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機械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纖維機械。閘門(60)的主體部(61)通過旋轉能夠切換堵塞吸管(85)的通過孔(31)的狀態(tài)和開放通過孔(31)的狀態(tài)。被操作部(62)固定設置在主體部(61)上。操作部(24)當閘門(60)位于偏離規(guī)定位置規(guī)定的旋轉量以上的位置時與被操作部(62)接觸,使閘門(60)旋轉。可動筒部(26)與操作部(24)分開獨立設置,與位于規(guī)定位置的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使該閘門(60)旋轉。支架(29)將操作部(24)保持在使該操作部(24)不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并且操作部(24)能夠與被操作部(62)接觸的位置上。
【專利說明】纖維機械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主要涉及在具備作業(yè)臺車的纖維機械中用來對該作業(yè)臺車作用負壓力的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紡紗機及自動絡紗機等纖維機械有時采用排列裝備多個紗線處理單元的結構。在這樣的纖維機械中,我們知道行走到處理對象的紗線處理單元的位置,對該單元進行規(guī)定的紗線處理的作業(yè)臺車。例如日本特開2013-67900號公報中公開了行走到處理對象的紡紗單元的位置對該紡紗單元實施接頭作業(yè)的接頭臺車。
[0003]日本特開2013-67900號公報記載的接頭臺車為了在接頭作業(yè)之際吸引并捕捉紗線而具備第I引導裝置及第2引導裝置。該接頭臺車具備給第I引導裝置及第2引導裝置提供吸引氣流的第I連接部。該第I連接部與設置在紡紗機主體一側的吸引管連接地構成。在該吸引管上以規(guī)定的間隔形成有多個供給部。通過該供給部給第I連接部提供吸引氣流。
[0004]在日本特開2013-67900號公報中,用來堵塞形成在吸引管道上的供給部的閘門(閘門閥)設置在各供給部上。該閘門如下地構成:能夠旋轉,每旋轉規(guī)定角度切換堵塞供給部的狀態(tài)和不堵塞的狀態(tài)。接頭臺車在通過供給部的位置之際能夠利用第I連接部使閘門旋轉。
[0005]在日本特開2013-67900號公報中,以通過接頭臺車經過供給部的位置使閘門旋轉90度回到原來狀態(tài)為前提。但是,由于閘門旋轉之際的阻力存在個體差異,因此難以保證所有的閘門同樣地旋轉。并且,由于接頭臺車的行走速度不限于總是一定(加速中、減速中等),因此閘門旋轉之勢(第I連接部推頂閘門之勢)存在偏差。因此,在實際的裝置中,有時接頭臺車經過了時閘門的旋轉量不是90度,該閘門偏離了規(guī)定的旋轉位置即規(guī)定位置。
[0006]根據閘門的偏離狀況,可能有不能用第I連接部使該閘門恰當?shù)匦D的時候。在這樣不能夠使閘門恰當?shù)匦D的情況下,存在接頭臺車異常停止了的可能性。并且,在不能夠使閘門恰當?shù)匦D的情況下,存在該閘門和/或第I連接部被施加了不合理的力,成為變形和/或破損的原因的擔心。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即使在閘門偏離規(guī)定的旋轉位置即規(guī)定位置的情況下也能夠使該閘門恰當?shù)匦D的纖維機械。
[0008]根據本發(fā)明申請的觀點,纖維機械具備多個卷繞單元、作業(yè)臺車、管道、閘門主體以及被操作部。上述卷繞單元卷繞紗線而形成卷裝。上述作業(yè)臺車能夠沿上述多個卷繞單元排列配置的方向移動。上述管道形成有用來供從上述作業(yè)臺車來的吸引氣流通過的通過孔。上述閘門主體通過旋轉而能夠切換堵塞上述通過孔的狀態(tài)和開放上述通過孔的狀態(tài)。上述被操作部固定設置在上述閘門主體上。并且,上述作業(yè)臺車具備第I操作部、第2操作部以及第I保持部。上述第I操作部當上述閘門主體位于偏離規(guī)定位置規(guī)定的旋轉量以上的位置時,與上述被操作部接觸而使上述閘門主體旋轉。上述第2操作部與上述第I操作部分開獨立設置、與位于上述既定位置上的上述閘門主體接觸而使該閘門主體旋轉。上述第I保持部將上述第I操作部保持在該第I操作部不與上述閘門主體接觸、并且上述第I操作部能夠與上述被操作部接觸的位置上。
[0009]由于像上述那樣僅設置了第I操作部,因此在閘門偏離規(guī)定的旋轉位置即規(guī)定位置的情況下,能夠利用第I操作部使閘門旋轉。并且,由于將第I操作部與第2接觸部分開獨立設置,同時具備將該第I操作部保持在規(guī)定位置上的第I保持部,因此能夠使該第I操作部確實地與被操作部接觸。
[0010]在上述纖維機械中,上述作業(yè)臺車最好具備在上述第2操作部能夠與上述閘門主體接觸的位置上保持該第2操作部的第2保持部。
[0011]由此,由于能夠使第2操作部確實地與閘門主體接觸,因此能夠使該閘門確實地旋轉。
[0012]在上述纖維機械中,上述第2保持部最好將上述第2操作部保持在該第2操作部與上述管道接觸了的狀態(tài)。
