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農用物料供給裝置以及粉粒體供給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37912閱讀:19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農用物料供給裝置以及粉粒體供給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將作為農用物料的肥料或藥劑向田地等適當場所供給用的施肥裝置
和直接播種作為農用物料的種子用的播種裝置等的農用物料供給裝置。 另外,本發(fā)明涉及粉粒體供給裝置的改良,該粉粒體供給裝置具有通過風力搬運 來搬運由粉粒體構成的被搬運物的供給路徑和與供給路徑分開、通過風力搬運來搬運被搬 運物的排出路徑,并能夠借助風力取出粉粒體的存積部內的殘留粉粒體。
背景技術
作為這種農用物料供給裝置有裝載在插秧機上的施肥裝置。該施肥裝置采用由連 接桿連接曲柄驅動臂和作為驅動構件的操作臂的結構,其中,所述曲柄驅動臂設置在從變 速箱向后方延伸的PTO軸的后端,所述操作臂用于對裝載在機體側的用于不斷送出肥料的 送出機構進行驅動。 由此,采用了通過連接桿驅動操作臂擺動,而驅動送出機構送出肥料的結構。
并且,為了使操作臂與連接桿的連接位置能夠沿著操作臂的長度方向發(fā)生改變, 在操作臂的下表面形成有多處定位用的凹部,通過改變連接位置,改變操作臂的驅動行程, 從而改變、調節(jié)送出量。 另外,如上述粉粒體供給裝置那樣,作為具有與供給路徑分開而另外通過風力搬 運的排出路徑的粉粒體供給裝置,以往已知下述[1]中記載的裝置。 [1]粉粒體供給裝置具有通過風力搬運來搬運由粉粒體構成的被搬運物的作為供 給路徑的送風管和與供給路徑分開而另外通過風力搬運來搬運由粉粒體構成的被搬運物 的作為排出路徑的回收管,將送風扇的送風方向切換為送風管側和回收管側中的一側,從 而能夠選擇將被搬運物向供給路徑供給,或者將被搬運物從排出路徑取出(例如參照專利 文獻2)。[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JP特開2007-2676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 :JP特開2008-29214號公報(第"0008"段,附圖5、6)。 根據上述施肥裝置的結構,能夠進行送出量的變更調節(jié),但在要將調節(jié)范圍進一
步擴大的情況下,需要使操作臂距擺動支點的長度變長。 但是,為了使操作臂的長度變長,需要提高構件強度而使操作臂大型化,作為操作 臂需要使用過高品質量的高價材料,加長操作臂的長度也是有限度的。 另一方面,為了成為使安裝在PTO軸上的曲柄機構的驅動行程可變的結構,例如 由于曲柄機構位于機體支架的下方等理由,難以進行可變調整操作,并且難以采用曲柄機 構的可變調節(jié)化。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過對驅動構件的支撐形態(tài)進行簡單的改進,不會導致驅
動構件的大型化而能夠實現送出量的調節(jié)范圍變大的農用物料供給裝置。 另外,如上述[1]中記載的現有技術那樣,當將送風扇的送風方向切換為送風管
側和回收管側中的一側而能夠選擇將被搬運物向供給路徑供給,或者將被搬運物從排出路
徑取出時,能夠利用風力簡單地排出殘留在存積部中的被搬運物這一點是有用的。 但是,殘留在存積部中的被搬運物變?yōu)椴粌H是規(guī)定大小的粒狀物,還混雜了在搬
運中等被粉碎得細的粉末狀物的狀態(tài)。因此,在使通過風力搬運取出的被搬運物收取入某
個容器中時,往往被搬運物中的細的粉末狀物飛起而使作業(yè)環(huán)境惡化。 本發(fā)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在通過風力搬運供給被搬運物的結構的粉粒體供給裝 置中,也能夠利用風力搬運用的風取出殘留粉粒體,避免搬運風使殘留粉粒體中含有的粉 末狀的被處理物飛起那樣的事態(tài),從而能夠避免作業(yè)環(huán)境惡化。
[結構] 技術方案1的發(fā)明的特征構成在于,在具有從存積部向規(guī)定位置供給所存積的農
用物料的供給機構的農用物料供給裝置中,設置有驅動所述供給機構的驅動構件,并且構
成為根據所述驅動構件的輸出部的驅動行程的大小設定所述供給機構的農用物料供給量
的大小,并且使所述驅動構件的輸出部與所述供給機構連接,在所述驅動構件的輸入部與
所述輸出部之間設置擺動支點,并且設置有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以使所述擺動支點的位
置沿著所述驅動構件的長度方向變更來驅動所述驅動構件進行擺動,其作用效果如下。[作用] 當通過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變更驅動構件的擺動支點位置時,驅動構件中的從 輸入部到擺動支點的輸入側連桿長度與從擺動支點到輸出部的輸出側連桿長度的比變化。 由此,輸出部的驅動行程與輸入部的行程的比變化。 而且,通過變更擺動支點位置,不僅輸入側連桿長變化,而且輸出側連桿長也變 動,由此,與如背景技術中記載的那樣僅使擺動臂的長度(對應輸入側連桿長)變更的情況 相比,能夠使連桿比的范圍擴大,從而能夠擴大驅動構件輸出部的驅動行程的調節(jié)范圍。
[效果] 這樣,避免驅動構件本身的大型化而不用變更長度,能夠擴大驅動構件的驅動行 程的調節(jié)范圍,易于進行要求的農用物料的送出調節(jié)。
[構成] 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的特征構成在于,所述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構成為能夠使所
述擺動支點的位置移動至極接近所述輸出部的位置。[作用效果] 因為能夠使驅動構件的擺動支點位置位于極接近輸出部的位置上,所以從擺動支 點到輸出部的連桿長度變得極短,輸出部的驅動行程近似為零。 由此,能夠不中斷向輸入部的動力傳遞而表現出實際上不驅動送出機構的狀態(tài),
能夠提高送出機構的適用性。 [構成] 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的特征構成在于,所述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包括有使所述擺
4動支點的位置移動的移動構件和驅動該移動構件的調節(jié)操作件,所述調節(jié)操作件構成為能
夠斷開與所述移動構件的連接而拆下,或者能夠折疊收納。[作用效果] 因為農用物料供給裝置構成為能夠將對驅動構件的擺動支點位置進行操作的調 節(jié)操作件拆下或者折疊,所以在送出農用物料進行作業(yè)時,通過拆下調節(jié)操作件,其調節(jié)操 作件不會妨礙操作,處理性好。 另外,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粉粒體供給裝置采用下述的技術手段。
[第一解決手段] 本發(fā)明的粉粒體供給裝置構成為能夠將由粉粒體構成的被搬運物分別送出至供 給路徑和排出路徑,該供給路徑是通過風力搬運來搬運由粉粒體構成的被搬運物的路徑, 該排出路徑為與供給路徑不同的路徑,通過風力搬運來搬運由粉粒體構成的被搬運物;并 且在所述排出路徑側具有將搬運風和被搬運物分離的分離單元。 [OO38][第一解決手段發(fā)明的作用和效果] 如上所述,在具有通過風力搬運來搬運由粉粒體形成的被搬運物的供給路徑和與
供給路徑為不同路徑、通過風力搬運來搬運被搬運物的排出路徑,利用風力搬運用的搬運
風能夠簡單地排出殘留在存積部中的被搬運物的粉粒體供給裝置中,因為在所述排出路徑
側具有分離搬運風和被搬運物的分離單元,所以能夠分別取出搬運風和被搬運物。 因而,一邊風力搬運被搬運物將其排出,一邊使被搬運物經過分離單元,由此能夠
從使被搬運物混入搬運風中進行運送的氣相流體中分別取出被搬運物和搬運風,不會引起被
搬運物中的粉末狀物質由于搬運風而飛起那樣的事態(tài),具有易于避免作業(yè)環(huán)境惡化的優(yōu)點。[第二解決手段] 第二解決手段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中,由具有尺寸比被搬
運物的顆粒直徑小的通氣孔的構件構成分離單元。[第二解決手段發(fā)明的作用和效果] 在第二解決手段的發(fā)明中,因為由具有尺寸小于被搬運物的顆粒直徑的通氣孔的 構件構成分離單元,所以,例如與該分離單元由旋風分離器(cyclone)等離心分離機構構 成,或者與多個沖突板相抵等復雜且大規(guī)模的結構構成的情況相比,能夠由簡單的結構構 成分離單元。[第三解決手段] 第三解決手段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中,構成排出路徑的排 出管的搬運方向末端部能夠相對于搬運方向上游側的排出管部分進行裝卸或者進行位置 變更。[第三解決手段發(fā)明的作用和效果] 在第三解決單元的發(fā)明中,因為構成排出路徑的排出管的搬運方向末端部能夠相 對于搬運方向上游側的排出管部分進行裝卸或者進行位置變更,所以能夠使不進行排出殘 留被搬運物的通常作業(yè)時的作業(yè)性和進行排出殘留被搬運物時的操作性等選擇為適宜的 狀態(tài)。 S卩,如果排出管的搬運方向末端部構成為能夠裝卸,則能夠抑制排出管向搬運方 向端部側突出的程度,由此在不使用排出管的狀態(tài)下即使用頻率高的通常的向供給路徑供給被搬運物的被搬運物供給狀態(tài),能夠將所述排出管的搬運方向末端部拆下,在其搬運方 向末端部不妨礙操作的狀態(tài)下進行作業(yè)。 另外,如果排出管的搬運方向末端部構成為能夠進行位置變更,則在從排出管排 出殘留被搬運物時,能夠在進行作業(yè)的基礎上將其排出管的末端部變更為更適宜的位置, 能夠作業(yè)性良好地進行排出作業(yè)。
[第四解決手段] 在第四解決手段發(fā)明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中,具有送風給排
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該送風給排單元用于對排出路徑供給或排出搬運風,該
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在所述排出路徑的多處,設置在使被搬運物合流于搬運風中的合
流用路徑的各個上游側位置;所述送風給排單元的操作部和所述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
