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院等醫(yī)療設施中發(fā)生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從醫(yī)療設施排出的感染病床排水、解剖室排水等(以下稱為感染性排水)中,由于含有可能混入病原性微生物的血液和體液,因而在排放時需要進行充分的滅菌處理。
作為對從醫(yī)療設施排出的感染性排水進行滅菌處理的典型方法,有蒸氣加熱滅菌法。蒸氣加熱滅菌法是將儲存在設施場地內的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用潛水泵抽上,移至滅菌槽內,然后向滅菌槽內的感染性排水中直接吹入蒸氣,將感染性排水與高溫的蒸氣進行一定時間的曝氣(日文曝気),進行滅菌處理的方法。采用蒸氣加熱滅菌法,無燃燒法那樣的燃氣的流出及產生二噁烷的危險,在流放之前,除了將排水溫度降溫至一定溫度以下外,不需特別麻煩的后處理。
此方法是將感染性排水與高溫的蒸氣直接進行曝氣,故稱為“直接加熱滅菌法”。滅菌處理后的排水,是通過打開設置在滅菌槽底部的閥,流至冷卻槽內,暫時存放在冷卻槽內,與冷卻水的自來水混合,降溫至常溫(約40℃)后向下水管流放。直接加熱滅菌法,是將向滅菌槽內的感染性排水直接吹入的蒸氣的熱量與排水中的感染性微生物直接作用而進行滅菌的,故曾經被認為滅菌效果優(yōu)良。
但是,在直接加熱滅菌法時,可將排水直接加熱的范圍被局限在蒸氣配管周圍的某一范圍內,越是大型的滅菌槽,越會產生不能被充分加溫的區(qū)域,顯然存在滅菌效率下降的問題。這是因為,從滅菌槽的上方插入至感染性排水的水面下的蒸氣配管噴出蒸氣,噴出的蒸氣在浮出水面期間,僅僅與蒸氣接觸的排水被加熱。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開發(fā)了將充填在滅菌槽內的感染性排水均勻地進行加熱,高效地進行滅菌處理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及其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53326)。
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是一種具有間接加熱方式的滅菌槽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具有真空給水處理、加熱·滅菌處理和排水處理,真空給水處理,是將滅菌槽的槽本體內用真空泵進行脫氣,將感染性排水向槽本體內進行真空吸引的處理,加熱·滅菌處理,是將蒸氣的熱量通過槽本體的壁面與感染性排水進行作用,將感染性排水進行滅菌的處理,排水處理是將加熱·滅菌處理后的排水從槽本體內排出的處理。
根據專利文獻1記載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在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內產生熱對流,將感染性排水的所有液體均等地加熱,可高效地進行滅菌處理,另外,將排出槽內的感染性排水進行真空吸引,通過將其送入槽本體內,不會污染真空泵及泵配管,故可容易地進行作業(yè)結束后的維護。雖在專利文獻1中沒有記載,但實際的處理中,排水處理后,用噴淋對槽本體內進行洗凈處理后,返回最初狀態(tài),進行真空給水處理。因此,在真空給水處理之前,通過洗凈處理,槽本體內成為負壓,但槽本體內的負壓,似乎可用作將感染性排水吸引至槽本體內的力。
另外,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裝置的滅菌槽31如圖3(b)所示,具有槽本體32和蒸氣加熱裝置33。槽本體32是容納需滅菌的感染性排水的槽,蒸氣加熱裝置33由蒸氣發(fā)生裝置34和加熱部35構成,加熱部35安裝在槽本體32的外壁上,接受蒸氣發(fā)生裝置34產生的蒸氣,將蒸氣的熱與槽本體32內的感染性排水進行作用。感染性排水,在加熱部35的高H1的范圍內形成水面WL,容納在槽本體32內,槽本體35在四周壁面被加熱,感染性排水產生熱對流而被均勻地加熱滅菌。36是溫度傳感器。
但是,從醫(yī)療設施從排出的感染性排水中含有大量的血液、蛋白質、脂肪等固態(tài)成分,通過槽本體32的壁面,排水一旦由蒸氣加熱,血液、蛋白質、脂肪等固態(tài)成分就在槽壁上析出,進而粘在槽壁上,產生燒結的問題。一旦作為水垢粘接在槽壁上,則不能方便地將其剝離、除去,就這樣放置時,存在著槽本體的壁面被腐蝕的危險,相反,當剝離固態(tài)物時,存在著從槽本體32將處理后的排水進行送水的配管類被堵塞的問題。因此,不得不頻繁地對槽本體32的壁面進行清掃。
