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子電路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向dc-dc變換器及充電機。
背景技術:
雙向dc/dc變換器,能將一種直流電能轉(zhuǎn)換成另一種形式的直流電能,主要對電壓、電流實現(xiàn)變換。它在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tǒng)、交通、航天航空、計算機和通訊、家用電器、國防軍工、工業(yè)控制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雙向dc/dc即能夠?qū)崿F(xiàn)把大電壓小電流的輸入通過dc轉(zhuǎn)換器變換成小電壓大電流或?qū)⑿‰妷捍箅娏鞯妮斎胪ㄟ^變換器變換成大電壓小電流。
現(xiàn)有的雙向dc/dc變換器中大多采用一個體積較大的電抗器來進行升壓或降壓處理后輸出,以保證有較大功率輸出至用電負載,相應地,也需要適配散熱器以避免溫升嚴重而導致直流電源發(fā)燙以及被燒毀的危險。電抗器以及適配的散熱器體積厚重,且成本較高,不利于運輸。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雙向dc-dc變換器及充電機,旨在解決雙向dc-dc變換器中,電抗器以及適配的散熱器體積厚重,且成本較高,不利于運輸?shù)膯栴}。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雙向dc-dc變換器,所述雙向dc-dc變換器包括六路igbt橋路、第一電抗器、第二電抗器、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所述負極電源端、第一濾波電路、第二濾波電路及控制板,六路所述igbt橋路中的第一igbt橋路、第二igbt橋路和第三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一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與所述第一電抗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與所述第二電抗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與所述第三電抗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抗器的第二端與六路所述igbt橋路中的第四igbt橋路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第二電抗器的第二端與六路所述igbt橋路中第五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第三電抗器的第二端與六路所述igbt橋路中第六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第四igbt橋路、第五igbt橋路和第六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分別與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板分別與六路所述igbt橋路的受控端連接;所述第一濾波電路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與所述負極電源端之間;所述第二濾波電路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與所述負極電源端之間;其中,
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據(jù)上位機輸入的控制信號,控制六路所述igbt橋路工作。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igbt橋路包括第一igbt上橋臂及第一igbt下橋臂,所述第一igbt上橋臂及所述第一igbt下橋臂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連接,所述第一igbt上橋臂的集電極為所述第一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一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一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一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一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一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一igbt下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igbt橋路包括第二igbt上橋臂及第二igbt下橋臂,所述第二igbt上橋臂及第二igbt下橋臂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連接,所述第二igbt上橋臂的集電極為所述第二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二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二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二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二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二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二igbt下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三igbt橋路包括第三igbt上橋臂及第三igbt下橋臂,所述第三igbt上橋臂及所述第三igbt下橋臂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連接,所述第三igbt上橋臂的集電極為所述第三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三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三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三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三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三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三igbt下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四igbt橋路包括第四igbt上橋臂及第四igbt下橋臂,所述第四igbt上橋臂及第四igbt下橋臂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連接,所述第四igbt上橋臂的集電極為所述第四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四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四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四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四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四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四igbt下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五igbt橋路包括第五igbt上橋臂及第五igbt下橋臂,所述第五igbt上橋臂及所述第五gbt下橋臂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