的操作部設置在所述排出路徑的搬運末端部側。[第四解決手段][第四解決手段發(fā)明的作用和效果] 在第四解決單元的發(fā)明,因為對排出路徑供給或排出搬運風的送風給排單元和設 置在合流用路徑的上游側位置的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的各操作部設置在排出路徑的 搬運末端部側,所以當要對所述送風給排單元或者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進行操作時, 作業(yè)者不需要靠近送風給排單元或者各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的附近進行操作,能夠以 位于排出路徑的搬運末端部側的狀態(tài)進行操作。因而,在所述送風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 流用開關單元設置在行駛車體上從車體的橫向一側進行操作等情況下,具有操作性良好地 使用的優(yōu)點。[第五解決手段] 在第五解決手段發(fā)明的其特征在于,在構成排出路徑的排出管中,在分離單元的 送風方向上的上游側,且在排出管內的相對于搬運風的最下游側的被搬運物合流處的更靠 搬運下游側設置有流路開關單元,該流路開關單元能夠在允許排出管內的搬運風向下游側 流動的狀態(tài)和限制排出管內的搬運風向下游側流動的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操作。
[第五解決手段發(fā)明的作用和效果] 在第五解決手段的發(fā)明中,因為排出管內的相對于搬運風的最下游側的被搬運物 合流處的更靠搬運下游側具有流路開關單元,所以作為向排出管送風的作業(yè),能夠使用流 路開關單元選擇取出殘留被搬運物的作業(yè)和對被搬運物的存積部進行清洗并使其干燥的 作業(yè)。 S卩,在進行取出殘留于存積部中的殘留被搬運物的作業(yè)時,使流路開關單元處于 流路開放狀態(tài)風力搬運被搬運物,由此能夠無障礙地從排出管末端取出被搬運物。因此,在 用水清洗存積部并使存積部干燥時,使所述流路開關單元處于流路封閉狀態(tài),能夠從位于 封閉處上游側的排出管向各存積部送入搬運風而強制性地干燥各存積部。由此,具有如下 優(yōu)點能夠避免將排出管和各存積部分解進行水洗并使其干燥那樣的功夫和時間的作業(yè)。
[第六解決手段] 對于第六解決手段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中,流路開關單元
由近似垂直于被搬運物的搬運方向并且圍繞水平軸心旋轉的旋轉閥構成。[第六解決手段發(fā)明的作用和效果]
6
在第六解決手段的發(fā)明中,因為流路開關單元由近似垂直于被搬運物的搬運方 向,并且圍繞水平軸心旋轉的旋轉閥構成,所以例如與為了切換流路采用設置另外的流路, 或者設置垂直地將流路橫向隔斷的閘板(shutter)等結構的情況相比,具有流路開關單元 整體結構簡單,并且密封件也簡單的優(yōu)點。 另外,因為旋轉閥的軸心是水平軸心,所以能夠使旋轉閥的軸心配置為遠離橫向 配設的排出管的內部底面?zhèn)鹊臓顟B(tài)。因而,在排出管內被風力搬運的被搬運物中比較重的 粒狀物沿著排出管的內部底面流動,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避免旋轉閥的軸部成為比較重的粒 狀物的流動阻力,獲得能夠易于維持良好的搬運狀態(tài)的粉粒體供給裝置。[第七解決手段] 第七解決手段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中,設置有對排出管的
搬運始端部供給或者排出搬運風的送風給排單元,并且在排出管內的多處,在使被搬運物
合流于搬運風中的合流用路徑的各個上游側位置設置有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能夠一
起操作上述的送風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使得伴隨著搬運下游側的流路開
關單元的流路封閉操作,操作所述送風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一起切換為能
夠在排出管內送風的狀態(tài)。[第七解決手段發(fā)明的作用和效果] 第七解決手段的發(fā)明,因為能夠一起操作送風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 元,使得伴隨著流路開關單元的流路封閉操作,操作所述送風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 開關單元一起切換為能夠在排出管內送風的狀態(tài),所以不用對分別設置在不同位置的送風 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分別單獨地進行操作,而能夠同步操作。而且,因為隨 著流路開關單元的流路封閉操作,操作所述送風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使它 們都切換為能夠在排出管內送風的狀態(tài),所以在清洗后對存積部進行干燥時,若操作流路 開關單元將流路封閉,則不對誤操作送風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將它們切換 至能夠送風側,從而能夠處于維持供給干燥風的狀態(tài)。


圖1是帶施肥裝置的乘坐型插秧機的整體側視圖。
圖2是帶施肥裝置的乘坐型插秧機的整體俯視圖。
圖3是表示施肥裝置的后視圖。 圖4是表示向肥料送出部供給動力的動力供給結構和驅動構件的擺動支點位置 變更單元的側視圖。 圖5是表示驅動構件的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的側視圖。 圖6是表示驅動構件與第一連接桿的連接結構的主視圖。 圖7是表示驅動構件與第一連接桿的連接結構的局部被剖切的主視圖。 圖8是表示上下送出箱以及在上下送出箱的凸緣接合部位設置的送出軸、送出
輥、中間軸套部、鍵構件等的縱剖側視圖。 圖9是表示上下送出箱以及上下送出箱的凸緣接合部位設置的送出軸、送出輥、 中間軸套部、鍵構件等的縱剖主視圖。 圖10A是表示將上下送出箱組合在一起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10B是表示將下送出
7箱分離開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11是表示上送出箱的縱剖側視圖和下送出箱的俯視圖。 圖12是表示另一實施例的向肥料送出部供給動力的動力供給結構和驅動構件的 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的后視圖。 圖13是表示另一實施例的向肥料送出部供給動力的動力供給結構和驅動構件的 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的側視圖。 圖14是圖13中的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的放大縱剖后視圖。 圖15是表示使用本發(fā)明的粉粒體供給裝置的乘坐型插秧機的整體側視圖。 圖16是表示使用本發(fā)明的粉粒體供給裝置的乘坐型插秧機的整體俯視圖。 圖17是表示粉粒體供給裝置的主視圖。 圖18是表示粉粒體供給裝置的俯視圖。 圖19是表示粉粒體供給裝置在沿著機體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20是表示粉粒體供給裝置在沿著機體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21是表示粉粒體供給裝置的姿勢變更機構部分的水平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22是粉粒體供給裝置的左視圖。 圖23是粉粒體供給裝置的左視圖。 圖24是表示起風搬運單元的俯視圖。 圖25表示起風搬運單元的排出管側的主視圖。 圖26A、圖26B是表示排出管的上下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27A、圖27B是表示起風搬運單元的分支管附近的水平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28A 圖28C示出了分支管,圖28A是俯視圖,圖28B是主視圖,圖28C是側視圖。 圖29A 圖29C示出了搬運管的短管,圖29A是后視圖,圖29B是俯視圖,圖29C 是圖29A中的c-c剖視圖。 圖30A、圖30B示出了搬運管的連接件,圖30A是側視圖,圖30B是主視圖。
圖31A 圖31C示出了導風導向構件,圖31A是剖視圖,圖31B是后視圖,圖31C 是側視圖。 圖32A、圖32B示出了搬運管的連接件,圖32A是局部被切除的剖視圖,圖32B是表 示組裝狀態(tài)的局部被切除的剖視圖。 圖33是表示搬運管的連接件的組裝狀態(tài)的圖32B中的XIX-XIX剖視圖。 圖34A、圖34B示出了肥料斗,圖34A是沿著機體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34B是俯視圖。 圖35是表示肥料斗的沿著機體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36是表示肥料斗的連接機構的側視圖。
圖37是表示連接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38是表示秧苗栽插裝置的施肥處的上下方向上的剖視圖。
圖39是圖38中的XXV-XXV剖視圖。
圖40是表示傳動系統(tǒng)的示意圖。 圖41A、圖41B示出了肥料斗的其他實施方式,圖41A是沿著機體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的剖視圖,圖41B是俯視圖。 圖42是表示排出管的其他實施方式的上下方向上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在具有能夠自由轉向操作的左右一對前輪11和左右一對后輪12的 行駛機體1的車體支架10的前部側具有發(fā)動機13和變速箱14,在行駛機體1的中央部設 置有裝配了轉向把手等的操縱部15和駕駛座席16,在構成行駛機體1的車體支架10的后 部配置有施肥裝置2,該施肥裝置2是供給作為農用物料的肥料的供給裝置的一個例子。
在發(fā)動機13的左右兩側和操縱部15與駕駛座席16之間,并且在駕駛座席16的 左右兩側設置有駕駛部踏板17,該駕駛部踏板17具有大致平坦的踏板部分,在比該駕駛部 踏板17更靠外的外側,在與發(fā)動機13的配設位置相向的左右位置配設有預備載苗臺18。
構成如下那樣的乘坐型插秧機,即,在行駛機體1的后方連接著具有提升缸19a的 連桿機構19,對連桿機構19進行操作能夠使其自由升降,在連桿機構19上安裝有秧苗栽插 裝置4,并且在行駛機體1的后方裝載有施肥裝置2。
