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應用于雙頻段組網的天線子系統(tǒng)及天線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雙頻段組網的天線子系 統(tǒng)及天線單元。
背景技術:
在無線網絡系統(tǒng)中,通信基站的天線子系統(tǒng)包括射頻拉遠單元(RRU, Radio Remote Unit)和天線單元,RRU與天線單元相連,用于實現無線信號 的接收和發(fā)送。
目前存在雙頻段組網的情況,即上述天線子系統(tǒng)中包括兩個分別工作在 不同頻段的RRU。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支持雙頻段的RRU與天線單元組 成的天線子系統(tǒng),該圖示出的是八通道的情況。
RRU1和RRU2分別工作在不同的頻段,均具備9個射頻端口,具體包 括與各通道相對應的8個通道端口和1個校準端口 ,各個射頻端口的接口連 接器采用N型接頭。
天線單元101提供9個射頻端口 ,具體包括8個通道端口和1個校準端 口,各個射頻端口的接口連接器采用N型接頭。天線單元101的內部設置 有天線耦合盤(圖1未示出),該天線耦合盤以所述天線單元101的9個射 頻端口作為對外接口 ,用于耦合各通道的信號,對智能天線的信號進行校準。 該天線耦合盤連接天線單元101內部用于接收和輸出射頻信號的饋電點。
分路合路器102內部有9個二合一/一分二裝置,共提供27個射頻端口 , 各個射頻端口的接口連接器采用N型接頭。
如圖1所示,天線單元101上的射頻端口與RRU1及RRU2上的射頻端 口之間通過射頻線纜跳線連接,施工時需要對每根跳線的接頭進行對接、鎖緊及結合處防水等處理。天線單元101通過安裝配件安裝在抱桿103上,RRU 1和RRU2也通過安裝配件安裝在抱桿103上,之后,RRU1和RRU2分別 通過射頻線纜104與分路合路器102上對應的9個射頻端口跳線連接,分路 合路器102上的另外9個射頻端口通過射頻線纜104與天線單元101的9個 射頻端口跳線連接。
圖1所示的天線子系統(tǒng)按照如下方式工作RRU1和RRU2輸出的兩個 頻段的9路射頻信號經分路合路器102合路后,輸出給天線單元101對應的 9個射頻端口;相反天線單元101的9個射頻端口輸出的信號經過分路合路 器102的分路后分別傳送給RRU1和RRU2。
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天線子系統(tǒng)存在以下缺陷
1、 兩個不同頻段的RRU通過外置分路合路器加射頻線纜跳線的方式與 天線單元連接時,施工難度和工作量大大增加,尤其對于時分同步碼分多址
(TD-SCDMA)系統(tǒng)中的多通道智能天線子系統(tǒng),容易產生施工質量及可靠 性問題,且不便于拆裝與維護,增加了成本。以TD-SCDMA中八通道的天 線子系統(tǒng)為例,工作在兩個頻段的RRU分別有9根射頻線纜與分路合路器 跳線連接,分路合路器也有9根射頻線纜與天線單元跳線連接,因此每個扇 區(qū)共需要27根射頻線纜, 一般一個宏覆蓋站點要三個扇區(qū),則共需要81根 射頻線纜,施工時每根射頻線纜兩端的接頭都需要進行防水處理,這樣在三 扇區(qū)情況下,天線單元、分路合路器和兩個RRU有共162個接頭需做防水 處理,施工工作量極大,可靠性方面也存在嚴重隱患。另外在拆裝和維護時, 對每個RRU都需拆掉9個接頭的防水膠帶或冷縮套管,不僅施工難度非常 大,還使得安裝、維護成本急劇增加。
2、 天線單元和每個RRU之間要經過兩次射頻線纜跳接,增加了轉接次 數,導致額外增加了射頻信號的損耗。
3、 兩個RRU、分路合路器都屬于相互分立的模塊,施工時要分別考慮 如何安裝,加上射頻跳線較多,對安裝環(huán)境、安裝空間的要求較高。
4、 由于天線子系統(tǒng)中的射頻線纜較多,使得視覺效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于雙頻段組網的天線子系統(tǒng),能夠 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應用于雙頻段組網的天線單元,能夠克服現有技 術中存在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應用于雙頻段組網的天線子系統(tǒng),包括天線單元、工作在不同頻段 的第一射頻拉遠單元和第二射頻拉遠單元;關鍵在于,
所述天線單元中設置有與天線單元內部饋電點連接的接入裝置、及作為所 述接入裝置對外接口的第 一插拔連接件和第三插拔連接件;
所述第一射頻拉遠單元上設置有作為對外接口的第二插拔連接件,所述第 二射頻拉遠單元上設置有作為對外接口的第四插拔連接件;
所述第 一射頻拉遠單元通過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與所述天線單元中對應的 第 一插拔連接件進行插拔連接,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的第四插拔連接件與所 述天線單元中對應的第三插拔連接件進行插拔連接。
較佳地,所述第 一插拔連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分別具有天線子系統(tǒng) 的通道數加一個對接端口 ,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與所述第二插拔連 接件的對接端口數量相等、位置對應、且接頭對接;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和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分別具有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 加一個對接端口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與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對
接端口數量相等、位置對應、且接頭對接。
較佳地,所述接入裝置包括第一天線耦合盤、第二天線耦合盤和分路合 路器;
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 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
ii連接;
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 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 與分路合路器的一組對接端口相連;
所述分路合路器設置有三組對接端口 ,每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均與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其中兩組對接端口分別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 述第一天線耦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的一組對接端口跳線連接,第三組對接端 口連接天線單元內部各通道的饋電點
較佳地,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所述第二天 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
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第一天線耦 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之間、并與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或者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第一天線耦 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之間、并與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 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一射頻拉 遠單元的一側;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 單元的一側;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的 一側。
