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及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關于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以 及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
背景技術:
將核能發(fā)電廠等所使用的核燃料集合體放置于原子爐經燃燒后, 從原子爐取出的使用過的核燃料集合體,稱作回收燃料集合體?;厥?燃料集合體,由于含有核分裂產物(FP)等的高放射能物質,通常是在核
能發(fā)電廠等的冷卻池中進行規(guī)定時間的冷卻。之后,收容于具有放射
線遮蔽功能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即運送貯藏用的容器(cask), 再用車輛或船舶等運送至再處理設施或中間貯藏設施予以貯藏,貯藏 到進行再處理為止。
在將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于上述容器內時,作為所謂回收燃料集 合體收容用籃的收容空間,使用聚集具有方管狀截面的籃單元而成的 籃體?;厥杖剂霞象w,逐一插入該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中形成 的多列收容空間中。由此,能使運送中的回收燃料集合體保持適當的 間隔,避免到達臨界狀態(tài),且對于運送中的振動或假想的事件等能確 保適當的保持力。關于這種籃體的已知例,例如于專利文獻1 4中已 公開了各種構造。
日本特開平09-15979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13359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1-201595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3-207593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在進行回收燃料集合體的運送、貯藏時,必須使回收燃料集合體 接近而收容于上述籃體中。因此,在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中,為 了避免所收容的回收燃料集合體到達臨界狀態(tài),以通過某種手段賦予 中子吸收能力為目的而使用中子吸收材,關于具備中子吸收能力的物 質,已知有釓(Gd)、釤(Sm)、鎘(Cd)等, 一般籃體構造材料使用硼、含
有硼化合物的硼鋁合金、硼不銹鋼、或在籃體構造材料的表面涂敷這 些材料,或在籃體構造材料的表面將該板材貼合或以結合手段形成一 體、或是挾持于內部而形成夾層構造,由此獲得吸收中子的功能(以下 稱中子吸收能力)。此外,配合所裝設的回收燃料集合體的燃料狀態(tài), 會要求避免到達臨界狀態(tài)的性能(未臨界性能)、除熱功能、籃體的材質、 構造及籃單元的排列等。
將回收燃料集合體放置于容器(cask)的過程,通常是在設置于 核能發(fā)電廠等的燃料集合體用池內(水中)進行。此外,PWR(加壓水型 原子爐)所使用的燃料,由于燃燒度大,在放置于回收燃料集合體時到 達臨界狀態(tài)的可能性高。因此,在籃體中,必須提升具有中子吸收能 力的^B的存在率,并通過增加籃單元的板厚、提升^B的含有率、或 設置通量阱(fluxtrap)以防止臨界狀態(tài)發(fā)生。此外,由于其發(fā)熱量也大, 因而籃體要求良好的傳熱性能。專利文獻1公開的技術,以所謂 BWR(沸水型原子爐)所使用的燃料為對象,收容BWR燃料的籃體,由 于是針對高燃燒度的回收燃料集合體,因此采用類似PWR燃料用籃的 構造。PWR用燃料因為比BWR燃料更大又更重,因而比起PWR燃料, 要求更佳的未臨界性能和傳熱性能、以及更高剛性的的籃體構造。
為了實現(xiàn)未臨界性能與傳熱性能,近幾年上述籃體大多由 B(硼)-A1(鋁)材所構成。例如在日本特開2001-201595號公報,公開將 板狀硼鋁材組合成格子狀的構造的一例,在日本特開2001-133590號公 報與日本特開平09-159796號公報,公開通過擠出加工來組合中空材的 構造例。此外,也有一種能夠活用其高耐熱性以利用大的溫度差來將熱傳導至容器的硼不銹鋼制籃。在硼不銹鋼制籃的情形下,所收容的 燃料保持高溫,因此必須充分考慮燃料本體的安全性。
例如,日本特開2001-133590公報所公開的方管的組合構造,呈
鋸齒狀排列的方管并無法確保充分的傳熱面積,因此其傳熱性能不佳。
此外,使用方管型的籃單元形成正方排列而構成的籃體,當容器(cask) 發(fā)生水平落下時能大致均等地承受載荷而在構造上有利,相反地,鋸 齒狀排列的籃體,根據其落下的姿勢,可能會在單元的邊緣承受載荷 而造成載荷集中,在強度確保方面不好。因此,在重量、尺寸的限制 下,期望能提供一種籃構造,可以充分確保除去回收燃料集合體的衰 變熱的傳熱性能、以及用于在落下事故時等仍能確保未臨界性能的構 造強度。
于是,本發(fā)明鑒于上述課題而構成,其目的提供一種回收燃料集 合體收容用籃以及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達成以下作用中至少一 個將回收燃料集合體的衰變熱傳至籃體并從籃體高效除去至外部; 確保未臨界性能;通過組合方管以提升構造強度以及傳熱性;減少制 作工時。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達成目的,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 籃,具備在相對的側壁的外側的至少一面設置多個突起部且收容回 收燃料集合體的方管、以及板狀構件;通過使上述方管的突起部彼此
抵接地排列多個而構成收容單元列,設置多列的收容單元列,且在上 述收容單元列之間,使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抵接而重疊多段。
該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使方管的側壁外側的至少一面所設 的突起部彼此抵接地排列多個而構成收容單元列,設置多列收容單元 列,且在上述收容單元列之間,使實心或空心的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 部彼此抵接而重疊多段。由此,能增大方管與板狀構件的傳熱面積,以確保充分的傳熱性能及未臨界性能。此外,當板狀構件發(fā)生水平落 下事故時能分散其載荷,載荷不致集中在位于下方的籃單元,因此能 減低籃單元所要求的構造強度。此外,中空的板狀構件,可在收容回 收燃料集合體的方管之間形成通量阱,因此就算是PWR燃料也能確保 未臨界性能。
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具備在相對的側壁的 外側分別設置多個突起部且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的第1方管、在一側 壁的外側設置多個突起部且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的第2方管、以及板 狀構件;使上述第1方管的突起部彼此抵接地排列多個,在其外側配 置上述第2方管且使上述第1方管的突起部與上述第2方管的突起部 抵接而構成收容單元列,設置多列的收容單元列,且在上述收容單元 列之間,使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抵接而重疊多段。
該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使上述第1方管的側壁外側所設置 突起部彼此抵接地排列多個,又在其外側配置第2方管而構成收容單 元列,且設置多列的收容單元列。而在上述收容單元列之間,使實心 或中空的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抵接而重疊多段。由此,能加大 第1及第2方管與板狀構件的傳熱面積,并且能在收容回收燃料集合 體的方管之間形成通量阱,因此能確保充分的傳熱性能及未臨界性能。 又由于設于方管的突起部的數目少,即使在使用硼鋁材或硼不銹鋼等 的難擠出材料或難壓延材的情形下,仍能確保成形精度,能避免制造 效率變差。關于方管與中空板,可將實心板彎曲或結合而制造出,但 在能采用熱擠出成形的情形下,宜使用擠出成形來制造。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 體收容用籃中優(yōu)選的是,上述板狀構件朝向上述方管的長邊方向重疊。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 體收容用籃中優(yōu)選的是,在相鄰的上述板狀構件之間配置加強構件,其支撐對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載荷的一部分,以加強上述 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由此,利用加強構件能承擔沖擊負荷的一 部分,不須過度加大板狀構件的厚度即可確?;厥杖剂霞象w收容用 籃的強度,而能確保高耐沖擊性與安全性。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基于能簡單形成通量 阱的觀點,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上述板狀構件為 具有至少1個以上孔的中空構件。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在上述孔內配置實心或中空的板狀構件內加強構 件,其支撐對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載荷的一部分,以加強 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由此,利用加強構件能承擔沖擊負荷 的一部分,不須過度加大板狀構件的厚度即可確?;厥杖剂霞象w收 容用籃的強度,而能確保高耐沖擊性與安全性。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當上述孔有2個以上時,至少在l個上述孔內配 置上述板狀構件內加強構件。
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中,上述突起部,在與相鄰的上述方管的上述突起部接觸的 部分設置錐狀(taper)部。
根據此構成,可抑制方管彼此組合時的偏差,可更加提升傳熱性 能以及耐沖擊性,且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組裝變容易。
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中,根據上述方管的配置部位,上述突起部彼此所包圍的空 間的大小會有不同。由此,能根據所收容的回收燃料集合體的燃燒度來構成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上述方管的上述突起部彼此所包圍的空間的大小 及上述板狀構件的厚度,從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外側越往 中心部越大。在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外側,由于來自回收燃料 的放射線比中心部少,因而將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外側的通量 阱的尺寸設成比中心部為小,可抑制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質量 增加與尺寸增加。