[施肥裝置] 施肥裝置2具有存積肥料的透明樹脂制的送出箱20和配置在送出箱20下側的4 個作為供給機構的肥料送出部21,如圖1、3、4所示,上述的送出箱20和肥料送出部21在行 駛機體1的后部,在駕駛座席16的后側附近,被設置在車體支架10上部的支撐框22支撐 著。從肥料送出部21送出的肥料利用由起風單元產生的風量通過肥料搬運路徑,通過安裝 在秧苗栽插裝置4側的作為供給部的作溝器45供給至田地。 支撐框22包括豎立設置在車體支架10的左右一對主支架IOA上的左右一對鼓風 機支撐板22a、豎立設置在鼓風機支撐板22a上側的支柱22b和架在左右支柱22b的上端側 的橫長支架22c。鼓風機支撐板22a的后端側與連桿機構19的一端側連接,該連桿機構19 用于安裝秧苗栽插裝置4并使秧苗栽插裝置4自由升降。 如圖8和圖9所示,對于肥料送出部21,將在外周上沿圓周方向形成有多個肥料進 入用的凹部23a的送出輥23配置在送出箱20的肥料送出口 20C的下方且位于漏斗部20D 的上方,并且該送出輥23能夠旋轉。 此外,圖中的附圖標記23b是與送出輥23的周面滑動接觸而起刮平作用的刷。
由此,肥料從送出箱20進入送出輥23的凹部23a中,通過送出軸26的間斷性的 旋轉,肥料被送出至漏斗部20D。然后,來自后述的起風單元的電動鼓風機30的高壓風經由 送風管裝置31供給至漏斗部20D,利用高壓風使肥料通過肥料搬運管46迅速供給至作溝器 45,肥料通過作溝器45送入到形成在田面上的溝中進行施肥作業(yè)。 如圖8所示,在送出箱20的肥料送出口 20C的形成在肥料送出部21的前側的肥料 排出口 25內支撐有切換板28,從切換板28的下側向下方延伸有排出軟管29,能夠操作該 切換板28使其圍繞橫軸心自由擺動。在通常進行插秧作業(yè)時,操作切換板28呈圖8中實 線所示的關閉姿勢,來自送出箱20的肥料送出至漏斗部20D。在通常完成插秧作業(yè)等情況 下,使對電動鼓風機30和秧苗栽插裝置4的驅動(具體地說,對PTO軸57的驅動)停止,
9當在該狀態(tài)下操作切換板28呈打開姿勢時,殘留在送出箱20中的肥料進入排出軟管29而 排出。[起風單元] 借助風力使從施肥裝置2送出的肥料向秧苗栽插裝置4側搬運的起風單元如下那 樣構成。 如圖1和圖3所示,起風單元具有電動鼓風機30,其由左右一對鼓風機支撐板 22a支撐,被電動馬達30A驅動;送風管裝置31 ,其向電動鼓風機30導入外部氣體,使搬運 風流動。并且,送風管裝置31包括吸氣部32和管狀的送氣部33,其中,所述吸氣部32用于 將外部氣體導入供給至電動鼓風機30,所述送氣部33與電動鼓風機30的出口管側連接,用 于將電動鼓風機30產生的風供給至各漏斗部20D。 如圖2和圖3所示,吸氣部32的基端側與電動鼓風機30的車體橫向朝外的吸氣 口連接,在前端側,吸氣部32以使吸氣口 32a位于消聲器9的后方位置的狀態(tài)配設在發(fā)動 機13的橫側部附近,以吸引發(fā)動機13周圍的熱氣和消聲器9的排熱。
與電動鼓風機30的排氣口側連接的送氣部33包括下游側左右分支的兩叉狀的分 支連接管34和連接在該分支連接管34的端部上且配置在車體橫向上的橫向送風管35,在 橫向送風管35的長度方向的多處設置有多個分支用噴出管36,該多個分支用噴出管36用 于向后述的秧苗栽插裝置4的各肥料供給位置送出肥料。
[秧苗栽插裝置] 如圖1和圖4所示,秧苗栽插裝置4構成6根栽插的結構,包括有3個栽插傳動箱 40、支撐在栽插傳動箱40的左右兩側且被驅動而能夠自由旋轉的旋轉箱41、配設在旋轉箱 41的兩端的一對栽插爪42、3個接地船體43和載苗臺44等。 從施肥裝置2至秧苗栽插裝置4的肥料供給路徑中的直至秧苗栽插裝置4的端部 分別與安裝在接地船體43上的多個作溝器45連接,該多個作溝器45以在各秧苗栽插爪42 的秧苗栽插位置的橫側附近各有一個的方式進行配置。 具體地說,在起風單元的多個分支用噴出管36上分別連接有與秧苗栽插裝置4側 的作溝器45連接的肥料搬運管46。 對送出箱20的分切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0A、圖10B所示,送出箱20構成能夠以 送出軸26的軸線Z為基準,使上送出箱20A和下送出箱20B分開。組裝上下送出箱20A、 20B的結構形成如下那樣。 g卩,如圖10A、圖IOB和圖11所示,在上送出箱20A的下端位置形成有四邊形的凸 緣部20a,在凸緣部20a的隔著送出軸26的軸線Z的一個長邊部的兩端設置有板狀的托架 部20b。托架部20b形成向下彎折的形狀,并設置有中空狀的卡合孔20c。以包圍中空狀的 卡合孔20c的狀態(tài)形成框支架,在框支架的下端部形成有卡止裝載后述的卡合片20f的下 端承受支架部分20d。 另一方面,如圖10A、圖IOB和圖11所示,在下送出箱20B的上端位置形成有四邊 形的凸緣部20e,在凸緣部20e的隔著送出軸26的軸線Z的一個長邊部的兩端突出設置有 板狀的卡合片20f。在卡合片20f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上凹入的凹入裝載面20g,賦予了在卡 合片20f裝載在下端承受支架部分20d上時卡合狀態(tài)穩(wěn)定的機構。 此外,維持上下送出箱20A、20B的閉合狀態(tài)的鎖止件20E安裝在下送出箱20B的
10漏斗部20D上,且能夠自由擺動。鎖止件20E使鎖卡止部20h與上送出箱20A的凸緣部20a 卡合而維持鎖止狀態(tài)。 根據上述的結構,在組裝上下送出箱20A、20B時,如圖10B所示,通過使下送出箱 20B的卡合片20f插入上送出箱20A的托架部20b的卡合孔20c內,能夠使卡合片20f與凸 緣部20d卡合,如圖10A所示,通過抬起下送出箱20B使凸緣部20a、20e重合,能夠將下送 出箱20B組裝在上送出箱20A上。 以往,為了一邊連接上下送出箱20A、20B,一邊為維護而使下送出箱20B向下方動 作而開放,在下送出箱20B的擺動支點位置設置連接銷。 在采用這樣的結構的情況下,若要獲得連接銷的耐用性,在從上送出箱20A拆下 下送出箱20B時,需要拆下連接銷。 相對于此,如上所述,通過構建托架部20b與卡合片20f的卡合結構,無需使用像 連接銷那樣的易于破損的部件,在從上送出箱20A上拆下下送出箱20B時,只要從托架部 20b上抽出卡合片20f即可,從而易于進行裝卸操作。 接著,對左右裝配的一對送出輥23的驅動選擇結構進行說明。如圖4和圖6所示, 在肥料送出部21中,使與從PTO軸57接受動力傳遞的驅動軸55平行的送出軸26貫通支 撐在送出箱20的漏斗部20D的下部規(guī)定位置。 如圖6和圖9所示,送出軸26包括構成從驅動軸55接受動力傳遞的齒輪機構的 大直徑的從動齒輪部26A、與從動齒輪部26A相連的筒狀保持部26B和長的軸狀部26C。自 從動齒輪部26A直到筒狀保持部26B、軸狀部26C的內部空間內設置有孔部,孔部包括形成 在從動齒輪部26A上的大直徑孔部26a、設置在筒狀保持部26B上的中直徑孔部26b和設置 在軸狀部26C上的小直徑孔部26c 。 在與從動齒輪部26A相反側的端部形成有用于旋入固定緊固螺釘27的螺旋孔 26d。 該孔部是為了在其中插入安裝動力傳遞用的鍵構件74而構成的。 接著,對裝配送出輥23,外嵌安裝在送出軸26上的中間軸套體75進行說明。如圖
9所示,中間軸套體75是形態(tài)相同的左右一對,設置為相對狀態(tài)。中間軸套體75包括有大
直徑筒狀部75A和小直徑筒狀部75B,在位于從動齒輪部側的中間軸套體75上連續(xù)形成有
用于內嵌保持送出軸26的筒狀保持部26B的大直徑保持孔75a和用于內嵌保持送出軸26
的軸狀部26C的小直徑保持孔75b。在位于從動齒輪部側的相反側的端部的中間軸套體75
上形成有用于內嵌保持送出軸26的軸狀部26C的小直徑保持孔75b。 —對中間軸套體75支撐在上下送出箱20A、20B的左右兩端形成的軸套部20F上,
且一對中間軸套體75在比支撐位置靠內側的位置上安裝有密封件20G。 并且,在一對中間軸套體75的相對端部的小直徑保持孔75b的內周面分別形成有
從相對端部僅向里進入一定長度的鍵槽75c。另外,在位于從動齒輪部側的中間軸套體75
的小直徑保持孔75b的內周面設置有定位用的彈簧球(spring ball)機構75d。 對鍵構件74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鍵構件74是長的棒狀構件,設置有位于近手
側的大直徑圓盤狀的提手部74A、位于提手部74A的前端側的棒狀的支撐部74B、位于支撐
部74B的更前端側的半圓弧狀的定位部74C和位于定位部74C的前端卡入鍵槽75c的卡合
部74D。在提手部74A與支撐部74B之間,在軸線方向上設置有3處定位用的顯示部74a、74b、74c。對應該顯示部74a、74b、74c,在定位部74C的朝下的面上,在軸線方向上設置有3 個卡合孔74d、74e、74f,該卡合孔74d、74e、74f是為了與彈簧球機構75d的球卡合而構成 的。 在形成以上那樣結構的送出輥23的支撐用孔23A內分別內嵌有中間軸套體75的 小直徑筒狀部75B,分別組裝送出輥23與中間軸套體75而使送出輥23與中間軸套體75能 夠一體旋轉。將中間軸套體75的大直徑筒狀部75A插入裝載在如后述那樣采用上下分為 兩個的結構的送出箱20的軸套部20F中。將鍵構件74插入一對中間軸套體75的大直徑 保持孔75a和小直徑保持孔75b內。在插入了鍵構件74的狀態(tài)下,卡合部74D與中間軸套 體75的鍵槽75c卡合,定位部74C被定為在能夠與彈簧球機構75d卡合的位置上。