連接,所述第五igbt上橋臂的集電極為所述第五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五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五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五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五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五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五igbt下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六igbt橋路包括第六igbt上橋臂及第六igbt下橋臂,所述第六igbt上橋臂及第六igbt下橋臂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連接,所述第六igbt上橋臂的集電極為所述第二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六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六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六igbt上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六igbt下橋臂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六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六igbt下橋臂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連接。
所述第一濾波電路包括第一電阻和多個第一電容,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負極電源端連接;多個所述第一電容與所述第一電阻并聯(lián)設置;
所述第二濾波電路包括第二電阻和多個第二電容,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負極電源端連接;多個所述第二電容與所述第二電阻并聯(lián)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雙向dc-dc變換器還包括預充電電路,所述預充動電路包括斷路器、接觸器及第三電阻,所述接觸器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及所述斷路器的第一輸入端互連,所述接觸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斷路器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斷路器的第二輸入端和第二輸端串聯(lián)設置在所述負極電源端上。
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充電機,所述充電機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任意一項所述的雙向dc-dc變換器;所述雙向dc-dc變換器包括六路igbt橋路、第一電抗器、第二電抗器、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所述負極電源端、第一濾波電路、第二濾波電路及控制板,六路所述igbt橋路中的第一igbt橋路、第二igbt橋路和第三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一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與所述第一電抗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與所述第二電抗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與所述第三電抗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抗器的第二端與六路所述igbt橋路中的第四igbt橋路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第二電抗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五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第三電抗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六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第四igbt橋路、第五igbt橋路和第六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分別與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板分別與六路所述igbt橋路的受控端連接;所述第一濾波電路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與所述負極電源端之間;所述第二濾波電路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與所述負極電源端之間;其中,
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據(jù)上位機輸入的控制信號,控制六路所述igbt橋路工作。
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六路結構相同的igbt橋路以及與之對應設置的電抗器將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或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輸入的電壓進行升壓/降價處理后輸出,各六路igbt橋路結構相同,且構成三組并聯(lián)設置,并通過控制板來控制六路igbt橋路工作,以使流經(jīng)三路電抗器內(nèi)部電流互相交錯120度,以使紋波電流的相互抵消,從而降低輸出電流中的紋波。
可以理解的是,三組并聯(lián)設置的buck回路/boost回路,將dc-dc變換器的電流通過三個buck回路/boost回路進行分流,以降低流經(jīng)每一buck回路/boost回路中電抗器的電流,進而電抗器的功率,如此設置,避免了電抗器因功率過高而導致dc-dc變換器溫升嚴重,進而可以減輕散熱器的工作負擔。
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電抗器、第二電抗器和第三電抗器在buck回路/boost回路工作時,相當于并聯(lián)設置,由于并聯(lián)的電抗器可以在保證電感量,同時兩個小的電抗器也提高了電源板布局的靈活性,從而有效減小電源板體積,以減小雙向dc-dc變換器的體積。本發(fā)明還解決了雙向dc-dc變換器為了保證大功率的輸出需要采用電感儲能量大的電抗器進行儲能,而電抗器的儲能量與其體積成正比,限制了電源裝置dc-dc整體輕薄化的發(fā)展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雙向dc-dc變換器應用于充電機中的功能模塊示意圖;
圖2為圖1雙向dc-dc變換器一實施例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本發(fā)明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若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tài)(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另外,若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qū)崿F(xiàn)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xiàn)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xiàn)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發(fā)明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雙向dc-dc變換器。
