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862閱讀:21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手工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撞針擊發(fā)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擊發(fā)裝置在使用時都需要事先打開保險,接下來還需要一個預壓的動作,然后才能扣動扳機擊發(fā)。這樣,傳統(tǒng)的擊發(fā)裝置在非常時刻進行操作時,不僅耽擱了時間,貽誤戰(zhàn)機,而且擊發(fā)者還有可能因緊張而忘記打開保險,導致?lián)舭l(fā)失敗。
因此,現(xiàn)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fā)展。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撞針擊發(fā)裝置,旨在解決現(xiàn)有的擊發(fā)裝置進行操作時所需時間過長、操作繁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種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中,包括槍體外殼和扳機外殼,所述槍體外殼內設置有擋板,所述檔板的后方設置有兩套撞針裝置,所述檔板的前方對應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撞針裝置的內管組件;
所述兩套撞針裝置分別為右側撞針裝置和左側撞針裝置,所述右側撞針裝置包括右側撞針、右側壓簧、右定位軸,所述左側撞針裝置包括左側撞針、左側壓簧、左定位軸;所述右側撞針和右側壓簧安裝在右定位軸中,所述右側撞針前部在所述右側壓簧的作用下與所述檔板接觸連接;所述左側撞針和左側壓簧安裝在所述左定位軸中,所述左側撞針的前部在所述左側壓簧的作用下與所述檔板接觸連接;所述右定位軸和左定位軸的后端分別安裝在所述槍體外殼上;所述扳機外殼安裝在所述槍體外殼上;所述檔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右側撞針和左側撞針對應的通孔;
所述右側撞針和左側撞針的下端分別設置有一用于與所述內管組件驅動連接的第一驅動點。
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中,所述內管組件包括旋轉塊、扭簧;所述旋轉塊和扭簧分別與所述右側撞針裝置和左側撞針裝置對應設置,分為右側旋轉塊、左側旋轉塊、右側扭簧、左側扭簧;
所述內管組件還包括用于使所述右側旋轉塊和左側旋轉塊具有不同高度差的棘輪、用于使所述棘輪單方向轉動的防反轉件、定位軸;所述防反轉件設置在所述定位軸的上方,所述棘輪設置在定位軸和防反轉件之間;所述左側旋轉塊、右側旋轉塊、左側扭簧、右側扭簧分別設置在所述防反轉件上,所述左側旋轉塊和右側旋轉塊分別設置在所述防反轉件的兩側,所述左側扭簧設置在左側旋轉塊和防反轉件之間,所述右側扭簧設置在右側旋轉塊和防反轉件之間;所述防反轉件和定位軸通過第一圓柱銷安裝在所述扳機外殼上,所述防反轉件的左側旋轉塊和右側旋轉塊繞第一圓柱銷旋轉;所述棘輪通過第二圓柱銷安裝在所述扳機外殼上,所述棘輪的左右兩端具有腰形凸輪結構,所述左側旋轉塊和右側旋轉塊的下端與所述腰形凸輪結構接觸連接,所述棘輪左右兩端的腰形凸輪結構具有相位差,使所述左側旋轉塊與右側旋轉塊具有不同的高度差,處于高位的旋轉塊與同側的撞針裝置的第一驅動點驅動連接。
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中,所述右側旋轉塊上設置有驅動所述右側撞針向后移動的第二驅動點,所述右側旋轉塊上還設置有用于阻礙所述右側撞針向后移動的第三驅動點;所述左側旋轉塊的結構與所述右側旋轉塊相同。
所述的雙撞針擊 發(fā)裝置,其中,所述雙撞針擊發(fā)裝置還包括用于推動所述推動棘輪單方向旋轉的推塊、用于驅動所述推塊朝與所述棘輪相逆的方向單方向旋轉的扭簧;所述防反轉件垂直于所述檔板設置,所述推塊設置在所述防反轉件和檔板之間,所述推塊和扭簧通過第三圓柱銷安裝在所述檔板上,所述推塊與所述棘輪驅動連接。
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中,所述棘輪兩端上設置用于驅動所述棘輪單方向旋轉的棘爪,所述凸輪設置在所述棘爪的外側;所述棘爪與所述推塊驅動連接;
