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數(shù)據(jù)采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攜式地理信息采集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地理信息采集裝置,采用的是多個數(shù)碼相機環(huán)繞固定,從而達到全景取景的效果,這類采集裝置都安裝在汽車頂,當在山區(qū)等汽車難以到達的地方時,移動設備將變得很困難,設計不夠人性化,且各類傳感器都處于設備內(nèi)度,與環(huán)境空氣接觸面積小,測量誤差較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地理信息采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一般的地理信息采集裝置移動不便,且測量精度不夠等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地理信息采集裝置,包括提手、機身、存儲器和支撐臺,所述提手下方連接有上機蓋,所述上機蓋左上方安裝有溫度傳感器,所述上機蓋表面覆蓋有太陽能板,所述機身左側安裝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正面鑲嵌有顯示屏,所述顯示屏右側設置有連接插口,所述控制面板右側安裝有攝像頭,所述存儲器上連接有USB插口,所述機身內(nèi)部右側安裝有蓄電池,所述機身右部連接有GPS裝置,所述支撐臺兩側安裝有固定螺栓,所述支撐臺下方連接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下方安裝有高度調節(jié)桿,所述高度調節(jié)桿下方設置有伸縮支腳。
優(yōu)選的,所述太陽能板形狀為錐形,且太陽能板與水平面夾角為30°。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臺為可拆卸裝置。
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軸旋轉角度為0-360°。
優(yōu)選的,所述高度調節(jié)桿為可伸縮裝置。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便攜式地理信息采集裝置設有伸縮支腳,可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保持機身角度水平,上機蓋左上方安裝有溫度傳感器,伸出的溫度傳感器可將整體都深入四周空氣中,測量出的空氣溫度也將更加精確,太陽能板與水平線夾角為30度,可使任意角度都有太陽照射,確保發(fā)電穩(wěn)定時間長,支撐臺為可拆卸結構,在需要移動的時候可將其拆卸,將機身拎起移動,減少了占用體積方便移動,高度調節(jié)桿為可伸縮裝置,在水平度調整完畢后可根據(jù)需要調整高度,旋轉軸可使機身360度旋轉,能夠讓攝像頭拍攝全景照片,信息采集更廣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提手,2、溫度傳感器,3、上機蓋,4、太陽能板,5、機身,6、顯示屏,7、連接插口,8、控制面板,9、攝像頭,10、存儲器,11、USB插口,12、蓄電池,13、GPS裝置,14、支撐臺,15、固定螺栓,16、旋轉軸,17、高度調節(jié)桿,18、伸縮支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地理信息采集裝置,包括提手1、機身5、存儲器10和支撐臺14,提手1下方連接有上機蓋3,上機蓋3左上方安裝有溫度傳感器2,上機蓋3表面覆蓋有太陽能板4,太陽能板4形狀為錐形,且太陽能板4與水平面夾角為30°,機身5左側安裝有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正面鑲嵌有顯示屏6,顯示屏6右側設置有連接插口7,控制面板8右側安裝有攝像頭9,存儲器10上連接有USB插口11,機身5內(nèi)部右側安裝有蓄電池12,機身5右部連接有GPS裝置13,支撐臺14兩側安裝有固定螺栓15,支撐臺14為可拆卸裝置。,支撐臺14下方連接有旋轉軸16,旋轉軸16旋轉角度為0-360°,旋轉軸16下方安裝有高度調節(jié)桿17,高度調節(jié)桿17為可伸縮裝置,高度調節(jié)桿17下方設置有伸縮支腳18。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便攜式地理信息采集裝置時,將伸縮支腳18根據(jù)地面平整度調整長度,確保機身5保持水平,太陽能板4開始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輸送至蓄電池12,操作控制面板8打開各個儀器,GPS裝置13可記錄當前設備所在的地理位置,溫度傳感器2記錄當前空氣環(huán)境內(nèi)的溫度,推動機身5,機身5在旋轉軸16上開始旋轉,攝像頭9即可拍攝下當前環(huán)境的全景照片,并且將這些信息儲存在存儲器10內(nèi),當需要拆卸或者移動設備時,拆卸固定螺栓15,手持提手1即可將拎起設備移動,當需要導出信息數(shù)據(jù)時,可將其通過連接插口7或者USB插口11與電腦連接導出數(shù)據(jù),這就是該便攜式地理信息采集裝置的工作原理。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