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中,其特征在于,根據上述板狀構件的配置部位,可改變上 述板狀構件的厚度。
由此,能根據所收容的回收燃料集合體的燃燒度來構成回收燃料 集合體收容用籃。
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中,上述方管的上述突起部彼此所包圍的空間的大小、與上 述板狀構件的厚度改變。由此,能使構成收容單元列的方管的節(jié)距不 同,因此根據所收容的回收燃料集合體的燃燒度來構成回收燃料集合 體收容用籃。
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具備收容回收燃料集 合體的方管、截面外形狀呈矩形且中空的第1板狀構件、和截面外形 狀呈矩形且中空的第2板狀構件;使上述方管的側壁外側與上述第1 板狀構件的側壁外側抵接地交互排列而構成收容單元列,設置多列的 收容單元列,且在上述收容單元列之間,使上述第2板狀構件的長邊 側端部彼此抵接而重疊多段。該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使方管的側壁外側與第1板狀構件 的側壁外側抵接地交互排列而構成收容單元列,設置多列的收容單元 列,且在收容單元列之間,使第2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抵接而 重疊多段。由此,方管與板狀構件間的傳熱面積變大,又能在收容回 收燃料集合體的方管間形成通量阱,而能確保充分的傳熱性能與未臨 界性能。此外,由于方管不具備突起部,即使像硼鋁材等的難擠出材 料或硼不銹鋼等的難壓延材的情形下,仍能確保成形精度,而能避免 制造效率變差。此處,第1板狀構件的截面與第2板狀構件的截面可 為相同形狀且相同尺寸,也可以是不同形狀不同尺寸。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上述第2板狀構件的板厚或尺寸與上述第1板狀 構件不同,且與上述第1板狀構件相似。
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中,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對的上述收容單元列中,上述一 個收容單元列的方管的角部配置于另一個收容單元列的方管的側壁部 的位置。
根據此構成,在有限的截面(與籃體的軸正交的截面)內能配置更多 的方管,能在避免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尺寸增加的同時收容更 多的回收燃料集合體。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在至少一對的上述收容單元列中,上述一個收容 單元列的方管的角部,配置于另一個收容單元列的方管的角部的位置。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籃優(yōu)選的是,在與將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收容于內部的 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底部相對的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或與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底部相對的上述方管的端部中的 至少一方設置缺口。由此,能提升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排水性。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 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中,配置于上述收容 單元列間的上述板狀構件以相對于在內部收容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 容用籃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底部具有傾斜的方式重疊。
由此,能避免在中空的板狀構件的內部蓄積空氣與水。傾斜度雖 嚴格時能期待更可靠的效果,但從制造用來決定傾斜度的最初板狀構 件的容易度的觀點出發(fā),其合理范圍在0度以上至上述板狀構件的一 段的高度為止。
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中,上述板狀構件所具備的孔的截面形狀為跑道狀。
由此,能除去板狀構件的孔的頂部及底部的平面,而更具效果地 避免在中空的板狀構件的內部蓄積空氣與水。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與相鄰的上述板狀構 件的長邊側端部相抵接的部分的面積小于以與構成上述板狀構件的長 邊側端部的面平行的平面切割上述板狀構件時上述板狀構件的截面面 積。由此,可縮小板狀構件彼此相抵接的部分的面積,能減低殘留于 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內的水分,且能縮短真空干燥所需時間。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在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上,在與相鄰的上 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抵接的部分形成突起部。由此,可縮小板狀 構件彼此相抵接的部分的面積,能減低殘留于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內的水分,且能縮短真空干燥所需時間。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在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上,在與相鄰的上 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抵接的部分形成空間。通過該空間,使排氣 變容易,而能縮短真空干燥所需的時間。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與上述回收燃料 集合體收容容器的底部之間,設置用來分隔兩者的底板。通過此構成, 能減少從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傳導至容器底部的熱量,能抑制配 置于容器底部側的具有中子吸收能力的材料(中子遮蔽材)的受熱劣化, 可在數十年的貯藏期間中持續(xù)發(fā)揮其中子遮蔽性能。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在上述底板設置開口部。利用該開口部,能提升 排水性。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優(yōu)選的是,在上述底板與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之間 設置空間。利用該空間能提升通氣性而提升真空干燥的效率。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 體收容用籃中優(yōu)選的是,至少上述方管可由含有硼或硼化合物的鋁合 金所構成。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 體收容用籃中優(yōu)選的是,至少上述板狀構件由含有硼或硼化合物的鋁 合金所構成。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 體收容用籃中優(yōu)選的是,至少上述方管由含有硼或硼化合物的不銹鋼 所構成。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 體收容用籃中優(yōu)選的是,至少上述板狀構件由含有硼或硼化合物的不 銹鋼所構成。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 體收容用籃中優(yōu)選的是,至少上述方管由含有釓或釓化合物的不銹鋼 所構成。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 體收容用籃中優(yōu)選的是,至少上述板狀構件由含有釓或釓化合物的不 銹鋼所構成。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加強構件可由不 銹鋼構成。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板狀構件內加強 構件,可由強度比板狀構件高的材料所構成。
如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上述板狀構件內加強 構件可使用不銹鋼。
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備具有 開口部與空腔的圓筒部、安裝于上述開口部且密封上述空腔的蓋、以 及配置于上述空腔內的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該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由于具備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在確保傳熱性能與未臨界性能的同時,即使是使用硼鋁材等的 難擠出材料或硼不銹鋼等的難壓延材的情形下,仍能避免成形的制造 效率變差。
另一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外周面接 觸上述空腔的內壁。
該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由于具備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能夠在確保未臨界性能的同時,以更大面積進行其與容器間的熱交換, 因此能以較少的溫度差進行傳熱。由此,相較于B-A1材,即使是使用 傳熱性較差的B-SUS材的情形下,仍能維持收容物于低溫,而在B-A1
材的情形下能使收容物的溫度維持于更低的溫度。
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以及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
器,至少能達成以下效果之一將回收燃料集合體的衰變熱傳至籃體 再由籃體高效排除至外部;確保未臨界性能;通過組合方管以提升構 造強度以及傳熱性;.減少制作工時。
圖l是顯示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一例的容器的概略截面圖。
圖2是圖l所示的容器的A-A截面圖。
圖3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俯視圖。
圖4是圖3的A-A截面圖。
圖5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立體圖。
圖6-1是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局部放大圖。
圖6-2是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局部放大截面圖。
