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緩沖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單、體積非常小的緩沖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門緩沖組件一般包括支架、動支架、防脫鉤、阻尼器及拉伸彈簧,防脫鉤設置于動支架上,而阻尼器設置于支架的前段且阻尼器的輸出端連接動支架,拉伸彈簧設置于支架的后段,其兩端分別與支架及動支架連接;在緩沖時,拉伸彈簧提供一回復力,防脫鉤鉤住固定于門軌道上的固定件,以帶動門相對運作,從而通過拉伸彈簧及阻力器的相互作用實現門的緩沖。
上述緩沖組件雖然可以實現緩沖作用,但是,由于其結構布局的不合理,例如阻尼器與拉伸彈簧是呈一直線布置的,因而需要使用動支架作為連接件帶動防脫鉤運動,因此,使得整個緩沖裝置的零部件較多,造成其結構復雜且不夠緊湊,最終導致整體體積較大,既不方便安裝又不夠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非常小的緩沖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緩沖裝置包括支架、防脫鉤、阻尼器及拉伸彈簧,所述支架的前段內部的內側突出有水平滑道,所述滑道的前端向下彎曲形成凹陷區(qū),所述防脫鉤滑動地設置于滑道,所述支架的后段內部開設有安裝槽位,所述阻尼器安裝于所述安裝槽位,且所述阻尼器的輸出端與所述防脫鉤樞接;所述拉伸彈簧為扁形彈簧,所述扁形彈簧設置于所述支架的后段內部且位于所述阻尼器的下方,所述扁形彈簧的一端與所述支架的后端連接,另一端所述防脫鉤連接。
由于本實用新型將所述阻尼器安裝于所述支架后段的安裝槽位上,并設置一扁形彈簧,將所述扁形彈簧設置于所述支架的后段內部且位于所述阻尼器的下方,由于所述扁形彈簧厚度小,占用的空間很小,因此,可以與所述阻尼器同時設置于所述支架的后段,從而避免與所述阻尼器呈一直線布置,這樣使得所述支架可以極大地縮短,而且所述支架的厚度可以做得更薄;另外,上述的布置方式可以使所述防脫鉤直接與所述阻尼器的輸出端連接,免去使用動支架作為連接件的麻煩,進而使整個緩沖裝置零部件減少,降低結構的復雜生,使結構更緊湊合理,整個體積得到極大的縮小。
較佳地,所述支架的兩端的表面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內嵌有一螺母,以使螺絲通過所述螺母將所述支架固定。螺母內嵌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螺紋孔的強度,延長支架的使用壽命。
較佳地,所述防脫鉤包括本體、導向條、連接條及抵頂塊,所述本體、導向條及連接條連接圍成中空的結構,以使所述導向條能彈性回位,所述導向條彎折后與所述連接條連接形成鉤體,所述鉤體、所述連接條及所述抵頂塊圍成一在緩沖時容置固定件的容置凹;在緩沖時,所述抵頂塊抵頂所述固定件的側壁,以使所述防脫鉤脫離所述凹陷區(qū),所述鉤體鉤住所述固定件以使所述緩沖裝置在所述阻尼器的作用下實現緩沖。由于所述本體、導向條及連接條為一體成型加工,因此,將所述本體、導向條及連接條連接圍成中空的結構,既可以使所述防脫鉤具有回彈功能,又可以使所述防脫鉤在一體成型的加工中進行直接注塑成型,免去傳統(tǒng)的防脫鉤注塑脫模時需要抽芯,提高加工的便利性。
較佳地,所述防脫鉤的兩側設有滑動軸,所述滑動軸滑動地承載于所述滑道的上表面,所述防脫鉤的兩側的下端設有夾持塊,所述夾持塊滑動地設于所述滑道的下底面,以與所述滑動軸共同夾持所述滑道。
較佳地,所述防脫鉤的下端設有供所述扁形彈簧的一端掛載的第一掛鉤,所述支架的后端設有供所述扁形彈簧的另一端掛載的第二掛鉤。設置所述第一掛鉤及第二掛鉤即可以使所述扁形彈簧快速地安裝,又可以使所述扁形彈簧能牢固地掛載,避免意外脫落。
較佳地,所述安裝槽位的兩相對內壁向內突出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夾持并固定所述阻尼器,防止其脫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緩沖裝置的初始狀態(tài)的剖面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緩沖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緩沖裝置中的支架的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緩沖裝置中的防脫鉤的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緩沖裝置中的扁形彈簧的結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緩沖裝置的緩沖狀態(tài)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