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些吡唑羧酸烷氧基酰胺可用作殺真菌劑(參見WO-A 2010/063700)。
這些化合物的制備記載于WO-A 2010/063700、WO-A 2013127764以及WO-A 2013/167651中。
此外,已知這些化合物可與不同的安全劑化合物混合(WO-A 2012/021250),與不同的喹唑啉化合物混合(WO-A 2012/069652),與不同的吡啶脒(pyridylamidine)化合物混合(WO-A 2012/146125),與不同的異噁唑化合物混合(WO-A 2013/007550和WO-A 2013/011010)。一些吡唑羧酸烷氧基酰胺的組合物也記載于WO-A 2012/041874中,但沒有公開支持這些組合物的實(shí)驗(yàn)數(shù)據(jù)。WO-A 2014/016279公開了吡唑羧酸烷氧基酰胺與某些殺真菌劑或農(nóng)藥化合物的三元混合物。
但是對現(xiàn)代的活性成分如殺真菌劑的生態(tài)要求和經(jīng)濟(jì)要求不斷增加,例如關(guān)于活性譜、毒性、選擇性、施用率、殘余物的形成和有利的制備。
因此,需要持續(xù)開發(fā)新的、可替代性的至少在某些方面有助于滿足上述要求的植物保護(hù)產(chǎn)品。一個(gè)滿足所述需求的方法可以是開發(fā)新的至少在某些方面相對于已知組合物具有優(yōu)勢的包含不同殺真菌劑的組合物。
鑒于此,本發(fā)明的具體目標(biāo)是,提供對植物中、材料保護(hù)中的有害微生物表現(xiàn)出活性,并對植物生理學(xué)表現(xiàn)出積極作用的組合物。此外,本發(fā)明的另一具體目標(biāo)是,降低殺真菌劑的施用率并拓寬其活性譜,從而提供一種組合物,所述組合物優(yōu)選以降低的活性化合物總量施用時(shí)對有害微生物具有提高的活性。特別地,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組合物,當(dāng)將其施用于作物時(shí),使得作物上的殘留量減少,但仍然提供有效的病害防治。
現(xiàn)已出人意料地發(fā)現(xiàn),包含下列成分的組合物有益于防治植物中的有害微生物:
(A)至少一種式(I)的化合物
或其農(nóng)業(yè)化學(xué)上可接受的鹽或同分異構(gòu)體或?qū)τ钞悩?gòu)體或互變異構(gòu)體或N-氧化物,
其中X1、X2和X3彼此獨(dú)立地代表氫原子、氟原子或氯原子,和
(B)至少一種選自以下的化合物:
(B1)選自以下的唑類衍生物:
(B1-1)式(B1-1)的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
(B1-2)式(B1-2)的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
(B1-3)式(B1-3)的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戊-2-醇
(B1-4)式(B1-4)的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
(B1-5)式(B1-5)的2-[2-氯-4-(2,4-二氯苯氧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
在某些實(shí)施方案中,這些組合物以協(xié)同方式作用。
本發(fā)明還包括制備農(nóng)業(yè)組合物的方法,包括將農(nóng)業(yè)上適用的組分,例如合適的填充劑、溶劑、自發(fā)性促進(jìn)劑(spontaneity promoter)、載體、乳化劑、分散劑、防凍保護(hù)劑、增稠劑、佐劑等加入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中。此外,本發(fā)明包括通過防治這種有害微生物來減少由有害微生物引起的植物和植物部分損害或收獲的水果或蔬菜損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所述組合物施用于植物或有害微生物上或植物的生境或有害微生物的生境中。
鑒于此,本發(fā)明的問題已通過提供對植物、材料保護(hù)中的有害微生物表現(xiàn)出殺真菌和/或協(xié)同活性并作為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新型組合物而解決。此外,本發(fā)明的新型組合物能降低殺真菌劑的施用率并拓寬其活性譜。最后,新型組合物提供改善的抗有害微生物活性并因此提供減少植物和植物部分損害或收獲的水果或蔬菜損失的有效的病害防治。
優(yōu)選包含那些式(I)的化合物的組合物,其中X2代表氫原子。
特別優(yōu)選包含那些式(I)的化合物的組合物,其中X2代表氫原子且X3代表氯原子。
非常特別優(yōu)選包含那些式(I)的化合物的組合物,其中X1代表氫原子、X2代表氫原子且X3代表氯原子。
優(yōu)選包含至少一種式(I)化合物的組合物,所述式(I)化合物選自:
化合物(I-1)
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N-[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
化合物(I-2)
3-(二氟甲基)-5-氟-N-甲氧基-1-甲基-N-[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
化合物(I-3)
N-[1-(2,4-二氯苯基)丙-2-基]-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化合物(I-4)
N-[1-(2,4-二氯苯基)丙-2-基]-3-(二氟甲基)-5-氟-N-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化合物(I-5)
5-氯-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N-[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
化合物(I-6)
5-氯-N-[1-(2,4-二氯苯基)丙-2-基]-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化合物(I-2)是新的并根據(jù)下文所述的方法制備。
式(I)的化合物包括兩種對映異構(gòu)體形式。所述對映異構(gòu)體可以以(2R)和(2S)形式存在于外消旋混合物中,其中(2R)和(2S)形式的比值選自100:1至1:100、90:1至1:90、80:1至1:80、75:1至1:75、50:1至1:50、30:1至1:30、25:1至1:25、15:1至1:15、10:1至1:10、9:1至1:9、8:1至1:8、7:1至1:7、6:1至1:6、5:1至1:5、4:1至1:4、3:1至1:3、2:1至1:2和1:1。
優(yōu)選的比值為75:1至1:75、50:1至1:50、30:1至1:30、25:1至1:25、15:1至1:15、10:1至1:10、9:1至1:9、8:1至1:8、7:1至1:7、6:1至1:6、5:1至1:5、4:1至1:4、3:1至1:3、2:1至1:2、和1:1。
更優(yōu)選的比值為50:1至1:50、30:1至1:30、25:1至1:25、15:1至1:15、10:1至1:10、9:1至1:9、8:1至1:8、7:1至1:7、6:1至1:6、5:1至1:5、4:1至1:4、3:1至1:3、2:1至1:2和1:1。
甚至更優(yōu)選的是包括至少一種式(I)化合物的組合物,所述式(I)化合物選自:
化合物(I-1a)
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N-[(2R)-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I-1a),
化合物(I-1b)
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N-[(2S)-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I-1b),
化合物(I-2a)
3-(二氟甲基)-5-氟-N-甲氧基-1-甲基-N-[(2R)-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I-2a),
化合物(I-2b)
3-(二氟甲基)-5-氟-N-甲氧基-1-甲基-N-[(2S)-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I-2b),
化合物(I-3a)
N-[(2R)-1-(2,4-二氯苯基)丙-2-基]-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I-3a),
化合物(I-3b)
N-[(2S)-1-(2,4-二氯苯基)丙-2-基]-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I-3b),
化合物(I-4a)
N-[(2R)-1-(2,4-二氯苯基)丙-2-基]-3-(二氟甲基)-5-氟-N-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I-4a),
化合物(I-4b)
N-[(2S)-1-(2,4-二氯苯基)丙-2-基]-3-(二氟甲基)-5-氟-N-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I-4b),
化合物(I-5a)
5-氯-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N-[(2R)-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I-5a),
化合物(I-5b)
5-氯-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N-[(2S)-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I-5b),
化合物(I-6a)
5-氯-N-[(2R)-1-(2,4-二氯苯基)丙-2-基]-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I-6a),
化合物(I-6b)
5-氯-N-[(2S)-1-(2,4-二氯苯基)丙-2-基]-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I-6b)。
特別優(yōu)選的是包括式(I)的化合物和組分(B)的結(jié)合的下列組合物:
(I-1)+(B1-1)、(I-1)+(B1-2)、(I-1)+(B1-3)、(I-1)+(B1-4)、(I-1)+(B1-5)、(I-2)+(B1-1)、(I-2)+(B1-2)、(I-2)+(B1-3)、(I-2)+(B1-4)、(I-2)+(B1-5)、(I-3)+(B1-1)、(I-3)+(B1-2)、(I-3)+(B1-3)、(I-3)+(B1-4)、(I-3)+(B1-5)、(I-4)+(B1-1)、(I-4)+(B1-2)、(I-4)+(B1-3)、(I-4)+(B1-4)、(I-4)+(B1-5)、(I-5)+(B1-1)、(I-5)+(B1-2)、(I-5)+(B1-3)、(I-5)+(B1-4)、(I-5)+(B1-5)、(I-6)+(B1-1)、(I-6)+(B1-2)、(I-6)+(B1-3)、(I-6)+(B1-4)、(I-6)+(B1-5);
(I-1a)+(B1-1)、(I-1a)+(B1-2)、(I-1a)+(B1-3)、(I-1a)+(B1-4)、(I-1a)+(B1-5)、(I-2a)+(B1-1)、(I-2a)+(B1-2)、(I-2a)+(B1-3)、(I-2a)+(B1-4)、(I-2a)+(B1-5)、(I-3a)+(B1-1)、(I-3a)+(B1-2)、(I-3a)+(B1-3)、(I-3a)+(B1-4)、(I-3a)+(B1-5)、(I-4a)+(B1-1)、(I-4a)+(B1-2)、(I-4a)+(B1-3)、(I-4a)+(B1-4)、(I-4a)+(B1-5)、(I-5a)+(B1-1)、(I-5a)+(B1-2)、(I-5a)+(B1-3)、(I-5a)+(B1-4)、(I-5a)+(B1-5)、(I-6a)+(B1-1)、(I-6a)+(B1-2)、(I-6a)+(B1-3)、(I-6a)+(B1-4)、(I-6a)+(B1-5)、
(I-1b)+(B1-1)、(I-1b)+(B1-2)、(I-1b)+(B1-3)、(I-1b)+(B1-4)、(I-1b)+(B1-5)、(I-2b)+(B1-1)、(I-2b)+(B1-2)、(I-2b)+(B1-3)、(I-2b)+(B1-4)、(I-2b)+(B1-5)、(I-3b)+(B1-1)、(I-3b)+(B1-2)、(I-3b)+(B1-3)、(I-3b)+(B1-4)、(I-3b)+(B1-5)、(I-4b)+(B1-1)、(I-4b)+(B1-2)、(I-4b)+(B1-3)、(I-4b)+(B1-4)、(I-4b)+(B1-5)、(I-5b)+(B1-1)、(I-5b)+(B1-2)、(I-5b)+(B1-3)、(I-5b)+(B1-4)、(I-5b)+(B1-5)、(I-6b)+(B1-1)、(I-6b)+(B1-2)、(I-6b)+(B1-3)、(I-6b)+(B1-4)、(I-6b)+(B1-5)。
通常,組分(A)與組分(B)的重量比為2000:1至1:1000。
化合物(A)與化合物(B)的重量比優(yōu)選為100:1至1:100;更優(yōu)選為20:1至1:50?;衔?A)與化合物(B)的活性成分混合物包括式I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種上述化合物(B),其混合比優(yōu)選為1000:1至1:1000,非常優(yōu)選50:1至1:50,更優(yōu)選比值為20:1至1:20,甚至更優(yōu)選10:1至1:10,非常優(yōu)選5:1至1:5,特別優(yōu)選比值為2:1至1:2,且同樣優(yōu)選比值為4:125至2:1,尤其是比值為1:1、或5:1、或5:2、或5:3、或5:4、或4:1、或4:2、或4:3、或3:1、或3:2、或2:1、或1:5、或2:5、或3:5、或4:5、或1:4、或2:4、或3:4、或1:3、或2:3、或1:2、或1:600、或1:300、或1:150、或1:35、或2:35、或4:35、或1:75、或2:75、或4:75、或1:6000、或1:3000、或1:1500、或1:350、或2:350、或4:350、或1:750、或2:750、或4:750。這些混合比應(yīng)理解為一方面包括重量比,另一方面包括摩爾比。
已出人意料地發(fā)現(xiàn),化合物(A)與化合物(B)的某些重量比能夠產(chǎn)生協(xié)同活性。因此,本發(fā)明的另一個(gè)方面是這樣的組合物:其中化合物(A)和化合物(B)以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應(yīng)的量存在于組合物中。該協(xié)同活性在以下事實(shí)中是明顯的:用于防治有害微生物的包括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組合物的活性大于化合物(A)的這些活性和化合物(B)的這些活性的總和。
該協(xié)同活性以兩種方式擴(kuò)大了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作用范圍。首先,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施用率降低了,同時(shí)其活性同樣保持良好,這意味著即使當(dāng)兩個(gè)單獨(dú)組分以這樣低的施用率范圍已經(jīng)變得完全無效時(shí),該活性成分混合物仍實(shí)現(xiàn)了高度的有害微生物防治。其次,存在可以被防治的有害微生物的譜的實(shí)質(zhì)性擴(kuò)寬。
定義
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有害微生物”是植物病原性真菌、植物病原性細(xì)菌、植物病原性卵菌和植物病原性病毒?!爸参锊≡浴笔侵改軌蚯秩局参锘蛑参锊课坏母鞣N生物?!爸参锊≡浴币仓改軌蚯秩局参锏姆N子、植物繁殖材料或植物產(chǎn)品的各種生物。
優(yōu)選地,植物病原性微生物是指植物病原性真菌。
真菌是指根腫菌綱(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綱(Peronosporomycetes(同義詞(Oomycetes)))、壺菌綱(Chytridiomycetes)、接合菌綱(Zygomycetes)、子囊菌綱(Ascomycetes)、擔(dān)子菌綱(Basidiomycetes)和半知菌綱(Deuteromycetes)(同義詞不完全菌綱(Fungi imperfecti))。
細(xì)菌是指細(xì)菌屬種,包括能夠侵染植物、植物種子、植物繁殖材料或植物產(chǎn)品的假單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根瘤菌科(Rhizobiaceae)、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棒桿菌科(Corynebacteriaceae)和鏈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
在本文中,表述“組合物”表示化合物(A)(式(I)的化合物)和(B)以下列形式的各種混合物或結(jié)合物:例如以單一的“即用混合物”形式、以由單一活性成分組分的單獨(dú)制劑組成的結(jié)合的噴灑混合物形式(例如“桶混物”),以及以單一活性成分依序施用時(shí)(即在合理的短時(shí)間內(nèi),例如幾小時(shí)或幾天一個(gè)接一個(gè)施用)的結(jié)合使用形式。施用化合物(A)(式(I)的化合物)和(B)的順序?qū)τ趯?shí)施本發(fā)明不重要。本發(fā)明化合物(A)(式(I)的化合物)和(B)結(jié)合的另一個(gè)實(shí)例為化合物(A)(式(I)的化合物)和(B)并不共同存在于同一制劑中,而是單獨(dú)包裝的(分包裝(combipack)),即,不共同預(yù)配制。因此,分包裝包括一種或多種單獨(dú)的容器如小瓶、罐、瓶、小袋、包或筒,每個(gè)容器含有用于農(nóng)用化學(xué)組合物的單獨(dú)組分,此處為化合物(A)(式(I)的化合物)和(B)。一個(gè)實(shí)例為兩組分分包裝。因此,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兩組分分包裝,其包含第一組分,其依次包括式(I)的化合物/混合伴侶(A)、液體或固體載體以及如果合適,至少一種表面活性劑和/或至少一種常規(guī)助劑;以及第二組分,其依次包括混合伴侶(B)、液體或固體載體以及如果合適,至少一種表面活性劑和/或至少一種常規(guī)助劑。關(guān)于合適的液體和固體載體、表面活性劑和常規(guī)助劑的更多細(xì)節(jié)在下文中描述。
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有害微生物的防治”是指與下文定義的未處理的植物或植物部位相比,有害微生物侵染的減少,其以殺真菌功效量度,與未處理的植物(100%)相比優(yōu)選減少25-50%,與未處理的植物(100%)相比更優(yōu)選減少40-79%;甚至更優(yōu)選地,完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侵染(減少70-100%)。該防治可以是治療性的,即用于處理已侵染的植物;或該防治可以是保護(hù)性的,即用于保護(hù)尚未被侵染的植物。
“有效且非植物毒性的量”是指足以以令人滿意的方式防治植物的真菌病害或者足以完全根除真菌病害且同時(shí)不會引起任何明顯的植物毒性癥狀的本發(fā)明組合物的量。通常,該施用率可在相對寬的范圍內(nèi)變化。這取決于幾個(gè)因素,例如待防治的真菌、植物、氣候條件和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的成分。
合適的有機(jī)溶劑包括通常用于制劑目的的所有極性和非極性有機(jī)溶劑。優(yōu)選地,所述溶劑選自酮,例如甲基異丁基酮和環(huán)己酮;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鏈烷羧酸酰胺,例如N,N-二甲基癸酰胺和N,N-二甲基辛酰胺;還有環(huán)狀溶劑,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N-十二烷基吡咯烷酮、N-辛基己內(nèi)酰胺、N-十二烷基己內(nèi)酰胺和丁內(nèi)酯;還有強(qiáng)極性溶劑,例如二甲亞砜;和芳族烴,例如二甲苯、SolvessoTM;礦物油,例如石油溶劑油、石油、烷基苯和錠子油;以及酯,例如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己二酸二丁酯、乙酸己酯、乙酸庚酯、檸檬酸三正丁酯和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以及醇類,例如芐醇和1-甲氧基-2-丙醇。
根據(jù)本發(fā)明,載體是天然的或合成的、有機(jī)的或無機(jī)的物質(zhì),活性成分與其混合或結(jié)合以便更好地施用,特別是施用于植物或植物部位或種子。載體(可為固體或液體),通常是惰性的并且應(yīng)適用于農(nóng)業(yè)。
有用的固體或液體載體包括:例如銨鹽和天然的巖石粉末,如高嶺土、粘土、滑石、白堊、石英、綠坡縷石、蒙脫石或硅藻土;和合成巖石粉,如細(xì)碎二氧化硅、氧化鋁和天然或合成的硅酸鹽;樹脂;蠟;固體肥料;水;醇類(特別是丁醇);有機(jī)溶劑;礦物油和植物油,及其衍生物。同樣可以使用這些載體的混合物。
合適的固體填料和載體包括無機(jī)顆粒,例如平均粒徑在0.005至20μm之間,優(yōu)選在0.02至10μm之間的碳酸鹽、硅酸鹽、硫酸鹽和氧化物,例如硫酸銨、磷酸銨、尿素、碳酸鈣、硫酸鈣、硫酸鎂、氧化鎂、氧化鋁、二氧化硅,所謂的細(xì)粒二氧化硅、硅膠、天然或合成的硅酸鹽和鋁硅酸鹽和植物產(chǎn)品,如谷物面粉、木材粉末/鋸屑和纖維素粉末。
用于顆粒劑的有用的固體載體包括:例如粉碎和分級的天然巖石(例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白云石)以及無機(jī)和有機(jī)粉末的合成顆粒,以及有機(jī)材料(例如鋸屑、椰殼、玉米穗軸和煙草莖)的顆粒。
有用的液化氣體填充劑或載體是那些在標(biāo)準(zhǔn)溫度和標(biāo)準(zhǔn)壓力下是氣態(tài)的那些液體,例如氣溶膠推進(jìn)劑如鹵代烴,以及丁烷、丙烷、氮?dú)夂投趸肌?/p>
在制劑中,可以使用增粘劑(如羧甲基纖維素),以及以粉末、顆?;蚰z乳形式的天然和合成的聚合物(例如阿拉伯膠、聚乙烯醇和聚乙酸乙烯酯),或天然磷脂(如腦磷脂和卵磷脂)和合成的磷脂。其他的添加劑可以是礦物油和植物油。
如果使用的填充劑是水,則還可以使用例如有機(jī)溶劑作為助溶劑。有用的液體溶劑基本上為:芳族化合物,例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代芳族烴和氯代脂族烴,例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族烴,例如環(huán)己烷或石蠟,例如礦物油餾分、礦物油和植物油;醇類,例如丁醇或乙二醇及其醚和酯;酮類,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或環(huán)己酮;強(qiáng)極性溶劑,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亞砜,以及水。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還可包含其他組分,例如表面活性劑。有用的表面活性劑是具有離子或非離子性質(zhì)的乳化劑和/或發(fā)泡劑、分散劑或潤濕劑,或這些表面活性劑的混合物。這些表面活性劑的實(shí)例是聚丙烯酸鹽,木素磺酸鹽,苯酚磺酸鹽或萘磺酸鹽,環(huán)氧乙烷與脂肪醇或脂肪酸或脂肪胺、取代的酚類(優(yōu)選烷基酚或芳基酚)的縮聚物,磺基琥珀酸酯的鹽,?;撬嵫苌?優(yōu)選烷基?;撬猁}),聚乙氧基化醇或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酯,以及含有硫酸根、磺酸根和磷酸根的化合物的衍生物(例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鹽、烷基硫酸鹽、芳基磺酸鹽),蛋白質(zhì)水解產(chǎn)物,木素磺酸鹽廢液和甲基纖維素。如果活性組分之一和/或惰性載體之一是不溶于水的且在水中施用時(shí),則表面活性劑的存在是必要的。表面活性劑的比例為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的5至40重量%。
