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尤其指可利用機臺上的二夾持器依照所預先規(guī)劃移動路徑的刺繡針法呈循環(huán)拉針、刺繡動作,而可將繡針所穿設的色線繡紡于布料上形成連續(xù)的刺繡圖案或立體造型。
背景技術:
按,刺繡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在一般應用廣泛的布料平整的布面上,利用針線通過刺繡針法一針一線繡出具有立體感的刺繡品。然而,傳統(tǒng)的刺繡針法大致上可分為直繡、盤針、套針、擻和針、搶針、平針、散錯針、編繡、施針、輔助針、變體繡多種針法變化運用,可用來繡紡真形象,力求所繡的形體更為逼真,且可借助于其它工具、材料和工藝方法等,增強所繡的景物形似程度與神情生動, 使常規(guī)的刺繡發(fā)生變化,也可獨立地繡出各種圖案畫。不過傳統(tǒng)刺繡品在布面上繡出的圖案或立體造型仍是以人工方式進行,使刺繡過程中需要經驗豐富的人員才能達到一定水平,且若刺繡品用在衣服、商業(yè)展或博覽會公司標志或其它醒目圖案的刺繡,往往需要雇用許多人員以因應大量的生產需求,其所耗費的工時與成本相當高;另,為了滿足消費者客制化需求,對于指定的圖案或立體造型的刺繡過程亦較為繁瑣且困難,不但難以確保刺繡品一定的質量,也無法達到刺繡自動化大量生產; 此外,前述人工方式進行刺繡的過程中,其雙手反復用力和重復的勞力運作容易使人員產生疲倦感,并會導致長時間產生累積性職業(yè)傷害,為了減少職業(yè)傷害發(fā)生,則必須減少人員工作量、延長休息時間以及重新安排作業(yè)程序,造成生產效率較差,且不符合經濟效益上的考慮。再者,隨著刺繡傳統(tǒng)產業(yè)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目前市面上便發(fā)展出各種計算機刺繡機, 具有一機座,并于機座上設置有數(shù)臺刺繡單機,且位于刺繡單機下方設有矩型的移動框架, 當布料平鋪于移動框架上時,可利用復數(shù)門型夾將布料夾持于移動框架周邊上呈現(xiàn)繃緊狀態(tài),而于刺繡的過程中,刺繡單機及移動框架會受到一微電腦的控制,以因應針繡的圖案或立體造型作相對應的作動,便可由刺繡單機內部的傳動機構帶動于鉤線器轉動,并配合機體上的針桿針送、鉤線器進行鉤底線而刺繡于布料上,其雖可在布料上加工形成連續(xù)的刺繡圖案或立體造型,但因移動框架配合刺繡單機水平移動的距離相當有限,使其刺繡品的長度便會受到限制而僅能適用于小型的布料刺繡作業(yè),且因每臺刺繡單機只能作垂直方向的上、下針繡動作,便容易受到特定刺繡針法角度上的限制、無法做到細致化,難以確保刺繡品整體的質量,而有待從事于此行業(yè)者重新設計來加以有效解決。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以改進公知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包括有機臺及復數(shù)刺繡機具,而機臺所具的基座上設置有可供預設布料定位的框架,且基座位于框架周圍上、下二側處設置有二組或二組以上呈二軸或二軸以上直線或旋轉方向往復位移的驅動裝置,并以復數(shù)刺繡機具所具的支架分別與驅動裝置結合,且支架位于框架上、下二側處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呈相對應的夾持器及可分別帶動夾持器呈垂直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升降裝置, 使夾持器可配合另一夾持器呈相對式的夾持或張開狀態(tài),并對預設針線設備上的繡針進行取針或換針,再將繡針上穿設的色線呈現(xiàn)循環(huán)拉針、刺繡的動作而繡紡于預設布料上。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的基座內部為收容有控制模塊,并由控制模塊來驅動驅動裝置、升降裝置使復數(shù)刺繡機具上呈相對應的二夾持器依照預定移動路徑或參數(shù)設定而呈現(xiàn)循環(huán)拉針、刺繡動作。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的基座一側設有可與控制模塊相連接的微電腦,并利用微電腦控制或輸入操作的指令。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的控制模塊可與外部輸入裝置上的傳輸線電性對接,并通過外部輸入裝置接收數(shù)據(jù)轉換成控制模塊向量化與計算移動路徑及其它參數(shù)的設定控制。