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聲變換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是把電信號變換成聲音的電聲變換器及其制造方法。
電聲變換器裝配在卡片形攜帶用呼叫器等各種小型電子機器上。裝配在這種小型電子機器上的電聲變換器,要求小型化,其部件更有微型化趨勢。
圖14和圖15是已有電聲變換器的一個例子。我們對該電聲變換器的構(gòu)造及其制造方法加以說明。圓筒形上外殼102和下外殼104,用合成樹脂分別進行成形加工。軛鐵106和基板108安裝在下外殼104的背面,它們用粘接劑構(gòu)成一個整體,其中央是貫通的,安裝磁心110。磁心110上裝有線圈112,其周圍安裝有環(huán)狀磁鐵114。線圈112的引線116、118從基板108的背面引出,與基板108上的電極120、122用焊錫連接。與共嗚板124相對的軛鐵106、磁心110、磁鐵114構(gòu)成電磁變換部126。
在下外殼104的內(nèi)壁,從開口邊緣向后,設(shè)有支持臺階128。為了形成支持臺階128,在開口部形成有大口徑部130。在支持臺階128上安裝了共嗚板124。在共嗚板124的中心,安裝了增強振動質(zhì)量的園盤狀磁片132。
在下外殼104的大口徑部130上,嵌入了上外殼102的配合部134,下外殼104和上外殼102,用超聲波焊接等粘合方法,粘合成一個整體。為了與共嗚板124的振動共嗚,并得到適當?shù)穆晧?,形成了共嗚空間136,同時,在上外殼102頂部,突出在共嗚空間136中,有一個具有透孔138的發(fā)聲筒140。
如上所述,這是把電信號變換成聲音的電聲變換器的基本構(gòu)造,各個部件是獨立的,而且部件數(shù)量很多。因此,裝配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配合,特別是共嗚板124與磁鐵114的位置配合,對聲音輸出等特性影響很大,在操作時要非常注意。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引線框架等的金屬材料板制部件的組合化及通用化,從而提供部件數(shù)目少并有較高裝配操作性的電聲變換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的電聲變換器是把外加電信號變換成聲音的電聲變換器。其構(gòu)成是具有用合成樹脂制成的平板狀底座(8)的外殼(32);在外殼上向外部發(fā)出聲音的發(fā)聲筒(36);固定在底座上面并在外殼內(nèi)的軛鐵(4);在軛鐵上面的磁心(磁極6);繞在該磁心上的線圈(10);裝配在線圈周圍的環(huán)狀磁鐵(12);包圍該磁鐵并裝設(shè)在底座上的支持環(huán)(20);與磁心間形成間隙(35),通過該間隙,磁心、軛鐵及磁鐵形成磁封閉回路,由于線圈勵磁而振動并設(shè)置在支持環(huán)上由磁性片構(gòu)成的共嗚板(24);固定在底座上并與線圈終端連接,引出在外殼外部并與軛鐵用同一金屬材料制成的引線端子;從外部加入電信號的引線端子(2A、2B、2C、2D)。
本發(fā)明的電聲變換器制造方法就是把從外部加入的電信號變換成聲音的電聲變換器制造方法。其方法包括對引線架(40)上的引線端子(2A、2B、2C、2D)、軛鐵(4)及磁極(6)進行成形加工的工序;在引線架上成形合成樹脂,制造把引線端子以及軛鐵固定在該成形體上的底座(8)的工序;在引線架的軛鐵上形成的磁極上繞制線圈,并把線圈的終端連接到引線端子的工序;在引線架的軛鐵上裝配支持環(huán)(20)及磁鐵(12),并在支持環(huán)上設(shè)置共鳴板(24)的工序;在引線架上把復(fù)蓋在底座上的外殼(32)進行粘合的工序;切斷突出于引線架和外殼的引線端子,使電聲變換器與引線架脫離的工序。
在本電聲變換器中,引線端子和電磁變換部的軛鐵采用單一引線架構(gòu)成,因此可實現(xiàn)引線端及軛鐵的部件單一化,提高了裝配的操作性。而且,在裝配其它部件時,其定位精度也提高了。
