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械式停車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可橫移升降的載車板的停車設備。
背景技術:
在中國專利201620044238.9中,提了一種以具有帶腳輪的前腿的前移架為主要特征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參見本說明書附圖,這種現(xiàn)有技術的關鍵特征可總結為:
a)具有中空構造的架空的前移架1,該前移架1的前部下方有帶腳輪的前腿;該前移架1有后輪11,該前移架后輪11可沿著設置在車輛停放區(qū)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運行;
b)上述前移架1可借助其后輪11和前腿的腳輪沿著上述前移架后輪導軌5在上述車輛停放區(qū)和位于該車輛停放區(qū)前方的車輛存取區(qū)之間前后往復移動;
c)上述前移架1的中空構造內裝有可升降的載車板6;
d)當上述前移架1位于車輛停放區(qū)時,上述載車板6位于離地高度不小于預設車體高度的位置;
e)當上述前移架1前移到上述車輛存取區(qū)時,上述載車板6可下降到上述車輛存取區(qū)的路面。
在中國專利201620044231.7中,提了一種另一種類似的停車設備,也是以具有帶腳輪的前腿的前移架為主要特征,區(qū)別在于所述的車輛停放區(qū)設有固定架3;所述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架空安裝在上述固定架3上。
為了便于陳述,本文對具有類似上述的包含帶輪前腿的前移架的停車設備,稱為“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
上述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在將前移架后輪導軌設置到固定架3上的情況下,如果給固定架3前部設置落地支柱以增強穩(wěn)定性,支柱的位置就變得矛盾:為了本車庫地面車位的車輛進出方便,支柱間距應該盡量擴大,但在現(xiàn)有標準車位上應用時,即便距按標準車位最大寬度設置固定架前支柱的間距,也仍然會對本車庫的地面車位和左右相鄰地面車位的車輛進出空間都產(chǎn)生明顯擠壓,嚴重妨礙各自車輛的進出。
第二,若將固定架3的前支柱取消,利用其他方法讓固定架3前部懸空,或者采用無固定架3方式,讓前移架1的設置在后腿底部的腳輪直接在地面軌道運行,并且,讓前移架1的前腿采用收窄的外形,雖然可避免本車庫靜止時對相鄰車位的車輛進出產(chǎn)生妨礙,但本車庫的地面車位的車輛進出之前,必須先令本車庫的前移架做前移避讓動作。此間,必須前移到通道上的前移架1會造成庫前通道近六米行車路寬被阻斷,影響過往車輛通行,而且還延長了本車庫地面車位的車輛存取時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的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第一個問題,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是讓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的固定架3的前部支柱既不會妨礙相鄰車位的使用,也不會縮窄本車庫地面車位入口的寬度。
以下參照說明書附圖,描述了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的實現(xiàn)方式:
這是一種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包括:
a)具有中空構造的架空的前移架1,該前移架1的前部下方有帶腳輪的前腿;該前移架1有后輪11,該前移架后輪11可沿著設置在車輛停放區(qū)的固定架3上的架空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運行;
b)上述前移架1可借助其后輪11和前腿的腳輪沿著上述前移架后輪導軌5在上述車輛停放區(qū)和位于該車輛停放區(qū)前方的車輛存取區(qū)之間前后往復移動;
c)上述前移架1的中空構造內裝有可升降的載車板6;
d)當上述前移架1位于車輛停放區(qū)時,上述載車板6位于離地高度不小于預設車體高度的位置;
e)當上述前移架1前移到上述車輛存取區(qū)時,上述載車板6可下降到上述車輛存取區(qū)的路面;
其特征是:
a)上述固定架3的前部有可繞豎軸擺轉的擺轉柱4;
b)上述擺轉柱4包括擺轉柱豎桿44,擺轉柱豎桿44的頂部剛性連接在擺轉柱上橫擺桿45的外端,擺轉柱上橫擺桿45的內端通過擺轉柱頂軸42與位于固定架3前部側邊的軸座鉸接;
c)上述擺轉柱豎桿44的底部剛性連接在擺轉柱下橫擺桿46的外端,擺轉柱下橫擺桿46的內端通過擺轉柱底軸43與設置在地面上的軸座鉸接;
d)擺轉柱頂軸42和擺轉柱底軸43軸心線重合。
本文所稱的“豎”是指大致垂直于地面的方向;“橫”是指大致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
本文所稱的“擺轉”是指繞豎軸往復擺動的機械動作;
本文所稱的“車輛停放區(qū)”是指正上方空間有載車板的一個地面區(qū)域;
本文所稱的“車輛存取區(qū)”是指可供載車板落地并接送車輛的路面區(qū)域。
