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兒童照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能進行彈跳式擺動的兒童座椅設備。
背景技術:目前嬰幼兒使用高腳椅的情況已相當普遍,其功用在于可讓嬰幼兒在用餐的時候坐在餐桌旁邊,以方便成人就近照顧?,F(xiàn)有兒童高腳椅的構造種類雖然眾多,但僅能供用餐使用,不具有其他功能,若需要其他功能,例如彈跳功能,則需另外添置兒童彈跳椅,十分不便,且占用大量擺放空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兒童座椅設備,可進行調節(jié)對座椅施加的力矩,使座椅能進行彈跳式擺動。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兒童座椅設備,包支撐架、繞樞轉點樞接于支撐架的座椅以及連接于座椅與支撐架之間的彈跳裝置,彈跳裝置包含連接于支撐架的第一彈性件及設置于座椅且連接于第一彈性件的調節(jié)機構,使得第一彈性件能相關于樞轉點來施加力矩于座椅,并藉由操作調節(jié)機構來調節(jié)力矩。如此籍由調節(jié)機構來調節(jié)第一彈性件對座椅施加的力矩以適合不同體重的兒童乘坐;利用彈跳裝置的第一彈性件為座椅的搖擺運動提供動力,并通過操作調節(jié)機構選擇性改變座椅受到第一彈性件的力矩大小,使得不同體重的兒童坐于座椅內(nèi)均可調節(jié)到一個較舒適的擺動幅度。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包含移動地設置于座椅的移動件以及連接于第一彈性件與移動件之間的第一牽引件,響應于移動件相對于座椅移動,第一牽引件牽動第一彈性件,使得第一彈性件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改變和/或第一彈性件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相關于樞轉點的力臂改變,以調節(jié)力矩。較佳地,第一牽引件包含連接于第一彈性件的第一部分及連接于移動件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及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夾摯角度,響應于移動件相對于座椅移動,角度改變。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設置于支撐架的導向滑輪,第一牽引件繞過導向滑輪以形成角度。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開設于座椅的滑槽,移動件滑動地插接于滑槽。較佳地,第一牽引件包含連接于移動件的第二部分,力臂由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及樞轉點之間的垂直距離形成,滑槽的延伸方向交錯于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響應于移動件滑動于滑槽,垂直距離改變造成力臂改變。較佳地,第一牽引件包含連接于移動件的第二部分,力臂由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及樞轉點之間的垂直距離形成,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響應于移動件滑動于滑槽,垂直距離恒定造成力臂恒定,第一彈性件的彈性伸縮量改變造成彈性力改變。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連接于座椅上且螺紋傳動連接于移動件的調節(jié)件。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固定于調節(jié)件且暴露于座椅的操作旋鈕。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固定于座椅且連接于調節(jié)件的定位件,定位件限制調節(jié)件的軸向運動。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樞接于座椅的旋轉件及滑接于旋轉件的一端且操作地卡合于座椅的操作按鈕,移動件連接于旋轉件的另一端。較佳地,移動件滑接于旋轉件。較佳地,操作按鈕具有卡塊,座椅開設有多個卡槽以供卡塊卡合,卡塊選擇地與其中一個卡槽卡合連接。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彈性抵接于操作按鈕及旋轉件之間的第二彈性件,以使操作按鈕恒具有卡合于座椅的趨勢。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開設于支撐架且供移動件滑動地插接的凹槽。