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蕎麥防治甘藍根腫病的栽培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甘藍栽培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防治甘藍根腫病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 結(jié)球甘藍(BrassicaoleraceaL.var.capitataL.)簡稱甘藍,為十字花科蔬菜。 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國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在我國蔬菜的全年供應(yīng)中占有重要地位。 甘藍根腫病是由蕓薹根腫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侵染引起的一種世界性 的土傳病害,主要危害十字花科作物。近年來,我國甘藍根腫病發(fā)病面積急劇增加,造成產(chǎn) 量和品質(zhì)大幅度降低,嚴重時甚至絕收。國內(nèi)外對其防治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仍 未找到行之有效的根治根腫病的防治措施,探索防治根腫病的新方法和新技術(shù)具有重要的 現(xiàn)實意義。
[0003] 蕎麥[1]是寥科(Polygonaceae)蕎麥屬(FagopyrumMill.)的雙子葉禾谷類作物。 在世界上分布較廣,幾乎遍及所有種植有粒用作物的國家。1994年張慶平 [2]試驗研究表明 連作小麥重病田復種蕎麥,翌年小麥產(chǎn)量增加,小麥全蝕病害也明顯降低。同一科屬的金蕎 麥,也有相關(guān)報道。2005年王立波 [3]和2006年馮黎莎[4]對金蕎麥抗菌活性研究中,得出 金蕎麥對細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為防治甘藍根腫病提供一種新選擇。
[0005]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首次發(fā)明并利用蕎麥防治甘藍根腫病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 步驟:將蕎麥與甘藍進行間作或輪作;間作時,露地田間1. 6~1. 8m做畦,種植畦中央首先 條播蕎麥,30~40d后在蕎麥兩側(cè)定植甘藍;主要考慮到甘藍育苗時間需30~40d,同時蕎 麥根系分泌物在田間有一定的積累,甘藍行株距為75~90cmX45~60cm;輪作時,甘藍前 茬作物為蕎麥,蕎麥種植為常規(guī)栽培,蕎麥收獲后種植甘藍,露地田間1. . 1~1. 3m作畦,甘 藍行株距為50~65cmX45~60cm,畦寬和行株距主要根據(jù)甘藍品種的不同確定。
[0006] 其中,所述的蕎麥為花蕎品種或苦蕎品種。
[0007] 其中,間作時,大型甘藍品種露地田間1. 8m作畦,小型甘藍品種露地田間1. 6m作 畦。
[0008] 其中,間作時,蕎麥播種35d后定植甘藍。
[0009] 其中,間作時,大型甘藍品種甘藍定植行株距為90cmX60cm,小型甘藍品種定植行 株距為 75cmX45cm。
[0010] 其中,輪作時,大型甘藍品種種植露地田間1. 3m作畦,小型甘藍品種種植露地田 間1.lm作畦。
[0011] 其中,輪作時,大型甘藍品種定植行株距為65cmX60cm,小型甘藍品種定植行株距 為 50X45cm。
[0012]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13] (1)本發(fā)明中的間作和輪作植物為蕎麥,該種植物對作物的根腐病、全蝕病等病害 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在甘藍栽培中利用很少,特別是防治根腫病方面還處于空白,因 此,本發(fā)明有助于完善對該種重要植物在蔬菜病害防治方面的認識。
[0014] (2)采用蕎麥和甘藍間作和輪作的栽培制度,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光能的浪 費,抑制雜草的生長,降低成本。有利于調(diào)動農(nóng)戶的種植積極性,也可幫助種植戶增收。進 一步發(fā)展了甘藍抗病的栽培理論,有益于建立1套甘藍防治根腫病的栽培模式。
[0015] (3)抗病原理主要是利用蕎麥的根系分泌物,可以抑制根腫菌休眠孢子的萌發(fā),可 以降低甘藍根腫病的發(fā)生程度。相較于傳統(tǒng)化學農(nóng)藥防治具有安全和無農(nóng)藥殘留,對環(huán)境 無污染等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實施例蕎麥與甘藍輪間作對苗期甘藍根腫病的防治效果
[0017] (1)試驗設(shè)計:室內(nèi)和田間試驗共設(shè)5個處理,單作甘藍(G);苦蕎與甘藍間作 (K+G);花蕎與甘藍間作(H+G);苦蕎與甘藍輪作(K-G);花蕎與甘藍輪作(H-G),每個處理3 次重復。