[0013]這種結構的情況下,由于作業(yè)臺車在第2操作部與管道接觸了的狀態(tài)下行走,因此該第2操作部有磨損的時候。但是,本申請發(fā)明由于與該第2操作部分開獨立設置第I操作部,并且具備保持該第I操作部的第I保持部,因此不管第2操作部的磨損情況如何,都能夠將第I操作部保持在能夠與被操作部恰當接觸的位置上。由此,不管第2操作部的磨損情況如何,都能夠利用第I操作部使閘門確實地旋轉。
[0014]在上述纖維機械中,上述第2操作部最好為用來讓向上述通過孔的吸引氣流通過的筒狀部件。
[0015]由此,能夠用簡單的結構使吸引氣流從作業(yè)臺車通過到管道。
[0016]在上述纖維機械中,上述第2保持部最好具備朝上述管道對上述第2操作部施力的施力部件。
[0017]由此能夠使第2操作部持續(xù)與管道接觸。
[0018]在上述纖維機械中,上述第2操作部最好具有能夠朝上述管道前進的余量部。
[0019]由此,即使第2操作部由于磨損而變短,也能夠用余量部吸收磨損。因此,不管第2操作部的磨損情況如何,都能夠使該第2操作部持續(xù)與管道接觸。
[0020]在上述纖維機械中,上述第I保持部最好將上述第I操作部保持在該第I操作部不與上述管道接觸的位置上。
[0021]由此,能夠防止第I操作部與管道摩擦而引起的磨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表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細紗機的整體結構的主視圖;
[0023]圖2為紡紗單元的側視圖;
[0024]圖3(a)為表示吸引流通過的結構的接頭臺車的概略主視圖,(b)為表示了閘門的配置的概略俯視圖;
[0025]圖4為連接部的外觀立體圖;
[0026]圖5為連接部的側面剖視圖;
[0027]圖6為離開吸引管的狀態(tài)下的連接部的側面剖視圖;
[0028]圖7為閘門的立體圖;
[0029]圖8為閘門及連接部的側視圖;
[0030]圖9 (a)?(b)為說明閘門的旋轉的圖;
[0031]圖10(a)?(d)為說明使位于規(guī)定位置的閘門旋轉的樣子的圖;
[0032]圖11為表示比較例的不能夠使閘門旋轉的情況的圖;
[0033]圖12(a)?(b)為表示使位于偏離規(guī)定位置的位置上的閘門旋轉的樣子的圖;
[0034]圖13為表示比較例的側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接著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一個實施形態(tài)的細紗機(紡紗機,纖維機械)進行說明。圖1所示的細紗機I具備并設的多個紡紗單元(卷繞單元)2、接頭臺車(作業(yè)臺車)3、動力箱5、鼓風箱80、吸管85及機體控制裝置90。
[0036]機體控制裝置90為集中管理細紗機I所具備的各結構的裝置,具備監(jiān)視器91和輸入鍵92。操作者通過使用輸入鍵92進行適當?shù)牟僮?,能夠將特定的紡紗單?或所有的紡紗單元2的設定或狀態(tài)等顯示在監(jiān)視器91中。
[0037]吸管85沿著紡紗單元2并設的方向地在機體高度方向上設置在該紡紗單元2的下方。吸管85與鼓風箱80連接,該吸管85內被保持為負壓。通過用吸管85內產生的負壓力對紡紗單元2和接頭臺車3吸引空氣,能夠在該紡紗單元2及接頭臺車3內產生吸引氣流。
[0038]如圖2所示,各紡紗單元2具備從上游向下游依次配置的牽伸裝置7、紡紗裝置9、紗線貯存裝置12、卷繞裝置13。在本說明書中,“上游”及“下游”意指紡紗時纖維束及紗線行走方向的上游及下游。各紡紗單元2用紡紗裝置9紡紗從牽伸裝置7送來的纖維束8生成紡紗10,用卷繞裝置13卷繞該紡紗10而形成卷裝45。
[0039]牽伸裝置7設置在細紗機I的框體6的上端附近。牽伸裝置7從上游側依次具備后輥16、第三輥17、裝架了橡膠制的龍帶18的中間輥19以及前輥20這4個牽伸輥。各牽伸輥被以規(guī)定的旋轉速度旋轉驅動。牽伸裝置7具有與各牽伸輥相對置地配置的相對輥。
[0040]牽伸裝置7通過將從圖示省略的紗條箱通過導條架提供的紗條15夾在旋轉的牽伸輥和與之相對置的相對輥之間搬運,牽伸(draft)到規(guī)定的寬度,變成纖維束8。
[0041]在緊靠前輥20的下游測,配置有紡紗裝置9。用牽伸裝置7牽伸過的纖維束8被提供給紡紗裝置9。紡紗裝置9給從牽伸裝置7提供來的纖維束8加捻,生成紡紗10。本實施形態(tài)中采用利用回旋氣流給纖維束8付與捻的氣流式紡紗裝置。
[0042]在紡紗裝置9的下游,設置有紗線品質測定器21。用紡紗裝置9紡出的紡紗10在通過紗線貯存裝置12之前通過上述紗線品質測定器21。
[0043]紗線品質測定器21用圖示省略的電容式傳感器監(jiān)視行走的紡紗10的粗細。在紗線品質測定器21檢測到紡紗10的紗疵(紡紗10的粗細等存在異常的地方)的情況下,向圖示省略的單元控制器發(fā)送紗疵檢測信號。紗線品質測定器21并不局限于電容式傳感器,也可以用例如光透射式傳感器來監(jiān)視紗線的粗細。紗線品質測定器21也可以取代紗疵的檢測或者除此以外還檢測紡紗10中有無包含的異物。
[0044]在紗線品質測定器21的下游設置有紗線貯存裝置12。紗線貯存裝置12如圖2所示具備紗線貯存輥14和旋轉驅動該紗線貯存輥14的電動機25。