而且,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中,在槽本體32內滅菌后的感染性排水,通過排水流放配管37向下水道流放,因滅菌處理而高溫過熱的排水在流放時需混合冷卻水,以冷卻至適合流放的溫度(比如40~45℃)。
對于該冷卻處理,如圖6所示,在排水流放配管37內設置冷卻槽38,將槽本體32內的處理后的排水放入冷卻槽38,一邊向存放在冷卻槽38內的處理后的排水中輸入作為冷卻水的自來水39一邊進行冷卻,向下水管40流放,但一邊輸入自來水39一邊進行冷卻時,發(fā)現(xiàn)冷卻槽38內有振動和噪聲的發(fā)生。
盡管不很清楚為何進行冷卻處理時產生振動和噪聲,但感染性排水有義務在121~134℃下進行處理,故存放在冷卻槽38內的處理后的排水的溫度盡管有所下降,但還是含有100℃的水蒸氣的高溫,也許是在向高溫的大量排水中注入自來水時重復水蒸氣爆裂引起的膨脹、急冷引起收縮而產生的。
一旦對冷卻槽38施加振動,則冷卻槽38的焊接部、螺合部產生裂縫,存在排水泄漏的問題。另外,產生的噪聲毫無疑問會對近鄰帶來噪音公害。另外,流放時,槽本體內為負壓,故必須強制性地將處理后的排水進行排出。專利文獻1記載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測量裝置中,是將空壓機的高壓空氣吹入槽本體內、強制性地將處理后的排水進行排出的例子。
發(fā)明的概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及其裝置,其在洗凈處理后,將槽本體內產生的負壓作為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吸引至槽本體內的力進行利用,不僅能降低運行成本,還能解決間接加熱方式的滅菌處理裝置運行上的實際問題,感染性排水中含有的固態(tài)物不粘在槽本體的內壁上,而且不會發(fā)生振動和噪聲,將處理后的感染性排水進行冷卻后流放。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方法,是包括給水處理、加熱·滅菌處理、排水處理、洗凈處理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給水處理是泵給水處理及真空吸引處理,泵給水處理是吸引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并向槽本體給水的處理,真空吸引處理,是在洗凈處理后將殘留在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或重新向原水槽內給水的感染性排水通過洗凈處理而向成為負壓的槽本體內真空吸引的處理,可代替泵給水處理或與泵給水處理并用,加熱·滅菌處理,是將蒸氣的熱量通過槽本體的壁面與吸引至滅菌槽的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進行作用,從而對感染性排水進行滅菌的處理,排水處理,是將加熱·滅菌處理后的排水從槽本體內排出的處理,洗凈處理,是將洗凈水向排水處理后的滅菌槽內噴淋,以對槽本體內進行洗凈的處理。
另外,泵給水處理,是在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最初吸引至滅菌槽的槽本體內時使用的,真空吸引處理,是泵給水處理結束緊接著進行加熱·滅菌處理、排水處理、洗凈處理后、通過洗凈處理成為負壓的槽本體內吸引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的處理。
另外,是一種具有間接加熱方式的滅菌槽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包括給水處理、加熱·滅菌處理、排水處理,滅菌槽是由容納感染性排水的槽本體、從外部將槽本體用蒸氣加熱的加熱部構成,給水處理,是泵給水處理或通過真空吸引處理將感染性排水向槽本體給水的處理,泵給水處理,是吸引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并向槽本體給水的處理,真空吸引處理,是洗凈處理后,將殘留在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或重新向原水槽內給水的感染性排水真空吸引至通過洗凈處理成為負壓的槽本體內的處理,加熱·滅菌處理,是將送入加熱部內的蒸氣的熱通過槽本體的壁面與感染性排水進行作用,從而對感染性排水進行滅菌的處理,排水處理,是將加熱·滅菌處理后的排水從槽本體內排出的處理,通過給水處理給予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的給水所形成的水面設定得比對槽本體進行加熱的加熱部的上限位置還要高的位置。
