材12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端的檢測定時之后,基于輸送輥60的旋轉量識別記錄片材12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端的當前位置。另外,控制器130在由傳感器160對記錄片材12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端的檢測定時之后,基于輸送輥60的旋轉量識別記錄片材12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端的當前位置。因此,傳感器160、旋轉編碼器153和控制器130實現(xiàn)片材位置確定部分的功能。
[0118]只要片材位置確定部分能夠識別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位置,片材位置確定部分的構造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片材位置確定部分。例如,片材位置確定部分可以被構造成基于從自供紙托盤20開始供給記錄片材12所經(jīng)過的時間識別所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位置。
[0119][控制器130]
[0120]將參考圖7對控制器130的構造進行描述。本發(fā)明通過根據(jù)下文將要描述的流程圖進行記錄控制的控制器130來實現(xiàn)??刂破?30被構造用于控制多功能機器10的整個操作??刂破?30包括CPU131、ROM132、RAM133、EEPROM134、ASIC135以及連接上述部件的內(nèi)部總線137。
[0121]ROMl32中存儲用于CPU131的程序以控制包括記錄控制的各種操作。RAM133用作用于暫時存儲CPU131執(zhí)行上述程序所使用的信號和數(shù)據(jù)的存儲區(qū)域。EEPR0M134中存儲設置和標志,使得即使電源被切斷后,所述設置和標志也被保留在其中。
[0122]ASIC135與輸送馬達102、供給馬達101和托架驅動馬達103連接。ASIC135具有安裝在其中的驅動電路,用于控制上述馬達。當用于使馬達之一旋轉的驅動信號由CPU131輸入到與該馬達對應的驅動電路時,根據(jù)驅動信號的驅動電流從驅動電路輸出到對應的馬達。作為結果,對應的馬達旋轉。也就是,控制器130被構造用于控制馬達101、102和103。
[0123]從旋轉編碼器153的光學傳感器152輸出的脈沖信號被輸入到ASIC135。如上文所述,基于輸送輥60的旋轉量和在傳感器160的安裝位置對于記錄片材12的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的檢測定時,控制器130識別被輸送的記錄片材12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的位置。
[0124][圖像記錄控制]
[0125]在下文中,將基于圖8A的流程圖描述控制器130對于記錄片材12進行雙面圖像記錄操作的程序。本發(fā)明通過根據(jù)控制器130的指令執(zhí)行雙面圖像記錄操作來實現(xiàn)。注意,滑動部74的初始位置被假定為第五位置。
[0126]當通過對操作面板22 (參見圖1)進行操作來指示雙面打印操作時,控制器130驅動供給馬達101。這使供給輥25旋轉,使放置在供給托盤20上的記錄片材12被輸送到第一輸送路徑65 (SlO)0隨后,控制器130進行輸送馬達102的正常旋轉驅動。這使輸送棍60、排出輥62和反轉輥45在第二旋轉方向上旋轉,已到達輸送輥對54的記錄片材12由輸送棍對54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S20)。
[0127]當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前端到達面對記錄部分24的位置時,控制器130使輸送馬達102停止以使記錄片材12的輸送停止,然后進行圖像記錄以將圖像記錄在記錄片材12的第一表面上(S30)。通過交替執(zhí)行記錄片材12的以預定換行寬度的輸送和由記錄部分24進行的墨滴噴射,來實現(xiàn)圖像記錄。
[0128]在將圖像記錄在第一表面上完成之后,控制器130進行輸送馬達102的正常旋轉驅動。這使輸送輥60、排出輥62和反轉輥45在第二旋轉方向上旋轉,使記錄片材12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當確定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后端(尾端)到達預定位置、即第一交接點36時,控制器130使輸送馬達102停止(S40)。
[0129]隨后,控制器130使托架23向左側移動以使滑動部74從第五位置移動到第六位置(S50)?;瑒硬?4到第六位置的移動使鄰接構件75從第三位置移動到第四位置。鄰接構件75從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移動使每個正齒輥46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這使在正齒棍46和反轉棍45之間的位置關系從圖6D所示的關系改變?yōu)閳D6F所示的關系。作為結果,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記錄片材12的后端部被引向第二輸送路徑67。