參照圖1,在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中,所述雙向dc-dc變換器包括六路igbt橋路、第一電抗器l1、第二電抗器l2、第三電抗器l3、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所述負極電源端v-、第一濾波電路10、第二濾波電路20及控制板30。
其中,六路所述igbt橋路中的第一igbt橋路s11、第二igbt橋路s12和第三igbt橋路s13的第一導通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連接,所述第一igbt橋路s11第二導通端與所述第一電抗器l1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與所述第二電抗器l2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igbt橋路的第二導通端與所述第三電抗器l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抗器l1的第二端與六路所述igbt橋路中的第四igbt橋路s21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第二電抗器l2的第二端與六路所述igbt橋路中第五igbt橋路的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第三電抗器l3的第二端與六路所述igbt橋路中第六igbt橋路s23的第一導通端連接;所述第四igbt橋路s21、第五igbt橋路s22和第六igbt橋路s23的第二導通端分別與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連接;所述控制板分別與六路所述igbt橋路的受控端連接;所述第一濾波電路10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與所述負極電源端v-之間;所述第二濾波電路20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與所述負極電源端v-之間;其中,
所述控制板30,用于根據(jù)上位機輸入的控制信號,控制六路所述igbt橋路工作。
本實施例中,第一濾波電路10和第二濾波電路20用于濾除輸入/輸出電壓中的紋波??刂瓢?0內(nèi)置有dsp芯片,通過通訊接口與上位機通訊連接,并基于用戶需求,根據(jù)上位機誰的控制信號,六路igbt橋路工作。
具體地,在降壓工作模式下,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作為雙向dc-dc變換器的輸入端,第一igbt橋路s11、第四igbt橋路s21的上橋臂中續(xù)流二極管以及第一電抗器l1組成第一buck電路,第二igbt橋路s12、第五igbt橋路s22的上橋臂中續(xù)流二極管以及第二電抗器l2組成第二buck電路,第三igbt橋路s13、第六igbt橋路s23的上橋臂中續(xù)流二極管以及第三電抗器l3組成第三buck電路,并且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作為雙向dc-dc變換器的輸出端,從而實現(xiàn)電流從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向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降壓傳輸。或者,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作為雙向dc-dc變換器的輸入端,第四igbt橋路s21、第一igbt橋路s11的上橋臂中續(xù)流二極管以及第一電抗器l1組成第一buck電路,第五igbt橋路s22、第二igbt橋路s12的上橋臂中續(xù)流二極管以及第二電抗器l2組成第二buck電路,第六igbt橋路s23、第三igbt橋路s13的上橋臂中續(xù)流二極管以及第三電抗器l3組成第二buck電路,并且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作為雙向dc-dc變換器的輸出端;從而實現(xiàn)電流從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向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降壓傳輸。
在升壓工作模式下,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作為雙向dc-dc變換器的輸入端,第一igbt橋路s11的上橋臂始終導通、第四igbt橋路s21以及第一電抗器l1組成第一boost電路,第二igbt橋路s12的上橋臂始終導通、第五igbt橋路s22以及第二電抗器l2組成第二boost電路,第三igbt橋路s13的上橋臂始終導通、第六igbt橋路s23以及第三電抗器l3組成第三boost電路,并且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作為雙向dc-dc變換器的輸出端,從而實現(xiàn)電流從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向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升壓傳輸。或者,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雙向dc-dc變換器的輸入端,第四igbt橋路s21的上橋臂始終導通、第一igbt橋路s11以及第一電抗器l1組成第一boost電路,第五igbt橋路s22的上橋臂始終導通、第二igbt橋路s12以及第二電抗器l2組成第二boost電路,第六igbt橋路s23的上橋臂始終導通、第三igbt橋路s13以及第三電抗器l3組成第二boost電路并且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作為雙向dc-dc變換器的輸出端,從而實現(xiàn)電流從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向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升壓傳輸,如此設置,輸入、輸出對稱拓撲結構實現(xiàn)了輸入、輸出任意電壓范圍內(nèi)的能量雙向流動,相較于單一的buck電路以及boost電路,雙向dc-dc變換器體積小,且成本較低。此外,本發(fā)明通過共用電抗器l1、l2、l3設計的buck、boost電路,實現(xiàn)了輸出電壓全范圍可調(diào)。
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六路結構相同的igbt橋路以及與之對應設置的電抗器將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或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輸入的電壓進行升壓/降價處理后輸出,各六路igbt橋路結構相同,且構成三組并聯(lián)設置,并通過控制板30來控制六路igbt橋路工作,以使流經(jīng)三路電抗器內(nèi)部電流互相交錯120度,以使紋波電流的相互抵消,從而降低輸出電流中的紋波。
可以理解的是,三組并聯(lián)設置的buck回路/boost回路,將dc-dc變換器的電流通過三個buck回路/boost回路進行分流,以降低流經(jīng)每一buck回路/boost回路中電抗器的電流,進而電抗器的功率,如此設置,避免了電抗器因功率過高而導致dc-dc變換器溫升嚴重,進而可以減輕散熱器的工作負擔。