圖7-1是構成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方管的說明圖。
圖7-2是構成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方管的說明圖。
圖8是構成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圖9-1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 圖9-2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的方管的說明圖。
圖10-1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2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
說明圖。
圖10-2是圖10-1所示的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相抵接的部分 的放大圖。
圖10-3是圖10-2所示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 圖10-4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2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另 一例的說明圖。
圖11-1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說 明圖。
圖11-2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另 一例的說明圖。
圖11-3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例的籃體中改變板狀構件的 構成例的說明圖。
圖11-4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例的籃體的其它構成例的說 明圖。
圖11-5是顯示加強構件的其它構成例的說明圖。
圖12-1是本實施方式的第4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
圖12-2是本實施方式的第4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另一例 的說明圖。
圖12-3是本實施方式的第4變形例的籃體中改變板狀構件的構成 例的說明圖。
圖12-4是本實施方式的第4變形例的籃體中改變板狀構件的構成 例的說明圖。
圖13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5變形例的籃體的立體圖。 圖14-1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5變形例的籃體的局部放大圖。 圖14-2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5變形例的籃體的局部放大截面圖。 圖15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5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方管的說明圖。圖16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6變形例的籃體的俯視圖。
圖17-1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6變形例的籃體,其為圖16的B
所示區(qū)域的放大圖。
圖17-2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6變形例的籃體,其為圖16的B 所示區(qū)域的局部放大截面圖。
圖18是顯示實施方式2的籃體的俯視圖。
圖19是圖18的A-A截面圖。
圖20是顯示實施方式2的籃體的立體圖。-
圖21-1是實施方式2的籃體的局部放大圖。
圖21-2是實施方式2的籃體的局部放大截面圖。
圖22是實施方式2的構成籃體的方管的說明圖。
圖23-1是實施方式2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
圖23-2是實施方式2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
圖24-1是顯示實施方式3的籃體的構成圖。
圖24-2是實施方式3的籃體所使用的間隔件的一例的說明圖。
圖24-3是實施方式3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5-1是顯示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的籃體的構成圖。
圖25-2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的籃體的構成圖。
標號說明
1、 la、 lb、 lc、 ld、 le、 lf、 lg、 lh: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籃
1A、 1B、 2A、 2B、 3A、 3C:收容單元列 10:第1方管
10a、 14A、 14B、 14C、 14D、 16:方管
IOFT、 15A、 15B:通量阱
IOSW、 10aSW、 IISW、 16SW:側壁
10t" 10t2、 lit" llt2、 12、 13a、 13b:突起部
11:第2方管
20、 22A、 22B、 29、 29a、 29b:板狀構件21、 23A、 23B、 26、 31、 31b:中空部
24:第1板狀構件
25:第2板狀構件 30、 30a、 30b:突起部 32、 32a:加強構件 40:底板 200:容器(cask)
201:圓筒本體 201C:空腔 204:緩沖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用來實施本發(fā)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稱實施方式)并非用來限定本發(fā)明。下述實施方式的構成要素,包 含本領域技術人員易于思及或實質相同的要素、即所謂屬于均等范圍 內的要素。以下說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主要是使用于運送、 貯藏用容器,但不限于此。例如,能使用于貯藏目的的混凝土容器、
罐(canister)、或是回收燃料集合體貯藏池的棚架(rack)。以下,根據需 要會將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簡稱為籃體。
(實施方式1)
實施方式1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使方管的側壁外側所設 的突起部彼此抵接地排列多個而構成收容單元列,其設置多列收容單 元列,且在上述收容單元列之間,使實心或空心的板狀構件的長邊側 端部彼此抵接而重疊多段。在說明實施方式1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 用籃之前,先說明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
圖l是顯示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一例的容器的概略截面圖。 圖2是圖l所示的容器的A-A截面圖。如圖1所示,容器200由蓋200T 與圓筒部200B所構成,在圓筒部200B的內部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后通過蓋200T施以密封。容器200的圓筒部200B,如圖2所示具備 筒狀的圓筒本體201、安裝于圓筒本體201外周的傳熱片207、安裝于 傳熱片207的另一側的長邊側端部的外筒205、以及充填于圓筒部200B 的外周與傳熱片205與外筒205所構成的空間的中子吸收材209。圓筒 本體201,為了發(fā)揮其遮蔽y射線的功能,由具有充分厚度的碳鋼或不 銹鋼制造。在用碳鋼來制造圓筒本體201時,為了發(fā)揮足夠的Y射線遮 蔽功能,圓筒本體201的厚度為20~30cm。
可通過熔接而在筒狀的圓筒本體201上安裝底板。此外,也能在 內部形狀與圓筒本體201外形一致的容器內置入金屬坯塊(billet),使用 外形與圓筒本體201內形一致的沖孔用沖頭對該金屬坯塊施以熱成形, 由此將圓筒本體201與底板成形為一體。另外也能通過鑄造來制造圓 筒本體201。
圓筒本體201的內部成為收容籃體1的空腔201C,籃體1用于收 容回收燃料集合體。該空腔201C的與軸方向(圖中Z方向)垂直的截面 內形狀為圓形。但根據容器200的規(guī)格,也能使用截面內形狀為八角 形、大致十字形、階梯狀等的空腔。在本實施方式,由于空腔201C的 截面形狀為圓形,在收容外形呈多角形的籃體l時,將第1間隔件202a 第5間隔件202e介入于籃體1與空腔201C之間,由此將籃體1定位 于空腔201C內。
在此優(yōu)選的是,使籃體1的外周面與空腔201C的內壁接觸。如此, 在確保未臨界性能的同時,能以大面積進行其與容器間的熱交換,因 此能以較少的溫度差進行傳熱。由此,相較于B-A1材,即使是使用傳 熱性較差的B-SUS材的情形,仍能維持收容物于低溫,而在B-A1材的 情形下能使收容物的溫度維持于更低溫度。
在空腔201C內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后,為了防止放射性物質從空 腔201C內部泄漏出,將一次蓋200T!、 二次蓋200T2、三次蓋200丁3(圖1)安裝于上述圓筒部的開口部而將空腔201C施以密封。為了確保密封
性能,在一次蓋200T卜二次蓋200T2與圓筒本體201之間設置金屬墊 片。三次蓋200T3,為了進一步輔助一次蓋200T,、 二次蓋200T2而設 置,但該蓋構造根據所要求的規(guī)格僅設置一次蓋與二次蓋也可以。
在圓筒本體201的外周,將板狀構件構成的多個傳熱片207安裝 成放射狀。該傳熱片207,由鋁板、銅板等的熱的良導體所構成,通過 熔接等的接合手段接合于圓筒本體201的外周,以進行良好的傳熱。 在傳熱片207的外側,通過熔接等的接合手段安裝厚度數cm的碳鋼制 成的外筒205。收容于空腔201C內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會產生衰變熱。 該衰變熱傳過籃體la與圓筒本體201、經由傳熱片207傳導至外筒205, 再由外筒205的表面排放至大氣中。
在圓筒本體201與外筒205與兩片傳熱片207所包圍的空間209 中,充填著具有中子吸收能力的材料。具有這種能力的材料,可使用 作為富含氫的高分子材料的樹脂、聚氨酯、硅等的中子吸收材料。通 過該中子吸收材料,能吸收回收燃料集合體所釋出的中子,而使泄漏 至容器200外部的中子量低于規(guī)定值。
容器200,用來在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后進行運送與貯藏。在運送 容器200時,如圖1所示,在容器的軸Z方向的兩端部安裝緩沖體204, 萬一容器200發(fā)生落下事因而等時,仍能確保容器的充分的密封性能 以及收容物的安全性。接著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籃體。
圖3顯示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俯視圖。圖4是圖3的A-A截面圖。 該籃體1,由第1方管10、第2方管11以及板狀構件20組合成?;?收燃料集合體收容于第1、第2方管10、 ll的內部。本實施方式的籃 體l,具備合計26根的第1、第2方管10、 11,最多能收容26根回收 燃料集合體。圖3中的#1~#26代表第1、第2方管10、 ll的編號,以 便于說明。至少第1、第2方管10、 11,為了確保未臨界性能與輕量化,由