較佳地,所述接入裝置包括天線耦合盤和分路合路器; 所述分路合路器設置有三組對接端口 ,每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均為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其中一組對接端口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 接端口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連接,第三組對接 端口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述天線耦合盤的一組對接端口跳線連 接;所述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分路合路器的一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對接 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天線單元內部各通道的饋電點相 連接。
較佳地,所述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分 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與所述天線耦合盤相鄰且共用一個殼 體。
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 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一射頻拉遠單 元的一側;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具有殼體、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接口端 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二射 頻拉遠單元的一側;
或者,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具有殼體、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 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 第 一射頻拉遠單元的 一側;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 的一側;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的一側。
較佳地,所述天線單元包括涵蓋所述第一射頻拉遠單元工作頻率的第一子 天線、及涵蓋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工作頻率的第二子天線;
所述接入裝置包括第一天線耦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
所述第 一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 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并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 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第一子天線的饋電點連接;
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 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并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 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第二子天線的饋電點連接。較佳地,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靠近所述
第一子天線的中部;
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靠近所述第二子天 線的中部。
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 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一射頻拉 遠單元的一側;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 單元的一側;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的 一側。
較佳地,所述分路合路器為微帶線分路合路器或腔體分路合路器。 一種應用于雙頻段組網的天線單元,內部包括饋電點;關鍵在于,該天線 單元包括
與所述饋電點連接的接入裝置、及作為該接入裝置對外接口的第一插拔連 接件和第三插拔連接件。
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和第三插拔連接件具有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 加一個對纟妄端口 。
較佳地,所述接入裝置包括第一天線耦合盤、第二天線耦合盤和分路合 路器;
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 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 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
與分^各合路器的 一組對接端口連接;
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 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 與分路合路器的一組對接端口相連;所述分路合路器設置有三組對接端口 ,每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均與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其中兩組對接端口分別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 述第一天線耦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的一組對接端口跳線連接,第三組對接端 口連接天線單元內部各通道的饋電點。
較佳地,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所述第二天
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
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第一天線耦 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之間、并與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或者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第一天線耦 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之間、并與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 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 單元的一側。