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的二組驅動裝置位于框架二側處為分別設有可呈X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驅動部,且二驅動部上分別橫向接設有可呈Y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傳動部,并以傳動部分別與復數(shù)刺繡機具的支架結合,使二組刺繡機具可分別位于框架上、下二側處呈X軸與Y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驅動裝置的二驅動部可分別為氣壓缸、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并于驅動部上接設有可帶動傳動部往復位移的滑移座,且二傳動部亦可分別為氣壓缸、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再于傳動部上則接設有可帶動刺繡機具往復位移的推移座。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復數(shù)刺繡機具的二升降裝置上分別設有作動部,且作動部可為氣壓缸、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其二作動部上分別接設有可帶動二夾持器位于框架上、下二側處呈Z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位移座。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復數(shù)刺繡機具的夾持器具有呈相對式的二夾爪,并于夾持器上連接有可利用氣壓或油壓方式驅動其二夾爪對預設繡針進行取針或換針而呈現(xiàn)相對式夾持或張開狀態(tài)的預設管路,且夾持器上設有可帶動其二夾爪呈一角度旋動的軸部。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復數(shù)刺繡機具位于夾持器與升降裝置之間設有可控制夾持器對預設繡針拉力大小的拉力感知器。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上的二組驅動裝置位于框架外側處設有旋轉驅動部,且旋轉驅動部可為馬達驅動齒輪、皮帶輪及其皮帶或鏈輪及其鏈條,并以第一旋動部帶動刺繡機具作預定角度旋轉動作,再利用升降裝置帶動夾持器呈Z軸方向往復位移,而升降裝置的作動部上則樞設有可帶動其夾持器呈直線軸方向往復位移的直線驅動部,其直線驅動部可為氣壓缸、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由此一旋轉軸配合一直線軸夾形成可模擬機械手臂以懸空式帶動刺繡機具二軸或二軸以上直線或旋轉方向的運動。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上的二組驅動裝置位于框架外側處設有第一旋動部及第二旋動部,且第一、第二旋動部可分別為馬達驅動齒輪、皮帶輪及其皮帶或鏈輪及其鏈條,并以第一、第二旋動部帶動刺繡機具作預定角度旋轉動作,再利用升降裝置帶動夾持器呈Z軸方向往復位移,由此二旋轉軸配合一直線軸夾形成可模擬機械手臂以回平旋轉方式帶動刺繡機具二軸或二軸以上直線或旋轉方向的運動。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相鄰于框架周邊處為設置有預設針線設備,而預設針線設備包括有復數(shù)繡針及可收容繡針的置針盒,且各繡針可分別為單頭針或雙頭針,并于繡針中央處所貫穿的穿孔內穿設有可為各種材質與顏色的色線。本發(fā)明的效益是I)在于機臺所具的基座上框架定位有布料,使其框架上、下二側處二組或二組以上刺繡機具上的夾持器進行三軸或三軸以上直線或旋轉方向移動,便可由夾持器所具的二夾爪呈相對式的夾持或張開狀態(tài),并配合另一夾持器對繡針上穿設的色線進行取針或換針后,再將繡針依照所預先規(guī)劃移動路徑或參數(shù)設定的刺繡針法變化運用而呈現(xiàn)循環(huán)拉針、 刺繡動作,以因應針繡的圖案或立體造型實現(xiàn)在布料上可繡紡出相對應的各種文字、圖案或立體造型,則可通過自動化刺繡作業(yè)縮短人工操作對于指定圖案或立體造型繡紡所耗費的工時與成本,以滿足客制化的需求,并具有便于量產、提高加工效率而降低生產成本的效用。2)在于刺繡機具可利用夾持器上的軸部呈一角度旋動,并配合拉力感知器進行拉力大小的控制,防止夾持器過度拉扯繡針所造成色線拉斷或布料產生縐褶或不平整表面的情況發(fā)生,使色線繡紡于框架上的布料所形成連續(xù)的刺繡圖案或立體造型更為細致化,以確保刺繡品整體的質量。3)在于刺繡機具上的夾持器不需利用針桿針送、鉤線器進行鉤底線即可將繡針上穿設的色線繡紡于框架上定位的布料上,使其框架亦不需配合刺繡機具進行水平移動,便可由夾持器進行三軸或三軸以上方向移動,再將繡針上的色線繡紡于布料上,使布料不會受到框架既定長度限制,而可適用于長形布料自動化連續(xù)刺繡作業(yè)。