合適的表面活性劑(佐劑、乳化劑、分散劑、保護(hù)性膠體、潤濕劑和粘合劑)包括所有常見的離子型和非離子型物質(zhì),例如乙氧基化的壬基酚,直鏈或支鏈醇的聚亞烷基二醇醚,烷基苯酚與環(huán)氧乙烷和/或環(huán)氧丙烷的反應(yīng)產(chǎn)物,脂肪酸胺與環(huán)氧乙烷和/或環(huán)氧丙烷的反應(yīng)產(chǎn)物,以及脂肪酸酯,烷基磺酸鹽,烷基硫酸鹽,烷基醚硫酸鹽,烷基醚磷酸鹽,芳基硫酸鹽,乙氧基化的芳基烷基酚類(例如三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以及乙氧基化和丙氧基化的芳基烷基酚類(例如硫酸化或磷酸化的芳基烷基酚-乙氧基化物以及芳基烷基酚-乙氧基-丙氧基化物和芳基烷基酚-丙氧基化物)。其他實(shí)例為天然和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例如木質(zhì)素磺酸鹽、明膠、阿拉伯樹膠、磷脂、淀粉、疏水改性淀粉和纖維素衍生物,尤其是纖維素酯和纖維素醚,以及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以及用堿金屬氫氧化物中和的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以及任選取代的萘磺酸鹽與甲醛的縮合物。
可以使用著色劑,如無機(jī)顏料,例如氧化鐵、氧化鈦和普魯士藍(lán);以及有機(jī)染料,例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屬酞菁染料;以及微量營養(yǎng)素,例如鐵鹽、錳鹽、硼鹽、銅鹽、鈷鹽、鉬鹽和鋅鹽。
可存在于制劑中的消泡劑包括例如硅氧烷乳液、長鏈的醇類、脂肪酸和及其鹽,以及含氟有機(jī)物質(zhì)及其混合物。
增稠劑的實(shí)例為多糖,例如黃原膠或硅酸鎂鋁;硅酸鹽,例如綠坡縷石、蒙脫土以及細(xì)粒二氧化硅。
如果合適,還可存在其他額外的組分,例如保護(hù)性膠體、粘合劑、膠粘劑、增稠劑、觸變物質(zhì)、滲透劑、穩(wěn)定劑、螯合劑、絡(luò)合劑。通常,活性成分可與常用于制劑目的的任何固體或液體添加劑結(jié)合使用。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以其本身使用,或者根據(jù)它們特定的物理和/或化學(xué)性質(zhì),以它們的制劑或由其制備的使用形式來使用,例如氣霧劑、膠囊懸浮劑、冷霧濃縮劑、熱霧濃縮劑、膠囊化的顆粒劑、細(xì)顆粒劑、用于種子處理的可流動濃縮劑、即用溶液、粉劑、可乳化濃縮劑、水包油乳劑、油包水乳劑、大顆粒劑、微顆粒劑、油分散性粉末劑、油混溶性流動濃縮劑、油混溶性液體、氣劑(在壓力下)、產(chǎn)氣劑(gas generating produce)、泡沫劑、糊劑、農(nóng)藥包衣的種子、懸浮濃縮劑、懸浮乳液濃縮劑、可溶性濃縮劑、懸浮劑、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粉劑和顆粒劑、水溶性性和水分散性顆粒劑或片劑、用于種子處理的水溶性和水分散性粉劑、可濕性粉劑、用活性成分浸漬的天然產(chǎn)物和合成物質(zhì),以及聚合物微膠囊和種衣劑微膠囊,以及ULV冷霧制劑和熱霧制劑。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不僅包括可通過合適的裝置施用于植物或種子上的即用型制劑,還包括在使用之前必須用水稀釋的市售濃縮劑。常規(guī)施用為例如在水中稀釋且隨后噴灑所得的噴灑液、在油中稀釋后施用、無需稀釋直接施用、顆粒劑的種子處理或土壤施用。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和制劑通常含有0.05至99重量%,優(yōu)選0.01至98重量%,更優(yōu)選0.1至95重量%,甚至更優(yōu)選0.5至90重量%,最優(yōu)選10至70重量%的活性成分。對于特殊的應(yīng)用,例如木材和衍生的木材制品的保護(hù),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和制劑通常含有0.0001至95重量%,優(yōu)選0.001至60重量%的活性成分。
所提及的制劑可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制備,例如通過將活性成分與至少一種常規(guī)的填充劑、溶劑或稀釋劑、佐劑、乳化劑、分散劑、和/或粘合劑或固定劑、潤濕劑、防水劑,如果合適,干燥劑和UV穩(wěn)定劑,以及如果合適,著色劑和顏料、消泡劑、防腐劑、無機(jī)和有機(jī)增稠劑、粘合劑、赤霉素以及其他加工助劑和水混合來制備。根據(jù)待制備的制劑類型,其他加工步驟是必要的,例如,濕法研磨、干法研磨和造粒。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以本身形式存在或以其(市售)的制劑形式存在和以由這些制劑作為與其他(已知)的活性成分的混合物而制備的使用形式存在,所述其他(已知)活性成分例如殺昆蟲劑、引誘劑、滅菌劑、殺細(xì)菌劑、殺螨劑、殺線蟲劑、殺真菌劑、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除草劑、肥料、安全劑和/或化學(xué)信息素。
本發(fā)明的采用活性成分或組合物對植物和植物部位進(jìn)行的處理是直接進(jìn)行的或通過常規(guī)處理方法作用于它們的環(huán)境、生境或貯存空間來進(jìn)行,所述常規(guī)處理方法例如通過浸漬、噴霧、霧化、澆灌、蒸發(fā)、撒粉、彌霧、撒施、發(fā)泡、涂覆、涂布、澆水(浸透)、滴灌,并且對于繁殖材料(特別是對于種子),還通過干種子處理、濕種子處理、漿液處理、結(jié)殼作用、涂布一層或多層包衣等。還可通過超低容量法或者將活性成分制劑或活性成分本身注入到土壤中來使用活性成分。
植物/作物保護(hù)
所述組合物具有有效的殺微生物活性并可在作物保護(hù)和材料保護(hù)中用于防治有害微生物,如真菌和細(xì)菌。
本發(fā)明還涉及用于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本發(fā)明的組合物施用于有害微生物和/或其生境。
殺真菌劑可在作物保護(hù)中用于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殺真菌劑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對抗廣譜植物病原性真菌的顯著功效,所述植物病原真菌包括土壤傳播的病原體,特別是根腫菌綱、卵菌綱(同義詞:卵菌綱)、壺菌綱、接合菌綱、子囊菌綱、擔(dān)子菌綱和半知菌綱(同義詞:半知菌綱)的成員。一些殺真菌劑具有內(nèi)吸活性且可作為葉片、種子包衣或土壤殺真菌劑用于植物保護(hù)中。此外,它們適合用于防治真菌,特別是侵襲植物的木材或根部的真菌。
殺細(xì)菌劑可用在作物保護(hù)中用于防治植物病原性細(xì)菌。殺細(xì)菌劑的特征在于對于廣譜的植物病原性細(xì)菌,包括假單胞菌科、根瘤菌科、腸桿菌科、棒狀桿菌科和鏈霉菌科具有顯著的功效。
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真菌性病害的病原體的非限制性實(shí)例包括:
由白粉病病原體引起的病害,例如,布氏白粉菌屬(Blumeria)種,例如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叉絲單囊殼屬(Podosphaera)種,例如白叉絲單囊殼(Podosphaera leucotricha);單絲殼屬(Sphaerotheca)種,例如鳳仙花單囊殼(Sphaerotheca fuliginea);鉤絲殼屬(Uncinula)種,例如葡萄鉤絲殼(Uncinula necator);
由銹病病原體引發(fā)的病害,例如,膠銹菌屬(Gymnosporangium)種,例如褐色膠銹菌(Gymnosporangium sabinae);駝孢銹屬(Hemileia)種,例如咖啡銹駝孢銹菌(Hemileia vastatrix);層銹菌屬(Phakopsora)種,例如豆薯層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山馬蝗層銹菌(Phakopsora meibomiae);柄銹菌屬(Puccinia)種,例如隱匿柄銹菌(Puccinia recondite)、小麥葉銹菌(P.triticina)、禾柄銹菌(P.graminis)或條形銹病菌(P.striiformis);單孢銹菌屬(Uromyces)種,例如疣頂單孢銹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由卵菌綱(Oomycetes)病原體引起的病害,例如白銹菌屬(Albugo)種,例如白銹菌(Albugo candida);盤霜霉屬(Bremia)種,例如萵苣盤霜霉菌(Bremia lactcae);霜霉屬(Peronospora)種,例如豌豆霜霉(Peronospora pisi)或者十字花科霜霉(P.brassicae);疫霉屬(Phytophthora)種,例如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軸霜霉屬(Plasmopara)種,例如葡萄生軸霜霉(Plasmopara viticola);假霜霉屬(Pseudoperonospora)種,例如草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humuli)或者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腐霉菌屬(Pythium)種,例如終極腐霉(Pythium ultimum);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葉斑病和葉萎蔫病病害:例如鏈格孢屬(Alternaria)種,例如早疫病鏈格孢(Alternaria solani);尾孢屬(Cercospora)種,例如菾菜生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枝孢屬(Cladiosporium)種,例如黃瓜枝孢(Cladiosporium cucumerinum);旋孢腔菌屬(Cochliobolus)種,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分生孢子形式:德氏霉屬(Drechslera),同義詞:長蠕孢屬(Helminthosporium))、宮部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miyabeanus);毛盤孢屬(Colletotrichum)種,例如菜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anium);銹斑病菌屬(Cycloconium)種,例如油橄欖孔雀斑病菌(Cycloconium oleaginum);間座殼屬(Diaporthe)種,例如柑桔間座殼(Diaporthe citri);痂囊腔菌屬(Elsinoe)種,例如柑桔痂囊腔菌(Elsinoe fawcettii);盤長孢屬(Gloeosporium)種,例如悅色盤長孢(Gloeosporium laeticolor);小叢殼屬(Glomerella)種,例如圍小叢殼(Glomerella cingulata);球座菌屬(Guignardia)種,例如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小球腔菌屬(Leptosphaeria)種,例如斑污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穎枯殼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nodorum);大毀殼屬(Magnaporthe)種,例如灰色大毀殼(Magnaporthe grisea);微座孢屬(Microdochium)種,例如雪霉微座孢(Microdochium nivale);球腔菌屬(Mycosphaerella)種,例如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落花生球腔菌(M.arachidicola)和斐濟(jì)球腔菌(M.fijiensis);暗球腔菌屬(Phaeosphaeria)種,例如小麥穎枯病菌(Phaeosphaeria nodorum);核腔菌屬(Pyrenophora)種,例如圓核腔菌(Pyrenophora teres)、偃麥草核腔菌(Pyrenophora tritici repentis);柱隔孢屬(Ramularia)種,例如辛加柱隔孢(Ramularia collo-cygni)、白斑柱隔孢(Ramularia areola);喙孢屬(Rhynchosporium)種,例如黑麥喙孢(Rhynchosporium secalis);殼針孢屬(Septoria)種,例如芹菜小殼針孢(Septoria apii)、番茄殼針孢(Septoria lycopersii);核瑚菌屬(Typhula)種,例如肉孢核瑚菌(Typhula incarnata);黑星菌屬(Venturia)種,例如蘋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根和莖的病害:例如伏革菌屬(Corticium)種,例如禾伏革菌(Corticium graminearum);鐮孢屬(Fusarium)種,例如尖鐮孢(Fusarium oxysporum);頂囊殼屬(Gaeumannomyces)種,例如禾頂囊殼(Gaeumannomyces graminis);絲核菌屬(Rhizoctonia)種,諸如,例如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由例如稻帚枝桿孢(Sarocladium oryzae)引起的帚枝桿孢屬(Sarocladium)病害;例如由稻腐小核菌(Sclerotium oryzae)引起的小核菌屬(Sclerotium)病害;塔普斯屬種(Tapesia)屬種,例如塔普斯梭狀芽孢桿菌(Tapesia acuformis);根串珠霉屬(Thielaviopsis)種,例如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肉穗花序和散穗花序病害(包括玉米穗軸):例如鏈格孢屬(Alternaria)種,例如鏈格孢屬種(Alternaria spp.);曲霉菌屬(Aspergillus)種,例如黃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枝孢屬(Cladosporium)種,例如芽枝狀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麥角菌屬(Claviceps)種,例如麥角菌(Claviceps purpurea);鐮孢屬種,例如黃色鐮孢(Fusarium culmorum);赤霉屬(Gibberella)種,例如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小畫線殼屬(Monographella)種,例如雪腐小畫線殼(Monographella nivalis);殼針孢屬種,例如穎枯殼針孢(Septoria nodorum);
由黑粉菌引起的病害,例如軸黑粉菌屬(Sphacelotheca)種,例如絲孢堆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腥黑粉菌屬(Tilletia)種,例如小麥網(wǎng)腥黑粉菌(Tilletia caries)、小麥矮腥黑粉菌(T.controversa);條黑粉菌屬(Urocystis)種,例如隱條黑粉菌(Urocystis occulta);黑粉菌屬(Ustilago)種,例如裸黑粉菌(Ustilago nuda)、小麥散黑粉菌(U.nuda tritici);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果實(shí)腐爛:例如曲霉菌屬種,例如黃曲霉菌;葡萄孢屬(Botrytis)種,例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青霉屬(Penicillium)種,例如擴(kuò)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產(chǎn)紫青霉(P.purpurogenum);核盤菌屬(Sclerotinia)種,例如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輪枝菌屬(Verticilium)種,例如黑白輪枝菌(Verticilium alboatrum);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種傳的和土傳的腐解作用(decay)、發(fā)霉、萎蔫、腐爛和猝倒病害:例如鏈格孢屬種,例如由蕓薹鏈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引起的;絲囊霉屬(Aphanomyces)種,例如由根腐絲囊霉(Aphanomyces euteiches)引起的;殼二孢屬(Ascochyta)種,例如由兵豆殼二孢(Ascochyta lentis)引起的;曲霉菌屬種,例如由黃曲霉引起的;枝孢屬種,例如由草本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引起的;旋孢腔菌屬種,例如由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引起的;(分生孢子形式:德氏霉屬、平臍蠕孢屬(Bipolaris),同義詞:長蠕孢屬);毛盤孢屬,例如由毛核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引起的;鐮孢屬種,例如黃色鐮孢引起的;赤霉屬種,例如由玉蜀黍赤霉引起的;殼球孢屬(Macrophomina)種,例如由菜豆殼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引起的;小畫線殼屬(Monographella)種,例如由雪腐小畫線殼(Monographella nivalis)引起的;青霉屬種,例如由擴(kuò)展青霉引起的;擬莖點(diǎn)霉屬(Phoma)種,例如由病原黑脛莖點(diǎn)霉(Phoma lingam)引起的;擬莖點(diǎn)霉屬(Phomopsis)種,例如由大豆擬莖點(diǎn)霉(Phomopsis sojae)引起的;疫霉屬(Phytophthora)種,例如由惡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引起的;核腔菌屬種,例如由麥類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引起的;梨孢屬(Pyricularia)種,例如由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引起的;腐霉菌屬種,例如由終極腐霉引起的;絲核菌屬種,例如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根霉菌屬(Rhizopus)種,例如由稻根霉菌(Rhizopus oryzae)引起的;小核菌屬(Sclerotium)種,例如由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引起的;殼針孢屬種,例如由穎枯殼針孢引起的;核瑚菌屬(Typhula)種,例如由肉孢核瑚菌引起的;輪枝孢屬(Verticillium)種,例如由大麗花輪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癌癥、蟲癭和掃帚病(witches’broom)病害:例如叢赤殼屬(Nectria)種,例如仁果干癌叢赤殼菌(Nectria galligena);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萎蔫病害:例如鏈核盤菌屬(Monilinia)種,例如核果鏈核盤菌(Monilinia laxa);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葉皰病或卷葉病病害,例如外擔(dān)子菌屬(Exobasidium)種,例如壞損外擔(dān)菌(Exobasidium vexans);外囊菌屬(Taphrina)種,例如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木本植物的退行性病害:由例如根霉格孢菌(Phaemoniella clamydospora)、雞腿蘑絲孢均(Phaeoacremonium aleophilum)和地中海孢孔菌(Fomitiporia mediterranea)引起的依科(Esca)病害;由例如葡萄頂枯菌(Eutypa lata)引起的葡萄頂枯病(Eutypa dyeback);由例如島靈芝(Ganoderma boninense)引起的靈芝屬(Ganoderma)病害;由例如木硬孔菌(Rigidoporus lignosus)引起的硬孔菌屬(Rigidoporus)病害;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花和種子的病害:例如葡萄孢屬(Botrytis)種,例如灰葡萄孢;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植物塊莖病害:例如絲核菌屬種,例如立枯絲核菌;長蠕孢菌屬種,例如茄病長蠕孢(Helminthosporium solani);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根腫病病害:例如根腫菌屬(Plasmodiophora)種,例如蕓薹根腫菌(Plamodiophora brassicae);
由以下細(xì)菌性病原體引起的病害,例如,黃單胞菌屬種(Xanthomonas),例如稻黃單胞菌白葉枯變種(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種,例如丁香假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歐文氏菌屬(Erwinia)種,例如噬淀粉歐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
可優(yōu)選防治以下大豆病害: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位于葉、莖、莢和種子上的真菌病害,例如鏈格孢屬葉斑病((Alternaria leaf spot)輪紋葉斑病(Alternaria spec.atrans tenuissim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 dematium var.truncatum)、褐斑病(大豆殼針孢(Septoria glycines))、尾孢屬葉斑病和葉枯病(Cercospora leaf spot and blight)(菊池尾孢(Cercospora kikuchii))、笄霉屬(Choanephora)葉枯病(漏斗笄霉(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 trispora(同義詞))、疏毛核菌霉屬(dactuliophora)葉斑病(Dactuliophora glycines)、霜霉病(downy mildew)(東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hurica))、德氏霉屬枯萎病(Drechslera glycini)、蛙眼病葉斑病(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小光殼屬(leptosphaerulina)葉斑病(三葉草小光殼(Leptosphaerulina trifolii))、葉點(diǎn)霉屬(phyllostica)葉斑病(大豆生葉點(diǎn)霉(Phyllosticta sojaecola))、莢和莖枯萎病(大豆擬莖點(diǎn)霉(Phomopsis sojae));白粉病(擴(kuò)散叉絲殼(Microsphaera diffusa))、棘殼孢屬(pyrenochaeta)葉斑病(Pyrenochaeta glycines)、氣生絲核菌(rhizoctonia aerial)、葉枯病和立枯病(立枯絲核菌)、銹病(豆薯層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山馬蝗層銹菌(Phakopsora meibomiae))、瘡痂病(scab)(大豆痂圓孢(Sphaceloma glycines))、匍柄霉(stemphylium)葉枯病(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靶斑病(target spot)(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由以下病原體引起的根部和莖部的真菌病害,例如黑色根腐病((black root rot)野百合麗赤殼菌(Calonectria crotalariae))、炭腐病(菜豆生殼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鐮孢枯萎病或萎蔫、根腐病以及莢和根頸腐爛((尖鐮孢(Fusarium oxysporum)、直喙鐮孢(Fusarium orthoceras)、半裸鐮孢(Fusarium semitectum)、木賊鐮孢(Fusarium equiseti))、mycoleptodiscus根腐病(Mycoleptodiscus terrestris)、新赤殼屬(neocosmospora)(侵菅新赤殼(Neocosmopspora vasinfecta))、莢和莖枯萎病(菜豆間座殼(Diaporthe phaseolorum))、莖潰瘍(大豆北方莖潰瘍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疫霉腐病(大雄疫霉(Phytophthora megasperma))、褐莖腐病(大豆莖褐腐病菌(Phialophora gregata))、腐霉病(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畸雌腐霉(Pythium irregulare)、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群結(jié)腐霉(Pythium myriotylum)、終極腐霉)、絲核菌屬根腐病、莖腐和猝倒病(立枯絲核菌)、核盤菌莖腐病(核盤菌)、核盤菌白絹病(Sclerotinia rolfsii)、根串珠霉根腐病(根串珠霉)。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用于治療性或保護(hù)性/預(yù)防性地防治有害微生物。因此,本發(fā)明還涉及通過使用本發(fā)明的組合物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治療性和保護(hù)性方法,其中將本發(fā)明的組合物施用于種子、植物或植物部位、果實(shí)或植物生長的土壤。