較佳地,所述接入裝置包括天線耦合盤和分路合路器; 所述分路合路器設置有三組對接端口 ,每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均為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其中一組對接端口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 接端口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連接,第三組對接 端口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述天線耦合盤的一組對接端口跳線連 接;
所述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分路合路器的一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對接 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天線單元內部各通道的饋電點相 連接。
較佳地,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所述天線耦合盤 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與所述分路合路器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15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
天線單元的一側;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具有殼體、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接口端 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
或者,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具有殼體、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 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 一側;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 的一側。
較佳地,所述天線單元包括涵蓋所述第 一射頻拉遠單元工作頻率的第 一子 天線、及涵蓋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工作頻率的第二子天線;
所述接入裝置包括第一天線耦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
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 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并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 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第一子天線的饋電點連接;
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 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并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 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第二子天線的饋電點連接。
較佳地,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靠近所述 第一子天線的中部;
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靠近所述第二子天 線的中部。
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 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 單元的一側。
較佳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合路器為微帶線分路合路器或腔體分路 合路器??梢?,本實用新型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將傳統(tǒng)的分路合路器置于天線單元 上,并與天線單元的耦合盤進行配合構成天線單元中的接入裝置,或天線單 元內置兩個子天線、由兩個子天線的耦合盤構成天線單元的接入裝置,將工
作在兩個頻段的RRU均采用插拔方式與天線單元連接,這樣將使得本實用 新型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具有以下優(yōu)點
1、 以TD-SCDMA中八通道的天線子系統(tǒng)為例,工作在頻段1的第一 RRU和工作在頻段2的第二 RRU均通過插拔方式與天線單元連接,無需射 頻線纜跳線,因此每個扇區(qū)都不需要射頻線纜,施工工作量大大減少了,且 可靠性也由此提高。另 一方面,第一 RRU和第二 RRU均通過卸下安裝螺栓、 直接拔出即可,降低了安裝、維護成本。
2、 天線單元與第一RRU和第二RRU盲插連接,天線內部跳線縮短, 因此降低了射頻信號的損耗。
3、 分路合路器集成在天線單元上,施工時無需考慮分路合路器的安裝 問題,再加上射頻線纜數量的減少,使得對安裝環(huán)境、安裝空間的要求較低。
4、 由于射頻線纜數量的減少,使得天線子系統(tǒng)的視覺效果較好。
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支持雙頻段組網的RRU與天線單元組成的天線 子系統(tǒng);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a為第一插拔連接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3b為第二插拔連接件的放大示意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應用于雙頻段組網的天線子系統(tǒng),包括天線單元、 工作在不同頻段的第一RRU和第二RRU。其中,天線單元中設置有與天線 單元內部饋電點連接的接入裝置,該接入裝置以第一插拔連接件和第三插拔 連接件為對外接口;第一RRU中設置有第二插拔連接件,第二RRU中設置 有第四插拔連接件;所述第一 RRU通過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與所述天線單 元中對應的第一插拔連接件進行插拔連接,所述第二 RRU的第四插拔連接 件與所述天線單元中對應的第三插拔連接件進行插拔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將傳統(tǒng)的分路合路器置于天線單元上,并與 天線單元的耦合盤進行配合構成天線單元中的接入裝置,或天線單元內置兩 個子天線、由兩個子天線的耦合盤構成天線單元的接入裝置,將工作在兩個 頻段的RRU均采用插拔方式與天線單元連接,這樣將使得本實用新型中的 天線子系統(tǒng)具有以下優(yōu)點
1、 以TD-SCDMA中八通道的天線子系統(tǒng)為例,工作在頻段1的第一 RRU和工作在頻段2的第二RRU均通過插拔方式與天線單元連接,無需射 頻線纜跳線,因此每個扇區(qū)都不需要射頻線纜,施工工作量大大減少了,且 可靠性也由此提高。另 一方面,第一 RRU和第二 RRU均通過卸下安裝螺栓、 直接拔出即可,降低了安裝、維護成本。
2、 天線單元與第一RRU和第二RRU盲插連接,天線內部跳線縮短, 因此降低了射頻信號的損耗。
3、 分路合路器集成在天線單元上,施工時無需考慮分路合路器的安裝 問題,再加上射頻線纜數量的減少,使得對安裝環(huán)境、安裝空間的要求較低。
4、 由于射頻線纜數量的減少,使得天線子系統(tǒng)的視覺效果較好。
下面針對接入裝置的不同實施方式,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中天線子系統(tǒng) 的三個具體實施例。