圖I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4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刺繡時的示意圖之一。
圖5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刺繡時的示意圖之二。
圖6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刺繡時的示意圖之三。
圖7為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再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I機臺;10容置空間;11基座;12控制模塊;13框架;14驅動裝置;141驅動部;1411馬達;1412滑移座;142傳動部;1421氣壓缸;1422推移座;143旋轉驅動部;144第一旋動部;145第二旋動部;146旋動臂;15微電腦;2刺繡機具;21支架;22夾持器;221夾
爪;222軸部;223拉力感知器;23升降裝置;231作動部;2311氣壓缸;2312位移座;232直線驅動部;3針線設備;31繡針;311穿孔;32置針盒;4色線;5布料;6輸入裝置;61傳輸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對其特征與功能作詳細說明,以利完全了解。請參閱圖1、2、3所示,分別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及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fā)明為包括有機臺I、復數(shù)刺繡機具2及針線設備3,現(xiàn)就本發(fā)明的主要構件及特征詳述如后,其中該機臺I為具有一基座11,并于基座11內部形成有可收容控制模塊12的容置空間10,且基座11上方設置有一框架13,而基座11位于框架13周圍上、下二側處則設置有二組或二組以上的驅動裝置14,并于基座11 一側處設有可與控制模塊12相連接的微電腦 15。再者,上述的二組驅動裝置14位于框架13前、后二側處分別設有驅動部141,且二驅動部141可分別為氣壓缸、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1411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圖中未示出)等,并于螺桿上則接設有可供馬達1411帶動呈X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滑移座 1412,而滑移座1412上為橫向接設有傳動部142,且二傳動部142可分別為氣壓缸1421、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等,并于連桿上接設有可供氣壓缸1421帶動呈Y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推移座1422。該復數(shù)刺繡機具2為分別具有可與驅動裝置14上推移座1422結合的支架21,并于支架21上位于框架13上、下二側處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呈相對應的夾持器22,其二夾持器22 —側則分別接設有升降裝置23,且升降裝置23上分別設有作動部231,而作動部231 亦可為氣壓缸2311、電磁閥驅動連桿(圖中未示出)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且連桿上接設有可供氣壓缸2311帶動使夾持器22呈垂直軸(如Z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位移座2312 ;再者,夾持器22具有呈相對式的二夾爪221,并于夾持器22上連接有預設管路, 由此可利用預設管路以氣壓或油壓方式來驅動于二夾爪221呈相對式的夾持或張開狀態(tài), 而夾持器22上設有可帶動二夾爪221呈一角度旋動的軸部222,且位于軸部222與升降裝置23的作動部231之間設有拉力感知器223。該針線設備3為包括有復數(shù)繡針31及可收容繡針31的置針盒32,且各繡針31可分別為一單頭針或雙頭針,并于繡針31中央處貫穿的穿孔311內分別穿設有可為各種材質 (如棉線、紗線、金線或銀線等)與顏色(如紅色、藍色、綠色或黃色等)的色線4。