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成像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攝像頭模組及其柔性線路板。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應用于手機、notebook、pad等電子產(chǎn)品的具有柔性線路板結(jié)構(gòu)的微型攝像頭模組,其中,柔性線路板用于安裝影像感測芯片及鏡頭的區(qū)域的底面粘貼有補強板。然而,在柔性線路板發(fā)生彎折的時候,柔性線路板與補強板的邊緣粘結(jié)處受到應力最大,該粘結(jié)處的線路在受到彎折應力作用時易發(fā)生折斷,從而將直接導致柔性線路板報廢掉。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攝像頭模組及其柔性線路板。
一種柔性線路板,包括:
基材,所述基材具有頂面及與所述頂面相背的底面,所述基材包括頭部及與所述頭部連接的尾部;所述基材的頂面由所述頭部頂面區(qū)和所述尾部頂面區(qū)組成;所述頭部頂面區(qū)包括第一油墨印刷區(qū)及保護膜延伸區(qū);所述尾部頂面區(qū)包括保護膜過渡區(qū)及連接器貼合區(qū),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遠離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所述頭部頂面區(qū)與所述尾部頂面區(qū)的臨界處具有第一臨界線;
第一油墨層,所述第一油墨印刷在所述第一油墨印刷區(qū);
第一保護膜,所述第一保護膜貼合在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及保護膜過渡區(qū);
第二保護膜,所述第二保護膜貼合在所述基材的底面;及
第一補強板,所述第一補強板設(shè)于所述第二保護膜上,且對應所述頭部頂面區(qū)設(shè)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保護膜還延伸貼合在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為矩形,其長邊即為所述第一臨 界線,且其寬邊的寬度為0.5m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包括鄰近所述保護膜過渡區(qū)的保護膜伸展區(qū)及遠離所述保護膜過渡區(qū)的第二油墨印刷區(qū);所述柔性線路板還包括第二油墨層,所述第二油墨層印刷在所述第二油墨印刷區(qū);所述第一保護膜還延伸貼合在所述保護膜伸展區(qū)。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保護膜過渡區(qū)及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的臨界處形成第二臨界線;所述保護膜伸展區(qū)為矩形,其長邊即為所述第二臨界線,且其寬邊自所述第二臨界線向所述第二油墨印刷區(qū)延伸;所述保護膜伸展區(qū)的寬度為0.5m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保護膜及所述第二保護膜均為聚酰亞胺保護膜。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柔性線路板還包括第二補強板,所述第二補強板設(shè)于所述第二保護膜上,且對應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設(shè)置。
一種攝像頭模組,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柔性線路板;支架,安裝有濾光片的支架粘貼于所述第一油墨層及所述第一保護膜上,即所述支架的一邊粘于所述第一保護膜上;影像感測芯片,所述影像感測芯片貼裝粘附于所述第一油墨層上;鏡頭模組,所述鏡頭模組設(shè)于所述支架上;及連接器,所述連接器設(shè)于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補強板及第二補強板均為鋼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濾光片為紅外截止濾光片或藍玻璃。
上述攝像頭模組及其柔性線路板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
第一補強板貼合于所述第二保護膜上,且對應于所述頭部頂面區(qū),并且所述頭部頂面區(qū)的保護膜延伸區(qū)具有所述第一保護膜,即所述柔性線路板與第一補強板邊緣粘結(jié)處的應力最大處(即所述第一補強板與第一臨界線對應位置)均具有延展性很好的保護膜,在柔性線路板發(fā)生彎折時,能有效地防止粘結(jié)處的線路折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攝像頭模組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基材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柔性線路板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攝像頭模組的示意圖;
圖5為圖4中基材的俯視示意圖;
圖6為圖4中柔性線路板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fā)明內(nèi)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發(fā)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本文所使用的術(shù)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shù)和科學術(shù)語與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shù)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文所使用的術(shù)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guān)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閱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攝像頭模組100。所述攝像頭模組100包括柔性線路板10、支架20、影像感測芯片30、濾光片40、鏡頭模組50及連接器60。