另外,本發(fā)明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中,供給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被間接加熱,在槽本體內一邊對流一邊加熱·滅菌處理,在加熱·滅菌處理中,將加熱至感染性排水的干燥溫度以上的槽本體的部分浸入感染性排水中,以阻止感染性排水中含有的固態(tài)物的干燥。
另外,是一種具有間接加熱方式的滅菌槽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滅菌槽具有蒸氣加熱裝置、槽本體、排水流放管,蒸氣加熱裝置,向在槽本體的外壁上形成的加熱部內供給蒸氣,將蒸氣的熱間接地與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進行作用,槽本體,是容納由泵的吸引或槽本體內的負壓引起的真空吸引而給水的感染性排水的槽,其直立高度比加熱部的上限高,在比加熱部的上限位置高的位置形成感染性排水的水面,排水流放管,是將槽本體內的處理后的排水流放成下水。
另外,是一種具有間接加熱方式的滅菌槽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具有管路冷卻器,滅菌槽具有槽本體、蒸氣加熱裝置,槽本體,是容納由泵的吸引或槽本體內的負壓引起的真空吸引而給水的感染性排水的槽,與排水流放管連接,
蒸氣加熱裝置,用來接受蒸氣,使蒸氣的熱量間接地與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作用,排水流放配管,是將滅菌處理后的槽本體內的處理后的排水作為下水進行流放的配管,管路冷卻器,是通過從外部給水的冷卻水、從排水流放配管吸引處理后的排水并在管路內與處理后的排水進行混合而將該混合水流放到下水管的配管。
另外,上述管路冷卻器,將從冷卻水源給水的冷卻水向管路內進行噴出,通過在管路內產生的負壓,強制性地將處理后的排水從槽本體內進行吸引。
另外,上述管路冷卻器,具有冷卻水的供給源、排水流放配管、與下水管連接的管路,通過將從冷卻水的供給源供給的冷卻水與通過排水流放配管而被吸引的處理后的排水進行混合,在管路內進行冷卻。
另外,上述管路冷卻器內藏有噴嘴,噴嘴是將給水到管路冷卻器內的冷卻水以高速噴出,通過噴出引起的噴出效果,強制性地將排水從槽本體內向排水流放配管內排出。
另外,上述管路冷卻器,是在其兩端具有冷卻水的進口、向下水管流放的混合水的送水口,且相對于將冷卻水的進口與混合水的排出口連接起來的連線而向直角方向立起并具有處理后的排水的進口的配管,在配管內,形成連通冷卻水進口的噴嘴,在噴嘴的正面,形成連通處理后的排水進口的混合室,混合室具有縮小成小徑的開口部,該開口部與混合水的排出口連通。
另外,與上述管路冷卻器連接的下水管,具有在管路中途彎曲成U字形或L字形的彎曲部分,U字形或L字形的彎曲部分,是為了提高從管路冷卻器供給的冷卻水與從槽本體內排出的排水的混合率。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1的結構圖,(b)是表示主要部分的圖。
圖2是表示滅菌槽的1個例子。
圖3(a)是本發(fā)明的裝置中使用的滅菌槽的放大圖,(b)是表示通常的滅菌槽的放大圖。
圖4(a)是本發(fā)明的裝置中使用的管路冷卻器的剖視圖,(b)是(a)的B-B線剖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處理流程圖。
圖6是表示與滅菌槽連接的冷卻槽內容納排水進行冷卻的傳統(tǒng)的例子。
發(fā)明的最佳實施形態(tài)以下利用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作說明。本發(fā)明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具有間接加熱方式的滅菌槽。圖1(a)中,滅菌槽1具有槽本體2和蒸氣加熱裝置3。圖2表示滅菌槽1的外觀。