當本發(fā)明于組裝時,先將復數(shù)刺繡機具2設置于機臺I的基座11上方,使其支架 21分別與二組驅動裝置14上的推移座1422組裝結合后,由此可將二組刺繡機具2分別設置于框架13上、下二側處定位,并以預設管路連接于夾持器22及其軸部222上,便可通過預設管路利用氣壓或油壓方式分別驅動于各夾持器22所具的二夾爪221呈相對式的夾緊或張開狀態(tài),而軸部222則可帶動夾爪221呈一角度旋動,再將針線設備3所具的置針盒32 設置于機臺I上且相鄰于框架13周邊處,以利于夾持器22上呈相對式的二夾爪221對置針盒32內的復數(shù)繡針31來進行取針或換針的動作。再者,上述機臺I內部的控制模塊12可為計算機主機或具有計算器功能的裝置,并利用微電腦15可為一計算機數(shù)值控制機(CNC)、可程控器連接于控制模塊12進行控制或輸入操作的指令,或是可與外部輸入裝置6 (如計算機主機)上的傳輸線61電性對接,即可通過外部輸入裝置6接收如掃瞄器、數(shù)碼相機或數(shù)碼攝影機等所傳輸?shù)臄?shù)據(jù)(如圖案、照片或影像等)轉換成數(shù)字檔案,且經過影像處理、向量化與計算移動的路徑后,再由控制模塊12來驅動驅動裝置14、升降裝置23使復數(shù)刺繡機具2上呈相對應的二夾持器22進行三軸或三軸以上直線或旋轉方向移動,同時由軸部222帶動其夾爪221呈一角度旋動,便可利用二夾爪221對繡針31進行取針或換針后,再將繡針31上穿設的色線4繡紡于框架13 上的布料5而形成連續(xù)的刺繡圖案或立體造型,惟此部分有關控制模塊12如何接收外部數(shù)據(jù),且經過影像處理、向量化與計算移動路徑,以及其它參數(shù)設定控制(如二組刺繡機具2 所具的二夾持器22三軸或三軸以上方向移動、軸部222旋動角度與拉力感知器223的拉力大小、速率控制等)因非本發(fā)明的重點所在,故在不影響本發(fā)明整體的權利范圍下,不再贅述。請搭配參閱圖4、5、6所示,分別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刺繡時的示意圖之一、刺繡時的示意圖之二及刺繡時的示意圖之三,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由上述的構件于使用時,先將布料5平鋪于機臺I的框架13上,并可利用復數(shù)門型夾(圖中未示出)將布料5夾持于框架13周邊上呈現(xiàn)繃緊、穩(wěn)固的定位狀態(tài),此時,使用者便可操作微電腦15進行相關指令輸入或參數(shù)設定,且該微電腦15為具有觸控屏幕,讓使用者不但可觸碰于觸控屏幕進行控制,亦可直接繪制所要的文字、圖案,或是預先選擇控制模塊12所儲存的圖案或立體造型按比例縮放、旋轉、細部修改以及參數(shù)調整等功能,即可通過控制模塊12依照預先規(guī)劃移動路徑控制二組驅動裝置14的驅動部141、傳動部142來分別帶動于二刺繡機具2呈二軸或二軸以上直線(如X軸與Y軸)或旋轉方向往復位移,由此將二組刺繡機具2移動至框架 13上、下二側處,并由刺繡機具2上的升降裝置23分別帶動其二夾持器22呈垂直軸(如Z 軸)直線方向相對位移。可由預設管路驅動夾持器22所具的二夾爪221呈相對式的夾持或張開狀態(tài),并配合另一夾持器22的二夾爪221對針線設備3上的繡針31將色線4依照預先規(guī)劃移動路徑或參數(shù)設定的刺繡針法(如直繡、盤針、套針、擻和針、搶針、平針、散錯針、編繡、施針、輔助針、變體繡等多種針法)變化運用而呈現(xiàn)循環(huán)拉針、刺繡動作,以因應使用者所欲針繡的圖案或立體造型實現(xiàn)在布料5進行繡紡相對應的各種文字、圖案或立體造型(如動物、植物、 建筑物、交通工具等造型),亦可借助于其它工具、材料和工藝方法,以及適當運用不同顏色的色線4增強所繡紡的圖案或立體造型相似程度與神情生動的變化設計,則可通過自動化連續(xù)刺繡作業(yè)來縮短人工操作對于指定圖案或立體造型繡紡所耗費的工時與成本,以滿足使用者的客制化需求,并具有便于量產、提高加工效率而降低生產成本,以及高度趣味、娛樂性的效用,進而提高整體使用上的機能與效果,更具產品的競爭力者。由于刺繡的過程中,二組刺繡機具2上呈相對應的二夾持器22可將繡針31上穿設的色線4依照所預先規(guī)劃移動路徑或參數(shù)設定刺繡針法繡紡于框架13定位的布料5上, 所以框架13不需配合刺繡機具2水平移動,使布料5不會受到框架13既定長度的限制,而可適用于長形布料5自動化的連續(xù)刺繡作業(yè),同時可利用夾持器22上的軸部222可為馬達驅動齒輪、皮帶輪及其皮帶或鏈輪及其鏈條(圖中未示出)等呈一預定角度旋動,并配合拉力感知器223進行拉力大小的控制,防止夾持器22過度拉扯繡針31所造成色線4拉斷或布料5產生縐褶或不平整表面的情況發(fā)生,使色線4繡紡于框架13上的布料5所形成連續(xù)的刺繡圖案或立體造型更為細致化,以確保刺繡品的質量。