在以下的三個實施例中,第一插拔連接件、第二插拔連接件、第三插拔 連接件和第四插拔連接件分別具有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加一個對接端口 ,且第一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與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數量相等、 位置對應、接頭對接,第三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與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 對接端口數量相等、位置對應、且接頭對接。因此通過第一插拔連接件和第
二插拔連接件可以實現第一 RRU與天線單元的盲插拔,通過第三插拔連接
件和第四插拔連接件可以實現第二RRU與天線單元的盲插拔。
上述N為大于等于2的整數。 實施例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如圖2所示,天線子系統(tǒng)中包括天線單元1、工作在頻段一的第一RRU 2和工作在頻段二的第二RRU4,上述天線單元1通過安裝配件安裝在抱桿 3上。天線單元1的背面設置有用于安裝固定所述第一RRU2和第二RRU4 的安裝螺孔14,第一RRU2和第二RRU4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安裝螺孔14 對應的安裝孔及安裝螺栓9。天線單元1的背面還設置有支撐柱17,主要在 安裝第一 RRU2和第二 RRU 4時起粗定位和支撐作用,該支撐柱17的結構 屬于已知結構,這里不再贅述。
天線單元1中設置有與天線單元1內部饋電點連接的接入裝置,該接入 裝置包括第一天線耦合盤ll、第二天線耦合盤12和分路合路器13。
第一天線耦合盤ll位于天線單元1背面的外側,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加一個、并與第一插拔 連接件5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為天線單元1內部接口,數目與 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相同、并通過天線單元1內部的射頻線纜與分路合 路器13的一組對接端口連接。
圖3a和圖3b分別為一種第一插拔連接件5和一種第二插拔連接件7的 放大示意圖,在這兩幅圖中均以天線子系統(tǒng)是八通道為例。如圖3a所示, 第一插拔連接件5位于第一天線耦合盤11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天線 單元1的一側,第一插拔連接件5的兩側還設置有兩個粗導向銷51,兩個 精導向孔52位于靠近第一插拔連接件5的位置。如圖3b所示,第二插拔連接件7的接口端朝向背離第一RRU 2的一側,第二插拔連接件7的兩側還 設置有與粗導向銷51配合的粗導向孔71、及與精導向孔51配合的精導向 銷72。由于圖3a和圖3b分別示出的第一插拔連接件和第二插拔連接件,屬 于現有技術中的已知結構,因此這里不再詳述。
第三插拔連接件5,及第四插拔連接件7,分別與上述第一插拔連接件5 及第二插拔連接件7的結構相同,其中第三插拔連接件5,位于第二天線耦合 盤12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1的一側,第四插拔連接件7,的接口 端朝向背離第二RRU4的一側。
第二天線耦合盤12位于天線單元1背面的外側,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加一、并與第三插拔連 接件5'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為天線單元1內部接口 ,數目與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相同、并通過天線單元1內部的射頻線纜與分路合路 器13的一組對接端口連接。
分路合路器13位于天線單元1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第一天線耦 合盤11和第二天線耦合盤12之間、并與第二天線耦合盤12相鄰且共用一 個殼體,以便于兩者之間的互連和防水設計。分路合路器13上設置有三組 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相同數目的對接端口 ,其中分路合路器13的兩組 對接端口分別通過天線單元1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11和 第二天線耦合盤12的一組對接端口跳線連接,分路合路器13的第三組對接 端口與天線單元l內部各通道的饋電點相連接,該第三組對接端口為公共對 接端口。由于第二天線耦合盤12與分路合路器13共用一個殼體,且分路合 路器13位于天線背面中部,使第二RRU 4與第二天線耦合盤12之間、第 二天線耦合盤12之間與分路合路器13之間、分路合路器13與天線饋電點 之間跳線最短,進而減小了不必要的線纜損耗。
本實施例一中,第一天線耦合盤ll、第二天線耦合盤12和分路合路器 13是一種較佳的布置,基于不同實現手段,根據實際需要,第一天線耦合 盤11、第二天線耦合盤12和分路合路器13的具體位置也可以適當調整,
20比如,第一插拔連接件5位于第一RRU 2在圖2中所示的安裝狀態(tài)的側面 上部時、第三插拔連接件5'位于第二RRU 4在圖2中所示的安裝狀態(tài)的側 面上部時,第一天線耦合盤11和分路合路器13可以相鄰設計、并設計在一 個殼體里,這樣天線單元1的內部跳線較短、線纜損耗較小,此時第二天線 耦合盤12單獨設計。當然,如不考慮天線單元1的內部跳線及線纜損耗問 題,可以在忽略第一插拔連接件5及第三插拔連接件5,位置的情況下,直接 將第一天線耦合盤11和分路合路器13相鄰設計、并共用一個殼體。
本實施例一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的工作方式如下第一天線耦合盤11和第 二天線耦合盤12分別接收來自第一 RRU 2和第二 RRU 4的多通道射頻信號 輸出到分路合路器13,由分路合路器13進行合路后輸出到天線單元1內部 的饋電點,或者分路合路器13把來自天線單元l饋電點的多通道寬頻帶信 號進行——分路,再由第一天線耦合盤11和第二天線耦合盤12輸出給第一 RRU2和第二 RRU4。
實施例二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如圖4所示,天線子系統(tǒng)中包括天線單元1、工作在頻段一的第一RRU 2和工作在頻段二的第二RRU4,上述天線單元1通過安裝配件安裝在抱桿 3上。天線單元1的背面設置有用于安裝固定所述第一RRU2和第二RRU4 的安裝螺孔14,第一RRU2和第二RRU4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安裝螺孔14 對應的安裝孔及安裝螺栓9。天線單元1的背面還設置有支撐柱17,主要在 安裝第一 RRU2和第二 RRU4時起粗定位和支撐作用,該支撐柱17的結構 屬于已知結構,這里不再贅述。
天線單元1中設置有與天線單元1內部饋電點連接的接入裝置,該接入 裝置包括天線耦合盤11和分路合路器13。
天線耦合盤11位于天線單元1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天線耦合盤11上 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 相等、并與天線單元l內部的饋電點相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加一個,與分路合路器13的公共對接端口相連接。
分路合路器13位于天線單元1背面的外側、與天線耦合盤ll位置相鄰, 且天線耦合盤11與分路合路器13共用一個殼體設計,以便于兩者之間的互 連和防水設計。分路合路器13上設置有三組對接端口 ,每組對接端口的數 目為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加一個,其中一組對接端口通過天線單元1內 部的射頻線纜與所述天線耦合盤11的一組對接端口連接,該組對接端口也 稱為分路合路器13的公共對接端口。分路合路器13的另一組對接端口通過 天線單元1內部的射頻線纜與第三插拔連接件5,連接,第三組對接端口與第 一插拔連接件5連接。由于第一天線耦合盤11與分路合路器13共用一個殼 體,且天線耦合盤11位于天線背面靠近中部,使第一RRU2與分路合路器 13之間、分路合路器13與天線耦合盤11之間、天線耦合盤ll與天線饋電 點之間跳線最短,進而減小了不必要的線纜損耗。