含B,硼)的Al材料(以下稱硼鋁材)制造。B也可以是B4C (碳化硼) 等的硼化合物。第1、第2方管10、 11,例如能使用粉末冶金所制造 出的硼鋁坯塊經熱軋或熱擠出成形而制得。關于板狀構件20的材料并 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使用與第l、第2方管11、 12相同或不同的材料。
籃體l,為了收容于截面圓形的空腔201C(參照圖2),將第1間隔 件202a 第5間隔件202e安裝于籃體1的外周部,籃體1的與軸(籃體 軸)Z垂直的截面形狀呈大致圓形。第2方管11(#1、 #2、 #3、 #7、 #8、 #13、 #14、 #19、 #20、 #24、 #25、 #26)配置于籃體1的外周部,并與第 1間隔件202a 第5間隔件202e組合。也能在第1間隔件202a 第5間 隔件202e設置與第1方管10的突起部相嚙合的突起部等,而僅由第1 方管IO來構成籃體1。
該籃體1,使第1、第2方管10、 11的側壁外側所設的突起部彼 此相抵接地排列多個,由此來構成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的收容單元列 (方管列)1A、 2A、 3A、 1B、 2B、 3B。在上述收容單元列1A、 1B等之 間,使中空的板狀構件20的長邊側端部彼此相抵接而重疊多段(參照圖 4)。在此,板狀構件20的重疊方向,與籃體l的軸Z方向呈平行的方 向,板狀構件20的長邊側端部與籃體1的軸Z方向交叉(本實施方式為 正交)。根據此構成,能在第1、第2方管10、 11與板狀構件20之間 確保寬廣的傳熱面積。第1、第2方管10、 11與板狀構件20接觸的面, 由于是不存在突起部的平面,即使是使用難擠出材料的硼鋁合金的情 形下,仍能容易地成形出第1、第2方管10、 11。接著,邊說明構成 籃體l的第l、第2方管10、 1
.與板狀構件20,邊對籃體l做更詳細 的說明。
圖5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立體圖。圖6-1是實施方式1的 籃體的局部放大圖。圖6-2是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局部放大截面圖。圖7-1、圖7-2是構成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方管的說明圖。圖8是構成實 施方式1的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
如圖5、圖7-1所示,關于構成實施方式1的籃體的方管10,方 管10的與軸Zp垂直的截面內形狀為正方形,而與收容于其內部的回 收燃料集合體的外形一致。如圖5、圖7-2所示,關于構成實施方式1 的籃體的第2方管11,第2方管11的與軸Zp垂直的截面內形狀為正 方形,而與收容于其內部的回收燃料集合體的外形一致。第2方管11, 在一側壁11SW的外側設置突起部llti、 llt2。
在此,突起部11t2除了傳熱的作用以外,也具有能使相鄰的方管 10的側壁IOSW支撐載荷的作用。此外,當載荷條件、熱條件較寬松 時,有時可省略突起部llt2。在未設置突起部11t2時。具有方管10的 成形變得更容易的優(yōu)點。方管10與中空的板狀構件20,可將實心的板 狀構件彎曲、或結合而制造出,當能實施熱擠出成形時,宜采用擠出 成形來制造。
將第1方管10、第2方管11排列而構成收容單元列時,使相鄰的 第1方管10的突起部10ti彼此、突起部10t2彼此相抵接,而將多個第 1方管IO排列成直線狀(例如收容單元列1八的#9~#12)。然后,在其外 周部配置第2方管11,使第1方管10的突起部lOh及10t2分別與第2 方管11的突起部llt,及11t2抵接(例如收容單元列1A的#8與#9)。此 外,當由2根的第2方管11來構成收容單元列時(收容單元列3A、3B), 使相鄰的第2方管11的突起部llt,彼此、突起部11t2彼此相抵接,而 將2根的第2方管11排列成直線狀(#1、 #2以及#25、 #26)。
如此將第l方管10、第2方管ll排列而構成收容單元列1A、2A、 3A、 1B、 2B、 3B。由圖3可看出,收容單元列3A與收容單元列2A、 以及收容單元列3B與收容單元列2B,相對于第1、第2方管10、 11 的排列方向,以規(guī)定長度(第1方管io等的邊長的一半)錯開配置。艮p,在至少一對的收容單元列(例如收容單元列3A與收容單元列2A)中,一 個收容單元列(收容單元列3A)的第1方管10的角部IOC,配置在另一 個收容單元列(收容單元列2A)的第2方管11的側壁部11SW的位置。 同樣地, 一個收容單元列(收容單元列3A)的第2方管11的角部IIC, 配置在另一個收容單元列(收容單元列2A)的第1方管10的側壁部 IOSW的位置。在設定與配置的位置對應的突起部的空間時,列與列間 的錯開距離為"邊長的大致一半"。
由此,在有限的截面(與籃體1的軸Z正交的截面)內能配置更多 的第1方管10、第2方管11,因此能將第1方管10、第2方管11經 由板狀構件進行排列,第1方管10、第2方管11的突起,在第1方管 10、第2方管11的位置將第1方管10、第2方管11固定于最適當的 位置,因此可抑制容器200的尺寸增加而收容更多的回收燃料集合體。 特別是對于回收燃料集合體的尺寸較大的PWR用回收燃料集合體,其 收容數量的增加效果更大。
如圖6-l所示,當相鄰的第l方管10的突起部10t,彼此、突起部 10t2彼此相抵接時,突起部10t,彼此與突起部10^彼此所包圍的空間, 成為用來吸收回收燃料集合體所放射的中子的通量阱IOFT。由此,在 第1方管10、 11內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時,可確保未臨界性能。此外, 相鄰的第2方管11彼此(#1、 #2以及#25、 26)、籃體1外周部的第1 方管10與第2方管11(例如#4與#3)也是同樣的。突起部的高度,由于 是能在配置第1方管10、第2方管11的部位構成通量阱的高度,因而 可抑制容器的尺寸增加。在此,突起部lOt,、 1A等相抵接部分的面積, 考慮傳熱性能與容器200落下時作用于突起部10t,、 llt,的應力大小來 決定。
如圖3、圖5,圖6-2所示,在收容單元列1A與2A之間、1B與 2B之間、2A與3A之間、以及2B與3B之間,使中空的板狀構件20 的長邊側端部TL抵接而重疊。如圖8所示,板狀構件20具有2個中空部21,板狀構件20的與軸ZS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狀為大致日字形。
在此,板狀構件20的軸Zs方向,與中空部21的貫通方向平行。當板 狀構件20配置于收容單元列之間時,板狀構件20的中空部21成為用 來吸收回收燃料集合體所放射的中子的通量阱,由此確保未臨界性能。 當板狀構件20的長邊側的尺寸加大時,與軸Zs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狀 的大致日字形中,肋部R可能會變少。這時通過形成大致目字形等形 狀而以適當的間隔配置肋部R,以安全地支撐第1方管10、第2方管 11。此外,當板狀構件20的長邊側尺寸縮小時,與軸Zs方向垂直的 截面形狀的大致日字形中,肋部R可能會過多。這時,可形成口字形 等的形狀而省略肋部R,以合理安全地支撐第1方管10、第2方管11。 在此,為了排除存積于板狀構件20的中空部21的水與空氣,可在板 狀構件20的長邊側端部TL以規(guī)定間隔設置貫通至中空部21的孔。
已知的籃體,將板狀構件組合成紙盒狀,以板狀構件所包圍的空 間作為回收燃料集合體的收容單元,由此來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在 這種板狀構件中,僅能通過改變板狀構件的厚度來調整收容單元的間 隔,因而根據收容單元的位置可能不得不設定剩余的空間。本實施方 式的籃體1中,通過改變板狀構件20的厚度和第1方管10和第l方 管IO、第2方管11的突起部10t,、 llti等的高度這兩者能夠調整收容 單元的間隔。即使是已知紙盒狀籃體中無法調整收容單元的間隔的部 位,通過調整第1方管10、第2方管11的突起部10ti、 llh等的高度, 也能對收容單元的間隔進行適當設定。結果,本實施方式的籃體l,會 比已知的紙盒狀籃體形成更為緊湊(compact)。
如圖8所示,板狀構件20在內部設置1根肋部R,由此截面形成 日字形。但肋部R數目不限于1根。在此,肋部R與板狀構件20的長 邊側端部TL的厚度,考慮傳熱性能與容器200落下時作用于肋部R與 長邊側端部TL的應力大小來決定。
以多段重疊于收容單元列1A與2A間的板狀構件20,其側面S與第1、第2方管10、 11的側面接觸。這樣,本實施方式的籃體1, 由于板狀構件20與第1、第2方管10、 11的接觸面積大,因而能提升 傳熱性能。此外,本實施方式的籃體l,由于能用更寬廣的面積來承受
容器200落下時的沖擊,因而能提升耐沖擊性。對于收容發(fā)熱量大、 質量大的PWR用回收燃料集合體的情形,這些方面特別有利。接著說 明本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
(第1變形例)
本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的板狀構件及方管,具有和上述板狀構 件與方管大致相同的構成,其不同點僅在于,在與收容籃體的容器的 圓筒本體的內部所形成的空腔底部相對的部分,設置缺口。
圖9-1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圖 9-2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l變形例的方管的說明圖。如圖9-l所示, 在容器200的圓筒本體201的內部形成空腔201C,其中收容著圖1所 示的籃體l。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20a,在與空腔201C的底部B、即 容器200的底部B相對的部分(長邊側端部)設置缺口 20ac。此外,如 圖9-2所示,構成籃體的方管10(11),在與空腔201C的底部B、即容 器200的底部B相對的部分(端部)設置缺口 M—P。
這樣,本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20a與方管10(11),由于 在與容器200的底部相對的部分設置缺口 20ac、 M—P,因而能提升籃 體的排水性。缺口 20ac、 M—P,在真空干燥時具備排氣通路的作用, 因此能縮短真空干燥所需時間。此外,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20a及方管 10(11)、與容器200的底部B的接觸面積減少,因此能將從籃體傳送至 與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20a、方管10(11)直接接觸的圓筒本體201C的 熱量降低。由此,相比于在板狀構件20a與方管10(1 l)未設置缺口 20ac、 M—P的情形,可將圓筒本體201C的溫度維持得較低。結果,能抑制圓 筒本體201C的底部B側所配置的具有中子吸收能力的材料(中子遮蔽 材)的受熱劣化,而能在數十年的貯藏期間中發(fā)揮對中子的遮蔽性能。此外,缺口20ac、缺口M—P的形狀,可為矩形、圓弧狀、或矩形與圓
弧形所組合成的形狀。
(第2變形例)
本實施方式的第2變形例,其特征在于,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 長邊側端部與相鄰的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相抵接的部分的面積小于 以與構成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的面平行的平面切割上述板狀構件時 上述板狀構件的截面面積。為了如此構成,可在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 部形成延伸于板狀構件的長邊方向的突起部(突條)。