本發(fā)明的電聲變換器制造方法,是在引線架上形成了引線端子和軛鐵。在引線架上,用合成樹脂成形底座,引線端子及軛鐵在底座內(nèi)插入成形。因為在底座部內(nèi)引線端子和軛鐵的位置已經(jīng)定下來了,因此與使用一個個的單獨部件比較,其精度有了極大提高。而且,由于引線架是包括了引線端子及軛鐵的單一部件,當在其上形成底座時,三個部件的單一化,使得在裝配時減少了部件數(shù)目。
若把軛鐵與磁極形成一個整體,與以往把磁極作為一個單獨部件比較,也可以減少部件數(shù)目,省去了安裝工作,提高操作性能,同時,其定位精度也可有很大提高。
若再把外殼粘結(jié)到引線架上形成的底座上,則在引線架上即可構(gòu)成電聲變換器,以引線架為單位則可搬運多個電聲變換器。從引線架的形成到裝配的一連串的作業(yè)可采用流水線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從而提高裝配工作效率。
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可從附圖和實施例得到更明確的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電聲變換器一個實施例的縱剖面圖。
圖2是圖1所示電聲變換器的沿2-2線剖面圖。
圖3是引線架一部分的平面圖。
圖4A是圖3所示引線架沿4A-4A線的剖面圖。
圖4B是圖3所示引線架沿4B-4B線的剖面圖。
圖4C是圖3所示引線架沿AC-AC線剖面5表示在引線架上形成底座的斜視圖。
圖6表示在引線架的磁極上繞制線圈的斜視圖。
圖7表示在引線架的底座上裝配磁鐵、支持環(huán)及振動板的分解斜視圖。
圖8表示在引線架的底座上裝配外殼的斜視圖。
圖9表示在引線架上形成的電聲變換器斜視圖。
圖10表示與引線架切斷后,引線端子已成形的電聲變換器斜視圖。
圖11表示引線架其他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12是本發(fā)明電聲變換器制造方法的其它實施例中,引線架一部分的剖面圖。
圖13是在引線架的磁極用繞線管繞制線圈的斜視圖。
圖14是以往的電聲變換器縱剖面圖。
圖15是圖14所示電聲變換器背面圖。
參照附圖中表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圖1及圖2是本發(fā)明的電聲變換器的一個實施例。該電聲變換器的引線端子2A、2B、2C、2D及軛鐵4由單一的引線架形成。在軛鐵4的中心部,構(gòu)成磁心的磁極6由整體成形形成。引線端子2A、2B、2C、2D及軛鐵4被固定在由合成樹脂形成的平板狀矩形底座8上。
在磁極6上繞制線圈10,在其周圍設(shè)置圓環(huán)狀磁鐵12。磁鐵12與軛鐵4間有磁耦合,形成磁路。可以把繞有線圈的線圈架裝配在磁極6上,或者先把線圈架裝配在磁極6上再繞制線圈,都可以制成線圈10。
在底座8內(nèi)側(cè),有多個定位用的突出部14、15、16、17、18。在突出部14、15、16、17、18的內(nèi)側(cè),設(shè)有支持環(huán)20,起支持作用。在支持環(huán)20的頂部形成臺階22,用以支持共嗚板24。在共嗚板24的中央,固定著一個可增強振動質(zhì)量的磁片26。
在突出部16、18間,線圈終端28、30從磁鐵12的背面引出,用焊錫與引線端子2A、2B連接。
在底座8的上面,以突出部14、16、18為固定裝置,安裝外殼32。采用超聲波焊接等辦法把底座8和外殼32粘合在一起。外殼32在共嗚板24表面及支持環(huán)20周面形成共嗚空間34,與底座8一樣,外殼是用合成樹脂形成的。在外殼32側(cè)面,共嗚空間34與外邊空氣相通,形成發(fā)出聲音的發(fā)聲筒36。
支持環(huán)20上的共嗚板24與磁極6之間,形成間隙35,通過間隙35,共嗚板24、磁極6、軛鐵4及磁鐵12形成磁封閉回路。
這種電聲變換器中,在底座8插入成形的軛鐵4、磁極6以及線圈10和磁鐵12,構(gòu)成電磁變換部38,當在引線端子2A、2B間加上交流信號時,線圈10勵磁,在磁極6、共嗚板24及磁片26產(chǎn)生交變磁場。這樣,共嗚板振動發(fā)聲,該聲音在共嗚空間34產(chǎn)生共嗚,從發(fā)聲筒36向外發(fā)出聲音。另外,由于共嗚空間34的共嗚作用,使底座8及外殼32振動,該振動也發(fā)出聲音。
