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植物茶葉的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用草本植物食葉草制備茶葉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傳統(tǒng)茶葉品種很多,口味不一,如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烏龍茶、鐵觀音茶、花茶等,均以種植茶樹為原料,傳統(tǒng)茶葉的原料基本一致,無論形式如何變化,不離其變的是千年無變的定味食品。
食葉草是用魯梅克斯酸模與皺葉酸模雜交的一種蓼科酸模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食葉草酸模、食葉菜。由北京軍信泉盛環(huán)境科學技術研究院柏綠山科研團隊培育的新植物物種。
食葉草具有以下優(yōu)點:壽命長,種植一次可生長25年之久;產(chǎn)量高,北方畝產(chǎn)20~40噸,南方一年四季種植收獲產(chǎn)量更高;耐鹽堿;抗寒抗旱;適應性強;全國各地均可種植?!冻帯泛汀恫厮帯返人幍鋵λ崮僦参锞杏涊d,全草供藥用和食用,可作蔬菜和飼料,也常被用作料理調(diào)味料。
食葉草經(jīng)現(xiàn)代營養(yǎng)檢測,其蛋白含量大于32%,糖含量大于12%,富含人體所需的十八種氨基酸、維生素、葉綠素、有益礦物質(zhì)等,特別是鉀、鈣、硒、大黃素、大黃酚、SOD、異黃酮等,是—種新型的高蛋白植物,用于發(fā)展節(jié)糧型蛋白飼料,降低養(yǎng)殖成本,提高肉、蛋、奶品質(zhì),保障畜牧業(yè)健康養(yǎng)殖;食葉草又是一種天然植物蛋白資源,用于發(fā)展植物蛋白保健食品,強壯人類身體,改善生活質(zhì)量。
現(xiàn)有技術中沒有將食葉草單獨加工成茶葉,均是由于其制備工藝技術未突破,達不到具備茶葉的色、味要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而提供的一種口感佳、香氣濃的食葉草功能性茶葉及其制備方法,經(jīng)驗證該方法制得的功能性茶葉仍具有食葉草原本的功效。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食葉草功能性茶葉,所述茶葉是由食葉草制成的。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食葉草功能性茶葉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萎凋:將食葉草鮮葉懸掛式曬青,待水分降至含水量為60~70wt%時,去除葉柄,得到萎凋后的葉片;
(2)切絲:將步驟(1)得到的萎凋后的葉片切絲,得到葉絲;
(3)殺青:將步驟(2)所得葉絲進行殺青;
(4)揉捻:將步驟(3)殺青后的葉絲用揉捻機揉捻成型、或手工包揉成型;
(5)干燥:用干燥機將成型后的葉絲烘干;
(6)熏蒸:將烘干后的葉絲進行熏蒸,即制得本發(fā)明的食葉草功能性茶葉。
為了使食葉草原料易于加工,提供良好的產(chǎn)品外觀品質(zhì),制作前將鮮葉的葉柄去除,并挑除摻雜的根莖以及老葉、爛葉,取之鮮葉、嫩葉。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1)中食葉草鮮葉的生長期為15~25d,此時的原料營養(yǎng)價值最高,蛋白質(zhì)含量達32~38%,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維生素、有益礦物質(zhì)、大黃素、大黃酚、異黃酮、SOD、β-胡蘿卜素等營養(yǎng)元素。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1)中曬青的時間為10~30h。
食葉草萎凋目的在于去除鮮葉中的水分,并促進葉內(nèi)酶的活性,改善原料的香氣、色澤等品質(zhì)。傳統(tǒng)制茶工藝是將產(chǎn)原料平鋪在不銹鋼網(wǎng)架上攤青,再進行日曬或室內(nèi)熱風除濕等步驟;本發(fā)明采用懸掛式曬青,將收割的食葉草鮮葉倒吊起來,使其水分散發(fā)均勻,使之原料清香氣滲透于葉層之間,減少熱量局部集中,防止原料霉變發(fā)酵,造成變質(zhì)腐爛,影響品質(zhì)。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2)中切絲的寬度為1~5mm。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中殺青采用殺青機殺青或人工殺青。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中殺青的溫度為100~150℃,殺青時間為0.2~1min。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5)中烘干的溫度為120~150℃,烘干時間為2.5~5h。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5)和步驟(6)之間還包括以下步驟:將烘干后的葉絲分攤在網(wǎng)狀盤上晾置,晾置時長為1~2h。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6)中熏蒸時,燃料為蘋果樹枝、山楂樹枝、荔枝樹枝、桃樹枝中的一種或多種,熏蒸時間為4~8h;熏蒸時燃燒窯中的通風量為正常通風量的三分之二。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6)熏蒸后對所得食葉草功能性茶葉進行分揀包裝。
