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片劑、口服液、煎劑及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shù):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又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failure),是大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最終的歸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是由于心臟泵血功能障礙,出現(xiàn)心排血量不足,組織的血液灌注減少,以及肺循環(huán)或體循環(huán)靜脈系統(tǒng)瘀血為特征的臨床病理生理綜合征,是多種器質(zhì)性心臟病幾乎不可避免的結(jié)局。多見于冠心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及擴張性心肌病。一旦形成,多為反復(fù)發(fā)作且逐漸加重,治療難度大,致死率高。據(jù)加拿大調(diào)查發(fā)下,慢性心力衰竭影響1% 2%的人口生存,心功能III IV級患者每年醫(yī)療費用高達14億至23億,美國慢性心力衰竭的醫(yī)療費用更高,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達到500萬人,每年新增病例55萬人,預(yù)計到2030年可能上升至1000萬人,中國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為O. 9%,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 20%,死亡率占40%,大約80%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超過65歲,老齡化與各種危險因素增加是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病率增長的主要因素,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病率高已成為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癥狀的不斷加重容易造成反復(fù)住院,增加了該病的治愈難度。隨著對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病機制和臨床治療的認識和發(fā)展,西藥確定了由利尿劑、 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β受體阻滯劑和洋地黃四類藥物組成的內(nèi)科治療基本方案,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患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但是洋地黃類強心劑、利尿劑等西藥具有的明顯不良反應(yīng),對機體內(nèi)環(huán)境干擾大,且部分西藥毒副作用非常強,患者不宜耐受。慢性心力衰竭屬中醫(yī)“心悸”、“怔忡”、“痰飲”、“咳喘”、“水腫”等范疇。中醫(yī)學與慢性心力衰竭相關(guān)的病名最早見于《內(nèi)經(jīng)》曰“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心痹者,脈不通, 煩則心下鼓,上氣而喘” “心脹”和“心痹”。就其表現(xiàn)而言可歸屬心力衰竭,仲景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提出了“心水”病名?!督饏T要略》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 其人陰腫?!睂τ诼孕牧λソ卟C的認識,《素問 平人氣象論》云“左乳之下,其動應(yīng)衣, 宗氣泄也”,認為心衰以虛為本;《血證論》曰“水病則累血,血病則累氣”,則進一步說明了陽虛水泛、水血同病在心衰中的重要地位。本病的病機可以用虛、瘀、邪三字來概括,心、肺、 脾、腎虛衰是本,濕濁瘀血內(nèi)停為標,外邪引動是為誘因。因此,心力衰竭的中醫(yī)病機可以概括為心氣虛-血瘀-水停-(心)陽虛(心氣虛加重),這一病機與現(xiàn)代醫(yī)學心力衰竭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機制(心功能不全-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激活-心室重構(gòu)-心功能不全加重)雖分屬不同的理論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醫(yī)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長期以來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不少有名方藥一直被現(xiàn)代醫(yī)家沿用。近年來,中醫(yī)借助其他學科的發(fā)展,對于心力衰竭的治療理論不斷創(chuàng)新,新的治療方法層出不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在西藥治療的基礎(chǔ)上輔助中草藥的治療,能夠在保證甚至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同時,降低單純使用西藥造成的毒副作用強,患者耐受性差的缺陷。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不足,利用我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提供一種副作用小、療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無耐藥性、服用方便的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其包括太子參、山藥、白術(shù)、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芍、麥冬
