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制作領域,具體說是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痛風是一種慢性代謝障礙性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所致,臨床常以高尿酸血癥為特征,臨床表現(xiàn)為輕者四肢末端關節(jié)酸痛,重者痛風性關節(jié)炎反復發(fā)作,痛風石沉積,關節(jié)部位腫脹畸形。常累及腎臟引起痛風性腎病或尿酸性腎結石,并可導致腎功能衰竭。近年來,沿海地區(qū)發(fā)病率逐年升高。
現(xiàn)代醫(yī)學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口服秋水仙堿或別嘌呤和消炎鎮(zhèn)痛藥,抑制血尿酸升高、促進排出尿酸、減輕疼痛,很難從根本上治愈痛風。費用高,療效差,療程長,所用藥物副作用大,對肝、腎有一定損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為解決現(xiàn)有治療痛風的藥物效果不佳、副作用大等問題,發(fā)明一種利用中藥治療痛風的藥物配方。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治療痛風的中藥配方是:
組分為:黃芪、人參、附子、羌活、白芍、制半夏、淫羊藿、萆薢、當歸、棗仁、白術、茯苓、炙甘草、肉桂、防風、細辛、獨活、川芎。
組分比為:黃芪14-20%,人參4.5-6.7%,附子4.5-6.7%,羌活4.5-6.7%,白芍4.5-6.7%,制半夏4.5-6.7%,淫羊藿4.5-6.7%,萆薢4.5-6.7%,當歸4.5-6.7%,棗仁4.5-6.7%,白術4.5-6.7%,茯苓4.5-6.7%,炙甘草2.9-4.3%,肉桂2.9-4.3%,防風2.9-4.3%,細辛2.9-4.3%,獨活2.9-4.3%,川芎2.4-3.6%。
配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芪、附子、肉桂、當歸、白芍、棗仁、淫羊藿,能補氣血,溫經(jīng)逐寒;羌活、獨活、川芎、防風、細辛、半夏、萆薢,克祛風除濕,是扶正祛邪、攻補兼施的良藥。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能扶正祛邪,改善嘌呤的代謝過程,抑制尿酸生成,促進尿酸排泄,清熱解毒,益氣養(yǎng)血,通絡止痛,祛風除濕,通利關節(jié),抗炎鎮(zhèn)痛。凡是血尿酸增高,四肢常覺酸楚疼痛,有冷感,多年不愈者,服用一個療程,即可痊愈;藥物療效顯著,且無任何毒副作用,療程短,費用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稱取黃芪30g,人參9g,附子9g,羌活9g,白芍9g,制半夏9g,淫羊藿9g,萆薢9g,當歸9g,棗仁9g,白術9g,茯苓9g,炙甘草6g,肉桂6g,防風6g,細辛6g,獨活6g,川芎5g。
加工服用方法是:按重量稱取上述藥材混合在一起放入藥罐,加入三大碗水浸泡二小時后,用猛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煎,約30-40分鐘,煎至剩一碗藥液,濾出藥液,涼溫服用。保存藥渣,第二次、第三次分別加二大碗水,同樣猛火煮沸,改文火慢煎,約30分鐘,煎至剩一碗藥液,濾出藥液,涼溫服用。每日一劑,一劑分煎三遍,分早、中、晚各煎一次。三十劑為一療程。
實施例2
稱取黃芪26g,人參10g,附子10g,羌活10g,白芍10g,制半夏10g,淫羊藿10g,萆薢10g,當歸9g,棗仁8g,白術8g,茯苓8g,炙甘草7g,肉桂7g,防風6g,細辛5g,獨活5g,川芎5g。
加工服用方法是:按重量稱取上述藥材混合在一起放入藥罐,加入三大碗水浸泡二小時后,用猛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煎,約30-40分鐘,煎至剩一碗藥液,濾出藥液,涼溫服用。保存藥渣,第二次、第三次分別加二大碗水,同樣猛火煮沸,改文火慢煎,約30分鐘,煎至剩一碗藥液,濾出藥液,涼溫服用。每日一劑,一劑分煎三遍,分早、中、晚各煎一次。三十劑為一療程。
實施例3
稱取黃芪32g,人參10g,附子10g,羌活10g,白芍10g,制半夏9g,淫羊藿8g,萆薢8g,當歸8g,棗仁8g,白術8g,茯苓8g,炙甘草6g,肉桂6g,防風6g,細辛6g,獨活6g,川芎5g。
加工服用方法是:按重量稱取上述藥材混合在一起放入藥罐,加入三大碗水浸泡二小時后,用猛火煮沸,改用文火慢煎,約30-40分鐘,煎至剩一碗藥液,濾出藥液,涼溫服用。保存藥渣,第二次、第三次分別加二大碗水,同樣猛火煮沸,改文火慢煎,約30分鐘,煎至剩一碗藥液,濾出藥液,涼溫服用。每日一劑,一劑分煎三遍,分早、中、晚各煎一次。三十劑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