所述柔性線路板10包括基材11,所述基材11具有頂面1101及與所述頂面1101相背的底面1102。請一并參閱圖2所示,沿著光軸的方向俯視所述基材11,所述基材11包括方形的頭部1103及與所述頭部1103連接的條形的尾部1104。所述基材11的頂面1101由頭部頂面區(qū)1105和尾部頂面區(qū)1122組成。所述頭部頂面區(qū)1105與尾部頂面區(qū)1122臨界處具有第一臨界線1133。所述頭部頂面區(qū)1105包括第一油墨印刷區(qū)1106及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第一油墨印刷區(qū)1106遠 離尾部頂面區(qū)1122,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鄰近尾部頂面區(qū)1122,更具體的,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的邊緣與第一臨界線1133重疊。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為矩形,其長邊即為第一臨界線1133,其寬邊自第一臨界線1133向第一油墨印刷區(qū)1106延伸。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的寬度為0.5mm。
所述尾部頂面區(qū)1122包括保護膜過渡區(qū)1108及連接器貼合區(qū)1109。所述保護膜過渡區(qū)1108及連接器貼合區(qū)1109臨界處形成第二臨界線1144。所述保護膜過渡區(qū)1108與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相鄰,所連接器貼合區(qū)1109遠離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1109包括鄰近保護膜過渡區(qū)1108的保護膜伸展區(qū)1110及遠離保護膜過渡區(qū)1108的第二油墨印刷區(qū)1111。保護膜伸展區(qū)1110的邊緣與第二臨界線1144重疊。優(yōu)選的,保護膜伸展區(qū)1110為矩形,其長邊即為第二臨界線1144,其寬邊自第二臨界線1144向第二油墨印刷區(qū)1111延伸。所述保護膜伸展區(qū)1110的寬度為0.5mm。
請一并參閱圖3所示,所述柔性線路板10還包括第一油墨層12、第一保護膜13、第二油墨層14及第二保護膜15。所述第一油墨層12印刷在所述第一油墨印刷區(qū)1106上。所述第一保護膜13貼合在保護膜過渡區(qū)1108,且所述第一保護膜13的兩端分別延伸貼合在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和保護膜伸展區(qū)1110上。所述第二油墨層14印刷在所述第二油墨印刷區(qū)1111上。所述第二保護膜15貼合在所述基材11的底面1102上。
所述柔性線路板10還包括第一補強板16。所述第一補強板16設(shè)于所述基材11的底面1102的第二保護膜15上,且對應所述頭部頂面區(qū)1105設(shè)置。
所述柔性線路板10還包括第二補強板17。所述第二補強板17設(shè)于所述第二保護膜15上,且對應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1109設(shè)置。
組裝時,所述影像感測芯片30粘附于所述第一油墨層12上。安裝有濾光片40的支架20粘貼于第一油墨層12及第一保護膜13上,即支架20的一邊粘于第一保護膜13上。所述鏡頭模組50粘設(shè)于所述支架20上。所述連接器60設(shè)于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1109的第二油墨層14上。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保護膜13及第二保護膜15均為聚酰亞胺材料制成的聚酰亞胺保護膜,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補強板16及第二補強板17均為鋼板。
優(yōu)選的,所述濾光片40為紅外截止濾光片或藍玻璃。
上述攝像頭模組及其柔性線路板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
第一補強板16貼合于第二保護膜15上,且對應于頭部頂面區(qū)1105,并且頭部頂面區(qū)1105的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具有第一保護膜13,即柔性線路板10與第一補強板16邊緣粘結(jié)處的應力最大處(即第一補強板16與第一臨界線1133對應位置)均具有延展性很好的保護膜,在柔性線路板發(fā)生彎折時,能有效地防止粘結(jié)處的線路折斷。
第二補強板17粘貼于所述第二保護膜15上,且對應于連接器貼合區(qū)1109,并且連接器貼合區(qū)1109的保護膜伸展區(qū)1110具有第一保護膜13,即柔性線路板10與第二補強板17邊緣粘結(jié)處的應力最大處(即第二補強板17與第二臨界線1144對應位置)均具有延展性很好的保護膜,在柔性線路板發(fā)生彎折時,能有效地防止粘結(jié)處的線路折斷。
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一種攝像頭模組200。所述攝像頭模組200包括柔性線路板10、支架20、影像感測芯片30、濾光片40、鏡頭模組50及連接器60。
