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移動通信系統(tǒng)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有旁路功能的寬頻帶低噪聲放大器。
背景技術:
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技術領域,低噪聲放大器作為最重要的器件之一,位于接收機的最前端,其主要功能是:在克服噪聲的情況下把天線接收的信號進行足夠的放大,為后級電路提供足夠高的信號電平,即在提供增益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少噪聲;同時還需要具有信號旁路功能,即在放大器無供電時或失效時具有信號通路,不至于導致系統(tǒng)通信中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有旁路功能的寬頻帶低噪聲放大器,保證了低噪聲放大器具有旁路功能,同時具有較低的旁路插損。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帶有旁路功能的寬頻帶低噪聲放大器,包括低噪聲放大管及其外圍電路,低噪聲放大管的輸入端通過輸入電容與輸入端連接,低噪聲放大管的輸出端通過輸出電容與輸出端連接,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單刀雙擲開關電路,單刀雙擲開關電路包括第一PIN管D1、第二PIN管D2、第三PIN管D3、第四PIN管D4、第五PIN管D5、第六PIN管D6、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第一電感L1、第五電感L5、第十二電感L12、第二電容C2、第七電容C7和第十五電容C15;
所述的輸入電容包括相互串聯(lián)的第一電容C1和第三電容C3;第一電感L1與第二電容C2串聯(lián)后,分別與第一PIN管D1和第二PIN管D2并聯(lián),再整體串聯(lián)在第一電容C1和第三電容C3之間;
所述的輸出電容包括相互串聯(lián)的第十三電容C13和第十六電容C16;所述的第六PIN管D6串聯(lián)在第十三電容C13和第十六電容C16之間,第十二電感L12與第十五電容C15串聯(lián)后并聯(lián)在第六PIN管D6兩端;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和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連接成微帶線節(jié)點,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的另一端連接到第一電容C1與第一PIN管D1之間的節(jié)點,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的另一端連接到第六PIN管D6和第十六電容C16之間;所述的微帶線節(jié)點分別通過第三PIN管D3接地、通過第四PIN管D4接地、通過第五電感L5連接第七電容C7后接地、通過第四電阻R4接地、通過第五PIN管D5接地;
所述的波長為本放大器的工作波長。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低噪聲放大管的輸出端設有第八電容C8,第八電容C8與第十三電容C13之間設有增益均衡電路;所述的增益均衡電路包括依次連接在第八電容C8與第十三電容C13之間的主路上的第一至第三支路;其中,第一支路為:第六電感L6和第九電容C9相互并聯(lián)后一端接地、另一端通過第五電阻R5接入主路;第二支路為:串聯(lián)在主路上的第十電容C10,第十電容C10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七電感L7和第九電感L9接地;第三支路為:第八電感L8和第十二電容C12相互并聯(lián)后一端接地、另一端通過第六電阻R6接入主路。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增益均衡電路后端連接有π型衰減電路。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π型衰減電路包括串聯(lián)在主路上的第八電阻R8,第八電阻R8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七電阻R7和第九電阻R9接地。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輸入端為第一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第一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與第一電容C1之間設有微帶匹配電路,微帶匹配電路由一段高阻微帶線和一段低阻微帶線串聯(lián)而成,所述的高阻為大于或等于50歐姆,低阻為小于50歐姆。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輸出端為第二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第二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與第十六電容C16之間設有微帶匹配電路,微帶匹配電路由一段高阻微帶線和一段低阻微帶線串聯(lián)而成,所述的高阻為大于或等于50歐姆,低阻為小于50歐姆。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和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的特征阻抗等于50±50歐姆。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僅采用單級放大且為單端結構,保證了適當?shù)男盘柟β试鲆婧透偷碾娐窐嬙斐杀?;采用PIN管加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構造的單刀雙擲開關電路,保證了低噪聲放大器具有旁路功能,同時具有較低的旁路插損,更低的電路構造成本以及更高的可靠性。
2、采用寬帶增益均衡電路,對增益波動進行補償,保證了信號的寬帶增益平坦度。
