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家用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自動煮飯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家用電飯鍋是由人工接通市電,將人們按比例放在鍋內的米與水煮成飯后自動斷電、保溫。較為先進的電飯鍋裝有時間控制裝置,按人們預定設計的時間啟動電飯鍋,但仍然需要人工提前放好米和水,且米和水一起放置的時間過長會影響米飯的口感和營養(yǎng),使用時不能靈活變通,如遇到臨時加班或出差等情況該電飯鍋會按之前設定煮飯,這時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自動煮飯設備,能夠自由控制煮飯時間和煮飯多少。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了一種自動煮飯設備,包括鍋體、米倉、米管、淘米裝置、過濾裝置、煮飯鍋、水管、控制器和操作面板,其中,所述控制面板設于所述鍋體外,所述米倉為由上至下逐漸內收的敞口狀,所述米管設于所述米倉下端,所述米管上設有閥門一,所述淘米裝置包括接盤和螺旋形管,所述螺旋形管的上端與所述接盤連接,通向所述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包括盒體,所述盒體的上端為進米口,下端設有蓋體,所述蓋體的一端與所述盒體樞接,所述蓋體的另一端設有鐵塊,所述盒體上對應位置設有與所述鐵塊配合的電磁鐵,所述盒體的下端還設有排水管,所述煮飯鍋設于所述過濾裝置的正下方;所述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與所述第二水管均與總水管連接,所述第一水管與所述第二水管上分別設有閥門二和閥門三,所述第一水管通向所述接盤,所述第二水管通向所述盒體;所述控制器的輸入端與所述操作面板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所述閥門一、閥門二、閥門三、電磁鐵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煮飯鍋的控制開關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本發(fā)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運用靈活以及需要人工操作步驟很少適于家用特別適于上班族使用,使用前只需要在本全自動煮飯器的米倉里加上米并接通電源,然后由本全自動完成煮飯的全過程,回家后只管揭開鍋蓋剩飯,吃完洗鍋后將鍋復原即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米倉1;米管2;煮飯鍋3;控制器4;閥門一5;接盤6;螺旋形管7;盒體8;進米口9;蓋體10;鐵塊11;電磁鐵12;排水管13;第一水管14;第二水管15;閥門二16;閥門三1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動煮飯設備,包括鍋體、米倉1、米管2、淘米裝置、過濾裝置、煮飯鍋3、水管、控制器4和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控制面板設于鍋體外,米倉1為由上至下逐漸內收的敞口狀,米管2設于米倉1下端,米管2上設有閥門一5,淘米裝置包括接盤6和螺旋形管7,螺旋形管7的上端與接盤6連接,通向過濾裝置,過濾裝置包括盒體8,盒體8的上端為進米口9,下端設有蓋體10,蓋體10的一端與盒體8樞接,蓋體10的另一端設有鐵塊11,盒體8上對應位置設有與鐵塊11配合的電磁鐵12,盒體8的下端還設有排水管13,煮飯鍋3設于過濾裝置的正下方;水管包括第一水管14和第二水管15,第一水管14與第二水管15均與總水管連接,第一水管14與第二水管15上分別設有閥門二16和閥門三17,第一水管14通向接盤6,第二水管15通向盒體8;控制器4的輸入端與操作面板連接,控制器4的輸出端與閥門一5、閥門二16、閥門三17、電磁鐵12連接。煮飯鍋3的控制開關與控制器4連接。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運用靈活以及需要人工操作步驟很少適于家用特別適于上班族使用,使用前只需要在本全自動煮飯器的米倉1里加上米并接通電源,然后由本全自動完成煮飯的全過程,回家后只管揭開鍋蓋剩飯,吃完洗鍋后將鍋復原即可。
本發(fā)明的說明書和附圖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發(fā)明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所公開的技術內容,不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就可以對其中一些技術特征做出一些替換和變形,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