所述棘輪兩端的腰形凸輪的相位差為Θ,棘爪的數(shù)量N個,其中Ν=360/ Θ。
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中,所述棘輪兩端的腰形凸輪的相位差為90度,棘爪的數(shù)量為4個。
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中,所述檔板通過一螺釘固定在所述槍體外殼上,所述螺釘設置在右側撞針和左側撞針之間。
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中,所述雙撞針擊發(fā)裝置還包括套筒壓簧和套筒;所述套筒壓簧安裝在所述定位軸上,所述套筒壓簧通過所述定位軸安裝在所述套筒中,所述套筒安裝在所述槍體外殼上。
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中,所述棘輪上設置有用于穿過第二圓柱銷的內孔,所述內孔與第二圓柱銷之間采用過盈配合,第二圓柱銷與扳機外殼采用間隙配合。
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中,所述檔板上對應設置用于為右側撞針和左側撞針裝置向前移動撞擊發(fā)射彈底火提供移動通道的通孔;所述檔板上還設置有用于抵制所述右側撞針和左側撞針的凸臺;
所述右側撞針分為直徑小于所述檔板凸臺之間的距離、能進入凸臺之間的前部,和直徑大于所述檔板凸臺之間的距離,受到凸臺抵制的后部;所述前部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用于裝置發(fā)射彈底火并能在所述通孔內來回運動的第一端部,另一部分是能在凸臺之間來回運動的弟_■端端部;
其中,所述檔板厚度和凸臺的總厚度要大于所述撞針前部的長度。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通過采用棘輪加凸輪的機構,能實現(xiàn)反復扣扳機,左右撞針依次輪流擊發(fā)。在推塊的作用下,棘輪可以發(fā)生旋轉,而在棘輪左右具有相位差為90度的兩腰形凸輪,從而可以獲得左右旋轉塊總是具有不同的高度差。這樣,只要扣動扳機便可直接擊發(fā),一槍兩發(fā),每扣動一次扳機便擊發(fā)一發(fā),無須其它任何多余動作,防止誤操作和節(jié)省時間。


圖I為本實用新型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左側面結構示意圖。[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棘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撞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旋轉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檔板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檔板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只要扣動扳機便可直接擊發(fā),一槍兩發(fā),每扣動一次扳機便擊發(fā)一發(fā),無須其它任何多余動作,防止誤操作和節(jié)省時間。為了實現(xiàn)反復扣扳機、左右撞針依次輪流擊發(fā)的目的,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了棘輪加凸輪的機構實現(xiàn)。在推塊的作用下,棘輪可以發(fā)生旋轉,而在棘輪左右具有相位差為90度的兩腰形凸輪,從而可以獲得左右旋轉塊總是具有不同的高度差,處于高位的旋轉塊就與同側的撞針相接觸,當用戶扣動扳機時,則可擊發(fā)一發(fā),擊發(fā)完畢后,原來處于高位的旋轉塊下降,另一側的旋轉塊上升,與同側的撞針相接觸,等待下次擊發(fā)。
具體地,所述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結合圖I、圖2和圖3所示,包括槍體外殼(圖中未示出)和扳機外殼2,所述槍體外殼內設置有檔板20,所述檔板20的后方設置有兩套撞針裝置,所述檔板20的前方對應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撞針裝置的內管組件;
