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急慢性咽喉炎、口腔炎的藥物配方及其該藥的制備工 藝。
背景技術:
急慢性咽炎、口腔炎、牙齦炎、風火牙痛、過敏性咳喘病是臨床常見而多發(fā)的病。這類病雖不是大病,卻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并且常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xiàn)或為急性傳染病 之前驅(qū)癥狀和致病因素,因此,有效的治療、預防,可遏制其相關及重癥疾病的發(fā)生。目前, 對于這類疾病的治療,國內(nèi)外均研制上市了不少的治療預防的藥物和含片,如金嗓子喉寶、 西瓜霜含片、西地碘含片、四季潤喉片、草珊瑚含片、余甘子含片等,有的也會有一定的治療 效果,但有的組方存在安全可靠較差的問題,有的還有較大毒副作用,有的效果不明顯。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清熱解毒,利咽降逆,以傣藥為主要藥用成分治療咽 炎的藥物。本發(fā)明提出的這種治療咽炎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藥材制成傣百解1-3,黃芩1-2,燈臺葉1-2,甘草0. 5-1。上述配方中,傣百解性寒、味苦,入火、風塔,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之功,為主 藥;黃苳,燈臺葉性寒,味苦,入風、火、水塔,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利咽止咳的功能,助 主藥增強療效,為輔助藥;甘草既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功,又可抑制傣百解、黃芩、燈臺 葉的苦寒之性、還能調(diào)和諸藥,使之清熱解毒而不寒,共達清熱解毒,利咽止咳,降氣化痰之 目的。在上述配方的基礎上,根據(jù)病情所需可以加入藤子甘草,該藥性涼,味甜,入風、 火、水塔。具有清熱解毒,潤肺化痰,消腫止痛之功,長于治療肺燥陰虛,咳嗽咯血或干咳無 痰,久咳不愈之病癥。在上述兩個配方的基礎上,根據(jù)病癥還可加入野甘草,該藥性涼,味甜,入水、風 塔,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功,特長于止咳化痰,對于咳嗽痰多,久咳不愈者為首選,因 此,加入野甘草,可增強本方止咳化痰之力。本發(fā)明是基于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傣醫(yī)解毒理論的治療原則,在傣醫(yī)解毒理論指導 下進行了加減和科學配伍,結合現(xiàn)代制藥技術將散劑研制成含片。充分體現(xiàn)了傣醫(yī)整體調(diào) 節(jié)與局部治療相結合的特點。使其既具傣醫(yī)傳統(tǒng)特色,又有現(xiàn)代制劑特點。本發(fā)明提供的 藥品配伍合理,急毒試驗證明無毒性反應,療效安全可靠,劑型口感良好,味道清甜爽口,含 服增強了局部療效,成本低,老幼服用方便,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降逆、止咳化痰之功能。經(jīng)臨床療效觀察和急毒研究證明,未發(fā)現(xiàn)毒副反應,療效安全可靠,適用于防治急 慢性咽炎、口腔炎、牙齦炎、風火牙痛、過敏性咳喘病癥,具有很好的開發(fā)應用前景和市場競 爭力。
經(jīng)對102急性咽炎進行了臨床服用觀察,顯效67例、有效26例、無效9例,總有效 率為91. 1% ;咳嗽108例,顯效86例,有效1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90. 7%。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傣百解1-3,黃芩1-2,燈臺葉1-2,甘草0. 5-1。制備工藝步驟如下按組方取傣百解、燈臺葉、黃芩和甘草,分兩次提取,每次加入 于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以藥液沸騰開始計時,每次提取1. 5小時。