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充電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充電座用的五金件以及設置有該五金件的充電座。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通訊設備的充電座是利用充電座中的電路板將市電轉換成直流電后,通過五金件與通訊設備的電池的充電電極進行接觸,從而實現(xiàn)對通訊設備進行充電。而充電座的五金件的常規(guī)的安裝方式是現(xiàn)將五金件與電路板上的焊盤進行焊接,然后通過充電座的座體對電路板進行固定,進而將五金件安裝在充電座的座體的開口槽內(nèi)。
但是,該安裝方式存在以下缺點:
第一,對五金件和電路板進行焊接操作時,需要通過夾具對五金件和電路板進行固定,因此,需要額外的進行夾具制作,使得加工成本較高。
第二,五金件與電路板的焊接時,需要對五金件進行刷焊錫膏后在對五金件和電路板進行焊接,使得五金件的安裝工序多且操作復雜。
第三,五金件與電路板的焊接多為人工進行焊接操作,使得加工成本較高,并且,手工焊接容易存在焊錫過度使用、焊接速度慢等缺點,還容易使焊接處出現(xiàn)少錫、虛焊、假焊以及脫焊等問題,使得返工率高、不良品多,而且對生產(chǎn)效率以及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便于安裝的充電座用的五金件。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組裝方便的充電座。
為了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充電座用的五金件,其中,五金件具有安裝部、輸入部和輸出部,安裝部上設置有彈片,彈片的第一端與安裝部的本體固定連接,輸入部與安裝部的第一端固定連接,輸出部與安裝部的第二端固定連接,且輸出部與安裝部之間形成夾角。
進一步的方案是,輸入部具有彈性且輸入部呈弧形設置。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輸入部的第一端與安裝部的第一端固定連接,輸入部上設置有第一觸點,且第一觸點位于輸入部的第二端上。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輸出部具有第一彎折部,且輸出部上設置有第二觸點,第二觸點位于第一彎折部上。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彈片在靠近彈片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二彎折部,彈片在靠近彈片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三彎折部,第二彎折部與本體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三彎折部與本體之間的距離。
由上可見,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充電座用的五金件的結構設置,使得該五金件具有結構簡單、便于安裝等優(yōu)點。具體地,五金件通過安裝部上的彈片與充電座上的限位塊進行連接,并通過輸入部上的第一觸點與充電座內(nèi)的PCM電路板的焊盤進行接觸,從而實現(xiàn)五金件與PCM電路板進行電連接。相比于傳統(tǒng)的五金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五金件無需與PCM電路板進行焊接,進而避免五金件與PCM電路板的連接處出現(xiàn)脫焊、少錫以及虛焊等情況,并簡化五金件的安裝方法,降低生產(chǎn)成本。
為了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充電座,包括座體、PCM電路板和五金件,座體中部具有容納腔,且座體上設置有收容槽,PCM電路板安裝在容納腔內(nèi),五金件位于收容槽內(nèi),且五金件與PCM電路板電連接,其中,五金件具有安裝部、輸入部和輸出部,安裝部上設置有彈片,彈片的第一端與安裝部的本體固定連接,輸入部與安裝部的第一端固定連接,輸出部與安裝部的第二端固定連接,且輸出部與安裝部之間形成夾角。
進一步的方案是,輸入部具有彈性且輸入部呈弧形設置。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輸入部的第一端與安裝部的第一端固定連接,輸入部上設置有第一觸點,且第一觸點位于輸入部的第二端上。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輸出部具有第一彎折部,且輸出部上設置有第二觸點,第二觸點位于第一彎折部上。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彈片在靠近彈片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二彎折部,彈片在靠近彈片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三彎折部,第二彎折部與本體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三彎折部與本體之間的距離。