和墨旱連。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太子參35 45重量份、山藥 25 35重量份、白術(shù)27 31重量份、川芎18 24重量份、桃仁16 22重量份、川牛膝 15 20重量份、白前12 17重量份、旋覆花14 19重量份、附子20 25重量份、小茴香13 17重量份、桂枝12 16重量份、白芍10 14重量份、麥冬13 17重量份和墨旱蓮14 18重量份。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太子參40 45重量份、山藥 30 35重量份、白術(shù)29 31重量份、川芎21 24重量份、桃仁19 22重量份、川牛膝 17 20重量份、白前15 17重量份、旋覆花16 19重量份、附子22 25重量份、小茴香15 17重量份、桂枝14 16重量份、白茍12 14重量份、麥冬15 17重量份和墨旱蓮16 18重量份。其中,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的劑型可以為滴丸齊U、膠囊劑、片劑、散劑、煎劑、口服液。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片劑,其制備方法包括,第一步,將太子參、山藥和白術(shù)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倍 5倍量醇濃度為 55% 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每次2小時 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 濃縮至相對密度I. 30 I. 32 (700C )的膏體,備用;第二步,將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茍、麥冬和墨旱蓮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 5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 I. 27 I. 29 (700C )的膏體;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膏體混合,55°C 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與淀粉進行混勻處理,得到膏體混合物;所述的干膏粉和淀粉的重量比為I : O. 01 O. 02 ;將所述膏體混合物進行制粒處理、干燥處理,得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第五步,將所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與滑石粉、硬脂酸鎂依次進行混勻處理、壓片處理、包衣處理,即得中藥片劑成品;所述的顆粒、滑石粉、硬脂酸鎂的重量比為100 I 3 O. 15 O. 3。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口服液,其制備方法包括,第一步,將太子參、山藥和白術(shù)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倍 5倍量醇濃度為 55% 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每次2小時 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 濃縮至相對密度I. 30 I. 32 (700C )的膏體,備用;第二步,將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茍、麥冬和墨旱蓮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 5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 I. 27 I. 29 (700C )的膏體;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膏體混合,55°C 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的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 65% 70% ;將所述的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其中,冷藏處理時間為30 40小時;第五步,將所述的脫醇膏體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 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所述的脫醇膏體與蔗糖粉的重量比為I : O. I O. 3 ;所述的脫醇膏體與活性炭的重量比為I : O. 001 O. 002 ;所述的加熱處理時間為20 40分鐘,溫度為 10(TC IlOO ;第六步,再將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的中藥口服液成品。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制劑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包括,第一步,將太子參、山藥和白術(shù)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倍 5倍量醇濃度為 55% 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每次2小時 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 濃縮至相對密度I. 30 I. 32 (700C )的膏體,備用;第二步,將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茍、麥冬和墨旱蓮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 5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 I. 27 I. 29 (700C )的膏體;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膏體混合,55°C 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與淀粉進行混勻處理,得到膏體混合物;所述的干膏粉和淀粉的重量比為I : O. 01 O. 02 ;將所述膏體混合物進行制粒處理、干燥處理,得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第五步,將所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與滑石粉、硬脂酸鎂依次進行混勻處理、壓片處理、包衣處理,即得中藥片劑成品;所述的顆粒、滑石粉、硬脂酸鎂的重量比為100 I 3 O. 15 O. 3。