的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如圖1、圖2、圖3及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緩沖裝置100包括支架1、防脫鉤2、阻尼器3及拉伸彈簧,所述支架1的前段內部的內側突出有水平的滑道11,所述滑道11的前端向下彎曲形成凹陷區(qū)12,所述防脫鉤2滑動地設置于滑道11,所述支架1的后段內部開設有安裝槽位13,所述阻尼器3安裝于所述安裝槽位13,且所述阻尼器3的輸出端與所述防脫鉤2樞接;所述拉伸彈簧為扁形彈簧4,所述扁形彈簧4設置于所述支架1的后段內部且位于所述阻尼器3的下方,所述扁形彈簧4的一端與所述支架1的后端連接,另一端所述防脫鉤2連接。
再如圖1及圖3所示,所述支架1的兩端的表面開設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內嵌有一螺母15,以使螺絲通過所述螺母15將所述支架1固定。螺母15內嵌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螺紋孔的強度,延長支架1的使用壽命。所述安裝槽位13的兩相對內壁向內突出定位塊16,所述定位塊16夾持并固定所述阻尼器3,防止其脫落。
再請參閱圖4,所述防脫鉤2包括本體21、導向條22、連接條23及抵頂塊24,所述本體21、導向條22及連接條23連接圍成中空的結構,以使所述導向條22能彈性回位,所述導向條22彎折后與所述連接條23連接形成鉤體25,所述鉤體25、所述連接條23及所述抵頂塊24圍成一在緩沖時容置固定件200的容置凹26;在緩沖時,所述抵頂塊24抵頂所述固定件200的側壁,以使所述防脫鉤2脫離所述凹陷區(qū)12,所述鉤體25鉤住所述固定件200以使所述緩沖裝置100在所述阻尼器3的作用下實現緩沖。由于所述本體21、導向條22及連接條23為一體成型加工,因此,將所述本體21、導向條22及連接條23連接圍成中空的結構,既可以使所述防脫鉤2具有回彈功能,又可以使所述防脫鉤2在一體成型的加工中進行直接注塑成型,免去傳統(tǒng)的防脫鉤2注塑脫模時需要抽芯,提高加工的便利性。
所述防脫鉤2的兩側的前端及后端均設有滑動軸27,所述滑動軸27滑動地承載于所述滑道11的上表面,所述防脫鉤2的兩側的下端設有夾持塊28,所述夾持塊28滑動地設于所述滑道11的下底面,以與所述滑動軸27共同夾持所述滑道11。所述防脫鉤2的下端設有供所述扁形彈簧4的一端掛載的第一掛鉤29,所述支架1的后端設有供所述扁形彈簧4的另一端掛載的第二掛鉤17。設置所述第一掛鉤29及第二掛鉤17即可以使所述扁形彈簧4快速地安裝,又可以使所述扁形彈簧4能牢固地掛載,避免意外脫落。
綜合上述并結合圖1及圖6,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緩沖裝置100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描述,如下:
在緩沖前,所述防脫鉤2的前端的滑動軸27位于所述滑道11的前端的凹陷區(qū)12內,這時整個所述防脫鉤2呈傾斜狀態(tài),所述鉤體25位于所述支架1內,所述抵頂塊24突出到所述支架1;所述扁形彈簧4呈拉伸狀態(tài),且所述阻尼器3呈伸長狀態(tài)。當所述緩沖裝置100并遇到固定件200時,所述固定件200的端面抵頂所述抵頂塊24的側面,從而頂推所述防脫鉤2,使其脫離所述凹陷區(qū)12,當所述防脫鉤2脫離所述凹陷區(qū)12時,此時,在所述扁形彈簧4的回復力的作用下,所述鉤體25鉤住所述固定件200的容置孔201,從而帶動所述防脫鉤2運動,與此同時,在所述阻尼器3的緩沖作用下,使得所述防脫鉤2緩慢地沿所述滑道11滑動,進而使緩沖裝置100帶動滑門實現緩沖。
當緩沖過后再次打開滑門時,滑門會帶動所述固定件200反向移動,由于所述鉤體25鉤住所述固定件200的容置孔,因此,所述鉤體25會相對地沿所述滑道11滑動,同時,所述防脫鉤2會拉伸所述阻尼器3使其伸出以及拉伸所述扁形彈簧4,所述防脫鉤2的滑動軸27最終滑入所述凹陷區(qū)12,進而使所述防脫鉤2再次呈傾斜狀態(tài),此時,所述鉤體25位于所述支架1內而脫離所述固定件200容置孔,從而使緩沖裝置100完全脫離固定件200,等待下一次緩沖。
由于本實用新型將所述阻尼器3安裝于所述支架1后段的安裝槽位13上,并設置一扁形彈簧4,將所述扁形彈簧4設置于所述支架1的后段內部且位于所述阻尼器3的下方,并且由于所述扁形彈簧4厚度小,占用的空間很小,因此,可以與所述阻尼器3同時設置于所述支架1的后段,從而避免與所述阻尼器3呈一直線布置,這樣使得所述支架1可以極大地縮短,而且所述支架1的厚度可以做得更薄;另外,上述的布置方式可以使所述防脫鉤2直接與所述阻尼器3的輸出端連接,免去使用動支架1作為連接件的麻煩,進而使整個緩沖裝置100零部件減少,降低結構的復雜生,使結構更緊湊合理,整個體積得到極大的縮小。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