本文所稱的“前移架”是指具有中空構造的、可從“車輛停放區(qū)”到“車輛存取區(qū)”之間往復移動的部件。
本文所稱的“前”是從上述的“車輛停放區(qū)”指向上述的“車輛存取區(qū)”的方向;“后”與“前”相反,“左、右”分別指面向““后”時的左、右手方向。“前移”表示從車輛停放區(qū)向車輛存取區(qū)移動。
本文上面所稱的“腳輪”以及本文后面所說的、“后輪”、“底輪”,都是指可沿著承載面或者軌道、導軌滾動的輪子,“腳”、“底”、“前”只表示輪子的相對安裝位置。
本文所稱的橫移架的“歸位”是指橫移架已經(jīng)從所述的車輛存取區(qū)回退到車輛停放區(qū)的固定架上方,并且沒有開始前移動作的靜止狀態(tài)
本文所稱的“升降”是指利用升降機構讓對象升起、下降和鎖定高度位置的可控的機械作業(yè)。
本文所稱的“軸心線重合”是指兩個軸的旋轉中心線大致重合。
上述的固定架3前部設置的擺轉柱4的作用是:當本車庫的地面車位需要進出車輛時,向外打開的擺轉柱4會拓寬車位進出口的寬度,而當本車庫不運行時,向內回轉到位的擺轉柱4為相鄰車位預先作出了位置避讓。這樣就以簡單的方式實現(xiàn)了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
上述的實現(xiàn)方式中,擺轉柱4的下部有下橫擺桿46和底軸43。雖然這樣是可以獲得穩(wěn)定可靠的運行過程,減少擺轉柱4在擺轉時對固定架3產(chǎn)生的震動作用,但從原理上說,只要地面的平整條件和抗壓能力容許,單獨以底輪來代替下橫擺桿46和底軸43也是可以。因此,基于相同的發(fā)明構思,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也可以按如下所述的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現(xiàn)方式來實現(xiàn):
這是一種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包括:
a)具有中空構造的架空的前移架1,該前移架1的前部下方有帶腳輪的前腿;該前移架1有后輪11,該前移架后輪11可沿著設置在車輛停放區(qū)的固定架3上的架空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運行;
b)上述前移架1可借助其后輪11和前腿的腳輪沿著上述前移架后輪導軌5在上述車輛停放區(qū)和位于該車輛停放區(qū)前方的車輛存取區(qū)之間前后往復移動;
c)上述前移架1的中空構造內裝有可升降的載車板6;
d)當上述前移架1位于車輛停放區(qū)時,上述載車板6位于離地高度不小于預設車體高度的位置;
e)當上述前移架1前移到上述車輛存取區(qū)時,上述載車板6可下降到上述車輛存取區(qū)的路面;
其特征是:
a)上述固定架3的前部有可繞豎軸擺轉的擺轉柱4;
b)上述擺轉柱4包括擺轉柱豎桿44,擺轉柱豎桿44的頂部剛性連接在擺轉柱上橫擺桿45的外端,擺轉柱上橫擺桿45的內端通過擺轉柱頂軸42與位于固定架3前部側邊的軸座鉸接;
c)上述擺轉柱豎桿44的底部有底輪41。
顯然,只要地面平整度良好,擺轉柱底輪41可以在地面隨上橫擺桿45繞豎軸回轉滑動。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省去了在地面安裝軸座,更適合多層建筑內的樓板上方應用,以免破壞樓板。但在運行時可能不如帶下擺桿和底軸的方式穩(wěn)定。如果采用放置在地表面上的超薄軸座,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也能基本避免破壞樓板,可能只需在地面裝幾根膨脹螺栓即可。
總之,本發(fā)明的上述第一、第二種實現(xiàn)方式均可以解決前述的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第一個缺陷。
針對前述的現(xiàn)有技術的第二個問題,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使前移架前腿不會阻礙自身的和相鄰的地面車位的車輛進出。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的第二個發(fā)明目的,基于以上兩個實現(xiàn)方式中均包含的“以設備的可擺轉的支柱來擴展地面車位的車輛進出空間”這個相同的基本發(fā)明構思,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現(xiàn)方式如下所述:
這是一種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包括:
a)具有中空構造的架空的前移架1,該前移架1的前部下方有帶腳輪的前腿;該前移架1有后輪11,該前移架后輪11可沿著設置在車輛停放區(qū)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運行;
b)上述前移架1可借助其后輪11和前腿的腳輪沿著上述前移架后輪導軌5在上述車輛停放區(qū)和位于該車輛停放區(qū)前方的車輛存取區(qū)之間前后往復移動;
c)上述前移架1的中空構造內裝有可升降的載車板6;
d)當上述前移架1位于車輛停放區(qū)時,上述載車板6位于離地高度不小于預設車體高度的位置;
e)當上述前移架1前移到上述車輛存取區(qū)時,上述載車板6可下降到上述車輛存取區(qū)的路面;