在中間軸套體75上,在規(guī)定位置內裝著送出軸26的狀態(tài)下,在中間軸套體75的 與送出軸26的從動齒輪側相反側端的大直徑筒狀部75A的開口部分安裝有塞構件76,用緊 固螺釘27將塞構件76與送出軸26緊固在一起,從而能夠禁止送出軸26與中間軸套體75 脫離而將送出軸26固定在中間軸套體75上。 對鍵構件74的操作方法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在安裝在送出箱20內狀態(tài)下,一 對中間軸套體75配置成形成有鍵槽75c的端部彼此相對的狀態(tài),在其鍵槽75c部分卡合鍵 構件74的卡合部74D。 因此,使設置在距提手部74A最遠位置的顯示部74c對齊與從動齒輪部26A的端 部對應的位置,使卡合部74D僅與從動齒輪側的中間軸套體75的鍵槽75c卡合,在這種情 況下,經由從動齒輪部26A傳遞至送出軸26的動力經由鍵構件74、從動齒輪側的中間軸套 體75僅傳遞至位于從動齒輪側的送出輥23。在這種情況下,卡合孔74f與彈簧球機構75d 的球卡合,維持鍵構件74的定位。 握著鍵構件74的提手部74A壓入一段,如圖9所示,使位于中間的顯示部74對齊 與從動齒輪部26A的端部對應的位置,使卡合部74D與兩中間軸套體75的鍵槽75c卡合, 在這種情況下,經由從動齒輪部26A傳遞至送出軸26的動力經由鍵構件74、兩中間軸套體 75傳遞至兩送出輥23。在這種情況下,卡合孔74e與彈簧球機構75d的球卡合,維持鍵構 件74的定位。 握著鍵構件74的提手部74A再壓入一段,使設置在距提手部74A最近位置的顯示 部74a對齊與從動齒輪部26A的端部對應的位置,使卡合部74D僅與位于從動齒輪部26A 的相反側的中間軸套體75的鍵槽75c卡合,在這種情況下,經由從動齒輪部26A傳遞至送 出軸26的動力經由鍵構件74、位于從動齒輪部26A的相反側的中間軸套體75傳遞至位于 從動齒輪部26A的相反側的送出輥23。在這種情況下,卡合孔74d與彈簧球機構75d的球 卡合,維持鍵構件74的定位。 如上述那樣,能夠通過使鍵構件74相對于中間軸套體75退出或者進入構成切換 機構,該切換機構能夠對僅驅動一個送出輥23限定施肥田地來進行送出肥料的狀態(tài)與驅 動兩個送出輥23擴大施肥田地來進行送出肥料的狀態(tài)進行切換。 以往,為了調節(jié)送出量采用如下的結構,S卩,設置帶狀的覆蓋每個肥料進入用的凹 部23a的閘板,將肥料進入用的凹部23a的一部分或者前部封口阻止肥料的投入,從而調節(jié) 肥料向田地的供給。并且,通過在封閉狀態(tài)下從送出箱20上拉出閘板,使肥料進入用的凹 部23a開口而投入肥料送出至田地,從而構成送出切換機構。的結構,提出如下的問題。S卩,為了使送出輥23維持驅動狀態(tài),往 往即使在進行關閉閘板的操作時不能馬上停止肥料的送出。 另外,在用肥料填滿的情況下,因為需要拔出插入閘板,所以難以進行閘板的拔出 插入操作,不能確保順暢的操作性。 對此,因為使用鍵構件74進行送出量的調節(jié),所以當對鍵構件74進行切換時,馬 上停止送出。另外,因為鍵構件74安裝在送出軸26的軸內,所以未受到存積肥料的負載而 進行推出操作,從而易于進行操作。
因為不需要閘板,所以能夠減少部件數量。 向肥料送出部21傳遞動力的動力傳遞結構形成如下那樣。如圖3 圖5所示,設 置有第一連接桿59,其接受旋轉臂58的旋轉運動以從變速箱14向秧苗栽插裝置4傳遞動 力,為了使該第一連接桿59上下運動而將其設置在旋轉臂58的偏心位置上,且所述旋轉臂 58從向后方延伸的PT0軸57獲取動力。設置有圍繞橫向支點X進行天平式擺動的通道狀 的驅動構件61,形成在驅動構件61的一端的輸入部61A與第一連接桿59的上端連接。從 驅動構件61的隔著橫向支點X的相反側端的輸出部61B向上方延伸有第二連接桿62,該第 二連接桿62與單向離合器60的輸入臂60A連接。通過單向離合器60轉換為旋轉運動的 動力從驅動軸55經由齒輪機構傳遞至送出軸26。 如圖6和圖7所示,在驅動構件61的輸入部61A上安裝有貫通驅動構件61的一 對側板部61C的橫向連接銷69,并且在連接銷69的下表面安裝固定有通道狀的托架70,在 架設于托架70的一對側板部上的連接銷70A上安裝有第一連接桿59的上端軸套部59A,且 上端軸套部59A外嵌于連接銷70A上。 如圖4和圖5所示,從支撐框22的支撐肥料送出部21的橫長支架22c的左右端 分別向下方延伸有左右支撐架66A、66B,右支撐架66B的下端部66b和貫通支撐在動構件 61的輸入部61A上的連接銷69上設置有定位桿73。 即,在定位桿73的兩端形成安裝用軸套部73A、73B,使一個安裝用軸套部73A外嵌 安裝于在驅動構件61的輸入部61A上設置的連接銷69上,使另一個安裝用軸套部73B外 嵌安裝在右支撐架66B的下端部66b的安裝銷66c上,驅動構件61與第一連接桿59的連 接位置通過定位桿73構成不變動的狀態(tài)。 接著,說明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A。如圖4和圖6所示,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
A對進行天平式擺動的驅動構件61的擺動支點進行調節(jié)使擺動支點位置變更。 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A包括形成有螺紋槽63A的輸送軸63、沿著輸送軸63的軸
線方向往復移動的往復移動構件64和調節(jié)操作件65,其中該調節(jié)操作件65以能夠自由裝
卸的方式安裝在從輸送軸63的右支撐架66B延伸出的細徑部63B上。 輸送軸63架設在從橫長支架22c的左右端分別向下方延伸的左右支撐架66A、 66B
上,且輸送軸63以經由保持在左右支撐架66A、66B的下端軸套部66A、66B上的軸承67能
夠以自己的軸心Y為中心轉動的方式被支撐著。 往復移動構件64包括外嵌在輸送軸63上且能夠自由移動的圓筒狀的保持架部 64A和從保持架部64A向下方延伸的通道狀的垂吊構件64B。垂吊構件64B形成有左右保 持一定間隔的一對下端板部64a,使其下端板部64a以跨過的狀態(tài)外嵌在驅動構件61的左 右兩側面上。
13
如圖4和圖7所示,在驅動構件61的一對側板部61C上分別形成有沿著其側板部 61C的長邊方向的長孔61a,使連接銷68貫通該長孔61a插入垂吊構件64B的下端板部64a 中。在連接銷68上外嵌有軸承68A,該軸承68A與形成驅動構件61的內部空間的頂面滑動 接觸,使往復移動構件64的移動順暢地進行。
由該連接銷68構成驅動構件61的擺動支點。 如圖4和圖6所示,在比支撐輸送軸63的左右支撐架66A、66B中的右支撐架66B 的右側面更向右側方,呈懸臂狀地豎立設置有角狀的導向支架71,并且在導向支架71上形 成有沿著輸送軸63的軸心Y方向的導向孔71A。 另一方面,使卡合在導向孔71A中而對往復移動構件64進行引導的導向桿72從 卡合在導向孔71A中的狀態(tài)延伸至往復移動構件64,并連接固定在往復移動構件64上。
根據上述的結構,驅動構件61被垂吊支撐著,并以連接銷68的軸心X為中心自由 進行天平式擺動。并且,當操作調節(jié)操作件65使其旋轉時,輸送軸63以自己的軸心Y為中 心旋轉,而使往復移動構件64沿著輸送軸63的軸心Y移動。通過導向桿72,往復移動構 件64在沿著軸心X的狀態(tài)下被引導而移動。由此,能夠移動驅動構件61進行天平式擺動 的支點位置。于是,變化驅動構件61的天平式擺動的連桿比,驅動構件61的輸出部61B的 驅動行程變化。 即,在往復移動構件64的位置位于驅動構件61的長孔61a中的第一連接桿59側 的端部的情況下,從支點位置(軸心X)到驅動構件61與第二連接桿62的連接位置的連桿 長L2,和從支點位置(軸心X)到驅動構件61與第一連接桿59的連接位置的連桿長Ll的 連桿比近似為1。 從該狀態(tài),越使往復移動構件64的位置接近第二連接桿62側,連桿長Ll越長,連 桿長L2越短,連桿比漸漸接近零。 并且,在往復移動構件64的位置位于驅動構件61的長孔61a中的第二連接桿62 側的端部的情況下,因為連桿長Ll長,連桿長L2變?yōu)閹缀踮呌诹愕拈L度,所以連桿比近似 為零。 由此,驅動構件61的輸出部61B中的驅動行程幾乎變?yōu)榱?,不送出肥料?
為了這樣地變更驅動構件61的支點位置,采用了利用輸送軸63的結構,由此通過 操作輸送軸63使其旋轉,能夠使支點位置產生微小的移動,該支點移動的距離小于螺紋槽 63A的螺距,與利用直接操作件使支點滑動而支點位置移動的情況相比,能夠進行微調,并 且,因為往復移動構件64與螺紋槽63A嚙合,所以往復移動構件64能夠自鎖,不需導入特 別的鎖止機構而能夠固定在調節(jié)位置。 如圖3和圖5所示,調節(jié)操作件65通過翼形螺母63a安裝在輸送軸63的細徑部 63B上且能夠自由裝卸,在通常的栽插作業(yè)時拆下,不會妨礙操作。 雖然未圖示,但例如也可以使調節(jié)操作件65本身在與細徑部63B連接的臂部位置 折疊,例如也可以折疊細徑部63B,從而能夠使調節(jié)操作件65靠近施肥裝置2而折疊。
因為調節(jié)操作件65安裝在輸送軸63的隔著送出部21向所述第一連接桿59的相 反側延伸的細徑部63B上,所以能夠避免機器結構的集中,并且能夠將調節(jié)操作件65設置 在駕駛座席16附近,不用從駕駛座席16下來而操作調節(jié)操作件65進行調節(jié)。
[第二實施方式]
對向肥料送出部21傳遞動力的動力傳遞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結構機進行 說明。如圖12和圖14所示,設置有第一連接桿59,為了從變速箱14向秧苗栽插裝置4傳 遞動力該第一連接桿59接受從向后方延伸的PT0軸57獲取動力的旋轉臂58的旋轉運動, 為了上下運動該第一連接桿59設置在旋轉臂58的偏心位置上。 如圖13所示,在第一連接桿59的上端附近架設有左右橫向的連接軸85,設置在該 連接軸85上的承受臂85A與第一連接桿59的上端連接。連接軸85延伸至施肥裝置2的 右端附近,在連接軸85本身的右端位置安裝有驅動臂85B。在驅動臂85B的前端連接有呈 上下姿勢的連動臂86,使連動臂86的上端與圍繞橫向支點X進行天平式擺動的通道狀的驅 動構件61的輸入部61A連接。 在驅動構件61的輸入部61A上連接著從固定側延遲出的定位臂88的前端部,通 過該定位臂88,不僅限制往復移動構件64的移動,也限制驅動構件61的連動,從而使驅動 構件61的擺動支點調節(jié)的基準狀態(tài)不變化。 從驅動構件61的隔著橫向支點X的相反側端的輸出部61B向下方延伸有第二連 接桿62,該第二連接桿62與單向離合器60的輸入臂60A連接。通過單向離合器60變換為 旋轉運動的動力從驅動軸55經由齒輪機構傳遞至送出軸26。 接著,關于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A,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不同的結構進行說 明。 如圖13和圖14所示,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A包括形成有外螺紋部80A的螺紋 軸80、往復移動構件64和調節(jié)操作件65,其中,所述往復移動構件64保持與外螺紋部80A 螺合的螺母構件而沿著螺紋軸80的軸線方向往復移動,所述調節(jié)操作件65安裝在螺紋軸 80的細徑部80B上且能夠自由裝卸。 對螺紋軸80的安裝結構進行說明。在與螺紋軸80的軸線平行地設置的安裝用箱 體84的內部設置有呈板狀的被支架82,在被支架82的前后端部橫向豎立設置有凸緣部作 為前后的支撐托架82A、82B,設置在前后的支撐托架82A、82B上的軸套部82a、82b經由軸承 83支撐著螺紋軸80,且螺紋軸80能夠以自身的軸心Y為中心自由轉動。
往復移動構件64包括外嵌在螺紋軸80上且能夠自由移動的圓筒狀的保持架部 64A和從保持架部64A向下方延伸的通道狀的垂吊構件64B。垂吊構件64B形成有左右保 持一定間隔的一對下端板部64a,垂吊構件64B通過下端板部64a以夾入驅動構件61的方 式外嵌在驅動構件61上。 如圖13和圖14所示,在驅動構件61的側板部上形成有沿著長邊方向的長孔61a, 使連接銷68貫通該長孔61a插入垂吊構件64B的兩下端板部64a中。由該連接銷68構成 驅動構件61的擺動支點。 在保持架部64的橫側方安裝有顯示板87,使該顯示板87設置為其上端部從安裝 用箱體8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在安裝用箱體84上面設置表示肥料等的送出量的指標,從 而利用通過驅動構件61的支點位置調節(jié)而移動的導向板87指示肥料等的送出量的指標。