3、采用高Q值集總參數(shù)元件匹配電路,有效地降低了噪聲系數(shù),減小了電路尺寸,因此該低噪聲放大器具有更低的噪聲系數(shù)和更小的體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2、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旁路功能的寬頻帶低噪聲放大器,包括低噪聲放大管及其外圍電路,低噪聲放大管的輸入端通過輸入電容與輸入端連接,低噪聲放大管的輸出端通過輸出電容與輸出端連接,它還包括單刀雙擲開關電路,單刀雙擲開關電路包括第一PIN管D1、第二PIN管D2、第三PIN管D3、第四PIN管D4、第五PIN管D5、第六PIN管D6、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第一電感L1、第五電感L5、第十二電感L12、第二電容C2、第七電容C7和第十五電容C15;所述的輸入電容包括相互串聯(lián)的第一電容C1和第三電容C3;第一電感L1與第二電容C2串聯(lián)后,分別與第一PIN管D1和第二PIN管D2并聯(lián),再整體串聯(lián)在第一電容C1和第三電容C3之間;所述的輸出電容包括相互串聯(lián)的第十三電容C13和第十六電容C16;所述的第六PIN管D6串聯(lián)在第十三電容C13和第十六電容C16之間,第十二電感L12與第十五電容C15串聯(lián)后并聯(lián)在第六PIN管D6兩端;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和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連接成微帶線節(jié)點,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的另一端連接到第一電容C1與第一PIN管D1之間的節(jié)點,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的另一端連接到第六PIN管D6和第十六電容C16之間;所述的微帶線節(jié)點分別通過第三PIN管D3接地、通過第四PIN管D4接地、通過第五電感L5連接第七電容C7后接地、通過第四電阻R4接地、通過第五PIN管D5接地;所述的波長為本放大器的工作波長。
優(yōu)選的,所述的低噪聲放大管的輸出端設有第八電容C8,第八電容C8與第十三電容C13之間設有增益均衡電路;所述的增益均衡電路包括依次連接在第八電容C8與第十三電容C13之間的主路上的第一至第三支路;其中,第一支路為:第六電感L6和第九電容C9相互并聯(lián)后一端接地、另一端通過第五電阻R5接入主路;第二支路為:串聯(lián)在主路上的第十電容C10,第十電容C10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七電感L7和第九電感L9接地;第三支路為:第八電感L8和第十二電容C12相互并聯(lián)后一端接地、另一端通過第六電阻R6接入主路。
優(yōu)選的,所述的增益均衡電路后端連接有π型衰減電路。所述的π型衰減電路包括串聯(lián)在主路上的第八電阻R8,第八電阻R8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七電阻R7和第九電阻R9接地。
優(yōu)選的,所述的輸入端為第一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第一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與第一電容C1之間設有微帶匹配電路,微帶匹配電路由一段高阻微帶線和一段低阻微帶線串聯(lián)而成,所述的高阻為大于或等于50歐姆,低阻為小于50歐姆。
優(yōu)選的,所述的輸出端為第二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第二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與第十六電容C16之間設有微帶匹配電路,微帶匹配電路由一段高阻微帶線和一段低阻微帶線串聯(lián)而成,所述的高阻為大于或等于50歐姆,低阻為小于50歐姆。
優(yōu)選的,所述的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和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的特征阻抗等于50 ±50歐姆。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第一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P1、第二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P2、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第六電容C6、第七電容C7、第八電容C8、第九電容C9、第十電容C10、第十一電容C11、第十二電容C12、第十三電容C13、第十四電容C14、第十五電容C15、第十六電容C16、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11、第一電感L1、第二電感L2、第三電感L3、第四電感L4、第五電感L5、第六電感L6、第七電感L7、第八電感L8、第九電感L9、第十電感L10、第十一電感L11、第十二電感L12、第一PIN管D1、第二PIN管D2、第三PIN管D3、第四PIN管D4、第五PIN管D5、第六PIN管D6、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1、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2、低噪聲放大管TR1。其中,第一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P1作為信號輸入端與第一電容C1的一端相連接,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1的一端、第一電感L1的一端、第一PIN管D1的第1引腳及第二PIN管D2的第1引腳,第一電感L1的另一端連接第二電容C2的一端,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PIN管D1的第2引腳、第二PIN管D2的第2引腳、第二電感L2的一端及第三電容C3的一端,第二電感L2的另一端接地,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三電感L3的一端及低噪聲放大管TR1的第2引腳,第三電感L3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四電容C4的一端、第一電阻R1的一端及低噪聲放大管TR1的第1引腳,低噪聲放大管TR1的