傾出煎煮液,合并,過 濾,所得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3時,將浸膏與植脂末、甜菊糖苷、二氧化硅、薄荷腦、硬脂 酸鎂等輔料,分別按浸膏粉重量的比例混合,靜置于密閉容器2h以上,待薄荷腦揮發(fā)充分 與其它物料混勻后壓片,薄膜包衣,鋁塑包裝,規(guī)格12片/板,即得。實施例2、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傣百解1-3,燈臺葉1-2,黃芩1-2,藤子甘草1-3,甘草0.5-1。制備工藝步驟如下按組方取傣百解、燈臺葉、黃芩、藤子甘草和甘草,分兩次提 取,每次加入于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以藥液沸騰開始計時,每次提取1. 5小時。傾出煎煮 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3時,將浸膏與植脂末、甜菊糖苷、二氧化硅、薄 荷腦、硬脂酸鎂等輔料,分別按浸膏粉重量的比例混合,靜置于密閉容器2h以上,待薄荷腦 揮發(fā)充分與其它物料混勻后壓片,薄膜包衣,鋁塑包裝,規(guī)格12片/板,即得。實施例3、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傣百解1-3,黃芩1-2,燈臺葉1-2,藤子甘草1_3,野甘草1_3,甘草0. 5_1。制備工藝步驟如下按組方取傣百解、黃芩、燈臺葉、藤子甘草、野甘草和甘草,分 兩次提取,每次加入于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以藥液沸騰開始計時,每次提取1. 5小時。傾 出煎煮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3時,將浸膏與植脂末、甜菊糖苷、二氧 化硅、薄荷腦、硬脂酸鎂等輔料,分別按浸膏粉重量的比例混合,靜置于密閉容器2h以上, 待薄荷腦揮發(fā)充分與其它物料混勻后壓片,薄膜包衣,鋁塑包裝,規(guī)格12片/板,即得。依據(jù)上述三個實施例制得的藥品通過急性毒性試驗,證實療效安全可靠,試驗結 果如下一、實驗目的觀察小鼠口服藥物的急性毒性反應;實驗材料(1)該藥物由西雙版納州傣醫(yī)醫(yī)院提供(2)動物昆明種小鼠30只, 20士2g,雌雄各半,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提供。合格證號滇實動證第9712號。實驗方法取本品1. 97生藥g/片,用量用蒸餾水配成1. 18生藥g/ml的藥液 供實驗用;1、LD50測定取健康小鼠10只,一次灌胃經(jīng)予1. 18生藥g/ml (最大濃度), 0. 8ml/20g (最大體積),觀察小鼠毒付反應及死亡情況,結果未見小鼠死亡及毒付反應。最大耐受量的測定取健康小鼠20只,雌雄各半,在一日內(nèi)分3次灌胃給予小鼠經(jīng) 予1. 18生藥g/ml的本品藥物0. 8ml/20g,累計給藥量達141. 6g生藥/Kg,觀察7日,結果 未見小鼠出現(xiàn)死亡及其他毒付反應。20只小鼠均健康存活。實驗結果本品對小鼠LD5tl無法求出,最大耐受量不小于為141.6g/Kg,證明本品 口服的安全性較高。二、該藥物抑菌試驗良好,結果如下
實驗材料(1)該藥物由西雙版納州傣醫(yī)醫(yī)院提供(2)菌種金黃色葡萄球菌 (26001),肺炎球菌(31001),甲型溶血性鏈球菌(32205),乙型溶血性鏈球菌(32210),致病 性大腸桿菌(055)均由北京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昆明醫(yī)學院微生物學暨免疫學教研室保 存;(3)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瓊脂、營養(yǎng)肉湯、小牛血清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新鮮綿羊血由 昆明醫(yī)學院動物科提供。