較佳地,彈跳裝置還包含連接于支撐架的第三彈性件,調節(jié)機構包括移動地設置于座椅且連接于第一彈性件及第三彈性件之間的移動件,響應于移動件相對于座椅移動,第一彈性件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第三彈性件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第一彈性件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相關于樞轉點的力臂及第三彈性件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相關于樞轉點的力臂中的其中一種或多種改變,以調節(jié)力矩。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樞接于座椅的旋轉件及滑接于旋轉件的一端且操作地卡合于座椅的操作按鈕,移動件連接于旋轉件的另一端。較佳地,移動件滑接于旋轉件。較佳地,操作按鈕具有卡塊,座椅開設有多個卡槽以供卡塊卡合,卡塊選擇地與其中一卡槽卡合連接。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彈性抵接于操作按鈕及旋轉件之間的第二彈性件,以使操作按鈕恒具有卡合于座椅的趨勢。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開設于座椅的滑槽,移動件滑動地插接于滑槽。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還包含開設于支撐架且供移動件滑動地插接的凹槽。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包含開設于支撐架的凹槽及滑動地插接于凹槽的移動件,移動件設置于座椅,移動件與第一彈性件連接,響應于移動件相對于支撐架移動,第一彈性件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改變和/或第一彈性件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相關于樞轉點的力臂改變,以調節(jié)力矩。較佳地,兒童座椅設備還包括在樞轉點處連接于支撐架與座椅之間的用于防止座椅彈跳時向前彈射的緩沖扭簧。較佳地,兒童座椅設備還包括傾斜調整機構以及限位件,傾斜調整機構設置于座椅與支撐架之間,傾斜調整機構具有允許座椅樞轉的解鎖模式及禁止座椅樞轉的鎖止模式,限位件設置于座椅且能選擇地移動至始限位置或停限位置,響應于限位件移動至始限位置,傾斜調整機構切換至解鎖模式,響應于限位件移動至停限位置,傾斜調整機構切換至鎖止模式。較佳地,傾斜調整機構包含操作地設置于座椅的拉柄、移動地設置于座椅的卡合件、連接于拉柄與卡合件之間的第二牽引件及開設于支撐架以供卡合件卡合的多個卡合孔,,藉由操作拉柄來驅動第二牽引件以牽動卡合件選擇地卡合于其中一個卡合孔以定位釋鎖座椅的傾斜程度,當卡合件脫離于卡合孔時,傾斜調整機構處于解鎖模式,此時兒童座椅設備轉換為彈跳椅,當卡合件卡合于卡合孔時,傾斜調整機構處于鎖止模式,此時兒童座椅設備轉換為高腳椅。較佳地,傾斜調整機構還包含開設于支撐架且連通于多個卡合孔以供卡合件滑動地插接的弧形槽。較佳地,傾斜調整機構還包含彈性抵接于卡合件及座椅之間的第四彈性件,以使卡合件恒具有卡合于卡合孔的趨勢。較佳地,當限位件移動至始限位置時,限位件頂推拉柄以使卡合件維持脫離卡合孔,當限位件移動至停限位置時,限位件停止頂推拉柄以使卡合件能選擇地卡合于多個卡合孔其中之一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包括支撐架、樞接在支撐架上的座椅、連接于座椅與支撐架之間的彈跳裝置,彈跳裝置包括第一彈性件及用于調節(jié)第一彈性件對座椅施加的力矩的調節(jié)機構,籍由調節(jié)機構來調節(jié)第一彈性件對座椅施加的力矩以適合不同體重的兒童乘坐,通過利用彈跳裝置的第一彈性件的彈性伸縮為座椅的搖擺運動提供動力,并通過操作調節(jié)機構選擇性改變座椅受到第一彈性件的力矩,使得不同體重的兒童坐于座椅內(nèi)均可調節(jié)到一個較舒適的擺動幅度。附圖說明圖1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兒童座椅設備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2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調節(jié)機構、傾斜調整機構及限位件與座椅結合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3為調節(jié)機構圖2中區(qū)域A的立體放大示意圖。圖4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彈跳裝置與支撐架結合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5為圖4中區(qū)域B的立體放大示意圖。圖6為圖5的另一視角的立體透視示意圖。圖7為圖3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8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調節(jié)機構與座椅結合處的剖視組合示意圖。