請同時參閱圖1、2、7、8所示,分別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及再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fā)明主要為針對機臺I的基座11上設置有可供布料5定位的框架13,并以框架13周圍上、下二側處的二組驅動裝置14分別帶動刺繡機具2上的夾持器22進行二軸或二軸以上直線(如X軸與 Y軸)或旋轉方向的同步位移,同時由刺繡機具2上的升降裝置23帶動夾持器22呈垂直軸 (如Z軸)直線方向的相對位移,再利用夾持器22上的軸部222帶動其二夾爪221呈一角度旋動,即可對繡針31進行取針或換針動作,并將繡針31上穿設的色線4繡紡于框架13 定位的布料5上為主要說明,但于實際應用時,則并非是以此作為局限,使其驅動裝置14亦可為仿真機械手臂作動方式以懸空式或回平旋轉方式帶動刺繡機具2二軸或二軸以上直線或旋轉方向的移動等效實施,若是采用懸空式為例時,其中驅動裝置14位于框架13外側處設有旋轉驅動部143,并以旋轉驅動部143與刺繡機具2上的支架21結合后,即可通過旋轉驅動部143帶動刺繡機具2作預定角度旋轉的動作,再利用升降裝置23上的作動部231 帶動夾持器22呈垂直軸(如Z軸)直線方向的往復位移,且該旋轉驅動部143可為馬達驅動齒輪、皮帶輪及其皮帶或鏈輪及其鏈條,另于升降裝置23的作動部231上則樞設有可帶動其夾持器22呈直線軸方向往復位移的直線驅動部232,其直線驅動部232可為氣壓缸、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由此一旋轉軸配合一直線軸夾形成二軸方向的運動;再者,若采用回平旋轉方式為例時,其驅動裝置14位于框架13外側處則可設有第一旋動部144及第二旋動部145,并于第一旋動部144、第二旋動部145之間接設有旋動臂146,續(xù)以第二旋動部145與刺繡機具2上的支架21結合后,便可由第一旋動部144、第二旋動部145帶動刺繡機具2作預定角度旋轉的動作,再利用升降裝置23上的作動部231帶動其夾持器22呈垂直軸(如Z軸)直線方向的往復位移,且該第一旋動部144、第二旋動部 145可分別為馬達驅動齒輪、皮帶輪及其皮帶或鏈輪及其鏈條,從而可實現(xiàn)二旋轉軸配合一直線軸夾形成三軸方向的運動,并可依需求或設計的不同予以增減直線軸或旋轉軸的設置數(shù)量,以達到依照預先規(guī)劃移動路徑或參數(shù)設定的刺繡針法作循環(huán)拉針、刺繡的動作,進而可提升整體使用上的機能與效果。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發(fā)明一種較佳的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權利范圍,凡其它未脫離本發(fā)明所揭示的技術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于本發(fā)明所涵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包括有機臺及復數(shù)刺繡機具,而機臺所具的基座上設置有可供預設布料定位的框架,且基座位于框架周圍上、下二側處設置有二組或二組以上呈二軸或二軸以上直線或旋轉方向往復位移的驅動裝置,并以復數(shù)刺繡機具所具的支架分別與驅動裝置結合,且支架位于框架上、下二側處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呈相對應的夾持器及可分別帶動夾持器呈垂直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升降裝置,使夾持器可配合另一夾持器呈相對式的夾持或張開狀態(tài),并對預設針線設備上的繡針進行取針或換針,再將繡針上穿設的色線呈現(xiàn)循環(huán)拉針、刺繡的動作而繡紡于預設布料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的基座內部為收容有控制模塊,并由控制模塊來驅動驅動裝置、升降裝置使復數(shù)刺繡機具上呈相對應的二夾持器依照預定移動路徑或參數(shù)設定而呈現(xiàn)循環(huán)拉針、刺繡動作。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的基座一側設有可與控制模塊相連接的微電腦,并利用微電腦控制或輸入操作的指令。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的控制模塊可與外部輸入裝置上的傳輸線電性對接,并通過外部輸入裝置接收數(shù)據(jù)轉換成控制模塊向量化與計算移動路徑及其它參數(shù)的設定控制。