所述兩套撞針裝置分別為右側撞針12裝置和左側撞針18裝置,所述右側撞針12裝置包括右側撞針12、右側壓簧13、右側定位軸14,所述左側撞針18裝置包括左側撞針18、左側壓簧17、左側定位軸16 ;所述右側撞針12和右側壓簧13安裝在右側定位軸14中,所述右側撞針12前部在所述右側壓簧13的作用下與所述檔板20接觸連接;所述左側撞針18和左側壓簧17安裝在所述左側定位軸16中,所述左側撞針18的前部在所述左側壓簧17的作用下與所述檔板20接觸連接;所述右側定位軸14和左側定位軸16的后端分別安裝在所述槍體外殼上;所述扳機外殼2安裝在所述槍體外殼上;所述檔板20上設置有與所述右側撞針12和左側撞針18對應的通孔;
所述右側撞針12和左側撞針18的下端分別設置有一用于與所述內管組件驅動連接的第一驅動點。
所述內管組件包括旋轉塊、扭簧;所述旋轉塊和扭簧分別與所述右側撞針12裝置和左側撞針18裝置對應設置,分為右側旋轉塊9、左側旋轉塊6、右側扭簧8、左側扭簧7 ;
所述內管組件還包括用于使所述右側旋轉塊9和左側旋轉塊6具有不同高度差的棘輪22、用于使所述棘輪22單方向轉動的防反轉件10、定位軸23 ;所述防反轉件10設置在所述定位軸的上方,所述棘輪22設置在定位軸23和防反轉件10之間;所述左側旋轉塊
6、右側旋轉塊9、左側扭簧7、右側扭簧8分別設置在所述防反轉件10上,所述左側旋轉塊6和右側旋轉塊9分別設置在所述防反轉件10的兩側,所述左側扭簧7設置在左側旋轉塊6和防反轉件10之間,所述右側扭簧8設置在右側旋轉塊9和防反轉件10之間;所述防反轉件10和定位軸23通過第一圓柱銷I安裝在所述扳機外殼2上,所述防反轉件10的左側旋轉塊6和右側旋轉塊9繞第一圓柱銷I旋轉;所述棘輪22通過第二圓柱銷3安裝在所述扳機外殼2上,如圖6所示,所述棘輪22的左右兩端具有腰形凸輪結構221,所述左側旋轉塊6和右側旋轉塊9的下端與所述腰形凸輪結構221接觸連接,所述棘輪22左右兩端的腰形凸輪結構221具有相位差,使所述左側旋轉塊6與右側旋轉塊9具有不同的高度差,處于高位的旋轉塊與同 側的撞針裝置的第一驅動點驅動連接。
所述扳機外殼2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前后方向移動,所述扳機外殼2的向后移動會帶動所述防反轉件10的向后移動,所述防反轉件10則帶動所述旋轉塊向后移動,處于高位的旋轉塊與同側的撞針的第一驅動點驅動連接,最終帶動一側的撞針向后移動。
如圖6所示,所述右側旋轉塊9上設置有驅動所述右側撞針12向后移動的第二驅動點B,所述右側旋轉塊9上還設置有用于阻礙所述右側撞針12向后移動的第三驅動點C ;所述左側旋轉塊6的結構與所述右側旋轉塊9相同。
當所述左側旋轉塊6處于高位時,所述左側撞針18下端設置有一與所述左側旋轉塊6驅動連接的第一驅動點A,所述左側旋轉塊6上設置有驅動所述左側撞針18向后移動的第二驅動點B,所述左側旋轉塊6上還設置有用于阻礙所述左側撞針18向后移動的第三驅動點C。當扣動所述扳機外殼2向后移動時,所述左側旋轉塊6驅動的第二驅動點B帶動左側撞針18的第一驅動點A向后移動,當移動一段距離,左側旋轉塊6的第三驅動點C處受槍體外殼觸點阻礙不能再往后移動,在外力作用下左側旋轉塊6會繞第一圓柱銷I發(fā)生順時針轉動,但轉動一定角度后,左側旋轉塊6的第二驅動點B與左側撞針18的第一驅動點A處發(fā)生脫離,左側撞針18在左側壓簧17的作用下迅速往前移動,進而撞擊發(fā)射彈底火,擊發(fā)完成。所述右側針與右側旋轉塊9之間的結構與右側撞針12與右側旋轉塊9之間的結構相同,在此不贅述。
所述雙撞針擊發(fā)裝置還包括用于推動所述推動棘輪22單方向旋轉的推塊4、用于驅動所述推塊4朝與所述棘輪22相逆的方向單方向旋轉的扭簧21 ;所述防反轉件10垂直于所述檔板20設置,所述推塊4設置在所述防反轉件10和檔板20之間,所述推塊4和扭簧21通過第三圓柱銷5安裝在所述檔板20上,所述推塊4與所述棘輪22驅動連接。
當所述棘輪22為順時針單方向旋轉時,所述推塊4只能逆時針旋轉,不能順時針旋轉。當用戶扣動扳機外殼2時可以為棘輪22讓位,扳機外殼2回位時所述推塊4推動棘輪22旋轉,使棘輪22自動定位到下一個穩(wěn)定狀態(tài)。棘輪22與推塊4相差高度及水平距離要適當,使棘輪22達到旋轉一定角度后能自動旋轉。
如圖4所示,所述棘輪22兩端上還設置用于驅動所述棘輪22單方向旋轉的棘爪222,所述凸輪設置在所述棘爪222上。棘輪22兩端的腰形凸輪221必須具有相位差,且相位差角度與棘輪22的棘爪222數(shù)量具有一定的關系。根據(jù)棘輪22兩端腰形凸輪221的相位差Θ,可以改變棘爪222的數(shù)量N,即Ν=360/ Θ,所述棘輪22兩端腰形凸輪221的相位差為90度,則棘爪222的數(shù)量為4個。所述棘輪22只能繞一個方向轉動,每次只能旋轉一個相位差,需要防反轉件10限制其只能做單方向旋轉運動。