圖9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彈跳裝置調節(jié)力矩的作動示意圖。圖10為圖1另一視角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11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傾斜調整機構切換至鎖止模式的剖面組合示意圖。圖12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限位件移動至停限位置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13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限位件移動至始限位置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14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彈跳裝置與座椅結合的透視組合示意圖。圖15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彈跳裝置調節(jié)力矩的作動示意圖。圖16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兒童座椅設備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17為圖16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18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調節(jié)機構、傾斜調整機構及限位件與座椅結合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19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調節(jié)機構及傾斜調整機構與座椅結合處的剖視組合示意圖。圖20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調節(jié)機構與移動件組合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21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支撐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2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彈跳裝置與支撐架結合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23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第一彈性件及第三彈性件與支撐架結合的透視組合示意圖。圖24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兒童座椅設備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25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第一彈性件與支撐架結合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26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座椅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請參照圖1至圖13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兒童座椅設備,包括支撐架1、樞接在支撐架1上的座椅2,座椅2與支撐架1之間連接有傾斜調整機構3和彈跳裝置4,座椅2上設有用于控制傾斜調整機構3解鎖或鎖止狀態(tài)的限位件5,利用限位件5可選擇性的將傾斜調整機構3定位于解鎖狀態(tài)或者鎖止狀態(tài),以實現(xiàn)本兒童座椅設備在高腳椅功能或彈跳椅功能之間的轉換。具體地,支撐架1包含連接件11和與連接件11連接的前腳組12及后腳組13,座椅2藉由樞軸6與連接件11樞轉連接,即,座椅2繞樞軸6所形成的樞轉點樞接與支撐架1,并藉由樞軸6相對支撐架1轉動,座椅2包含背靠部23及連接于背靠部23下方的座部24。彈跳裝置4包括第一彈性件41及用于調節(jié)第一彈性件41對座椅2施加的力矩的調節(jié)機構42,在此實施例中,調節(jié)機構42設置在座椅2的座部24兩側,相對于連接件11的部件上,第一彈性件41的一端與支撐架1的連接件11連接,第一彈性件41的另一端與調節(jié)機構42連接,籍由調節(jié)機構42對第一彈性件41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和/或彈性力相關于樞轉點6的力臂改變以調節(jié)力矩,實現(xiàn)適合不同重量的幼兒的乘坐,達到座椅2擺動平衡,即不同重量的幼兒乘坐在座椅2時上,可以在同一擺幅范圍內(nèi)擺動,不會受到影響,安全舒適。