圖10-1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2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說 明圖,圖10-2是圖10-l所示的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相抵接的部 分的放大圖。圖10-3是圖10-2所示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圖10-4是 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2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另一例的說明圖。 構成籃體ld的板狀構件29,和圖8所示的板狀構件20同樣地具備2 個中空部31。 2個中空部31的截面呈矩形且貫通板狀構件29的長邊 方向。在板狀構件29的長邊側端部TL朝向板狀構件20的寬度方向且 沿板狀構件29的整個長邊方向形成該。
通過設置長邊側端部TL的突起部30,板狀構件29的長邊側端部 TL與相鄰的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相抵接部分的面積St小于以與構成 板狀構件29的長邊側端部TL的面平行的平面切割板狀構件29時板狀 構件的截面(圖10-1的X-X截面)的面積Sd。板狀構件29彼此抵接部 分的長邊側端部TL,基于水的粘性與表面張力而容易存積水,因此板 狀構件29彼此抵接的部分越小越好。這樣,通過縮小板狀構件29彼 此抵接的部分的面積,能減少籃體ld內的殘留水分,同時能縮短真空 干燥所需的時間。此外,由于能減少籃體ld內的殘留水分,即使在水 中含有非揮發(fā)性雜質等時,也可減少上述雜質量而抑制上述雜質所造
成的腐蝕。在此,如圖10-2、圖10-3所示的板狀構件29a,可以使一方的長 邊側端部的突起部30的前端部形成平面狀,使另一方的長邊側端部的 突起部30a的前端部形成圓弧狀。這樣,突起部30與突起部30a的抵 接部分的面積(抵接部)CP更為縮小,而能進一步減少籃體ld內的殘留 水分。此外,在將板狀構件29a重疊時,利用平面狀的突起部30來支 撐圓弧狀的突起部30a,能安定地進行板狀構件29a的重疊,而提高作 業(yè)效率。在本變形例,如圖10-4所示的板狀構件29b,其所具備的中 空部31b只有一個亦可。
圖10-1、圖10-2所示的籃體ld,在板狀構件29、 29a、 2%的抵 接部分,形成被突起部30、 30a、 30b所包圍的空間FT。由此,水容易 流過空間FT內而能改善排水性。此外,由于在板狀構件29、 29a、 2% 的抵接部分能確保寬廣的空間FT,在真空干燥時的排氣變容易,能縮 短真空干燥所需的時間。
(第3變形例)
本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例的籃體,其特征在于,在板狀構件之間 設置加強構件。圖11-1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 板狀構件的說明圖,圖11-2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例的構成籃 體的板狀構件另一例的說明圖,圖11-3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 例的籃體中改變板狀構件的構成例的說明圖。如圖ll-l所示,籃體le 在板狀構件20之間配置截面矩形的加強構件32。 g卩,加強構件32配 置成與板狀構件20的長邊側端部TL抵接。加強構件32可使用具有沿 長邊方向貫通的孔的中空構件。由此,能使加強構件32輕量,而實現(xiàn) 籃體le的輕量化。
此外,可取代板狀構件20,而使用圖11-2所示的具有一個中空部 21'的板狀構件20'。圖11-3所示的籃體le,取代圖11-1所示的構成籃 體le的板狀構件20,而使用在長邊側端部TL形成突起部30的板狀構 件29。加強構件32配置于板狀構件29之間,板狀構件29的突起部30抵接于加強構件32。
構成籃體le的板狀構件20,例如由含有硼或硼化合物的鋁合金所 構成,加強構件32,使用比板狀構件20強度更高的材料、例如不銹鋼 所構成。當加強構件32是由不銹鋼等高強度材料構成時,基于遮蔽中 子的觀點,宜由含硼或硼化合物的材料來構成加強材料32。本變形例 的籃體le,主要是通過加強材料32來承受對籃體le的沖擊負荷。由 此,不需要為了承受對籃體le的沖擊負荷而將鋁合金所構成的板狀構 件20等的厚度加厚,因而能實現(xiàn)板狀構件20等的緊湊化。結果,能 使籃體le的尺寸變得更小。
加強構件32優(yōu)選的是,例如配置于與籃體le所收容的回收燃料 集合體的支持格子相對應的位置。這樣,收容于籃體le的回收燃料集 合體所產生的施加于籃體le的負荷可由加強構件32承受,因此能有效 減輕板狀構件20的負荷。
圖11-4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第3變形例的籃體的其它構成例的說 明圖,圖11-5是顯示加強構件的其它構成例的說明圖。圖ll-4所示的 籃體lf,將實施方式1的第2變形例的構成籃體ld的板狀構件29(參 照圖IO-I)以長邊側端部TL彼此相抵接的方式重疊,且在形成于長邊 側端部TL的突起部30所包圍的空間內配置截面呈矩形的加強構件32。 這樣也能獲得與上述籃體le(圖11-1、圖11-3)同樣的作用效果。加強 構件32,可使用圖11-5所示的具有沿長邊方向貫通的孔的中空構件。
如圖11-4的籃體lf所示,若在形成于長邊側端部TL的突起部30 所包圍的空間配置加強構件32,則傳熱性優(yōu)異的板狀構件29接觸于與 方管相接的面。因此,即使加強構件32是使用強度優(yōu)于板狀構件32 但傳熱性劣于板狀構件32的材料,在傳熱性方面,籃體lf的效果不會 比圖ll-l所示的籃體le差。此外,也能避免其與方管之間發(fā)生起因于 異種金屬接觸的腐蝕。(第4變形例)
本實施方式的第4變形例的籃體,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板狀構 件的中空部設置板狀構件內加強構件。圖12-1是本實施方式的第4變 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圖12-2是本實施方式的第4變 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另一例的說明圖。圖12-3、圖12-4是本實 施方式的第4變形例的籃體中改變板狀構件的構成例的說明圖。如圖 12-1所示,籃體lg,使具備2個中空部21的板狀構件20以長邊側端 部TL彼此抵接重疊而構成。板狀構件20的中空部21,其截面呈矩形, 且在板狀構件20的長邊方向上貫通。
板狀構件20所具備的2個中空部21中,至少一方設有作為板狀 構件內加強構件的加強構件32。在本實施方式,在2個中空部21的一 方設置加強構件32,又如圖12-2所示的作為板狀構件內加強構件的加 強構件32a所示,可形成沿長邊方向貫通的孔32h。由此,能減輕加強 構件32a的重量,而實現(xiàn)籃體lf的輕量化。
圖12-3所示的籃體lh,將實施方式1的第2變形例的板狀構件 29b(參照圖10-4)以長邊側端部TL彼此抵接地重疊,且在形成于長邊 側端部TL的突起部30b所包圍的空間內配置截面矩形且中空的加強構 件32a(參照圖12-2)。此外,在板狀構件29b所形成的中空部31b中配 置截面矩形且中空的加強構件32a。加強構件32a亦可為實心,也能使 加強構件根據其配置位置而分成實心、中空來使用。例如,可在板狀 構件29b彼此間配置實心的加強構件以確保強度,并在板狀構件29b 的中空部31b配置中空的加強構件以實現(xiàn)強度和抑制質量的增加。圖 12-4所示的籃體lh',僅在板狀構件29b的必要部位配置加強構件32a。 這樣,本變形例能根據需要來配置加強構件32a,因此容易對應于籃體 的規(guī)格改變。
構成籃體le、 lh的板狀構件29、 29b,例如由含有硼或硼化合物的鋁合金所構成,加強構件32、 32a,例如由不銹鋼所構成。當加強構 件32、 32a是由不銹鋼構成時,基于遮蔽中子的觀點,宜使用含硼或硼 化合物的不銹鋼。本變形例的籃體le、 lh,主要是通過加強材料32、 32a來承受對籃體le、 lh的沖擊負荷。由此,不需要為了承受對籃體 le、 lh的沖擊負荷而將鋁合金所構成的板狀構件29、 29b的厚度加厚, 而能實現(xiàn)板狀構件29、 29b的緊湊化。結果,能使籃體le、 lh的尺寸 變得更小。此外,加強構件32、 32a,配置于與第1、第2方管10、 ll(參 照圖7-l、圖7-2)接觸的板狀構件29、 29b的內部。加強構件32、 32a 雖是由導熱率比鋁合金低的不銹鋼所構成,但由于在加強構件32、 32a 的外側配置高導熱率的鋁合金構成的板狀構件29、 29b而與第l、第2 方管IO、 ll接觸,因此來自第1、第2方管10、 ll的熱能高效傳至板 狀構件29、 29b。由此能確?;@體lg、 lh的傳熱性能。
(第5變形例)
本實施方式的第5變形例的籃體,大致和實施方式1的籃體(參照 圖3 圖5等)相同,主要不同點是在設于方管的側壁外側的突起部處設 置傾斜部。其它構成則與實施方式1的籃體相同。
圖13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5變形例的籃體的立體圖。圖14-1 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5變形例的籃體的局部放大圖,圖14-2是顯示 實施方式1的第5變形例的籃體的局部放大截面圖。圖15是顯示實施 方式1的第5變形例的構成籃體的方管的說明圖。如圖13、圖14-1、 圖14-2所示,本變形例的籃體la,和實施方式1的籃體l(參照圖3 圖5等)同樣地,在將方管10a排列成直線狀而構成的收容單元列之間, 重疊配置多段的板狀構件20。
如圖13、圖14-1、圖15所示,實施方式1的第5變形例的構成 籃體的方管10a,在相對的側壁10aSW的外側,分別設置突起部12、 13a以及突起部12、 13b。在與方管10a的軸Zp正交的截面上,設于 方管10a的角部的突起部13a、突起部13b的抵接部,相對于方管10a的側壁10aSW的壁面呈傾斜。在此,突起部13a,其從側壁10aSW的 壁面起的高度越往突起部12越高;突起部13b,其從側壁10aSW的壁 面起的高度越往突起部12越低。當突起部13a與突起部13b抵接時, 兩者會互相重疊。
根據此構成,在將方管10a進行組合時,具有方管10a彼此間不 易偏移的優(yōu)點和傳熱面積變寬的優(yōu)點。因此,方管10a間的傳熱效率與 力的傳送效率提升。又由于方管10a彼此間難以偏移,因而能提升籃體 la組裝時的作業(yè)效率。此處僅圖示出單面的傾斜,若在一個突起上形 成朝向相反方向的2個傾斜,不僅能限制方管的旋動動作,且在傳送 力時能抵消在突起部產生彎曲的力。接著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第6變形 例。
(第6變形例)
本實施方式的第6變形例的籃體,大致和實施方式1的籃體(參照 圖3 圖5等)相同,主要不同點在于,根據籃體內的位置來改變通量阱 的大小。其它構成則與實施方式1的籃體相同。
圖16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6變形例的籃體的俯視圖。圖17-1 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6變形例的籃體,其為圖16的B所示區(qū)域的放 大圖。圖17-2是顯示實施方式1的第6變形例的籃體,其為圖12的B 所示區(qū)域的局部放大截面圖.