實驗方法與結果1、方法;(1)藥品的配制將藥片10片加無菌生理鹽水浸泡過夜溶解后備用,每 ml浸泡藥液為原生藥濃度,其生藥含量為1. 97生藥g/ml。(2)菌種的制備分別將上述菌 種接種于血清肉湯管和肉湯管中37°C培養(yǎng)18小時后用McFar Land氏濁度標準管比濁為 3億/ml的細菌液備用。(3)采用試管稀釋法,加入無菌培養(yǎng)液、藥物原液和試驗菌液按各 稀釋度操作后,37°C 18小時培養(yǎng)后,各管液體轉(zhuǎn)種血平板在18小時后,觀察結果,本品對 各菌的MIC分別為金黃色葡萄球菌0.015g/ml,肺炎球菌0. 123g/ml,甲型溶血性鏈球菌 0. 0615g/ml,乙型溶血性鏈球菌0. 123g/ml,致病性大腸桿菌0. 492g/ml。均有不同程度的 抑菌效果。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藥材制成傣百解1-3,黃芩1-2,燈臺葉1-2,甘草0.5-1。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取傣百解、燈臺葉、黃芩和甘草,加水煮提兩次,每次加入于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以藥液沸騰開始計時,每次提取1. 5小時,傾出煎煮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 1.3,得浸膏,粉碎,將浸膏粉與藥用輔料植脂末、甜菊糖苷、二氧化硅、薄荷腦和硬脂酸鎂, 分別按浸膏粉重量的比例混合,靜置于密閉容器至少2h,待薄荷腦揮發(fā)充分與其它物料混 勻后壓片,薄膜包衣,鋁塑包裝成規(guī)格12片/板,即得。
3.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藥材制成 傣百解1-3,燈臺葉1-2,黃芩1-2,藤子甘草1-3,甘草0. 5-1。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取傣百解、燈臺葉、黃芩、藤子甘草和甘草,加水煮提兩次,每次加入于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以藥液沸騰開始計時,每次提取1. 5小時。傾出煎煮液,合并,過濾,所得濾液濃縮 至相對密度1.3,得浸膏,粉碎,將浸膏粉與藥用輔料植脂末、甜菊糖苷、二氧化硅、薄荷腦、 硬脂酸鎂,分別按浸膏粉重量的比例混合,靜置于密閉容器至少2h,待薄荷腦揮發(fā)充分與其 它物料混勻后壓片,薄膜包衣,鋁塑包裝成規(guī)格12片/板,即得。
5.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藥材制成 傣百解1-3,黃芩1-2,燈臺葉1-2,藤子甘草1-3,野甘草1-3,甘草0. 5_1。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取傣百解、黃芩、燈臺葉、藤子甘草、野甘草和甘草,加水煮提兩次,每次加入于藥材10 倍量的水煎煮,以藥液沸騰開始計時,每次提取1. 5小時。傾出煎煮液,合并,過濾,所得濾 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3,得浸膏,粉碎,將浸膏粉與藥用輔料植脂末、甜菊糖苷、二氧化硅、薄 荷腦和硬脂酸鎂,分別按浸膏粉重量的比例混合,靜置于密閉容器2h以上,待薄荷腦揮發(fā) 充分與其它物料混勻后壓片,薄膜包衣,鋁塑包裝成規(guī)格12片/板,即得。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藥材制成傣百解1-3,黃芩1-2,燈臺葉1-2,甘草0.5-1;本發(fā)明提供的藥品配伍合理,急毒試驗證明無毒性反應,療效安全可靠,劑型口感良好,含服增強了局部療效,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降逆,止咳化痰之功能;經(jīng)臨床療效觀察和急毒研究證明,未發(fā)現(xiàn)毒副反應,療效安全可靠,適用于防治急慢性咽炎、口腔炎、牙齦炎、風火牙痛、過敏性咳喘病癥。
文檔編號A61P11/04GK101810675SQ20101017114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13日
發(fā)明者刀會仙, 刀紅英, 劉志強, 劉揚揚, 巖罕單, 廖瑞玲, 曾君, 林艷芳, 段立綱, 波波, 潘玉秀, 玉臘波, 王孝蓉, 肖麗香, 譚志剛, 趙應紅, 鄧群, 陳亞梅 申請人: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醫(yī)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