較佳地,傾斜調整機構3包括拉柄31、第二牽引件32、卡合件33及多個可與卡合件33卡合的卡合孔34,多個卡合孔34開設于支撐架1的連接件11上,拉柄31滑動地設置于座椅2的背靠部23上,第二牽引件32的一端與拉柄31連接,第二牽引件32的另一端與卡合件33連接,卡合件33滑動設置于座椅2座部24的側邊,卡合件33與座椅2之間連接有第四彈簧35,第四彈簧35的兩端分別抵推座椅2和卡合件33,以使卡合件33具有恒伸向卡合孔34的運動趨勢,以使卡合件33在座椅2側邊伸縮,選擇地與其中之一個卡合孔34卡合,以固定座椅2相對支撐架1的傾斜角度。當傾斜調整機構3處于鎖止模式時,此時卡合件33與其中之一個卡合孔34卡合,以將座椅2相對支撐架1的傾斜角度定位,此時兒童座椅設備處于高腳椅狀態(tài),本實施例中,拉柄31的頂端設有操作部312。當需要調節(jié)座椅2相對支撐架1的傾斜角度時,拉動拉柄31的操作部312,拉柄31拉動第二牽引件32運動,第二牽引件32拉動卡合件33于座椅2上滑動,使得卡合件33與開設在支撐架1上的卡合孔34脫離,此時,傾斜調整機構3處于解鎖模式,座椅2可相對支撐架1樞轉,調整座椅2至需要的傾斜角度后,卡合件33與其他相對應的卡合孔34卡合,實現(xiàn)座椅2相對于支撐架1的定位。本實施例中,第二牽引件32為鋼絲。較佳地,限位件5移動設置在座椅2的背靠部23上,在此實施例中,限位件5轉動地設置在背靠部23上,拉柄31上開設有條形槽311,限位件5局部穿過條形槽311,以使限位件5滑動穿設在條形槽311,限位件5可相對座椅2在始限位置及停限位置間轉動,以使傾斜調整機構3處于解鎖或鎖止模式,當限位件5在始限位置時,其頂推拉柄31向上,此時傾斜調整機構3處于解鎖模式,令卡合件33維持與卡合孔34脫離,座椅2可自由地相對支撐架1轉動,此時兒童座椅設備轉換為彈跳椅狀態(tài),座椅2可藉由第一彈性件41相對支撐架1彈跳。當限位件5轉動至停限位置時,此時限位件5不再推頂拉柄31(如圖12所示),傾斜調整機構3處于鎖止模式,此時兒童座椅設備轉換為高腳椅狀態(tài),卡合件33維持與其中之一卡合孔34卡合狀態(tài),使用者可藉由操作部312轉換座椅2相對支撐架1的傾斜角度。當兒童座椅設備轉換為彈跳椅狀態(tài)時,此時傾斜調整機構3處于解鎖狀態(tài),座椅2可以樞軸6自由的相對支撐架1轉動,座椅2利用彈跳裝置4的第一彈性件41的彈性伸縮為座椅2的搖擺運動提供動力,當乘坐與座椅2上的幼兒或是照護者施力于座椅2上時,座椅2可相對支撐架1反復晃動,并通過操作調節(jié)機構42選擇性改變第一彈性件41對座椅2施加的力矩大小,使得不同體重的兒童坐于座椅2內(nèi)均可調節(jié)到一個較舒適的擺動幅度。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42設置在座椅2的座部24兩側,包括移動件421、調節(jié)件422及第一牽引件425,調節(jié)件422連接在座椅2上,座椅2上設有導引移動件421滑動的滑槽21,移動件421與調節(jié)件422螺紋傳動連接,移動件421上凸設有突出部421a,突出部421a延伸出滑槽21外,使得移動件421在調節(jié)件422的螺紋部分上沿著滑槽21的延伸方向移動而不會轉動,第一牽引件425的一端與第一彈性件41連接,第一牽引件425的另一端與突出部421a連接;通過自轉調節(jié)件422,移動件421在調節(jié)件422上沿著滑槽21方向移動,進而牽引第一牽引件425的一端移動。本實施例中,較佳地,調節(jié)件422為螺桿,螺桿與移動件421螺紋傳動連接且固定有操作旋鈕423,結構緊湊,操作旋鈕423暴露于座椅2以方便使用者操作。本實施例中,第一牽引件425為鋼絲,第一彈性件41為拉簧,利用拉簧的彈性伸縮為座椅2的搖擺運動提供動力。較佳地,調節(jié)機構42還包括有用于限制調節(jié)件422軸向運動的定位件424,定位件424固定在座椅2上,調節(jié)件422的無螺紋部分與定位件424連接,以將調節(jié)件422設置在座椅2上。較佳地,支撐架1的連接件11相對座椅2一側上設有導向滑輪111和開設有供第一牽引件425穿入的通孔112,第一牽引件425一端與第一彈性件41連接,第一牽引件425的另一端繞過導向滑輪111,并穿過通孔112,然后與移動件421連接,在此實施例中,第一牽引件425包含連接于第一彈性件41的第一部分及連接于移動件421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及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夾摯角度,第一牽引件425繞過導向滑輪111以形成角度,響應于移動件421相對于座椅2移動,角度改變,具體而言,當操作調節(jié)件422,即轉動操作旋鈕423時,移動件421會沿著滑槽21上下滑動,此時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及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夾摯的角度會改變。