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植物保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馬鈴薯絲核菌病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迅猛。但由于種薯生產者提供無病種薯的觀念不強,用種者常將非種薯做種薯應用,品種引進和調運過程中忽視檢疫把關;甚至有的種植區(qū)域種薯生產地區(qū),不注意輪作倒茬;還有的在種植過程中對病害的防治措施落實的不認真。種種原因,致使馬鈴薯病害日趨嚴重,馬鈴薯絲核菌病(也稱黑痣病)就是其中之一,不僅發(fā)病普遍,危害程度也在加重,一般發(fā)病株比率為10%~30%,重的達50%左右,嚴重降低了產量,影響了品質,已成為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大障礙。因此,絲核菌的防治已經迫在眉睫。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馬鈴薯絲核菌病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馬鈴薯種薯切塊前進行藥劑處理;
2)在馬鈴薯種薯切塊后對馬鈴薯切塊用藥劑處理
3)藥劑處理馬鈴薯種薯種植區(qū)域土壤;
4)藥劑處理馬鈴薯地下匍匐莖區(qū)域土壤。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所述的馬鈴薯絲核菌病防治方法中,所述步驟1)中馬鈴薯種薯切塊前包括對馬鈴薯種薯切塊所用切刀進行消毒。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所述的馬鈴薯絲核菌病防治方法中,所述步驟1)中對馬鈴薯種薯切塊所用切刀進行消毒的方法為使用1%漂白粉或75%的醫(yī)用酒精切刀消毒2分鐘以上。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所述的馬鈴薯絲核菌病防治方法中,所述步驟2)中所述種薯藥劑處理方法為:滑石粉拌種10-15kg/噸+72%農用鏈霉素60g/噸+70%甲基托布津1公斤/噸。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所述的馬鈴薯絲核菌病防治方法中,所述步驟3)中所述馬鈴薯種薯區(qū)域土壤藥劑處理的方法為:播種時溝施,噴施阿米西達0.5升/公頃。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所述的馬鈴薯絲核菌病防治方法中,所述步驟4)中所述馬鈴薯地下匍匐莖區(qū)域土壤藥劑處理的方法為:
在當出苗達到50%時施用藥劑;
所述藥劑成分:阿米西達(嘧菌酯,25%懸浮劑);藥劑用量:阿米西達1.0升/公頃;
所述藥劑施用機械:將藥劑施用藥罐稀釋100倍,依據地面積,施用注肥泵將藥劑均勻的打入噴灌機,通過噴灌機噴入馬鈴薯田間土壤,噴灌機灌溉量為3mm。
更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所述的馬鈴薯絲核菌病防治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驟:
1)馬鈴薯種薯切塊前,對馬鈴薯種薯切塊所用切刀使用1%漂白粉或75%的醫(yī)用酒精切刀消毒2分鐘以上,對馬鈴薯種薯切塊種植區(qū)域土壤以每20公頃的地塊使用需要50公斤漂白粉進行消毒;
2)馬鈴薯種薯切塊后用滑石粉拌種10-15kg/噸+72%農用鏈霉素60g/噸+70%甲基托布津1公斤/噸處理馬鈴薯種薯切塊;
3)對馬鈴薯種薯種植區(qū)域土壤,在播種時溝施,噴施阿米西達0.5升/公頃;
4)對馬鈴薯地下匍匐莖區(qū)域土壤藥劑處理為:在當出苗達到50%時施用藥劑;藥劑成分:阿米西達(嘧菌酯,25%懸浮劑);藥劑用量:阿米西達1.0升/公頃;藥劑施用機械:將藥劑施用藥罐稀釋100倍,依據地面積,施用注肥泵將藥劑均勻的打入噴灌機,噴灌機灌溉量為3mm,通過噴灌機噴入馬鈴薯田間土壤。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上述馬鈴薯絲核菌病防治方法中,在步驟4)施藥一周內,土壤濕度如果低于50%,需要噴水3-5mm,保證土壤濕度在60%左右。
由上可見,本發(fā)明至少有以下優(yōu)點:
以目前的技術,施用藥物均在播種或切塊環(huán)節(jié),一般持效期為30天,只能在馬鈴薯的苗期及之前控制絲核菌病發(fā)病,結薯期無法控制絲核菌病的發(fā)生,導致結薯數降低,產量下降,品質降低。而本發(fā)明的方法可以達到馬鈴薯結薯期的絲核菌病防治的目的,可以確保結薯期絲核菌病發(fā)病率降低到5%以下,保證結薯數,為穩(wěn)定高產打下基礎。
而且本發(fā)明的方法可以減少使用持效期長的藥劑施用,而持效期過長的藥劑會導致農藥殘留,有食品安全不合格的風險;無需使用抗病性品種,而目前沒有也缺少可以實際可以使用的抗病性品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應理解以下僅為本發(fā)明的示例性說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馬鈴薯絲核菌病防治新方法
按照如下方法,處理馬鈴薯種薯并進行種植:
1、切塊藥劑處理:
本實施例中所用馬鈴薯種薯品種為尤金885。
切塊前,每個工人兩把刀,一個消毒桶,經過消毒的墊板和消毒劑(漂白粉或醫(yī)用酒精),每20公頃的地塊切塊用的消毒劑大約需要50公斤漂白粉。每切一個種薯需要消毒一次,遇到腐爛薯扔掉,更換切刀,切刀消毒2分鐘以上。消毒劑配比(1%漂白粉或75%的醫(yī)用酒精切刀消毒)。
2、種薯藥劑處理:
滑石粉拌種10-15kg/噸+72%農用鏈霉素60g/噸+70%甲基托布津1公斤/噸,共處理種薯1000公斤。
3、馬鈴薯種薯區(qū)域土壤藥劑處理:
土地面積為30公頃的馬鈴薯田,播種時溝施,噴施阿米西達0.5升/公頃。
4、馬鈴薯地下匍匐莖區(qū)域土壤藥劑處理:
施藥時間:當出苗達到50%時;灌溉水量:噴灌機噴施水量為3mm;藥劑成分:阿米西達(嘧菌酯,25%懸浮劑);藥劑用量:阿米西達1.0升/公頃;藥劑施用機械:將藥劑施用藥罐稀釋100倍,依據地面積,施用注肥泵將藥劑均勻的打入噴灌機,噴灌機灌溉量為3mm,通過噴灌機噴入馬鈴薯田間土壤。
土地面積為30公頃的馬鈴薯田,施用藥劑阿米西達的體積即為1.0升/公頃×30公頃=30升,用藥罐灌水為30升×100(稀釋倍數)=3000升,噴灌機完成全田噴灌需要10小時,每小時需要使用施肥泵向噴灌機注入單位時間的注藥量為3000升÷10小時=300升/小時。
注:出苗時噴藥能夠使藥劑保護馬鈴薯匍匐莖30天左右,抑制馬鈴薯絲核菌的發(fā)病,順利完成結薯,進入馬鈴薯膨大期后絲核菌的危害降低(植株生長旺盛,自身可以抵抗絲核菌)。
5、土壤濕度如果低于50%(施藥一周內),需要噴水3-5mm,保證土壤濕度在60%左右。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