所述活性成分在防治有害微生物所需的濃度下具有良好的植物耐受性,這一事實(shí)使得其能夠處理植物的地上部分、繁殖的根狀莖和種子以及土壤。
所有的植物和植物部位都可根據(jù)本發(fā)明進(jìn)行處理。植物意指所有的植物和植屬種群,例如需要和不需要的野生植物、栽培種和植物變種(無論是否受植物品種或植物育種者的權(quán)利保護(hù))。栽培種和植物變種可以是通過常規(guī)的繁殖和育種方法(其可通過一種或多種生物技術(shù)方法輔助或補(bǔ)充,例如通過使用雙單倍體、原生質(zhì)體融合、隨機(jī)和定向誘變、分子或遺傳標(biāo)記物)或通過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方法而獲得的植物。植物部位意指植物的所有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和器官,例如芽、葉、花和根,據(jù)此列出例如葉、針葉、莖、枝、花、子實(shí)體、果實(shí)和種子以及根、球莖和根莖。作物以及無性和有性繁殖材料,例如插條、球莖、根莖、匍匐莖(runners)、插穗和種子也屬于植物部位。
當(dāng)本發(fā)明的組合物被植物良好地耐受時(shí),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具有有利的溫血動物毒性且可被環(huán)境很好地耐受,它們適用于保護(hù)植物和植物部位,用于提高采收產(chǎn)量,改善采收材料的品質(zhì)。它們可被優(yōu)選用作作物保護(hù)組合物。它們對一般敏感和抗性物種具有活性,并且對所有的或一些發(fā)育階段具有活性。
可依照本發(fā)明進(jìn)行處理的植物包括以下主要作物植物:玉米、大豆、紫花苜蓿、棉花、向日葵、蕓苔屬(Brassica)油料種子(例如歐洲油菜(Brassica napus)(例如蕓苔、油菜籽)、蕪青(Brassica rapa)、芥菜(B.juncea)(例如(田野)芥子)和埃塞俄比亞芥(Brassica carinata))、檳榔科屬種(Arecaceae sp.)(例如油棕,椰子)、稻、小麥、甜菜、甘蔗、燕麥、黑麥、大麥、粟和高粱、黑小麥、亞麻、堅(jiān)果、葡萄和藤本植物以及來自各種植物分類群的各種水果和蔬菜,例如薔薇科屬種(Rosaceae sp.)(如仁果類水果(如蘋果和梨),還有核果類水果(如杏、櫻桃、扁桃、李子和桃),以及漿果類水果(如草莓、覆盆子、紅茶藨子和黑茶藨子以及醋粟))、茶藨子科屬種(Ribesioidae sp.)、胡桃科屬種(Juglandaceae sp.)、樺木科屬種(Betulaceae sp.)、漆樹科屬種(Anacardiaceae sp.)、殼斗科屬種(Fagaceae sp.)、桑科屬種(Moraceae sp.)、木犀科屬種(Oleaceae sp.)(例如橄欖)、獼猴桃科屬種(Actinidaceae sp.)、樟科屬種(Lauraceae sp.)(例如鱷梨、肉桂、樟腦)、芭蕉科屬種(Musaceae sp.)(例如香蕉樹和香蕉種植園)、茜草科屬種(Rubiaceae sp.)(例如咖啡)、山茶科屬種(Theaceae sp.)(例如茶)、梧桐科屬種(Sterculiceae sp.)、蕓香科屬種(Rutaceae sp.)(例如檸檬、橙、柑橘和葡萄柚);茄科屬種(Solanaceae sp.)(例如,番茄、馬鈴薯、胡椒、辣椒、茄子、煙草)、百合科屬種(Liliaceae sp.)、菊科屬種(Compositae sp.)(例如萵苣、朝鮮薊和菊苣,包括根菊苣、菊苣或普通菊苣)、傘形科屬種(Umbelliferae sp.)(例如胡蘿卜、荷蘭芹、芹菜和根芹菜)、葫蘆科屬種(Cucurbitaceae sp.)(例如瓜類——包括腌食用小黃瓜、南瓜、西瓜、葫蘆和甜瓜)、蔥科屬種(Alliaceae sp.)(例如韭、洋蔥)、十字花科屬種(Cruciferae sp.)(例如白球甘藍(lán)、紅球甘藍(lán)、青花菜、花椰菜、抱子甘藍(lán)、小白菜、球莖甘藍(lán)、小蘿卜、山葵、水芹和大白菜)、豆科屬種(Leguminosae sp.)(例如花生、豌豆、扁豆和菜豆——例如刀豆和蠶豆)、藜科屬種(Chenopodiaceae sp.)(例如唐萵苣、飼用甜菜、菠菜、甜菜根)、亞麻科屬種(Linaceae sp.)(例如大麻)、大麻科屬種(Cannabeacea sp.)(例如印度大麻)、錦葵科屬種(Malvaceae sp.)(例如黃秋葵、可可)、罌粟科(Papaveraceae)(例如罌粟)、天門冬科(Asparagaceae)(例如蘆筍);園藝和森林中的有用植物和觀賞植物,包括草皮、草坪、牧草和甜葉菊(Stevia rebaudiana);以及這些植物各自的基因修飾型。
有用的植物包括例如下列植物種類:
紫花苜蓿;
甜菜,例如糖用甜菜和飼用甜菜;
谷物,例如大麥、玉蜀黍/玉米、粟/高粱、燕麥、稻、黑麥、黑小麥、小麥;
瓜類蔬菜,例如南瓜/筍瓜、腌食用小黃瓜、葫蘆、黃瓜和甜瓜;
纖維植物,例如棉花、亞麻、大麻、印度大麻和黃麻;
水果,例如
仁果,例如蘋果、梨、溫悖;
漿果,例如茶薦子科屬種(Ribesioidae sp.),如草莓、覆盆子、黑莓、藍(lán)莓、紅茶薦子和黑茶薦子以及醋栗;
柑橘類水果,例如柑橘、檸檬、葡萄柚和橘子;
核果,例如桃、芒果、油桃、櫻桃、李子、歐洲李、杏;
豆類,例如菜豆、扁豆、豌豆和大豆;
油料作物,例如歐洲油菜(蓖麻、油菜籽、蕓苔)、蕪菁、芥菜(例如(田野)芥菜)、埃塞俄比亞芥、檳榔科屬種(例如油棕、椰子)、罌粟、橄欖、向日葵、椰子、蓖麻屬、可可樹、花生、木犀科屬種(例如橄欖樹、橄欖);
錦葵科屬種(例如黃秋葵、可可);
木薯族屬種(Manihoteae sp.)(例如木薯(Manihot esculenta)、樹薯),
芭蕉科屬種(例如香蕉樹、香蕉和種植園),
各種植物分類群的堅(jiān)果例如花生、胡桃科屬種(胡桃、波斯胡桃(胡桃(Juglans regia)))、灰胡桃(胡桃)、山胡桃、小糙皮山核桃、美洲山核桃(山核桃)、麻柳果(Wingnut)(楓楊屬(Pterocarya)))、山毛櫸科屬種(栗子(栗屬(Castanea))、栗子包括栗、馬拉巴栗、甜栗、山毛櫸(山毛櫸屬(Fagus))、櫟(櫟屬(Quercus))、石櫟、密花石櫟(石櫟屬(Lithocarpus)));樺木科屬種(榿木(榿木屬(Alnus))、樺木(樺木屬(Betula))、榛樹、榛子(榛屬(Corylus))、鵝耳櫪)、豆科屬種(例如花生、豌豆和豆類——例如攀緣豆和蠶豆)、菊科屬種(例如向日葵種子)、扁桃、山毛櫸、灰胡桃、巴西堅(jiān)果、桐樹、腰果樹、藥西瓜、棉籽、黑籽南瓜、榛子、印度山毛櫸或水黃皮、可樂果、蓮子、澳大利亞堅(jiān)果、蜜果、瑪雅果、蒙剛果(Mongongo)、橡樹果、Ogbono堅(jiān)果、Paradise堅(jiān)果、霹靂果、松子、開心果(Pistacchio)、南瓜子、菱角;大豆(大豆屬(Glycine sp.)、大豆(Glycine max));樟科屬種,例如鱷梨、樟屬、樟腦;
茄科屬種(例如番茄、馬鈴薯、辣椒、甜柿子椒、番椒、茄子(aubergines)、茄子(eggplant)、煙草),茜草科屬種(例如咖啡);
香料如葛香旱芹(Ajwain)(細(xì)葉糙果芹(Trachyspermum ammi))、多香果(牙買加甜椒(Pimenta dioica))、紫草(Anchusa arvensis)、Amchur-芒果粉(芒果屬(Mangifera))、當(dāng)歸屬(圓葉當(dāng)歸(Angelica archangelica))、茴香(茴香(Pimpinella anisum))、大茴香(茴香香桃葉(Syzygium anisatum))、胭脂樹(紅木(Bixa orellana L.))、蘋果薄荷(蘋果薄荷(Mentha suaveolens))、北艾(Artemisia vulgaris)/艾蒿、阿魏(阿魏(Ferula assafoetida))、小檗屬、香蕉、羅勒屬(羅勒(Ocimum basilicum))、月桂葉、拳參(Persicaria bistorta)、黑豆蔻(Black cardamom)、黑小茴香(Black cumin)、黑醋栗、黑酸橙(Black limes)、墨角藻(墨角藻(Fucus vesiculosus))、藍(lán)升麻(Blue Cohosh)、藍(lán)葉小桉樹(Blue-leaved Mallee)(多苞桉(Eucalyptus polybractea))、Bog Labrador Tea(拉布拉多茶樹(Rhododendron groenlandicum))、波爾多葉(Boldo)(波爾多樹(Peumus boldus))、玻利維亞香菜(Bolivian Coriander)(葩葩洛(Porophyllum ruderale))、琉璃苣(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菖蒲(Calamus)、金盞花、咖倫巴(Jateorhiza calumba)、甘菊、燭堅(jiān)果(Candle nut)、大麻、馬檳榔(Caper)(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葛縷子(Caraway)、小豆蔻(Cardamom)、角豆莢(Carob Pod)、桂皮、木麻黃(Casuarina)、假荊芥(Catnip)、貓爪草(Cat's Claw)、貓耳草(Catsear)、牛角椒(Cayenne pepper)、多花滇南蛇藤草本(Celastrus Paniculatus-Herb.)、芹子鹽(Celery salt)、芹菜籽(Celery seed)、矢車菊(Centaury)、細(xì)葉芹(Centaury)(蠟葉峨?yún)?Anthriscus cerefolium))、繁縷(Chickweed)、菊苣(Chicory)、紅辣椒(Chile pepper)、辣椒粉(Chili powder)、金雞納樹(Cinchona)、細(xì)香蔥(Chives)(香蔥(Allium schoenoprasum))、歐洲沒藥(Cicely)(香沒藥(Myrrhis odorata))、芫荽葉(Cilantro)(參見芫荽)(芫荽(Coriandrum sativum))、肉桂(和桂皮(Cassia))、肉桂桃金娘((Cinnamon Myrtle)檸檬香桃木(Backhousia myrtifolia))、鼠尾草(Clary)、豬殃殃(Cleavers)、三葉草(Clover)、丁香(Cloves)、咖啡、款冬(Coltsfoot)、聚合草(Comfrey)、蕓香(Common Rue)、南美牛奶藤(Condurango)、黃連(Coptis)、芫荽(Coriander)、艾菊(Costmary)(艾菊(Tanacetum balsamita))、茅草(Couchgrass)、母牛荷蘭芹(Cow Parsley)(峨?yún)?Anthriscus sylvestris))、西洋櫻草(Cowslip)、莢迷皮(Cramp Bark)(歐洲莢蒾(Viburnum opulus))、水芹(Cress)、古巴牛至(Cuban Oregano)(食用香茶菜(Plectranthus amboinicus))、鼠麴草(Cudweed)、小茴香(Cumin)、咖喱葉(Curry leaf)(九里香(Murraya koenigii))、達(dá)迷草(Damiana)(達(dá)米阿那葉(Turnera aphrodisiaca)、特納草(T.diffusa))、蒲公英(Dandelion)(西洋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緩和劑(Demulcent)、魔爪草(Devil's claw)(鉤果草(Harpagophytum procumbens))、蒔蘿子(Dill seed)、蒔蘿(Dill)(蒔蘿(Anethum graveolens))、澳洲林仙(Dorrigo Pepper)(Tasmannia stipitata)、紫錐花(Echinacea)、刺人參(Echinopanax Elatum)、火絨草(Edelweiss)、接骨木(Elderberry)、接骨木花(Elderflower)、土木香(Elecampane)、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調(diào)經(jīng)藥(Emmenagogue)、土荊芥(Epazote)(土荊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麻黃(Ephedra)、刺芹(Eryngium foetidum)、桉樹、茴香(Fennel)(茴香(Foeniculum vulgare))、胡蘆巴(Fenugreek)、黑葉母菊(Feverfew)、玄參(Figwort)、Filé粉、五香粉(Five-spice powder)(中國)、Fo-ti-tieng、延胡索屬(Fumitory)、高良姜(Galangal)、加萊姆馬薩拉咖哩(Garam masala)、獨(dú)行菜(Garden cress)、韭菜(Garlic chives)、大蒜、姜(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銀杏(Ginkgo biloba)、人參(Ginseng)、人參(Ginseng)、西伯利亞(Siberian)(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山羊豆(Goat's Rue)(山羊豆(Galega officinalis))、Goada masala、一枝黃花(Golden Rod)、金印草(Golden Seal)、積雪草(Gotu Kola)、摩洛哥豆蔻(Grains of paradise)(非洲豆蔻(Aframomum melegueta))、Grains of Selim(Xylopia aethiopica)、葡萄籽提取物、綠茶、歐亞活血丹(Ground Ivy)、瓜柯(Guaco)、歐地筍(Gypsywort)、山楂(遼寧山楂(Crataegus sanguinea))、山楂樹、大麻、普羅旺斯草(Herbes de Provence)、木槿(Hibiscus)、冬青(Holly)、水飛薊(Holy Thistle)、蛇麻草(Hops)、苦薄荷(Horehound)、山葵(Horseradish)、問荊(Horsetail)(沼生問荊(Equisetum telmateia))、海索草(Hyssop)(神香草(Hyssopus officinalis))、球根牽牛(Jalap)、茉莉(Jasmine)、絞股藍(lán)(Jiaogulan)(絞股藍(lán)(Gynostemma pentaphyllum))、喬派草(Joe Pye weed)(紫苞佩蘭(Gravelroot))、藥喇叭(John the Conqueror)、杜松(Juniper)、卡菲爾酸橙葉(Kaffir Lime Leaves)(毛里塔尼亞苦橙(Citrus hystrix)、C.papedia)、Kaala masala、蓼科雜草(Knotweed)、Kokam、拉布拉多茶(Labrador tea)、蓬子菜(Lady's Bedstraw)、斗篷草(Lady's Mantle)、陸生水芹(Land cress)、薰衣草(Lavender)(薰衣草屬種(Lavandula spp.))、杜香(Ledum)、香蜂葉(Lemon Balm)(蜜蜂花(Melissa Officinalis))、檸檬羅勒(Lemon basil)、檸檬香茅(Lemon basil)(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曲序香茅(C.flexuosus)及其他屬種)、檸檬鐵皮桉(Lemon Ironbark)(檸檬鐵皮桉(Eucalyptus staigeriana))、檸檬薄荷(Lemon mint)、檸檬香桃葉(Lemon Myrtle)(檸檬香桃木(Backhousia citriodora))、檸檬百里香(Lemon Thyme)、檸檬馬鞭草(Lemon verbena)(檸檬馬鞭草(Lippia citriodora))、甘草適應(yīng)原(Licorice-adaptogen)、菩提花(Lime Flower)、紫蘇草(Limnophila aromatica)、靈芝(Lingzhi)、亞麻籽(Linseed)、甘草(Liquorice)、蓽撥(Long pepper)、拉維紀(jì)草(Lovage)(歐當(dāng)歸(Levisticum officinale))、羅漢果(Luohanguo)、肉豆蔻(Mace)、馬哈利櫻桃(Mahlab)、三條筋樹葉(Malabathrum)、滿荊棘樹(Manchurian Thorn Tree)(Aralia manchurica)]]、曼德拉草(Mandrake)、馬郁蘭(Marjoram)(甘牛至(Origanum majorana))、歐夏至草(Marrubium vulgare)、拉布拉多杜香(Marsh Labrador Tea)、藥用蜀葵(Marshmallow)、乳香(Mastic)、繡線菊(Meadowsweet)、Mei Yen、天堂椒(Melegueta pepper)(天堂椒(Aframomum melegueta))、薄荷(Mint)(薄荷屬種(Mentha spp.))、奶薊(Milk thistle)(水飛薊屬(Silybum))、佛手柑(Bergamot)(佛手柑草(Monarda didyma))、益母草(Motherwort)、山黃岑(Mountain Skullcap)、毛蕊花(Mullein)(毛蕊花(Verbascum thapsus))、芥子(Mustard)、芥菜籽(Mustard seed)、Nashia inaguensis、印度楝(Neem)、假荊芥(Nepeta)、蕁麻(Nettle)、季子黑種草(Nigella sativa)、黑種草屬(Nigella)(Kolanji、黑種籽草)、Noni、肉豆蔻樹(Nutmeg)(和肉豆蔻(Nutmeg))大麻(Marijuana)、月見草屬(Oenothera)(月見草(Oenothera biennis等))、Olida(尤加利(Eucalyptus olida))、牛至(Oregano)(牛至(Origanum vulgare)、O.heracleoticum及其他屬種)、鳶尾根(Orris root)、香根芹屬(Osmorhiza)、橄欖葉(在茶中用作草藥補(bǔ)充物)、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s)、香蘭葉(Pandan leaf)、紅辣椒(Paprika)、歐芹(Parsley)(香芹菜(Petroselinum crispum))、西番蓮(Passion Flower)、廣藿香(Patchouli)、普列薄荷(Pennyroyal)、胡椒(黑色、白色和綠色)、薄荷(Peppermint)、杏仁香桉樹(Peppermint Gum)(薄荷尤加利(Eucalyptus dives))、紫蘇(Perilla)、車前草(Plantain)、石榴(Pomegranate)、Ponch phoran、罌粟籽(Poppy seed)、櫻草(Primrose)(櫻草屬(Primula))——香草糖(candied flowers)、茶、蚤草(Psyllium)、馬齒莧(Purslane)、苦木(Quassia)、混合四香料(Quatreépices)、熊蔥(Ramsons)、鎮(zhèn)店之寶香料(Ras el-hanout)、覆盆子(Raspberry)(葉)、蕈類草藥(Reishi)、匍匐芒柄花(Restharrow)、紅景天(Rhodiola rosea)、Riberry(密葉蒲桃(Syzygium luehmannii))、紫花南芥/芝麻菜(Rocket/Arugula)、羅馬洋菊(Roman chamomile)、路易波斯茶(Rooibos)、玫瑰果(Rosehips)、迷迭香(Rosemary)(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歐洲花楸漿果(Rowan Berries)、蕓香(Rue)、紅花(Safflower)、藏紅花(Saffron)、鼠尾草(Sage)(藥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西貢肉桂(Saigon Cinnamon)、金絲桃草(St John's Wort)、沙拉地榆(Salad Burnet)(小地榆(Sanguisorba minor)或地榆(Poterium sanguisorba))、琴柱草(Salvia)、四川胡椒(Sichuan Pepper)(山椒(Sansho))、檫木(Sassafras)、香薄荷(Savory)(夏季香薄荷(Satureja hortensis)、冬季香薄荷(S.Montana))、五味子(Schisandra)(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哥斯達(dá)黎加黃岑(Scutellaria costaricana)、番瀉葉(草藥)、鈍葉決明(Senna obtusifolia)、芝麻(Sesame seed)、小酸模(Sheep Sorrel)、薺菜(Shepherd's Purse)、催涎劑(Sialagogue)、西伯利亞白樺茸(Siberian Chaga)、西伯利亞人參(刺五加)、羅漢果(Siraitia grosvenorii)(羅漢果)、美黃岑(Skullcap)、黑刺李果(Sloe Berries)、干草藥束(Smudge Stick)、苦苣菜(Sonchus)、酸模(Sorrel)(酸模屬(Rumex spp.))、青蒿(Southernwood)、留蘭香(Spearmint)、婆婆納(Speedwell)、海蔥(Squill)、八角茴芹(Star anise)、甜葉菊(Stevia)、草莓葉、Suma(南美莧(Pfaffia paniculata))、漆樹(Sumac)、夏季香薄荷(Summer savory)、薩瑟蘭迪亞灌木(Sutherlandia frutescens)、甜草(Sweet grass)、香根芹(Sweet cicely)(香沒藥(Myrrhis odorata))、甜車葉草(Sweet woodruff)、四川胡椒(Szechuan pepper)(秦椒(Xanthoxylum piperitum))、膠楊、羅望子(Tamarind)、燒烤粉(Tandoori masala)、艾菊(Tansy)、龍蒿(Tarragon)(龍艾(Artemisia dracunculus))、茶、狹葉香(Teucrium polium)、泰國羅勒(Thai basil)、薊(Thistle)、百里香、Toor Dall、直立委陵菜(Tormentil)、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圣羅勒(Tulsi)(圣羅勒(Ocimum tenuiflorum))、姜黃(Turmeric)(姜黃(Curcuma longa))、熊果(Uva Ursi)也稱為熊果(Bearberry)、香草(Vanilla)(梵尼蘭(Vanilla planifolia))、鴨嘴花(Vasaka)、馬鞭草(Vervain)、香根草(Vetiver)、越南芫荽(Vietnamese Coriander)(越南香菜(Persicaria odorata))、山葵(Wasabi)(山崳菜(Wasabia japonica))、水田芥菜(Watercress)、金合歡籽(Wattleseed)、野生生姜(Wild ginger)、野生萵苣(Wild Lettuce)、野生百里香(Wild thyme)、冬香薄荷(Winter savory)、金縷梅(Witch Hazel)、枸杞(Wolfberry)、水楊梅(Wood Avens)、水蘇(Wood Betony)、車葉草(Woodruff)、苦艾(Wormwood)、西洋蓍草(Yarrow)、印度薄荷(Yerba Buena)、育亨賓樹(Yohimbe)、扎阿塔兒(Za'atar)、蓬莪術(shù)(Zedoary Root)。
