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鑄節(jié)能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烹飪用的鍋,具體是一種壓鑄節(jié)能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普通烹飪用的鍋,采用平底結構,底部受熱面積有限,使用效果一般。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xiàn)有烹飪鍋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充分吸收熱量的壓鑄節(jié)能鍋,通過增加受熱面積提高受熱效果,節(jié)能效果好。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壓鑄節(jié)能鍋,包括有鍋體、鍋柄,所述鍋體的鍋底均布有筋片,所述筋片與筋片之間的間隙以鍋體中心由疏至密向外擴散。所述筋片以鍋體中心旋轉布置。所述筋片以鍋體中心陣列布置。所述筋片內端以鍋體中心至10-60毫米處每三條成品字型排列。所述筋片外端的高度由內至外逐漸變低,至鍋體外圍臺階對齊時高度為零。所述鍋體外圍臺階設置在鍋體底部至鍋口高度的二至六分之一處。所述鍋體中心為圓形或幾何形凹腔或凸臺。所述凹腔或凸臺直徑在3-lOcm之間。所述鍋體一側設有鍋柄連接體,另一側設有鍋耳。所述鍋體底部整體結構形狀可為平面形,半球形或球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鍋體底部增加筋片,從而提高鍋體的受熱面積,大大改善受熱效率,節(jié)能效果好;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鍋底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底部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一:如圖1-3所示,一種壓鑄節(jié)能鍋,包括有鍋體1、鍋柄,所述鍋體的鍋底均布有筋片2,所述筋片與筋片之間的間隙以鍋體中心由疏至密向外擴散。所述筋片以鍋體中心旋轉布置。所述筋片內端3以鍋體I中心至10-60毫米處每三條成品字型排列。所述筋片2外端12的高度由內至外逐漸變低,至鍋體外圍臺階13對齊時高度為零。所述鍋體外圍臺階13設置在鍋體I底部至鍋口高度的二至六分之一處。所述鍋體I中心為圓形凸臺4。所述凸臺直徑在3-lOcm之間。所述鍋體一側設有鍋柄連接體5,另一側設有鍋耳9。所述鍋體底部整體結構形狀可為平面形,半球形或球形。實施例二:所述筋片以鍋體中心陣列布置,其他同實施例一。
權利要求1.一種壓鑄節(jié)能鍋,包括有鍋體、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的鍋底均布有筋片,所述筋片與筋片之間的間隙以鍋體中心由疏至密向外擴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片以鍋體中心旋轉布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片以鍋體中心陣列布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片內端以鍋體中心至10-60毫米處每三條成品字型排列。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壓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片外端的高度由內至外逐漸變低,至鍋體外圍臺階對齊時高度為零。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壓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外圍臺階設置在鍋體底部至鍋口高度的二至六分之一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壓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中心為圓形或幾何形凹腔或凸臺。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壓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或凸臺直徑在3-lOcm之間。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壓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一側設有鍋柄連接體,另一側設有鍋耳。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壓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底部整體結構形狀可為平面形,半球形或球形。
專利摘要一種壓鑄節(jié)能鍋,包括有鍋體、鍋柄,所述鍋體的鍋底均布有筋片,所述筋片與筋片之間的間隙以鍋體中心由疏至密向外擴散。本實用新型在鍋體底部增加筋片,從而提高鍋體的受熱面積,大大改善受熱效率,節(jié)能效果好;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文檔編號A47J27/00GK203000520SQ20122068604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周和平 申請人:周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