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的二組驅動裝置位于框架二側處為分別設有可呈X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驅動部,且二驅動部上分別橫向接設有可呈Y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傳動部,并以傳動部分別與復數(shù)刺繡機具的支架結合,使二組刺繡機具可分別位于框架上、下二側處呈X軸與Y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驅動裝置的二驅動部可分別為氣壓缸、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并于驅動部上接設有可帶動傳動部往復位移的滑移座,且二傳動部亦可分別為氣壓缸、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再于傳動部上則接設有可帶動刺繡機具往復位移的推移座。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復數(shù)刺繡機具的二升降裝置上分別設有作動部,且作動部可為氣壓缸、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 其二作動部上分別接設有可帶動二夾持器位于框架上、下二側處呈Z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的位移座。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復數(shù)刺繡機具的夾持器具有呈相對式的二夾爪,并于夾持器上連接有可利用氣壓或油壓方式驅動其二夾爪對預設繡針進行取針或換針而呈現(xiàn)相對式夾持或張開狀態(tài)的預設管路,且夾持器上設有可帶動其二夾爪呈一角度旋動的軸部。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復數(shù)刺繡機具位于夾持器與升降裝置之間設有可控制夾持器對預設繡針拉力大小的拉力感知器。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上的二組驅動裝置位于框架外側處設有旋轉驅動部,且旋轉驅動部可為馬達驅動齒輪、皮帶輪及其皮帶或鏈輪及其鏈條,并以第一旋動部帶動刺繡機具作預定角度旋轉動作,再利用升降裝置帶動夾持器呈 Z軸方向往復位移,而升降裝置的作動部上則樞設有可帶動其夾持器呈直線軸方向往復位移的直線驅動部,其直線驅動部可為氣壓缸、電磁閥驅動連桿或馬達驅動螺桿、鏈輪及其鏈條,由此一旋轉軸配合一直線軸夾形成可模擬機械手臂以懸空式帶動刺繡機具二軸或二軸以上直線或旋轉方向的運動。
11.如權利要求I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上的二組驅動裝置位于框架外側處設有第一旋動部及第二旋動部,且第一、第二旋動部可分別為馬達驅動齒輪、皮帶輪及其皮帶或鏈輪及其鏈條,并以第一、第二旋動部帶動刺繡機具作預定角度旋轉動作,再利用升降裝置帶動夾持器呈Z軸方向往復位移,由此二旋轉軸配合一直線軸夾形成可模擬機械手臂以回平旋轉方式帶動刺繡機具二軸或二軸以上直線或旋轉方向的運動。
12.如權利要求I所述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其中,該機臺相鄰于框架周邊處為設置有預設針線設備,而預設針線設備包括有復數(shù)繡針及可收容繡針的置針盒,且各繡針可分別為單頭針或雙頭針,并于繡針中央處所貫穿的穿孔內穿設有可為各種材質與顏色的色線。
全文摘要
一種無底線的計算機刺繡機,于機臺所具的基座上設置有可供布料定位的框架,且基座位于框架周圍上、下二側處設置有二組或二組以上呈二軸或二軸以上直線或旋轉方向往復位移的驅動裝置,即可將復數(shù)刺繡機具所具的支架分別與驅動裝置結合,使其支架上位于框架上、下二側處呈相對應的夾持器可利用升降裝置來帶動其呈垂直軸直線方向往復位移,同時由夾持器所具的二夾爪呈相對式的夾持或張開狀態(tài),并配合另一夾持器對繡針上穿設的色線依照預先規(guī)劃移動路徑或參數(shù)設定的刺繡針法呈循環(huán)拉針、刺繡而繡紡于布料上形成連續(xù)刺繡圖案或立體造型,并具有便于量產、提高加工效率而降低生產成本的效用。
文檔編號D05C11/16GK102605575SQ201110030419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19日
發(fā)明者楊星源 申請人:楊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