甜菊屬;
可可屬種(例如可可樹:可可)
蔬菜,例如菠菜,萵苣,百合科(例如蘆筍),十字花科屬種(例如白球甘藍(lán)、紅球甘藍(lán)、綠花椰菜、花椰菜、抱子甘藍(lán)、小白菜(pak choi)、大頭菜、小蘿卜、山葵、水芹和白菜),洋蔥,甜柿子椒,洋薊和菊苣——包括根菊苣、菊苣或普通菊苣,韭菜和洋蔥;傘狀花科屬種(例如胡蘿卜、荷蘭芹、芹菜和根芹菜);
葡萄屬種(例如葡萄:葡萄藤、葡萄干、鮮食葡萄)
或者植物例如草坪、甘蔗、茶(山茶)、蛇麻草和觀賞植物,例如花卉、灌木、落葉樹和針葉樹。此枚舉是不受限的。
以下植物被認(rèn)為是特別合適的目標(biāo)作物:棉花、茄子、草坪、仁果、核果、無核小水果(soft fruit)、玉米、小麥、大麥、黃瓜、煙草、藤本植物、稻、谷物、梨、豆類、大豆、油菜、番茄、燈籠椒、甜瓜、甘藍(lán)、馬鈴薯和蘋果。
樹的實(shí)例為:冷杉屬種(Abies sp.)、桉屬種(Eucalyptus sp.)、云杉屬種(Picea sp.)、松屬種(Pinus sp.)、七葉樹屬種(Aesculus sp.)、懸鈴木屬種(Platanus sp.)、椴樹屬種(Tilia sp.)、槭屬種(Acer sp.)、鐵杉屬種(Tsuga sp.)、梣屬種(Fraxinus sp.)、花楸屬種(Sorbus sp.)、樺木屬種(Betula sp.)、山楂屬種(Crataegus sp.)、榆屬種(Ulmus sp.)、櫟屬種(Quercus sp.)、山毛櫸屬種(Fagus sp.)、柳屬種(Salix sp.)、楊屬種(Populus sp.)。
草坪草的實(shí)例包括冷季型草坪草和暖季型草坪草。
冷季型草坪草為早熟禾屬(bluegrasses,Poa spp.),例如草地早熟禾(Kentucky,Poa pratensis L.)、粗莖早熟禾(rough bluegrass,Poa trivialis L.)、加拿大早熟禾(Canada bluegrass,Poa compressa L.)、一年生早熟禾(Canada bluegrass,Poa compressa L.)、高地早熟禾(upland bluegrass,Poa glaucantha Gaudin)、林地早熟禾(wood bluegrass,Poa nemoralis L.)和鱗莖早熟禾(bulbous bluegrass,Poa bulbosa L.);剪股穎屬(bentgrasses,Agrostis spp.),例如匍匐翦股穎(creeping bentgrass,Agrostis palustris Huds.)、細(xì)弱剪股穎(colonial bentgrass,Agrostis tenuisSibth.)、絨毛翦股穎(velvet bentgrass,Agrostis canina L.)、德國南部混合翦股穎(South German Mixed Bentgrass,翦股穎屬種,包括細(xì)弱剪股穎、絨毛翦股穎和匍匐翦股穎),以及小糠草(Agrostis alba L.)。
羊茅屬(fescue,F(xiàn)estuca spp.),例如紫羊茅(red fescue,F(xiàn)estuca rubra L.spp.)、匍匐紫羊茅(creeping fescue,F(xiàn)estuca rubra L.)、紫羊茅(chewings fescue,F(xiàn)estuca rubra commutata Gaud.)、羊茅(sheep fescue,F(xiàn)estuca ovina L.)、硬羊茅(hard fescue,F(xiàn)estuca longifolia Thuill.)、細(xì)葉羊茅(hair fescue,F(xiàn)estucu capillata Lam.)、高羊茅(tall fescue,F(xiàn)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草地羊茅(meadow fescue,F(xiàn)estuca elanor L.);
黑麥草屬(ryegrasses,Lolium spp.),例如一年生黑麥草(annual ryegrass,多花黑麥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多年生黑麥草(perennial ryegrass,Lolium perenne L.)和意大利黑麥草(italian ryegrass,多花黑麥草);
以及冰草屬(wheatgrasses,Agropyron spp.),例如航道冰草(fairway wheatgrass,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扁穗冰草(crested wheatgrass,Agropyron desertorum(Fisch.)Schult.)和藍(lán)莖冰草(western wheatgrass,Agropyron smithii Rydb.);
以及其他冷季型草坪草,如濱草(beachgrass,Ammophila breviligulata Fern.)、無芒雀麥(smooth bromegrass,Bromus inermis Leyss.)、香蒲屬(cattail)例如梯牧草(timothy,Phleum pratense L.)、意大利梯牧草(sand cattail,Phleum subulatum L.)、鴨茅(orchardgrass,Dactylis glomerata L.)、堿茅(weeping alkaligrass,Puccinellia distans(L.)Parl.)和洋狗尾草(crested dog’s-tail,Cynosurus cristatus L.)。
暖季型草坪草為狗牙根屬(Bermuda grass,Cynodon spp.L.C.Rich)、結(jié)縷草屬(zoysiagrass,Zoysia spp.Willd.)、圣奧古斯丁草(St.Augustine grass,Stenotaphrum secundatum Walt Kuntze),假儉草(centipedegrass,Eremochloa ophiuroides Munro Hack.),地毯草(carpetgrass,Axonopus affinis Chase),百喜草(Bahia grass,Paspalum notatum Flugge),飼用狼尾草(Kikuyugrass,Pennisetum clandestinum Hochst.ex Chiov.),野牛草(buffalo grass,Buchloe dactyloids(Nutt.)Engelm.),格蘭馬草(Blue gramma,Bouteloua gracilis(H.B.K.)Lag.ex Griffiths),海濱雀稗(seashore paspalum,Paspalum vaginatum Swartz)和垂穗草(sideoats grama,Bouteloua curtipendula(Michx.Torr.))。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特別適用于防治下列植物病害:
觀賞植物、蔬菜作物(例如白銹菌)和向日葵(例如婆羅門參白銹菌(A.tragopogonis))上的白銹菌屬種病害(白銹病);蔬菜、油籽油菜(例如蕓薹鏈格孢(A.brassicola)或蕓苔鏈格孢(A.brassicae))、糖用甜菜(例如細(xì)鏈格孢(A.tenuis))、果類、稻、大豆和馬鈴薯(例如早疫病鏈格孢(A.solani)或鏈格孢(A.alternata))以及番茄(例如早疫病鏈格孢或鏈格孢上的鏈格孢屬種病害(黑斑病、黑斑枯病(black blotch)),以及小麥上的鏈格孢屬種病害(黑穗病);糖用甜菜和蔬菜上的絲囊霉屬種病害;谷物和蔬菜上的殼二孢屬種病害,例如小麥上的小麥殼二孢菌(A.tritici)病害(殼二孢屬葉枯病)和大麥上的大麥殼二孢(A.hordei)病害;平臍蠕孢屬和德氏霉屬種(有性型:旋孢腔菌屬種)病害,例如玉米上的葉斑病(玉米德氏霉菌(D.maydis)和玉米生平臍蠕孢(B.zeicola)),例如谷物上的稃枯病(glume blotch)小麥根腐病菌(B.sorokiniana)和例如稻和草坪上的稻平臍蠕孢(B.oryzae)病害;谷物(例如小麥或大麥)上的布氏白粉菌屬(舊名:禾生白粉菌屬(Erysiphe))病菌(白粉菌)病害;藤本植物上的葡萄座腔菌屬種(Botryosphaeria spp.)病害(‘松弛的枯枝病(Slack Dead Arm Disease)’;漿果和仁果(特別是草莓)、蔬菜(特別是萵苣、胡蘿卜、根芹菜和甘藍(lán))、油菜、花、藤本植物、林作物和小麥(穗霉菌)上的灰葡萄孢菌(有性型:富氏葡萄孢盤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病害:灰霉病、灰腐病);萵苣上的萵苣霜霉(Bremia lactucae)病害(霜霉病);落葉樹和針葉樹上的長喙殼(Ceratocystis)(同義詞蛇口殼屬(Ophiostoma))屬種(藍(lán)變真菌),例如榆樹上的榆長喙殼(C.ulmi)病害(榆樹荷蘭病(Dutch elm disease));玉米(例如玉蜀黍尾孢(C.zeae-maydis))、稻、糖用甜菜(例如菾菜生尾孢)、甘蔗、蔬菜、咖啡、大豆(例如大豆灰斑病菌(C.sojina)或菊池尾孢(C.kikuchil)和水稻上的尾孢屬種(Cercospora spp.)病害(尾孢葉斑病(leat spot));番茄上的枝孢屬種病害(例如黃枝孢霉(C.fulvum):番茄葉霉病)和谷物上的枝孢屬種病害,例如小麥上的草本枝孢(C.herbarum)病害(穗腐病);谷物上的麥角菌(Claviceps purpurea)病害(麥角癥);玉米(例如炭色旋孢腔菌(C.carbonum))、谷物(例如禾旋孢腔菌(C.sativus),無性型:小麥根腐平臍蠕孢(B.sorokiniana):稃枯病)和稻(例如宮部旋孢霉(C.miyabeanus),無性型:稻長蠕孢(H.oryzae))上的旋孢腔菌(無性型:長蠕孢屬或平臍蠕孢屬)種病害(葉斑病);棉花(例如棉刺盤孢(C.gossypii)、玉米(例如禾生毛盤孢(C.graminicola)病害:莖腐病和炭疽病)、漿果、馬鈴薯(例如馬鈴薯炭疽病(C.coccodes):枯萎病)、菜豆(例如豆刺盤孢(C.lindemuthianum))和大豆(例如平頭刺盤孢(C.truncatum))上的毛盤孢屬(有性型:小叢殼屬)種病害(炭疽病);稻上的伏革菌屬種病害,例如稻紋枯病菌(C.sasakii)(稻紋枯病(sheath blight));大豆和觀賞植物上的多主棒孢菌病害(葉斑病);橄欖上的銹斑病菌屬種病害,例如油橄欖孔雀斑病菌病害;果樹、藤本植物(例如鵝掌楸柱孢(C.liriodendn);有性型:鵝掌楸新叢赤殼(Neonectria liriodendri),烏腳病)和許多觀賞樹木上的柱孢屬種(Cylindrocarpon spp.)病害(例如果樹腐爛病或藤本植物的烏腳病,有性型:叢赤殼屬種(Nectria spp.)或新叢赤殼屬種(Neonectria spp.)病害;大豆上的白紋羽束絲菌(Dematophora)(有性型:褐座堅(jiān)殼菌(Rosellinia necatrix)病害(根腐病/莖腐病);大豆上的間座殼屬種病害,例如菜豆間座殼病害(莖病);玉米、谷物例如大麥(例如大麥網(wǎng)斑內(nèi)臍蠕孢(D.teres),網(wǎng)斑病)和小麥(例如小麥德式霉(D.tritici-repentis):DTR葉斑病)、稻和草坪上的德氏霉屬(同義詞長蠕孢屬,有性型:核腔菌屬病害;藤本植物上的依科病害(藤本植物枯萎病、干枯病),其由斑點(diǎn)嗜藍(lán)孢孔菌(Formitiporia,同義詞斑點(diǎn)木層孔菌屬(Phellinus punctata)、地上海嗜藍(lán)孢孔菌(F mediterranea)、根霉格孢菌(舊名Phaeoacremonium chlamydosporum)、Phaeoacremoniumaleophilum和/或樹花地衣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obtusa)引起;仁果(E.pyri)和漿果(覆盆子痂囊腔菌(E.veneta):炭疽病)以及藤本植物(葡萄痂囊腔菌(E.ampelina):炭疽病)上的痂囊腔菌(Elsinoe)屬種病害;稻上的稻葉黑粉菌(Entyloma oryzae)病害(黑穗病);小麥上的附球菌屬種(Epicoccum spp.)病害(黑穗病);糖用甜菜(甜菜白粉菌(E.betae))、蔬菜(例如豌豆白粉菌(E.pisi)),例如黃瓜物種(例如二孢白粉菌(E.cichoracearum))和甘藍(lán)物種,例如油菜(例如十字花科白粉菌(E.cruciferarum)上的白粉菌屬種(Erysiphe spp.))病害(白粉病);果樹、藤本植物和許多觀賞樹木上的側(cè)彎孢菌(Eutypa fata)病害(彎孢殼(Eutypa)癌或梢枯病,無性型:Cytosporina lata,同義詞Libertella blepharis);玉米(例如玉米大斑病菌(E.turcicum))上的明臍菌屬(Exserohilum)(同義詞長蠕孢屬)種病害;各種植物上的鐮孢屬(Fusarium)(有性型:赤霉菌(Gibberella))種病害(枯萎病、根腐病和莖腐病),例如谷物(例如小麥或大麥)上的禾谷鐮刀菌(F.graminearum)病害或大刀鐮刀菌(F.culmorum)病害(根腐病和銀頂(silver-top))、番茄上的尖孢鐮刀菌(F.oxysporum)、大豆上的腐皮鐮刀菌(F.solani)和玉米上的輪枝樣鐮刀菌(F.verticillioides)病害;谷物(例如小麥或大麥)和玉米上的禾頂囊殼(Gaeumannomyces graminis)病害(全蝕病);谷物(例如玉米赤霉(G.zeae))和稻(例如藤倉赤霉(G.fujikuroi):惡苗病)上的赤霉菌屬種(Gibberella spp.)病害;藤本植物、仁果和其他植物上的圍小叢殼病害(Glomerella cingulata),以及棉花上的棉小叢殼菌病害(G.gossypii);稻上的顆粒染色復(fù)合體(grainstaining complex)病害;藤本植物上的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i)病害(黑腐病);薔薇科和杜松屬上的裸孢子囊菌屬種病害,例如梨屬上的褐色膠銹菌病害(梨銹病);玉米、谷物和稻上的長蠕孢菌屬種(同義詞德氏霉屬,有性型:德氏霉屬(旋孢腔菌屬))病害;咖啡上的駝孢銹屬種(Hemileia spp.)病害,例如咖啡駝孢銹菌(H.vastatrix)病害(咖啡葉銹病);藤本植物上的褐斑擬棒束孢(Isariopsis clavispora)(同義詞Cladosporium vitis)病害;大豆和棉花上的菜豆殼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同義詞phaseoli))病害(根腐病/莖腐病);谷物(例如小麥或大麥)上的紅色雪腐病菌(Microdochium(同義詞雪腐鐮孢菌(Fusarium nivale))病害(粉色雪霉病);大豆上的擴(kuò)散叉絲殼病害(白粉病);核果和其他薔薇科上的鏈核盤菌屬種(Monilinia spp.)病害,例如核果鏈核盤菌、美澳型核果鏈核盤菌(M.fructicola)和果生鏈核盤菌(M.fructigena)病害(花腐病和枝腐病);谷物、香蕉、漿果和花生上的球腔菌屬種(Mycosphaerella spp.)病害,例如小麥上的禾生球腔菌(無性型:小麥殼針孢(Septoria tritici),殼針孢葉斑病(Septoria葉斑病))病害或香蕉上的斐濟(jì)球腔菌(M.fijiensis)病害(條葉斑病(Sigatoka病));甘藍(lán)(例如十字花科霜霉)、油菜(例如寄生霜霉(P.parasitica))、鱗莖植物(例如蔥霜霉(P.destructor))、煙草(煙草霜霉(P.tabacina))和大豆(例如東北霜霉病菌(P.manshurica))上的霜霉屬種病害(霜霉病);大豆上的豆薯層銹菌和山馬蟥層銹菌病害(大豆銹病);例如藤本植物(例如嗜管瓶霉菌(P.Tracheiphila)和P.tetraspora)和大豆(例如大豆莖褐腐病菌(P.gregata)病害:莖腐病)上的瓶霉菌屬種(Phialophora spp.)病害;油菜和甘藍(lán)上的黑脛莖點(diǎn)霉(Phoma lingam)病害(根腐病和莖腐病)以及糖用甜菜上的甜菜莖點(diǎn)霉(P.betae)病害(葉斑病);向日葵、藤本植物(例如葡萄生擬莖點(diǎn)霉(P.viticola)病害:枯枝病(dead-arm disease))和大豆(例如莖腐病/桿腐病:P.phaseoli,有性型:菜豆間座殼)上的擬莖點(diǎn)霉屬種(Phomopsis spp.)病害;玉米上的玉蜀黍節(jié)壺菌(Physoderma maydis)病害(褐斑病);多種植物上的疫霉屬種病害(枯萎病,根腐病,葉腐病,莖腐病和果實(shí)腐爛病),如柿子椒物種和黃瓜物種(例如辣椒疫霉(P.capsici))、大豆(例如大豆疫霉,同義詞P.sojae)、馬鈴薯和番茄(例如致病疫霉病害:晚疫病和褐腐病)和落葉樹(例如櫟樹疫霉(P.ramorum):櫟樹猝死);甘藍(lán)、油菜、蘿卜和其他植物上的云薹根腫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病害(根腫病);軸霜霉屬種病害,例如藤本植物上的葡萄生軸霜霉病害(藤本植物霜霉,霜霉病)和向日葵上的向日葵軸霜霉(P.halstedii)病害;薔薇科植物、啤酒花、仁果(pomaceaus fruit)和漿果上的叉絲單囊殼屬種病害(白粉病),例如蘋果上的白叉絲單囊殼病害;多粘菌屬種(Polymyxa spp.)病害,例如谷物如大麥和小麥(禾谷多粘菌(P.graminis))以及糖用甜菜(甜菜多粘菌(P.betae))上的多粘菌屬種病害以及由此傳播的病毒病害;谷物如小麥或大麥上的小麥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病害(眼斑病/莖變色,有性型:Tapesia yallundae);多種植物上的假霜霉屬病害(霜霉病),例如黃瓜屬種上的古巴假霜霉病害或啤酒花上的葎草假霜(P.humili)病害;藤本植物上的八孢假無柄盤菌(Pseudopezicula tracheiphila)病害(角斑葉焦病,無性型:瓶霉屬);多種植物上的柄銹菌屬種病害(銹病),例如谷物如小麥、大麥或黑麥上的小麥柄銹菌病害(小麥褐銹病)、條形柄銹病(P.striiformis)(黃銹病)、大麥柄銹病(P.hordei)(矮銹病)、禾柄銹菌(P.graminis)(黑銹病)或隱匿柄銹菌(P.recondita)(黑麥褐銹病),甘蔗上以及例如蘆筍(例如天門冬屬柄銹病(P.asparagi))上的屈恩柄銹菌(P.kuchnii)病害;小麥上的麥類核腔菌(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無性型:德氏霉屬)病害(葉枯病)或大麥上的圓核腔菌病害(網(wǎng)斑病);梨孢屬種病害,例如稻上的稻梨孢病害(有性型:灰色大角間座殼(Magnaporthe grisea),稻瘟病)以及草坪和谷物上的灰梨孢(P.grisea)病害;草坪、稻、玉米、小麥、棉花、油菜、向日葵、糖用甜菜、蔬菜和其他植物上的腐霉菌屬種(例如終極腐霉菌或瓜果腐霉)病害(猝倒病);柱隔孢屬屬種病害,例如大麥上的辛加柱隔孢病害(柱隔孢葉斑病,草坪斑/生理葉斑病)和糖用甜菜上的甜菜生柱隔孢(R.Beticola)病害;棉花、稻、馬鈴薯、草坪、玉米、油菜、馬鈴薯、糖用甜菜、蔬菜和多種其他植物上的絲核菌屬種病害,例如大豆上的立枯絲核菌(根腐病/莖腐病)、稻上的(紋枯病)或小麥或大麥上的禾谷絲核菌(R.Cerealis)病害(重眼斑病(sharp eyespot));草莓、胡蘿卜、甘藍(lán)、藤本植物和番茄上的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病害(軟腐病);大麥、黑麥和黑小麥上的黑麥喙孢(Rhynchosporium secalis)(葉斑病);稻上的稻帚枝霉病害和S.attenuatum病害(鞘腐病);蔬菜和農(nóng)作物如油菜、向日葵(例如核盤菌)和大豆(例如齊整小核菌)上的核盤菌屬種病害(莖腐病或白絹病);多種植物上的殼針孢屬種病害,例如大豆上的大豆殼針孢病害(褐斑病)、小麥上的小麥殼針孢病害(殼針孢葉斑病)和谷物上的穎枯殼多孢((同義詞穎枯殼多孢S.(Stagonospora)nodorum)病害(葉枯病和稃枯病);藤本植物上的葡萄鉤絲殼(同義詞葡萄白粉菌)病害(白粉病,無性型:托氏葡萄粉孢霉(Oidium tuckeri);玉米(例如大斑剛毛座腔菌(S.turcicum),同義詞大斑病長蠕孢(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和草坪上的刺球腔菌屬種(Setosphaeria spp.)病害(葉斑病);玉米(例如絲軸黑粉菌(S.reiliana):粒黑穗病)、高粱和甘蔗上的軸黑粉菌屬種(Sphacelotheca spp.)病害(絲黑穗病);黃瓜物種上的單絲殼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病害(白粉病);馬鈴薯上的粉痂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病害(粉痂病)以及由此傳播的病毒病害;谷物上的殼多孢屬種病害,例如小麥上的穎枯殼多孢病害(葉枯病和稃枯病,有性型:穎枯小球腔菌[同義詞小麥穎枯病菌];馬鈴薯上的內(nèi)生集壺菌(Synchytrium endobioticum)病害(馬鈴薯癌腫病);外囊菌屬種(Taphrina spp.)病害,例如桃上的畸形外囊菌病害(縮葉病)和李樹上的李外囊菌(T.pruni)病害(囊果李病(plum-pocket disease));煙草、仁果、蔬菜作物、大豆和棉花上的根串珠霉屬種病害(黑根腐病),例如根串珠霉(同義詞秀麗鞘孢(Chalara elegans))病害;谷物上的腥黑粉菌屬種病害(腥黑穗病或堅(jiān)黑穗病),例如小麥上的小麥腥黑粉菌病害(同義詞小麥網(wǎng)腥黑粉菌,小麥腥黑穗病)和小麥矮腥黑粉菌病害(矮腥黑穗病);大麥或小麥上的肉孢核瑚菌病害(灰雪腐霉病);條黑粉菌屬種病害,例如黑麥上的隱條黑粉菌病害(稈黑粉病);蔬菜,如菜豆(例如疣頂單胞銹菌,同義詞菜豆單胞銹菌(U.phaseoli))和糖用甜菜(例如甜菜單胞銹病菌(U.betae))上的單孢銹菌屬種病害(銹病);谷物(例如麥散黑粉菌(U.nuda)和燕麥散黑粉菌(U.avaenae))、玉米(例如玉蜀黍黑粉菌(U.maydis):玉米黑穗病)和甘蔗上的黑粉菌屬種病害(黑穗病);蘋果(例如蘋果黑星病)和梨上的黑星菌屬種病害(瘡痂病);以及多種植物,如果樹和觀賞植物、藤本植物、漿果、蔬菜和大田作物上的輪枝孢屬種病害(葉萎病和莖萎病),例如草莓、油菜、馬鈴薯和番茄上的大麗花輪枝孢。
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
在某些情況中,本發(fā)明的化合物還可以以特定濃度或施用率用作除草劑、安全劑、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或改善植物性能的試劑,或用作殺微生物劑,例如用作殺真菌劑、抗霉物質(zhì)、殺細(xì)菌劑、殺病毒劑(包括抗類病毒的組合物)或用作抗MLO(類支原體微生物)和RLO(類立克次氏體微生物)的組合物。如果合適的話,它們也可用作用于合成其他有效成分的中間體或前體。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干預(yù)植物的代謝,因此也可用作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可對植物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物質(zhì)的效果基本取決于與植物的發(fā)育階段相關(guān)的施用時(shí)間,并且也取決于施用于植物或其環(huán)境中的活性成分的量以及施用的類型。在每種情況下,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應(yīng)當(dāng)對作物植物具有特定期望的效果。
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化合物可用于,例如,抑制植物的營養(yǎng)生長。這樣的生長抑制具有經(jīng)濟(jì)利益,例如,在草的情況下,由于可因此減少在觀賞園林、公園和體育設(shè)施、路邊、機(jī)場或水果作物中剪草的頻率。同樣重要的是抑制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在路邊和在管道或高架電纜附近,或通常在不想要植物旺盛的區(qū)域生長。
同樣重要的是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抑制谷物縱向生長的用途。這降低或完全消除了收獲前植物倒伏的風(fēng)險(xiǎn)。此外,在谷物的情況下,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能強(qiáng)化稈,這也抗倒伏。使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以縮短稈并強(qiáng)化稈,使得可以使用更大量的肥料來增加產(chǎn)量,而不會有任何谷類作物倒伏的風(fēng)險(xiǎn)。
在許多作物植物中,抑制營養(yǎng)生長使得可以更密集地種植,因此可以基于土壤表面達(dá)到更高的產(chǎn)量。以這種方式獲得的更小植物的另一優(yōu)點(diǎn)是作物更容易耕作和采收。