[0130]因此,在被在第一輸送路徑65上沿輸送方向16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后端(尾端)處于第一輸送路徑65與第二輸送路徑67匯合的第一交接點36的條件下,控制器130使托架23移動以使滑動部74移動到第六位置。
[0131]隨后,控制器130進行輸送馬達102的反向旋轉驅動(S60)。這使輸送輥60、排出棍62和反轉棍45在第一旋轉方向上旋轉,使記錄片材12的輸送方向為與輸送方向16相反的方向。相應地,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上游端被引到第二輸送路徑67的記錄片材12以轉回方式被輸送到第二輸送路徑67。轉回輸送的記錄片材12在第二輸送路徑67上從第一交接點36朝向第二交接點37被輸送。
[0132]因此,反轉輥對43夾持記錄片材12,以在反轉輥45在第二旋轉方向上旋轉時將記錄片材12輸送到在輸送方向16上的下游側,并且以在反轉輥45在第一旋轉方向上旋轉時將記錄片材12輸送到第二輸送路徑67。
[0133]在記錄片材12被引導至第二輸送路徑67之后且在以轉回方式從第二交接點37再次輸送到第一輸送路徑65的記錄片材12的前端到達面對記錄部分24的位置之前,控制器130使托架23移動到右側,從而使滑動部74從第六位置移動到第五位置(S70)?;瑒硬?4到第五位置的移動使鄰接構件75從第四位置移動到第三位置。鄰接構件75從第四位置到第三位置的移動使每個正齒輥46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當以轉回方式從第二交接點37輸送到第一輸送路徑65的記錄片材12的前端到達輸送輥對54時,控制器130進行輸送馬達102的正常旋轉驅動,以使輸送輥60、排出輥62和反轉輥45在第二旋轉方向上旋轉。作為結果,記錄片材12的前端被輸送到面對記錄部分24的位置。相應地,記錄片材12的第二表面(即與第一表面相反的表面)面對記錄頭39。
[0134]此后,控制器130進行圖像記錄以將圖像記錄在記錄片材12的第二表面上(S80)。在將圖像記錄在第二表面上完成之后,控制器130進行輸送馬達102的正常旋轉驅動。這使輸送輥60、排出輥62和反轉輥45在第二旋轉方向上旋轉,使記錄片材12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作為結果,記錄片材12從記錄部分24通過排出輥對55和反轉輥對43被輸送并被排出到排出托盤21 (S90)。
[0135][實施例的效果]
[0136]根據(jù)上述實施例,滑動部74在左右方向9上從第五位置到第六位置的移動允許每個正齒輥46和鄰接構件75在輸送方向16上移動16。也就是,滑動部74的移動方向與正齒輥46和鄰接構件75的移動方向不同。這消除了將滑動部74布置成與正齒輥46和鄰接構件75沿輸送方向16并排的必要性。因此,根據(jù)上述實施例,正齒輥46能夠在多功能機器10的內(nèi)部移動。
[0137]此外,根據(jù)上述實施例,能夠通過鄰接構件75的突起82和滑動部74的引導槽83簡單地實現(xiàn)鄰接構件75和滑動部74的功能。
[0138]此外,根據(jù)上述實施例,即使當正齒輥46沿在輸送方向16上延伸的前后槽71移動時,也能夠通過構成正齒輥46的軸68的彈簧的推力來保持正齒輥46與反轉輥45壓接的狀態(tài)。
[0139]此外,第二輸送路徑67是從第一輸送路徑65分支的路徑。相應地,在第二輸送路徑67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片材夾持角度不同于在第一輸送路徑65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片材夾持角度。換句話說,通過在第二輸送路徑67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夾持點的切線相對于通過在第一輸送路徑65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夾持點的切線成角度。因此,在上述實施例中,當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后端(尾端)處于第一交接點36時,也就是,當記錄片材12被朝向第二輸送路徑67輸送時,滑動部74被移動到第六位置以使每個正齒輥46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這改變了被夾持在正齒輥46和反轉輥45之間的記錄片材12的片材夾持角度,也就是,改變了切線的斜度。作為結果,記錄片材12能夠朝向第二輸送路徑67被輸送。
[0140]此外,根據(jù)上述實施例,滑動部74能夠通過使托架23移動而移動。這消除了另外提供用于使滑動部74移動的專用驅動源的必要性。