第一插拔連接件5、第二插拔連接件7、第三插拔連接件5'及第四插拔 連接件7,的結構與實施例一中的相同,只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插拔連接件 5位于分路合路器13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1的一側,第二插拔 連接件7的接口端朝向背離第一RRU 2的一側,第三插拔連接件5,具有殼 體設計、位于天線單元1背面的外側,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1的一側, 第四插拔連接件7'的接口端朝向背離第二RRU4的一側。
本實施例二中,天線耦合盤11和分路合路器13是一種較佳的布置,基 于不同實現手段,根據實際RRU在天線背面的安裝位置,各插拔連接件的 上下位置、線纜的損耗大小等情況,天線耦合盤11和分路合路器13的具體 位置也可以適當調整,比如,天線耦合盤11和分路合路器13也可以位于第 二RRU4—側,此時第一插拔連接件5具有殼體設計。
本實施例二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的工作方式如下分路合路器13分別接收 來自第一 RRU 2和第二 RRU 4的多通道射頻信號進行合路,再由天線耦合 盤11將合路后的信號輸出到天線單元1內部的饋電點;或者天線耦合盤11 將來自天線單元1內部饋電點的多通道寬頻帶信號輸出給分路合路器13,由分路合路器13進行分路后分別輸出給第一 RRU 2和第二 RRU 4。 實施例三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如圖5所示,天線子系統(tǒng)中包括天線單元1、工作在頻段一的第一RRU 2和工作在頻段二的第二RRU4,上述天線單元1通過安裝配件安裝在抱桿 3上。天線單元1的背面設置有用于安裝固定所述第一RRU2和第二RRU4 的安裝螺孔14,第一RRU2和第二RRU4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安裝螺孔14 對應的安裝孔及安裝螺栓9。天線單元1的背面還設置有支撐柱17,主要在 安裝第一RRU2和第二RRU4時起粗定位和支撐作用,該支撐柱17的結構 屬于已知結構,這里不再贅述。
天線單元1中設置有相互獨立的第一子天線15和第二子天線16,第一 子天線15的工作頻率涵蓋第一 RRU 2的工作頻率,第二子天線16的工作 頻率涵蓋第二RRU4的工作頻率。
天線單元1中設置的接入裝置包括第一天線耦合盤11和第二天線耦 合盤12。其中,與第一子天線15對應的為第一天線耦合盤11、與第二子天 線16對應為第二天線耦合盤12。
第一天線耦合盤11位于天線單元1背面的外側,盡量靠近第一子天線 15的中部位置,以減小第一子天線15的饋電點到第一天線耦合盤11的跳 線損耗。第一天線耦合盤11上設置有第一插拔連接件5和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第一插拔連接件5與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相同。第一天線耦合盤11的一 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加一個、并與第 一插拔連接件5 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相同,與第一子天 線15的饋電點連接。
第二天線耦合盤12位于天線單元1背面的外側、并靠近第二子天線16 的中部。第一天線耦合盤12設置有第三插拔連接件5'及兩組對接端口,其 中第三插拔連接件5'與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相同。 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線 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加一個、并與第三插拔連接件5'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N相同,與第二子天線16的饋電點相連接。
本實施例三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的工作方式如下第一天線耦合盤11接收 來自第一RRU2的多通道射頻信號并輸出至第一子天線15的々責電點,或者 第一天線耦合盤11接收來自第一子天線15的饋電點的多通道寬頻帶信號并 輸出至第一RRU2;第二天線耦合盤12接收來自第二RRU4的多通道射頻 信號并輸出至第二子天線16的饋電點,或者第二天線耦合盤12接收來自第 二子天線16的饋電點的多通道寬頻帶信號并輸出至第二RRU4。
上述各實施例中,均以第一插拔連接件為插座端、第二插拔連接件為插 頭端為例,在其他應用場景中,也可以將第一插拔連接件作為插頭端、第二 插拔連接件作為插座端,只要它們能夠相互配合實現插拔即可。
上述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中,分路合路器可以采用微帶線方式或腔體方 式實現,當然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其他實現方式,把來自不同頻段RRU 的多通道射頻信號分別進行合路,或把來自天線單元的多通道寬頻帶信號進 行——分路。當選用不同實現方式的分路合路器時,需對應選擇不同的安裝 方式將分路合路器集成在天線單元中。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 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 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 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 護范圍之內。
2權利要求1、一種應用于雙頻段組網的天線子系統(tǒng),包括天線單元、工作在不同頻段的第一射頻拉遠單元和第二射頻拉遠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單元中設置有與天線單元內部饋電點連接的接入裝置、及作為所述接入裝置對外接口的第一插拔連接件和第三插拔連接件;所述第一射頻拉遠單元上設置有作為對外接口的第二插拔連接件,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上設置有作為對外接口的第四插拔連接件;所述第一射頻拉遠單元通過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與所述天線單元中對應的第一插拔連接件進行插拔連接,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的第四插拔連接件與所述天線單元中對應的第三插拔連接件進行插拔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和 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分別具有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對接端口 ,所述第一 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與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數量相等、位置對應、 且接頭對接;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和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分別具有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 加一個對接端口 ,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與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數量相等、位置對應、且接頭對接。