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制劑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包括,第一步,將太子參、山藥和白術(shù)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倍 5倍量醇濃度為 55% 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每次2小時 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I. 30 I. 32 (700C )的膏體,備用;第二步,將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茍、麥冬和墨旱蓮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 5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 I. 27 I. 29 (700C )的膏體;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膏體混合,55°C 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的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 65% 70% ;將所述的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其中,冷藏處理時間為30 40小時;第五步,將所述的脫醇膏體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 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所述的脫醇膏體與蔗糖粉的重量比為I : O. I O. 3 ;所述的脫醇膏體與活性炭的重量比為I : O. 001 O. 002 ;所述的加熱處理時間為20 40分鐘,溫度為 10(TC IlOO ;第六步,再將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的中藥口服液成品。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采用這種中藥制劑對慢性心力衰竭治療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無耐藥性、服用方便等優(yōu)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慢性心力衰竭的中醫(yī)辨證多為陽虛水停,飲瘀互結(jié),致心脾腎陽氣微衰,水液運化,敷布失常,停而為飲,上凌心肺,橫溢肌膚而見臨床諸證。飲邪停聚,阻礙血液的正常流通導致淤血,而淤血又可影響水液的敷布,二者互為因果,加重了病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其證心脾腎陽虛為本,痰飲瘀血為標,故治療上當以益氣活血、溫陽利水、瀉肺逐飲為原則,基于該原則,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包括以下組分太子參、山藥、白術(shù)、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芍、麥冬和墨旱蓮。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以益氣活血、溫陽利水、瀉肺逐飲為原則。現(xiàn)代藥理證明,方中太子參、山藥、白術(shù)大補元氣,具有強心、利尿功能,能增強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減少心肌耗氧,在慢性心衰時強心作用更加顯著,川芎、桃仁和川牛膝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明顯改善冠脈循環(huán),白前和旋覆花清肺化痰、降氣定喘,附子和小茴香回陽救逆,散寒止痛,桂枝溫經(jīng)通脈,橫通肢節(jié),白芍養(yǎng)血斂陰、平肝抑陽,麥冬和墨旱蓮補益肝腎、涼血止血,諸藥相合,溫中有散,利中有化,使陽氣得助,陰水得制,邪去正安,諸癥悉除。方中各組分藥理如下太子參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經(jīng),具有補氣健脾,潤肺生津的作用,用于脾氣虛弱、胃陰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氣,養(yǎng)胃陰,用于氣虛津傷的肺虛燥咳及心悸不眠、虛熱汗多,能益氣生津,治氣虛肺燥咳嗽,氣陰兩虛的心悸不眠、多汗等證,主要用于治療心力衰竭。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jīng),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 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腎氣虧耗、腰膝酸軟、下肢痿弱、消渴尿頻、遺精早泄、帶下白濁、皮膚赤腫、肥胖等病癥。《本草正》: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第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肺必主參、術(shù),補腎水必君茱、地,澀帶濁須破故同研,固遺泄仗菟絲相濟。諸丸固本丸藥,亦宜搗末為糊??傊晕度崛酰捎昧ψ羰?。白術(shù)味苦、甘,性溫,入脾、胃經(jīng),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作用,用于脾胃虛弱,食少脹滿,倦怠乏力,泄瀉,水濕停留、痰飲、水腫,表虛自汗等證,白術(shù)具有調(diào)整胃腸運動功能、抗?jié)儭⒈8?、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應(yīng)激、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其燥濕利水功效與利尿作用有關(guān);而安胎功效與抑制子宮收縮作用有關(guān)。白術(shù)還有抗氧化、延緩衰老、降血糖、抗凝血、抗腫瘤等作用,白術(shù)善補氣健脾而燥濕利水,可消痰飲退水腫,為治痰飲水腫之良藥,亦為治表虛自汗之常品。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腥痛;癥瘕腫塊;胸脅疼痛;頭痛眩暈;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證的治療,《本草正》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經(jīng),氣中之血藥也。反藜蘆,畏硝石、 滑石、黃連者,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芍歸俱屬血藥,而芎之散動尤甚于歸,故能散風寒,治頭痛,破瘀蓄,通血脈,解結(jié)氣,逐疼痛,排膿消腫,逐血通經(jīng)。同細辛煎服,治金瘡作痛;以其氣升,故兼理崩漏眩運,以其甘少,故散則有余,補則不足,惟風寒之頭痛,極宜用之。若三陽火壅于上而痛者,得升反甚,今人不明升降,而但知川芎治頭痛,謬亦甚矣。