抑制營養(yǎng)植物生長還可以引起產(chǎn)量提高,因?yàn)橄啾戎参锏臓I養(yǎng)器官,營養(yǎng)素和同化物更有利于花和果實(shí)的形成。
通常,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還可用于促進(jìn)營養(yǎng)生長。當(dāng)采收營養(yǎng)植物部位時(shí),這是非常有益的。然而,促進(jìn)營養(yǎng)生長也可以促進(jìn)生殖生長,因?yàn)樾纬筛嗟耐铮玫礁嗷蚋蟮墓麑?shí)。
在某些情況下,通過控制植物代謝可以實(shí)現(xiàn)產(chǎn)量增加,而在營養(yǎng)生長中沒有任何可發(fā)覺的變化。此外,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可用于改變植物的組成,從而使得可改善采收產(chǎn)品的質(zhì)量。例如,可增加糖用甜菜、甘蔗、菠蘿和柑橘水果中的含糖量,或增加大豆或谷物中的蛋白含量。還可以,例如,使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抑制在采收前或采收后期望的成分(例如糖用甜菜或甘蔗中的糖分)的降解。還可積極地影響次級植物成分的產(chǎn)生或消除。一個(gè)實(shí)例為促進(jìn)橡膠樹中膠乳的流動。
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影響下可形成單性果實(shí)。此外,可影響花的性征。還可產(chǎn)生不育花粉,這在雜種種子的培育和生產(chǎn)中意義重大。
使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可控制植物的分枝。一方面,通過打破頂端優(yōu)勢,可促進(jìn)側(cè)芽的生長,特別是在觀賞植物的栽培中,這可能是非常期望的,還結(jié)合抑制生長。然而,另一方面,還可抑制側(cè)芽的生長。這種效果,例如,在煙草培育或番茄培育中是特別有益的。
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影響下,可以控制植物上葉子的數(shù)量,使得植物在期望的時(shí)間實(shí)現(xiàn)脫葉。這種脫葉在棉花的機(jī)械采收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還有助于采收其他作物例如葡萄栽培。還可以在植物被移植前,進(jìn)行脫葉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
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還可用于調(diào)節(jié)果實(shí)開裂。一方面,可以防止果實(shí)過早地開裂。另一方面,為了消除交替,還可促進(jìn)果實(shí)開裂或甚至花敗育以實(shí)現(xiàn)期望的質(zhì)量(“疏伐(thinning)”)。交替理解為是指一些水果品種的特征,出于內(nèi)源性原因,每年產(chǎn)出非常不同的產(chǎn)量。最后,為了進(jìn)行機(jī)械采收或有助于手動采收,可以在采收時(shí)使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以減少分離果實(shí)所需的力。
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還可用于在采收前或采收后實(shí)現(xiàn)所采收物質(zhì)更快地成熟或延遲成熟。這是特別有利的,因?yàn)檫@能夠針對市場的需求來優(yōu)化調(diào)節(jié)。此外,在某些情況下,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能改善果實(shí)顏色。此外,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還可用于使果實(shí)在一定期限內(nèi)集中成熟。這為在一次操作中實(shí)現(xiàn)完整的機(jī)械或手動采收提供了先決條件,例如在煙草、番茄或咖啡的情況下。
另外,通過使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可影響種子休眠或植物的發(fā)芽,使得植物(例如菠蘿或苗圃中的觀賞植物),例如,在它們通常不易于萌發(fā)、發(fā)芽或開花的時(shí)候萌發(fā)、發(fā)芽或開花。在存在霜凍風(fēng)險(xiǎn)的地方,可能希望借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延遲種子萌發(fā)或發(fā)芽,以避免由晚霜導(dǎo)致的損害。
最后,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可誘導(dǎo)植物對霜凍、干旱或土壤高鹽度的抗性。這使得能夠在通常不適用于此目的的區(qū)域培育植物。
抗性誘導(dǎo)/植物健康和其他作用
本發(fā)明的活性化合物還顯示對植物有效的強(qiáng)化作用。因此,它們可用于調(diào)動植物的防御以抵抗來自不期望的微生物的侵襲。
在本上下文中,植物強(qiáng)化(抗性誘導(dǎo))物質(zhì)應(yīng)理解為意指能夠以這樣的方式激活植物防御體系的那些物質(zhì):當(dāng)隨后接種不期望的微生物時(shí),經(jīng)處理的植株顯示出對這些微生物的高度抗性。
本發(fā)明的活性化合物還適用于提高作物的產(chǎn)量。此外,它們表現(xiàn)出降低的毒性并被植物很好地耐受。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植物生理學(xué)效應(yīng)包括下列效應(yīng):
非生物脅迫耐受性,包括溫度耐受性,干旱耐受性和干旱脅迫后的恢復(fù),水利用率(與降低的水消耗量相關(guān)),水澇耐受性,臭氧脅迫和紫外線耐受性,對化學(xué)品如重金屬、鹽、農(nóng)藥(安全劑)等的耐受性。
生物脅迫耐受性,包括增加的真菌抗性和增加的對抗線蟲、病毒和細(xì)菌的抗性。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生物脅迫耐受性優(yōu)選包括增加的真菌抗性以及增加的線蟲抗性。
提高的植物活力,包括植物健康/植物品質(zhì)和種子活力、降低的倒伏性、改善的外觀、增強(qiáng)的恢復(fù)力、改善的綠化效果和提高的光合效率。
對植物激素和/或功能酶的作用。
對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促進(jìn)劑)的作用,包括更早的發(fā)芽、更好的出苗、更發(fā)達(dá)的根系和/或改善的根系生長、增強(qiáng)的分蘗能力、更多產(chǎn)的分蘗、提早開花、增加的植株高度和/或生物量、縮短的莖、枝條生長、每穗谷粒的數(shù)目、每平方米穗的數(shù)目、匍匐莖的數(shù)目和/或花朵數(shù)目方面的改善,提高的采收指數(shù)、增大的葉子、更少的死亡基生葉、改進(jìn)的葉序、提早成熟/提早結(jié)果、更均勻地成熟、增加的灌漿持續(xù)時(shí)間、更好的果品光潔度、更大的果實(shí)/蔬菜尺寸、發(fā)芽抗性和減少的倒伏。
增加的產(chǎn)量,是指每公頃的總生物量、每公頃的產(chǎn)量、谷粒/果實(shí)重量、種子大小和/或百升重量以及改進(jìn)的產(chǎn)品品質(zhì),包括:
與大小分布(谷粒、果實(shí)等)相關(guān)的改善的加工性、均勻的成熟、谷物含水量、更好的研磨、更好的釀酒、更好的釀造、增加的汁液產(chǎn)率、可采收性、消化率、沉降值、降落值、莢果穩(wěn)定性、儲存穩(wěn)定性,改善的纖維長度/強(qiáng)度/均勻性,增加的青貯飼料喂養(yǎng)的動物的牛奶和/或肉的品質(zhì),適于烹飪和油炸;
還包括與改善的果實(shí)/谷物品質(zhì)、大小分布(谷粒、果實(shí)等)相關(guān)的改善的可銷售性、增加的儲存/保質(zhì)期、硬度/柔軟性、味道(香氣、質(zhì)地等)、等級(漿果的大小、形狀、數(shù)量等)、每束漿果/果實(shí)的數(shù)目、脆度、鮮度、蠟的覆蓋度、生理病癥的頻率、顏色等;
還包括增加的期望成分,例如蛋白質(zhì)含量、脂肪酸、油含量、油品質(zhì)、氨基酸組成、糖含量、酸含量(pH)、糖/酸比率(白利糖度)、多酚、淀粉含量、營養(yǎng)品質(zhì)、谷蛋白含量/指標(biāo)、能量含量、味道等;
并且還包括降低的不期望的成分,例如更少的真菌霉素,更少的黃曲霉毒素、土腥素(geosmin)水平、酚的香味、漆酶、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硝酸鹽含量等。
可持續(xù)農(nóng)業(yè),包括營養(yǎng)素利用效率,尤其是氮(N)利用效率、磷(P)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改善的蒸騰作用、呼吸作用和/或CO2同化率;更好的結(jié)瘤、改善的鈣代謝等。
延遲衰老,包括植物生理學(xué)的改善,其表現(xiàn)在,例如,更長的灌漿期、導(dǎo)致更高的產(chǎn)量、更長的植物綠葉著色期,因此包括顏色(綠化)、水含量、干燥度等。因此,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己發(fā)現(xiàn)具體的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的施用使得可以延長綠葉面積持續(xù)時(shí)間,延遲植物的成熟(衰老)。對農(nóng)民而言,其主要優(yōu)勢是更長的灌漿期,從而導(dǎo)致更高的產(chǎn)量。對農(nóng)民而言,另一優(yōu)勢是采收期更具彈性。
其中“沉降值”是蛋白質(zhì)品質(zhì)的量度,根據(jù)Zeleny(Zeleny值)沉降值描述為在標(biāo)準(zhǔn)的時(shí)間間隔期間懸浮在乳酸溶液中的面粉沉降的程度。這被視為烘焙質(zhì)量的量度。面粉的谷蛋白部分在乳酸溶液中的溶脹影響面粉懸浮液的沉降速率。更高的谷蛋白含量和更好的谷蛋白品質(zhì)都導(dǎo)致更慢的沉降和更高的Zeleny測試值。面粉的沉降值取決于小麥蛋白組成,且主要與蛋白質(zhì)含量、小麥硬度以及平鍋和壁爐面包(hearth loaf)的體積相關(guān)。與SDS沉降體積相比,面包體積(loaf volume)和Zeleny沉降體積之間更強(qiáng)的關(guān)聯(lián)可歸因于影響體積和Zeleny值的蛋白含量(Czech J.Food Sci.第21卷,第3期:91–96,2000)。
此外,本文所提及的“降落數(shù)值”是谷類,特別是小麥的烘焙品質(zhì)的量度。降落數(shù)值測試表明,可能己經(jīng)發(fā)生芽損壞。這意味著小麥粒的淀粉部分的物理性質(zhì)己發(fā)生了變化。其中,降落數(shù)值測定儀通過測量面粉和水面糊對降落柱塞的阻力來分析粘度。柱塞降落發(fā)生的時(shí)間(以秒為單位)稱為降落數(shù)值。降落數(shù)值結(jié)果被記錄為小麥或面粉樣品中的酶活性指數(shù),結(jié)果以時(shí)間——秒表示。高降落數(shù)值(例如,高于300秒)表示最小的酶活性和品質(zhì)優(yōu)良的小麥或面粉。低降落數(shù)值(例如,低于250秒)表示顯著的酶活性和芽受損的小麥或面粉。
術(shù)語“更發(fā)達(dá)的根系”/“改善的根生長”是指更長的根系、更深的根生長、更快的根生長、更高的根干重/鮮重、更高的根體積、更大的根表面積、更大的根直徑、更高的根穩(wěn)定性、更多的根分枝、更高的根毛數(shù)目和/或更多的根尖,并且可采用合適的方法和圖像分析程序(例如WinRhizo)通過分析根構(gòu)造對其進(jìn)行測量。
術(shù)語“作物水利用率”在技術(shù)上是指所消耗的每單位水產(chǎn)生的農(nóng)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在經(jīng)濟(jì)上是指所消耗的每單位水體積產(chǎn)生的產(chǎn)品的價(jià)值,可通過例如每公頃的產(chǎn)量、植物的生物量、千谷粒質(zhì)量和每平方米穗的數(shù)量來衡量。
術(shù)語“氮利用效率”在技術(shù)上是指所消耗的每單位氮產(chǎn)生的農(nóng)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在經(jīng)濟(jì)上是指所消耗的每單位氮產(chǎn)生的產(chǎn)品的價(jià)值,反映吸收和利用效率。
綠化的改善/改善的顏色和改善的光合效率以及衰老的延遲可用眾所周知的技術(shù)如HandyPea系統(tǒng)(Hansatech)進(jìn)行測量。Fv/Fm是廣泛用于表示光合系統(tǒng)II(PSII)的最大量子效率的參數(shù)。該參數(shù)被廣泛認(rèn)為是植物光合性能的選擇性指征,采用健康樣品通常達(dá)到約0.85的最大Fv/Fm值。如果樣品己暴露于某些類型的生物或非生物脅迫因素,所述因素己降低了PSII內(nèi)的能量的光化學(xué)猝滅能力,則將觀察到低于此數(shù)值的值。Fv/Fm表示可變熒光(Fv)相對于最大熒光值(Fm)的比值。該性能指數(shù)基本上是樣品活力的指標(biāo)(參見例如Advanced Techniques in Soil Microbiology,2007,11,319-341;Applied Soil Ecology,2000,15,169-182.)。
綠化的改善/改善的顏色和改善的光合效率以及衰老的延遲還可以通過測量凈光合率(Pn)、測量葉綠素含量(例如通過齊格勒(Ziegler)和埃勒(Ehle)的色素提取方法)、測量光化效率(Fv/Fm比)、測定枝條生長和最終根和/或冠生物量、測定分蘗密度以及根死亡率而進(jìn)行評估。
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優(yōu)選改善選自以下的植物生理學(xué)效應(yīng):增強(qiáng)的根生長/更發(fā)達(dá)的根系、改善的綠化、改善的水利用效率(與降低的水消耗相關(guān))、改善的營養(yǎng)素利用率(特別是包括改善的氮(N)利用率)、延遲的衰老和提高的產(chǎn)量。
在產(chǎn)量的提高中,優(yōu)選沉降值和降落數(shù)值的改善以及蛋白質(zhì)和糖含量的改善——特別是對于選自谷物(優(yōu)選小麥)的植物。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的用途涉及a)和b)的結(jié)合的用途,其中a)預(yù)防性和/或治療性地防治不想要的微生物,與b)增強(qiáng)的根系生長、改善的綠化、改善的水利用效率、延遲的衰老和增強(qiáng)的產(chǎn)量中至少一種。從b)組中,特別優(yōu)選增強(qiáng)的根系、水利用率和氮利用率。
種子處理
本發(fā)明還包括處理種子的方法。
本發(fā)明還涉及已被前文所述方法之一處理過的種子。本發(fā)明的種子用于保護(hù)種子免受不想要的微生物侵襲的方法中。在這些方法中,使用通過至少一種本發(fā)明的活性成分處理過的種子。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也適用于處理種子。大部分由有害生物引起的作物植物的損害是由種子在儲存期間或播種后以及在植物發(fā)芽期間和發(fā)芽后的感染引起的。由于生長中的植物的根和芽特別敏感,因此這個(gè)階段特別關(guān)鍵,即使微小的損傷也可導(dǎo)致植物死亡。因此,通過使用合適的組合物保護(hù)種子和發(fā)芽植物引起人們的極大關(guān)注。
通過處理植物種子來防治不想要的微生物是長時(shí)間以來已知的,并且是不斷改進(jìn)的主題。然而,種子處理帶來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常常無法以令人滿意的方式來解決。因此,期望開發(fā)保護(hù)種子和發(fā)芽植物的方法,該方法省去或至少顯著降低在播種后或植物出苗后作物保護(hù)組合物的額外施用。還期望最優(yōu)化所用活性成分的量,從而為種子和發(fā)芽植物提供最可能的保護(hù),使其免受不想要的微生物的侵襲,而植物本身不受所用活性成分的損害。特別地,處理種子的方法還應(yīng)考慮轉(zhuǎn)基因植物固有的殺真菌特性,以采用最少的作物保護(hù)組合物實(shí)現(xiàn)對種子和發(fā)芽植物的最佳保護(hù)。
因此,本發(fā)明還涉及通過采用本發(fā)明的組合物處理種子來保護(hù)種子和發(fā)芽植物免受不想要的微生物侵襲的方法。本發(fā)明還涉及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用于處理種子以保護(hù)種子和發(fā)芽植物免受不想要的微生物侵襲的用途。本發(fā)明還涉及經(jīng)本發(fā)明的組合物處理以保護(hù)其免受不想要的微生物侵襲的種子。
對損害苗后植物的不想要的微生物的防治主要通過采用作物保護(hù)組合物處理土壤和植物的地上部位來進(jìn)行。由于考慮到作物保護(hù)組合物對環(huán)境以及人類和動物健康可能的影響,應(yīng)努力降低活性成分的用量。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diǎn)之一是,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的特殊的內(nèi)吸性能意味著,采用這些組合物處理種子不僅保護(hù)種子自身,還保護(hù)所得植物出苗后免受不想要的微生物的侵襲。以此方式,可無需在播種時(shí)或播種后不久對作物的即時(shí)處理。
還被認(rèn)為有利的是,本發(fā)明的組合物還可特別地用于轉(zhuǎn)基因種子,其中由所述種子長成的植物能夠表達(dá)抵抗害蟲的蛋白。通過采用本發(fā)明的組合物處理此類種子,僅僅通過蛋白(例如殺蟲蛋白)的表達(dá)就可防治某些害蟲。出人意料地,在該情況中還可觀察到協(xié)同效應(yīng),該協(xié)同效應(yīng)額外增加對抗害蟲侵襲的保護(hù)效果。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適于保護(hù)在農(nóng)業(yè)、溫室、森林或園藝和葡萄栽培中使用的任何植物品種的種子。特別地,為以下植物品種的種子:谷物(如小麥、大麥、黑麥、黑小麥、高粱/粟和燕麥)、玉米,棉花、大豆、稻、馬鈴薯、向日葵、菜豆、咖啡、甜菜(例如糖用甜菜和飼用甜菜)、花生、油菜、罌粟、橄欖、椰子、可可、甘蔗、煙草、蔬菜(如番茄、黃瓜、洋蔥和萵苣)、草坪植物和觀賞植物(也參見下文)。對于谷物(如小麥、大麥、黑麥、黑小麥和燕麥)、玉米和稻的種子的處理是特別重要的。
如下文所示,采用本發(fā)明的組合物處理轉(zhuǎn)基因種子是特別重要的。這涉及包含至少一種能夠表達(dá)具有殺蟲特性的多肽或蛋白的異源基因的植物的種子。轉(zhuǎn)基因種子中的異源基因可源于微生物物種,例如,芽孢桿菌屬(Bacillus)、根瘤菌屬(Rhizobium)、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沙雷氏菌屬(Serratia)、木霉屬(Trichoderma)、棍狀桿菌屬(Clavibacter)、球囊霉屬(Glomus)或粘帚霉屬(Gliocladium)。該異源基因優(yōu)選源于芽孢桿菌屬種(Bacillus sp.),在這種情況下,基因產(chǎn)物有效抵抗歐洲玉米螟蟲(European corn borer)和/或西部玉米根蟲(Western corn rootworm)。所述異源基因更優(yōu)選地源于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將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單獨(dú)地或以合適的制劑形式施用于種子。優(yōu)選地,在種子足夠穩(wěn)定從而在處理種子的過程中不發(fā)生損壞的狀態(tài)下處理種子。通常,可在采收和播種之間的任何時(shí)間處理種子。通常使用已從植物中分離并已去除穗軸、外殼、莖、莢、絨毛或果肉的種子。例如,可使用已采收、清潔并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5重量%的種子。或者,也可使用干燥后例如已用水處理過然后再干燥的種子。
當(dāng)處理種子時(shí),通常必須注意選擇施用于種子的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的量和/或其他添加劑的量,以使得種子的發(fā)芽不受損害,或使得所得植物不受損害。特別是在活性成分在某些施用率下可能具有植物毒性效應(yīng)的情況下,必須牢記這一點(diǎn)。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直接施用,即不包含任何其他組分且未經(jīng)稀釋。通常優(yōu)選將組合物以合適的制劑形式施用于種子。處理種子的合適的制劑和方法為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已知并記載于例如以下文獻(xiàn)中:US 4,272,417、US 4,245,432、US 4,808,430、US 5,876,739、US 2003/0176428 A1、WO 2002/080675、WO 2002/028186。
可將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活性成分轉(zhuǎn)化為常規(guī)的拌種制劑,例如溶液、乳劑、懸浮劑、粉劑、泡沫劑、漿液或其他種子包衣組合物,以及ULV制劑。
這些制劑以已知方式通過將活性成分與常規(guī)添加劑混合來制備,所述常規(guī)添加劑為例如常規(guī)填充劑以及溶劑或稀釋劑、著色劑、潤濕劑、分散劑、乳化劑、消泡劑、防腐劑、二次增稠劑、粘合劑、赤霉素和水。
可存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拌種制劑中的有用的著色劑為常用于此目的的所有著色劑??梢允褂梦⑷苡谒念伭?,或還可以使用溶于水的染料。實(shí)例包括已知的名稱為羅丹明B(Rhodamine B)、C.I.顏料紅12(C.I.Pigment Red 112)和C.I.溶劑紅1(C.I.Solvent Red 1)的著色劑。
可存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拌種制劑中的有用的潤濕劑為促進(jìn)潤濕并常用于農(nóng)用化學(xué)活性成分制劑中的所有物質(zhì)。優(yōu)選使用萘磺酸烷基酯,如萘磺酸二異丙基酯或萘磺酸二異丁基酯。
可存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拌種制劑中的有用的分散劑和/或乳化劑為常用于農(nóng)用化學(xué)活性成分制劑中的所有非離子的、陰離子或陽離子的分散劑。優(yōu)選使用非離子或陰離子分散劑,或非離子或陰離子分散劑的混合物。合適的非離子分散劑特別包括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嵌段聚合物、烷基苯酚聚乙二醇醚和三苯乙烯基苯酚聚乙二醇醚,以及其磷酸化或硫酸化衍生物。合適的陰離子分散劑特別為木素磺酸鹽、聚丙烯酸鹽和芳基磺酸鹽/甲醛縮合物。
可存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拌種制劑中的消泡劑為常用于農(nóng)用化學(xué)活性成分制劑中的所有泡沫抑制物質(zhì)。優(yōu)選使用硅酮消泡劑和硬脂酸鎂。
可存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拌種制劑中的防腐劑為在農(nóng)用化學(xué)組合物中用于此目的的所有物質(zhì)。實(shí)例包括雙氯酚和芐醇半縮甲醛。
可存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拌種制劑中的二次增稠劑為在農(nóng)用化學(xué)組合物中用于此目的的所有物質(zhì)。優(yōu)選的實(shí)例包括纖維素衍生物、丙烯酸衍生物、黃原膠、改性粘土、以及細(xì)碎的二氧化硅。
可存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拌種制劑中的粘合劑為可用于拌種產(chǎn)品的所有常規(guī)粘合劑。優(yōu)選的實(shí)例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和甲基纖維素。
可存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拌種制劑中的赤霉素優(yōu)選為赤霉素A1、A3(=赤霉酸)、A4和A7;特別優(yōu)選使用赤霉酸。所述赤霉素是已知的(參見R.Wegler“Chemie der Pflanzenschutz-und ”[Chemistry of the Crop Protection Compositions and Pesticides],第2卷,Springer Verlag,1970,第401-412頁)。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拌種制劑可直接使用或預(yù)先用水稀釋后使用,用于處理寬范圍的不同種子,包括轉(zhuǎn)基因植物的種子。在這種情況下,與由表達(dá)形成的物質(zhì)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可出現(xiàn)額外的協(xié)同效應(yīng)。