其特征是:上述前移架1的前腿,是可繞豎軸擺轉的擺轉腿2,該擺轉腿2包括底部帶腳輪21的擺轉腿豎桿23,擺轉腿豎桿23的頂部剛性連接在擺轉腿橫擺桿24的外端,擺轉腿橫擺桿24的內端通過擺轉腿頂軸22與位于前移架1前側部的擺轉腿軸座19鉸接。
由于前移架的前腿也改成了可以繞豎軸擺轉的擺轉腿2,當前移架1歸位后,已經(jīng)向內擺轉到位的擺轉腿2剛好為兩側的相鄰車位避讓出了本車位的前側部位的斜角型的空間面積,使鄰車位車輛進出時,可以采用正常的轉彎半徑,當本車庫的地面車位需要進出車輛時,前移架1的擺轉腿2可向外擺動,使車位出入口擴展出向外張開的扇形寬敞空間。這樣,就實現(xiàn)了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避免在地面鋪設軌道,或者為了解決懸空狀態(tài)的前移架后輪導軌的可靠支撐問題,會需要讓前移架后輪導軌5設置到架空的帶前支柱的固定架3上。顯然,這時候,若僅僅在前移架前部設置擺轉腿2或者僅僅在固定架3前部設置擺轉柱4都是不夠的。因此,為了在這種情況下能同時解決前述的現(xiàn)有技術的兩個缺陷,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進一步的附加技術內容:
這是一種如本發(fā)明的上述第三種實現(xiàn)方式中描述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其特征是:
a)所述的車輛停放區(qū)設有固定架3;
b)所述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架空安裝在上述固定架3上;
c)上述固定架3的前部有可繞豎軸擺轉的擺轉柱4;
d)上述擺轉柱4包括擺轉柱豎桿44,擺轉柱豎桿44的頂部剛性連接在擺轉柱上橫擺桿45的外端,擺轉柱上橫擺桿45的內端通過擺轉柱頂軸42與位于固定架3前部側邊的軸座鉸接;
e)上述擺轉柱豎桿44的底部剛性連接在擺轉柱下橫擺桿46的外端,擺轉柱下橫擺桿46的內端通過擺轉柱底軸43與設置在地面上的軸座鉸接;
f)擺轉柱頂軸42和擺轉柱底軸43軸心線重合。
當前移架1歸位后,都處于內收狀態(tài)的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不會對相鄰車位的車輛進出產(chǎn)生妨礙,而當本車庫地面車位需要進出車輛時,無需要讓前移架1做長距離的前移動作,僅需打開前移架的擺轉腿2和固定架的擺轉柱4,就能為本車庫拓展出寬敞的地面車位出入口。這樣,就將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和第三種實現(xiàn)方式實現(xiàn)了完美結合,同時解決了前述的現(xiàn)有技術的兩個問題,達到了本發(fā)明的最大有益效果。
不難理解,也可以按如下描述那樣,將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和第三種實現(xiàn)方式相結合:
這是也一種如本發(fā)明的前述第三種實現(xiàn)方式中描述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其特征是:
a)所述的車輛停放區(qū)設有固定架3;
b)所述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架空安裝在上述固定架3上;
c)上述固定架3的前部有可繞豎軸擺轉的擺轉柱4;
d)上述擺轉柱4包括擺轉柱豎桿44,擺轉柱豎桿44的頂部剛性連接在擺轉柱上橫擺桿45的外端,擺轉柱上橫擺桿45的內端通過擺轉柱頂軸42與位于固定架3前部側邊的軸座鉸接;
e)上述擺轉柱豎桿44的底部有底輪41。
顯然,在場地條件容許的情況下,上述結合方式也同樣能獲得比較完美的有益效果。
作為附帶產(chǎn)生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出的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在內收狀態(tài)時,不僅可以為相鄰車位預先避讓出車輛進出時需要的額外空間,而且還將自身地面車位的入口臨時封堵住了,起到了車位鎖和車輛保護鎖的作用,使無權控制該停車設備的其他車輛無法進出此地面車位,對盜車賊也多了一道防盜利器。
本發(fā)明的更具體的技術特征和有益效果將在以下13個實施例中結合附圖進行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停車設備在待機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
圖2是實施例1的擺轉腿和擺轉柱打開后的立體圖;
圖3、圖4分別是實施例1的擺轉腿和擺轉柱構件立體圖;
圖5是實施例1的前移架和固定架構件立體圖;
圖6是實施例1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7是實施例1的上層載車板下降接送車輛時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8是實施例2的停車設備在待機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