川芎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應(yīng),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桃仁味苦、甘,性平,歸心、肝、大腸經(jīng),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作用,用于血淤閉經(jīng),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腹痛,氣滯血瘀,絡(luò)脈痹阻,關(guān)節(jié)痹痛,跌打損傷,淤血留于脅下,疼痛難忍,肺癰,腸癰,腸燥便秘等證,桃仁能明顯增加腦血流量,增加犬股動脈的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況,《本草經(jīng)硫》夫血者陰也,有形者也,周流夫一身者也,一有凝滯則為癥瘕,瘀血血閉,或婦人月水不通,或擊撲損傷積血,及心下宿血堅痛,皆從足厥陰受病,以其為藏血之臟也。桃核仁苦能泄滯,辛能散結(jié),甘溫通行而緩肝,故主如上等證也。心下宿血去則氣自下,咳逆自止。味苦而辛,故又能殺小蟲也。桃仁性善被血,散而不收,瀉而無補,過用之,及用之不得其當,能使血下不止,損傷真陰。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腎經(jīng),具有逐瘀通經(jīng),通利關(guān)節(jié),利尿通淋的作用, 主治風濕腰膝疼痛,腳痿筋攣,血淋,尿血,婦女經(jīng)閉,癥瘕。用于經(jīng)閉癥瘕,胞衣不下,關(guān)節(jié)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等證。白前味辛、苦,性微溫,歸肺經(jīng),具有降氣化痰,止咳的作用,該品性微溫而不燥烈,長于祛痰,降肺氣以平咳喘,無論屬寒屬熱,外感內(nèi)傷,新嗽久咳均可用之,《綱目》白前,長于降氣,肺氣壅實而有痰者宜之。若虛而長哽氣者不可用。張仲景治嗽而脈沉者,澤漆湯中亦用之。旋覆花味苦、辛、成,性微溫,歸肺、胃、大腸經(jīng),具有降氣,消痰,行水,止嘔的作用,用于風寒咳嗽,痰飲蓄結(jié),胸膈痞滿,喘咳痰多,嘔吐噫氣,心下痞硬等證。附子味辛、甘、性大熱,入心、腎、脾經(jīng),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溫經(jīng)散寒,除濕止痛的作用,用于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瀉厥逆,肢冷脈微,心腹冷痛,冷痢,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痿,宮冷,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陰疽瘡瘍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等證, 附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小茴香味辛,性溫,入腎、膀胱、胃經(jīng),具有開胃進食,理氣散寒,有助陽道的作用。 主治中焦有寒,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部冷痛;疝氣疼痛,睪丸腫痛;脾胃氣滯,脘腹脹滿作痛等證。桂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具有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的作用,桂枝溫經(jīng)通脈,橫通肢節(jié),用于外感風寒表證,不論有汗、無汗均可應(yīng)用,亦用于風濕痹痛、胃寒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風濕痹痛,肩臂肢節(jié)冷痛等證,痰飲證和膀胱蓄水,心脾陽虛,水濕內(nèi)停,胸脅脹滿,咳逆頭暈等痰飲證。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jīng),有養(yǎng)血合營,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作用,主要用于肝陰不足、肝陽上亢之頭痛腦脹、眩暈耳鳴、煩躁易怒;肝血不足,營衛(wèi)空虛之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中漏下;肝虛血滯濕阻之痛經(jīng);營衛(wèi)不和,營陰外越之自汗盜汗;肝氣郁結(jié)之脘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肝陰虧虛,經(jīng)脈失養(yǎng)之手足痙攣疼痛等證,有抗血栓形成及保肝作用,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血溶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具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的作用,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證。墨旱蓮味甘、酸,性寒,歸肝、腎經(jīng),起到補益肝腎,涼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肝腎陰虛所致頭暈?zāi)垦?、視物昏花,腰膝酸軟;適宜于陰虛有熱者,用于治療胃中積熱之吐血,熱傷肺絡(luò)之咳血等癥狀,墨旱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宋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能明顯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僅由上述組分構(gòu)成。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shù)比可優(yōu)選為 太子參35 45重量份、山藥25 35重量份、白術(shù)27 31重量份、川芎18 24重量份、桃仁16 22重量份、川牛膝15 20重量份、白前12 17重量份、旋覆花14 19重量份、 附子20 25重量份、小茴香13 17重量份、桂枝12 16重量份、白茍10 14重量份、 麥冬13 17重量份和墨旱蓮14 18重量份。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shù)比也可進一步優(yōu)選為太子參40 45重量份、山藥30 35重量份、白術(shù)29 31重量份、川芎21 24重量份、桃仁19 22重量份、川牛膝17 20重量份、白前15 17重量份、旋覆花16 19 重量份、附子22 25重量份、小茴香15 17重量份、桂枝14 16重量份、白茍12 14 重量份、麥冬15 17重量份和墨旱蓮16 18重量份。