[0141]此外,根據(jù)上述實施例,正齒輥46由底板72A和從底板72A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向上豎立的側板來覆蓋。這保護正齒輥46免于由用戶從外部觸摸,從而降低正齒輥46損壞的可能性。
[0142][第一變型]
[0143]將參照圖SB至101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變型的多功能機器10的輸送裝置進行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將僅對與上述實施例的部分不同的部分進行描述。
[0144]根據(jù)第一變型的輸送裝置被構造用于在左右方向9上以波浪狀態(tài)輸送記錄片材12。在這種情況中,例如,如圖9A所示,輸送裝置進一步包括作為第三輥的示例的擠壓正齒棍69,擠壓正齒棍69設置于在左右方向9上布置的兩個相鄰的正齒棍46之間。類似于上述實施例,在第一變型中設有八個正齒輥46,如圖3B所示,從而使擠壓正齒輥69的數(shù)目為七個。以類似于軸68從中延伸通過的正齒輥46的方式,軸70延伸通過每個擠壓正齒輥69。
[0145]擠壓正齒輥69具有的直徑大于正齒輥46的直徑。相應地,擠壓正齒輥69的下端位于正齒輥46的下端的下方。也就是,擠壓正齒輥69比正齒輥46在反轉輥45側在上下方向7上被定位得更遠。換句話說,擠壓正齒輥69被定位成比正齒輥46距離反轉輥45的在上下方向7上的軸向中心更近。因此,如圖9A所示,在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狀態(tài)中,在第一輸送路徑65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由擠壓正齒輥69向下擠壓到比正齒輥46的下端更低的位置,從而使記錄片材12形成為在左右方向9上行進的波浪形狀。
[0146]在上述實施例中,滑動部74通過由托架23擠壓而移動到左側,并且通過螺旋彈簧90的推力而移動到右側。另一方面,在第一變型中,正齒移動機構164的滑動部74可以通過接收來自專用馬達(未示出,作為驅動單元的示例)的驅動力在左右方向9上移動。作為理所當然的事,同樣,在第一變型中,可以通過與上述實施例的機構相同的機構使滑動部74在左右方向9上移動。
[0147]如果滿足以下條件,其中當正齒輥46處于第二位置時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記錄片材12的片材夾持角度大于當正齒輥46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記錄片材12的片材夾持角度,則當正齒輥46處于第二位置時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記錄片材12可以朝向后側向下傾斜或者可以朝向后側向上傾斜。
[0148]這是因為第一變型的目的是使當正齒輥46處于第二位置時的記錄片材12的波浪形狀的幅度大于當正齒輥46處于第一位置時的波浪形狀的幅度。如圖9B所示,波浪形狀的幅度與記錄片材12的傾斜方向無關,片材夾持角度越大,幅度變得越大。具體地,當正齒輥46處于第二位置時的幅度A2和A3大于正齒輥46處于第一位置時的幅度Al。
[0149]如圖1OA至圖101所示,除存在擠壓正齒輥69之外,滑動部74、鄰接構件75和正齒輥46的操作與上述實施例的相同。也就是,圖1OA至圖101分別對應于圖6A至圖61。
[0150]在下文中,將基于圖SB的流程圖描述控制器130對記錄片材12進行單面圖像記錄操作的程序。通過根據(jù)控制器130的指令執(zhí)行單面圖像記錄操作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
[0151]注意,滑動部74的初始位置被假定為第五位置。在下面的描述中,將僅詳細描述與在上述實施例中的圖8A的流程圖中的步驟不同的步驟,其它步驟將被簡化或省略。
[0152]當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前端到達面對記錄部分24的位置時,控制器130使輸送馬達102停止以使記錄片材12的輸送停止,然后進行圖像記錄以將圖像記錄在記錄片材12的任一表面上,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的那樣(S200)。
[0153]在將圖像記錄在表面上完成之后,控制器130進行輸送馬達102的正常旋轉驅動。這使輸送輥60、排出輥62和反轉輥45在第二旋轉方向上旋轉,使記錄片材12被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當確定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前端通過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片材夾持位置時,控制器130使輸送馬達102停止(S210)。