調節(jié)機構42還包含開設于支撐架1且供移動件421滑動插接的凹槽113,具體而言,支撐架1的連接件11上設有凹槽113,移動件421的突出部伸入的凹槽113中并與第一牽引件425連接,凹槽113呈扇形結構或弧形結構,用于限制座椅2相對于支撐架1的最大擺動幅度。響應于移動件421相對于座椅2移動,第一牽引件425牽動第一彈性件41,使得第一彈性件41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改變和/或第一彈性件41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相關于樞轉點6的力臂改變,以調節(jié)力矩,此外,力臂由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及樞轉點6之間的垂直距離形成,滑槽21的延伸方向交錯于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響應于移動件421滑動于滑槽21,垂直距離改變造成力臂改變,具體而言,隨著移動件421在滑槽21移動,第一牽引件425拉動第一彈性件41的施力方向改變,力臂是樞轉點6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隨著施力方向的改變,力臂進行相應的大小隨之改變,不同的力臂大小使得第一彈性件41對座椅2施加的力矩大小也隨之改變,以提供不同重量的幼兒乘坐,達到座椅2相對支撐架1晃動時的平衡,較大的力臂1a可提供較大幼兒乘坐,較小的力臂1b可提供較小幼兒乘坐,使不同重量幼兒乘坐在座椅2時上,可以在同一擺幅范圍內(nèi)相對支撐架1進行擺動,使得不同體重的兒童坐于座椅2內(nèi)能調節(jié)座椅2到一個適合自己、較舒適的搖擺程度,不會有較大幼童擺不起來,或是較小幼兒擺動頻率過快的缺點,且本實施例中,因為滑槽21是直線形的,故移動件421移動時,第一彈性件41的伸縮量會微幅改變,但是其主要是力臂長度的改變而造成力矩大小的變化,而若依設計需求而將滑槽21設置為弧形,第一彈性件41的伸縮量不會因移動件421的移動而產(chǎn)生變化,就更不會有第一彈性件41的伸縮量的改變了。如圖14及圖1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其與上述實施例類似,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似的元件,在此實施例中,滑槽21延伸方向與第一牽引件425另一端延伸的方向同向平行,其余部分的構件及連接關系均相同,第一牽引件425包含連接于移動件421的第二部分,力臂由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及樞轉點6之間的垂直距離形成,滑槽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響應于移動件421滑動于滑槽21,垂直距離恒定造成力臂恒定,第一彈性件425的彈性伸縮量改變造成彈性力改變,具體而言,當移動件421相對座椅2移動時,此時力臂1c保持不變,但是第一彈性件41的彈性伸縮量會隨之改變,第一彈性件41的作用力也會隨之調節(jié)改變,使第一彈性件41對座椅2施加的力矩也隨之改變,如同前,由于力距改變,使得不同體重的幼兒坐于座椅2內(nèi)都可隨之達到適合自己、較舒適的搖擺程度。如圖16至圖22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其與上述實施例類似,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似的元件,本實施例中,傾斜調整機構3包括拉柄31、第二牽引件32、卡合件33’及多個可與卡合件33’卡合的卡合孔34’,多個卡合孔34’開設于支撐架1的連接件11上,支撐架1上開設有弧形槽36,弧形槽36與多個卡合孔34’相連通以供卡合件33’滑動地插接,拉柄31滑動地設置于座椅2的背靠上,第二牽引件32的一端與拉柄31連接,第二牽引件32的另一端與卡合件33’連接,卡合件33’樞接于座椅2的側邊,卡合件33’與座椅2之間連接有第四彈簧35’,第四彈簧35’的兩端分別連接座椅2和卡合件33’,以使卡合件33’具有恒朝向卡合孔34’的運動趨勢,以使卡合孔34’彈性地在座椅2側邊樞轉,操作拉柄31以拉動第二牽引件32來帶動卡合件33’脫離其中之一個卡合孔34’并進入弧形槽36,調整座椅2的傾斜角度,卡合件33’滑動于弧形槽36,釋放拉柄31,藉由第四彈簧35’的彈性恢復力,卡合件33’選擇地與其中之一個卡合孔34’卡合,以定位座椅2相對支撐架1的傾斜角度。調節(jié)機構42包括移動件421’、第一牽引件425及旋轉件422’,旋轉件422’的中間樞接在座椅2上,座椅2上設有導引移動件421’滑動的滑槽21’,旋轉件422’一端與移動件421’連接,旋轉件422’的另一端滑動連接有操作按鈕423’。操作按鈕423’上凸設有卡塊423’a,座椅2上開設有多個可與卡塊423’a卡合連接的卡槽22’,卡塊423’a選擇地與其中一個卡槽22’卡合連接。