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物混凝土灌注成型之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建筑物混凝土灌注成型之施工方法,尤指一種除一般正常施工外,更適合于在建筑物中凸設出之小單位構造體上,作混凝土之灌注成型,并在成型后,使之具有良好表面質量之施工方法。
由于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充裕的游資環(huán)境下,促進了建筑事業(yè)的興旺與景氣,而一幢幢大樓的聳立與一個個社區(qū)的規(guī)劃,設置,相對地促進了購屋者的鑒賞品味,不僅是內部的陳設與裝璜,即使建筑物外表的結構與施工過程,同樣影響到購買者的使用信心。
現(xiàn)代一般住家或店鋪型建筑物,大都系由建筑公司大批購得土地,然后再將之作整體的規(guī)劃,形成一個公共設施完善且擁有千百戶的社區(qū),或是由政府建設整批的國民住宅,由于其建筑物的造型在同一工地中完全一致,故,倘能作合理而有效率的建筑施工規(guī)劃,利用其一致性的特點,則可省去許多人工,物料,工時,使建筑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而若在建筑施工中再對某些施工瑕疵加以研究突破,則施工的質量將更趨理想。
以前,本發(fā)明人曾研究發(fā)明使用在大規(guī)模建筑工程的“建筑模板可整體脫模裝置”,獲得專利,且頒予發(fā)明專利證書第22642號,隨后又研究發(fā)明“建筑用可整體脫模之模板裝置及其施工方法”再獲得追加發(fā)明專利,而在精益求精的發(fā)明精神下,“建筑模板脫模驅動設備”亦同樣獲得新型專利而正領證中,且三件專利案亦都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中獲得專利的肯定;這些專利的內容,主要系突破傳統(tǒng)的木模施工方法,而以一套具有高經(jīng)濟效益且經(jīng)過特殊設計的鋼模進行施工,因模具本身所設計形成的特殊功能,可在建筑施工中發(fā)揮一般木模所望之莫及的建筑特色。
然而,基于不斷改善,追求進步的精神,本發(fā)明人仍執(zhí)著于將建筑施工的質量提升至最佳,特別在施工中所見,一些凸出于建筑物墻壁面的小單位結構體,如
圖1所示的建筑物中窗戶框緣A,冷氣機置放座B,及位于建筑物上的一些作為裝飾用的凸兀結構體如C,D…等,由于在木模施工法中,這些結構體通常是在建筑物整面墻壁都完成后,才另外架搭木模板進行混凝土的灌注成型,以圖1所示的窗戶框緣A,及冷氣機置放座B為例,其所需搭建的木模數(shù)量即相當可觀(如圖2、3所示),且要剛好找到合適大小的模板亦相當不易,而當架妥模板進行混凝土灌注時,一旦混凝土凝固后,因各模板間呈相互釘牢的狀況,且模板本身為一固體物,故而其因混凝土凝固時產生的收縮力,將使撐搭于窗框內側的模板受到壓迫,(當然,對于其它側面的模板亦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影響),因此,此壓迫力造成模板受擠壓的狀況,使成型的混凝土和模板間產生較大的摩擦力,致使在拆除模板時,內部的模板經(jīng)常須拆壞才能順利完成脫模,而事實上,拆除后所凝固成型的混凝土建筑物,其表面會遺留相當嚴重而明顯的模板凹凸不平痕跡,且在脫模過程中,模板和混凝土間之摩擦力,將在脫模時連帶拖垮某些結構體上靠近邊角的混凝土組織,使成形的表面瑕疵相當嚴重(如圖4、5所示);這些建筑物結構體若以鋼模來加以灌注成型,則可使墻壁和窗戶框緣或和冷氣機置放座一體成型,但是鋼模同樣會有一相同的問題產生,即在脫模過程中,鋼模與混凝土間之摩擦力,仍將在脫模時連帶拖垮某些結構體上靠近邊角的混凝土組織,雖然表面已具有較佳的平面狀況,但此點瑕疵仍為發(fā)明人所遺憾!本發(fā)明人乘于建筑物混凝土灌注成型上的瑕疵,乃設思如何加以突破之施工方法,以求獲得良好的施工質量,經(jīng)不斷努力,實驗,并實際施工測試,終于研究出一種較佳的施工方法可提供工業(yè)界增加產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增加建筑物混凝土灌注成型施工,在成型結構體表面獲得較佳表面質量的施工方法。
本發(fā)明之主要特征在于,利用在建筑物欲成型的結構體與模板間,于混凝土灌注前,先設置一中間介質,該中間介質具有可撓性,且可適當?shù)挚挂蚧炷了a生的壓力,而不致造成會使成型結構體變形之現(xiàn)象,并在脫模時,使模板與該中間介質一同從成型結構體之垂直軸向退出,以獲得良好之施工表面品質。