如圖1和圖13所示,調節(jié)操作件65旋入螺紋軸80的軸端而固定,因為駕駛座席 16的靠背也設置在垂下部的高度位置,所以調節(jié)操作件65設置在易于操作的高度。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未圖示,但可以構成用手從螺紋軸80上拆下調節(jié)操作件65的 結構,可以折疊螺紋軸80使調節(jié)操作件65靠近施肥裝置2而能夠折疊收納。
15
根據以上那樣的結構,當操作調節(jié)操作件65使其旋轉時,螺紋軸80以自身的軸心 為中心旋轉,驅動往復移動構件64使其沿著螺紋軸80移動。由此,如上所述,驅動構件61 的支點位置變更,從而驅動構件61的連桿比變更而進行送出量調節(jié)。
[其他實施方式] (1)為了變更驅動構件40的輸出部40B的行程而使輸送軸63和螺紋軸80旋轉, 從而進行肥料的送出量調節(jié),但可以不使用輸送軸63,采用直接使往復移動構件64滑動的 形態(tài)。 (2)為了變更驅動構件40的輸出部40B的行程而人為地使輸送軸63和螺紋軸80 旋轉,從而進行肥料的送出量調節(jié),但可以采用利用驅動馬達驅動輸送軸63旋轉而使往復 移動構件64滑動的形態(tài)。不需要人為的調節(jié)操作件。 (3)為了變更驅動構件40的輸出部40B的行程而人為地使輸送軸63和螺紋軸80 旋轉,從而進行肥料的送出量調節(jié),但可以采用使輸送軸63位于操縱部15的搭乘踏板下 方,僅第二連接桿62立起在踏板上方的結構。 (4)作為調節(jié)操作件65,不僅可以是把手形式的,也可以是腳踏(footpedal)方式 的。 本發(fā)明的農用物料供給裝置不僅適用于上述的裝載在乘坐型插秧機上的施肥裝 置,也適用于下面那樣的裝置。
(1)可以是將稻種直接播種在田地里的直接播種裝置。
(2)可以是用于施加液體狀肥料的液體供給裝置。
(3)可以是藥劑散布裝置。
( 二 )可以是用于育苗裝置的稻種送出裝置。[作業(yè)機械的整體結構] 圖15和圖16示出了作為適用本發(fā)明的粉粒體供給裝置A的作業(yè)機械的一個例子 的乘坐型插秧機。 該乘坐型插秧機在行駛機體101的車體支架110的前部側具有發(fā)動機113和變速 箱114,且行駛機體101具有能夠自由轉向操作的左右一對前輪111和左右一對后輪112。 在行駛機體101的中央部設置有裝配了轉向把手等的操縱部115和駕駛座席116,在構成行 駛機體101的車體支架110后部的后部踏板118上配置有所述粉粒體供給裝置100A。
在發(fā)動機113的左右兩側和操縱部115與駕駛座席116之間,且駕駛座席116的 左右兩側設置有駕駛部踏板117,該駕駛部踏板117低于所述后部踏板118且具有大致平坦 的踏板部分。在比該駕駛部踏板117更靠外的外側,在與所述發(fā)動機113的配設位置相向 的左右位置配設有預備載苗臺126。 在車體支架110的后部側,構成車體支架110的左右一對支撐架板110B豎立設置 在同樣構成車體支架110的主支架110A上,在使一端側樞支于該支撐架板110B上而與該 支撐架板110B連接的連桿機構119的另一端側安裝有作為作業(yè)裝置100B的一個例子的秧 苗栽插裝置102,從而構成乘坐型插秧機。所述連桿機構119具有提升缸119a,并將秧苗栽 插裝置102連接在行駛機體101上,且所述連桿機構119能夠自由操作該秧苗栽插裝置102 使其升降。 如圖16所示,秧苗栽插裝置102構成8根栽插的結構,包括4個栽插傳動箱120、
16旋轉箱121、配置在旋轉箱121的兩端的一對栽插爪122、5個接地船體123和載苗臺124 等,其中所述旋轉箱121支撐在栽插傳動箱120的左右兩側,且能夠自由驅動該旋轉箱121 旋轉。[粉粒體供給裝置的結構] 接著,對粉粒體供給裝置100A的結構進行說明。 粉粒體供給裝置100A包括施肥裝置103和起風搬運單元104,其中所述施肥裝置 103用于存積作為被搬運物即粉粒體的肥料并每次送出規(guī)定量進行供給,所述起風搬運單 元104用于利用風力將粉粒體搬運至作業(yè)裝置IOOB側。如圖15和圖16所示,上述的施肥 裝置103和起風搬運單元104在行駛機體101的后部,左右排列配置在駕駛座席116的后 側附近,由設置在車體支架110上的支撐框105支撐著。
[施肥裝置] 如圖17 圖19所示,施肥裝置103具有透明樹脂制的肥料斗130,用于存積肥 料送出箱131,內裝有配置在肥料斗130下側的4個肥料送出機構132。
對于所述肥料送出機構132,將在外周沿著圓周方向形成有多個粉粒體進入用的 凹部133a的送出輥133配置在低于送出箱131的粉粒體排出口 131A且漏斗部134(肥料 供給路徑的始端部的一個例子)的上方位置,并且該送出輥133能夠旋轉。此外,圖19中 的附圖標記132a是與送出輥133的周面滑動接觸起刮平作用的刷。 驅動所述肥料送出機構132的驅動力是來自變速箱114的驅動力經由具有未圖示 的單向離合器機構等的傳動機構傳至送出用驅動軸135。然后,隨著該送出用驅動軸135的 間斷性的旋轉,送出輥133被驅動而旋轉,從而驅動肥料送出機構132。
由此,存積在肥料斗130中的肥料進入送出輥133的凹部133a,肥料隨著送出用驅 動軸135的間斷性的旋轉送出至漏斗部134。然后,來自后述的起風搬運單元104的電動鼓 風機140的高壓風經由搬運管141供給至漏斗部134,從而送出至漏斗部134的肥料通過高 壓風從所述漏斗部134的出口側的筒狀構件137向作業(yè)裝置100B側送出。S卩,在該筒狀構 件137上連接有用于向秧苗栽插裝置102的作溝器125供給肥料的供給軟管139,該筒狀構 件137相當于連接在所述供給軟管139上的連接部。 所述筒狀構件137在連接著所述供給軟管139的筒狀連接部137a的另一端側具 有球面狀的與所述漏斗部134的出口側的球面狀的承受部134b內部連接的內部連接部 137b,該內部連接部137b支撐在漏斗部134上且能夠自由相對移動。即,由所述筒狀構件 137的球面狀的內部連接部137b和漏斗部134側的球面狀的承受部134b等構成姿勢變更 機構136,該姿勢變更機構136能夠在維持所述供給軟管139與所述筒狀構件137連接的狀 態(tài)下變更連接姿勢。 如圖19所示,所述漏斗部134的球面狀的承受部134b構成為能夠在球面的最大 直徑部分分開,通過分開該承受部134b進行所述內部連接部137b的裝卸。
如圖19、圖27A 圖29C所示,在漏斗部134的上面?zhèn)?,所述粉粒體排出口 131A設 置在送出輥133的上方位置上,使得構成用于使肥料斗130內的殘留肥料向后述的排出管 142側排出的合流用流路100r。并且,在該粉粒體排出口 131A中具有能夠自由地進行切換 使肥料斗130內的肥料不經所述送出輥133排出至外部的狀態(tài)與阻止肥料斗130內的肥料 排出的狀態(tài)的操作的開關操作機構138(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的一個例子),該開關操
17作機構138不是安裝于粉粒體排出口 131A本身上,是后述的起風搬運單元104的一部分, 能夠從外部安裝在粉粒體排出口 131A上。 另外,在使肥料斗130變更為如圖20所示的后傾姿勢的狀態(tài)下,或在使肥料斗130 返回如圖19所示那樣的原來的肥料供給時的姿勢的狀態(tài)下,構成向排出管142側排出肥料 斗130內的殘留肥料用的合流用流路100r的所述粉粒體排出口 131A和排出管142側的構 成合流用流路100r的粉粒體合流口部142c都能夠形成排出管142側變低的傾斜的狀態(tài), 以使殘留肥料易于流出。 在通常進行插秧作業(yè)時,操作上述那樣構成的開關操作機構138呈圖19中的實線 所示的關閉姿勢,使來自肥料斗130的肥料送出至漏斗部134。然后,在通常完成插秧作業(yè) 等情況下,在使秧苗栽插裝置102的驅動(具體地說,PT0軸(圖外)的驅動)停止的狀態(tài) 下,在如圖19中的假想線所示的那樣操作開關操作機構138呈打開姿勢時,殘存在肥料斗 130中的肥料從粉粒體排出口 131A排出至外部。
[起風搬運單元] 用于借助風力將從肥料送出機構132送出的肥料(粉粒體)搬運至作業(yè)裝置100B 側的起風搬運單元104如下那樣構成。 如圖17 圖19、圖22和圖23所示,起風搬運單元104具有起風用的電動鼓風 機140 ;搬運管141,成為向作業(yè)裝置IOOB側搬運粉粒體用的供給路徑;排出管142,成為向 外部搬出粉粒體用的排出路徑。 電動鼓風機140配置為被電動馬達140a驅動的起風翼(未圖示)的旋轉軸心100y 沿著上下方向的狀態(tài),具有在水平方向上朝向橫向開口的送氣口 140c,使得從朝下的吸氣 口 140b取入外部氣體,并將搬運風從行駛機體101的橫向左側吹向另一側。
在該電動鼓風機140的所述送氣口 140c上連接有導風管104A,該導風管104A包 括分支為兩叉的分支管143、構成供給路徑的搬運管141和構成排出路徑的排出管142。
如圖16所示,在所述吸氣口 140b上連接有吸氣管127,該吸氣管127在發(fā)動機113 附近具有吸入用開口,以吸入發(fā)動機113周圍被加熱了的外部氣體。該吸氣管127被制造 為在與電動鼓風機140連接一側的端部具有筒部分127c,且該筒部分127c具有折皺狀的撓 性,從而該吸氣管127能夠變形而允許所述電動鼓風機140進行姿勢變化。
如圖27A、圖27B和圖28A 圖28C所示,在所述分支管143上分別形成有嵌合在 電動鼓風機140的送氣口 140c上的接受側連接口 143a、與所述搬運管141連接的供給側連 接口 143b、與排出管142連接的排出側連接口 143c。因而,來自電動鼓風機140的送風分 支供給至各個所述搬運管141和排出管142。 上述供給側連接口 143b與排出側連接口 143c中的供給側連接口 143b在與電動 鼓風機140的起風翼旋轉的旋轉面相同的旋轉面上,處于大致與所述電動鼓風機140的送 氣口 140c相向的狀態(tài),使得在大致沿著來自送氣口 140c的送風方向的延長線IOOL的方向 上,使風送入搬運管141內。 另外,在形成在所述分支管143上的供給側連接口 143b與排出側連接口 143c中 的排出側連接口 143c設置為如下狀態(tài),即,如圖27A、圖27B以及圖28A 圖28C所示,俯視 下位于相對于來自所述送氣口 140c的送風的送風方向延長線IOOL偏向橫向的位置上,并 且如圖25和圖28A 圖28C所示,在上下方向上也位于比電動鼓風機140的起風翼旋轉的旋轉面偏向上方側的位置。 并且,如圖28A 圖28C所示,從與所述送氣口 140c連接的接受側連接口 143a到 排出側連接口 143c的送風路徑形成為接受側連接口 143a與排出側連接口 143c利用圓滑 的曲線相連。并且,該分支管143內的與送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流路截面積與排出管142 內的流路截面積相比,分支管143內的流路截面積大。另外,在分支管143內,除了供給側 連接口 143b的附近,在送風方向上越向上游側流路截面積越大。 在所述分支管143內裝配有路徑切換閥144(相當于對排出管142供給或者排出 送風的送風給排單元),該路徑切換閥144用于切換從所述電動鼓風機140的送氣口 140c 供給的風至供給路徑側或者排出路徑側中的一側。 如圖27A、圖27B以及圖28A 圖28C所示,該路徑切換閥144包括上下貫通分支 管143內的操作軸144a和板狀的閥芯144b,該閥芯144b被裝配為能夠圍繞操作軸144a上 下方向的軸心100y2轉動而自由操作。所述閥芯144b能夠在大致90度的范圍內,切換為 圖27A所示的供給路徑開放姿勢和圖27B所示的排出路徑開放姿勢。另外,在分支管143 的內表面?zhèn)刃纬捎性谒鲩y芯144b姿勢變更范圍的兩側極限位置與所述閥芯144b抵接的 階梯部143d、143d,通過所述閥芯144b與階梯部143d、143d的抵接而穩(wěn)定地維持所述閥芯 144b的排出路徑開放姿勢與供給路徑開放姿勢。