如圖16、圖17-1、圖17-2所示,本變形例的籃體lb,使方管 14A 14D的突起部的高度不同,與板狀構件的側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中 空部尺寸在板狀構件22A、 22B之間不同,在籃體lb內使通量阱的尺 寸不同。該變形例的籃體lb,在其中心部、即配置于軸Z周圍的方管 及板狀構件所形成的通量阱的尺寸比其它部分大,由此提升籃體lb的 中央部的中子吸收性能。且在籃體lb的中心部周邊配置高燃燒度的回 收燃料。如上述般改變方管的突起高度并改變板狀構件的厚度外,根據燃料的規(guī)格,有時僅改變方管的突起高度也能應對,有時方管的突 起高度相同而改變板狀構件的厚度能夠應對,根據燃料的規(guī)格來選擇 適于高密度收容的手段(配置模式)。
如圖17-1所示,在與方管側壁垂直的方向上的方管14A與方管
14B所構成的通量阱15A的尺寸tP比方管14B與方管14C、或方管 14D與方管14C所構成的通量阱15B的尺寸t2大。又如圖17-2所示, 圖中最上段的板狀構件22A位于橫穿籃體的中心的位置,在與側面垂 直的方向上的中空部23A的值最大。位于圖中中央的板狀構件的與側 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中空部23A的尺寸,等同于或稍小于最上段的值, 但比圖中最下段的板狀構件22B的與側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中空部238 尺寸大。由此,能使籃體lb的中心部周邊的通量阱比其它部分大
如本變形例的籃體lb所示,通過改變方管的側壁外側上形成的突 起部的尺寸、板狀構件的中空部的尺寸,可容易地改變籃體lb內的通 量阱的尺寸。由此,能根據收容于籃體lb的回收燃料集合體的燃燒度 來改變通量阱。通量阱的尺寸優(yōu)選形成為,從籃體lb的外側越往中心 部越大。
籃體lb的中心部,由于也會接收來自周圍單元中收容的回收燃料 的放射線,需要通過加厚板狀構件的厚度等以使通量阱大于外周部。 另一方面,籃體lb的外周部,其周圍的單元比中心部少,因此來自回 收燃料的放射線比中心部少。若以中心部所要求的通量阱尺寸來構成 整體籃體lb的通量阱,外周部的通量阱尺寸會超出所需,而造成籃體 的質量增加與尺寸增加。于是,通過使通量阱尺寸從籃體lb的外側越 往中心部越大,可抑制籃體lb的質量增加與尺寸增加。
以上,在本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中,使設于方管的側壁外側的突 起部彼此相抵接而排列多個而構成的收容單元列,設置多列收容單元 列,進而在上述收容單元列之間,使中空的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相抵接而重疊多段。由此,能增大方管與板狀構件間的傳熱面積, 并能在用來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的方管間形成通量阱,即使在收容 PWR用回收燃料的情形下,仍能確保充分的傳熱性能與未臨界性能。 此外,由于設于方管的突起部的數量少,即使是使用硼鋁材等難擠出 材料的情形下,仍能確保擠出精度,而避免制造效率變差。特別是, 在將設有缺口的板狀構件組裝成紙盒狀的籃體中,當經由擠出成型等 制得板狀構件后必須再實施缺口加工,但在本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 并不須進行該缺口加工,因此能大幅減少加工費用。此外,與本實施 方式及其變形例的構成具備同樣的構成的實施方式,可達成與本實施 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此外,本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所公開的構成, 也能適當使用于以下的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2)
實施方式2,關于組合方管與中空的板狀構件這點與實施方式1 等相同,其不同點在于,使方管的側壁外側與第1板狀構件的側壁外 側抵接交互排列而構成多列的收容單元列,且在收容單元列之間,使
第2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相抵接而重疊多段。其他構成和實施
方式1等相同。
圖18顯示實施方式2的籃體的俯視圖,圖19是圖18的A-A截 面圖。圖20是顯示實施方式2的籃體的立體圖。圖21-1是實施方式2 的籃體的局部放大圖。圖21-2是實施方式2的籃體的局部放大截面圖。 圖22是實施方式2的構成籃體的方管的說明圖。圖23-l、圖23-2是實 施方式2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說明圖。
如圖18、圖19、圖20、圖21-1、圖21-2所示,該籃體lc,使方 管16的側壁外側與第1板狀構件24的側壁外側抵接交互排列而構成 多列的收容單元列1A、 2A、 3A、 1B、 2B、 3B,且在上述收容單元列 之間,使第2板狀構件25以長邊側端部彼此相抵接而重疊多段。然后, 在方管16內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根據此構成,在方管16與第1板狀構件24及第2板狀構件25之間能確保寬廣的傳熱面積。此外,方 管16與第1及第2板狀構件24、 25接觸的面,由于是不含突起部的 平面,即使是使用難擠出材料的硼鋁合金時,仍能容易地成形出方管 16。
此外,由于方管16是不含突起的單純形狀的1種,方管16的擠 出成形所使用的模具只需1種且為單純形狀,因此能改善生產率,同 時能減少方管16的制造及管理作業(yè)。此外,只要第1及第2板狀構件 24、 25的截面形狀(與中空部26的貫通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狀)相同,即 可使第l及第2板狀構件24、 25通用化。由此,同時能減少第l及第 2板狀構件24、 25的制造及管理作業(yè)。接著,邊說明構成籃體lc的方 管16及第1、第2板狀構件24、 25,邊對籃體lc做更詳細的說明。
如圖20、圖21-1、圖22所示,實施方式2的構成籃體lc的方管 16,其與方管16的軸Zp垂直的截面內形狀及截面外形狀均為正方形, 而在內部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和實施方式1的方管IO等不同,方管 16在側壁16SW的外側并未設置突起部。由此,即使是使用硼鋁等的 難擠出材料料的情形下,相較于實施方式1的方管IO等也易于進行擠 出成形。
如圖20、圖21-1、圖23-l、圖23-2所示,第1板狀構件24具備 2個中空部26,第1板狀構件24的與軸Zs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狀為大 致日字形。在此,第1板狀構件24的軸Zs方向,與中空部26的貫通 方向平行。當第1板狀構件24配置于方管16間的情形下,第1板狀 構件24的中空部26成為通量阱,在將燃料放置于池水中或從池水中 取出燃料時吸收回收燃料集合體所放射的中子,因此能確保未臨界性
如圖23-l所示,板狀構件24(25),在內部設置1根肋部R,由此 形成截面日字形。肋部R數目不限于1根。在此,肋部R的厚度h2與第l板狀構件24的長邊側端部TL的厚度hp考慮傳熱性能、容器200(參 照圖1、圖2)落下時作用于肋部R與第1板狀構件24的側面S的應力 大小來決定。當板狀構件24(25)的長邊側的尺寸加大時,與軸Zs方向 垂直的截面形狀為大致日字形的構成的話,肋部R可能會不足。這時 可形成大致目字形等形狀而將肋部R以適當的間隔配置,以安全地支 撐方管。此外,當板狀構件24(25)的長邊側尺寸縮小時,與軸Zs方向 垂直的截面形狀為大致日字形的構成的話,肋部R可能會過多。這時, 可形成口字形等的形狀而省略肋部R,以合理安全地支撐方管。
由方管16及第1板狀構件24排列成收容單元列時,使方管16的 側壁外壁與第1板狀構件24的側面S相抵接,將方管16與第1板狀 構件24交互排列,且將方管16與第1板狀構件24排列成直線狀(收容 單元列1A、 1B等)。由于在相鄰的方管16之間配置第l板狀構件24, 如上述這樣,第l板狀構件24所具備的中空部26成為通量阱。
這樣排列方管16與第1板狀構件24而構成收容單元列1A、 2A、 3A、 1B、 2B、 3B。如圖18所示,在方管16的排列方向上,收容單元 列.3A與收容單元列2A、以及收容單元列3B與收容單元列2B,以規(guī) 定長度(方管16的邊長的一半)錯開配置。由此,在有限的截面(與籃體 lc的軸Z呈正交的截面)內能配置更多的方管16,因此可抑制容器 200(參照圖1、圖2)的尺寸增加而收容更多的回收燃料集合體。特別是 針對回收燃料集合體的尺寸較大的PWR用回收燃料集合體,其收容數 量的增加效果更佳。
如圖18、圖20、圖21-2所示,在收容單元列1A與2A之間、1B 與2B之間、2A與3A之間、以及2B與3B之間,使第2板狀構件25 以長邊側端部TL相抵接的方式重疊。如圖23-2所示,第2板狀構件 25具備2個中空部26,第2板狀構件25的與軸Zs方向垂直的截面形 狀為大致日字形。在此,第2板狀構件25的軸Zs方向與中空部26的 貫通方向平行。當第2板狀構件25配置于收容單元列間的情形下,第2板狀構件25的中空部26成為通量阱,以在將燃料放置于池水中或從 池水中取出燃料時吸收回收燃料集合體所放射的中子,因此能確保未 臨界性能。
如圖23-2所示,第2板狀構件25,在內部設置1根肋部R,由此 形成截面日字形。肋部R數目不限于1根。在此,肋部R及第2板狀 構件25的長邊側端部TL的厚度,考慮傳熱性能與容器200落下時作 用于肋部R與長邊側端部TL的應力大小來決定。當板狀構件25的長 邊側的尺寸加大時,與軸Zs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狀為大致日字形的構成 的話,肋部R可能會不足。這時可形成大致目字形等形狀而將肋部R 以適當的間隔配置,以安全地支撐方管。此外,當板狀構件25的長邊 側尺寸縮小時,與軸Zs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狀為大致日字形的構成的話, 肋部R可能會過多。這時,可形成口字形等的形狀而省略肋部R,以 合理安全地支撐方管。