槽本體2是容納需進行滅菌處理的感染性排水的槽,蒸氣加熱裝置3設置成與槽本體2相接,具有接納蒸氣發(fā)生裝置4產生的蒸氣的供給的加熱部5。蒸氣發(fā)生裝置4發(fā)生的蒸氣通過蒸氣配管6而送入加熱部5內。加熱部5例如是安裝在槽本體2的外周的套管,槽本體2內的感染性排水,由從加熱部5通過槽本體2的壁面?zhèn)鬟f的蒸氣的熱進行間接加熱。圖1所示的槽本體2,與圖3(b)所示的傳統(tǒng)的滅菌裝置的滅菌槽相同,是將感染性排水在加熱部5的高度范圍內形成水面、容納在槽本體2內的例子。因此,排水通過槽本體2的壁面,在由蒸氣加熱時,血液、蛋白質、脂肪等固態(tài)成分在槽壁上析出,為了不使這樣的固態(tài)成分析出,使用圖3(a)所示的滅菌槽。
圖3(a)所示的滅菌槽中,槽本體2的立起高度H2比加熱部5的上限的立起高度H1高(H2>H1),相反,加熱部5安裝成其立起高度H1比送入槽本體2內的感染性排水的水面WL的高度低的位置。為了不使固態(tài)成分析出,圖3(a)所示的滅菌槽的結構是有利的,但并不是說,為了實現(xiàn)洗凈處理后,將槽本體內產生的負壓用作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向槽本體內進行吸引的力,從而降低運行成本,進而不發(fā)生振動和噪聲,將處理后的感染性排水冷卻后進行流放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及其裝置,就必須是圖3(a)所示結構的滅菌槽。
在蒸氣發(fā)生裝置4中產生的蒸氣,通過蒸氣配管6送入加熱部5內,槽本體2內的感染性排水由蒸氣的熱間接加熱。這對圖3(b)的滅菌槽或圖3(a)的滅菌槽來說都是相同的。
真空泵7、放水裝置8、壓縮空氣發(fā)生裝置(空壓機)9通過各自的配管與槽本體2連接,排水流放配管11借助閥10與槽本體2的底部連接。醫(yī)院等醫(yī)療設施產生的感染性排水存放在原水槽12內。
槽本體2與原水槽12之間由排水供給配管13進行連接,在排水供給配管13中設有閥14,其下游側(槽本體側)借助閥14b連接有連通蒸氣發(fā)生裝置4的蒸氣配管15。
真空泵7用于對槽本體2內進行脫氣,吸引原水槽12內的感染性排水向槽本體2內給水。真空泵7通過泵配管16與槽本體2連接,泵配管16中裝填有過濾器17。過濾器17用于吸引槽本體2內的空氣時捕捉吸引空氣內所含的菌。上述蒸氣發(fā)生裝置4的蒸氣配管15與泵配管16連接,在過濾器17交換之前,包括泵配管由蒸氣進行滅菌處理。槽本體2內,經后敘的洗凈處理后變?yōu)樨搲海迷撠搲簩⒃?2內的感染性排水真空吸引至槽本體2內。為了將原水槽12內的感染性排水進行吸引,向槽本體2內給水,不僅是真空泵,也可使用加壓泵。但是,使用真空泵時,對槽本體內進行真空吸引,其吸引力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進行作用,不用泵與感染性排水直接接觸就可給水。加壓泵配置在原水槽12與槽本體2相連的配管內,給水時泵與感染性排水接觸而被污染,但有關吸引原水槽12內的感染性排水而供給到槽本體2內的功能是與真空泵相同的。
放水裝置8是噴淋器。安裝在自來水供給源的水道管18上的噴淋器設在槽本體2內。噴淋器用于對槽本體2內的洗凈。壓縮空氣發(fā)生裝置9是空壓機。壓縮空氣發(fā)生裝置9通過加壓用配管19而與槽本體2內連接。壓縮空氣發(fā)生裝置9,在除去排水供給配管13內的異物時使用。
與槽本體2的底部連接的排水流放配管11,是將加熱·滅菌處理后的槽本體2內的處理后的排水作為下水進行流放的配管。本發(fā)明中,借助管路冷卻器20而從排水流放配管11將處理后的排水流放成下水。
管路冷卻器20,是通過從外部給水的冷卻水,從排水流放配管11吸引處理后的排水并在管路內與處理后的排水進行混合,降低至一定的溫度以下而將該混合水流放到下水管21的配管。
圖4是管路冷卻器20的結構。圖4中,管路冷卻器20,其兩端具有冷卻水的進口22、混合水的送水口23,是相對于將冷卻水的進口22與混合水的排出口23連接起來的連線而向直角方向立起并具有處理后的排水的進口24的三通配管,在配管內,形成與冷卻水進口22相對的噴嘴25,在噴嘴25的正面,形成與處理后的排水進口24相對的混合室26,在與處理后的排水的進口24相對的混合室26的壁面具有小徑的開口部27,該開口部27與混合水的排出口連通。
