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昆蟲防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盲蝽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轉bt基因棉花的成功研制,對防治棉鈴蟲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其大面積推廣種植,棉田中害蟲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有些轉bt基因棉田棉蚜aphisgossypii、棉紅蜘蛛tetranychusurticae、棉薊馬thripstabaci、白粉虱trialeurodesyaporariorum、煙粉虱bemisiatabaci、棉角盲蝽helopeltisschoutedeni,苜蓿盲蝽adelphocoristaeniophorus和棉葉蟬empoascabiguttula等刺吸轉bt基因棉花的成功研制,對防治棉鈴蟲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其大面積推廣種植,棉田中害蟲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棉田盲蝽已上升為優(yōu)勢害蟲。
棉盲蝽屬半翅目盲蝽科,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蟲之一,黃河流域棉區(qū)主要為害種類有綠盲蝽、苜蓿盲蝽、盲蝽、三點盲蝽等。近年來許多地區(qū)報道其發(fā)生和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趨勢。棉花受盲蝽危害后,苗期形成“破頭瘋”和無頭苗,蕾期形成多頭苗和“破頭瘋”,蕾期和花鈴期造成大量的蕾花和幼鈴脫落。由于盲蝽飛行能力強,危害寄主雜,寄主類型多等特點,對盲蝽的防治具有較大的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盲蝽的防治方法,對盲蝽具有較好防效的殺蟲劑進行篩選,并單個藥劑防治的基礎上進行助劑篩選和應用,以克服盲蝽防治困難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盲蝽的防治方法,將質量分數為0.6-1.2%的醋酸棉酚與質量分數為0.03-0.05%的螺蟲乙酯按照體積比1:1混合均勻,選擇在太陽剛剛出來時由外圍向內圍進行噴霧。
醋酸棉酚和螺蟲乙酯的溶劑均為水,噴霧時的時間為太陽剛升起時,從外圍向內圍以螺旋式往內推進,噴霧量為每畝地混合溶液10-15kg。
在配制噴霧藥時,同時加入水溶性葉面肥,加入水溶性葉面肥,加入的水溶性葉面肥的質量分數為10-15%。
在噴霧之前,種植時預先施肥,施肥時將肥料與醋酸棉酚、螺蟲乙酯、水按照質量比200-500:1:0.2:10-20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均勻的灑在土地里,使用量為每畝地20-30kg,然后翻耕掩埋在土里。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對盲蝽具有較好防效的殺蟲劑進行篩選,并單個藥劑防治的基礎上進行助劑篩選和應用,以克服盲蝽防治困難的問題,能夠有效的防治盲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一種盲蝽的防治方法。
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盲蝽的防治方法,將質量分數為0.6-1.2%的醋酸棉酚與質量分數為0.03-0.05%的螺蟲乙酯按照體積比1:1混合均勻,選擇在太陽剛剛出來時由外圍向內圍進行噴霧。
醋酸棉酚和螺蟲乙酯的溶劑均為水,噴霧時的時間為太陽剛升起時,從外圍向內圍以螺旋式往內推進,噴霧量為每畝地混合溶液10-15kg。
在配制噴霧藥時,同時加入水溶性葉面肥,加入水溶性葉面肥,加入的水溶性葉面肥的質量分數為10-15%。
在噴霧之前,種植時預先施肥,施肥時將肥料與醋酸棉酚、螺蟲乙酯、水按照質量比200-500:1:0.2:10-20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均勻的灑在土地里,使用量為每畝地20-30kg,然后翻耕掩埋在土里。
實施例1:
將清水、醋酸棉酚0.3%、醋酸棉酚0.6%、醋酸棉酚1.0%、螺蟲乙酯0.04%、醋酸棉酚1%+螺蟲乙酯0.04%進行噴灑,做對比試驗,結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到,混合之后,防效可達93.6%,效果明顯。
實施例2
一種盲蝽的防治方法,將質量分數為0.7%的醋酸棉酚與質量分數為0.035%的螺蟲乙酯按照體積比1:1混合均勻,選擇在太陽剛剛出來時由外圍向內圍進行噴霧。
醋酸棉酚和螺蟲乙酯的溶劑均為水,噴霧時的時間為太陽剛升起時,從外圍向內圍以螺旋式往內推進,噴霧量為每畝地混合溶液12.5kg。
在配制噴霧藥時,同時加入水溶性葉面肥,加入水溶性葉面肥,加入的水溶性葉面肥的質量分數為13%。
在噴霧之前,種植時預先施肥,施肥時將肥料與醋酸棉酚、螺蟲乙酯、水按照質量比400:1:0.2:15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均勻的灑在土地里,使用量為每畝地23kg,然后翻耕掩埋在土里。
實施例3
一種盲蝽的防治方法,將質量分數為0.6%的醋酸棉酚與質量分數為0.039%的螺蟲乙酯按照體積比1:1混合均勻,選擇在太陽剛剛出來時由外圍向內圍進行噴霧。
醋酸棉酚和螺蟲乙酯的溶劑均為水,噴霧時的時間為太陽剛升起時,從外圍向內圍以螺旋式往內推進,噴霧量為每畝地混合溶液13.5kg。
在配制噴霧藥時,同時加入水溶性葉面肥,加入水溶性葉面肥,加入的水溶性葉面肥的質量分數為13%。
在噴霧之前,種植時預先施肥,施肥時將肥料與醋酸棉酚、螺蟲乙酯、水按照質量比350:1:0.2:17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均勻的灑在土地里,使用量為每畝地21kg,然后翻耕掩埋在土里。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