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的劑型可以為滴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煎劑、口服液,給藥方式優(yōu)選為口服。當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太子參、山藥和白術(shù)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倍 5倍量醇濃度為 55% 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每次2小時 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 濃縮至相對密度I. 30 I. 32 (700C )的膏體,備用;第二步,將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茍、麥冬和墨旱蓮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 5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 I. 27 I. 29 (700C )的膏體;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膏體混合,55°C 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
9
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與淀粉進行混勻處理,得到膏體混合物;所述的干膏粉和淀粉的重量比為I : O. 01 O. 02 ;將所述膏體混合物進行制粒處理、干燥處理,得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第五步,將所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與滑石粉、硬脂酸鎂依次進行混勻處理、壓片處理、包衣處理,即得中藥片劑成品;所述的顆粒、滑石粉、硬脂酸鎂的重量比為100 I 3 O. 15 O. 3,片劑的規(guī)格為O. 2g/片 O. 3g/片。當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太子參、山藥和白術(shù)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倍 5倍量醇濃度為 55% 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每次2小時 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 濃縮至相對密度I. 30 I. 32 (700C )的膏體,備用;第二步,將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芍、麥冬和墨旱蓮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 5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 I. 27 I. 29 (700C )的膏體;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膏體混合,55°C 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的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 65% 70% ;將所述的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其中,冷藏處理時間為30 40小時;第五步,將所述的脫醇膏體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 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所述的脫醇膏體與蔗糖粉的重量比為I : O. I O. 3 ;所述的脫醇膏體與活性炭的重量比為I : O. 001 O. 002 ;所述的加熱處理時間為20 40分鐘,溫度為 10(TC IlOO ;第六步,再將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的中藥口服液成品。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yīng)用技術(shù)手段來解決技術(shù)問題,并達成技術(shù)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實施例I急性毒性實驗和長期毒性實驗I、急性毒性試驗用藥將45g太子參、35g山藥、31g白術(shù)、24g川芎、22g桃仁、20g川牛膝、17g白前、19g 旋覆花、25g附子、17g小茴香、16g桂枝、14g白芍、17g麥冬和18g墨旱蓮混合,粉碎成150 目的粉末;將獲得粉末加入1300g冷水中浸泡18小時,以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3小時,將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再次加入1300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3小時, 過濾獲得第二濾液,合并兩次濾液,濃縮獲得所述煎劑,所述煎劑的生藥含量為2. 5g/ml。試驗過程應(yīng)用NIH小鼠60只,SPF級,雌雄各半,體重18 22g,由廣東省醫(y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進行急性毒性實驗,對小鼠灌胃煎劑,對給藥的半數(shù)致死量(LD5tl)進行了試驗測定, 但未測到LD5tl,因此進行了最大耐受量試驗。結(jié)果以最大濃度(60% ),最大給藥量(120ml/kg,一日內(nèi)分四次給完)100g/kg灌胃,相當于生藥量60g/kg,七日內(nèi)小鼠無一死亡,處死小鼠解剖觀察各臟器未發(fā)現(xiàn)毒性反應(yīng),給藥組與對照組小鼠無任何差異。2、長毒試驗試驗用藥將45g太子參、35g山藥和31g白術(shù)混合,加450g醇濃度為65%的乙醇,回流提取 3次,每次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I. 32 (70°C)的膏體,備用;將 24g川彎、22g桃仁、20g川牛膝、17g白前、19g旋覆花、25g附子、17g小茴香、16g桂枝、14g白芍、17g麥冬和18g墨旱蓮混合,加850g 7jC,煮沸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70°C ) 的膏體;將獲得的膏體混合,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將所述的干膏粉與5g淀粉進行混勻處理,得到膏體混合物;將所述膏體混合物進行制粒處理、干燥處理,得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將所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與9g滑石粉、Ig硬脂酸鎂依次進行混勻處理、壓片處理、 包衣處理,即得中藥制劑片劑,規(guī)格為O. 2g/片。