本電聲變換器中,由于以引線架形成了引線端子2A、2B及軛鐵4,減少了部件數(shù)目,因而節(jié)省了安裝工時,提高了操作性,實現(xiàn)了偏平化、小型化。另外,與底座8不同,支持環(huán)20采用黃銅等金屬材料。這樣,當提高了支持環(huán)20的精度時,可放寬對底座部8的成形精度要求,從而提高產(chǎn)品合格率。
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及圖10是本發(fā)明電聲變換器制造方法的一個實施例。下面按制造工序的順序說明該制造方法。
a.引線架的成形工序圖3是引線架40的一個例子。該引線架40用鐵板等磁性材料板做成帶狀,在其表面鍍錫。在引線架40的兩邊緣形成導孔42,在其中心形成軛鐵4,并在軛鐵4周圍形成引線端子2A、2B、2C、2D。在軛鐵4的中心部,形成磁極6。如圖4(A)、(B)、(C)所示,軛鐵4、引線端子2A、2B、2C、2D比引線架40的平面突出一個臺階44。這些成形加工不是僅進行一次成形處理,而是從導孔42開始,進行多次成形加工,形成如圖3所示的引線架40。
b.底座8的成形處理如圖5所示,在引線架40上形成底座8。即準備好成形的引線架40,再進行軛鐵4及引線端子2A、2B、2C、2D的插入成形。這時,軛鐵4的表面以及引線端子2A、2B、2C、2D鍍錫部分,都要從底座8顯露出來。
c.線圈10的繞制處理如圖6所示,在引線架40上的磁極6繞制線圈10。用繞制裝置48進行繞制。即通過桿部50上的導管52,把導線100繞在磁極6上,箭頭N表示桿部50的旋轉(zhuǎn)方向,這樣,就在磁極6繞制成線圈10。導線100的終端用焊錫與引線端子2A連接,從另一端開始繞在磁極6上,形成線圈10,其終端用焊錫與引線端子2B連接。
d.支持環(huán)20、磁鐵12及共嗚板24的安裝工序如圖7所示,予先形成支持環(huán)20、磁鐵12及其嗚板24,再把支持環(huán)20粘結(jié)在引線架40上的底座8的內(nèi)部,在其內(nèi)部裝設(shè)磁鐵12。在支持環(huán)20上裝設(shè)共嗚板24。
e.外殼32的粘合工序外殼32用合成樹脂進行成形加工,如圖8所示,把外殼32裝配在引線架40上的底座8。如圖9所示,用超聲波焊接把底座8和外殼32粘合在一起。也可以用粘結(jié)劑把兩者粘合在一起。通過粘合工序,得到一個在引線架40上成為連鎖體的電聲變換器。
f.引線架40的斷開工序從引線架40切除軛鐵4及引線端子2A、2B、2C、2D后,如圖10所示,各引線端子2A 2B、2C、2D進行成形加工,制成電聲變換器。
在引線架40上對軛鐵4及引線端子2A-2D進行整體的成形加工,并在其上對底座8進行成形加工,這樣,可以減少裝配時的部件數(shù)目,使電聲變換器的組裝工作簡單容易。
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在引線架40上形成了輔助端子2C、2D,然而如圖11所示,僅有引線端子2A、2B就可以了。
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了軛鐵4與磁極6整體成形的情況,但是如圖12所示,也可以先對引線架上的軛鐵4進行成形加工,形成透孔54,再把磁極60壓入透孔54。
在上述實施例中,直接在磁極6上繞制線圈10,但是如圖13所示,也可以先把線圈架46安裝在柱部6,再在線圈架46上繞制線圈10。
權(quán)利要求