所述柔性線路板10包括基材11,所述基材11具有頂面1101及與所述頂面1101相背的底面1102。沿著光軸的方向俯視所述基材11,所述基材11包括方形的頭部1103及與所述頭部1103連接的條形的尾部1104。所述基材11的頂面1101由所述頭部頂面區(qū)1105和所述尾部頂面區(qū)1122組成。所述頭部頂面區(qū)1105包括第一油墨印刷區(qū)1106及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所述頭部頂面區(qū)1105與尾部頂面區(qū)1122臨界處具有第一臨界線1133。所述頭部頂面區(qū)1105包括第一油墨印刷區(qū)1106及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第一油墨印刷區(qū)1106遠離尾部頂面區(qū)1122,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鄰近尾部頂面區(qū)1122,更具體的,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的邊緣與第一臨界線1133重疊。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為矩形,其長邊即為第一臨界線1133,其寬邊自第一臨界線1133向第一油墨印刷區(qū)1106延伸。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的寬度為0.5mm。
所述尾部頂面區(qū)1122包括保護膜過渡區(qū)1108及連接器貼合區(qū)2109。所述保護膜過渡區(qū)1108及連接器貼合區(qū)2109臨界處形成第二臨界線1144。所述保 護膜過渡區(qū)1108與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相鄰,所連接器貼合區(qū)2109遠離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
請一并參閱圖6,所述柔性線路板10還包括第一油墨層12、第一保護膜23及第二保護膜15。所述第一油墨層12印刷在第一油墨印刷區(qū)1106上;所述第一保護膜23貼合在保護膜過渡區(qū)1108,且所述第一保護膜23的兩端分別延伸貼合在所述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和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2109上;所述第二保護膜15貼合在所述基材11的底面1102上。具體到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護膜23及第二保護膜15均采用聚酰亞胺材料制成的聚酰亞胺保護膜,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所述柔性線路板10還包括第一補強板16。所述第一補強板16設(shè)于所述基材11的底面1102的第二保護膜15上,且對應所述頭部頂面區(qū)1105設(shè)置。
所述柔性線路板10還包括第二補強板17。所述第二補強板17設(shè)于所述第二保護膜15上,且對應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2109設(shè)置。
組裝時,請再次參閱圖4,所述支架20通過粘膠貼合在第一油墨層12及第一保護膜23上。具體地,所述支架20具有上表面201及與所述上表面201相背的下表面202,且所述上表面201和所述下表面202均與光軸垂直。所述上表面201的中部開設(shè)濾光片容納孔203。所述下表面202的中部開設(shè)有芯片容納孔204。所述濾光片容納孔203和所述芯片容納孔204的中間還開設(shè)有連通孔205,用以連通濾光片容納孔203和芯片容納孔204,即所述濾光片容納孔203、連通孔205和芯片容納孔204貫穿所述支架20。所述連通孔205、濾光片容納孔203及芯片容納孔204的半徑依次增大,且均與光軸同軸設(shè)置。所述支架20的下表面202通過粘膠貼合在第一油墨層12及第一保護膜23上,即支架20的的下表面202的一邊粘于第一保護膜13上。
所述影像感測芯片30貼裝在所述第一油墨層12上,且容納于所述支架20的芯片容納孔204內(nèi)。
所述濾光片40粘貼容納于所述支架20的濾光片容納孔203內(nèi)。
所述鏡頭模組50設(shè)于所述支架20的上表面201上。所述鏡頭模組50包括鏡頭支撐件501及套設(shè)在鏡頭支撐件501內(nèi)的鏡頭組件502。所述鏡頭支撐件 501可以為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音圈馬達,也可以為不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鏡座。
所述連接器60設(shè)于所述連接器貼合區(qū)2109的第二保護膜15上。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補強板16及第二補強板17均為鋼板。
優(yōu)選的,所述濾光片40為紅外截止濾光片或藍玻璃。
上述攝像頭模組及其柔性線路板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
第一補強板16貼合于第二保護膜15上,且對應于頭部頂面區(qū)1105,并且頭部頂面區(qū)1105的保護膜延伸區(qū)1107具有第一保護膜23,即柔性線路板10與第一補強板16邊緣粘結(jié)處的應力最大處(即第一補強板16與第一臨界線1133對應位置)均具有延展性很好的保護膜,在柔性線路板發(fā)生彎折時,能有效地防止粘結(jié)處的線路折斷。
第二補強板17粘貼于所述第二保護膜15上,且對應于連接器貼合區(qū)2109,并且連接器貼合區(qū)2109及保護膜過渡區(qū)1108上均貼合有第一保護膜23,即柔性線路板10與第二補強板17邊緣粘結(jié)處的應力最大處(即第二補強板17與第二臨界線1144對應位置)均具有延展性很好的保護膜,在柔性線路板發(fā)生彎折時,能有效地防止粘結(jié)處的線路折斷。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gòu)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quán)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