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格構柱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原竹的格構柱結構。
背景技術:
在全球木材資源缺乏的情況下,竹子具有繁殖容易、生長快、成材早及產量高等特點,同時,竹材紋理通直、色澤淡雅、材質堅韌,具有硬闊葉材的諸多優(yōu)點,是生產室內門、家具、地板及各種構件的理想材料,隨著人們對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各地竹建筑拔地而起,現(xiàn)有竹建筑中的格構柱大多采用單根原竹或者若干根通過捆綁后的原竹,竹建筑中格構柱的高度較低,并且承載力較弱,嚴重的影響了竹建筑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基于原竹的格構柱結構,該格構柱結構的高度較高,并且承載力較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原竹的格構柱結構包括若干組原竹,各組原竹自上到下依次分布,每組原竹中的各原竹通過第一連接件固定連接,上下相鄰兩組原竹之間通過第二連接件固定連接,每組原竹中各原竹的上端齊平,每組原竹中各原竹的下端齊平。
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中心連接件及若干第一套圈,其中,第一中心連接件包括第一中心鋼管及若干第一固定板,其中一個第一固定板對應一個原竹,第一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一中心鋼管的側面,第一固定板的正面為與原竹側面相配合的圓弧形結構,原竹內嵌于對應第一固定板內,第一套圈套接于各原竹的側面將各原竹及第一中心連接件相連接。
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連接件、若干第二套圈及若干第三套圈,其中,第二中心連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鋼管及若干第二固定板,其中,第二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鋼管的側面,第二固定板的側面為圓弧面,其中,一個第二固定板對應上一組原竹中的一個原竹及下一組原竹中的一個原竹,上下兩組原竹中的兩個原竹分別內嵌于對應第二固定板的上下兩側,第二套圈套接于上一組原竹中各原竹的側面將上一組原竹中的各原竹與第二中心連接件相連接,第三套圈套接于下一組原竹中各原竹的側面將下一組原竹中的各原竹與第二中心連接件相連接。
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鋼管、若干第二固定板、若干第三固定板、若干第二套圈及若干第三套圈,其中,一個第二固定板對應下一組原竹中的一個原竹,一個第三固定板對應上一組原竹中的一個原竹;
各第二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鋼管下端的側面,第二固定板的正面為與下一組原竹中對應原竹側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三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鋼管下端的側面,第三固定板的正面為與上一組原竹中對應原竹的側面相配合的弧面,各第二套圈套接于下一組原竹中各原竹的側面將下一組原竹中的各原竹、第二中心鋼管及各第二固定板相連接,各第三套圈套接于上一組原竹中各原竹的側面將下一組原竹中的各原竹、第二中心鋼管及各第三固定板相連接。
各組原竹中原竹的數(shù)目相同。
上下相鄰兩組原竹中原竹的數(shù)目不同。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原竹的格構柱結構由若干組原竹自上到下依次連接而成,每組原竹中的各原竹通過第一連接件固定連接,從而使每組原竹中的各原竹形成一個整體結構,盡可能的提高各組原竹的承載力,另外,上下相鄰兩組原竹之間通過第二連接件相連接,從而使上下相鄰兩組原竹之間形成一個整體結構,從而有效的提高格構柱的高度,為較高竹建筑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進一步,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中心連接件及若干第一套圈,第一中心連接件包括第一中心鋼管及若干第一固定板,通過原竹套接于第一固定板正面的弧形面上使原竹的側面受力均勻,同時第一套圈套接于各原竹的側面,通過第一套圈將各原竹緊壓于對應第一固定板正面的弧面上,并通過第一中心鋼管實現(xiàn)各原竹受力的平衡,從而有效的提高各組原竹結構的承載力。
進一步,上下相鄰兩組原竹通過第二中心鋼管及若干第二固定板相連接,通過第二中心鋼管及第二固定板實現(xiàn)上下兩組原竹之間力的傳遞,從而使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格構柱成為一個整體結構。
進一步,上下相鄰兩組原竹通過第二中心鋼管、若干第二固定板及若干第三固定板相連接,第二固定板的背面及第三固定板的背面自下到上固定于第二中心鋼管的側面,第二固定板的數(shù)目與第三固定板的數(shù)目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在實際使用時可以進行靈活調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一中第二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第一固定板、2為原竹、3為第一套圈、4為第三套圈、5為第二套圈、6為第二中心鋼管、7為第二固定板、8為第一中心鋼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原竹的格構柱結構包括若干組原竹2,各組原竹2自上到下依次分布,每組原竹2中的各原竹2通過第一連接件固定連接,上下相鄰兩組原竹2之間通過第二連接件固定連接,每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上端齊平,每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下端齊平;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中心連接件及若干第一套圈3,其中,第一中心連接件包括第一中心鋼管8及若干第一固定板1,其中一個第一固定板1對應一個原竹2,第一固定板1的背面固定于第一中心鋼管8的側面,第一固定板1的正面為與原竹2側面相配合的圓弧形結構,原竹2內嵌于對應第一固定板1內,第一套圈3套接于各原竹2的側面將各原竹2及第一中心連接件相連接。
實施例一
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連接件、若干第二套圈5及若干第三套圈4,其中,第二中心連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鋼管6及若干第二固定板7,其中,第二固定板7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鋼管6的側面,第二固定板7的側面為圓弧面,其中,一個第二固定板7對應上一組原竹2中的一個原竹2及下一組原竹2中的一個原竹2,上下兩組原竹2中的兩個原竹2分別內嵌于對應第二固定板7的上下兩側,第二套圈5套接于上一組原竹2中各原竹2的側面將上一組原竹2中的各原竹2與第二中心連接件相連接,第三套圈4套接于下一組原竹2中各原竹2的側面將下一組原竹2中的各原竹2與第二中心連接件相連接,各組原竹2中原竹2的數(shù)目相同。
實施例二
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鋼管6、若干第二固定板7、若干第三固定板、若干第二套圈5及若干第三套圈4,其中,一個第二固定板7對應下一組原竹2中的一個原竹2,一個第三固定板對應上一組原竹2中的一個原竹2;各第二固定板7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鋼管6下端的側面,第二固定板7的正面為與下一組原竹2中對應原竹2側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三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鋼管6下端的側面,第三固定板的正面為與上一組原竹2中對應原竹2的側面相配合的弧面,各第二套圈5套接于下一組原竹2中各原竹2的側面將下一組原竹2中的各原竹2、第二中心鋼管6及各第二固定板7相連接,各第三套圈4套接于上一組原竹2中各原竹2的側面將下一組原竹2中的各原竹2、第二中心鋼管6及各第三固定板相連接,上下相鄰兩組原竹2中原竹2的數(shù)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