本發(fā)明的更具體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建筑物混凝土灌注成型之施工方法,包括一模板組合工程,乃將用以成型結構體的模板先組合形成母模狀態(tài),在此以模板組合成的母模模腔中,予以布設建筑結構體所需要的物質,例如窗框,鋼筋……;一混凝土灌注工程,在模板組合工程中所完成的模腔內,予以灌注混凝土,使之與模腔中所布設的物質相互凝結成預期之狀態(tài);一脫模工程,在模腔經(jīng)灌注混凝土而凝固成預期結構體形狀后,將原先構成母模狀態(tài)模腔的模板,從成型結構體之垂直軸向予以退出;
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模板組合工程中所形成用以成型結構體的模腔內,系固設一層具有可撓性的中間介質,它介于模腔和所灌注之混凝土之間,在特性上具有能抵抗灌注混凝土時所產生的壓力而不致發(fā)生足以造成成型結構體變形現(xiàn)象之能力,以有助于脫模工程的順利實施;
借助以上工程之施工,使建筑物在灌注混凝土時,在凝固,脫模而成型的結構體表面,可獲得較佳之表面施工質量。
在關本發(fā)明為達成上述目的,所采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本發(fā)明人前述已核準專利,而正在研究開發(fā)中的一套建筑鋼模作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述如下,以便對于本發(fā)明之方法,特征能更深入而具體地了解。
圖1所示系建筑物上凸出結構體之示意圖。
圖2所示系習知混凝土灌注成型之施工示意圖(一)。
圖3所示系習知混凝土灌注成型之施工示意圖(二)。
圖4所示系習知混凝土灌注成型之施工方法所完成的結構體成品示意圖(一)。
圖5所示系習知混凝土灌注成型之施工方法所完成的結構體成品示意圖(二)。
圖6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之模板組合工程示意圖。
圖7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之混凝土灌注工程示意圖。
圖8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使用E.V.A為中間介質之結構分析示意圖(一)。
圖9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使用E.V.A為中間介質之結構分析示意圖(二)。
圖10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使用橡膠為中間介質之結構分析示意圖(一)。
圖11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使用橡膠為中間介質之結構分析示意圖(二)。
圖12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間介質在施工上的特殊使用例示意圖(一)。
圖13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間介質在施工上的特殊使用例示意圖(二)。
圖14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脫模工程中的同步驅動裝置運用示意圖。
圖15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脫模工程中的同步驅動裝置,其安裝于模板上方的推移機構示意圖。
圖16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脫模工程中的同步驅動裝置,其安裝于模板上方的推移機構組合示意圖。
圖17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脫模工程中的同步驅動裝置,其安裝于模板下方的推移機構示意圖。
圖18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脫模工程中的同步驅動裝置,其安裝于模板上方的推移機構作動示意圖。
圖19所示系本發(fā)明實施例脫模工程中的同步驅動裝置,其安裝于模板下方的推移機構作動示意圖。
本發(fā)明共分模板組合工程,混凝土灌注工程,脫模工程等三大工程;首先,請參閱圖6所示,系本發(fā)明中模板組合工程的剖面示意圖(由于本發(fā)明系以鋼模為實施例作說明,故一切施工適應鋼模的特殊性,與木模施工法有不同之處;而本實施例系以第一圖所示的建筑物中窗戶框緣A為施工對象,其它諸如冷氣機置放座B,或位于建筑物上的一些作為裝飾用的凸兀結構體如C,D……等,因施工方法同理可推,故不贅述),將建筑物灌注混凝土墻壁所需的內模1先行圍設固定(施工過程中,通常是在一次的施工過程中將整層樓的內模板一起固定完成),再在預定形成窗戶的位置上固定窗框2(請同時參照圖1中所示的鋁質窗框2示意),然后,將已先編結形成整片網(wǎng)狀的鋼筋3,吊掛布設于內模所圍設成的壁模外圍(鋼筋的布設亦同于內模板,是同樣整層樓需布設鋼筋處皆一次布設完成的),再將已在預定成型結構體處形成模腔的外模4使之和內模1靠貼,而形成一具有墻壁模腔41和窗戶框緣模腔42的母模狀態(tài)(外模的貼靠,亦同樣系整層樓一起完成);特別在窗戶框緣模腔42內,因其系用作成型凸出于墻壁面之結構體,且具有在脫模工程時,是與外模板4間產生相當摩擦力的部位,故在窗戶框緣模腔42內會產生相當摩擦力的模腔邊,各膠固有一層中間介質5。
