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態(tài)自鎖形邊石。
背景技術:
邊石的主要作用是:1、分隔道路鋪裝與綠地,并起到阻隔泥土作用;2、鞏固、保護鋪裝邊緣,防止破損。除此之外,現(xiàn)有技術中的邊石目前尚無其他作用,而且下雨時雨水也只是順著路邊邊石流淌,最后由排水井中排走,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另外現(xiàn)有技術中的邊石均為獨立結構,鋪設邊石需要人工找平、對齊,并且相鄰邊石縫隙間需要抹灰勾縫,以使各塊邊石成為一體共同受力,因此施工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態(tài)自鎖形邊石,鋪設方便牢固,而且相鄰邊石的石基之間形成排水口,可將路面積水排到邊石后方的綠地中,既實現(xiàn)排水功能,也為綠地補充水分,實現(xiàn)雨水的二次利用,并且本實用新型在邊石表面設有發(fā)光條起到道路指示或車輛行人警示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一種生態(tài)自鎖形邊石,包括邊石主體和石基,所述邊石主體一端設有第一凸臺和第一凹口,所述邊石主體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凹口和第二凸臺,鋪設時任一邊石主體上的第一凸臺和第一凹口依次與相鄰邊石主體上的第二凹口和第二凸臺嵌合,在邊石主體下側設有石基,且所述石基靠近第一凹口的一端設有止口,當兩個邊石主體咬合連接時,所述止口形成排水口。
所述第一凸臺的凸出方向以及所述第一凹口的凹口朝向均指向下方,所述第二凹口的凹口朝向以及所述第二凸臺的凸出方向均指向上方。
在所述邊石主體上表面設有多組防護槽。
在所述邊石主體靠近路面一側設有發(fā)光條。
所述邊石主體靠近路面一側呈斜面。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與積極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在邊石主體下側的石基端部設有止口,邊石主體連接時,所述止口即形成排水口,可將路面積水排到邊石后方的綠地中,既實現(xiàn)排水功能,也為綠地補充水分,實現(xiàn)雨水的二次利用,節(jié)約水資源,符合國家相關環(huán)保要求。
2、本實用新型在邊石主體兩端分別設有凸臺和凹口,鋪設時相鄰邊石主體上的凸臺和凹口依次咬合實現(xiàn)連接,鋪設方便且連接牢固,大大提供了施工效率。
3、本實用新型在邊石主體上設有發(fā)光條,可起到道路指示或車輛行人警示作用,另外在邊石主體表面設有防滑槽,防止行人滑倒。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其中,1為第一凸臺,2為第一凹口,3為第二凹口,4為第二凸臺,5為防滑槽,6為止口,7為邊石主體,8為石基,9為發(fā)光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邊石主體7和石基8,所述邊石主體7一端設有第一凸臺1和第一凹口2,且所述第一凸臺1的凸出方向以及所述第一凹口2的凹口朝向均指向下方,所述邊石主體7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凹口3和第二凸臺4,且所述第二凹口3的凹口朝向以及所述第二凸臺4的凸出方向均指向上方,鋪設時任一邊石主體7上的第一凸臺1和第一凹口2依次與相鄰邊石主體7上的第二凹口3和第二凸臺4嵌合,從而實現(xiàn)兩個邊石主體7的咬合連接。在邊石主體7下側設有石基8,且所述石基8靠近第一凹口2的一端設有止口6,如圖1所示,當兩個邊石主體7咬合連接時,所述止口6形成排水口,地表積水可由所述排水口排入邊石主體7后方的綠地中,實現(xiàn)雨水的二次利用,有效節(jié)約水資源。
如圖1~3所示,在所述邊石主體7上表面設有多組防滑槽5,防止行人踩到邊石后滑倒,在所述邊石主體7靠近路面一側的上端嵌裝有發(fā)光條9,所述發(fā)光條9可用于指示道路方向,引導車流人流,另外所述邊石主體7靠近路面一側呈斜面,雨水可沿著該斜面流下。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本實用新型在邊石主體7兩端分別設有凸臺和凹口,鋪設時相鄰邊石主體7上的凸臺和凹口依次咬合實現(xiàn)連接,鋪設方便且連接牢固,另外本實用新型在邊石主體7下側的石基8端部設有止口6,邊石主體7連接時,所述止口6即形成排水口,可將路面積水排到邊石后方的綠地中,既實現(xiàn)排水功能,也為綠地補充水分,實現(xiàn)雨水的二次利用,節(jié)約水資源,另外在所述邊石主體7上還設有發(fā)光條9用于指示道路方向,引導車流人流,并且所述邊石主體7上表面設有多組防滑槽5防止行人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