[0018]室內(nèi)試驗:設(shè)計單作每盆3株甘藍(CK),間作處理中每盆2株甘藍,1株蕎麥。蕎 麥生長15d之后,播種甘藍。輪作處理中蕎麥種植50d后種植甘藍3株,每個處理20盆,人 工氣候室中培養(yǎng)(25°C/18°C),各處理重復3次。甘藍播種露一片真葉,兩片真葉,三片真 葉時,采用5點采樣法,取甘藍根際同層次土樣,-79°C下保存土樣用于PLFA種類和含量的 分析。最后一次取土樣時測定甘藍的株高和鮮重,并采集各處理甘藍葉片與根系用于保護 性酶活性測定。
[0019] 田間試驗設(shè)計蕎麥和甘藍均采用點播,間作小區(qū)按1行蕎麥1行甘藍方式種植,間 作小區(qū)內(nèi)4個蕎麥種植帶,3個甘藍種植帶。2014年8月10日同時播種,2014年10月10 日調(diào)查并采集甘藍根際土,_79°C下保存土樣用于根際土壤微生物區(qū)系PLFA的種類和含量 的分析。
[0020] 甘藍根腫病單株分級標準:
[0021] 0級:根系生長正常、無腫瘤;
[0022] 1級:根系主根不發(fā)病或膨大不明顯,其直徑< 2倍莖基部或須根有小腫瘤;
[0023] 2級:主根明顯腫大,直徑彡2-3倍莖基部;
[0024] 3級:主根明顯腫大,直徑彡3-4倍莖基部;
[0025] 4級:主根明顯腫大,直徑< 4倍以上莖基部或根部發(fā)黑腐爛,無須根。
[0026] 發(fā)病率=感染根腫病的單株數(shù)/該材料參與統(tǒng)計的總株數(shù)X100%。
[0027] 病情指數(shù)=Σ(各級病株數(shù)X該病級值)八調(diào)查總株數(shù)父最高級值)。
[0028] (2)蕎麥與甘藍輪間作對甘藍根際土壤微生物區(qū)系的影響
[0029] ①磷脂脂肪酸(PLFA)的提?。河糜跍y定微生物生物量的新鮮土樣先除去可見動、 植物殘體,過2mm篩子,根據(jù)水分系數(shù)稱取相當于8g干重的土壤,置于35ml離心管中,向離 心管中加入5ml磷酸緩沖液,6ml三氯甲烷,12ml甲醇;285~320r,26°C,振蕩2小時;先預 熱離心機2h,25°C,3500rpm,離心10分鐘,取上清液倒入大試管A中;下層土壤樣品重復步 驟一(加入5ml磷酸緩沖液,6ml三氯甲烷,12ml甲醇),手工上下?lián)u動兩分鐘,285~320R, 26°C,振蕩30分鐘,3500rpm,25°C,離心10分鐘,上清液倒入大試管A中;加12mlCHCL3, 12ml磷酸緩沖液于大試管A中,封上封口膜,搖動2分鐘,靜止過夜;用吸管將大試管A中 下層溶液吸入新備好的大試管B中,貼好標簽;30-32°C水浴,N2濃縮吹干;取500mlCHCL3 沖洗大試管B底部并轉(zhuǎn)移到萃取小柱,此步驟重復2次;加3ml00^調(diào)解萃取小柱;向萃 取小柱加入依次加入5mlCHCL3,5ml丙酮;用lml槍取甲醇清洗萃取小柱底部,棄小試管A; 向萃取小柱內(nèi)加5ml甲醇,小試管B收集淋洗液;用10ul的移液槍第一次加入4ul內(nèi)標,第 二次用移液槍加入淋洗液沖洗內(nèi)標、小試管B壁部,搖動,再多次用移液槍沖洗試管使之混 勻。32°C水浴,N2濃縮吹干;加lml1:1甲醇:甲苯lml0. 2MK0H溶液,搖勻;37°C水浴加 熱15分鐘;加0. 3ml1M醋酸溶液,2ml己烷,2ml超純水;低速振蕩10分鐘(120-200R),上 層己烷溶液移入小試管C;下層加2ml己烷再振蕩10分鐘;上層己烷溶液移入小試管C;小 試管C,隊脫水干燥,不用水?。患尤?00ul的正己烷沖洗小試管C底部及壁部,搖動,再多 次用膠頭玻璃滴管沖洗試管使之混勻,用膠頭玻璃滴管轉(zhuǎn)移到GC專用內(nèi)襯管,2-3天內(nèi)檢 測-20 °C保存。超過3天檢測,-80 °C保存。
[0030] ②PLFA的檢測:采用美國Agilent6850氣相色譜儀(FID)檢測器分析PLFA 的成分。在下述色譜條件下平行分析脂肪酸甲酯混合物標樣和待檢樣本:HP-5柱 (25. 0mX200μπιΧΟ. 33μπι),進樣量1μ1,分流比1:1載氣H2尾吹氣高純N2,助燃氣 空氣,流速0. 8mL/min。汽化室溫度250°C、檢測器溫度300°C,柱前壓10.Opsi(lpsi= 6. 895kpa)。二階程序升高柱溫:170°C起始,5°C/min升至260°C,而后40°C/min升溫至 310°C,維持1.5min。各成分脂肪酸通過MIDISherlock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Version6.1, MIDI,Inc.,Newark,DE),標準品購于美國MIDI公司的C9-C20的脂肪酸甲酯,定量分析以 正十九烷酸甲酯(19:0)為內(nèi)標。
[0031] 按照Frostegard(1993)的方法,對PLFAs進行命名。代表細菌的標記性的磷脂脂 肪酸有 14:00、14:0iso、15:0anteiso、15:0iso、15:lisoG、16:00、16:0anteiso、16:0iso、 16:1 20H、16:lisoG、16:lw5c、16:lw9c、17:Oanteiso、17:0cyclo、17:0iso、17:lw8c、 18:00、18:lw7cll_methyl、19:0cyclow8c、20:lw9c、12:00、17:00、10:0 30H、13:00 ;代表 放線菌標記性的磷脂脂肪酸有17:0 10-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