試驗過程選用雌性SD大鼠120只,SPF級,體重80 100g,由廣東省醫(y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將實驗藥物設(shè)定為高、中、低三個劑量,分別為片劑8g/kg、4g/kg、2g/kg。按人用劑量 O. lg/kg/天片計算,為人用有效劑量的80倍、40倍和20倍;另設(shè)一對照組,將藥片搗碎,溶解于蒸餾水中,連續(xù)灌胃給藥90天、180天和部分動物停藥10天后,觀察對大鼠各項生理、 生化指標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表明用不同劑量給大鼠連續(xù)口服180天,對大鼠的進食量和體重增長均無影響。對肝腎功能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毒性作用。對血常規(guī)、血生化、尿液生化及骨髓片等均未見明顯影響,各組間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實施例2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制備的片劑將45g太子參、35g山藥和31g白術(shù)混合,加450g醇濃度為65%的乙醇,回流提取 3次,每次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32 (70°C)的膏體,備用;將 24g川彎、22g桃仁、20g川牛膝、17g白前、19g旋覆花、25g附子、17g小茴香、16g桂枝、14g白芍、17g麥冬和18g墨旱蓮混合,加850g 7jC,煮沸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70°C ) 的膏體;將獲得的膏體混合,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將所述的干膏粉與5g淀粉進行混勻處理,得到膏體混合物;將所述膏體混合物進行制粒處理、干燥處理,得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將所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與9g滑石粉、Ig硬脂酸鎂依次進行混勻處理、壓片處理、 包衣處理,即得中藥片劑,所述片劑規(guī)格為O. 2g/片。實施例3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制備的口服液將40g太子參、30g山藥和29g白術(shù)混合,加400g醇濃度為65%的乙醇,回流提取 3次,每次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32 (70°C)的膏體,備用;將 24g川彎、22g桃仁、20g川牛膝、17g白前、19g旋覆花、25g附子、17g小茴香、16g桂枝、14g白芍、17g麥冬和18g墨旱蓮混合,加650g 7jC,煮沸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70°C ) 的膏體;將獲得的膏體混合,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的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65% 70%;將所述的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40小時、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將所述的脫醇膏體中加入28g蔗糖粉、O. 2g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 所述的加熱處理時間為40分鐘,溫度為110°C ;再將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的中藥口服液成品。臨床實驗I臨床資料I. I病例選擇本次研究共納入慢性心力衰竭病例135例,均來源于本院門診及住院病例。將入選病例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95例,對照組40例。治療組中,心功能II級組41例, 心功能III級組37例,心功能IV級組17例,對照組中,心功能II級組15例,心功能III 級組19例,心功能IV級組6例,均為冠心病病人。兩組性別、年齡、心功能、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I. 2診斷標準I. 2. I慢性心力衰竭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Framing_ham(1971 年)心衰診斷標準制訂。主要標準①陣發(fā)性夜間呼吸困難或端坐呼吸;②頸靜脈怒張;③肺部羅音;④心臟擴大;⑤急性肺水腫;⑥第三心音奔馬律;⑦靜脈壓增高> I. 57kPa(16cmH20);⑧循環(huán)時間> 25s 肝頸靜脈返流征陽性。次要標準①踝部水腫
夜間咳嗽;③活動后呼吸困難肝腫大;⑤胸腔積液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 ; ⑦心動過速(彡120次/min) 治療后5天內(nèi)體重減輕> 4. 5kg。判定方法符合兩項主要標準或一項主要標準與兩項次要標準,可診斷為心力衰竭。I. 2. 2心臟功能分級標準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 1994年心功能分級標準。I. 2. 3慢性心力衰竭的定量診斷標準參照Boston (1985年)心衰定量診斷標準。I. 2. 4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陽虛水泛兼血瘀證①主癥心悸,氣喘,下肢浮腫,畏寒肢冷。②次癥乏力,胸悶,脘腹脹滿,尿少,面色晦黯,口唇紫暗,頸部青筋暴露,脅下痞塊。③相應(yīng)舌、脈象舌質(zhì)紫暗或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白滑,脈細促、脈潘或結(jié)代。具備主癥2項或以上,兼?zhèn)浯伟Y2項或以上,參照相應(yīng)舌象、脈象者即可辨證為此證。I. 2. 5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yī)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②心功能分級屬于II、III級和IV級者;③符合中醫(yī)陽虛水泛兼血瘀證辨證標準病種原發(fā)病為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屬穩(wěn)定者)所致的心衰;⑤年齡40 70歲。