[0154]隨后,控制器130驅動專用馬達以使滑動部74從第五位置移動到第六位置(S220)?;瑒硬?4到第六位置的移動使鄰接構件75從第三位置移動到第四位置。鄰接構件75從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移動使每個正齒輥46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這使在正齒輥46和反轉輥45之間的位置關系從圖1OD所示的關系改變?yōu)閳D1OF所示的關系。作為結果,在圖1OF所示的狀態(tài)中的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記錄片材12的傾斜角度變得大于在圖1OD所示的狀態(tài)中的傾斜角度。
[0155]因此,在被在第一輸送路徑65上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前端通過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夾持位置的條件下,控制器130驅動專用馬達以使滑動部74移動到第六位置。
[0156]隨后,控制器130進行輸送馬達102的正常旋轉驅動以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記錄片材12。作為結果,記錄片材12被排出到排出托盤21 (S90)。在步驟S90中,當確定在輸送方向16上輸送的記錄片材12的后端(尾端)通過由反轉輥對43夾持的片材夾持位置時,控制器130使輸送馬達102停止,并驅動專用馬達以使滑動部74從第六位置移動到第五位置(S230)。
[0157]雖然上面已經(jīng)給出了單面圖像記錄的描述,但在雙面圖像記錄的情況中,步驟S210、S220和S230的執(zhí)行方式相同。也就是,在雙面圖像記錄中,在記錄片材12的第二表面的圖像記錄之后,執(zhí)行步驟S210、S220、S230。
[0158]根據(jù)第一變型,夾持在正齒輥46和反轉輥45之間的記錄片材12由設置于在左右方向9上排列的相鄰正齒棍46之間的擠壓正齒棍69擠壓以形成在左右方向9上行進的波浪形狀。另外,根據(jù)第一變型,當正齒輥46在輸送方向16上移動時,在左右方向9上行進的記錄片材12的波浪形狀的幅度變化。也就是,根據(jù)第一變型,能夠使在左右方向9上行進的記錄片材12的波浪形狀的幅度是能變化的。記錄片材12的波浪形狀的幅度越大,記錄片材12的剛性越高。也就是,根據(jù)第一變型,能夠使記錄片材12的剛性是能變化的。
[0159]如果被排出到多功能機器10的外部的記錄片材12被彎曲,使得記錄片材12的前端在安裝有輸送裝置的多功能機器10的開口 13的附近下垂,記錄片材12可能卡在多功能機器10上。因此,優(yōu)選地抑制要排出的記錄片材12彎曲,直到記錄片材12的尾端離開反轉輥對43。因此,在第一變型中,當記錄片材12被排出時,使滑動部74移動到第六位置以使正齒輥46移動到第二位置。在第一變型中,當正齒輥46處于第二位置時的片材夾持角度大于當正齒輥46處于第一位置時的片材夾持角度。換句話說,由通過在反轉輥45和處于第二位置的正齒輥46之間的夾持點的切線限定的相對于水平方向的角度大于由通過在反轉輥45和處于第一位置的正齒輥46之間的夾持點的切線限定的相對于水平方向的角度。這增大了被夾持在正齒輥46和反轉輥45之間的記錄片材12的剛性。作為結果,能夠使將要被排出到多功能機器10外部的記錄片材12不太可能發(fā)生彎曲,從而降低了記錄片材12卡在安裝有該輸送裝置的多功能機器10上的可能性。
[0160][第二變型]
[0161]在第一變型中描述的圖SB的流程圖的處理可以在未設有擠壓正齒輥69的構造中實現(xiàn)。在未設有擠壓正齒輥69且記錄片材12不形成在左右方向9上行進的波浪形狀的構造中,使每個正齒輥46移動到第二位置以使當記錄片材12被排出時的片材夾持角度更大,從而抑制發(fā)生記錄片材12的彎曲。在這種情況中,能夠提高排出到排出托盤21的多個記錄片材12的可堆疊性。
[0162][第三變型]
[0163]將參照圖5C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變型的多功能機器10的正齒移動機構264。在以下描述中,將僅對與上述實施例的部分不同的部分進行描述。
[0164]在上述實施例中,如圖5A和圖5B所示,前后槽71在前后方向8上線性地延伸。然而,作為選擇,弓I導構件272的前后槽271可以在前后方向8上以彎曲方式延伸,如圖5C所示。具體地,根據(jù)第三變型的前后槽271朝向后側向下彎曲。也就是,根據(jù)第三變型的前后槽271在輸送方向16上朝向反轉棍45側彎曲。
[0165]此外,在第三變型中,正齒輥46由被鄰接構件75沿前后槽271擠壓的軸68的移動引導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在上述實施例中的那樣。
[0166]在上述實施例中,當使滑動部74從第五位置移動到第六位置,也就是,當使正齒輥46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軸擠壓部73對軸68的擠壓力增大,以增大正齒輥46對反轉輥45的擠壓力,從而保持正齒輥46對反轉輥45的擠壓力。