第一牽引件425的一端與第一彈性件41連接,第一牽引件425的另一端與移動件421’連接;通過按壓操作按鈕423’,卡塊423’a與卡槽22’脫離卡合,此時樞轉旋轉件422’,旋轉件422’帶動移動件421’于滑槽21’中移動,進而牽引第一牽引件425的一端移動。操作按鈕423’與旋轉件422’之間連接有第二彈性件424’,第二彈性件424’使得操作按鈕423’的卡塊423’a具有恒朝向卡槽22’的運動趨勢,結構緊湊。此外,移動件421’滑接于旋轉件422’,使得滑槽21’可為直線形,方便加工,當滑槽21’為直線形時,旋轉件422’樞轉帶動移動件421’于滑槽21’中移動,且同時移動件421’于旋轉件422’上移動,避免造成干涉情況,但不以此態(tài)樣為限制,滑槽21’亦可為弧線形,則移動件421’無須滑接于旋轉件422’。如圖23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其與上述實施例類似,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似的元件,第一牽引件425更改為第三彈性件425’,第三彈性件425’一端與支撐架1的連接件11連接,第三彈性件425’另一端與第一彈性件41共同與移動件421’連接,第一彈性件41與第三彈性件425’均為拉簧,響應于移動件421’相對于座椅2移動,第一彈性件41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第三彈性件425’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第一彈性件41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相關于樞轉點6的力臂及第三彈性件425’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相關于樞轉點6的力臂中的其中一種或多種的改變,以調節(jié)力矩,亦即是,通過第一彈性件41與第三彈性件425’共同形成合力的改變和/或第一彈性件41與第三彈性件425’共同形成的合力相關于樞轉點6的力臂的改變,以調節(jié)力矩的大小,實現(xiàn)適應不同重量的幼兒的乘坐,達到座椅擺動平衡,安全舒適。如圖24至圖26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五個實施例,其與上述實施例類似,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似的元件,彈跳裝置4的調節(jié)機構42包含開設于支撐架1的凹槽113及滑動地插接于凹槽113的移動件421”,移動件421”設置于座椅2的背靠側部,移動件421”與第一彈性件41連接,響應于移動件421”相對于支撐架1移動,第一彈性件41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改變和/或第一彈性件41的彈性伸縮量所形成的彈性力相關于樞轉點6的力臂改變,以調節(jié)力矩。即當座椅2相對支撐架1進行擺動時,座椅2沿凹槽113做擺動。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41一端連接于扶手16樞轉處,其另一端連接于座椅2的背靠側部的移動件421”,且座椅2與支撐架1相互樞轉連接的樞轉點6位于座椅2的底座24前側邊,如此實現(xiàn)本實施例彈跳裝置4的轉動。除了上述實施例之外,兒童座椅設備還包括在樞轉點6處連接于支撐架1及座椅2之間的緩沖扭簧8,以起到緩沖作用,防止座椅2彈跳時向前彈射而產(chǎn)生隱患。綜上所述,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座椅2與支撐架1之間連接有傾斜調整機構3和彈跳裝置4,座椅2上設有用于控制傾斜調整機構3解鎖或鎖止模式的限位件5,如此實現(xiàn)兒童座椅設備于高腳椅功能或彈跳椅功能之間的轉換,而彈跳裝置4包括第一彈性件41、調節(jié)機構42,調節(jié)機構42設置在座椅2上,第一彈性件41連接于支撐架1連接與調節(jié)機構42之間;當兒童座椅設備處于彈跳椅功能時,通過操作調節(jié)機構42選擇性改變座椅2受到第一彈性件41的力矩大小,使得不同體重的兒童坐于座椅2內(nèi)均可調節(jié)到一個較舒適的擺動幅度。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發(fā)明的彈跳裝置4不限用于具有彈跳椅和高腳椅功能的兒童座椅設備上,其亦可僅用于單一的彈跳椅上或具有彈跳功能的其他椅子上,不以為限。且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各施例所揭露的各結構連接方式均可相互替代,而無必定并存發(fā)生的關系,因此于實施上可交互配合使用,不應被局限于各裝置實施時的限制。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fā)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fā)明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