對于采用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的拌種制劑或由其加水制得的制劑進(jìn)行的種子處理而言,所有常用于拌種的混合單元都是可用的。具體而言,拌種步驟為:將種子置于混合器中,加入特定的所需量的拌種制劑(以其自身形式或預(yù)先用水稀釋的形式),混合所有物質(zhì)直到制劑均勻地分布于種子上。如果合適,隨后進(jìn)行干燥步驟。
真菌菌素
此外,本發(fā)明的處理可降低采收物質(zhì)中以及由其制成的食品和飼料中的真菌菌素含量。真菌菌素特別地包括但不僅僅包括以下:脫氧瓜萎鐮菌醇(deoxynivalenol,DON)、瓜萎鐮菌醇(Nivalenol)、15-Ac-DON、3-Ac-DON、T2-毒素和HT2-毒素、伏馬菌素(fumonisi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串珠鐮刀菌素(moniliformin)、鐮刀菌素(fusarin)、蛇形菌素(diacetoxyscirpenol,DAS)、白僵菌素(beauvericin)、恩鐮孢菌素(enniatin)、層出鐮孢菌素(fusaroproliferin)、鐮刀菌醇(fusarenole)、赭曲毒素(ochratoxin)、展青霉素(patulin)、麥角類生物堿(ergotalkaloid)和黃曲霉毒素(aflatoxin),它們可例如由下列真菌產(chǎn)生:鐮孢屬種,例如銳頂鐮刀菌(F.acuminatum)、鐮孢菌亞種(F.asiaticum)、燕麥鐮刀菌(F.avenaceum)、克地鐮刀菌(F.crookwellense)、黃色鐮孢(F.culmorum)、禾谷鐮刀菌(F.graminearum)(玉米赤霉(Gibberella zeae))、水賊鐮刀菌(F.equiseti)、藤倉赤霉(F.fujikoroi)、香蕉鐮刀菌(F.musarum)、尖孢鐮刀菌(F.oxysporum,)、再育鐮刀菌(F.proliferatum)、梨孢鐮刀菌(F.poae)、F.pseudograminearum、接骨木鐮刀菌(F.sambucinum)、藤草鐮刀菌(F.scirpi)、半裸鐮刀菌(F.semitectum)、腐皮鐮刀菌、擬枝孢鐮刀菌(F.sporotrichoides)、F.langsethiae、膠孢鐮刀菌(F.subglutinans)、三線鐮孢菌(F.tricinctum)、串珠鐮刀菌(F.verticillioides)等,以及曲霉菌屬種,例如黃曲霉、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紅綬曲霉(A.nomius)、赭曲霉(A.ochraceus)、棒曲霉(A.clavatus)、土曲霉(A.terreus)、雜色曲霉(A.versicolor),青霉屬種,例如純綠青霉(P.verrucosum)、鮮綠青霉(P.viridicatum)、橘青霉(P.citrinum)、擴(kuò)展青霉、棒形青霉(P.claviforme)、婁地青霉(P.roqueforti),麥角菌屬種,例如麥角菌、紡錘麥角菌(C.fusiformis)、雀稗麥角菌(C.paspali)、C.africana,葡萄狀穗霉屬種(Stachybotrys spec.)以及其他產(chǎn)生。
材料保護(hù)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在材料保護(hù)中用于保護(hù)工業(yè)材料免受不想要的微生物(例如真菌和昆蟲)的侵襲和破壞。
此外,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單獨(dú)地或與其他活性成分結(jié)合用作防污組合物。
在本發(fā)明上下文中,工業(yè)材料應(yīng)理解為是指為了工業(yè)應(yīng)用而制備的無生命材料。例如,待通過本發(fā)明的組合物保護(hù)以免受微生物改變或損壞的工業(yè)材料可為粘合劑、膠料、紙、壁紙和板/紙板、紡織物、地毯、皮革、木材、纖維和薄紗、涂料和塑料制品、冷卻潤滑劑、以及其他可被微生物侵襲或損壞的材料。在待保護(hù)的材料范圍內(nèi)還可提及可被微生物的繁殖損害的生產(chǎn)設(shè)備和建筑物的零件,例如冷卻水回路、冷卻和加熱系統(tǒng)以及通風(fēng)和空調(diào)單元。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的工業(yè)材料優(yōu)選包括粘合劑、膠料、紙和板、皮革、木材、涂料、冷卻潤滑劑和傳熱流體,更優(yōu)選木材。
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預(yù)防多種不利影響,如腐爛、腐壞、變色、褪色或發(fā)霉。
在處理木材時(shí),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組合物還可用于抵抗易于在木料表面或內(nèi)部生長的真菌病害。術(shù)語“木料(timber)”意指所有類型的木材品種,以及所有類型的預(yù)期用于建筑的該木材的加工品,例如實(shí)木、高密度木、層壓板(laminated wood)和膠合板。本發(fā)明的處理木材的方法主要在于接觸本發(fā)明的一種或多種化合物或本發(fā)明的組合物;這包括例如直接施用、噴灑、浸漬、注入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方法。
此外,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用于保護(hù)與鹽水或半咸水接觸的物體,特別是船體、篩、網(wǎng)、建筑物、系泊設(shè)備和信號系統(tǒng)以免受污染。
本發(fā)明的用于防治不想要的微生物的方法還可用于保護(hù)儲存物。儲存物應(yīng)理解為是指植物或動物來源的天然物質(zhì)或其其加工產(chǎn)品,它們是天然來源的且需要長期保護(hù)。植物來源的儲存物,例如,植物或植物部位,如莖、葉、塊莖、種子、果實(shí)、谷物,可以剛采收后保護(hù)或經(jīng)加工后保護(hù),所述加工為(預(yù))干燥、濕潤、粉碎、磨碎、壓榨或烘烤。儲存物還包括木材,包括未加工的木材,例如建筑木材、電線桿和柵欄,或成品形式,如家具。動物來源的儲存物為,例如獸皮、皮革、毛皮和毛發(fā)。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以預(yù)防多種不利影響,如腐爛、腐壞、變色、褪色或發(fā)霉。
能夠降解或改變工業(yè)材料的微生物包括,例如細(xì)菌、真菌、酵母菌、藻類和粘質(zhì)生物(slime organism)。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優(yōu)選用于抵抗真菌,特別是霉菌、木材變色菌和木腐菌(子囊菌綱、擔(dān)子菌綱、半知菌綱和接合菌綱),以及抵抗粘質(zhì)生物和藻類。實(shí)例包括以下屬的微生物:鏈格孢屬,例如細(xì)鏈格孢;曲霉菌屬,例如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毛殼菌屬(Chaetomium),例如球毛殼菌(Chaetomium globosum);粉孢革菌屬(Coniophora),例如單純粉孢革菌(Coniophora puetana);香菇屬(Lentinus),例如虎皮香菇菌(Lentinus tigrinus);青霉屬,例如灰綠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多孔菌屬(Polyporus),例如雜色多孔菌(Polyporus versicolor);短梗霉屬(Aureobasidium),例如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核莖點(diǎn)屬(Sclerophoma),例如Sclerophoma pityophila;木霉屬(Trichoderma),例如綠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長喙殼屬種(Ophiostoma spp.)、長喙殼屬種(Ceratocystis spp.)、腐質(zhì)霉屬種(Humicola spp.)、彼得殼屬種(Petriella spp.)、毛束霉屬種(Trichurus spp.)、云芝屬種(Coriolus spp.)、褐褶菌屬種(Gloeophyllum spp.)、側(cè)耳屬種(Pleurotus spp.)、臥孔菌屬種(Poria spp.)、干朽菌屬種(Serpula spp.)和干酪菌屬種(Tyromyces spp.)、枝孢屬種、擬青霉屬種(Paecilomyces spp.)、毛霉屬種(Mucor spp.);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例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假單細(xì)胞菌屬(Pseudomonas),例如綠膿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假絲酵母屬種(Candida spp.)和酵母屬種(Saccharomyces spp.),例如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
抗真菌活性
此外,本發(fā)明的組合物還具有非常好的抗真菌活性。它們具有非常寬的抗真菌活性譜,特別是對皮膚真菌和酵母菌、霉菌和雙相性真菌(例如對念珠菌屬(Candida)種,例如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和絮狀表皮癬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曲霉菌屬種(例如黑曲霉和煙曲霉(A.fumigatus))、發(fā)癬菌屬(Trichophyton)種(例如須發(fā)癬菌(T.mentagrophytes))、小孢子菌屬(Microsporon)種(例如犬小孢子菌(M.canis)和奧杜盎小孢子菌(M.audouinii))。所列舉的這些真菌并不限制所覆蓋的真菌譜,而僅僅是示例性的。
因此,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用于醫(yī)療和非醫(yī)療應(yīng)用中。
GMO
如上文已提及的,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所有的植物和植物部位。在一優(yōu)選實(shí)施方案中,處理野生植物品種和植物栽培種,或處理通過常規(guī)生物育種方法(例如交叉育種或原生質(zhì)融合)獲得的那些植物及其部位。在另一優(yōu)選實(shí)施方案中,處理通過遺傳工程方法(如果合適,與傳統(tǒng)方法結(jié)合)獲得的轉(zhuǎn)基因植物和植物栽培種(遺傳修飾的生物)及其部位。術(shù)語“部位”或“植物的部位”或“植物部位”在上文中已有解釋。更優(yōu)選地,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市售的或使用中的植物栽培種的植物。植物栽培種應(yīng)理解為意指具有新特性(“性狀(trait)”)并已通過傳統(tǒng)育種方法、誘變或重組DNA技術(shù)獲得的植物。它們可以為栽培種、變種、生物型或基因型。
本發(fā)明的處理方法可用于處理遺傳修飾的生物(GMO),例如植物或種子。遺傳修飾植物(或轉(zhuǎn)基因植物)是異源基因已被穩(wěn)定地整合到基因組中的植物。表述“異源基因”實(shí)質(zhì)上指在植物體外提供或組裝的基因,當(dāng)其被引入細(xì)胞核基因組、葉綠體基因組或線粒體基因組時(shí),通過表達(dá)目的蛋白或多肽,或通過下調(diào)或使存在于植物中的其他基因沉默(利用例如反義技術(shù)、共抑制技術(shù)、RNA干擾-RNAi技術(shù)或微RNA miRNA技術(shù)),可賦予這些轉(zhuǎn)基因植物新的或改進(jìn)的農(nóng)學(xué)特性或其他特性。位于基因組中的異源基因也被稱作轉(zhuǎn)基因。通過其在植物基因組中的具體位置而定義的轉(zhuǎn)基因被稱為轉(zhuǎn)化株系或轉(zhuǎn)基因株系(event)。
根據(jù)植物種或植物栽培種,其位置和生長條件(土壤、氣候、生長期、營養(yǎng)),本發(fā)明的處理還可導(dǎo)致超加和(“協(xié)同”)效應(yīng)。例如,可能取得以下超過實(shí)際預(yù)期的效果:可依據(jù)本發(fā)明使用的活性化合物和組合物的降低的施用率和/或拓寬的活性譜和/或增加的活性、更好的植物生長、提高對高溫或低溫的耐受性、提高對干旱或?qū)λ蛲寥篮}量的耐受性、提高開花性能、更容易采收、加速成熟、更高的采收產(chǎn)量、更大的果實(shí)、更高的植株、更綠的葉色、更早的開花、采收產(chǎn)品的品質(zhì)和/或其營養(yǎng)價(jià)值更高、果實(shí)中更高的糖濃度、采收產(chǎn)品更好的儲存穩(wěn)定性和/或加工性。
在某些施用率下,本發(fā)明的組合物還可對植物產(chǎn)生強(qiáng)化作用。因此,它們還適于調(diào)動植物的防御系統(tǒng)以抵抗不想要的微生物的侵襲。如果合適,這可能是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的活性(例如抗真菌)增強(qiáng)的原因之一。在本文中,植物強(qiáng)化(抗性誘導(dǎo))物質(zhì)應(yīng)理解為意指能夠以這樣一種方式刺激植物防御系統(tǒng)的那些物質(zhì)或物質(zhì)的結(jié)合:當(dāng)隨后接種不想要的微生物時(shí),處理過的植物對這些微生物表現(xiàn)出很大程度的抗性。在本文中,有害微生物應(yīng)理解為意指植物病原性真菌、細(xì)菌和病毒。因此,可將本發(fā)明的物質(zhì)用于保護(hù)植物在處理后的一定時(shí)期內(nèi)免受上述病原體的侵襲。在采用活性化合物處理植物后,實(shí)現(xiàn)保護(hù)作用的時(shí)間通常持續(xù)1-10天,優(yōu)選1-7天。
優(yōu)選依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種包括所有具有賦予這些植物特別有益的、有用的性狀(無論是否通過育種和/或通過生物技術(shù)手段得到)遺傳物質(zhì)的植物。
同樣優(yōu)選依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種對一種或多種生物脅迫因素具有抗性,即所述植物對動物和微生物害蟲(如線蟲、昆蟲、螨類、植物致病性真菌、細(xì)菌、病毒和/或類病毒)具有更好的防御性。
線蟲或昆蟲抗性植物的實(shí)例記載于例如下列美國專利申請中:11/765,491、11/765,494、10/926,819、10/782,020、12/032,479、10/783,417、10/782,096、11/657,964、12/192,904、11/396,808、12/166,253、12/166,239、12/166,124、12/166,209、11/762,886、12/364,335、11/763,947、12/252,453、12/209,354、12/491,396、12/497,221、12/644,632、12/646,004、12/701,058、12/718,059、12/721,595、12/638,591。
還可依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種是對一種或多種非生物脅迫因素具有抗性的植物。非生物脅迫條件可包括,例如干旱、低溫暴露、熱暴露、滲透脅迫、水澇、增加的土壤含鹽量、增強(qiáng)的礦物質(zhì)暴露、臭氧暴露、強(qiáng)光暴露、有限的氮營養(yǎng)素利用度、有限的磷營養(yǎng)素利用度、避蔭。
還可依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和植物栽培種是以增強(qiáng)的產(chǎn)量特性為特征的那些植物。所述植物的提高的產(chǎn)量可由以下因素導(dǎo)致:例如,改進(jìn)的植物生理機(jī)能、生長和發(fā)育,如用水利用率、保水率、提高的氮利用、增強(qiáng)的碳同化作用、提高的光合作用、提高的發(fā)芽率和加速的成熟。此外,產(chǎn)量還可受到改進(jìn)的植物構(gòu)造(plant architecture)(在脅迫和非脅迫條件下)的影響,包括但不限于:提早開花、對雜交制種的開花控制、秧苗活力、植株大小、節(jié)間數(shù)和節(jié)間距、根系生長、種子大小、果實(shí)大小、莢果大小、莢果數(shù)或穗數(shù)、每個(gè)莢果或穗的種子數(shù)目、種子質(zhì)量、提高的種子飽滿度、減少的種子散布、減少的莢開裂以及抗倒伏性。其他產(chǎn)量性狀包括種子組成,如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質(zhì)含量、含油量及組成、營養(yǎng)價(jià)值、抗?fàn)I養(yǎng)化合物的減少、改善的加工性和更好的貯存穩(wěn)定性。
可依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為已經(jīng)表達(dá)出雜種優(yōu)勢或雜種活力特征的雜種植物,所述雜種優(yōu)勢或雜種活力通常導(dǎo)致更高的產(chǎn)量、活力、健康和對生物脅迫和非生物脅迫更好的抗性。此類植物通常通過由一種自交雄性不育親系(母本)與另一種自交雄性能育親系(父本)雜交而得。雜種種子通常采收自雄性不育植物并出售給種植者。雄性不育植物有時(shí)(例如在玉米中)可通過去雄(即機(jī)械地去除雄性生殖器官或雄花)而制得,但是,更通常地,雄性不育性是由植物基因組中的遺傳決定因子導(dǎo)致的。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當(dāng)希望從雜交植物上采收的產(chǎn)品是種子時(shí),確保雜交植物中的雄性能育性的完全恢復(fù)通常是有用的。這可通過確保父本具有合適的育性恢復(fù)基因而完成,該基因能夠恢復(fù)含有負(fù)責(zé)雄性不育性的遺傳決定因子的雜種植物的雄性能育性。雄性不育的遺傳決定因子可位于細(xì)胞質(zhì)中。細(xì)胞質(zhì)雄性不育(CMS)的實(shí)例為例如記載于蕓苔屬(Brassica)種(WO 92/05251、WO 95/09910、WO 98/27806、WO 05/002324、WO 06/021972和US 6,229,072)中。然而,雄性不育的遺傳決定因子也可位于細(xì)胞核基因組中。雄性不育植物還可通過植物生物技術(shù)方法如遺傳工程獲得。獲取雄性不育植物的特別有用的方法記載于WO 89/10396中,其中,例如,核糖核酸酶例如芽孢桿菌RNA酶在雄蕊中的絨氈層細(xì)胞中選擇性表達(dá)。然后能育性可通過核糖核酸酶抑制劑如芽孢桿菌RNA酶抑制劑在絨氈層細(xì)胞中表達(dá)來恢復(fù)(例如WO 91/02069)。
可依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shù)方法如遺傳工程而獲得)是除草劑耐受性植物,即對一種或多種給定的除草劑耐受的植物。這些植物可通過遺傳轉(zhuǎn)化或通過選擇含有賦予所述除草劑耐受性的突變的植物而獲得。
除草劑耐受植物為例如草甘膦(glyphosate)耐受植物,即對除草劑草甘膦或其鹽耐受的植物。植物可通過不同的方法對草甘膦耐受。例如,草甘膦耐受植物可通過用編碼酶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的基因轉(zhuǎn)化植物來得到。所述EPSPS基因的實(shí)例為細(xì)菌鼠傷寒沙門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AroA基因(突變體CT7)(Science1983,221,370-371)、細(xì)菌農(nóng)桿菌屬種(Agrobacterium sp.)的CP4基因(Curr.Topics Plant Physiol.1992,7,139-145)、編碼矮牽牛的EPSPS基因(Science1986,233,478-481)、編碼番茄的EPSPS基因(J.Biol.Chem.1988,263,4280-4289)或編碼牛筋草(Eleusine)的EPSPS(WO 01/66704)基因。其也可以是在例如EP 0837944、WO 00/66746、WO 00/66747或WO 02/26995中記載的突變的EPSPS。草甘膦抗性植物還可以通過表達(dá)在US 5,776,760和US 5,463,175中記載的編碼草甘膦氧化還原酶的基因來得到。草甘膦耐受植物還可以通過表達(dá)例如在WO 02/036782、WO 03/092360、WO 2005/012515和WO 2007/024782中記載的編碼草甘膦乙?;D(zhuǎn)移酶的基因來得到。草甘膦耐受植物也可以通過選擇包含上述基因的天然發(fā)生突變的植物來得到,例如記載于WO 01/024615或WO 03/013226中。表達(dá)可賦予草甘膦耐受性的EPSPS基因的植物描述于例如美國專利申請11/517,991、10/739,610、12/139,408、12/352,532、11/312,866、11/315,678、12/421,292、11/400,598、11/651,752、11/681,285、11/605,824、12/468,205、11/760,570、11/762,526、11/769,327、11/769,255、11/943801或12/362,774中。包含其他賦予草甘膦耐受性的基因(例如脫羧酶基因)的植物記載于例如美國專利申請11/588,811、11/185,342、12/364,724、11/185,560或12/423,926中。
其他除草劑耐受植物為,例如對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除草劑耐受的植物,所述除草劑為例如雙丙氨膦(bialaphos)、草丁膦(phosphinothricin)或草銨膦(glufosinate)。這些植物可通過表達(dá)解除除草劑毒性的酶或?qū)σ种谱饔糜锌剐缘墓劝滨0泛铣擅竿蛔凅w而獲得,例如記載于美國專利申請11/760,602中。一種所述有效的解毒酶是編碼草丁膦乙酰轉(zhuǎn)移酶的酶(如鏈霉菌屬(Streptomyces)種的bar或pat蛋白)。表達(dá)外源性草丁膦乙酰轉(zhuǎn)移酶的植物記載于例如在美國專利5,561,236、5,648,477、5,646,024、5,273,894、5,637,489、5,276,268、5,739,082、5,908,810和7,112,665中。
其他的除草劑耐受植物還有對抑制羥苯丙酮酸雙加氧酶(HPPD)的除草劑耐受的植物。HPPD是催化將對羥苯基丙酮酸鹽(HPP)轉(zhuǎn)化為尿黑酸的反應(yīng)的酶。耐受HPPD抑制劑的植物可用編碼天然存在的抗性HPPD酶的基因或者用編碼突變或嵌合的HPPD酶的基因進(jìn)行轉(zhuǎn)化而獲得,如WO 96/38567、WO 99/24585、WO 99/24586、WO 09/144079、WO 02/046387或US 6,768,044中所記載。對HPPD抑制劑的耐受性還可通過用編碼某些即便存在HPPD抑制劑對天然HPPD酶的抑制作用但依然能夠形成尿黑酸的酶的基因?qū)χ参镞M(jìn)行轉(zhuǎn)化而獲得。所述植物和基因記載于WO 99/34008和WO 02/36787中。植物對HPPD抑制劑的耐受性除用編碼HPPD耐受酶的基因外,也可通過用編碼預(yù)苯酸脫氫酶(PDH)的基因轉(zhuǎn)化植物而改進(jìn),如WO 04/024928中所記載的。此外,通過向基因組中加入編碼能夠代謝或降解HPPD抑制劑的酶(如WO 2007/103567和WO 2008/150473中所記載的CYP450酶)的基因,可使得植物對HPPD抑制劑除草劑更加耐受。
其他的除草劑抗性植物是對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劑耐受的植物。已知的ALS抑制劑包括,例如,磺酰脲、咪唑啉酮、三唑并嘧啶類、嘧啶氧基(硫代)苯甲酸酯和/或磺?;被驶蜻輨?。已知ALS酶(也稱為乙酰羥酸合成酶,AHAS)的不同突變賦予了對不同除草劑和不同除草劑組耐受性,例如記載于Tranel and Wright(Weed Science2002,50,700-712)中,以及美國專利5,605,011、5,378,824、5,141,870和5,013,659中。磺酰脲耐受性植物和咪唑啉酮耐受植物的生產(chǎn)記載于美國專利5,605,011、5,013,659、5,141,870、5,767,361、5,731,180、5,304,732、4,761,373、5,331,107、5,928,937和5,378,824,以及WO 96/33270中。其他的咪唑啉酮耐受植物還記載于例如WO 2004/040012、WO 2004/106529、WO 2005/020673、WO 2005/093093、WO 2006/007373、WO 2006/015376、WO 2006/024351和WO 2006/060634中。其他的磺酰脲耐受植物和咪唑啉酮耐受植物還記載于例如WO2007/024782和美國專利申請61/288958中。