[0045]紗線貯存輥14能夠將一定量的紡紗10卷纏到其外周面上而臨時貯存。通過在將紡紗10卷纏到紗線貯存輥14的外周面上的狀態(tài)下使該紗線貯存輥14以規(guī)定的旋轉速度旋轉,能夠從紡紗裝置9以規(guī)定的速度拉出紡紗10輸送到下游側。并且,通過將紡紗10暫時貯存在紗線貯存輥14的外周面上,能夠消除紡紗裝置9中的紡紗速度與卷繞裝置13中的卷繞速度由于某種原因不一致的不良狀況(例如紡紗10的松弛等)。
[0046]在紗線貯存裝置12的下游,配置有卷繞裝置13。卷繞裝置13具備搖架臂71、卷繞滾筒72和橫動裝置75。
[0047]搖架臂71被能夠圍繞支軸73擺動地支承著。搖架臂71能夠可旋轉地支承用來纏繞紡紗10的筒管48。卷繞滾筒72能夠與上述筒管48或卷裝45的外周面接觸而驅動。橫動裝置75具備能夠與紡紗10卡合的橫動導紗器76。通過一邊用圖示省略的驅動單元使橫動導紗器76往復運動一邊用圖示省略的電動機驅動卷繞滾筒72,使與卷繞滾筒72接觸的卷裝45旋轉,邊使紡紗10橫動邊將其卷繞。
[0048]接著說明接頭臺車3。接頭臺車3如圖1到圖3所示具備接頭裝置43、吸管44和吸嘴46。
[0049]細紗機I具備沿紡紗單元2的并設方向形成的軌道41。接頭臺車3具備用來沿該軌道41移動的行走輪42和驅動該行走輪42的圖示省略的電動機。接頭臺車3通過驅動該電動機能夠沿上述并設方向自由移動。并且,上述吸管85沿與上述軌道41平行的方向配設。另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吸管85通過接頭臺車3的行走路徑的下方地配設。
[0050]如圖2及圖3所示,在接頭臺車3的下部配置有連接部50。該連接部50成為中空筒狀的結構,能夠與吸管85的內部連接地構成。另外,有關連接部50的結構后面詳述。
[0051]如圖3所示,吸管44通過第I通氣連接管47與連接部50連接。利用吸管85內的負壓力能夠在吸管44內產生用來吸引紡紗10的吸引氣流。利用該結構,吸管44能夠邊以軸為中心沿上下方向轉動邊用吸引氣流吸入并捕捉從紡紗裝置9送出的紡紗10的紗端,向接頭裝置43引導。
[0052]吸嘴46也同樣,通過第2通氣連接管49與連接部50連接。由此,能夠利用吸管85內的負壓力在吸嘴46內產生用來吸引紡紗10的吸引氣流(圖3的箭頭)。吸嘴46能夠邊以軸為中心沿上下方向轉動邊用吸引氣流吸入并捕捉卷裝45—側的紡紗10的紗端向接頭裝置43引導。
[0053]接頭裝置43進行被引導的紗端彼此之間的接頭。對于接頭裝置43的詳細結構沒有說明,但通過例如用壓縮氣流等流體將紗端彼此捻接的方法進行接頭。
[0054]接著,對連接部50的結構進行說明。圖4所示的為從斜下方看連接部50的立體圖。并且,圖5為連接部50的側面剖視圖。
[0055]如前所述,連接部50構成為中空筒狀(管狀)。由此,上述吸引氣流能夠通過筒狀連接部50的內部。更具體為,連接部50具備形成為中空筒狀的可動筒部26和同樣形成為中空筒狀的固定筒部27。
[0056]固定筒部27被固定地設置在接頭臺車3的主體上。并且,固定筒部27使其軸線方向的頂端朝吸管85地配置。另外,如前所述,本實施形態(tài)中由于吸管85位于接頭臺車3的下方,因此固定筒部27被固定在接頭臺車3的下表面(底面)上,并且其頂端朝下方地配置(參照圖5)。
[0057]可動筒部26和固定筒部27使軸線一致地配置??蓜油膊?6使固定筒部27頂端(下端)的一部分能夠插入該可動筒部26地構成(圖5的狀態(tài))。由此,能夠使可動筒部26在軸線方向上相對于固定筒部27滑動。因此,連接部50 (可動筒部26及固定筒部27)整體能夠沿軸方向伸縮。
[0058]如圖4及圖5所示,在可動筒部26與固定筒部27之間配置有施力部件28。本實施形態(tài)的施力部件28構成為壓縮螺旋彈簧,呈被壓縮狀態(tài)配置在可動筒部26與固定筒部27之間。利用該施力部件28,可動筒部26被朝離開接頭臺車3的主體的方向——即吸管85—側施力。由此,如圖5所示,能夠保持使可動筒部26的頂端(下端)的端面與吸管85的表面(本實施形態(tài)的情況下為吸管85的上表面)接觸的狀態(tài)。
[0059]如圖5所示,在吸管85的接頭臺車3 —側的面(本實施形態(tài)的情況下為吸管85的上表面)上,在適當?shù)奈恢眯纬捎袑⒃撐?5的內外連通的通過孔31。接頭臺車3在進行接頭作業(yè)之際如圖5所示使連接部50與通過孔31 —致地停止。由此,由于能夠將連接部50與通過孔31連接,因此能夠利用吸管85內的負壓力對接頭臺車3的各結構(具體為吸管44及吸嘴46)產生吸引力。此時,由于可動筒部26的頂端被施力部件28的施力推頂?shù)轿?5的表面上,因此連接部50與吸管85之間不容易產生間隙。由此,能夠對接頭臺車3的各結構效率良好地執(zhí)行負壓力帶來的吸引。
[0060]另外,在維護保養(yǎng)時等,接頭臺車3有從細紗機I的機體主體上拆下的時候。在這樣拆下接頭臺車3的情況下等,成為在可動筒部26被施力的方向的前面不存在吸管85的狀態(tài)(圖6)。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假若可動筒部26因施力部件28的施力而無限制地移動了,由于該可動筒部26離開了固定筒部27,因此連接部50變得散亂了。因此本實施形態(tài)中為了使可動筒部26不離開固定筒部27,設置有阻擋結構。
