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尤其涉及一種治療慢性淚囊炎的中藥,還涉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醫(y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慢性淚囊炎是淚囊病變中最常慢性淚囊炎見者,多繼發(fā)于鼻淚管狹窄或阻塞后,淚液滯留于淚囊之內,伴發(fā)細菌感染引起,此病與粘液囊腫性之主要鑒別,是為淚囊部皮膚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彌漫性充血,結膜炎與淚溢癥較為明顯。嚴重者可形成化膿性囊腫。多主訴淚溢(即無刺激時愛流淚),眼分泌物增多,外觀皮膚正?;蛘邇妊劢遣课坏钠つw濕疹,淚阜、半月瓣及內眥部結膜充血,淚囊部位無壓痛,擠壓淚囊有粘液性、粘液膿性或膿性分泌物自淚小點溢出。有時由于分泌物的聚集、淚囊失去張力,在皮膚表現(xiàn)可看到淚囊部有一半球形隆起,接之較硬用力擠壓后有大量粘液性分泌物溢出稱為淚囊粘液囊腫。慢性淚囊炎作為眼部的感染病灶,對眼球構成潛在威脅。如果眼球外傷或施行內眼手術,容易引起化膿性感染,發(fā)生細菌性角膜潰瘍或化膿性眼內炎。對于急性淚囊炎者淚囊區(qū)有急性炎癥表現(xiàn),局部皮膚紅腫、堅硬、壓痛明顯,炎癥還可擴展到眼瞼、鼻根及面頰部,嚴重進有畏寒、發(fā)熱等全身不適。數月后紅腫局限,膿腫可以穿破皮膚,排出膿液、炎癥減輕。但有時局部會形成瘺道,瘺道閉死后又引起發(fā)作,故可表現(xiàn)為時愈時發(fā)。
慢性發(fā)炎的淚囊,囊壁纖維化,變厚可達正常者的2~3倍,囊腔極度縮?。坏珨U大成黏液囊腫時,囊壁極度變薄。黏膜粗糙呈絨狀,皺褶增多,肉芽團或息肉可充滿囊腔或在淚囊下端引起完全阻塞。黏膜下組織大量炎性細胞浸潤,隨急、慢性程度不同其細胞成分各異。急性期為多形核白細胞和淋巴細胞;慢性期為單核細胞、嗜酸性細胞、漿細胞和上皮樣細胞;病程長者則有成纖維細胞。黏膜下的彈性組織被纖維組織代替,瘢痕組織形成囊腔縮小,淚囊與鼻淚管連接處為纖維索狀閉塞。淚囊瘺管黏膜面為復層上皮,與皮膚表皮相連續(xù),瘺管周圍大量漿細胞浸潤,瘺管早期排出膿液,久之,急性炎癥消退則轉變?yōu)樗畼右骸?/p>
西醫(yī)治療措施:1. 勤滴眼藥:各種抗生素眼藥水頻滴患眼,但首先應將淚囊膿液擠壓干凈。2.淚道沖洗:用生理鹽水或抗生素、激素或酶抑劑(如α—糜蛋白酶)沖洗。3.探通與擴張:經過一個時期沖洗,待分泌物消失時方可采用,但禁用暴力,以防形成假道,使感染擴散,導致加重其阻塞程度。4.手術療法:以淚囊鼻腔吻合為主,亦可作淚囊摘除。應根據情況選擇其適應癥。如萎縮性鼻炎、狼瘡、結核、梅毒患者,淚囊周圍組織炎癥或篩竇化膿性炎癥,惡性腫瘤,角膜炎癥,內眼炎,眼外傷等應首先考慮淚囊摘除以達安全。下淚小管阻塞才鼻淚管吻合術效果差。如單純的粘液囊腫者,應以鼻淚管吻合術為原則。另外還有穿線術。
西醫(yī)治療淚囊炎需要使用到激素,對人體會產生毒副作用,而且難以根治,容易復發(fā),中醫(yī)使用中藥治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辨證施治,是針對每個病人不同的病情用藥的,第二中醫(yī)使用的藥材都是純天然的藥草和礦物,衛(wèi)生環(huán)保,毒副作相對小,而且質量穩(wěn)定,價格也較低,第三中藥的依賴性小,沒有上癮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的治療慢性淚囊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慢性淚囊炎的中藥,由以下原料制備而得:金銀花10-20克,枸杞子15-25克,當歸15-25克,牡丹皮20-30克,連翹15-25克,薄荷5-10克,玄參9-15克,大棗10-15枚,桑葉10-20克,茯苓20-30克,菟絲子15-25克,桑葚12-20克,谷精草10-20克,五味子5-12克,香附8-15克,牛蒡子5-15克,地榆9-15克,甘草5-12克。
其最佳重量配比為:金銀花15克,枸杞子22克,當歸20克,牡丹皮28克,連翹18克,薄荷8克,玄參12克,大棗15枚,桑葉18克,茯苓25克,菟絲子22克,桑葚20克,谷精草15克,五味子8克,香附12克,牛蒡子10克,地榆12克,甘草6克。
一種治療慢性淚囊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按配方稱取藥材,將稱取的藥材混合均勻,接著將藥材洗凈、切碎后烘干至含水量小于1%,然后進行研磨,采用8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將得到的混合物放入棉布袋中,加入八倍量的水,大火蒸煮60分鐘后,再用小火蒸煮20分鐘,用紗布過濾,得到濾液即可。