一混凝土灌注工程,主要系將混凝土予以灌注在內外模所形成的模腔41,42中,使之凝固成型(如圖7所示)。
一脫模工程,主要系分為內模1的脫模和外模4的脫模兩項作業(yè);內模1系在外模4完全脫離完成后才進行脫模,其脫模方式可以前述發(fā)明人所獲核準的任一項專利案加以為之,因非本案專利內容,故不贅述;而外模4的脫模方式因牽涉模板上除單純的平面外,尚具有用作成型凸出墻壁結構體的模腔42,故系運用一套可使外模板42整體各單位面積同時作同步驅動,而沿成型結構體垂直軸向退離已凝固成型之結構體的同步驅動裝置,使凝固成型之結構體在脫模過程中均不致于受外模4偏擺或碰觸產生瑕疵,因而獲得良好的表面施工質量。
有關本發(fā)明施工方法中之模板組合過程,其中所提及之中間介質,可在脫模過程中吸收因模板震動所產生可能對成型結構體造成的損壞,否則,倘僅單純的鋼模作脫模作業(yè),則,欲得較佳之成型結構體表面,必須在鋼模的模腔中給予相當?shù)陌文P倍?,然此拔模斜度能產生效益時,其斜度已達造成結構體變形的程度;或者經(jīng)發(fā)明人實際試驗,若將用以形成窗框的鋼模模框分解成大約八塊左右,亦能獲得較佳之成型結構體表面,然諸如此類之施工方式并不理想,故本發(fā)明施工方法中使用中間介質有其特殊的意義;而經(jīng)本發(fā)明人實際施工試驗,其使用之材料可為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or Foam Shect乙烯醋酸乙烯脂樹脂),P.U(Polyurrethane聚胺基甲酸脂),橡膠……等具有撓性,并且在組織的致密性及本身強度上,足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時之壓力,而不致產生造成影響之變形的材料;且經(jīng)發(fā)明人更進一步的試驗,發(fā)現(xiàn)上述材料又以具有發(fā)泡組織的E.V.A為最佳,其原因可由圖8-11中之分析得知,圖8中系指外模4所形成的模腔42中,于側壁上膠設具有發(fā)泡組織的E.V.A當模腔42中尚未灌注混凝土時之情況,此時E.V.A具有較松散的組織,當灌注混凝土后,如圖9所示,由于混凝土的壓力,將使E.V.A如圖中箭頭所示地作縱向收縮,而使發(fā)泡組織更加致密,但橫向面積幾乎不變;反觀圖10中所示以橡膠為中間介質時,當受到灌注混凝土之壓力時,如圖11中箭頭所示,橡膠不僅作縱向收縮,且因其并非一種發(fā)泡體,故亦將產生橫向之面積擴充,可想而知,在一個密閉的模腔中,此面積的擴充將造成外模4和凝固成型混凝土結構體間更大之摩擦力,因此,欲獲得脫模成品的完整性亦更加不易。(依本發(fā)明人實際試驗,欲獲得較佳之成型結構體表面,可略對鋼模模腔再加稍許不致影響結構體形狀的拔模斜度)。
而本發(fā)明施工方法的特殊性,尚可由圖12中的結構體施工略見一番;在一般建筑物中,某些凸出外表之結構體常為避免在下雨時,雨水順著凸緣而向著內角的墻壁沿溢,使墻壁日久形成條條污垢之水痕,故在凸緣的構造上常形成靠墻壁的一端斜向上凹,而外側厚垂且下斜的形狀,此種結構體若以一體成形結構體的鋼模施工法加以成型,則成型后完全無法脫模,但若以本發(fā)明之施工方法加以施工,則不僅可獲得良好的施工表面,同時脫模作業(yè)亦屬輕而易舉之事(請參閱圖13所示)。
另外,有關脫模工程中為使外模板4不致碰損已凝固成型的結構體,脫模時所使用的同步驅動裝置可為如圖14所示,可在建筑物模板的側壁上固設一油壓驅動單元6,而以油管分別連接位于模板上方的兩座推移裝置7及模板下方的兩推移裝置8;位于模板上方的推移裝置7,其詳細構造可參閱圖15所示,即在內模板的上方固設一上載有橫軌711的座體712,橫軌上并設有固定座713,而外模板4的上方則固設一上載有油壓缸體721的套接座722,同時油壓缸體721上并凸伸一油壓缸桿723;當外模板4受吊起時,系使外模板上的套接座722正好套接在內模板1上方所固設的橫軌711上,并使油壓缸體721上凸伸的油壓缸桿723和固定座713一同鎖固(如圖16所示);位于模板下方的推移裝置8,其詳細構造如圖17所示,其系在外模板4的底端固設一上載有油壓缸81的固定座82,而油壓缸81凸伸的油壓缸桿83則套螺一微調體84,其系在外模板4受吊掛面和內模1組合妥后,用以微調和建筑物已成型的結構體表面抵觸(倘此時內外模板系用以建筑第一層樓,則該微調體84系抵于地基上;若此時內外模板系用以建筑第二層樓,則該微調體84系抵于第一層樓的結構體上,依此類推)。