[0061]具體為,本實施形態(tài)的連接部50如圖4至圖6所示具備固定在接頭臺車3的主體上的支架29。如圖5所示,在可動筒部26上形成有能夠從施力的方向與上述支架29接觸的卡合部30。S卩,如果可動筒部26在施力部件28的施力作用下移動,由于不久就像圖6所示那樣可動筒部26的卡合部30與支架29接觸,因此該可動筒部26不能夠再移動。由此,能夠防止可動筒部26離開固定筒部27。因此,即使在維修保養(yǎng)時等從細紗機I的機體主體拆下接頭臺車3的情況下,連接部50也不會散亂。這樣,支架29和卡合部30起防止可動筒部26離開固定筒部27的阻擋機構的作用。
[0062]另外,如圖5所示,在可動筒部26與吸管85接觸的狀態(tài)(接頭臺車3安裝到細紗機I的機體主體上的狀態(tài))下,卡合部30不與支架29接觸地構成。由此,能夠保持使可動筒部26與吸管85的表面接觸的狀態(tài)。
[0063]接著,對設置在吸管85上的閘門60進行說明。
[0064]如圖3所示,閘門60配置在吸管85的朝外的面即形成有通過孔31的面(接頭臺車3—側的面)上。
[0065]閘門60用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的材料(例如聚酰胺樹脂等塑料)構成。如圖7所示,閘門60主要具備整體形成為平板狀的主體部61。將閘門60安裝在吸管85上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表示在圖8中。如圖8所示,閘門60的平板狀的主體部61與吸管85的表面(接頭臺車3 —側的面)平行地配置。并且,閘門60的主體部61使其一側的面與吸管85的表面幾乎緊貼地配置。并且,該閘門60能夠以中央部63為中心旋轉地被安裝到吸管85上。
[0066]如圖7所示,主體部61具備從其中央部63呈放射狀延伸的多個蓋部64。各蓋部64能夠堵塞通過孔31地構成(圖9(a)的狀態(tài))。并且,在閘門60的主體部61的蓋部64彼此之間,形成有朝中央部63凹陷地形成的缺口部65。該缺口部65能夠使通過孔31完全露出地構成(圖9(b)的狀態(tài))。因此,通過使閘門60旋轉,能夠切換堵塞通過孔31的狀態(tài)(圖9 (a))和使該通過孔31露出的狀態(tài)(圖9 (b))。
[0067]利用像上述那樣構成的閘門60的蓋部64,能夠堵塞形成在吸管85上的通過孔31。由此,能夠將大氣向吸管85內部的流入抑制在最小限度,能夠提高吸管85的吸引效率。并且,通過旋轉閘門60變成開放通過孔31的狀態(tài)(不堵塞的狀態(tài)),能夠變成通過該通過孔31用接頭臺車3吸引了的空氣能夠通過的狀態(tài)。
[0068]接著對閘門60的旋轉進行說明。
[0069]如前所述,閘門60的主體部61緊貼吸管85地配置。另一方面,接頭臺車3所具備的連接部50的可動筒部26這樣構成:通過用施力部件28施力,保持其頂端與吸管85接觸的狀態(tài)。因此,可動筒部26可以說是配置在能夠使其周面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的位置上。
[0070]這樣,可動筒部26被保持在通過被施力部件28施力而能夠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的位置上。因此,可以說施力部件28具有將可動筒部26保持在能夠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的位置上的保持部(第2保持部)的作用。
[0071]利用以上的結構,通過使接頭臺車3行走,能夠使接頭臺車3的可動筒部26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并且,由于通過從該狀態(tài)開始使接頭臺車3進一步行走能夠用可動筒部26推頂閘門60的主體部61,因此能夠使該閘門60旋轉。這樣,可動筒部26通過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能夠進行使該閘門60旋轉的操作(在這個意義上,也能夠將可動筒部26稱為操作部(第2操作部))。
[0072]更具體地說明。在沒有從通過孔31對接頭臺車3執(zhí)行由負壓力進行的吸引的情況下,如圖10(a)所示,該通過孔31變成被閘門60的蓋部64堵塞的狀態(tài)。將此時閘門60的旋轉位置用該閘門60的標準旋轉位置的意思稱為“規(guī)定位置”。在閘門60位于規(guī)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認為是接頭臺車3朝通過孔31行走的狀態(tài)。這種情況下,像圖10(a)所示那樣,連接部50的可動筒部26朝堵著通過孔31的蓋部64移動。
[0073]如果接頭臺車3這樣行走下去,不久該接頭臺車3的可動筒部26與堵著通過孔31的閘門60的主體部61 (的蓋部64)接觸。通過從該狀態(tài)開始接頭臺車3進一步移動,可動筒部26推頂閘門60的主體部61 (圖10(b))。由此,能夠使閘門60圍繞中央部63旋轉。