[0167]另一方面,在第三變型中,當使正齒輥46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正齒輥46沿彎曲的前后槽271移動以移動得接近反轉輥45,從而保持正齒輥46對反轉輥45的擠壓力。相應地,在第三變型中,正齒移動機構264不需要設有這樣的機構,該機構用于取決于滑動部74的位置(第五位置、第六位置)來改變滑動部74對軸擠壓部73的擠壓力,即軸擠壓部73對反轉輥45的擠壓力。
[0168]根據(jù)第三變型,即使在正齒輥46在輸送方向16上背離反轉輥45時移動,彎曲的前后槽271使得正齒輥46接近于反轉輥45,從而保持正齒輥46與反轉輥45壓接的狀態(tài)。
[0169]雖然已參考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對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明顯的是,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在其中做出各種變化和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被構造用于在輸送方向上輸送記錄片材,所述輸送裝置包括: 多個第一輥,所述多個第一輥在與所述輸送方向垂直的排列方向上間隔地排列,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具有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延伸的軸; 多個第二輥,所述多個第二輥與所述多個第一輥一一對應地設置,所述多個第二輥中的每個第二輥壓接對應的第一輥,并且被構造用于在與所述對應的第一輥在夾持點處夾持記錄片材的狀態(tài)下在所述輸送方向上輸送記錄片材;以及 輥保持件,所述輥保持件被構造用于支撐所述多個第一輥,以使所述多個第一輥能沿所述輸送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在所述第一位置與對應的第二輥限定通過所述夾持點的第一切線,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在所述第二位置與所述對應的第二輥限定通過所述夾持點的第二切線,所述第二切線相對于所述第一切線成角度,所述輥保持件包括: 輥容納部,所述輥容納部被構造用于在所述輥容納部中容納所述多個第一輥; 鄰接構件,所述鄰接構件由所述輥容納部支撐,以能沿所述輸送方向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間移動,所述鄰接構件被構造成鄰接所述多個第一輥的軸中的每個軸,以響應于所述鄰接構件從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移動將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鄰接構件進一步被構造成鄰接所述多個第一輥的軸中的每個軸,以響應于所述鄰接構件從所述第四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的移動將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從 所述第二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和 滑動部,所述滑動部被構造成鄰接所述鄰接構件,所述滑動部由所述輥容納部支撐,以能沿所述排列方向在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滑動部被構造用于從所述第五位置移動到所述第六位置以使所述鄰接構件從所述第三位置移動到所述第四位置,所述滑動部進一步被構造用于從所述第六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五位置以使所述鄰接構件從所述第四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三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所述鄰接構件包括:多個第一鄰接部,所述多個第一鄰接部每個均被設置在對應的第一輥的軸的在所述輸送方向上的第一側;以及多個第二鄰接部,所述多個第二鄰接部每個均被設置在所述對應的第一輥的軸的在所述輸送方向上的第二側,所述第二側與所述第一側在所述輸送方向上相反。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進一步包括多個第三輥,所述多個第三輥每個均被設置在位于兩個相鄰的第一輥之間的位置,所述多個第三輥中的每個第三輥與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相比被定位成更接近所述多個第二輥中的每個第二輥的在與所述輸送方向且與所述排列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軸向中心。