圖9是實施例2的上層載車板下降送出車輛時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10是實施例2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11是實施例3的停車設備在待機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
圖12是實施例3的上層外側載車板下降接送車輛時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13是實施例3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14是實施例4的停車設備在待機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和局部放大圖;
圖15是實施例4的停車設備擺轉腿打后的立體圖;
圖16是實施例4的停車設備前移架正在前移時的立體圖和局部放大圖;
圖17是實施例4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18是實施例5的停車設備在待機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
圖19是實施例5的前移架正在前移時的立體圖和局部放大圖;
圖20是實施例5的上層載車板下降落地后的立體圖和局部放大圖;
圖21是實施例5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局部立體圖;
圖22是實施例6的停車設備在待機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
圖23是實施例6的停車設備隊列中單個上層載車板前移落地回轉后的立體圖;
圖24是實施例6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和局部放大圖;
圖25是實施例7的停車設備在待機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
圖26是實施例7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和局部放大圖;
圖27是實施例8的停車設備在待機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
圖28是實施例8的停車設備隊列中單個前移架正在前移中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29是實施例8的停車隊列在建筑室內應用時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30是實施例9的縱橫組合隊列的一個外側載車板前移落地后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31是圖30的一個擺轉腿打開后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32是實施例10的停車設備的擺轉腿打開后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33是實施例10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34是實施例11的停車設備在待機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
圖35是實施例11的前移架和平框車的運行方式立體示意圖;
圖36是實施例11的擺轉腿和擺轉柱都打開后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37是實施例11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38是實施例12的停車設備在待機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
圖39是實施例12的上層載車板前移落地接送車輛時的立體圖和局部放大圖;
圖40是實施例12的擺轉腿和擺轉柱都打開后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41是實施例12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42是實施例13的停車設備隊列待機狀態(tài)立體圖;
圖43是實施例13的停車設備隊列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44是圖43的一個載車板前移落地接送車輛時的運行狀態(tài)立體圖;
圖45是圖44的后方視角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至圖7所示。參見圖1,這是一種以垂直于通道方向布置車位(以下簡稱“橫向車位”)的雙層雙車位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前移架1包括左右側梁16、前端梁17、后端梁18圍合而成的中空框體(參見圖5),框體中經(jīng)由繩鏈升降機構吊掛一個載車板6。前端梁17兩側端下方分別設置了對稱布置的帶腳輪21的擺轉腿2。前移架1的后端梁兩側下方有后輪11。該后輪11在布置于固定架2頂部的左右側梁32上方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上運行。