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電抗器l1、第二電抗器l2和第三電抗器l3在buck回路/boost回路工作時,相當于并聯(lián)設置,由于并聯(lián)的電抗器可以在保證電感量,同時兩個小的電抗器也提高了電源板布局的靈活性,從而有效減小電源板體積,以減小雙向dc-dc變換器的體積。本發(fā)明還解決了雙向dc-dc變換器為了保證大功率的輸出需要采用電感儲能量大的電抗器進行儲能,而電抗器的儲能量與其體積成正比,限制了電源裝置dc-dc整體輕薄化的發(fā)展的問題。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igbt橋路s11包括第一igbt上橋臂s11h及第一igbt下橋臂s11l,所述第一igbt上橋臂s11h的門極和所述第一igbt下橋臂s11l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30連接,所述第一igbt上橋臂s11h的集電極為所述第一igbt橋路s1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一igbt上橋臂s11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一igbt下橋臂s11l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一igbt上橋臂s11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一igbt下橋臂s11l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一igbt橋路s1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一igbt下橋臂s11l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v-連接。
本實施例中,第一igbt上橋臂s11h和第一igbt下橋臂s11l均帶有反向并聯(lián)二極管,如此設置。使得第一igbt上橋臂s11h和第一igbt下橋臂s11l既可以實現(xiàn)開關作用,又同時兼有續(xù)流二極管的功能,從而進一步減小dc-dc變換器電路板體積,并降低成本。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二igbt橋路s12包括第二igbt上橋臂s12h及第二igbt下橋臂s12l,所述第二igbt上橋臂s12h的門極和所述第二igbt下橋臂s2l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30連接,所述第二igbt上橋臂s12h的集電極為所述第二igbt橋路s2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二igbt上橋臂s12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二igbt下橋臂s2l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二igbt上橋臂s12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二igbt下橋臂s2l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二igbt橋路s12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二igbt下橋臂s2l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v-連接。
本實施例中,第二igbt上橋臂s12h和第二igbt下橋臂s2l均帶有反向并聯(lián)二極管,如此設置。使得第二igbt上橋臂s12h和第二igbt下橋臂s12l既可以實現(xiàn)開關作用,又同時兼有續(xù)流二極管的功能,從而進一步減小dc-dc變換器電路板體積,并降低成本。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三igbt橋路s13包括第三igbt上橋臂s13h及第三igbt下橋臂s13l,所述第三igbt上橋臂s13h及所述第三igbt下橋臂s13l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30連接,所述第三igbt上橋臂s13h的集電極為所述第三igbt橋路s13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三igbt上橋臂s13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三igbt下橋臂s13l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三igbt上橋臂s13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三igbt下橋臂s13l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三igbt橋路s13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三igbt下橋臂s13l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v-連接。
本實施例中,第三igbt上橋臂s13h和第三igbt下橋臂s13l均帶有反向并聯(lián)二極管,如此設置。使得第三igbt上橋臂s13h和第三igbt下橋臂s3l既可以實現(xiàn)開關作用,又同時兼有續(xù)流二極管的功能,從而進一步減小dc-dc變換器電路板體積,并降低成本。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四igbt橋路s21包括第四igbt上橋臂s21h及第四igbt下橋臂s21l,所述第四igbt上橋臂s21h及第四igbt下橋臂s21l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30連接,所述第四igbt上橋臂s21h的集電極為所述第四igbt橋路s21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四igbt上橋臂s21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四igbt下橋臂s21l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四igbt上橋臂s21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四igbt下橋臂s21l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四igbt橋路s21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四igbt下橋臂s21l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v-連接。
本實施例中,第四igbt上橋臂s21h和第四igbt橋臂s21l均帶有反向并聯(lián)二極管,如此設置。使得第四igbt上橋臂s21h和第四igbt下橋臂s21l既可以實現(xiàn)開關作用,又同時兼有續(xù)流二極管的功能,從而進一步減小dc-dc變換器電路板體積,并降低成本。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五igbt橋路s22包括第五igbt上橋臂s22h及第五igbt下橋臂,所述第五igbt上橋臂s22h及所述第五igbt下橋臂s22l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30連接,所述第五igbt上橋臂s22h的集電極為所述第五igbt橋路s22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五igbt上橋臂s22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五igbt下橋臂s22l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五igbt上橋臂s22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五igbt下橋臂s22l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五igbt橋路s22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五igbt下橋臂s22l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v-連接。