2治療方法對照組使用西藥(根據(jù)病人病情選用利尿劑、ACE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制劑)。中藥治療組在西藥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將45g太子參、35g山藥和31g白術(shù)混合,加450g醇濃度為6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32(70°C )的膏體,備用;將248川芎、22g桃仁、20g川牛膝、17g白前、19g旋覆花、25g附子、17g小茴香、16g桂枝、14g白芍、17g麥冬和18g墨旱蓮混合,加850g水,煮沸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I. 29 (700C )的膏體;將獲得的膏體混合,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將所述的干膏粉與5g淀粉進行混勻處理,得到膏體混合物;將所述膏體混合物進行制粒處理、干燥處理,得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將所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與9g滑石粉、Ig硬脂酸鎂依次進行混勻處理、壓片處理、包衣處理,即得中藥制劑片劑,所述片劑規(guī)格為O. 2g/片,每次3片,每日4次,療程8周。3治療結(jié)果3. I觀察指標記錄試驗前后患者NYHA分級、Lee氏心衰積分及6min步行試驗距離。3. 2療效評定標準3. 2. I心功能療效評定顯效心裳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聞2級以上者;有效心功能提聞I級,但不及2級者;無效心功能提聞不足I級者;惡化心功能惡化I級或以上者。3. 2. 2Lee氏心衰積分療效評定顯效治療后積分減少> 75 %以上者;有效治療后積分減少在50 % 75 %者; 無效治療后積分減少不足50%者;加重治療后積分超過治療前積分。3. 2. 3運動耐量采用6min步行試驗距離評估運動耐量。6min步行距離< 150m,為重度心功能不全;6min步行距離150m 425m,為中度心功能不全;6min步行距離425m 550m ;為輕度心功能不全。3. 3統(tǒng)計學分析應(yīng)用SPSS13. O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土標準差(X ± s)表示,統(tǒng)計
數(shù)據(jù)正態(tài)分布者采用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者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 2檢驗,等級變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3. 4 結(jié)果3. 4. I兩組心功能療效比較,見表I。表I兩組心功能療效比較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包括太子參、山藥、白術(shù)、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芍、麥冬和墨旱蓮。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太子參35 45重量份、山藥25 35重量份、白術(shù)27 31重量份、川芎18 24重量份、桃仁16 22重量份、川牛膝15 20重量份、白前12 17重量份、旋覆花14 19 重量份、附子20 25重量份、小茴香13 17重量份、桂枝12 16重量份、白茍10 14 重量份、麥冬13 17重量份和墨旱蓮14 18重量份。
3.如權(quán)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太子參40 45重量份、山藥30 35重量份、白術(shù)29 31重量份、川芎21 24 重量份、桃仁19 22重量份、川牛膝17 20重量份、白前15 17重量份、旋覆花16 19重量份、附子22 25重量份、小茴香15 17重量份、桂枝14 16重量份、白茍12 14重量份、麥冬15 17重量份和墨旱蓮16 18重量份。
4.如權(quán)利要求I至3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的劑型可以為,滴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煎劑、口服液。
5.如權(quán)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片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劑的制備方法包括,第一步,將太子參、山藥和白術(shù)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倍 5倍量醇濃度為55 % 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每次2小時 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I. 30 I. 32 (700C )的膏體,備用;第二步,將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芍、麥冬和墨旱蓮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 5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I. 27 I. 29 (700C )的膏體;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膏體混合,55°C 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與淀粉進行混勻處理,得到膏體混合物;所述的干膏粉和淀粉的重量比為I : O. 01 O. 02 ;將所述膏體混合物進行制粒處理、干燥處理,得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第五步,將所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與滑石粉、硬脂酸鎂依次進行混勻處理、壓片處理、 包衣處理,即得中藥制劑片劑成品;所述的顆粒、滑石粉、硬脂酸鎂的重量比為100 I 3 O. 15 O. 3。