經(jīng)過工業(yè)造型美化設計過的擺轉腿2的構造如圖3所示,它的主體構造是擺轉腿豎桿23,擺轉腿豎桿23上部接在異型的橫擺桿24外端,橫擺桿24的內端有擺轉腿頂軸22。擺轉腿頂軸22安裝在前移架1前部兩側下方的擺轉腿頂軸座19內。
參見圖5,固定架2包括左右側梁32、前端梁33、后端梁36圍合成的框體,框體內布置了防止載車板墜落的防護梁35。固定架后端梁36兩側下方有固定架后支柱31。整個固定架3框體的正下方地面投影區(qū)域,就是本發(fā)明所說的車輛停放區(qū)。固定架3的左右側梁32的前部下方設置了兩根擺轉柱4。與擺轉腿2類似,固定架3的擺轉柱4的主體構造是擺轉柱豎桿44。擺轉柱豎桿44的頂部與擺轉柱上橫擺桿45的外端剛性連接,擺轉柱上橫擺桿45的內端與豎向的擺轉柱頂軸42剛性連接,擺轉柱豎桿44的底部與擺轉柱下橫擺桿46的外端剛性連接,擺轉柱下橫擺桿46的內端與擺轉柱底軸43剛性連接。擺轉柱頂軸42和擺轉柱底軸43的軸心線重合。雖然擺轉柱豎桿44與擺轉柱上、下橫擺桿45、46之間、以及與擺轉柱頂軸42、底軸43之間,都是剛性連接,但為了防止擺轉柱的下橫擺桿46在回轉時因承受過大負載發(fā)生變形并剮蹭地表,在擺轉柱豎桿44底部額外設置了擺轉柱底輪41。同樣道理,在擺轉柱豎桿44頂部還設置了擺轉柱頂輪47,當擺轉柱4處于靜態(tài)待機狀態(tài)時,其頂輪47頂住固定架側梁32前部的底面,直接支撐固定架3。此時,擺轉柱4與普通支柱具有等效的支撐力和支撐姿態(tài),可與固定架后支柱31一起支撐固定架3、前移架1和載有車輛的載車板6(參見圖1)。
參見圖1,當本車庫(本文中的“車庫”是指采用了實施例描述的停車設備后所形成的停車庫)前移架1歸位,整個停車設備處于待機狀態(tài)時,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都向內擺轉回縮,使得整個設備的前部地面兩側都避讓出外寬內窄的楔形地面區(qū)域。這個區(qū)域的大小,與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的橫擺桿長度有關。在本實施例中,可為左右兩側相鄰車位避讓出前部寬度大約0.3米的楔形空間。從實踐經(jīng)驗可知,這么寬的避讓空間,等于相鄰車位的車輛進出活動幾乎不會受到本車庫的妨礙。
參見圖2,當本車庫的地面車位需要進出車輛時,若本車庫左右相鄰沒有其他同類設備,則本車庫的兩根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可向左右外側擺轉適當角度后,會給本車庫地面車位前部開放出寬敞的扇形通道供車輛和人員進出。在本實施例中,這個扇形區(qū)域最外端,也就是左右兩根前移架擺轉腿豎桿23的間隔距離可大于三米。從經(jīng)驗可知,這樣的車位進出通道是很理想的,與不存在停車設備的普通標準地面車位隊列中進出車輛是一樣的方便。而此時雖然會影響左右相鄰車位的車輛進出,但這個過程持續(xù)時間很短,與通常的普通地面車位隊列中相鄰車輛同時需要進出時的狀態(tài)沒有什么不同。
參見圖6,當本車庫位于同樣的更多車庫成排布置在標準地面車位隊列中時,若本車庫的左右側有其他相同車庫,為了避免前移架擺轉腿2在向外擺轉時與相鄰車庫的前端側邊碰撞,本車庫的前移架1可先稍微前移0.2米左右,讓前移架1前端探出頭后,再驅動其擺轉腿2擺轉。
參見圖7,本實施例的車庫上層載車板6仍然可依照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的通常運行方式,經(jīng)過載車板托架61前移、下降落地后,再回轉90度的步驟次序接送車輛8。
在前移架1頂部,可設置各種形狀的頂棚15,用于車體的防曬、防雨雪。顯然,在車輛停放區(qū),還應該保留傳統(tǒng)地面車位中常見的車位標線91和車位擋塊92。
在本實施例以及以下的帶固定架擺轉柱4的各個實施例中,雖然都有可擺轉的前移架擺轉腿2,但在具體的實際應用中,若使用環(huán)境中的庫前通道每日經(jīng)過的車輛很少,前移架1前移后短時間阻斷通道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很有限,那么,為了消除前移架1前移會造成通道臨時阻斷的問題,增加額外成本來加設可擺轉的前移架擺轉腿2,對資金預算有限的客戶來說,恐怕是不愿意接受的。當沒有前移架擺轉腿2后,本車庫地面車位的車輛進出前只需要讓前移架1前移出來即可,車輛進出的通道空間同樣寬敞,而車主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其實只是多等待若干秒而已。
實施例2如圖8至圖10所示。這是一種以平行于通道方向布置車位(以下簡稱“順向車位”)的雙層雙車位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參見圖8,該設備也包括前移架1和固定架3,前移架后輪11在固定架側梁32上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上運行。前移架1的框體中經(jīng)由繩鏈升降機構吊掛一個載車板6。前移架側梁16前端借助擺轉腿軸座19與兩個擺轉腿2鉸接。固定架側梁32前部下方借助擺轉柱軸座與兩個擺轉柱4鉸接。