所述凸輪外表面與左側旋轉塊6和右側旋轉塊9之間的接觸面應具有較高的光潔度,以便棘輪22能順利地旋轉。所述棘輪22的內孔與第二圓柱銷3之間采用過盈配合,第二圓柱銷3與扳機外殼2采用間隙配合,所述第二圓柱銷3可以在外殼孔內自由旋轉。[0045]所述檔板20通過一螺釘15固定在所述槍體外殼上,所述螺釘15設置在右側撞針12和左側撞針18之間。
所述雙撞針擊發(fā)裝置還包括套筒壓簧11和套筒19 ;所述套筒壓簧11安裝在所述定位軸23上,所述套筒壓簧11通過所述定位軸23安裝在所述套筒19中,所述套筒19安裝在所述槍體外殼上。
套筒壓簧11有一定的預緊力,可以使扳機外殼2不會輕易滑動,且在套筒壓簧11作用下扳機可以自動回位。
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檔板20上對應設置用于為右側撞針12和左側撞針18裝置向前移動撞擊發(fā)射彈底火提供移動通道的通孔201。所述檔板20上還設置有用于抵制所述撞針(左側撞針和右側撞針統(tǒng)稱為撞針)的凸臺202,防止所述撞針前部在未擊發(fā)時對底火造成擠壓力,所述凸臺202的厚度(即相對于所述撞針前部的高度)為L3,所述檔板20 的厚度為L4 (不包括凸臺202的厚度)。如圖5所示,所述撞針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直徑小于所述檔板20凸臺202之間的距離、能進入凸臺202之間的撞針前部,另一部分是直徑大于所述檔板20凸臺202之間的距離,受到凸臺202抵制的撞針后部;所述前部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用于裝置發(fā)射彈底火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能在所述檔板20的通孔201內來回運動,所述第一端部的長度為LI,另一部分是能在凸臺202之間來回運動的第二端端部,所述第二段部的長度為L2。為保證撞針前部在未擊發(fā)時對底火無擠壓力,則需要保證(L3-L2)彡(L1-L4),即檔板20厚度和凸臺202的總厚度要大于所述撞針前部的長度。
具體地,如圖I所示,左側旋轉塊6、右側旋轉塊9、左側扭簧7及右側扭簧8安裝在防反轉件10上,防反轉件10和定位軸23通過第一圓柱銷I安裝在扳機外殼2上,左側旋轉塊6和右側旋轉塊8可以繞第一圓柱銷I旋轉。棘輪22通過第二圓柱銷3安裝在外殼2上,棘輪22與第二圓柱銷3過盈配合,第二圓柱銷3可以在外殼孔內自由旋轉。由于棘輪22左右兩端具有腰形凸輪221,且相差90度,因此左側旋轉塊6及右側旋轉塊8總處于一高一低狀態(tài)。套筒壓簧11安裝在定位軸23上,然后安裝在套筒19中,扳機外殼2與套筒19均安裝在槍體外殼上。扳機外殼2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前后方向移動。
推塊4和扭簧21通過第三圓柱銷5安裝在檔板20上,推塊4可以逆時針旋轉,但不可以順時針旋轉。擋塊安裝在槍體外殼上。右側撞針12、右側壓簧13安裝在右側定位軸14中,右側定位軸14后端安裝在槍體外殼上,右側撞針12前部在右側壓簧13的作用下與檔板20接觸。左側撞針18、左側壓簧17安裝在左側定位軸16中,左側定位軸16后端安裝在槍體外殼上,左側撞針18前部在左側壓簧17的作用下與檔板20接觸。
所述雙撞針擊發(fā)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如圖I所示,左側旋轉塊6高于右側旋轉塊9,當扣動扳機外殼2向后移動時,左側旋轉塊6 B處帶動左側撞針18 A處向后移動,當移動一段距離,左側旋轉塊6 C處受槍體外殼觸點阻礙不能再往后移動,在外力作用下左側旋轉塊6會繞第一圓柱銷I發(fā)生順時針轉動,但轉動一定角度后,左側旋轉塊6 B處與左側撞針18A處發(fā)生脫離,左側撞針18在左側壓簧17的作用下迅速往前移動,進而撞擊發(fā)射彈底火,第一發(fā)擊發(fā)完成。
當松開扳機外殼2時,扳機外殼2在套筒壓簧11的作用下往前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棘輪22在推塊4的作用下發(fā)生順時針旋轉,當?shù)D動90度后,棘輪22會自動定位在下一個穩(wěn)定狀態(tài),棘輪22左右相位剛好換位,此時右側旋轉塊9高于左側旋轉塊6。[0054]如再扣動扳機外殼2向后移動時,右側旋轉塊9 B處帶動右側撞針12 A處向后移動,當移動一段距離,右側旋轉塊9 C處受槍體外殼觸點阻礙不能再往后移動,在外力作用下右側旋轉塊9會繞第一圓柱銷I發(fā)生順時針轉動,但轉動一定角度后,右側旋轉塊9 B處與右側撞針12 A處發(fā)生脫離,右側撞針12在右側壓簧13的作用下迅速往前移動,進而撞擊發(fā)射彈底火,第二發(fā)擊發(fā)完成。