[0074]通過使閘門60旋轉,像圖10(c)所示那樣能夠變成通過孔31不被閘門60堵塞的狀態(tài)(通過孔31從閘門60的缺口部65露出的狀態(tài))。此時,連接部50的可動筒部26與通過孔31的位置一致(參照圖10(c))。因此,在該狀態(tài)下,接頭臺車3能夠通過上述通過孔31受到吸管85的負壓力的吸引。
[0075]如果接頭臺車3從圖10(c)的狀態(tài)進一步移動,則由于閘門60的主體部61進一步被可動筒部26推頂,因此該閘門60進一步旋轉。結果,變成閘門60的蓋部64堵塞通過孔31的狀態(tài)(規(guī)定位置)(圖10 (d))。這樣,如果接頭臺車3經過通過孔31的位置的話,則該通過孔31回到被閘門60堵塞的狀態(tài)。
[0076]另外,雖然在圖10中表示接頭臺車3的連接部50從左移動到右的樣子,但在從右移到左的情況下,也同樣能夠使閘門60旋轉。這樣,為了使接頭臺車3無論沿哪個方向移動都能夠使閘門60旋轉,該閘門60形成為以中央部63為旋轉中心的旋轉對稱形。另外,本實施形態(tài)的閘門60為4重旋轉對稱形狀,具備4個蓋部64。
[0077]接著,對本實施形態(tài)的特征結構進行說明。
[0078]上述說明中說明了接頭臺車3經過后閘門60回到規(guī)定位置(用蓋部64堵住通過孔31的狀態(tài))的形態(tài)。但是,各閘門60的旋轉阻力等上存在個體差異等。因此,實際上接頭臺車3經過后,閘門60并不總是回到規(guī)定位置。即,閘門60有可能位于偏離規(guī)定位置的位置。
[0079]在以往的纖維機械中,如果閘門60位于偏離規(guī)定位置的位置,則有時接頭臺車3行走之際不能夠使閘門60恰當?shù)匦D。因此,成為閘門60破損或者接頭臺車3停止的原因等。
[0080]對不能夠使閘門60旋轉的情況簡單地進行說明。當可動筒部26與閘門60接觸了時,施加到該閘門60上的力的方向為該閘門60與可動筒部26的接觸面的法線方向。因此,在上述法線方向不恰當?shù)那闆r下,不能夠使閘門60旋轉。例如,在像圖11那樣閘門60偏離規(guī)定位置的狀況下,認為可動筒部26與該閘門60接觸。在圖11的情況下,閘門60與可動筒部26的接觸面的法線方向(用粗線箭頭表示)朝閘門60的中央部63。因此,在閘門60上施加向中央部63 —側的力。這種情況下,使閘門60圍繞中央部63旋轉的力矩變小,有不能夠使該閘門60恰當?shù)匦D的可能性。
[0081]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可以考慮例如在該閘門60的形狀上下功夫,以使閘門60與可動筒部26的接觸面的法線方向(給閘門60施加力的方向)總是恰當。但是,由于閘門60的主體部61具有堵塞通過孔31的作用,因此其形狀上有限制。因此,在閘門60的主體部61的形狀上下功夫有限。
[0082]因此本實施形態(tài)中,在閘門60上設置被操作部62。如圖7所示,被操作部62固定設置在閘門60的主體部61上。本實施形態(tài)的被操作部62形成為凸緣狀,從主體部61的上表面突出地設置。另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閘門60中,主體部61和被操作部62 —體形成。
[0083]如圖8所示,被操作部62夾著閘門60的主體部61而位于與吸管85相反一側地構成。S卩,閘門60的被操作部62朝接頭臺車3 —側突出地配置。
[0084]如圖7所示,本實施形態(tài)的被操作部62具備第I被操作部66和第2被操作部67。如圖12所示,當從閘門60的旋轉軸方向看時,第I被操作部66和第2被操作部67分別形成為直線狀。
[0085]像上述那樣形成在閘門60上的被操作部62與該閘門60的主體部61不同,不存在必須堵塞通過孔31的限制。因此,被操作部62能夠構成為比較自由的形狀。并且像前述那樣,該被操作部62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 —體形成。因此,通過用接頭臺車3 —側的部件推頂被操作部62,能夠使閘門60整個旋轉。
[0086]接著對用來推頂上述被操作部62的接頭臺車3 —側的結構進行說明。
[0087]如前所述,閘門60的主體部61能夠被接頭臺車3的可動筒部26推頂。但是,如圖8所示,被操作部62配置在比主體部61高一層的位置(離開吸管85的位置)上。因此,不能夠用可動筒部26推頂該被操作部62。因此,本實施形態(tài)的接頭臺車3除上述可動筒部26外,還具備能夠推頂被操作部62的操作部24。
[0088]操作部24為與可動筒部26相獨立的其它部件,固定設置在接頭臺車3的主體上。具體為,如圖4等所示,本實施形態(tài)的操作部24被固定在前述支架29上。因此,也可以說支架29為保持操作部24的保持部(第I保持部)。
[0089]支架29將操作部24保持在不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能夠與被操作部62接觸的位置上地構成。具體如下。如圖8所示,支架29將操作部24保持在離開吸管85的位置(即不與吸管85接觸的位置)上。假設操作部24與吸管85的表面(安裝著閘門60的一面)之間的距離為H1。假設閘門60的主體部61的厚度為Tl。假設閘門60的包含被操作部62的厚度為T2。支架29使Hl比Tl大、在T2以下地保持操作部24。