銀花:性甘、寒。歸肺、胃經。清熱解毒,消炎退腫。主治外感風熱或溫病發(fā)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多種感染性疾病。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陰補血,益精明目等作用。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牡丹皮: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主治熱人營血,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跌撲傷痛,癰腫瘡毒。
連翹:味苦,平。入心、肝、膽經。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肝經。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主治外感風熱,頭痛,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溫病初起,風疹瘙癢,肝郁氣滯,胸悶脅痛。
玄參:甘、苦、咸,微寒。歸脾、胃、腎經。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主治溫熱病熱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fā)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瘰疬痰核,癰疽瘡毒。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而現(xiàn)代的藥理學則發(fā)現(xiàn),紅棗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C 、多種微量鈣以及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yǎng)成份。
桑葉:味苦、甘,性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肺熱咳嗽,肝陽上亢眩暈,目赤昏花,血熱妄行之咳血、吐血。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菟絲子:味辛、甘,性平。歸肝、腎、脾經。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外用消風祛斑。
桑葚:味甘、性寒,具有生津止渴、補肝益腎、滋陰補血、明目安神、黑發(fā)、利關節(jié)、醒酒等功效,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
谷精草:味辛、甘,性平。歸肝、肺經。疏散風熱,明日退翳。用于風熱目赤,腫痛羞明,眼生翳膜,風熱頭痛。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脹痛,疝氣疼痛,乳房脹痛,脾胃氣滯,脘腹痞悶,脹滿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牛蒡子:辛、苦,寒。歸肺、胃經。疏散風熱,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腫療瘡。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麻疹不透,癰腫瘡毒。
地榆:苦、酸、澀,微寒。歸肝、大腸經。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本發(fā)明以金銀花、枸杞子、當歸、牡丹皮、連翹、薄荷、玄參、大棗、桑葉、茯苓、菟絲子、桑葚、谷精草、五味子、香附、牛蒡子、地榆、甘草為藥物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滋陰補血、益精明目、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活血化瘀、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滋陰降火、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利水滲濕、健脾寧心、補益肝腎、生津止渴、補肝益腎、滋陰補血、明目安神、明日退翳、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宣肺利咽、解毒透疹、緩急止痛的功效,對慢性淚囊炎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起效快,無復發(fā)。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慢性淚囊炎的中藥,包括以下原料制備得到:金銀花15克,枸杞子22克,當歸20克,牡丹皮28克,連翹18克,薄荷8克,玄參12克,大棗15枚,桑葉18克,茯苓25克,菟絲子22克,桑葚20克,谷精草15克,五味子8克,香附12克,牛蒡子10克,地榆12克,甘草6克。