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裝置包括第 一天線耦合盤、第二天線耦合盤和分路合路器;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 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分路合路器的一組對接端口連接;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 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分路合路器的 一組對接端口相連;所述分路合路器設置有三組對接端口 ,每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均與天線子述第一天線耦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的一組對接端口跳線連接,第三組對接端 口連接天線單元內部各通道的饋電點。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位 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 側;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第一天線耦 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之間、并與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或者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第一天線耦 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之間、并與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 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二插拔 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 一射頻拉遠單元的 一側;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 單元的一側;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的 一側。
6、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裝置包括天 線耦合盤和分路合路器;所述分路合路器設置有三組對接端口 ,每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均為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其中一組對接端口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 接端口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連接,第三組對接 端口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述天線耦合盤的一組對接端口跳線連 接;所述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分路合路器的一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天線單元內部各通道的饋電點相 連接。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耦合盤位于所 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 側、與所述天線耦合盤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 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二插拔連接 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一射頻拉遠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具有殼體、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接口端 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二射 頻拉遠單元的一側;或者,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具有殼體、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 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二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 第 一射頻拉遠單元的 一側;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 的一側;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的一側。
9、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單元包括涵蓋 所述第一射頻拉遠單元工作頻率的第一子天線、及涵蓋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 工作頻率的第二子天線;所述接入裝置包括第一天線耦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 所述第 一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 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并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 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第一子天線的饋電點連接;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并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 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第二子天線的饋電點連接。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靠近所述第一子天線的中部;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靠近所述第二子天 線的中部。
11、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 位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二插 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一射頻拉遠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 單元的一側;所述第四插拔連接件的接口端朝向背離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的 一側。
12、 如權利要求3或6所述的天線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合路器 為微帶線分路合路器或腔體分路合路器。