[搬運管] 與分支管143連接的搬運管141和排出管142中的搬運管141構成為圖24、圖 29A 圖33所述那樣。 S卩,搬運管141是將多根短管141A經由環(huán)狀連接件141B連接為同心狀而形成規(guī) 定長度的連接著的筒狀。 如圖29A 圖29C所示,每個短管141A在兩端部具有卡止用小突起141a,在長度 方向的中間部形成有用于以嵌入狀態(tài)固定后述的導風導向構件145的安裝孔141d。
并且,如圖30A、圖30B以及圖32A、圖32B所示,在環(huán)狀連接件141B上形成有兩個 凸輪狀的切槽141b、141b,在相互相鄰的短管141A處于使相向端部相對的狀態(tài)下,相互相 鄰的短管141A的相向端部附近的外周位置形成的一對卡止用小突起141a、141a卡入該切 槽141b、141b中。 因而,圖32A、圖32B和圖33所示,首先,使端部處于彼此相對狀態(tài)的一對短管 141A、141A中的一個短管141A的卡止用小突起141a卡合在連接件141B的一個凸輪狀的切 槽141b中,然后,使端部處于彼此相對狀態(tài)的一對短管141A、141A中的另一個短管141A的 卡止用小突起141a卡合在連接件141B的另一個凸輪狀的切槽141b中,由此,能夠使相互 相鄰的一對短管141A、141A彼此連接。 上述使端部處于彼此相對狀態(tài)的一對短管141A、141A的相向端部附近的直徑稍 微擴大,在其擴徑部分141e的內周側安裝有一對內抵構件141C、141C。該內抵構件141C、 141C的內徑與所述短管141A、 141A的除所述擴徑部分141e處之外的內徑尺寸相同,從而搬 運管141的內周面形成沒有無用的臺階部分等的圓滑面。 此外,如圖32A、圖32B和圖33所示的附圖標記141c是在把持環(huán)狀連接件141B的 外周進行旋轉操作時的防滑用的肋。 安裝在所述短管141A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形成的安裝孔141d中的導風導向構件145是整體由橡膠制材料構成的一體物形成的。并且,如圖21和圖31A 圖31C所示,在該 導風導向構件145的臺座部分145a的一側形成有嵌入短管141A上形成的安裝孔141d內 的兩個筒狀導向部145b、145b且該兩個筒狀導向部145b、145b與導風導向構件145的臺座 部分145a形成一體,在該導風導向構件145的臺座分145a的另一側形成有外嵌在施肥裝 置103的漏斗部134上形成的搬運風取入口 134a上的凹部145c。 因而,通過將該橡膠制的導風導向構件145的所述兩個筒狀導向部145b、145b嵌 入短管141A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形成的安裝孔141d中,能夠將導風導向構件145安裝在搬 運管141中。并且,如圖19和圖21所示,通過將所述導風導向構件145的凹部145c外嵌 于漏斗部134上形成的搬運風取入口 134a上,也能夠使搬運管141與施肥裝置103的漏斗 部134連接。這樣,橡膠制的導風導向構件145除了起到易于取入搬運風的搬運風導向的 作用之外,還起到連接搬運管141與施肥裝置103的漏斗部134的連接單元和該連接位置 的密封構件的作用。 所述兩個筒狀導向部145b、145b的位置在搬運風流動方向上前后配置,在所述兩 個筒狀導向部145b、145b中,在搬運風流動方向上位于下游側的筒狀導向部145b比位于上 游側的筒狀導向部145b從臺座部分145a突出得多。 并且,在每個筒狀導向部145b、 145b中,各筒狀導向部145b、 145b筒狀的外周面形 成被切割為朝向上游側的面低于朝向下游側的面的形狀,使得能夠良好地取入搬運風流動 方向上的來自上游側的搬運風。另外,各筒狀導向部145b、145b筒狀的外周面的突出端一 側形成越前端側變得越細的局部圓錐面,使在搬運管141內流動的搬運風的朝向順暢地變 更而易于向漏斗部134側取入。 此外,對于上述搬運管141,因為需要將其搬運方向末端一側封閉,所以在本實施 方式中,如圖18和圖24所示,作為最末端側的短管141A使用末端側的端部被封閉的特殊 形狀的短管,但不限于這樣的結構,可以在兩端開放的短管141A的末端側安裝其他用途的 封閉用構件。
[排出管] 與分支管143連接的搬運管141和排出管142中的排出管142構成如圖17、圖18、 圖19、圖24 圖27B所示那樣。 S卩,排出管142是將多根短管142A、142B連接為同心狀而形成規(guī)定長度的連接著 的筒狀,并且末端部連接著能夠裝卸的末端管142C。 該排出管142的連接不是使用像所述搬運管141那樣的環(huán)狀連接件141B進行連 接,構成對短管142A、 142B彼此的端部形狀以及末端管142C的端部形狀進行改進而將短管 142A、142B和末端管142C連接的筒狀的排出管142。 S卩,對于排出管142而言,作為短管142A、142B不是使用僅一種端部形狀的管,如 圖24、圖25和圖26A、 B所示,而是包括兩端側具有直徑局部擴大的帶階梯端部142a的第 一短管142A、整體形成直管狀的第二短管142B和一端側插嵌在所述第一短管142A中而另 一端側在外部開放的末端管142C的組合。 因而,將上述的第一短管142A和第二短管142B如圖24和圖25所示那樣交互地
組合而連接,最末端部與所述末端管142C連接,由此構成長的排出管142。 如圖19和圖27A、圖27B所示,在所述短管142A、142B中的第一短管142A長度方向的中間部一體形成有與肥料斗130的粉粒體排出口 131A連接的粉粒體合流口部142c和 向搬運風流動方向的下游側引導合流的粉粒的傾斜導向部142d。 這樣,由于形成了第一短管142A,所以在排出管142的筒狀內部形成包括有所述 粉粒體合流口部142c和傾斜導向部142d的合流用流路100r的近似矩形的出口開口進入 了的狀態(tài)。由此,如圖27B所示,導入排出管142中的風沿著傾斜導向部142的斜面流動, 或者沿著粉粒體合流口部142c的橫側部流動,一邊吸引從合流用流路lOOr排出的殘留肥 料一邊向末端側搬運,由此殘留肥料很少返回送出箱131側。 第二短管142B的整體形成直管狀,第二短管142B以兩端側內嵌在相向的所述第 一短管142A的端部上形成的帶階梯端部142a中的狀態(tài)與第一短管142A連接,并且,在第 二短管142B端部的外周面與所述第一短管142A端部形成的帶階梯端部142a之間夾著密 封件構件142b 。 并且,第二短管142B直管狀的管主體部分的內周面的直徑與所述第一短管142A 的帶階梯端部142a和除傾斜導向部142d之外的管內周面直徑相等,在排出管142上形成 內周面?zhèn)冗B接的光滑的流路。 在所述第一短管142A的粉粒體合流口部142c上安裝有用于操作所述粉粒體排出 口 131A開閉的開關操作機構138。如圖19、圖20、圖24 圖26B所示,該開關操作機構138 包括與粉粒體排出口 131A的外側相向的板狀閥芯138a、安裝在板狀閥芯138a的上端側的 曲柄狀軸體138b、用于操作曲柄狀軸體138b轉動的操作桿138c以及壓緊彈簧138d。
因而,通過操作所述操作桿138c使其從圖19中實線所示的封閉位置轉動至假想 線所示的開放位置而從"閉"切換為"開",從而能夠操作板狀閥芯138a將其切換為開放姿 勢。另外,所述曲柄狀軸體138b的操作部卡入在操作桿138c上形成的長孔138e中,利用 設置在所述曲柄狀軸體138b的操作部與所述操作桿138c間的壓緊彈簧138d向長孔138e 的下端側按壓加載所述曲柄狀軸體138b的操作部,由此穩(wěn)定地維持板狀閥芯138b的封閉 姿勢以及開放姿勢。 如圖19和圖20所示,所述第一短管142A的外周側一體具有由沿著長度方向的板 狀的突片構成的安裝板部142e,所述第一短管142A經由該安裝板部142e與支撐框105螺 栓連接而被固定在支撐框105上。通過這樣地將第一短管142A固定在支撐框105上,從而 對處于夾在第一短管142A間的狀態(tài)的第二短管142B在其長度方向和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方 向上的移動進行限制,排出管142整體的位置被限制。 如圖25和圖26A、圖26B所示,末端管142C具有彎曲為L字狀的主管142f和蓋體 142g,該蓋體142g與在主管142f的彎曲位置形成的開放口 142h之間隔開規(guī)定間隔地進行 覆蓋,以向下引導從開放口 142h排出的搬運風。并且,所述主管142f的搬運風流動方向的 上游側端部嵌合在最尾部的第一短管142A的帶階梯端部142a上。 在該末端管142C中設置有分離單元146,該分離單元146阻止在排出管142內風 力搬運的粉粒體通過僅使搬運風通過,從而將搬運風與粉粒體分離。 所述分離單元146包括所述開放口 142h和裝配在開放口 142h上的網狀體146a。 即,所述開放口 142h是在主管142f中的與沿著所述第一短管142A和第二短管142B的延長 方向的橫向管部分相向處被切割,以使橫向管部分內的流路整體開放。并且,在開放口 142h 整體上設置著所述網狀體146a,為了阻止在排出管142內流動的粉粒體通過僅使搬運風通過,所述網狀體146a具有大小適當的多個通氣孔。 因為所述分離單元146這樣構成,所以在排出管142內流動的粉粒體向所述第一 短管142A和第二短管142B的延長方向搬運,當與作為所述分離單元146的網狀體146a接 觸時,粉粒體停止向所述延長方向移動而向下方落下,僅搬運風通過所述網狀體146a吹出 所述延長方向。 此外,雖然未圖示,以向下引導所述搬運風的方式覆蓋的蓋體142g可以從圖26A、 圖26B所示的狀態(tài)變更為如下姿勢,S卩,將蓋體142g以能夠圍繞水平方向軸心向上方側自 由擺動的方式安裝在主管142f上,向上方側開放得大。若構成為能夠像上述那樣對蓋體 142g進行姿勢變更,則使蓋體142g處于開放姿勢而易于進行所述分離單元146的維護。