本發(fā)明食葉草功能性茶葉及其制備方法與現(xiàn)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
本發(fā)明食葉草功能性茶葉的制備方法工藝簡單、易操作,所得食葉草功能性茶葉保留了食葉草原本的功效,且所得食葉草功能性茶葉香味怡人,別具風格,浸出茶湯澄亮,口感獨特,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單獨采用食葉草制茶葉的香味和口感差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以下實施例和驗證試驗對本發(fā)明的食葉草功能性茶葉的制備方法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食葉草功能性茶葉按以下步驟制備:
(1)萎凋:將生長期為15d的食葉草鮮葉懸掛式曬青10h,待水分降至含水量為70wt%時,去除葉柄,得到萎凋后的葉片;
(2)切絲:將步驟(1)得到的萎凋后的葉片切成寬度為1mm絲,得到葉絲;
(3)殺青:將步驟(2)所得葉絲進行殺青;殺青的溫度為110℃,殺青時間為1min;
(4)揉捻:將步驟(3)殺青后的葉絲用揉捻機揉捻成型;
(5)干燥:用干燥機將成型后的葉絲烘干,烘干的溫度為130℃,烘干時間為5h;
(6)晾置:將烘干后的葉絲分攤在網(wǎng)狀盤上晾置1h;
(7)熏蒸:用蘋果樹枝作為燃料,將烘干后的葉絲熏蒸4h后出爐,熏蒸時燃燒窯中的通風量為正常通風量的三分之二。出窯后的茶絲涼透后分揀包裝,即制得本實施例的食葉草功能性茶葉。
本實施例制得的茶葉茶湯澄亮,茶香濃郁,茶香味類似鐵觀音香味。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食葉草功能性茶葉按以下步驟制備:
(1)萎凋:將生長期為25d的食葉草鮮葉懸掛式曬青24h,待水分降至含水量為65wt%時,去除葉柄,得到萎凋后的葉片;
(2)切絲:將步驟(1)得到的萎凋后的葉片切成寬度為3mm絲,得到葉絲;
(3)殺青:將步驟(2)所得葉絲進行殺青;殺青的溫度為130℃,殺青時間為0.4min;
(4)揉捻:將步驟(3)殺青后的葉絲手工包揉成型;
(5)干燥:用干燥機將成型后的葉絲烘干,烘干的溫度為150℃,烘干時間為2.5h;
(6)晾置:將烘干后的葉絲分攤在網(wǎng)狀盤上晾置2h;
(7)熏蒸:用桃樹枝作為燃料,將烘干后的葉絲熏蒸8h后出爐;熏蒸時燃燒窯中的通風量為正常通風量的三分之二,即制得本實施例的食葉草功能性茶葉。
本實施例制得的茶葉茶湯澄亮,茶香濃郁,茶香味類似鐵觀音香味。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食葉草功能性茶葉按以下步驟制備:
(1)萎凋:將生長期為20d的食葉草鮮葉懸掛式曬青30h,待水分降至含水量為60wt%時,去除葉柄,得到萎凋后的葉片;
(2)切絲:將步驟(1)得到的萎凋后的葉片切成寬度為5mm絲,得到葉絲;
(3)殺青:將步驟(2)所得葉絲進行殺青;殺青的溫度為150℃,殺青時間為0.6min;
(4)揉捻:將步驟(3)殺青后的葉絲,取其中一半用揉捻機揉捻成型,另一半手工包揉成型;
(5)干燥:用干燥機將成型后的葉絲烘干,烘干的溫度為120℃,烘干時間為4h;
(6)晾置:將烘干后的葉絲分攤在網(wǎng)狀盤上晾置1.5h;
(7)熏蒸:用荔枝樹枝作為燃料,將烘干后的葉絲熏蒸6h后出爐;熏蒸時燃燒窯中的通風量為正常通風量的三分之二,即制得本實施例的食葉草功能性茶葉。
本實施例制得的茶葉茶湯澄亮,茶香濃郁,茶香味類似鐵觀音香味。
其中實施例3中制得的食葉草茶香相對更濃郁,口感醇厚,輕微苦后回甘,更被人們所接納。
將以上實施例1-3制得的茶葉分別摻入到雞、豬、牛飼料中,并與食葉草鮮葉作對比。摻入量為:實施例1-3中制得的茶葉干重占飼料總重量的5%;食葉草鮮葉占飼料總重量的25%(本實驗中將食葉草鮮葉含水量按照理論含水量80%進行計算)。經(jīng)驗證,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制得的產(chǎn)品仍然具有促進增長、增奶、增蛋、防病等具有很好的效果,所得增效數(shù)據(jù)與摻入加工前的食葉草無統(tǒng)計學差異。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實質(zhì)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