制備方法:按配方稱取藥材,將稱取的藥材混合均勻,接著將藥材洗凈、切碎后烘干至含水量小于1%,然后進行研磨,采用8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將得到的混合物放入棉布袋中,加入八倍量的水,大火蒸煮60分鐘后,再用小火蒸煮20分鐘,用紗布過濾,得到濾液即可。
實施例2:一種治療慢性淚囊炎的中藥,包括以下原料制備得到:金銀花12克,枸杞子18克,當歸22克,牡丹皮25克,連翹20克,薄荷10克,玄參12克,大棗12枚,桑葉15克,茯苓22克,菟絲子18克,桑葚15克,谷精草16克,五味子6克,香附9克,牛蒡子15克,地榆13克,甘草8克。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一種治療慢性淚囊炎的中藥,包括以下原料制備得到:金銀花18克,枸杞子16克,當歸18克,牡丹皮22克,連翹25克,薄荷6克,玄參15克,大棗10枚,桑葉12克,茯苓28克,菟絲子22克,桑葚18克,谷精草18克,五味子12克,香附12克,牛蒡子8克,地榆15克,甘草10克。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效果:上述藥物的有效組合,互相協(xié)調,可以有效達到治療慢性淚囊炎之目的,且副作用較少。
臨床試驗:患者來源:從本市某醫(yī)院門診篩選84例慢性淚囊炎患者,患者癥狀為:溢淚,內眥部結膜充血,皮膚常有濕疹。以手指擠壓淚囊部,有黏液或膿性分泌物自淚小點流出。由于分泌物大量聚積,淚囊逐漸擴張,內眥韌帶下方呈囊狀隆起等癥狀。其中,男性28例,女性56例,患者年齡為35-65歲,患病時間為30-90天。
治療方法:治療觀察期間不用任何其他藥物,保持健康輕松的心態(tài),臥床休息,盡量避免活動。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每日3劑,每劑100ml,分別于早、中、晚服用。對照組予單純西藥局部治療:使用抗生素眼藥水,每日4~6次,點藥之前擠凈分泌物,做淚道沖洗,沖洗后注入少量0.25%氯霉素液加0.5%可的松及1:5000糜蛋白酶。觀察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有無副反應情況,一周后判斷療效。
療效判斷:痊愈:患者溢淚,內眥部結膜充血,皮膚有濕疹等嚴重慢性淚囊炎癥狀完全緩解,不需用藥。好轉:患者溢淚,內眥部結膜充血,皮膚有濕疹等癥狀明顯減輕,且發(fā)作次數也有所減少。無效:用藥后患者慢性淚囊炎癥狀無減輕。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癥判斷療效標準》中有關療效標準。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試驗室檢查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減輕,實驗室檢查改善或正常。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治療效果:用藥7天后,各組患者治療情況如下表:
試使用結果證實,本發(fā)明中藥液具有治療慢性淚囊炎的功效,且使用安全,無不良效果。
為進一步說明治療效果,現(xiàn)例舉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黃女士,47歲,2015年12月5日來診:慢性淚囊炎數日,同時患有慢性鼻炎一年,溢淚,淚囊部皮膚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彌漫性充血,患眼四周有濕疹。口服實施例1藥物,每次100毫升,每天3次,以上癥狀4天緩解,6天消除。半個月后回訪無復發(fā)。
病例2:周女士,43歲,2016年2月12日來診:慢性淚囊炎數日,患有沙眼8個月,病人淚水汪汪,下瞼潮濕,內眥皮膚潮紅。口服實施例2藥物,每次100毫升,每天3次,以上癥狀7天緩解,10天消除。一個月后回訪無復發(fā)。
病例3:陳先生,55歲,2016年3月7日來診:慢性淚囊炎數日,患有鼻息肉半年,溢淚,淚囊部皮膚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彌漫性充血,用手指壓迫該處,有黏液或膿液白淚點返流??诜嵤├?藥物,每次100毫升,每天3次,以上癥狀5天緩解,8天消除。半個月后回訪無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