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進一步包括: 排出托盤,所述排出托盤設置在所述多個第一輥和所述多個第二輥的在所述輸送方向上的下游,所述排出托盤被構造用于接收由所述多個第二輥在所述輸送方向上輸送的記錄片材; 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被構造用于將驅動力施加到所述滑動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構造用于驅動所述驅動單元,以當在所述輸送方向上輸送的記錄片材的前端已通過所述夾持點時,將所述滑動部從所述第五位置移動到第六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切線相對于水平方向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二切線相對于水平方向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所述滑動部包括被接合部,所述鄰接構件包括能與所述被接合部接合的接合部,所述被接合部相對于所述滑動部在所述第五位置和所述第六位置之間移動所沿的所述排列方向斜向延伸。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所述輥容納部具有底板和一對側板,所述底板具有多個槽,所述多個第一輥通過所述多個槽分別地插入,所述一對側板在所述多個第一輥的外部的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的位置處從所述底板豎立。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所述輥容納部包括多個軸接收部,所述多個軸接收部每個均在所述輸送方向上延伸,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的軸通過對應的軸接收部插入, 其中,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的軸由彈簧形成,并且 其中,當所述鄰接構件使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的軸沿對應的軸接收部移動時,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其中,所述輥容納部包括多個軸接收部,所述多個軸接收部每個均在所述輸送方向上延伸且朝向對應的第二輥彎曲,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的軸通過對應的軸接收部插入;并且 其中,當所述鄰接構件使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的軸沿對應的軸接收部移動時,所述多個第一輥中的每個第一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裝置,進一步包括: 主框架,所述主框架限定:第一輸送路徑,所述多個第一輥和所述多個第二輥沿所述第一輸送路徑設置;和第二輸送路徑,所述第二輸送路徑與所述第一輸送路徑在位于所述多個第一輥和所述多個第二輥的在所述輸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交接點匯合,所述多個第二輥進一步被構造用于將記錄片材輸送到所述第二輸送路徑;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構造用于當在所述輸送方向上沿所述第一輸送路徑被輸送的記錄片材的尾端已經(jīng)到達所述交接點時,使所述滑動部從所述第五位置移動到所述第六位置。
10.一種噴墨記錄設備,包括: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輸送裝置; 記錄頭,所述記錄頭被構造用于將墨滴噴射到所述記錄片材上; 托架,所述記錄頭安裝在所述托架上,并且所述托架被構造用于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往復移動;以及 施力構件,所述施力構件被構造用于將所述滑動部向所述第五位置推動, 其中,所述滑動部通過鄰接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移動的所述托架,抵抗所述施力構件的推力而從所述第五位置移動到所述第六位置。
【文檔編號】B41J13/00GK103707655SQ201310446096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飯島章太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长沙市| 陇南市| 阿鲁科尔沁旗| 南溪县| 宁城县| 库尔勒市| 湘潭县| 崇仁县| 六盘水市| 石家庄市| 包头市| 津市市| 抚宁县| 收藏| 平湖市| 永顺县| 新郑市| 大邑县| 同心县| 梁河县| 九江市| 宁安市| 保亭| 景泰县| 白水县| 五指山市| 滨州市| 加查县| 叙永县| 巧家县| 霍林郭勒市| 裕民县| 庆元县| 黔西县| 武威市| 石嘴山市| 清流县| 外汇| 临洮县| 新竹市| 子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