其他耐受咪唑啉酮和/或磺酰脲的植物可通過誘變、在除草劑的存在下進(jìn)行細(xì)胞培養(yǎng)而選擇、或者誘變育種而獲得,例如US 5,084,082中對大豆、WO 97/41218中對稻、US 5,773,702和WO 99/057965中對甜菜、US 5,198,599中對萵苣或WO 01/065922中對向日葵進(jìn)行的記載。
還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shù)方法如遺傳工程而獲得)是具有昆蟲抗性的轉(zhuǎn)基因植物,即對某些目標(biāo)昆蟲的侵襲具有抗性的植物。這些植物可通過遺傳轉(zhuǎn)化或通過選擇包含賦予所述昆蟲抗性的突變的植物而獲得。
本文中所使用的“昆蟲抗性的轉(zhuǎn)基因植物”包括含有至少一種包含編碼以下蛋白的編碼序列的轉(zhuǎn)基因的任何植物:
1)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殺蟲晶體蛋白或其殺蟲部分,例如由Crickmore等人(1998,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62:807-813)所列舉并由Crickmore等人(2005)在蘇云金桿菌毒素命名法更新的,在線http://www.lifesci.sussex.ac.uk/Home/Neil_Crickmore/Bt/中所列的殺蟲晶體蛋白或其殺蟲部分,例如Cry蛋白類Cry1Ab、Cry1Ac、Cry1B、Cry1C、Cry1D、Cry1F、Cry2Ab、Cry3Aa或Cry3Bb的蛋白或其殺蟲部分(例如EP-A 1 999 141和WO 2007/107302);或者例如在美國專利申請12/249,016中記載的合成基因編碼的蛋白;或
2)蘇云金芽孢桿菌的晶體蛋白或其一部分,該部分在來自蘇云金桿菌的另一種其他晶體蛋白或其一部分——例如由Cy34和Cy35晶體蛋白組成的二元毒素(Nat.Biotechnol.2001,19,668-72;Applied Environm.Microbiol.2006,71,1765-1774)或由Cry1A或Cry1F蛋白和Cry2Aa或Cry2Ab或Cry2Ae蛋白組成的二元毒素(美國專利申請12/214,022和EP-A 2 300 618)——的存在下具有殺蟲活性;或
3)包含蘇云金芽孢桿菌的不同殺蟲晶體蛋白部分的雜種殺蟲蛋白,例如上述1)的蛋白的雜種,或是上述2)的蛋白的雜種,如由玉米株系MON89034產(chǎn)生的Cry1A.105蛋白(WO 2007/027777);或者
4)上述1)至3)中任一項(xiàng)的蛋白,其中一些氨基酸,特別是1至10個(gè)氨基酸被另一種氨基酸取代從而獲得對目標(biāo)昆蟲種類更高的殺蟲活性,和/或擴(kuò)大受影響的目標(biāo)昆蟲種類的范圍,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轉(zhuǎn)化過程中引起編碼DNA的改變,如玉米株系MON863或MON88017中的Cry3Bb1蛋白,或玉米株系MIR604中的Cry3A蛋白;或
5)蘇云金芽孢桿菌或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的殺蟲分泌性蛋白或其殺蟲部分,例如在下列網(wǎng)址中所列的營養(yǎng)期殺蟲蛋白(VIP)http://www.lifesci.sussex.ac.uk/home/Neil_Crickmore/Bt/vip.html,例如來自VIP3Aa蛋白類的蛋白;或
6)蘇云金芽孢桿菌或蠟狀芽孢桿菌的分泌性蛋白,其在來自蘇云金芽孢桿菌或蠟狀芽胞桿菌的另一種泌性蛋白——例如由VIP1A和VIP2A蛋白組成的二元毒素(WO 94/21795)——的存在下具有殺蟲活性;或
7)包含蘇云金芽孢桿菌或蠟狀芽孢桿菌的不同分泌性蛋白部分的雜種殺蟲蛋白,例如上述1)的蛋白的雜種,或上述2)的蛋白的雜種;或
8)上述5)到7)中任一項(xiàng)的蛋白,其中一些氨基酸,特別是1至10個(gè)氨基酸被另一種氨基酸取代從而獲得對目標(biāo)昆蟲種類更高的殺蟲活性,和/或擴(kuò)大受影響的目標(biāo)昆蟲種類的范圍,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轉(zhuǎn)化過程中引起編碼DNA的改變(同時(shí)仍編碼一種殺蟲蛋白),例如棉花株系COT102中的VIP3Aa蛋白;或
9)蘇云金芽孢桿菌或蠟狀芽孢桿菌的分泌性蛋白,其在來自蘇云金芽孢桿菌的晶體蛋白——例如由VIP3和Cry1A或Cry1F蛋白組成的二元毒素(美國專利申請61/126083和61/195019)或由VIP3蛋白和Cry2Aa或Cry2Ab或Cry2Ae蛋白組成的二元毒素(美國專利申請12/214,022和EP-A 2 300 618)——的存在下具有殺蟲活性;
10)上述9)的蛋白,其中一些氨基酸,特別是1至10個(gè)氨基酸被另一種氨基酸取代從而獲得對目標(biāo)昆蟲種類更高的殺蟲活性,和/或擴(kuò)大受影響的目標(biāo)昆蟲種類的范圍,和/或由于在克隆或轉(zhuǎn)化過程中引起編碼DNA的改變(同時(shí)仍編碼一種殺蟲蛋白)。
當(dāng)然,本文所使用的昆蟲抗性轉(zhuǎn)基因植物還包括含有編碼上述1至10類中任一項(xiàng)的蛋白的基因的組合的任何植物。在一實(shí)施方案中,昆蟲抗性植物含有不止一種編碼上述1至10類中任一項(xiàng)的蛋白的轉(zhuǎn)基因,從而在使用針對不同目標(biāo)昆蟲種類的不同蛋白時(shí)擴(kuò)大受影響的目標(biāo)昆蟲種類的范圍,或通過使用對同一目標(biāo)昆蟲種類具有殺蟲活性但具有不同作用方式(例如結(jié)合至昆蟲的不同受體結(jié)合位點(diǎn))的不同蛋白來延遲昆蟲對植物抗性的發(fā)展。
本文所使用的“昆蟲抗性轉(zhuǎn)基因植物”還包括含有至少一種轉(zhuǎn)基因的任何植物,所述轉(zhuǎn)基因包含在表達(dá)時(shí)產(chǎn)生雙鏈RNA的序列,該雙鏈RNA一旦被植物昆蟲害蟲攝食后,將抑制該昆蟲害蟲的生長,例如記載于WO 2007/080126、WO 2006/129204、WO 2007/074405、WO 2007/080127和WO 2007/035650中。
還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shù)方法如遺傳工程而獲得)耐受非生物脅迫因素。這些植物可通過遺傳轉(zhuǎn)化或通過選擇含有賦予所述脅迫耐受性的突變的植物而獲得。特別有用的脅迫耐受性植物包括:
1)含有能夠降低植物細(xì)胞或植物中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PARP)基因的表達(dá)和/或活性的轉(zhuǎn)基因的植物,例如WO 00/04173、WO 2006/045633、EP-A 1 807 519或EP-A 2 018 431中所記載的;
2)含有能夠降低植物或植物細(xì)胞的PARG編碼基因的表達(dá)和/或活性的增強(qiáng)脅迫耐受性的轉(zhuǎn)基因的植物,例如WO 2004/090140中所記載的;
3)含有編碼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補(bǔ)救合成途徑的植物功能性酶的增強(qiáng)脅迫耐受性的轉(zhuǎn)基因的植物,所述植物功能性酶包括煙酰胺酶、煙酸酯磷酸核糖基轉(zhuǎn)移酶、煙酸單核苷酸腺嘌呤基轉(zhuǎn)移酶、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合成酶或煙酰胺磷酸核糖基轉(zhuǎn)移酶,例如EP-A 1 794 306、WO 2006/133827、WO 2007/107326、EP-A 1 999 263或WO 2007/107326中所記載的。
還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shù)方法如基因工程而獲得)顯示出改變的采收產(chǎn)品的數(shù)量、品質(zhì)和/或貯存穩(wěn)定性,和/或改變的采收產(chǎn)品的具體成分的性質(zhì),所述植物或植物品種例如:
1)合成改性淀粉的轉(zhuǎn)基因植物,該改性淀粉的物理化學(xué)特性,特別是直鏈淀粉的含量或直鏈淀粉/支鏈淀粉的比例、支化程度、平均鏈長、側(cè)鏈分布、粘度特性、凝膠化強(qiáng)度、淀粉粒大小和/或淀粉粒形態(tài),與野生型植物細(xì)胞或植物中的合成淀粉相比發(fā)生了改變,從而使得改性淀粉更好地適用于具體應(yīng)用。所述合成改性淀粉的轉(zhuǎn)基因植物公開于例如EP-A 0 571 427、WO 95/04826、EP-A 0 719 338、WO 96/15248、WO 96/19581、WO 96/27674、WO 97/11188、WO 97/26362、WO 97/32985、WO 97/42328、WO 97/44472、WO 97/45545、WO 98/27212、WO 98/40503、WO 99/58688、WO 99/58690、WO 99/58654、WO 00/08184、WO 00/08185、WO 00/08175、WO 00/28052、WO 00/77229、WO 01/12782、WO 01/12826、WO 02/101059、WO 03/071860、WO 04/056999、WO 05/030942、WO 2005/030941、WO 2005/095632、WO 2005/095617、WO 2005/095619、WO 2005/095618、WO 2005/123927、WO 2006/018319、WO 2006/103107、WO 2006/108702、WO 2007/009823、WO 00/22140、WO 2006/063862、WO 2006/072603、WO 02/034923、WO 2008/017518、WO 2008/080630、WO 2008/080631、EP 07090007.1、WO 2008/090008、WO 01/14569、WO 02/79410、WO 03/33540、WO 2004/078983、WO 01/19975、WO 95/26407、WO 96/34968、WO 98/20145、WO 99/12950、WO 99/66050、WO 99/53072、US 6,734,341、WO 00/11192、WO 98/22604、WO 98/32326、WO 01/98509、WO 01/98509、WO 2005/002359、US 5,824,790、US 6,013,861、WO 94/04693、WO 94/09144、WO 94/11520、WO 95/35026、WO 97/20936、WO 2010/012796、WO 2010/003701中。
2)合成非淀粉碳水化合物聚合物的轉(zhuǎn)基因植物或合成與未進(jìn)行遺傳修飾的野生型植物相比具有改變性質(zhì)的非淀粉碳水化合物聚合物的轉(zhuǎn)基因植物。實(shí)例是產(chǎn)生多聚果糖,尤其是產(chǎn)生菊粉型和果聚糖型多聚果糖的植物(如EP-A 0 663 956、WO 96/01904、WO 96/21023、WO 98/39460和WO 99/24593中公開的)、產(chǎn)生α-1,4-葡聚糖的植物(如WO 95/31553、US 2002031826、US 6,284,479、US 5,712,107、WO 97/47806、WO 97/47807、WO 97/47808和WO 00/14249中公開的),產(chǎn)生α-1,6-支化α-1,4-葡聚糖的植物(如WO 00/73422中公開的)、產(chǎn)生交替糖(alternan)的植物(例如WO 00/47727、WO 00/73422、EP 06077301.7、US 5,908,975和EP-A0 728 213中公開的)。
3)產(chǎn)生透明質(zhì)酸的轉(zhuǎn)基因植物,例如WO 2006/032538、WO 2007/039314、WO 2007/039315、WO 2007/039316、JP-A 2006-304779和WO 2005/012529中公開的。
4)轉(zhuǎn)基因植物或雜種植物,例如具有如“高可溶性固體含量”、“低刺激性”(LP)和/或“長期儲存性”(LS)特性的洋蔥,如美國專利申請12/020,360和61/054,026中所記載的。
還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shù)方法如遺傳工程而獲得)是具有改變的纖維特性的植物,例如棉花植物。這類植物可通過遺傳轉(zhuǎn)化或通過選擇含有賦予所述改變的纖維特性的突變的植物而獲得,所述植物包括:
a)包含改變形式的纖維素合成酶基因的植物,如棉花植株,如WO 98/00549中所記載的;
b)包含改變形式的rsw2或rsw3同源核酸的植物,如棉花植株,如WO 2004/053219中所記載的;
c)具有增加的蔗糖磷酸酯合成酶表達(dá)的植物,如棉花植株,如WO 01/17333中所記載的;
d)具有增加的蔗糖合成酶表達(dá)的植物,如棉花植株,如WO 02/45485中所記載的;
e)其中纖維細(xì)胞基部胞間連絲門控的計(jì)時(shí)(timing)被改變(例如通過纖維選擇性β-1,3-葡聚糖酶的下調(diào))的植物,如棉花植株,如WO 2005/017157或WO 2009/143995中所記載的;
f)具有改變的反應(yīng)性(例如,通過包含nodC的N-乙酰葡糖胺轉(zhuǎn)移酶基因和幾丁質(zhì)合成酶基因的表達(dá)而改變)的纖維的植物,如棉花植株,如WO 2006/136351中所記載的。
還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shù)方法如遺傳工程而獲得)是具有改變的油分布特性的植物,例如油菜或相關(guān)的蕓苔屬(Brassica)植物。這類植物可通過遺傳轉(zhuǎn)化或通過選擇含有賦予所述改變的油特性的突變的植物而獲得,所述植物包括:
a)產(chǎn)生具有高油酸含量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株,如例US 5,969,169、US 5,840,946或US 6,323,392或US 6,063,947中所記載的;
b)產(chǎn)生具有低亞麻酸含量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株,如US 6,270,828、US 6,169,190或US 5,965,755中所記載的;
c)產(chǎn)生具有低水平的飽和脂肪酸的油的植物,例如油菜植株,例如US 5,434,283或美國專利申請12/668303中所記載的。
還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shù)方法如遺傳工程而獲得)是具有改變的種子散布特性的植物,例如油菜或相關(guān)的蕓苔屬(Brassica)植株。這類植物可通過遺傳轉(zhuǎn)化或通過選擇含有賦予所述改變的種子散布特性的突變的植物而獲得,包括例如具有延遲或降低的種子散布特性的油菜植株,如美國專利申請61/135,230和WO 2009/068313及WO 2010/006732中所記載的。
還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植物或植物栽培種(通過植物生物技術(shù)方法如遺傳工程而獲得)是具有改變的翻譯后蛋白質(zhì)修飾模式的植物,例如煙草植物,例如WO 2010/121818和WO 2010/145846中所記載的。
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特別有用的轉(zhuǎn)基因植物是包含轉(zhuǎn)化株系或轉(zhuǎn)化株系組合的植物,其在美國為向美國農(nóng)業(yè)部(USDA)的動植物衛(wèi)生檢驗(yàn)局(APHIS)請求處于非管制狀態(tài)的申請主體,無論該申請是否被批準(zhǔn)或仍然是懸而未決的。在任何時(shí)候,該信息很容易從APHIS(4700River Road,Riverdale,MD 20737,USA)獲得,例如在其網(wǎng)站(URL http://www.aphis.usda.gov/brs/not_reg.html)上獲得。在本申請的申請日,在APHIS懸而未決的或已由APHIS批準(zhǔn)的處于非管制狀態(tài)的申請是包括下列信息的那些申請:
-申請:申請的識別號碼。通過該申請?zhí)柎a,可從APHIS處(例如在APHIS網(wǎng)站上)獲得的各申請文件中找到對轉(zhuǎn)化株系的技術(shù)描述。這些描述以引用的方式納入本說明書中。
-申請的延期:涉及要求延期的較早申請。
-機(jī)構(gòu):提交該申請的實(shí)體的名稱。
-所管制的物品:涉及的植物品種。
-轉(zhuǎn)基因表型:通過轉(zhuǎn)化株系授予植株的特征。
-轉(zhuǎn)化株系或轉(zhuǎn)化系:要求處于非管制狀態(tài)的一個(gè)或多個(gè)株系(有時(shí)也稱一個(gè)或多個(gè)系)的名稱。
-APHIS文件:由APHIS公布的有關(guān)申請的各種文件及可向APHIS請求的各種文件。
其他特別有用的包括單一轉(zhuǎn)化株系或轉(zhuǎn)化株系組合的植物列于例如許多國家或地區(qū)管理機(jī)構(gòu)的數(shù)據(jù)庫中(參見例如http://gmoinfo.jrc.it/gmp_browse.aspx和http://www.agbios.com/dbase.php)。
可根據(jù)本發(fā)明處理的特別有用的轉(zhuǎn)基因植物是包含轉(zhuǎn)化株系或轉(zhuǎn)化株系組合的植物,所述植物列于例如許多國家或地區(qū)管理機(jī)構(gòu)的數(shù)據(jù)庫中,包括株系531/PV-GHBK04(棉花,昆蟲防治,記載于WO 2002/040677中),株系1143-14A(棉花,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WO 06/128569中);株系1143-51B(棉花,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WO 06/128570中);株系1445(棉花,除草劑耐受性,未保藏,記載于US-A 2002-120964或WO 02/034946中);株系17053(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9843,記載于WO 10/117737中);株系17314(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9844,記載于WO 10/117735中);株系281-24-236(棉花,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6233,記載于WO 05/103266或US-A 2005-216969中);株系3006-210-23(棉花,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6233,記載于US-A 2007-143876或WO 05/103266中);株系3272(玉米,品質(zhì)性狀,保藏為PTA-9972,記載于WO 06/098952或US-A 2006-230473中);株系33391(小麥,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2347,記載于WO 2002/027004中),株系40416(玉米,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11508,記載于WO 11/075593中);株系43A47(玉米,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11509,記載于WO 11/075595中);株系5307(玉米,昆蟲防治,保藏為ATCC PTA-9561,記載于WO 10/077816中);株系A(chǔ)SR-368(糠穗草(bent grass),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4816,記載于US-A 2006-162007或WO 04/053062中);株系B16(玉米,除草劑耐受性,未保藏,記載于US-A 2003-126634中);株系BPS-CV127-9(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NCIMB No.41603,記載于WO 10/080829中);株系BLR1(油菜,雄性不育的恢復(fù),保藏為NCIMB 41193,記載于WO 2005/074671中),株系CE43-67B(棉花,昆蟲防治,保藏為DSM ACC2724,記載于US-A 2009-217423或WO 06/128573中);株系CE44-69D(棉花,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US-A 2010-0024077中);株系CE44-69D(棉花,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WO 06/128571中);株系CE46-02A(棉花,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WO 06/128572中);株系COT102(棉花,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US-A 2006-130175或WO 04/039986中);株系COT202(棉花,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US-A 2007-067868或WO 05/054479中);株系COT203(棉花,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WO 05/054480中);株系DAS21606-3/1606(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11028,記載于WO 012/033794中),株系DAS40278(玉米,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10244,記載于WO 11/022469中);株系DAS-44406-6/pDAB8264.44.06.1(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11336,記載于WO 2012/075426中),株系DAS-14536-7/pDAB8291.45.36.2(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11335,記載于WO 2012/075429中),株系DAS-59122-7(玉米,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 11384,記載于US-A 2006-070139中);株系DAS-59132(玉米,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未保藏,記載于WO 09/100188中);株系DAS68416(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10442,記載于WO 11/066384或WO 11/066360中);株系DP-098140-6(玉米,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8296,記載于US-A 2009-137395或WO 08/112019中);株系DP-305423-1(大豆,品質(zhì)性狀,未保藏,記載于US-A 2008-312082或WO 08/054747中);株系DP-32138-1(玉米,雜交體系,保藏為ATCC PTA-9158,記載于US-A 2009-0210970或WO 09/103049中);株系DP-356043-5(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8287,記載于US-A 2010-0184079或WO 08/002872中);株系EE-1(茄子,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WO 07/091277中);株系FI117(玉米,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209031,記載于US-A 2006-059581或WO 98/044140中);株系FG72(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11041,記載于WO 