參見圖8,當處于靜態(tài)待機狀態(tài)時,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都向內擺轉回收,為左右相鄰的車位避讓出車輛進出車位所需的臨時擺渡空間。
參見圖9,當前移架1前移到位并下放載車板6接送車輛8時,為了給下降的載車板6外側多留出空間,前移架擺轉腿2可稍微向外擺轉一點。
參見圖10,當隊列中的本車庫地面車位需要進出車輛時,可先打開本車庫的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給本車庫的地面車位拓展出充足的車輛活動空間。從圖中可以看出,分別向本車庫的左右兩側打開的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可臨時借用前后相鄰車庫因其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內收而預留出的空間中。與實施例1采用橫向車位不同的是,在采用順向車位的本實施例中,其實位于右側的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也可以不用做向外擺轉動作,或者只需要做小幅度的擺轉動作,就足以讓車輛輕松進出車位了。
實施例3如圖11至圖13所示。這是一種有兩個上層順向車位和兩個下層橫向車位的雙層4車位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參見圖11,前移架1上裝有前后兩個載車板6。固定架3下方布置了左右兩個橫向地面車位。當兩個前移架擺轉腿2和兩個固定架擺轉柱4都處于內收狀態(tài)時,左右兩個地面車位的進出通道都被封堵住了。此時,相當于左右地面車位都分別獲得了可獨立使用的車位鎖和防盜鎖。
參見圖12,當載車板6需要落地時,兩個前移架擺轉腿2可預先打開一點角度,讓車輛側面空間拓寬,有利于人員進出車輛。
參見圖13,左右兩個地面車位中,哪一側車位需要進出車輛,就可只打開這一側的前移架擺轉腿2,另一側的前移架擺轉腿2可保持不動。
實施例4如圖14至圖17所示。這是一種有雙層單列橫向車位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參見圖14,本實施例中,前移架后輪11安裝在前移架后腿12底部,并直接在敷設于地面車位兩側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上運行,沒有之前實施例中的固定架3,但增設了一個防護架37。防護架37雖然與固定架3形象類似,但功能不同。這個防護架37的前部是利用設置在異型吊桿372上端的掛輪371在前移架側梁16外側的防護架掛輪軌槽161內運行來支撐(參見圖14放大圖)。當前移架1歸位后,剛性的防護架37可有效阻止前移架1吊掛的載車板6和車輛8意外墜落地面。當前移架1前移時,防護架掛輪371會一直被前移架側梁16上的防護架掛輪軌槽161承載,以防止防護架37前部失去支撐(參見圖16)。
參見圖15和圖17,因沒有固定架3,在本車庫地面車位需要進出車輛8時,只需前移架擺轉腿2向左右打開即可獲得寬敞的入口空間。
特別的,前移架擺轉腿2的橫擺桿24的形狀做成了彎折形狀(參見圖16)。這個設計的優(yōu)點是,前移架1沒有做前移動作時,直接打開擺轉腿2后,橫擺桿24外部的內凹造型會避讓開相鄰前移架1的角部構造,所以,不會碰撞相鄰車庫的前移架1(參見圖17)。
實施例5如圖18至圖21所示。這是一種有雙層單列順向車位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參見圖18、19、20,與實施例4類似,前移架后輪11,直接在地面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上運行,沒有固定架3,也設置了防護架37。防護架37的掛輪異型吊桿372外端掛輪371由前移架側梁16外側的防護架掛輪軌槽161支撐(參見圖20放大圖)。
前移到位的前移架1的兩個擺轉腿2可小幅度向外擺轉,給載車板6外側留出人員活動空間(參見圖20)。
參見圖21,因沒有固定架3,車輛進出地面車位時,只需打開前移架擺轉腿2即可獲得寬松空間。
實施例6如圖22至圖24所示。這是一種有雙層單列橫向車位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參見圖22,表面看,與實施例4類似,本實施例中也有固定架3。但是這種固定架3前部是懸空的,沒有支柱,并且,其穩(wěn)定性也不是依靠固定架后支柱31來保證,而是利用本車庫前移架與左右相鄰車庫的前移架1交替支撐連體式布置的一體化固定架3。也就是說,本實施例只適合多個單元連體并排布置才能實現(xiàn)。
圖22中的固定架3只是一個處在非連體狀態(tài)的固定架單元體的虛擬姿態(tài),并非實際使用狀態(tài)。其實際使用狀態(tài)在圖23中得到展示。圖中的四個車庫單元的固定架3左右方向橫向連接成一體的。這個一體化的固定架3的后部仍然由后支柱31支撐,左右最外側邊梁由獨立的邊梁支柱34支撐,而固定架3的中間部分,則由每個設置在前移架擺轉腿2內側上部的固定架交替支撐體25(參見圖24)來支撐。具體的說,當所有前移架1處于歸位狀態(tài)時,設置在每個前移架擺轉腿2上的固定架交替支撐體25可共同支撐固定架3中部的前端梁33,進而支撐固定架3上的每條前移架后輪導軌5的前端。當隊列中的某一個前移架1因開始做前移動作而不得不暫時放棄對其后部對應的一段固定架3前部的支撐時,這段固定架3兩側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的前端仍然被左右相鄰的其他前移架上的交替支撐體25或者邊梁支柱34所支撐,并不會失穩(wěn)下落。顯然,在同一時間內,左右相鄰的前移架1中,只能有一個前移架1做前移動作。并且,也只能有一個處于歸位狀態(tài)的前移架的擺轉腿2做打開動作。否則會導致固定架3前部失去有效支撐導致事故。這種情況,可以利用現(xiàn)有技術中的很多具有類似保護功能的裝置來避免。