由上可見,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充電座設置和結構設計,使得充電座結構簡單、組裝方便等優(yōu)點。具體地,在對充電座進行組裝時,只需將五金件安裝在收容槽的開口上,并使五金件的安裝部上的彈片與充電座上的限位塊進行連接,同時使PCM電路板的焊盤與五金件的輸入部上的第一觸點接觸,從而實現(xiàn)PCM電路板與五金件進行電連接,并使PCM電路板對五金件進行固定。相比與傳統(tǒng)的充電座的組裝方法,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電座無需對五金件和PCM電路板進行焊接,簡化加工步驟和組裝方法,降低生產(chǎn)成本的同時能夠避免五金件與PCM電路板的連接處出現(xiàn)脫焊、少錫以及虛焊等情況,提高了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充電座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充電座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充電座實施例的五金件的第一視角下的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充電座實施例的五金件的第二視角下的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充電座實施例的五金件的第三視角下的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充電座1包括座體11、PCM電路板14以及五金件2。座體11的中部具有容納腔12,容納腔12內(nèi)設置有多個定位銷柱121,PCM電路板14安裝在容納腔12內(nèi),并且,PCM電路板14通過螺栓與容納腔12內(nèi)的多個定位銷柱121固定連接,進而使PCM電路板14與座體2固定連接。此外,座體11上還設置至少一個收容槽13,每一個收容槽13內(nèi)設置有多個開口131,五金件2位于收容槽13內(nèi),并且安裝在每一個開口131上。PCM電路板14上設置有與開口131相匹配的多個焊盤,并且,一個焊盤與一個開口上的五金件2電連接。
具體地,參照圖3至圖5,并結合圖2,五金件2具有安裝部3、輸入部4和輸出部5,輸入部4的第一端41與安裝部3的第一端32固定連接,輸出部5的第一端與安裝部3的第二端33固定連接,并且,輸出部5與安裝部3之間形成夾角A。其中,輸入部4和輸出部5位于安裝部3的第一側。
輸入部4具有彈性,且輸入部4的第一端自第二端朝向安裝部3的第一側呈弧形設置。輸入部4上設置有第一觸點421,第一觸點421位于輸入部4的第二端42上,第一觸點421用于與PCM電路板14上的焊盤進行電連接。
輸出部5的第一端和安裝部3之間設置有圓弧部50,圓弧部50的第一端與安裝部3的第二端相切,圓弧部50的第二端與輸出部5的第一端相切。由于五金件2本身由金屬制成,使得五金件2本身具有一定的彈性,而通過在輸出部5和安裝部3之間設置圓弧部50,使得輸出部5與安裝部3之間在發(fā)生相對位移時,輸出部5和安裝部3的連接處的受力更加能夠均勻,即使得圓弧部50的受力更加均勻,進而使得當通訊設備放入收容槽12內(nèi)充電,且通訊設備的電池的充電電極與五金件2的輸出部5接觸時,輸出部5可以通過圓弧部50進行彈性形變,使得輸出部5能夠與通訊設備的電池的充電電極進行穩(wěn)固連接,并且,防止輸出部5與安裝部3的連接處由于受力不均勻而發(fā)生斷裂。
此外,輸出部5上具有第一彎折部51,并且,輸出部5的第二端通過第一彎折部51彎折向安裝部3。輸出部5上設置有第二觸點511,第二觸點511位于第一彎折部51上,第二觸點511用于與通訊設備的電池的充電電機進行電連接。其中,由于五金件2為金屬材料,所以第二觸點511能夠與第一觸點421進行電連接。
安裝部3上設置有彈片31,彈片31位于安裝部3的與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彈片31的第一端311與安裝部3的本體固定連接,并且,彈片31在靠近彈片31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二彎折部313,彈片31在靠近彈片31的第二端設置有第三彎折部314。其中,第二彎折部313與安裝部3的本體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三彎折部314與安裝部3的本體之間的距離。
如圖2所示,結合圖3,當對充電座1的五金件2進行組裝時,首先,將五金件2安裝在座體11的收容槽13的開口131內(nèi),并使五金件2的安裝部3上的彈片31扣合在座體11的限位塊111上,五金件2通過彈片的第二彎折部313進行定位,并通過第三彎折部314抵接在限位塊111上對五金件2進行固定。此外,五金件2的輸出部5的第二端與座體11的限位塊112鄰接,進而對輸出部5的第二端進行限位,防止輸出部5的第二端上翹至收容槽13內(nèi),影響通訊設備的充電。
接著,將PCM電路板14通過螺栓固定在容納腔12內(nèi)的定位銷柱121上,并使PCM電路板14的焊盤朝向五金件2。在對PCM電路板14進行安裝時,使五金件2的輸入部4的第二端42上的觸點421與PCM電路板14上的焊盤進行抵接,使PCM電路板14對五金件2進行進一步的固定,并防止五金件2發(fā)生脫落,同時保證輸入部4的第二端42上的觸點421與PCM電路板14上的焊盤電連接。
由上可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五金件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等優(yōu)點,而充電座具有結構簡單、組裝方便等優(yōu)點。在對充電座進行組裝時,只需將五金件安裝在收容槽的開口上,并使五金件的安裝部上的彈片與充電座上的限位塊進行連接,同時使PCM電路板的焊盤與五金件的輸入部上的第一觸點接觸,從而實現(xiàn)PCM電路板與五金件進行電連接,并使PCM電路板對五金件進行固定。相比與傳統(tǒng)的充電座的組裝方法,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電座無需對五金件和PCM電路板進行焊接,簡化加工步驟和組裝方法,降低生產(chǎn)成本的同時能夠避免五金件與PCM電路板的連接處出現(xiàn)脫焊、少錫以及虛焊等情況,提高了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
最后需要強調(diào)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變化和更改,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