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顯示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1、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以及基于發(fā)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等技術的平面顯示裝置因具有高畫質(zhì)、省電、機身薄及應用范圍廣等優(yōu)點,而被廣泛的應用于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等各種消費性電子產(chǎn)品,成為顯示裝置中的主流。
2、但目前的oled顯示產(chǎn)品的使用性能有待提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顯示裝置,旨在提升oled顯示產(chǎn)品的使用性能。
2、本技術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包括:基板;隔離結構,設置于基板上,隔離結構包括導電結構,且隔離結構圍合形成隔離開口,多個隔離開口包括第一隔離開口和第二隔離開口;輔助電極層,包括位于第二隔離開口的第一導電部,第一導電部覆蓋導電結構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至少部分側面;發(fā)光層,包括位于各隔離開口的發(fā)光結構,多個發(fā)光結構包括位于第二隔離開口第二發(fā)光結構;第一電極層,包括位于各發(fā)光結構背離基板一側的第一電極,第一電極包括位于第二發(fā)光結構背離基板一側的第二子電極,其中,第二子電極覆蓋至少部分第一導電部并通過第一導電部電連接于導電結構。
3、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的實施方式,多個發(fā)光結構還包括位于第一隔離開口的第一發(fā)光結構,第一電極還包括位于第一發(fā)光結構背離基板一側的第一子電極,第一子電極覆蓋導電結構朝向第一隔離開口的側面。
4、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子電極和導電結構直接接觸連接。
5、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導電部和第一子電極的材料相同。
6、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多個隔離開口還包括第三隔離開口,輔助電極層還包括位于第三隔離開口的第二導電部,第二導電部覆蓋導電結構朝向第三隔離開口的側面;
7、多個發(fā)光結構還包括位于第三隔離開口的第三發(fā)光結構,多個第一電極還包括位于第三發(fā)光結構背離基板一側的第三子電極,第三子電極覆蓋至少部分第二導電部并通過第二導電部電連接于導電結構。
8、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二導電部和第一導電部的厚度相同,或者,第二導電部和第一導電部的厚度不同。
9、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二導電部和第一子電極或第二子電極的材料相同。
10、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隔離結構包括第一子層以及位于第一子層背離基板一側的第二子層,第一子層遠離基板的表面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層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內(nèi);
11、導電結構包括第一子層,第一導電部覆蓋至少部分第一子層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側面。
12、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子層在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層在基板的正投影之內(nèi)。
13、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子層在基板的正投影面積小于第二子層在基板的正投影面積。
14、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隔離結構還包括第三子層,第三子層位于第一子層朝向基板的一側,導電結構還包括第三子層,第一導電部覆蓋至少部分第三子層和第一子層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側面。
15、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子層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子層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內(nèi)。
16、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導電部覆蓋第一子層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側面、第三子層背離基板的表面和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側面。
17、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二子層相對第一子層朝向第一隔離開口凸出第一距離,第二子層相對第一子層朝向第二隔離開口凸出第二距離,第二子層相對第一子層朝向第三隔離開口凸出第三距離,第一距離、第二距離和第三距離中至少兩者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1μm;
18、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距離、第二距離和第三距離中的至少兩者相等。
19、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距離、第二距離和第三距離相等。
20、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導電部的材料和第一子層的材料不同。
21、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子層的材料包括鋁,和/或,第一導電部的材料包括銀、氧化銀中的至少一者。
22、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還包括像素定義層,像素定義層設置于基板的一側并包括像素限定部和像素開口,像素開口和隔離開口連通,隔離結構位于像素限定部背離基板的一側,第一導電部還覆蓋部分像素限定部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表面。
23、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導電部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二分段覆蓋導電結構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側面,第二分段覆蓋部分像素限定部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表面,
24、沿遠離基板的方向,至少部分第一分段的橫截面逐漸減小,和/或,第二分段等厚設置。
25、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二發(fā)光結構覆蓋部分第一導電部,或者,第二發(fā)光結構在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導電部在基板的正投影之外。
26、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導電部覆蓋部分導電結構,且部分導電結構由第一導電部露出,第二子電極覆蓋部分由第一導電部露出的導電結構。
27、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導電結構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側面包括第一區(qū)域和第二區(qū)域,第二區(qū)域位于第一區(qū)域背離基板的一側,第一導電部覆蓋第一區(qū)域,第二子電極覆蓋第一導電部和至少部分第二區(qū)域。
28、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隔離結構包括第一子層以及位于第一子層朝向基板一側的第三子層,第一子層靠近基板的表面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子層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內(nèi);
29、導電結構包括第三子層,第一導電部覆蓋第三子層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側面和第三子層背離基板的表面;
30、或者,導電結構包括第一子層與第三子層,第一導電部覆蓋第一子層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側面與第三子層背離基板的表面;
31、或者,導電結構包括第一子層與第三子層,第一導電部的至少部分設置于第一子層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側面、第三子層背離基板的表面、第三子層朝向第二隔離開口的側面。
32、根據(jù)本技術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三子層的材料包括鉬。
33、本技術第三方面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包括:
34、在基板上形成第二電極和隔離結構,隔離結構包括導電結構,且隔離結構圍合形成隔離開口,第二電極由所述隔離開口露出,多個隔離開口包括第一隔離開口和第二隔離開口;
35、在隔離結構背離基板的一側設置第一制備材料層,第一制備材料層包括沿遠離基板的方向?qū)盈B設置的第一發(fā)光材料層和第一子電極材料層,部分所述第一發(fā)光材料層落入所述第一隔離開口形成第一發(fā)光結構,部分所述第一子電極材料層落入所述第一隔離開口形成第一子電極;
36、對第一制備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形成位于第二隔離開口的第一導電部;
37、在隔離結構背離基板的一側設置第二制備材料層,第二制備材料層包括沿遠離基板的方向?qū)盈B設置的第二發(fā)光材料層和第二子電極材料層,部分所述第一發(fā)光材料層落入所述第一隔離開口形成第一發(fā)光結構,部分所述第一子電極材料層落入所述第一隔離開口形成第一子電極,所述第二子電極位于所述第一導電部背離所述基板的一側并通過所述第一導電部電連接于所述導電結構;
38、對第二制備材料層進行圖案化處理,去除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隔離開口所在區(qū)域以外的第二發(fā)光材料層和第二子電極材料層。
39、本技術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上述任一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或者上述任一方法制備的顯示面板。
40、根據(jù)本技術實施例的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包括基板、隔離結構、輔助電極層和發(fā)光層。隔離結構圍合形成隔離開口,發(fā)光層的發(fā)光結構位于隔離開口內(nèi),使得隔離結構能夠改善不同發(fā)光結構之間出光易串擾的問題。輔助電極層包括覆蓋導電結構的第一導電部,第一電極層的第二子電極和第一導電部相互搭接,使得第二子電極通過第一導電部能夠和導電結構相互電連接,能夠提高第二子電極和導電結構的搭接良率,進而提高顯示面板良率,提高顯示面板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