實施例7如圖25至圖26所示。這是一種有兩個上層順向車位和兩個下層橫向車位的雙層4車位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這是實施例6的原理在雙層雙列車庫中的一種應用方式。與實施例6一樣,本實施例也采用了連體式的固定架3。圖25所示的是固定架3處于未連體狀態(tài)下的一個單元車庫設備的立體示意圖。其真正的應用狀態(tài)展示在圖26中。圖26中的三單元連體車庫共有12個車位。每個單元的固定架3前部都由相鄰前移架擺轉腿2內側上部的交替支撐體25(參見圖26放大圖)或者邊梁支柱34交替支撐。與實施例6有所不同的是,相鄰的兩個前移架1的最靠外側的擺轉腿2可以同時打開而不會造成固定架3失穩(wěn)。
實施例8如圖27至圖29所示。這是一種有雙層單列橫向車位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參見圖27,與實施例5類似,本實施例中的固定架3也采用連體方式。圖27示的是固定架3未連體狀態(tài)下的一個單元車庫設備的立體示意圖。其真正的應用狀態(tài)展示在圖28中。參見圖28,每個前移架1的后輪11均安裝在前移架1后部兩側向上舉伸的兩根后臂13的頂部,并在架設在更高位置的固定架1上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上運行。圖28中的三連體固定架3的每根固定架側梁32的前端下方均托輪331。當三個前移架1都處于歸位狀態(tài)時,固定架前端梁33由前移架1頂部構造體直接充當類似實施例6和7中的固定架交替支撐體25的作用,從下方共同支撐固定架前端梁托輪331,以防止固定架3前部失穩(wěn)下墜。
參見圖28,當一個前移架1前移后,其上方的固定架前端梁33仍然由左右相鄰的其他前移架1頂部頂托,或者由邊梁支柱34支撐。
當然,若隊列單元較少,連體式固定架前端梁33足以依靠本身的承載能力,僅利用兩端邊梁支柱34的支撐就能保持穩(wěn)定的話,上述托輪331的作用也就沒有必要了,僅僅能起到輔助作用。利用這個道理,本實施例特別適合應用在具備凈高條件的地下車庫或者多層自走車庫中應用,就像圖29所示的那樣,利用建筑立柱94代替上述的邊梁支柱34,用建筑橫梁97直接吊掛固定架前端梁33,用建筑后墻95代替固定架后支柱。在圖29例子中,建筑立柱的凈寬度可以只有7.2~7.5米。當載車板下方凈高度設置為1.65米、上方車位預定容車高度設置為1.55米,并采用帶超薄托架的可旋轉載車板套件(參見中國專利201620044211.X)時,包括通道上空在內的室內凈高度可以只有1.65+1.55+0.05=3.25米。當然,符合相關標準的比較理想的尺寸應該至少是1.8+1.6+0.01=3.4米。
在上述幾個實施例中描述的前移架后輪導軌交替支撐技術已經(jīng)公布在中國專利201621103214.2中。
實施例9如圖30至圖31所示。這是一種將實施例8的方案應用在有兩個上層順向車位和兩個下層橫向車位的雙層4車位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中,并且,將這個應用進一步與實施例8自身相結合,共同應用在類似圖29中的建筑室內環(huán)境中的應用方案。參見圖30,與建筑物相結合的連體式的前部懸空的固定架3為左右兩個不同方式的前移架1提供了共享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支撐體。參見圖30,左側前移架1-a上的載車板6-a前移落地后,無需旋轉即可接送車輛8-a。參見圖31,左側前移架1-a下方的車輛進出時,只需打開兩個擺轉腿2-a中的一個即可擴展出寬敞的通道。右側單車位的前移架1-b的靠右側建筑立柱的擺轉腿2-b需要在前移架1-b前移到右側建筑立柱94前部后才能向右側擺轉避讓。與實施例8相比,本實施例的左側兩個載車板6-a是順向布置的,接送車輛8過程只需前移落地兩個步驟,少了落地回轉步驟。并且,靠外側的順向載車板6-a只需前移架1前移約3米即可實現(xiàn)落地接送車輛8(參見圖30),不會完全阻斷通道,影響路過的車輛通行。但本實施例在建筑立柱94間距較小的環(huán)境中應用時,上層順向車位對容許入駐的車輛的車身長度比實施例8中的要少。
實施例10如圖32至圖33所示。這是一種有雙層單列順向車位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這是實施例6中的橫向車位方式改成順向車位方式后的結果。參見圖32,本圖中展示的固定架3也只是一個處在非連體狀態(tài)的固定架單元的虛擬姿態(tài),并非實際使用狀態(tài)。在擺轉腿2內側上部也有固定架交替支撐體25。其實,這個支撐體25也可以設置在前移架1的前部其他適當位置,只要能在前移架1歸位后有效支撐固定架3前部即可。與之前例子一樣,連體式固定架3的左右最外端由單獨的邊梁支柱34支撐(參見圖33)。顯然,在同一時段,相鄰的兩個前移架1不可同時前移。