·當松開扳機外殼2時,扳機外殼2在套筒壓簧11的作用下往前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棘輪22在推塊4的作用下發(fā)生順時針旋轉,當?shù)D動90度后,棘輪22會自動定位在下一個穩(wěn)定狀態(tài),棘輪22左右相位剛好換位,此時左側旋轉塊6高于右側旋轉塊9。
如此反復扣動扳機,左右撞針依次交替擊發(fā)。
因此,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通過采用棘輪加凸輪的機構,能實現(xiàn)反復扣扳機,左右撞針依次輪流擊發(fā)。在推塊的作用下,棘輪可以發(fā)生旋轉,而在棘輪左右具有相位差為90度的兩腰形凸輪,從而可以獲得左右旋轉塊總是具有不同的高度差。這樣,當需要擊發(fā)時,不需要有開保險及預壓的動作,直接扣動扳機擊發(fā)即可,即可以節(jié)省時間,又可以防止誤操作。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jù)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
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槍體外殼和扳機外殼,所述槍體外殼內設置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后方設置有兩套撞針裝置,所述檔板的前方對應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撞針裝置的內管組件; 所述兩套撞針裝置分別為右側撞針裝置和左側撞針裝置,所述右側撞針裝置包括右側撞針、右側壓簧、右定位軸,所述左側撞針裝置包括左側撞針、左側壓簧、左定位軸;所述右側撞針和右側壓簧安裝在右定位軸中,所述右側撞針前部在所述右側壓簧的作用下與所述檔板接觸連接;所述左側撞針和左側壓簧安裝在所述左定位軸中,所述左側撞針的前部在所述左側壓簧的作用下與所述檔板接觸連接;所述右定位軸和左定位軸的后端分別安裝在所述槍體外殼上;所述扳機外殼安裝在所述槍體外殼上;所述檔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右側撞針和左側撞針對應的通孔; 所述右側撞針和左側撞針的下端分別設置有一用于與所述內管組件驅動連接的第一驅動點。
2.根據(jù)權利要求
I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組件包括旋轉塊、扭簧;所述旋轉塊和扭簧分別與所述右側撞針裝置和左側撞針裝置對應設置,分為右側旋轉塊、左側旋轉塊、右側扭簧、左側扭簧; 所述內管組件還包括用于使所述右側旋轉塊和左側旋轉塊具有不同高度差的棘輪、用于使所述棘輪單方向轉動的防反轉件、定位軸;所述防反轉件設置在所述定位軸的上方,所述棘輪設置在定位軸和防反轉件之間;所述左側旋轉塊、右側旋轉塊、左側扭簧、右側扭簧分別設置在所述防反轉件上,所述左側旋轉塊和右側旋轉塊分別設置在所述防反轉件的兩偵U,所述左側扭簧設置在左側旋轉塊和防反轉件之間,所述右側扭簧設置在右側旋轉塊和防反轉件之間;所述防反轉件和定位軸通過第一圓柱銷安裝在所述扳機外殼上,所述防反轉件的左側旋轉塊和右側旋轉塊繞第一圓柱銷旋轉;所述棘輪通過第二圓柱銷安裝在所述扳機外殼上,所述棘輪的左右兩端具有腰形凸輪結構,所述左側旋轉塊和右側旋轉塊的下端與所述腰形凸輪結構接觸連接,所述棘輪左右兩端的腰形凸輪結構具有相位差,使所述左側旋轉塊與右側旋轉塊具有不同的高度差,處于高位的旋轉塊與同側的撞針裝置的第一驅動點驅動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
2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側旋轉塊上設置有驅動所述右側撞針向后移動的第二驅動點,所述右側旋轉塊上還設置有用于阻礙所述右側撞針向后移動的第三驅動點;所述左側旋轉塊的結構與所述右側旋轉塊相同。
4.根據(jù)權利要求