處理后的排水的進口24與槽本體2的排水流放配管11連接,冷卻水的進口22與自來水的供給源(水道管)28連接,混合水的排出口23與下水管21連接。圖1中的29是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29設置在槽本體2的內底部,如圖2所示,從槽本體2的外部插入槽本體2的底部。下水管21中,在管路的中途形成圖1(b)所示的U字形彎曲部分21a。圖1(b)中,管路中途形成U字形的彎曲部分21a,但并不局限于U字形,也可形成L字形的彎曲部分(未圖示)。
本發(fā)明中,醫(yī)院內發(fā)生的感染性排水,暫時存放在原水槽12內。對存放在原水槽12內的感染性排水進行滅菌處理時,是通過給水處理。加熱·滅菌處理、排水處理、洗凈處理來進行的。給水處理,包含泵給水處理及真空吸引處理兩個意思。泵給水處理,是通過真空泵或加壓泵,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進行吸引并向槽本體給水的處理。真空吸引處理,是洗凈處理后,將殘留在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或重新向原水槽內給水的感染性排水通過洗凈處理而真空吸引到成為負壓的槽本體內的處理,可代替泵給水處理或與泵給水處理并用的處理。圖5是處理的流程圖。
圖5中,泵給水處理A,是對滅菌槽1的槽本體2內用真空泵7進行吸引,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給水到槽本體2內的處理。泵給水處理A中使用真空泵7時,在關閉排水供給配管13的閥14的狀態(tài)下起動真空泵7,通過泵配管16對槽本體2內進行脫氣。槽本體2內達到一定壓力以上的負壓時,真空泵7停止,打開閥14,原水槽12內的感染性排水被真空吸引至排水供給配管13內,送入槽本體2內。
加熱·滅菌處理B,是將蒸氣的熱量通過槽本體2的壁面而與感染性排水進行作用,從而對感染性排水進行滅菌的處理,通過蒸氣配管6將蒸氣發(fā)生裝置4發(fā)生的蒸氣送入加熱部5內。送入加熱部5內部的蒸氣的熱量,通過槽本體2的壁面而與內部的感染性排水進行作用,在槽本體2內的感染性排水中產生熱對流,感染性排水通過蒸氣的熱量,對槽本體2整體進行均勻的滅菌處理。
而且,加熱·滅菌處理B中將真空泵7再次驅動,對槽本體2內進行脫氣,可提高滅菌效果。
在由真空泵7的吸引變?yōu)樨搲旱牟郾倔w2內,通過在槽本體2內發(fā)生的排水的蒸氣而恢復至正壓。滅菌處理時,推薦以處理溫度121℃~132℃、處理時間20分鐘為標準進行處理。另外,在需要1天作業(yè)結束等時,將蒸氣發(fā)生裝置4內產生的蒸氣導入排水供給配管13及泵配管16內,進行配管內的滅菌處理。
排水處理C,是將加熱·滅菌處理后的排水從槽本體2內進行排出的處理。排水處理C時、加熱·滅菌處理后,通過打開槽本體2底部的閥10,從排水可利用蒸氣發(fā)生所產生的正壓,為了補償排水進行過程中的正壓,將壓縮空氣發(fā)生裝置9內發(fā)生的高壓空氣向槽本體2內吹入,通過增加一定的壓力可進行排出。
洗凈處理D,是將洗凈水向排水處理后的滅菌槽1的槽本體2內進行噴淋,對槽本體2內進行洗凈的處理。洗凈處理D時,通過放水裝置8的給水管18向空的槽本體2內放入自來水,通過該噴淋,洗刷粘在槽本體2的內壁上的異物,從而洗凈槽本體2內。
真空吸引處理E,是洗凈處理后,將殘留在原水槽12內的感染性排水或重新向原水槽12內給水的感染性排水,不用真空泵7的吸引,就可向通過洗凈處理D成為負壓的槽本體2內進行真空吸引的處理。槽本體2內通過加熱·滅菌處理,加熱至高溫(100~135℃),然后,通過排水后的洗凈處理,由放水的自來水的噴淋急劇冷卻,和槽本體的容量也有點關系,通過實驗,得到100~200升,可減壓至真空度-0.01~-0.04Mpa的數(shù)據。
通過真空吸引處理E,槽本體2內罐滿了從原水槽12內真空吸引來的感染性排水,吸引力不足時,并用真空泵7,或切換至真空泵7驅動的正規(guī)的泵給水處理,如上所述,在關閉排水供給配管13的閥14的狀態(tài)下起動真空泵7,通過泵配管16對槽本體2內進行脫氣。槽本體2內達到一定壓力以上的負壓時真空泵7停止,打開閥14,將原水槽12內的感染性排水吸引至槽本體2內后,重復進行加熱·滅菌處理B、排水處理C、洗凈處理D、真空吸引處理E。真空吸引處理E是為了減輕泵的負擔而使用的處理,但不使用真空吸引處理E,由泵給水處理A進行給水也是可以的。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處理,若原水槽12內的排水消失,則洗凈處理D為最后的處理,結束對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結束滅菌處理時,在打開閥14的狀態(tài)下,將壓縮空氣放水裝置9內發(fā)生的高壓空氣壓入槽本體2內。由此,壓入槽本體2內的高壓空氣在排水供給配管13內回流,殘留在排水供給配管13內的異物等被導入的高壓空氣推動而向原水槽12排出。