[0090]S卩,如果假設Hl在Tl以下,則操作部24有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的可能性。因此,通過用該操作部24推頂閘門60的主體部61,該閘門60有不恰當?shù)匦D的可能性。因此,像上述那樣,通過支架29使Hl比Tl大地保持操作部24,防止該操作部24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并且,如果假設Hl比T2大,則由于不能夠使操作部24與被操作部62接觸,因此不能夠用該操作部24推頂被操作部62。因此像上述那樣,通過支架29使Hl在T2以下地保持操作部24,能夠使該操作部24確實地與被操作部62接觸。
[0091]接著,對通過用操作部24推頂被操作部62使閘門60旋轉的樣子進行說明。
[0092]在閘門60位于偏離規(guī)定位置規(guī)定的旋轉量以上的位置的情況下,如圖12所示,接頭臺車3的操作部24與閘門60的被操作部62 (第I被操作部66或第2被操作部67中的任一個)接觸。因此,通過接頭臺車3從圖12的狀態(tài)進一步移動,操作部24能夠推頂被操作部62使閘門60旋轉。
[0093]如前所述,被操作部62 (第I被操作部66及第2被操作部67)從閘門60的旋轉軸方向看被形成為直線狀。另一方面,如圖12等所示,操作部24從閘門60的旋轉軸方向看時為與被操作部62接觸的部分帶有圓形的形狀(曲線狀)。因此,操作部24與被操作部62從閘門60的旋轉軸方向看時為點接觸。因此,操作部24無論怎樣與被操作部62接觸,被操作部62與操作部24的接觸面的法線方向都為與直線狀的被操作部62正交的方向。這樣,由于使被操作部62為直線狀,因此該被操作部62與操作部24的接觸面的法線方向穩(wěn)定。由此,由于被操作部62被操作部24推頂?shù)姆较?給閘門60施加的力的方向)穩(wěn)定,因此不會沿不能夠使閘門60旋轉的方向施加力。
[0094]具體為,如圖12(a)所示,直線狀的第I被操作部66使被操作部24推頂?shù)姆较驗槭归l門60沿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方向地構成。因此,在操作部24與第I被操作部66接觸了的情況下,使閘門60沿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方向的力施加到該閘門60上。并且,如圖12(b)所示,直線狀第2被操作部67使被操作部24推頂?shù)姆较驗槭归l門60沿順時針方向旋轉的方向地構成。因此,在操作部24與第2被操作部67接觸的情況下,使閘門60沿順時針方向旋轉的方向的力施加到該閘門60上。
[0095]在閘門60位于偏離規(guī)定位置規(guī)定的旋轉量以上的位置的情況下,操作部24與第I被操作部66或第2被操作部67中的任一個接觸。因此,無論操作部24與被操作部62怎樣接觸,都能夠使閘門60沿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旋轉。這樣,即使在閘門60位于偏離了規(guī)定位置的位置上的情況下,也能夠使該閘門60確實地旋轉。
[0096]另外,如前所述,在閘門60位于規(guī)定位置的情況下,通過用可動筒部26推頂閘門60的主體部61,能夠使該閘門60沒有問題地旋轉。因此本實施形態(tài)中像圖10所示那樣,當閘門60位于規(guī)定位置時(更準確地講是閘門60從規(guī)定位置的偏離不到規(guī)定的旋轉量的情況下),操作部24不與被操作部62接觸地構成。因此,當閘門60位于規(guī)定位置時,如已經說明過的那樣,通過接頭臺車3的可動筒部26推頂閘門60的主體部61,閘門60旋轉。
[0097]像上述那樣,根據本實施形態(tài)的結構,不管閘門60的位置如何,都能夠使該閘門60確實地旋轉。由此,即使閘門60位于偏離規(guī)定位置的位置,也能夠防止該閘門60破損或者接頭臺車3的行走停止。
[0098]接著,對可動筒部26的磨損進行說明。
[0099]如前所述,可動筒部26被施力部件28保持在與吸管85接觸了的狀態(tài)。因此,在接頭臺車3行走之際,可動筒部26的頂端在吸管85的表面滑動。由此,該可動筒部26的頂端逐漸磨損。
[0100]圖8所示的是沒有磨損狀態(tài)(新品狀態(tài))下的可動筒部26。如圖8所示,在可動筒部26沒有磨損的狀態(tài)下,該可動筒部26的卡合部30與支架29之間形成間隙Dl地構成。因此,新品狀態(tài)的可動筒部26能夠朝吸管85 —側前進與間隙Dl相等的距離。
[0101]根據上述結構,即使可動筒部26由于磨損而在軸方向(高度方向)上變短,通過可動筒部26朝吸管85 —側前進,也能夠吸收變短的量。因此,即使可動筒部26磨損了,也能夠維持使該可動筒部26與吸管85接觸的狀態(tài)。這樣,根據本實施形態(tài)的結構,能夠允許某種程度的可動筒部26的磨損。另外,像上述那樣,由于在新品狀態(tài)的可動筒部26與支架29之間形成有間隙D1,因此新品狀態(tài)的可動筒部26能夠允許與間隙Dl的長度相等的磨損。因此,也可以說可動筒部26的間隙Dl的部分是吸收該可動筒部26的磨損的余量部。