第3,4,5,6,8引腳接地,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五電容C5的一端及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三電阻R3的一端及第十一電容C11的一端即VCC端,VCC為電源輸入端,第十一電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六電容C6的一端及第四電感L4的一端,第六電容C6另一端接地,第四電感L4的另一端分別連接低噪聲放大管TR1的第7引腳及第八電容C8的一端,第八電容C8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五電阻R5的一端、第七電感L7的一端及第十電容C10的一端,第七電感L7的另一端接地,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六電感L6的一端及第九電容C9的一端,第六電感L6的另一端及第九電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十電容C10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九電感L9的一端、第六電阻R6的一端、第七電阻R7的一端及第八電阻R8的一端,第九電感L9的另一端及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八電感L8的一端及第十二電容C12的一端,第八電感L8的另一端及第十二電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九電阻R9的一端、第十電感L10的一端及第十三電容C13的一端,第九電阻R9及第十電感L10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三電容C13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十一電感L11的一端、第六PIN管D6的第1引腳及第十二電感L12的一端,第十二電感L12的另一端連接第十五電容C15的一端,第十五電容C15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六PIN管D6的第2引腳、第十六電容C16的一端及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2的一端,第十一電感L1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十四電容C14的一端、第十電阻R10及第十一電阻C11的一端,第十四電容C14和第十一電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第十電阻R10的另一端與第十一電容C11的一端即VCC端連接在一起,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五PIN管D5的第1引腳、第四電阻R4的一端、第五電感L5的一端、第三PIN管D3的第1引腳、第四PIN管D4的第1引腳及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1的另一端,第五電感L5的另一端連接第七電容C7的一端,第七電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三PIN管D3的第2引腳、第四PIN管D4的第2引腳、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及第五PIN管D5的第2引腳均接地,第二表貼安裝金屬連接插座P2作為信號的輸出端,與第十六電容C16的另一端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所述的放大管型號為MGA-633P8時,則適應于700MHz-920MHz頻段;所述的放大管型號為MGA-634P8時,則適應于1700MHz-2000MHz頻段;所述的放大管型號為MGA-635P8時,則適應于2300MHz-2600MHz頻段。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所述放大管的工作點為5V,50mA,但不局限于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所述第一PIN管D1、第二PIN管D2、第三PIN管D3、第四PIN管D4、第五PIN管D5、第六PIN管D6的型號為BAR88,但均可以被其他型號的PIN管替代。
第一PIN管D1和第二PIN管D2處于并排并聯(lián)狀態(tài)。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所述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等組成π型衰減電路來調(diào)整增益大小,從而獲得合適的增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所述第三PIN管D3和第四PIN管D4處于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微帶線1末端的兩側(cè),且為并聯(lián)狀態(tài)。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所述第十電阻R10可以被兩只或兩只以上的電阻并聯(lián)替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所述第三電阻R3為0歐姆,但可以被其他阻值的電阻替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所述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第六電容C6、第十一電阻R11、第十四電容C14均可以被兩只或兩只以上的電容并聯(lián)替代。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低噪聲放大管,是指設置在接收端的放大管。本實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第一、第二等數(shù)字僅為用于區(qū)分各部件的標號,沒有數(shù)字的順序含義。本實用新型具有更優(yōu)的電路性能,更低的構造成本,更小的體積,從而更加實用,應用也更加廣泛。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