另一方面,從冷卻水的自來水的供給源(水道配管)28向管路冷卻器20給水,與處理后的排水進行混合,降低至一定溫度以下。本發(fā)明中,從自來水的供給源送水的冷卻水從冷卻水的進口22流入,被噴嘴25節(jié)流,在混合室26內以高壓進行噴出。在混合室26內,受到冷卻水的高壓噴出而變?yōu)樨搲?,槽本體2內的處理后的排水,被混合室26內的負壓強制性地吸引,流入管路冷卻器20內,與冷卻水進行混合而被冷卻,然后由混合室26的開口部27節(jié)流,混合水通過送水口23,向下水管21流放。
在槽本體2內,通過加熱·滅菌處理而變?yōu)檎龎?,最初只是單純地打開閥10,將排水從槽本體2內排出是比較容易的,但隨著排水的進行漸漸變得困難,需要利用壓縮空氣發(fā)生裝置9的高壓空氣進行壓送,但槽本體2內的排水的排出可利用混合室26內的負壓來進行,故可減輕壓縮空氣發(fā)生裝置9的動力的負擔。另一方面,流入下水管21的混合水,通過彎曲成U字形或L字形的彎曲部分21a,進一步提高排水與冷卻水的混合率,成為約40~45℃的均勻溫水后直接作為下水而流放。
另外,在閥14打開的狀態(tài)下,將壓縮空氣放水裝置9所發(fā)生的高壓空氣壓入槽本體2內,則壓入槽本體2內的高壓空氣在排水供給配管13內進行回流,殘留在排水供給配管13內的異物等被導入的高壓空氣推動而向原水槽12排出。
如上所述,作為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工序,將原水槽12內的感染性排水吸引至槽本體2內,進行最初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時,對泵給水處理A、加熱·滅菌處理B、排水處理C、洗凈處理D的一系列的處理按序進行,但初次之后,將原水槽12內的感染性排水吸引至槽本體2內的處理中,通過對不使用泵的真空吸引處理E的應用,可減輕泵的負擔,同時縮短一系列的處理工序,可有效地進行作業(yè)。
另外,使用圖3(a)所示的滅菌槽時,供給槽本體2內的感染性排水被間接加熱,在槽本體2內一邊對流一邊被加熱·滅菌處理,通過給水處理對槽本體2內的感染性排水的給水所形成的水面WL設定在比將槽本體2內進行加熱的加熱部5的上限的立起高度H1的位置還要高的位置,故在菌處理中,加熱至感染性排水的干燥溫度以上的槽本體2的高溫部分,一直在感染性排水的液面WL下,浸在感染性排水的液中,感染性排水中含有的血液、蛋白質、脂肪等固態(tài)成分很少干燥析出,因此,很少有干燥的固態(tài)物粘在槽本體2的內壁上。
如不在加熱部的立起高度范圍內將感染性排水存放在槽本體內,則曾經被認為即使由蒸氣進行間接加熱、排水的溫度也不會上升至規(guī)定的溫度,但實際上,對于在圖3(a)的槽本體的材質使用SUS316L、加熱部的材質使用SUS304的滅菌槽,用設置在槽本體2的內底的溫度傳感器29測量了液溫,得到了121~134℃的測量值。
而且本發(fā)明中,向管路冷卻器20內供給的自來水通過噴嘴25向混合室內噴出,槽本體2內的處理后的感染性排水一邊被吸引向該噴流一邊與自來水、高溫的排水混合,不會出現(xiàn)向大量儲存的高溫的感染性排水中注入自來水的場合產生水蒸氣爆裂的現(xiàn)象,由高溫排水與自來水混合產生的能量在混合室內進行膨脹,然后通過小徑的開口部27朝送水口側流出時通過收縮、膨脹、收縮和干涉作用,使能量衰減,可有效地消聲、除振。
實驗中,管路冷卻器使用厚度為6mm、口徑為40mm的SCS13不銹鋼鑄管,如圖4(a)所示,冷卻水進口至處理后的排水的進口軸心的距離a=110mm,混合水的送水口至處理后的排水的進口軸心的距離b=110mm。將該管路冷卻器20的處理后的排水進口24與朝主體的排水流放配管11進行連接,將混合水的送水口23與下水管21連接,邊從冷卻水的進口22以3升/sec的速度供給自來水,邊起動壓縮空氣發(fā)生裝置,進行槽本體2內的1000升排水的排出及冷卻處理。