[0102]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將操作部24作為與可動筒部26分開的其它部件而構成,但也可以考慮例如圖13所示那樣將可動筒部26和操作部24 —體化的結構。但是,該結構中伴隨可動筒部26的頂端磨損,操作部24與吸管85的表面之間的距離Hl逐漸變短了。如前所述,如果Hl在Tl (閘門60的主體部61的厚度)以下的話,則不能夠使閘門60恰當?shù)匦D。因此,圖13的結構中幾乎不能允許可動筒部26的磨損。即,圖13的結構中可動筒部26 (以及與之一體化的操作部24)的壽命(能使用的期間)變得極短。
[0103]本實施形態(tài)中,由于像上述那樣使可動筒部26和操作部24為分開的部件,并且設置有保持操作部24的支架29,因此無論可動筒部26磨損了多少,都能夠確保操作部24與吸管85的表面之間的距離H1。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tài)的結構,無論可動筒部26磨損與否,都能夠使操作部24確實地與被操作部62接觸。并且,由于本實施形態(tài)中設置有允許可動筒部26磨損的余量部Dl,因此能夠增加該可動筒部26的壽命,能夠長時間持續(xù)地使用可動筒部26。
[0104]另外,與可動筒部26不同,操作部24沒有推頂?shù)狡渌牟考?吸管85等)上的必要。因此本實施形態(tài)的操作部24不被施力部件施力,用支架29固定地支承著,成為不被推頂?shù)狡渌牟考系慕Y構。因此不用擔心本實施形態(tài)的操作部24磨損。
[0105]像以上說明過的那樣,本實施形態(tài)的細紗機I具備多個紡紗單元2、接頭臺車3、吸管85、閘門60和被操作部62。紡紗單元2卷繞紗線而形成卷裝。接頭臺車3能夠沿多個紡紗單元2排列配置的方向移動。吸管85上形成有用來讓從接頭臺車3來的吸引氣流通過的通過孔31。閘門60的主體部61通過旋轉能夠切換堵塞通過孔31的狀態(tài)和開放通過孔31的狀態(tài)。被操作部62固定設置在主體部61上。并且,接頭臺車3具備可動筒部26、操作部24和支架29。操作部24當閘門60位于偏離規(guī)定位置規(guī)定的旋轉量以上的位置上時與被操作部62接觸,使閘門60旋轉??蓜油膊?6與操作部24分開獨立地設置,與位于規(guī)定位置上的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使該閘門60旋轉。支架29將操作部24保持在該操作部24不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并且操作部24能夠與被操作部62接觸的位置上。
[0106]由于像上述那樣設置了操作部24,因此在閘門60偏離規(guī)定的旋轉位置即規(guī)定位置的情況下,能夠用操作部24使閘門60旋轉。并且,由于將操作部24與可動筒部26分開獨立地設置,并且具備將該操作部24保持在規(guī)定位置上的支架29,因此能夠使該操作部24確實地與被操作部62接觸。
[0107]并且,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的細紗機I中,接頭臺車3具備將可動筒部26保持在該可動筒部26能夠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的位置上的施力部件28。
[0108]由此,由于能夠使可動筒部26確實地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因此能夠使該閘門60確實地旋轉。
[0109]并且,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的細紗機I中,施力部件28將可動筒部26保持在該可動筒部26與吸管85接觸的狀態(tài)。
[0110]在該結構的情況下,由于接頭臺車3在可動筒部26與吸管85接觸的狀態(tài)下行走,因此有該可動筒部26磨損的情況。但是,本實施形態(tài)中由于與可動筒部26分開獨立設置操作部24,并且具備保持該操作部24的支架29,因此不管可動筒部26的磨損情形如何,都能夠將操作部24保持在能夠與被操作部62恰當接觸的位置上。由此,不管可動筒部26的磨損情形如何,都能夠用操作部24使閘門60確實地旋轉。
[0111]并且,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的細紗機I中,可動筒部26為用來讓吸引氣流向上述通過孔31通過的筒狀部件。
[0112]由此,能夠用簡單的結構使吸引氣流在接頭臺車3通過。
[0113]并且,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的細紗機I中,施力部件28朝吸管85對可動筒部26施力。
[0114]由此,能夠使可動筒部26持續(xù)與吸管85接觸。
[0115]并且,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的細紗機I中,可動筒部26具有能夠朝吸管85前進的余量部Dl。
[0116]由此,即使可動筒部26由于磨損而變短,也能夠利用余量部Dl來吸收磨損。因此,不管可動筒部26的磨損情形如何,都能夠使該可動筒部26持續(xù)與吸管85接觸。