6.如權(quán)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包括, 第一步,將太子參、山藥和白術(shù)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倍 5倍量醇濃度為55% 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每次2小時 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I. 30 I. 32 (700C )的膏體,備用;第二步,將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茍、麥冬和墨旱蓮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 5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I. 27 1.29(70。。)的膏體;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膏體混合,55°C 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的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 65% 70% ;將所述的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其中,冷藏處理時間為30 40小時;第五步,將所述的脫醇膏體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所述的脫醇膏體與蔗糖粉的重量比為I : O. I O. 3 ;所述的脫醇膏體與活性炭的重量比為I : O. 001 0.002 ;所述的加熱處理時間為20 40分鐘,溫度為 100。。 110。。;第六步,再將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的中藥制劑口服液成品。
7.權(quán)利要求I至4所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制劑的劑型為片劑時,其包括,第一步,將太子參、山藥和白術(shù)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倍 5倍量醇濃度為55% 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每次2小時 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I. 30 I. 32 (700C )的膏體,備用;第二步,將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芍、麥冬和墨旱蓮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 5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I. 27 1.29(70。。)的膏體;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膏體混合,55°C 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與淀粉進行混勻處理,得到膏體混合物;所述的膏體和淀粉的重量比為I : O. 01 O. 02 ;將所述膏體混合物進行制粒處理、干燥處理,得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第五步,將所述的膏體混合物顆粒與滑石粉、硬脂酸鎂依次進行混勻處理、壓片處理、 包衣處理,即得中藥制劑片劑成品;所述的顆粒、滑石粉、硬脂酸鎂的重量比為100 I 3 O. 15 O. 3。
8.權(quán)利要求I至4所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制劑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包括,第一步,將太子參、山藥和白術(shù)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倍 5倍量醇濃度為55% 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 4次,每次2小時 3小時,過濾,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I. 30 I. 32 (700C )的膏體,備用;第二步,將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茍、麥冬和墨旱蓮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 5倍量水,煮沸2 4小時,過濾,濃縮至相對密度I. 27 I. 29 (700C )的膏體;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膏體混合,55°C 65°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將所述的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的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 65% 70% ;將所述的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其中,冷藏處理時間為30 40小時;第五步,將所述的脫醇膏體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所述的脫醇膏體與蔗糖粉的重量比為I : O. I O. 3;所述的脫醇膏體與活性炭的重量比為I : O. 001 0.002;所述的加熱處理時間為20 40分鐘,溫度為 100。。 110。。;第六步,再將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的中藥制劑口服液成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藥制劑,其包括太子參、山藥、白術(shù)、川芎、桃仁、川牛膝、白前、旋覆花、附子、小茴香、桂枝、白芍、麥冬和墨旱蓮。采用這種中藥制劑對慢性心力衰竭治療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無耐藥性、服用方便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1K9/20GK102579794SQ20121004974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2月21日
發(fā)明者姜永杰, 姜永梅, 王淑云, 王琛, 陳強 申請人:姜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