槽本體2內的排水用0.5小時(27.5分鐘)全部排出,期間,幾乎聽不到噪聲和振動聲音。為了進行比較,如圖6所示,將內容積為230升、有效蓄水量160升、SUS制的冷卻槽38與槽本體32的排水流放配管37連接,將大約2升/sec的自來水向從槽本體32接納的處理后的高溫排水中注入進行冷卻,發(fā)現(xiàn)來自冷卻槽38有劇烈的間斷聲發(fā)生,另外,冷卻槽38及排水流放配管37及與冷卻槽38連接的下水管40的配管連接部分有輕微的振動。另外,壓縮空氣發(fā)生裝置的運行率與使用冷卻槽的場合相比大幅減少。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在洗凈處理后,由于有效地利用洗凈處理產生的槽本體的負壓,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真空吸引至槽本體,故不增加真空泵的負擔,其運行率降低,可縮短一連串的處理,進而能降低運行成本,另外,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中含有的血液、蛋白質、脂肪等固態(tài)成分很少在槽本體的內壁上析出,因此,對槽本體的腐蝕少,而且還可避免固態(tài)物的剝落等引起的配管類的堵塞等。另外,排水時,產生水蒸氣爆裂少,因而噪聲和振動減少,作為消聲器進行作用,可安靜運行,利用自來水的噴出能量強制性地吸引排水,可大幅減輕用于從槽本體內壓送加熱·滅菌處理的高溫的處理后的排水的壓縮空氣發(fā)生裝置的動力負擔。
另外,本發(fā)明,將管路冷卻器與排水管路連接,冷卻水在管路內流動時與處理后的排水進行混合,故通過在管路冷卻器的下游的下水管的一部分形成U字形或L字形的彎曲部分,處理后的排水冷卻水的混合水就從管路冷卻器、下水管流下期間通過彎曲部分,從而提高其混合率,可均勻地調節(jié)混合水的溫度,然后進行流放。
權利要求
1.一種包括給水處理、加熱·滅菌處理、排水處理、洗凈處理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給水處理是泵給水處理及真空吸引處理,泵給水處理是吸引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并向槽本體給水的處理,真空吸引處理是洗凈處理后將殘留在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或重新向原水槽內給水的感染性排水真空吸引到通過洗凈處理而成為負壓的槽本體內的處理,可代替泵給水處理或與泵給水處理并用,加熱·滅菌處理是將蒸氣的熱量通過槽本體的壁面與吸引至滅菌槽的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進行作用、從而對感染性排水進行滅菌的處理,排水處理是將加熱·滅菌處理后的排水從槽本體內進行排出的處理,洗凈處理是將洗凈水向排水處理后的滅菌槽內噴淋、以對槽本體內進行洗凈的處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泵給水處理,是在最初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吸引至滅菌槽的槽本體內時使用的,真空吸引處理,是泵給水處理結束、緊接著進行加熱·滅菌處理、排水處理、洗凈處理后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吸引到通過洗凈處理成為負壓的槽本體內的處理。
3.一種具有間接加熱方式的滅菌槽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給水處理、加熱·滅菌處理、排水處理,滅菌槽是由容納感染性排水的槽本體、從外部將槽本體用蒸氣加熱的加熱部構成,給水處理是由泵給水處理或通過真空吸引處理將感染性排水向槽本體給水的處理,泵給水處理是吸引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并向槽本體給水的處理,真空吸引處理是洗凈處理后將殘留在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或重新向原水槽內給水的感染性排水真空吸引到通過洗凈處理成為負壓的槽本體內的處理,加熱·滅菌處理是將送入加熱部內的蒸氣的熱通過槽本體的壁面與感染性排水進行作用、從而對感染性排水進行滅菌的處理,排水處理是將加熱·滅菌處理后的排水從槽本體內排出的處理,通過給水處理向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的給水而形成的水面,設定得比對槽本體進行加熱的加熱部的上限位置還高的位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給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被間接加熱,在槽本體內一邊對流一邊被加熱·滅菌處理,在加熱·滅菌處理中,將加熱至感染性排水的干燥溫度以上的槽本體的部分浸入感染性排水中,以阻止感染性排水中含有的固態(tài)物的干燥。