[0117]并且,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的細紗機I中,支架29將操作部24保持在該操作部24不與吸管85接觸的位置上。
[0118]由此,能夠防止操作部24由于與吸管85的摩擦而磨損。
[0119]雖然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形態(tài),但上述結構能夠例如如下地變更。
[0120]閘門60的主體部61及被操作部62的形狀等能夠適當變更。例如,在本申請的附圖中,被操作部62作為由直線狀部分和曲線狀部分構成的一個連續(xù)的凸緣而表示。但是,形成為凸緣狀的部分中能夠與操作部24接觸的只有直線狀部分(第I被操作部66及第2被操作部67)。因此,附圖表示的凸緣中曲線狀的部分也可以省略。
[0121]當然,被操作部62的形狀也可以不一定是直線狀。并且,被操作部62并不局限于凸緣狀,能夠適當改變其形狀。
[0122]被操作部62不一定必須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 —體形成,也可以作為其他部件而構成。
[0123]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閘門60采用4重旋轉對稱形狀。即,采用具備4片蓋部64的結構,但并不局限于此,蓋部64既可以是3片,也可以是5片以上。
[0124]接頭臺車3也可以取代使連接部50的可動筒部26總是在吸管85上滑動的結構而采用僅在必要的時候與吸管85接觸的結構。
[0125]在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連接部50的可動筒部26成為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而使該閘門60旋轉的第2操作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與連接部50分開地另外設置能夠與閘門60的主體部61接觸的第2操作部。
[0126]作業(yè)臺車并不局限于接頭臺車,也可以是存在讓負壓產生的吸引氣流通過的必要的其他種類的作業(yè)臺車。例如,在落紗卷裝的自動落紗裝置中也能夠應用本發(fā)明申請的結構。
[0127]纖維機械能夠與卷繞單元的數(shù)量相對應地具備多臺作業(yè)臺車。
[0128]纖維機械并不局限于細紗機,在例如自動絡紗機等具備作業(yè)臺車的其他種類的纖維機械中也能夠應用本申請發(fā)明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具備:卷繞紗線而形成卷裝的多個卷繞單元, 能夠沿上述多個卷繞單元排列配置的方向移動的作業(yè)臺車, 形成有用來供從上述作業(yè)臺車來的吸引氣流通過的通過孔的管道, 通過旋轉能夠切換堵塞上述通過孔的狀態(tài)和開放上述通過孔的狀態(tài)的閘門主體,以及 固定設置在上述閘門主體上的被操作部; 上述作業(yè)臺車具備: 當上述閘門主體位于偏離規(guī)定位置規(guī)定的旋轉量以上的位置時,與上述被操作部接觸而使上述閘門主體旋轉的第I操作部, 與上述第I操作部分開獨立設置、與位于上述既定位置上的上述閘門主體接觸而使該閘門主體旋轉的第2操作部,以及 將上述第I操作部保持在該第I操作部不與上述閘門主體接觸、并且上述第I操作部能夠與上述被操作部接觸的位置上的第I保持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作業(yè)臺車具備在上述第2操作部能夠與上述閘門主體接觸的位置上保持上述第2操作部的第2保持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保持部將上述第2操作部保持在該第2操作部與上述管道接觸了的狀態(tài)。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操作部為用來讓向上述通過孔的吸引氣流通過的筒狀部件。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保持部具備朝上述管道對上述第2操作部施力的施力部件。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操作部具有能夠朝上述管道前進的余量部。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保持部將上述第I操作部保持在該第I操作部不與上述管道接觸的位置上。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既定位置為成為上述通過孔被上述閘門主體堵塞的狀態(tài)的上述閘門主體的位置。
【文檔編號】D01H15/013GK104514059SQ201410482895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豐田貴大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