配置于收容單元列1A與2A間等的重疊多段的第2板狀構件25 的側面S,如圖21-1所示,與方管16的側壁外壁以及第1板狀構件24 的長邊側端部TL接觸。這樣,本實施方式的籃體lc,由于方管16與 第l、第2板狀構件24、 25的接觸面積大,因而能提升傳熱性能。此 外,本實施方式的籃體lc,由于能用更寬廣的面積來承受容器200落 下時的沖擊,因而能提升耐沖擊性。在收容發(fā)熱量大、質量大的PWR 用回收燃料集合體的時候,這些方面特別有利。
以上,在本實施方式,使方管的側壁外側與第1板狀構件的側壁 外側抵接地交互排列而構成多列的收容單元列,且在收容單元列之間, 使第2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相抵接而重疊多段。由此,能增大 方管與板狀構件間的傳熱面積,且在用來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的方管 間能形成通量阱,即使是收容PWR用回收燃料的情形下,仍能確保充 分的傳熱性能與未臨界性能。此外,由于方管上不存在突起部,即使 是使用硼鋁材等的難擠出材料的情形下,仍易于確保擠出精度,同時能改善產率,而減少方管16的制造與管理操作。此外,若第1及第2
板狀構件24、 25的截面形狀相同,即可使第l及第2板狀構件24、 25 通用化。如此能減少第l及第2板狀構件24、 25的制造與管理操作。 此外,具備與本實施方式及變形例所公開的構成同樣的構成則能達成 與本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本實施方式及變形例所公開的 構成,也能適用于以下的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3)
實施方式3,關于組合方管與中空的板狀構件這點與實施方式1 等相同,其不同點在于,板狀構件相對于將籃體收容于內部的回收燃
料集合體收容容器、即所謂容器的底部具有傾斜而重疊。其它構成則 和實施方式1等相同。
圖24-1是顯示實施方式3的籃體的構成圖。圖24-2是實施方式3 的籃體所使用的間隔件的一例的說明圖。該籃體1A所具備的板狀構件 20(參照圖8),以相對容器底部B具有傾斜地重疊多段的板狀構件20 而構成。配置于底部B的間隔件20A,如圖24-l所示,呈直角三角形 形狀。讓板狀構件20的長邊側端部抵接在間隔件20A的斜邊上而重疊。 通過在與底部B相反的一側配置間隔件20A,能使與底部B相反的一 側的籃體1A端部變得平坦。在本實施方式,例如像圖8所示,將長方 形的板狀構件20沿對角線(圖24-2中的單點劃線)切斷而構成間隔件 20A。
該籃體1A根據上述構成,在板狀構件20的中空部21A不致蓄積 空氣與水W。此外,板狀構件20的傾斜度越小(含oV、)越能期待更 可靠的效果,但為了方便制造用來決定傾斜度的間隔件20A,其合理 范圍在0度以上至板狀構件20的一段的高度為止。此外,方管10與 板狀構件20,可通過螺栓或焊接等形成一體,而使籃體1A的操作變 容易。另外,也能用線材、帶材等的限制手段將方管10與板狀構件20 結合成一體,而使籃體1A的操作變容易。這種情形下,能根據需要來
39將籃體1A分解。此外,可將通過螺栓或焊接而一體化的板狀構件20, 用線材、帶材等的限制手段和方管IO結合成一體。由此對籃體1A能 一體進行操作。
在圖5所示的籃體1,為了排除蓄積于板狀構件20的中空部21 的水與空氣,在板狀構件20的長邊側端部TL以規(guī)定間隔形成貫通中 空部21的孔。 一般的鉆孔是使用鉆頭,但板狀構件20例如由含有硼 或硼化合物的鋁合金構成。在使用鉆頭進行鉆孔時,鉆頭的刀尖的中 心部相對于板狀構件20(被加工物)的中心部靜止,當板狀構件20所含 的硬質硼粒子等接觸鉆頭的刀尖時,刀尖前端顯著磨損,而造成鉆頭 的進給困難。結果,必須頻繁地實施鉆頭刀尖的研磨而造成作業(yè)效率 變差,導致籃體的制造成本上升。本實施方式的籃體1A,相對于容器 底部B,中空的板狀構件20具有傾斜而重疊多段,存在于板狀構件20 的中空部的水與空氣能夠容易地沿傾斜來排除,因此不需要在板狀構 件20的長邊側端部設置孔。結果,使籃體1A的制造變容易,且能降 低制造成本。
圖24-3是表示實施方式3的構成籃體的板狀構件的變形例的說明 圖。在板狀構件26所具備的中空部( L)27的貫通方向上的該中空部27 的截面形狀,如圖24-3所示宜為跑道狀。即,中空部27的截面形狀, 使板狀構件26的長邊側端部TL側及其對向側形成曲面。這樣,能將 板狀構件26的中空部27的頂部及底部的平面去除,而更具效果地避 免在中空板狀構件26的內部存積空氣與水。
圖25-l、圖25-2是顯示實施方式3的變形例的籃體的構成圖。本 變形例的構成與實施方式3大致相同,不同點在于,在籃體1A與容器 底部B之間配置底板40,其它構成均和實施方式3相同。在籃體1A 與容器底部B之間,配置用來將兩者分隔的底板40。如圖25-1、圖25-2 所示,在底板40設有孔40h。在底板40的容器底部B的對向側,設有 突起部41,由此在底板40與容器底部B之間形成空間42。底板40也能形成竹簾狀。在此的底板40例如是由不銹鋼所構成。若用不銹鋼等 的導熱率較低的材料來構成底板40,利用傳導熱阻與接觸熱阻,可在
籃體1A與容器之間確保熱遮蔽性能。此外,多個重疊的板狀構件20 與底板40也可使用螺栓與螺母結合成一體。
在收容PWR用回收燃料集合體的情形下,設于底板40的孔40h 的大小設定成使回收燃料集合體的端部載置于底板40上。在收容BWR 用回收燃料集合體的情形下,孔40h的大小設定成使回收燃料集合體 的端部穿過設于底板40的孔40h。由于PWR用回收燃料集合體的端部 平坦,因而將其端部載置于底部40上以確保排水性。另一方面,由于 BWR用回收燃料集合體的端部尖細,即使和容器的底部B接觸仍能確 保排水性,因此設定成使該端部能穿過孔40h,以抑制容器的整體長度 增加。
此外,通過設置底板40,裝載于底板40上的籃體1A能一體操作。 另外,由于能減少從籃體1A傳至容器底部B的熱量,能抑制配置于容 器底部B側的具有中子吸收能力的材料(中子遮蔽材)的受熱劣化,可在 數十年的貯藏期間中持續(xù)發(fā)揮其中子遮蔽性能。此外,籃體1A的排水 W,通過相對于容器底部B形成傾斜配置的板狀構件20的內部空間而 排至外部,又從籃體1A落至底板40的水,從底板40上的孔40h排至 底板40與容器底部B間所形成的空間42。利用該空間42能提升排水 性,因而可減低真空干燥前的殘留水分而縮短真空干燥所需的時間。 此外,利用空間42可提升通氣性,因此同時能提升真空干燥的效率。 在此,通過上述方法一體化的籃體1A,可通過螺栓或焊接等固定于底 板40。由此,底板40與籃體1A能一體操作,將籃體1A配置于容器 內部的作業(yè)變得容易。
在此,當設于底板40的突起部41呈板狀時,若像圖9-1的板狀 構件20a所示在與底部B接觸的部分設置缺口 ,可改善排水性并縮小 與底部B間的傳熱面積。突起部41不限于圖25-2所示的板狀,也能將柱狀構件隔規(guī)定的間隔配置。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及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容器,適用于回收燃料集合體的運送與忙藏,特別適用于PWR 用回收燃料集合體的運送與貯藏。該籃體也能使用于貯藏目的的混凝
土容器、罐(canistef)、或是回收燃料集合體Jt藏池的棚架。
權利要求
1. 一種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具備在相對的側壁的外側的至少一面設置多個突起部且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的方管、以及板狀構件;通過使上述方管的突起部彼此抵接地排列多個而構成收容單元列,設置多列的收容單元列,進而在上述收容單元列之間,使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抵接而重疊多段。
2. —種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具備在相對的側壁的外側分別設置多個突起部且收容回收燃料 集合體的第1方管、在一側壁的外側設置多個突起部且收容回收燃料 集合體的第2方管、以及板狀構件;使上述第1方管的突起部彼此抵接地排列多個,在其外側配置上 述第2方管以使上述第1方管的突起部與上述第2方管的突起部抵接 而構成收容單元列,設置多列的收容單元列,進而在上述收容單元列 之間,使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抵接而重疊多段。
3. 如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 于,上述板狀構件,朝向上述方管的長邊方向重疊。
4. 如權利要求
1~3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在相鄰的上述板狀構件之間配置加強構件,其支撐對上述 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載荷的一部分,以加強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5. 如權利要求
1 4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 特征在于,上述板狀構件是具有至少1個以上的孔的中空構件。
6. 如權利要求