1.把外加電信號變換成聲音的電聲變換器,其特征是包括具有由合成樹脂形成的平板狀底座(8)的外殼(32);在該外殼內(nèi)形成的向外部發(fā)聲的發(fā)聲筒(36);固定在上述底座上面并收納在上述外殼內(nèi)的軛鐵(4);在該軛鐵上面形成的磁心(6);繞在該磁心上的線圈(10);在該線圈周圍裝配的環(huán)狀磁鐵(12);包圍該磁鐵并裝設(shè)在上述底座上的支持環(huán)(20);裝設(shè)在該支持環(huán)上并與上述磁心間形成間隙,通過該間隙,上述磁心、軛鐵及磁鐵形成磁封閉回路,由于上述線圈勵磁而振動的磁性板構(gòu)成的共嗚板;以及固定在上述底座部并與上述線圈終端連接,把其引出到外殼外部,與上述軛一樣用同一金屬材料形成的引線端子(2A、2B、2C、2D)。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記載的電聲變換器,其特征是上述磁心與上述軛鐵在同一部件上突出形成。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記載的電聲變換器,其特征是上述磁心與上述軛鐵由不同的部件形成和固定。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記載的電聲變換器,其特征是上述共嗚板具有增強振動質(zhì)量的磁片。
5.把外加電信號變換成聲音的電聲變換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引線架(40)上成形引線端子(2A、2B、2C、2D)及軛鐵(4),并在上述軛鐵上設(shè)置磁極(6)的工序;在上述引線架上成形合成樹脂,在該合成樹脂構(gòu)成的成形體上,形成固定上述引線端子及軛鐵的底座的工序;在上述引線架的軛鐵上形成的磁極上繞制線圈(10),并把該線圈終端連接到上述引線端子的工序;在上述引線架的軛鐵上裝配支持環(huán)(20)及磁鐵(12),并在支持環(huán)上裝設(shè)共嗚板(24)的工序,在上述引線架的底座上,粘合復(fù)蓋在上面的外殼(32)的工序;以及斷開從上述引線架和外殼突出的上述引線端子,使電聲變換器與上述引線架分離的工序。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記載的電聲變換器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磁極依靠引線架在上述軛鐵上整體成形。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記載的電聲變換器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磁極與上述引線架形成不同的部件,在上述軛鐵上進行壓入安裝。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記載的電聲變換器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先在上述磁心上裝配線圈架(46),再把上述線圈繞在線圈架上。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記載的電聲變換器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線圈繞在線圈架上以后,再把它裝配在上述磁極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把外加電信號變換為聲音的電聲變換器。其構(gòu)成是包括具有底座(8)的外殼(32)、發(fā)生筒(36)、軛鐵(4)、磁心(磁極6)、線圈(10)、磁鐵(12)、支持環(huán)(20)、共鳴板(24)以及引線端子(2A、2B、2C、2D)。共鳴板(24)和磁心(磁極6)間形成間隙(35),上述共鳴板(24)、上述間隙(35)、上述磁心(磁極6)、上述軛鐵(4)及上述磁鐵(12)形成磁封閉回路,上述共鳴板(24)在上述線圈(10)勵磁時產(chǎn)生振動。
文檔編號H04R13/00GK1118129SQ9411866
公開日1996年3月6日 申請日期1994年10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3年10月25日
發(fā)明者石村文人, 今堀能男, 曾根高裕, 土屋靖治 申請人:星精密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