13、 一種應用于雙頻段組網的天線單元,內部包括饋電點;其特征在于, 該天線單元包括與所述饋電點連接的接入裝置、及作為該接入裝置對外接口的第一插拔連 接件和第三插拔連接件。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和 第三插拔連接件具有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對接端口 。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裝置包括第 一天線耦合盤、第二天線耦合盤和分路合路器;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 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 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 與分路合路器的一組對接端口連接;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 對接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 與分路合路器的一組對接端口相連;所述分路合路器設置有三組對接端口 ,每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均與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其中兩組對接端口分別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 述第 一天線耦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的 一組對接端口跳線連接,第三組對接端 口連接天線單元內部各通道的饋電點。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位 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 側;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第一天線耦 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之間、并與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或者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側、所述第一天線耦 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之間、并與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17、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 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 單元的一側。
18、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裝置包括天 線耦合盤和分路合路器;所述分路合路器設置有三組對接端口 ,每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均為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其中一組對接端口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 接端口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連接,第三組對接 端口通過天線單元內部的射頻線纜與所述天線耦合盤的一組對接端口跳線連 接;所述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線子 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個、并與所述分路合路器的一組對接端口連接,另一組對接 端口的數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天線單元內部各通道的饋電點相 連接。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所述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靠近中部的外 側、與所述分路合路器相鄰且共用一個殼體。
20、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 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具有殼體、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接口端 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或者,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具有殼體、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 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 一側;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分路合路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 的一側。
21、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單元包括涵蓋 所述第一射頻拉遠單元工作頻率的第一子天線、及涵蓋所述第二射頻拉遠單元 工作頻率的第二子天線;所述接入裝置包括第一天線耦合盤和第二天線耦合盤; 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并與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 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第一子天線的饋電點連接;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設置有兩組對接端口 ,其中 一組對接端口的數目為天 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加一、并與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連接,另一組對接端口的數 目與天線子系統(tǒng)的通道數相同、并與第二子天線的饋電點連接。
22、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位 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靠近所述第一子天線的中部;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位于所述天線單元背面的外側、且靠近所述第二子天 線的中部。
23、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連接件位 于所述第一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所述第三插拔連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天線耦合盤上、且接口端朝向背離天線單元的一側。
24、如權利要求15或18所述的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合路器為微帶線分路合路器或腔體分路合路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應用于雙頻段組網的天線子系統(tǒng)和天線單元。其中天線子系統(tǒng)包括天線單元、工作在不同頻段的第一射頻拉遠單元和第二射頻拉遠單元。其中第一射頻拉遠單元和第二射頻拉遠單元均采用盲插拔方式與天線單元連接。應用本實用新型中的天線子系統(tǒng)及天線單元,施工難度和工作量小,施工質量及可靠性高,便于拆裝與維護,射頻信號的損耗相對較小,對安裝環(huán)境、安裝空間的要求較低,且視覺效果好。
文檔編號H04W88/08GK201430214SQ20092010978
公開日2010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2日
發(fā)明者史文學, 維 周, 周瑞軍, 寇新忠, 崔明波, 左克鋒, 躍 李, 昕 王, 王大鵬, 王曉東, 王曉峰, 王溪澄, 竇志剛, 健 肖, 健 蘇, 辛中華, 毅 金, 磊 金, 欣 馬 申請人: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