2011/063413中),株系GA21(玉米,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209033,記載于US-A 2005-086719或WO 98/044140中);株系GG25(玉米,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209032,記載于US-A 2005-188434或WO 98/044140中);株系GHB119(棉花,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8398,記載于WO 08/151780中);株系GHB614(棉花,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6878,記載于US-A 2010-050282或WO 07/017186中);株系GJ11(玉米,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209030,記載于US-A 2005-188434或WO 98/044140中);株系GM RZ13(甜菜,抗病毒,保藏為NCIMB-41601,記載于WO 10/076212中);株系H7-1(甜菜,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NCIMB 41158或NCIMB 41159,記載于US-A 2004-172669或WO 04/074492中);株系JOPLIN1(小麥,病害耐受性,未保藏,記載于US-A 2008-064032中);株系LL27(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NCIMB41658,記載于WO 06/108674或US-A 2008-320616中);株系LL55(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NCIMB 41660,記載于WO 06/108675或US-A 2008-196127中);株系LL棉花25(棉花,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3343,記載于WO 03/013224或US-A 2003-097687中);株系LLRICE06(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203353,記載于US6,468,747或WO 00/026345中);株系LLRice62(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203352,記載于WO 2000/026345中),株系LLRICE601(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2600,記載于US-A 2008-2289060或WO 00/026356中);株系LY038(玉米,品質(zhì)性狀,保藏為ATCC PTA-5623,記載于US-A 2007-028322或WO 05/061720中);株系MIR162(玉米,昆蟲防治,保藏為PTA-8166,記載于US-A 2009-300784或WO 07/142840中);株系MIR604(玉米,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US-A 2008-167456或WO 05/103301中);株系MON15985(棉花,昆蟲防治,保藏為ATCC PTA-2516,記載于US-A 2004-250317或WO 02/100163中);株系MON810(玉米,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US-A 2002-102582中);株系MON863(玉米,昆蟲防治,保藏為ATCC PTA-2605,記載于WO 04/011601或US-A 2006-095986中);株系MON87427(玉米,控制授粉,保藏為ATCC PTA-7899,記載于WO 11/062904中);株系MON87460(玉米,脅迫耐性,保藏為ATCC PTA-8910,記載于WO 09/111263或US-A 2011-0138504中);株系MON87701(大豆,昆蟲防治,保藏為ATCC PTA-8194,記載于US-A 2009-130071或WO 09/064652中);株系MON87705(大豆,品質(zhì)性狀-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9241,記載于US-A 2010-0080887或WO 10/037016中);株系MON87708(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9670,記載于WO 11/034704中);株系MON87712(大豆,產(chǎn)率,保藏為PTA-10296,記載于WO 2012/051199中),株系MON87754(大豆,品質(zhì)性狀,保藏為ATCC PTA-9385,記載于WO 10/024976中);株系MON87769(大豆,品質(zhì)性狀,保藏為ATCC PTA-8911,記載于US-A 2011-0067141或WO 09/102873中);株系MON88017(玉米,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5582,記載于US-A 2008-028482或WO 05/059103中);株系MON88913(棉花,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4854,記載于WO 04/072235或US-A 2006-059590中);株系MON88302(油菜,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10955,記載于WO 2011/153186),株系MON88701(棉花,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11754,記載于WO 2012/134808中),株系MON89034(玉米,昆蟲防治,保藏為ATCC PTA-7455,記載于WO 07/140256或US-A 2008-260932中);株系MON89788(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6708,記載于US-A 2006-282915或WO 06/130436中);株系MS11(油菜,控制授粉-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850或PTA-2485,記載于WO 01/031042中);株系MS8(油菜,控制授粉-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730,記載于WO 01/041558或US-A 2003-188347中);株系NK603(玉米,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2478,記載于US-A 2007-292854中);株系PE-7(稻,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WO 08/114282中);株系RF3(油菜,控制授粉-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730,記載于WO 01/041558或US-A 2003-188347中);株系RT73(油菜,除草劑耐受性,未保藏,記載于WO 02/036831或US-A 2008-070260中);株系SYHT0H2/SYN-000H2-5(大豆,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11226,記載于WO 2012/082548中),株系T227-1(甜菜,除草劑耐受性,未保藏,記載于WO 02/44407或US-A 2009-265817中);株系T25(玉米,除草劑耐受性,未保藏,記載于US-A 2001-029014或WO 01/051654中);株系T304-40(棉花,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8171,記載于US-A 2010-077501或WO 08/122406中);株系T342-142(棉花,昆蟲防治,未保藏,記載于WO 06/128568中);株系TC1507(玉米,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未保藏,記載于US-A 2005-039226或WO 04/099447中);株系VIP1034(玉米,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ATCC PTA-3925,記載于WO 03/052073中),株系32316(玉米,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11507,記載于WO 11/084632),株系4114(玉米,昆蟲防治-除草劑耐受性,保藏為PTA-11506,記載于WO 11/084621中),株系EE-GM3/FG72(大豆,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1041,WO 2011/063413A2),株系DAS-68416-4(大豆,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0442,WO2 011/066360A1),株系DAS-68416-4(大豆,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0442,WO 2011/066384A1),株系DP-040416-8(玉米,昆蟲防治,ATCC登記號PTA-11508,WO 2011/075593A1),株系DP-043A47-3(玉米,昆蟲防治,ATCC登記號PTA-11509,WO 2011/075595A1),株系DP-004114-3(玉米,昆蟲防治,ATCC登記號PTA-11506,WO 2011/084621A1),株系DP-032316-8(玉米,昆蟲防治,ATCC登記號PTA-11507,WO 2011/084632A1),株系MON-88302-9(油籽油菜,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0955,WO 2011/153186A1),株系DAS-21606-3(大豆,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1028,WO 2012/033794A2),株系MON-87712-4(大豆,品質(zhì)性狀,ATCC登記號PTA-10296,WO 2012/051199A2),株系DAS-44406-6(大豆,疊加的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1336,WO 2012/075426A1),株系DAS-14536-7(大豆,疊加的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1335,WO 2012/075429A1),株系SYN-000H2-5(大豆,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1226,WO 2012/082548A2),株系DP-061061-7(油菜,除草劑耐受性,未得到保藏號,WO 2012071039A1),株系DP-073496-4(油菜,除草劑耐受性,未得到保藏號,US2012131692),株系8264.44.06.1(大豆,疊加的除草劑耐受性,登記號PTA-11336,WO 2012075426A2),株系8291.45.36.2(大豆,疊加的除草劑耐受性,登記號PTA-11335,WO 2012075429A2),株系SYHT0H2(大豆,ATCC登記號PTA-11226,WO 2012/082548A2),株系MON88701(棉花,ATCC登記號PTA-11754,WO 2012/134808A1),株系KK179-2(紫花苜蓿,ATCC登記號PTA-11833,WO2013003558A1),株系pDAB8264.42.32.1(大豆,疊加的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1993,WO 2013010094A1),株系MZDT09Y(玉米,ATCC登記號PTA-13025,WO 2013012775A1),株系KK179-2(紫花苜蓿,ATCC登記號PTA-11833,WO2013003558A1),株系pDAB8264.42.32.1(大豆,疊加的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 1993,WO2013010094A1),株系MZDT09Y(玉米,ATCC登記號PTA-13025,WO2013012775A1),株系VCO-01981-5(玉米,除草劑耐受性,NCIMB登記號41842,WO2013014241A1),株系DAS-81419-2X DAS-68416-4(大豆,疊加的昆蟲抗性和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0442,WO2013016516A1),株系DAS-81419-2(大豆,疊加的昆蟲抗性和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2006,WO2013016527A1),株系HCEM485(玉米,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2014,WO2013025400A1),株系pDAB4468.18.07.1(棉花,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2456,WO2013112525A2),株系pDAB4468.19.10.3(棉花,除草劑耐受性,ATCC登記號PTA-12457,WO2013112527A1)。
施用率和時(shí)間
當(dāng)本發(fā)明的組合物用作殺真菌劑時(shí),根據(jù)施用類型,其施用率可以在相對寬的范圍內(nèi)變化。本發(fā)明組合物的施用率為:
·當(dāng)處理植物部位例如葉子時(shí):0.1至10000g/ha,優(yōu)選10至1000g/ha,更優(yōu)選10至800g/ha,甚至更優(yōu)選50至300g/ha(當(dāng)通過澆水或滴灌施用時(shí),特別是當(dāng)使用惰性基質(zhì)如巖棉或珍珠巖時(shí),甚至可以降低施用率);
·當(dāng)處理種子時(shí):每100kg種子2至200g,優(yōu)選每100kg種子3至150g,更優(yōu)選每100kg種子2.5至25g,甚至更優(yōu)選每100kg種子2.5至12.5g;
·當(dāng)處理土壤時(shí):0.1至10000g/ha,優(yōu)選1至5000g/ha。
這些施用率僅為示例性的,并不限制本發(fā)明的目的。
因此,本發(fā)明的組合物可用于保護(hù)植物在處理后的一段時(shí)間內(nèi)免受所述病原體的侵襲。提供保護(hù)的時(shí)間段通常延續(xù)至采用活性成分處理植物后的1至28天,優(yōu)選1至14天,更優(yōu)選1至10天,最優(yōu)選1至7天,或在處理種子后最高達(dá)200天。
本發(fā)明的處理方法還提供化合物(A)和(B)和/或(C)以同時(shí)、單獨(dú)或相繼的方式使用或施用。如果單個(gè)的活性成分以相繼的方式(即在不同的時(shí)間)施用,則它們在適當(dāng)短的時(shí)間段(如幾小時(shí)或幾天)內(nèi)相繼施用。優(yōu)選施用化合物(A)和(B)和/或(C)的順序?qū)?shí)施本發(fā)明不是重要的。
根據(jù)本發(fā)明,所列的植物可特別有利地采用通式(I)的化合物和本發(fā)明的組合物處理。所述活性成分或組合物的上述優(yōu)選范圍同樣適用于處理這些植物。特別強(qiáng)調(diào)的是采用本文中明確提及的化合物或組合物處理植物。
下面通過實(shí)施例說明本發(fā)明。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所述實(shí)施例。
制備實(shí)施例1:3-(二氟甲基)-5-氟-N-甲氧基-1-甲基-N-[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化合物(I-2))的制備
在13mL ChemspeedTM管形瓶中分布3mL 0.2M的N-甲氧基-1-(2,4,6-三氯苯基)丙-2-胺(0.60mmol)在二氯甲烷中的溶液,隨后加入100μL三乙胺。加入3mL 0.22M的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羰基氯(0.66mmol)在二氯甲烷中的溶液,然后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將混合物傾倒在雙筒二氧化硅(2g)+堿性氧化鋁(2g)上,并用3×6mL乙腈洗脫。除去溶劑并將粗酰胺通過制備型HPLC-MS純化,得到121mg(收率45%)的3-(二氟甲基)-5-氟-N-甲氧基-1-甲基-N-[1-(2,4,6-三氯苯基)丙-2-基]-1H-吡唑-4-甲酰胺(M+H=444)。logP[a]=4.29。
logP值的測定是依據(jù)EEC Directive 79/831附錄V.A8通過HPLC(高效液相色譜法)在反相柱上采用下列方法進(jìn)行的:
[a]LC-MS的測定是在pH 2.7下,采用0.1%甲酸的水溶液并采用乙腈(包含0.1%甲酸)(線性梯度10%乙腈至95%乙腈)作為洗脫液來完成的。
采用logP值已知的非支鏈烷2-酮(具有3-16個(gè)碳原子)進(jìn)行校準(zhǔn)(使用保留時(shí)間采用連續(xù)的烷酮之間的線性插值法測定logP值)。使用200nm至400nm的紫外光譜和色譜信號的峰值確定λmax值。
生物實(shí)施例
本發(fā)明的活性化合物結(jié)合物的增強(qiáng)的殺真菌活性在以下實(shí)施例中是明顯的。盡管單個(gè)活性化合物的殺真菌活性較弱,但結(jié)合物具有超過各活性的簡單加和的活性。
當(dāng)活性化合物結(jié)合物的殺真菌活性超過活性化合物在單獨(dú)施用時(shí)的活性總和時(shí),則始終存在殺真菌的協(xié)同效應(yīng)。兩種活性化合物的給定結(jié)合物的預(yù)期活性可如下計(jì)算(參見Colby,S.R.,“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Weeds 1967,15,20-22):
如果
X為活性化合物A以m ppm(或g/ha)的施用率施用時(shí)的功效,
Y為活性化合物B以n ppm(或g/ha)的施用率施用時(shí)的功效,
E為活性化合物A和B分別以m ppm和n ppm(或g/ha)的施用率施用時(shí)的功效,
則
功效的程度以%表示。0%意指相當(dāng)于對照組的功效,而100%的功效意指沒有觀察到病害。
如果實(shí)際的殺真菌活性超過計(jì)算值,則所述結(jié)合物的活性為超加和的,即存在協(xié)同效應(yīng)。在這種情況下,實(shí)際觀察到的功效必定大于由上述公式計(jì)算出的預(yù)期功效(E)值。
證明協(xié)同效應(yīng)的另一方式是Tammes法(參見“Isoboles,a 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synergism in pesticides”in Neth.J.Plant Path.,1964,70,73-80)。
通過以下實(shí)施例闡明本發(fā)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所述實(shí)施例。
實(shí)施例A:鏈格孢屬試驗(yàn)(番茄)的體內(nèi)預(yù)防性試驗(yàn)
溶劑:24.5重量份的丙酮
24.5重量份的二甲基乙酰胺
乳化劑:1重量份的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為了制備合適的活性化合物制劑,將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與所述量的溶劑和乳化劑混合,并將濃縮物用水稀釋至所需的濃度。為了測試預(yù)防活性,使用活性化合物制劑在所述施用率下噴灑幼株。在噴灑涂層干燥后,使用早疫病鏈格孢水性孢子懸浮液接種植株。然后將該植株置于約20℃且相對大氣濕度為100%的培養(yǎng)箱中。接種后3天評估該測試。0%意指相當(dāng)于未經(jīng)處理的對照組的功效,而100%的功效意指沒有觀察到病害。
下表清晰地顯示了所觀察到的本發(fā)明活性化合物結(jié)合物的活性大于計(jì)算的活性,即存在協(xié)同效應(yīng)。
表:鏈格孢屬試驗(yàn)的體內(nèi)預(yù)防性試驗(yàn)(番茄)
*觀察值=觀察到的活性
**計(jì)算值=使用Colby公式計(jì)算出的活性
實(shí)施例B:葡萄孢屬試驗(yàn)的體內(nèi)預(yù)防性試驗(yàn)(豆科)
溶劑:24.5重量份的丙酮
24.5重量份的二甲基乙酰胺
乳化劑:1重量份的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為了制備合適的活性化合物制劑,將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與所述量的溶劑和乳化劑混合,并將濃縮物用水稀釋至所需的濃度。為了測試預(yù)防活性,用活性化合物制劑噴灑幼株。在噴灑涂層干燥后,將2小片由灰葡萄孢的生長所覆蓋的瓊脂置于每片葉子上。將接種的植株置于20℃且相對大氣濕度為100%的暗室中。接種后2天,評估葉子上病變的大小。0%意指相當(dāng)于未經(jīng)處理的對照組的功效,而100%的功效意指沒有觀察到病害。
下表清晰地顯示了所觀察到的本發(fā)明活性化合物結(jié)合物的活性大于計(jì)算出的活性,即存在協(xié)同效應(yīng)。
表:葡萄孢屬試驗(yàn)的體內(nèi)預(yù)防性試驗(yàn)(豆科)
*觀察值=觀察到的活性
**計(jì)算值=使用Colby公式計(jì)算出的活性
實(shí)施例C:小麥殼針孢的體內(nèi)預(yù)防性試驗(yàn)(小麥)
溶劑:49重量份的N,N-二甲基乙酰胺
乳化劑:1重量份的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為了制備合適的活性化合物制劑,將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結(jié)合物與所述量的溶劑和乳化劑混合,并將濃縮物用水稀釋至所需的濃度。為了測試預(yù)防活性,使用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結(jié)合物制劑以所述施用率噴灑幼株。在噴灑涂層干燥后,用小麥殼針孢的孢子懸浮液噴灑植株。將該植株在約20℃且相對大氣濕度為約100%的培養(yǎng)箱中保持48小時(shí),然后在約15℃下在相對大氣濕度為約100%的半透明培養(yǎng)箱中保持60小時(shí)。將植株置于溫度為約15℃且相對大氣濕度為約80%的溫室中。接種后21天評估該測試。0%意指相當(dāng)于未經(jīng)處理的對照組的功效,而100%的功效意指沒有觀察到病害。
下表清晰地顯示了所觀察到的本發(fā)明活性化合物結(jié)合物的活性大于計(jì)算出的活性,即存在協(xié)同效應(yīng)。
表:小麥殼針孢試驗(yàn)的體內(nèi)預(yù)防性試驗(yàn)(小麥)
*觀察值=觀察到的活性
**計(jì)算值=使用Colby公式計(jì)算出的活性
實(shí)施例D:黑星菌屬試驗(yàn)的體內(nèi)預(yù)防性試驗(yàn)(蘋果)
溶劑:24.5重量份的丙酮
24.5重量份的二甲基乙酰胺
乳化劑:1重量份的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為了制備合適的活性化合物制劑,將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與所述量的溶劑和乳化劑混合,并將濃縮物用水稀釋至所需的濃度。為了測試預(yù)防活性,使用活性化合物制劑在所述施用率下噴灑幼株。在噴灑涂層干燥后,用蘋果黑星病的病原劑(蘋果黑星菌)的水性分生孢子懸浮液接種該植株,然后將該植株在約20℃且相對大氣濕度為100%的培養(yǎng)箱中保持1天。然后將該植株置于約21℃且相對大氣濕度為約90%的溫室中。接種后10天評估該測試。0%意指相當(dāng)于未經(jīng)處理的對照組的功效,而100%的功效意指沒有觀察到病害。
下表清晰地顯示了所觀察到的本發(fā)明活性化合物結(jié)合物的活性大于計(jì)算出的活性,即存在協(xié)同效應(yīng)。
表:黑星菌屬試驗(yàn)的體內(nèi)預(yù)防性試驗(yàn)(蘋果)
*觀察值=觀察到的活性
**計(jì)算值=使用Colby公式計(jì)算出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