2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撞針擊發(fā)裝置還包括用于推動所述推動棘輪單方向旋轉的推塊、用于驅動所述推塊朝與所述棘輪相逆的方向單方向旋轉的扭簧;所述防反轉件垂直于所述檔板設置,所述推塊設置在所述防反轉件和檔板之間,所述推塊和扭簧通過第三圓柱銷安裝在所述檔板上,所述推塊與所述棘輪驅動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
4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輪兩端上設置用于驅動所述棘輪單方向旋轉的棘爪,所述凸輪設置在所述棘爪的外側;所述棘爪與所述推塊驅動連接; 所述棘輪兩端的腰形凸輪的相位差為Θ,棘爪的數(shù)量N個,其中Ν=360/ Θ。
6.根據(jù)權利要求
5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輪兩端的腰形凸輪的相位差為90度,棘爪的數(shù)量為4個。
7.根據(jù)權利要求
I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檔板通過一螺釘固定在所述槍體外殼上,所述螺釘設置在右側撞針和左側撞針之間。
8.根據(jù)權利要求
I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撞針擊發(fā)裝置還包括套筒壓簧和套筒;所述套筒壓簧安裝在所述定位軸上,所述套筒壓簧通過所述定位軸安裝在所述套筒中,所述套筒安裝在所述槍體外殼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
2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輪上設置有用于穿過第二圓柱銷的內孔,所述內孔與第二圓柱銷之間采用過盈配合,第二圓柱銷與扳機外殼采用間隙配合。
10.根據(jù)權利要求
2所述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檔板上對應設置用于為右側撞針和左側撞針裝置向前移動撞擊發(fā)射彈底火提供移動通道的通孔;所述檔板上還設置有用于抵制所述右側撞針和左側撞針的凸臺; 所述右側撞針分為直徑小于所述檔板凸臺之間的距離、能進入凸臺之間的前部,和直徑大于所述檔板凸臺之間的距離,受到凸臺抵制的后部;所述前部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用于裝置發(fā)射彈底火并能在所述通孔內來回運動的第一端部,另一部分是能在凸臺之間來回運動的弟~■端端部; 其中,所述檔板厚度和凸臺的總厚度要大于所述撞針前部的長度。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雙撞針擊發(fā)裝置,其中,包括槍體外殼和扳機外殼,所述槍體外殼內設置有擋板,所述檔板的后方設置有兩套撞針裝置,所述檔板的前方對應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撞針裝置的內管組件。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雙撞針擊發(fā)裝置通過采用棘輪加凸輪的機構,能實現(xiàn)反復扣扳機,左右撞針依次輪流擊發(fā)。在推塊的作用下,棘輪可以發(fā)生旋轉,而在棘輪左右具有相位差為90度的兩腰形凸輪,從而可以獲得左右旋轉塊總是具有不同的高度差。只要扣動扳機便可直接擊發(fā),一槍兩發(fā),每扣動一次扳機便擊發(fā)一發(fā),無須其它任何多余動作,防止誤操作和節(jié)省時間。
文檔編號F41A19/13GKCN202709871SQ201220378010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陳其剛, 張海平 申請人:深圳市其力昌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阿尔山市| 怀集县| 禹城市| 凌源市| 玛沁县| 寻甸| 浏阳市| 盐津县| 前郭尔| 郎溪县| 会同县| 甘孜县| 泽库县| 兴安县| 中宁县| 鹤峰县| 斗六市| 永川市| 定兴县| 余干县| 苗栗市| 腾冲县| 白银市| 西盟| 扎赉特旗| 龙井市| 分宜县| 绥阳县| 长岛县| 高雄市| 年辖:市辖区| 台中县| 日照市| 洮南市| 南华县| 文水县| 台南市| 灌云县| 清水河县| 布尔津县|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