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腫瘤電場治療設備,具體而言,涉及電極片的散熱結構、用于腫瘤電場治療的電極片組件及治療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腫瘤治療的技術手段有多種,例如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介入治療等,這些治療方式存在諸多缺點,例如需要在特定場所特定環(huán)境下治療,還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損傷,甚至可能需要在人體內(nèi)留置輸藥管路,現(xiàn)有治療方式存在治療難度大、副作用大、容易造成二次傷害、影響正常生活的問題。
2、目前,腫瘤電場治療因其無創(chuàng)、便攜、易于操作、無需特定環(huán)境要求等優(yōu)勢,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研發(fā)方向之一。腫瘤電場治療通過向人體治療部位施加交變電場,影響腫瘤微管蛋白的聚集并阻止紡錘體形成,達到抑制癌細胞有絲分裂進程以及誘導癌細胞凋亡的目的。具體地,現(xiàn)有的腫瘤電場治療主要將電極片貼附在患者的身體表面,例如貼附在治療部位的相對兩側,通過相對兩側的電極片向治療部位施加交變電場,從而達到腫瘤治療目的。
3、電極片在工作過程中會產(chǎn)生熱量,還容易導致貼合部位的皮膚產(chǎn)生汗液,降低治療過程的舒適性。由于電極片的尺寸較小(表面積小、厚度小),不便于設置散熱裝置主動散熱,目前如何解決電極片散熱問題,提高治療過程舒適性是本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電極片的散熱結構、用于腫瘤電場治療的電極片及治療系統(tǒng),以解決電極片散熱問題,提高治療過程舒適性。
2、本技術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xiàn)的:
3、第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極片的散熱結構,其包括:
4、散熱層,用于與電極片的電極層貼合;
5、散熱流道,形成于所述散熱層,或者在所述散熱層和所述電極層之間,所述散熱流道的入口與換熱介質源連接。
6、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在電極片的電極層上設置散熱層,在散熱層或者在散熱層和電極層之間形成散熱流道,利用散熱流道內(nèi)流動的換熱介質對電極片降溫。從降溫效果來看,對電極層直接降溫,降溫效果較好,提高了電極片的膚感;從結構上來看,本方案解決了電極片尺寸小導致不便于布設液冷管路的問題,管線布置簡單、結構簡單。
7、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層設置于所述電極層背離皮膚的一面。
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保證散熱的情況下,散熱層不影響電極片與皮膚電耦合。
9、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層設置于所述電極層的內(nèi)部。
10、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保證散熱的情況下,散熱層不影響電極片與皮膚電耦合。
11、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在所述散熱層的表面或內(nèi)部開槽以形成所述散熱流道。
12、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散熱流道的表面開槽時,散熱流道內(nèi)的換熱介質相對貼近電極層,起到較好的散熱效果;散熱流道位于散熱層內(nèi)部時,散熱流道粘貼于電極層時不易導致散熱流道變形、被堵塞。
13、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層包括第一分層和第二分層,所述第一分層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分層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貼合,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開槽以形成所述散熱流道。
1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散熱層設置為包括第一分層和第二分層的兩層,一方面便于在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開槽,另一方面能夠將散熱流道設置在內(nèi)部以起到防護作用,并且還能夠提高散熱層的結構強度。
15、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散熱結構還包括:
16、凸起結構,設置于所述散熱層面向所述電極層的一面,所述凸起結構分隔所述散熱層和所述電極層之間的空間以形成所述散熱流道。
1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凸起結構來分隔散熱層和電極層之間的空間來形成散熱流道,不會削弱散熱層本身的結構強度,還能夠作為加強肋提高散熱層的結構強度。
18、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凸起結構包括平行設置的多個凸條,兩個凸條之間形成一個所述散熱流道。
19、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散熱流道包括第一主流道和多條分支流道,所述第一主流道與所述多條分支流道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一主流道與所述換熱介質源連接。
20、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一主流道,將多個散熱流道分別通過微型管路連接換熱介質源,轉化為第一主流道通過一根管路與換熱介質源的連接,大大簡化連接結構,降低操作難度。同時,用于連接第一主流道和換熱介質源的管路的截面尺寸也可以相應增大,進一步減小操作難度。
21、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散熱流道包括蛇形流道,所述蛇形流道的一端與所述換熱介質源連接。
22、在上述技術方案中,蛇形流道使得換熱介質能夠流經(jīng)整個電極片的表面區(qū)域,盡可能帶走電極片產(chǎn)生的熱量,同時蛇形流道的一端僅需通過一根微型管連接換熱介質源,連接操作難度較低。
23、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散熱流道包括螺旋形流道,所述螺旋形流道的一端與所述換熱介質源連接。
2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螺旋形流道使得換熱介質能夠流經(jīng)整個電極片的表面區(qū)域,盡可能帶走電極片產(chǎn)生的熱量,同時螺旋形流道的一端僅需通過一根微型管連接換熱介質源,連接操作難度較低。
25、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散熱結構還包括:
26、粘膠層,設置于所述散熱層的表面,用于將所述散熱層粘貼于所述電極層。
2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粘膠層使散熱層和電極層形成穩(wěn)定的密封連接結構。
28、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由所述粘膠層的表面開槽至所述散熱層,以在所述散熱層和所述粘膠層形成所述散熱流道。
2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一方面保證散熱層與電極層密封連接,另一方面還使得散熱流道中的換熱介質直接接觸電極層進行熱傳遞,起到較好的散熱效果。
30、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散熱流道的出口開放于外界環(huán)境;或者,所述散熱流道的出口連接所述換熱介質源,以形成換熱回路。
3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換熱介質為環(huán)境友好、經(jīng)濟價值較低的材料時,通過散熱流道的出口排放至外界環(huán)境,能夠簡化散熱結構及電極片的整體結構;對于經(jīng)濟價值較高或環(huán)境不友好的換熱介質,換熱介質沿換熱回路循環(huán)流動。
32、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換熱介質源包括儲存機構和動力機構,所述儲存機構用于儲存換熱介質,所述儲存機構與所述散熱流道首尾連接并形成換熱回路,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換熱介質在所述換熱回路內(nèi)流動。
3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換熱介質在換熱回路內(nèi)循環(huán)流動,不斷帶走電極片工作產(chǎn)生的熱量。
34、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換熱介質源包括動力機構,所述動力機構用于向所述散熱流道的入口送入作為換熱介質的空氣。
3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換熱介質成本低,便于隨時隨地不間斷治療。
36、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散熱結構還包括溫度監(jiān)測和調(diào)節(jié)機構,用于監(jiān)測電極片的溫度及調(diào)節(jié)進入所述電極片的散熱結構的散熱流道的換熱介質的溫度。
3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可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和電極片的溫度調(diào)節(jié)換熱介質的溫度,使電極片處于適宜的溫度。
38、第二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腫瘤電場治療的電極片,其包括:
39、介電層;
40、電極層;
41、第一方面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極片的散熱結構,所述散熱結構設置于所述電極層。
42、由于具有第一方面中的散熱結構,本技術提供的電極片具有較好的膚感,治療過程的舒適性較高,患者易于堅持不間斷地治療模式,保證較好的治療效果。
43、第三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腫瘤電場治療的治療系統(tǒng),其包括:
44、至少一對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的電極片;及
45、產(chǎn)生腫瘤治療電場的發(fā)生器。
46、本技術提供的用于腫瘤電場治療的治療系統(tǒng),治療過程的舒適性較高,患者易于堅持不間斷地治療模式,保證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