實施例11如圖34至圖37所示。這是一種有三層單列橫向車位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參見圖34,這是在實施例1基礎上,增加了平框車7,由雙層加高到三層。平框車7的構造包括左右平框車側梁73、平框車前端梁76、平框車后端梁75圍合成的中空框架,中空框架內設置了由升降機構控制的載車板6。平框車后端梁75兩側下方有平框車后腿74,平框車后腿74底部有平框車后輪72。設置在前移架后腿12下端的前移架后輪11與平框車后輪72一前一后共用固定架側梁32上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設置在平框車左右側梁73前端的平框車前輪71(參見圖35局部剖視放大圖)在前移架側梁16下方的專設的平框車導軌梁141內側的平框車前輪導軌14內運行。因重量增加,前移架1前移時,其擺轉腿腳輪21在敷設于路面的地軌98上運行。
參見圖35,前移架1前移后,平框車7也可跟隨前移并下放載車板6接送車輛。因重量增加,固定架擺轉柱4的結構強度和豎軸的穩(wěn)定性都需要特別加強,同樣,固定架后支柱31也需要加強。與雙層實施例一樣,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向左右分開后,地面車位前方同樣能獲得寬敞的進出通道(參見圖36)。
從圖37可知,并列布置時,內收的前移架擺轉腿2之間有人員進出的寬松空間。
實施例12如圖38至圖41所示。這是一種有三層單列順向車位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參見圖38,這是在實施例2基礎上,增加了平框車7,由雙層加高到三層。與實施例11一樣,平框車7的構造也包括左右平框車側梁73、平框車前端梁76、平框車后端梁75圍合成的中空框架,中空框架內設置了由升降機構控制的載車板6。平框車后端梁75兩側下方有平框車后腿74,平框車后腿74底部有平框車后輪72。設置在前移架后腿12下端的前移架后輪11與平框車后輪72一前一后共用固定架側梁32上的前移架后輪導軌5。平框車前輪71在前移架的平框車導軌梁141內側的平框車前輪導軌14內運行(參見圖39放大圖)。
當前移架1前移到位后,擺轉腿2可向外做小幅度擺轉,給落地的載車板6外側避讓出寬松一些的空間(參見圖39)。與實施例2一樣,前移架擺轉腿2和固定架擺轉柱4向左右分開后,地面車位前后方同樣能獲得寬敞的車輛活動空間(參見圖40、41)。
實施例13如圖42至圖45所示。參見圖42,以大約45度傾斜角度斜向排列的車庫隊列中采用的是實施例1中的有雙層單列斜向車位的前移升降式停車設備。
當位于中部的車庫地面車位需要進出車輛時,為了避免與其左側的相鄰前移架]-a碰撞,其前移架1-b需要先前移大約兩米左右,讓其前端超過其左側前移架1-a的前端,然后,才能打開左右擺轉腿2-b擴寬其地面車位前方的入口通道(參見圖43)。其右側的其他相鄰前移架1-c也同樣需要前移后才能打開擺轉腿2-c。但隊列中靠最左側的前移架1-a則因位置特殊,不需要前移架1前移,就可直接打開擺轉腿2-a。
參見圖45,隊列中的固定架3通過連接部件剛性地相互固定連接成一體。為了避免不必要地占用地面空間,每個固定架3-a、3-b、3-c單元的左后側的后支柱31應布置在固定架左側側梁32的距離后端大約一米的位置。連體的固定架后部依靠這些前后錯位布置的多根后立柱31共同支撐。
本實施例的另一個特殊之處是,不在最左側的車庫單元的固定架3-b、3-c只保留右側擺轉柱4-b、4-c,左側不需要設置擺轉柱。這不僅因為連體固定架3-b、3-c前部僅靠其右側擺轉柱4-b、4-c就能獲得可靠的支撐,而且,取消左側擺轉柱也可避免對這個區(qū)域的人員活動產(chǎn)生妨礙(參見圖43、44)。
當上層車位需要存取車輛時,前移架1前移到位后,隨托架61降落到路面的載車板6只需逆時針回轉大約45度就能對正通道方向并接送車輛8(參見圖44)。
與其他實施例一樣,前移架1頂部也可設置棚罩15。
以下是附圖標記列表,在附圖中,個別附圖標記的數(shù)字后面含有符號“-”和英文字母。這表示該標記所指的特征屬于多個相同特征中的位于特定位置的特征。
1 前移架 11 前移架后輪 12 前移架后腿 13 前移架后吊臂
14 前移架上的平框車前輪導軌 141 平框車導軌梁 15 前移架頂棚罩
16 前移架側梁 161 防護架掛輪軌槽 17 前移架前端梁
18 前移架后端梁 19 擺轉腿軸座
2 前移架擺轉腿 21 前移架擺轉腿腳輪 22 前移架擺轉腿頂軸
23 前移架擺轉腿豎桿 24 前移架擺轉腿橫擺桿 25 固定架交替支撐體
3 固定架 31 固定架后支柱 32 固定架側梁 33 固定架前端梁
331 固定架前端梁托輪 34 連體式固定架邊梁支柱 35 防護梁
36 固定架后端梁 37 防護架 371 防護架掛輪 372 防護架掛輪異型吊桿
4 固定架擺轉柱 41 固定架擺轉柱底輪 42 固定架擺轉柱頂軸
43 固定架擺轉柱底軸 44 固定架擺轉柱豎桿 45 固定架擺轉柱上橫擺桿
46 固定架擺轉柱下橫擺桿 47 固定架擺轉柱頂輪
5 前移架后輪導軌
6 載車板 61 載車板托架
7 平框車 71 平框車前輪 72 平框車后輪 73 平框車側梁
74 平框車后腿 75 平框車后端梁 76 平框車前端梁 77 平框車前吊臂
8 車輛
91 車位標線 92 車位擋塊 93 存取區(qū)標線 94 建筑立柱
95 建筑后墻 96 車位分隔欄 97 建筑橫梁 98 前移架前輪地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