5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孔內配置實心或中空的板狀構件內加強構件,其支撐對上述回 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載荷的一部分,以加強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用籃。
7. 如權利要求
6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當上述孔有2個以上時,至少在1個上述孔內配置上述板狀構件內加強構件。
8. 如權利要求
1~7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 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在與相鄰的上述方管的上述突起部接觸的部 分設置錐狀部。
9. 如權利要求
1~8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 特征在于,根據上述方管所配置的部位,上述突起部彼此所包圍的空 間大小不同。
10. 如權利要求
1~9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根據上述板狀構件所配置的部位來改變上述板狀構件的 厚度。
11. 如權利要求
1~10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改變上述方管的上述突起部彼此所包圍的空間大小與上 述板狀構件的厚度。
12. 如權利要求
ll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 上述方管的上述突起部彼此所包圍的空間大小與上述板狀構件的厚 度,從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外側越往中心部越大。
13. —種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具備 收容回收燃料集合體的方管、截面外形狀呈矩形且中空的第1板狀構件、和 截面外形狀呈矩形且中空的第2板狀構件;使上述方管的側壁外側與上述第1板狀構件的側壁外側抵接地交 互排列而構成收容單元列,設置多列的收容單元列,進而在上述收容 單元列之間,使上述第2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彼此抵接而重疊多段。
14. 如權利要求
13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板狀構件的板厚或尺寸與上述第1板狀構件不同,但與上述第l板狀構件相似。
15. 如權利要求
1~14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對的上述收容單元列中,上述一個收容單元列 的方管的角部,配置于另一個收容單元列的方管的側壁部的位置。
16. 如權利要求
1~15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對的上述收容單元列中,上述一個收容單元列 的方管的角部,配置于另一個收容單元列的方管的角部的位置。
17. 如權利要求
1~16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在與將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收容于內部的回收 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底部相對的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或與 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底部相對的上述方管的端部中的至少 一方上設置缺口。
18. 如權利要求
5~16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配置于上述收容單元列間的上述板狀構件,以相對于在內部收容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 底部具有傾斜的方式重疊。
19. 如權利要求
18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狀構件所具備的孔的截面形狀呈跑道狀。
20. 如權利要求
18或19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 征在于,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與相鄰的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 端部相抵接的部分的面積,小于以與構成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 的面平行的平面切割上述板狀構件時上述板狀構件的截面面積。
21. 如權利要求
20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上,在與相鄰的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 端部抵接的部分形成突起部。
22. 如權利要求
20或21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 征在于,在上述板狀構件的長邊側端部,在與相鄰的上述板狀構件的 長邊側端部抵接的部分形成空間。
23. 如權利要求
18~20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與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 收容容器的底部之間,設置用來分隔兩者的底板。
24. 如權利要求
23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板上設置開口部。
25. 如權利要求
24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板與上述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的底部之間設置空間。
26. 如權利要求
1~25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方管由含有硼或硼化合物的鋁合金構成。
27. 如權利要求
1~25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板狀構件由含有硼或硼化合物的鋁合金構成。
28. 如權利要求
1~25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方管由含有硼或硼化合物的不銹鋼構成。
29. 如權利要求
1~25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板狀構件由含有硼或硼化合物的不銹鋼構成。
30. 如權利要求
1~25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方管由含有釓或釓化合物的不銹鋼構成。
31. 如權利要求
1~25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板狀構件由含有釓或釓化合物的不銹鋼構成。
32. 如權利要求
4 31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強構件由不銹鋼構成。
33. 如權利要求
6 31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 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狀構件內加強構件,由強度比上述板狀構件高的 材料構成。
34. 如權利要求
33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狀構件內加強構件由不銹鋼構成。
35. —種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備 具有開口部與空腔的圓筒部、安裝于上述開口部且密封上述空腔的蓋、以及 配置于上述空腔內的權利要求
1~34中任一項所述的回收燃料集 合體收容用籃。
36. 如權利要求
35所述的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容器,其中,上述 回收燃料集合體收容用籃的外周面與上述空腔的內壁接觸。
專利摘要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在確保傳熱性能以及未臨界性能的同時,抑制使用B-Al材等的難擠出材料時的制造效率變差。為了解決該課題,本發(fā)明的回收燃料焦合體收容用籃(1)由第1方管(10)與中空的板狀構件(20)組合而構成。使第1方管(10)以突起部(10t<sub>1</sub>)彼此以及突起部(10t<sub>2</sub>)彼此相抵接的方式直線狀排列多列,由此構成收容單元列。接著,在將第1方管(10)排成直線狀而構成的收容單元列彼此之間,使板狀構件(20)以長邊側端部(TL)彼此相抵接而重疊多段。
文檔編號G21F9/36GKCN101443855SQ200780017623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5日
發(fā)明者大龜信二, 岸本純一, 川原慶幸, 齋藤雄一, 玉置廣紀 申請人:三菱重工業(yè)株式會社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