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六igbt橋路s23包括第六igbt上橋臂s23h及第六igbt下橋臂s23l,所述第六igbt上橋臂s23h及第六igbt下橋臂s23l的門極均與所述控制板30連接,所述第六igbt上橋臂s23h的集電極為所述第六igbt橋路s23的第一導通端,所述第六igbt上橋臂s23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六igbt下橋臂s23l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六igbt上橋臂s23h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六igbt下橋臂s23l的集電極的公共端為所述第六igbt橋路s23的第二導通端;所述第六igbt下橋臂s23l的發(fā)射極與所述負極電源端v-連接。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濾波電路10包括第一電阻r1和多個第一電容c1,所述第一電阻r1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連接,所述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與所述負極電源端v-連接;多個所述第一電容c1與所述第一電阻r1并聯(lián)設置。
本實施例中,多個并聯(lián)設置的第一電容c1用于濾除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輸入電源中的紋波,多個第一容相互并聯(lián),可以同時進行充電或放電,增大了瞬時放電功率,減少了充電時間。第一電阻r1為泄放電阻,用于在雙向dc-dc變換器停止工作時,釋放所述多個第一電容c1中存儲的電能。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濾波電路20包括第二電阻r2和多個第二電容c2,所述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連接,所述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與所述負極電源端v-連接;多個所述第二電容c2與所述第二電阻r2并聯(lián)設置。
本實施例中,多個并聯(lián)設置的第二電容c2用于濾除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輸入電源中的紋波,多個第二容相互并聯(lián),可以同時進行充電或放電,增大了瞬時放電功率,減少了充電時間。第二電阻r2為泄放電阻,用于在雙向dc-dc變換器停止工作時,釋放所述多個第二電容c2中存儲的電能。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雙向dc-dc變換器還包括預充電電路40,所述預充電電路40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與所述第一igbt橋路s1之間和/或設置于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與所述第二igbt橋路s2之間。
本實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本發(fā)明dc-dc變換器為輸入、輸出對稱拓撲結構,預充電電路40可以設置于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與所述第一igbt橋路s1之間,也可以設置于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與所述第二igbt橋路s2之間,或者同時設置于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與所述第一igbt橋路s1之間和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與所述第二igbt橋路s2之間。本實施例以預充電電路40設置于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與所述第一igbt橋路s1之間為例進行說明。當雙向dc-dc變換器向從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向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輸出電能時,通過預充電電路40使輸出至第一igbt橋路s1的電流緩慢上升,減少大電流第一igbt橋路s1的沖擊。
進一步地,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預充動電路包括斷路器qf1、接觸器km1及第三電阻r3,所述接觸器km1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及所述斷路器qf1的第一輸入端互連,所述接觸器km1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r3的第二端與所述斷路器qf1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斷路器qf1的第二輸入端和第二輸端串聯(lián)設置在所述負極電源端v-上。
本實施例中,第三電阻r3為耐壓型、大功率電阻,當雙向dc-dc變換器向從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向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輸出電能時,接觸器km1閉合,斷路器qf1斷開,電流在第三電阻r3的作用下,緩慢上升并輸出,從而起保護作用。當雙向dc-dc變換器完成預充電后,預充電電路40中的接觸器km1斷開;斷路器qf1導通。在雙向dc-dc變換器中出現(xiàn)短路等異常情況導致回路中電流急劇上升時,斷路器qf1將自動斷開,從而避免雙向dc-dc變換器因電流過大而燒毀。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雙向dc-dc變換器還包括共模磁環(huán)l3,所述共模磁環(huán)l3環(huán)設于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和所述負極電源端v-的線路上。
本實施例中,將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和所述負極電源端v-的線路過一個共模磁環(huán)l3就構成了一個共模扼流圈,以抑制共模噪聲的作用。
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雙向dc-dc變換器還包括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及第六電容c6,所述第三電容c3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第一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1+與地之間;所述第四電容c4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負極電源端v-與地之間;所述第五電容c5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第二正極電源輸入/輸出端v2+與地之間;所述第六電容c6串聯(lián)設置于所述負極電源端v-與地之間。
本實施例中,電容c3、c4、c5、c6為安規(guī)電容,用于濾除輸入的電源中的雜波。
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充電機,所述充電機包括如上所述的雙向dc-dc變換器。該雙向dc-dc變換器的詳細結構可參照上述實施例,此處不再贅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本發(fā)明充電機中使用了上述雙向dc-dc變換器,因此,本發(fā)明充電機的實施例包括上述雙向dc-dc變換器全部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且所達到的技術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發(fā)明的發(fā)明構思下,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