如圖24 圖27B所示,在所述末端管142C的主管142f部分設置有作為流路開關 單元的開關閥147,操作該開關閥147能夠自由切換為使在排出管142內流動的搬運風從 排出管142的末端排出至外部的狀態(tài)和阻止在排出管142內流動的搬運風向外部的排出狀 態(tài)。 該開關閥147包括橫向的操作軸147a和圍繞操作軸147a旋轉的圓板狀閥芯 147b,通過從外部操作所述操作軸147a轉動,在排出管142內的末端部自由操作流路開閉。
為了上述開關閥147的開閉操作通過操作所述開關操作機構138的操作桿138c 使其轉動來進行而設置有連接機構148。 g卩,如圖26A、圖26B所示,在所述操作桿138c的一部分上固定有操作片148a且所 述操作桿138c與操作片148a形成一體,使連接在該操作片148a的一部分上的連接桿148b 與一體連接在所述開關閥147上的操作軸147a上的操作臂148c連接。由此,當操作所述 操作桿138c轉動來將所述開關閥147切換為流路封閉姿勢時,所述開關操作機構138向開 啟側操作板狀閥芯138a,使筒狀構件137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 因而,因為用所述開關閥147使排出管142的末端側封閉,所以供給至排出管142 內的搬運風變?yōu)橥ㄟ^筒狀構件137向肥料斗130側逆向流動的狀態(tài)。 所述連接機構148不僅使作為所述流路開關單元的開關閥147與作為被搬運物合 流用開關單元的板狀閥芯138a的開關操作機構138連接,而且還與作為送風給排單元的路 徑切換閥144連接。 g卩,如圖24、圖25和圖27A、圖27B所示,利用連接桿148e使設置在路徑切換閥 144的操作軸144a的一端側的操作臂144c與操作桿138c的設置在路徑切換閥144的附近 位置的路徑切換用操作片148d連接。 由此,通過操作所述操作桿138c使其轉動,所述開關閥147被切換為流路封閉姿 勢,所述筒狀構件137被切換為開放狀態(tài),并且所述路徑切換閥144被切換為使電動鼓風機 140的風送向排出管142側的狀態(tài)。因而,所述操作桿138c還具有作為路徑切換閥144的 操作部的作用。 在所述末端管142C的主管142f部分的朝下開口的部分設置有由軟質的軟管等構 成的肥料排出用軟管,但未圖示。另外,可以將對收取從其肥料排出用軟管排出的肥料的回 收袋進行固定用的托架設置在所述支撐框105的一部分上,或者設置在后部踏板118的一 部分上。此時,希望所述托架在俯視下與所述后部踏板118相比,不向機體橫向外側方突 出,位于后部踏板118的后方側。
[支撐框] 支撐上述的施肥裝置103和起風搬運單元104的支撐框105構成如下那樣。
SP,如圖17 圖20所示,支撐框105由設置在行駛機體101上的固定框部105A 與可動框部105B的組合構成,所述可動框部105B能夠相對于固定框部105A圍繞沿著機體 左右方向的橫軸心lOOx進行姿勢變更。 所述固定框部105A包括支撐所述可動框部105B的前方側的前側支柱151和支撐 所述可動框部105B的后方側的后側支柱152,所述可動框部105B包括形成為橫向長的格子 狀的上部矩形支架150B和支撐腳部150A,其中,所述上部矩形支架150B對在行駛機體101 上沿左右方向排列設置的肥料斗130進行支撐,所述支撐腳部150A向下連接設置在上部矩 形支架150B的后方側且與其上部矩形支架150B形成一體,且與所述后側支柱152的上端 側連接。 所述前側支柱151和后側支柱152的下端側固定于車體支架110 —側。并且,前 側支柱151和后側支柱152中的后側支柱152短于前側支柱151,在該后側支柱152的上端 側支撐著所述可動框部105B的支撐腳部150A,且所述可動框部105B的支撐腳部150A能夠 圍繞橫軸心100x擺動。 因而,可動框部105的姿勢能夠切換為如圖22所示那樣地前端側支撐在前側支柱 151上的通常作業(yè)姿勢和如圖23所示那樣地圍繞所述橫軸心100x向后方側傾倒的維護用 姿勢。 所述可動框部105B切換為維護用姿勢往往需要解除前側支柱151對格子狀框體 152的支撐,該解除如下那樣進行。 對于前側支柱151而言,通過包括安裝在可動框部105B側且能夠擺動的掛鉤構件 153a和設置在前側支柱151側以卡合在掛鉤構件153a中的卡止銷153b的鎖止機構153, 能夠切換為與格子狀框體152相互卡合連接著的狀態(tài)和解除其卡合連接的狀態(tài)。
因而,如圖23所示那樣,按下圖22中實線所示的掛鉤操作桿153c解除掛鉤操作 桿153c與卡止銷153b的卡合,當維持該狀態(tài)使施肥裝置103整體圍繞所述橫軸心100x轉 動時,如圖20和圖23所示,能夠切換為施肥裝置103整體呈后傾姿勢的維護用姿勢。
此時,如圖23所示,施肥裝置103整體的重心100G的位置超過所述橫軸心100x 上的鉛直線100yl成為位于后方側的狀態(tài),易于維持維護用姿勢。另外,如圖22所示,在 處于通常作業(yè)姿勢的狀態(tài)下,所述重心100G位于所述鉛直線100yl的前方側,并圍繞位于 低的后側支柱152的上端那樣的低位置的橫軸心100x轉動移動,由此,例如與使所述重心 100G圍繞處于與前側支柱151上端的高度相等的位置上的軸心轉動的情況相比,不需要一 邊使重心100G向提起方向移動一邊向后方側移動那樣大的操作力。另外,因為所述橫軸心 100x處于前后方向上的位置進入肥料斗130的下側的狀態(tài),所以所述橫軸心100x在前后方 向距離所述重心100G的間隔距離也短。并且,在內部沒有填充肥料的狀態(tài)下,重心IOOG如 圖22所示的附圖標記100G1那樣具有處于比較低的位置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橫軸 心100x位于低且靠前方的位置,所以進行小幅度地向上方側提起重心100G的操作即可。
如圖17 圖20、圖22、圖23所示,施肥裝置103和起風搬運單元104與可動框部 105B連接并支撐在可動框部105B上,隨著可動框部105B圍繞所述橫軸心100x轉動,也操 作所述施肥裝置103和起風搬運單元104使其轉動。
23
g卩,如圖19所示,可動框部105B的上部矩形支架150B的前方側和后方側螺栓連 接在肥料斗130的前后形成的安裝托架130a、130a上。 并且,構成起風搬運單元104的搬運管141連接在施肥裝置103d漏斗部134上,排 出管142的各第一短管142A的安裝板部142e經由設置在可動框部105B的支撐腳部150A 上的安裝板150a被連接,電動鼓風機140連接固定在連接有所述搬運管141和排出管142 的分支管143。 如圖19和圖20所示,在所述上部矩形支架150B的前方側還附設有支撐托架 150b,該支撐托架150b用于支撐所述開關操作機構138的操作桿138c且能夠操作該操作 桿138c自由轉動。
[粉粒體的存積部] 存積粉粒體的肥料斗130具體構成為圖34A 圖37所示那樣。 在該結構中,經由連接機構106連接多個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和端部容器單位體
130B,從而構成8根栽插用的肥料斗130。 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在左右方向的兩側壁部具有連通部130C,形成為在容器內 空間的上半側,內部肥料左右連通的狀態(tài),在容器內空間的上半側,內部肥料能夠向左右任 一側移動。 并且,位于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的橫向外側的端部容器單位體130B僅內側即與 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連接的一側形成有所述連通部130C。 如圖36所示,上述的各個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和端部容器單位體130B,在其前后 兩側一體形成有與支撐框105連接用的左右一對安裝托架130a、130a,上述的各安裝托架 130a、130a都未超出到各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和端部容器單位體130B前后的上端側端緣 的外側。 如圖35 圖37所示,用于彼此連接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以及連接中間容器單位 體130A與端部容器單位體130B的連接機構106,包括形狀按照所述連通部130C的外周凸 緣的連接構件160、形狀大致與連接構件160相同的密封件構件161和連接螺栓162。
對于該連接機構106而言,在所述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彼此間或者中間容器單位 體130A與端部容器單位體130B之間夾入密封件構件161,并且,在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彼 此的接合處的外側以及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與端部容器單位體130B的接合處的外側安裝 所述連接構件160,利用連接螺栓162將各容器單位體130A、130B、密封件構件161以及連 接構件160整體連接為共同緊固狀態(tài)而構成橫長肥料斗130。
[其他] 如圖38和圖39所示,在經由施肥裝置103的供給軟管139被供給肥料的秧苗栽 插裝置102側,在供給軟管139與作溝器125的連接處具有沖擊傳感器107。該沖擊傳感 器107是通過根據肥料粒沖突檢測沖擊而感應是否從供給軟管139放出肥料粒,起檢測肥 料裝滿的作用。 該沖擊傳感器107支撐在設置于所述供給軟管139與作溝器125的連接處的折皺 狀的蓋體170上,使得機體的振動等難以傳至所述沖擊傳感器107上。
所述施肥裝置103的肥料送出機構132的驅動按照已經敘述了的使用適宜的傳動 機構傳遞來自變速箱114的驅動力即可,傳動機構的結構和傳遞路徑等與本發(fā)明的宗旨無
24關所以省略說明,通常是從變速箱114延伸出適應的傳動軸(圖外),在中間安裝間斷性旋 轉機構對肥料送出機構131的驅動軸135進行軸傳動的結構等。 圖40示出了傳動機構的其他結構,該結構構成為如下那樣。經由一個中繼箱108 對作為從變速箱114至秧苗栽插裝置102的驅動傳遞軸而選擇的傳動軸180和作為從變速 箱114至后輪112的驅動傳遞軸而選擇的另一傳動軸181進行傳遞。 并且,在所述中繼箱108內,在至所述秧苗栽插裝置102的傳動軸180與至后輪 112的傳動軸181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至施肥裝置103的傳動軸182,并且在所述中繼箱108 內設置有切換離合器183,使傳動軸182能夠擇一性地選擇所述各傳動軸180、181。 [O305][其他實施方式] 圖41A、圖41B示出了在6根栽插型的乘坐型插秧機中使用的肥料斗130。