5.一種具有間接加熱方式的滅菌槽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滅菌槽具有蒸氣加熱裝置、槽本體、排水流放管,蒸氣加熱裝置,是用來向在槽本體的外壁上形成的加熱部內供給蒸氣,將蒸氣的熱量間接地與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作用,槽本體是容納由泵的吸引或槽本體內的負壓引起的真空吸引而給水的感染性排水的槽,其直立高度比加熱部的上限高,在比加熱部的上限位置高的位置形成感染性排水的水面,排水流放管用于將槽本體內的處理后的排水流放成下水。
6.一種具有間接加熱方式的滅菌槽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管路冷卻器,滅菌槽具有槽本體、蒸氣加熱裝置,槽本體是容納由泵的吸引或槽本體內的負壓引起的真空吸引而給水的感染性排水的槽,與排水流放管連接,蒸氣加熱裝置,接受蒸氣,用來將蒸氣的熱量間接地與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作用,排水流放配管是將滅菌處理后的槽本體內的處理后的排水作為下水進行流放的配管,管路冷卻器,是通過從外部給水的冷卻水、從排水流放配管吸引處理后的排水并在管路內與處理后的排水進行混合而將該混合水流放到下水管的配管。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冷卻器將由冷卻水源供給源給水的冷卻水向管路內噴出,通過在管路內產生負壓,強制性地將處理后的排水從槽本體內進行吸引。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冷卻器,具有冷卻水的供給源、排水流放配管、與下水管連接的管路,通過將從冷卻水的供給源供給的冷卻水與經排水流放配管而被吸引的處理后的排水進行混合,而在管路內進行冷卻。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冷卻器內藏有噴嘴,噴嘴將給予管路冷卻器內的冷卻水以高速噴出,通過噴出引起的噴出效果,強制性地將排水從槽本體內向排水流放配管內進行排出。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冷卻器,其兩端具有冷卻水的進口、向下水管流放的混合水的送水口,是相對于將冷卻水的進口與混合水的排出口連接起來的連線而立起的、具有處理后的排水的進口的配管,在配管內形成連通冷卻水進口的噴嘴,在噴嘴的正面形成連通處理后的排水進口的混合室,混合室具有縮小成小徑的開口部,該開口部與混合水的排出口連通。
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感染性排水的滅菌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與所述管路冷卻器連接的下水管具有在管路中途彎曲成U字形或L字形的彎曲部分,U字形或L字形的彎曲部分,是為了提高從管路冷卻器供給的冷卻水與從槽本體內排出的排水的混合率。
全文摘要
一種滅菌處理裝置,進行泵給水處理(A)、加熱·滅菌處理(B)、排水處理(C)、洗凈處理(D)、真空吸引處理(E)。泵給水處理(A)是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用泵吸引向槽本體內給水的處理,加熱·滅菌處理(B)是將槽本體內的感染性排水間接加熱、從而對感染性排水進行滅菌的處理,排水處理(C)是將加熱。滅菌處理后的排水從槽本體內進行排出的處理,洗凈處理(D)是排水處理后將洗凈水向槽本體內進行噴淋洗凈的處理。真空吸引處理(E)是將原水槽內的感染性排水在不使用真空泵的情況下真空吸引到利用洗凈處理而成為負壓的槽本體內的處理,可代替泵給水處理(A)或與泵給水處理(A)并用的處理。本發(fā)明能降低運行成本,不會發(fā)生振動和噪聲。
文檔編號A61L2/04GK1537639SQ0313318
公開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4月17日
發(fā)明者松田勉, 町田信幸, 荒井雄史, 伊藤義朗, 史, 幸, 朗 申請人:日本電氣亞梅尼普朗特克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