當進行脫模工程時,施工人員可操作該油壓驅動單元6,則模板上、下方的推移裝置7、8將因油壓的驅動,而使各油壓桿體同步頂出,使外模板4平順而不偏移地從凝固成型的結構體垂直軸向退出為止,以獲得良好的成型表面。(請參閱圖18、19;由于此同步驅動裝置并非本發(fā)明重點所在,故不贅述詳細,僅將一可行的實施例作大致的敘述,事實上,此同步驅動裝置系可以多種實施機構加以達成,只要能在動作上具備“同步”的功能,即能符合本發(fā)明施工過程中之脫模所需)。
本發(fā)明人為求本施工方法的可具體實施,并據(jù)以評估經(jīng)濟效益,以確定是否具有產業(yè)上之利用價值,已實際申請建筑執(zhí)照并試建全尺寸之樣品屋,目前已近全部完工階段,確定其具體可行,同時具有產業(yè)上之利用價值與經(jīng)濟效益,歡迎審查員隨時蒞臨工地現(xiàn)場參觀,了解。
綜觀上述,本發(fā)明所揭示之實施方法,既未曾見諸于同類產業(yè)中,亦未曾公開于申請前,亦即本發(fā)明之施工方法于建筑物混凝土灌注成型施工中,確系為前所未有之創(chuàng)新,且因已可具體實施,已具有產業(yè)上之利用價值。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之一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并非因此而拘限本發(fā)明之專利范圍,故舉凡運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范圍內容所為之等效實施變化,理亦包含于本發(fā)明之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物混凝土灌注成型之施工方法,包括一模板組合工程,乃將用以成型結構體的模板先組合形成母模狀態(tài),在此以模板組合成的母模模腔中,予以布設建筑結構體所需要的物質,例如窗框,鋼筋……;一混凝土灌注工程,在模板組合工程中所完成的模腔內,予以灌注混凝土,使之與模腔中所布設的物質相互凝結成預期之狀態(tài);一脫模工程,在模腔經(jīng)灌注混凝土而凝固成預期結構體形狀后,將原先構成母模狀態(tài)模腔的模板,從成型結構體之垂直軸向予以退出;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模板組合工程中所形成用以成型結構體的模腔內,系固設一層具有可撓性的中間介質,它介于模腔和所灌注之混凝土之間,在特性上具有能抵抗灌注混凝土時所產生的壓力而不致發(fā)生足以造成成型結構體變形現(xiàn)象之能力,以有助于脫模工程的順利實施;借助以上工程之施工,使建筑物在灌注混凝土時,在凝固,脫模而成型的結構體表面,可獲得較佳之表面施工質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建筑物混凝土灌注成形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模板組合工程中所在模腔中固設的中間介質,其材料系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 Foam Shect乙稀醋酸乙稀脂樹脂),P.U(Polyurethane聚胺基甲酸脂),或橡膠。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建筑物混凝土灌注成形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脫模工程中成型結構體之能由垂直軸向順利地予以退出,系利用一套以液壓為驅動力的同步驅動裝置,在模板均衡的四個部位分別裝有液壓缸體,借助液壓的同步輸出,使液壓缸體中的桿體推移頂出,而造成模板相對穩(wěn)定移動地脫離已成型的結構體。
全文摘要
一種建筑物混凝土灌注成型之施工方法,包括在灌注混凝土前的模板組合工程中,先在模板所形成的模腔內固設一層具有可撓性的中間介質,在進行脫模工程時,模板脫離凝固成型的結構體過程中所產生的震動現(xiàn)象可由該中間介質吸收,同時借助脫模時所運用的同步驅動方式,使退模作業(yè)穩(wěn)定而順利,從而獲得良好表面施工質量。
文檔編號E04G9/10GK1048575SQ9010305
公開日1991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1990年6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1989年6月23日
發(fā)明者李淵河 申請人:李淵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