在該結構中,作為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的容積與左右端部容器單位體130B的容 量相等,采用由細長形狀的一個容器構成的形式。這種結構是由于乘坐型插秧機變?yōu)?根 栽插,軸距變短,而用于對應駕駛座席116與肥料斗130間沒有剩余空間的結構,如圖41B 所示,對應駕駛座席116的后方側的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變?yōu)榘既氲男螤?。除此之外,?右端部容器單位體130B的結構和中間容器單位體130A與左右端部容器單位體130B的連 接結構等與前述的8根栽插用的肥料斗的結構相同。 [OSOS][其他第二實施方式]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作為分離單元146例示了由網狀體146a構成的情況,但不 限于此,例如,分離單元146由穿孔金屬板(perforated metal)構成,或者形成旋風分離器 結構使粉粒體與搬運風分離,或者,可以使排風管142內的送風距離變長進行方向變換等, 使電動鼓風機140釋放的能量消失,從而使大部分的粉粒體在途中因自重而落下。
[其他第三實施方式] 另外,在作為分離單元146使用網狀體146a等具有通氣孔的結構的情況下,不局 限于利用網狀體146a捕獲全部粉粒體,可以捕獲粉粒直徑在規(guī)定大小以上的粉粒而將其 分離,分離直徑微小的粉粒體與搬運風一起放出到其他路徑。
[其他第四實施方式]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對排出管142供給或排出送風的送風給排單元示出了在 分支管143內配設有路徑切換閥144的結構,該路徑切換閥144將路徑切換為供給路徑側 和排出路徑側中的一側而使從電動鼓風機140的送氣口 140供給的風供給至該側,但不限 于此,例如,可以在搬運管141側和排出管142分別設置電動鼓風機140,通過使與各個管 141U42相對的電動鼓風機140分別單獨動作來進行供給或者排出。
[其他第五實施方式]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使作為流路開關單元的開關閥147和作為送風給排單 元的路徑切換閥144的操作經由連接機構148與作為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的板狀閥芯 138a的開關操作機構138的操作相連的結構,但作為連接機構148不局限于例示的操作片 148a、148d、連接桿148b、148e或者操作臂148c,可以采用連接導線或者電連接單元等各種 形式。 另外,可以不采用這樣的連接結構,通過分別單獨的操作獨立地對作為流路開關 單元的開關閥147和作為送風給排單元的路徑切換閥144進行操作,或者僅使一部分連接。[O317][其他第六實施方式] 作為設置在排出管142內的開關閥147不限于在前述實施方式中所示那樣設置在 末端管142C中的結構,如圖42所示,開關閥147可以設置在末端管142C的主管142f部分 連接的最后的第一短管142A(或者第二短管142B)中。 這種情況下具有如下優(yōu)點,即,使末端管142C的主管142f部分中的朝下的管部分 圍繞上游側的第一短管142A(或者第二短管142B)的管軸心旋轉,能夠調節(jié)從末端管142C 排出的粉粒體的落下位置。在該結構中,可以使蓋體142g圍繞水平方向軸心上下擺動。 另外,可以使該末端管142C整體能夠相對于上游側的最后第一短管142A(或者第二短管 142B)裝卸。 并且,作為設置所述開關閥147的最后第一短管142A(或者第二短管142B)可以 使用比位于其上游側的其他第一短管142A(或者第二短管142B)短的不同種類的管。
[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的粉粒體供給裝置如實施方式所示的那樣,能夠作為肥料供給裝置裝在在 行駛車體上用于乘坐型插秧機。另外,不僅能夠供給肥料,也能夠構成供給藥劑的裝置,將 藥劑供給裝置裝載在行駛車體上用于藥劑散布裝置?;蛘?,也能夠使用本發(fā)明的粉粒體供 給裝置作為供給稻種的裝置,構成直接播種機。 除此之外,不限于水田作業(yè)用,可以使用本發(fā)明的粉粒體供給裝置作為在旱田中 散步肥料、藥劑或者稻種等粉粒體的裝置。
2權利要求
一種農用物料供給裝置,具有從存積部向規(guī)定位置供給所存積的農用物料的供給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農用物料供給裝置設置有驅動所述供給機構的驅動構件,并且構成為根據所述驅動構件的輸出部的驅動行程的大小設定所述供給機構的農用物料供給量的大小,并且使所述驅動構件的輸出部與所述供給機構連接,在所述驅動構件的輸入部與所述輸出部之間設置擺動支點,并且設置有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以使所述擺動支點的位置沿著所述驅動構件的長度方向變更來驅動所述驅動構件進行擺動。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用物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構成為能夠使所述擺動支點的位置移動至極接近所述輸出部的位置。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農用物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包括有使所述擺動支點的位置移動的移動構件和驅動該移動構件的調節(jié)操作件,所述調節(jié)操作件構成為能夠斷開與所述移動構件的連接而拆下,或者能夠折疊收納。
4. 一種粉粒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構成為能夠將由粉粒體構成的被搬運物分別送出至供給路徑和排出路徑,該供給路徑是通過風力搬運來搬運由粉粒體構成的被搬運物的路徑,該排出路徑為與供給路徑不同的路徑,通過風力搬運來搬運由粉粒體構成的被搬運物;并且在所述排出路徑側具有將搬運風和被搬運物分離的分離單元。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分離單元由具有尺寸比被搬運物的顆粒直徑小的通氣孔的構件構成。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構成排出路徑的排出管的搬運方向末端部能夠相對于搬運方向上游側的排出管部分進行裝卸或者進行位置變更。
7.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送風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該送風給排單元用于對排出路徑供給或排出搬運風,該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在所述排出路徑的多處,設置在使被搬運物合流于搬運風中的合流用路徑的各個上游側位置;所述送風給排單元的操作部和所述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的操作部設置在所述排出路徑的搬運末端部側。
8.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構成排出路徑的排出管中,在分離單元的送風方向上的上游側,且在排出管內的相對于搬運風的最下游側的被搬運物合流處的更靠搬運下游側設置有流路開關單元,該流路開關單元能夠在允許排出管內的搬運風向下游側流動的狀態(tài)和限制排出管內的搬運風向下游側流動的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操作。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流路開關單元由近似垂直于被搬運物的搬運方向并且圍繞水平軸心旋轉的旋轉閥構成。
10.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粉粒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對排出管的搬運始端部供給或者排出搬運風的送風給排單元,并且在排出管內的多處,在使被搬運物合流于搬運風中的合流用路徑的各個上游側位置設置有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能夠一起操作上述的送風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使得伴隨著搬運下游側的流路開關單元的流路封閉操作,操作所述送風給排單元和被搬運物合流用開關單元一起切換為能夠在排出管內送風的狀態(tà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農用物料供給裝置,通過對驅動構件的支撐形式簡單改良而不導致驅動構件大型化并能夠擴大送出量調節(jié)范圍。該農用物料供給裝置具有從送出箱向規(guī)定位置供給存積的肥料的肥料送出部,設置有驅動肥料送出部的驅動構件,為了根據驅動構件的輸出部的驅動行程的大小設定肥料送出部的肥料供給量的大小而構成。使驅動構件的輸出部與肥料送出部連接,在驅動構件的輸入部與輸出部之間設有擺動支點,為使擺動支點的位置沿著驅動構件的長度方向變更而驅動驅動構件擺動,設有擺動支點位置變更單元。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1779541SQ20091017914
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20日
發(fā)明者中尾康也, 久保下竹男, 尼崎喬士 申請人:株式會社久保田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贡山| 政和县| 读书| 房山区| 天镇县| 凌海市| 德庆县| 同仁县| 扎兰屯市| 临湘市| 永清县| 博爱县| 怀安县| 仁布县| 浪卡子县| 大同县| 璧山县| 晋州市| 长春市| 吉隆县| 天长市| 乌海市| 长泰县| 巴里| 金溪县| 肃宁县| 溧水县| 浪卡子县| 罗田县| 金乡县| 那曲县| 临泽县| 高唐县| 新丰县| 营口市| 霍山县| 卓资县| 西丰县| 安西县| 淄博市|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