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拆裝工具,尤其涉及一種驅鳥裝置拆裝工具。
背景技術:
鳥類習慣在輸電線路的電線桿上筑巢,這些鳥巢通常夾雜一些金屬絲,金屬絲一旦接地或與其他線路短接會造成整個輸電線路短路,影響輸電線路正常運行,并容易發(fā)生火災或觸電傷人等危險。為防止鳥在電線桿上筑巢,現(xiàn)有技術中出現(xiàn)了一種驅鳥裝置,該驅鳥裝置通常包括驅鳥部和固定部,驅鳥部用于驅鳥,固定部用于將驅鳥裝置固定在電線桿上,該固定部主要包括一個U型底座,U型底座的上板上固定一,驅鳥部安裝在上,該U型底座用于將一個線性擔板(固定在電線桿上)容置其中,并在U型底座的下端設置螺釘,通過旋擰螺釘將U型底座固定在擔板上,從而將整個驅鳥裝置固定在電線桿上。如此,可通過驅鳥裝置進行驅鳥。
然而,由于驅鳥裝置通常安裝在高處,通過人手安裝和拆卸都很不方便,有時甚至很危險,特別是擔板插入到U型底座的過程非常困難。因此,設計一款能夠拆裝驅鳥裝置的工具成為本領域技術人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驅鳥裝置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拆裝驅鳥裝置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驅鳥裝置拆裝工具,包括:伸縮管組件,其包括外管以及設置在所述外管內并能夠從所述外管的下端抽出的內管;控制罩,其固定在所述外管上部的外側,所述控制罩具有用于容置驅鳥裝置的U型底座的U型槽;第一內角套頭,其同軸設置在所述內管上方并能夠隨所述內管轉動;第二內角套頭,其設置在所述外管中部的外側并能夠隨所述內管豎直移動,且所述第二內角套頭與連接在所述U型底座下部的緊定螺釘相對;以及防護組件,其包括彎板以及設置在由所述彎板的兩端形成的門口處的門板,所述防護組件設置在所述控制罩的上端以將從所述控制罩伸出的驅鳥裝置的主軸包圍。
優(yōu)選地,所述門板通過轉軸樞轉在門口處,并通過扭簧提供扭轉恢復力。
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罩與所述外管連接的一側向下延伸形成與所述外管貼附的加強板。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內角套頭和所述內管之間設置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內角套頭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下端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上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下端與所述內管的上端固定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均為柱狀結構,所述第一內角套頭的下端開設有盲孔,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上端插入所述盲孔并通過銷釘鎖定。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內角套頭與所述內管之間還設置一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一端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套設在所述第二連接件上,所述外管上開設有至少在豎直方向上具有避讓所述連接板的壁孔,所述連接板的另一端從所述壁孔伸出并與所述第二內角套頭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內角套頭通過萬向節(jié)與所述內管連接以當所述內管轉動時帶動所述第二內角套頭轉動。
優(yōu)選地,所述內管的下端開設有用于連接加長桿的外螺紋。
優(yōu)選地,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均由絕緣材料制成。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內角套頭和所述第二內角套頭均為內六角套頭。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控制罩能夠將驅鳥裝置安裝在線性擔板上或從線性擔板拆下,并通過第一內角套頭緊固U型底座,從而完成對驅鳥裝置的拆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的外管;
圖3為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的第二內角套頭與連接板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的控制罩與防護組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D向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安裝驅鳥裝置時的第一種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安裝驅鳥裝置時的第二種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安裝驅鳥裝置時的第三種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安裝驅鳥裝置時的第四種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安裝驅鳥裝置時的第五種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中:
10-外管;20-內管;21-壁孔;30-第一內角套頭;40-控制罩;41-U型槽;42-彎板;421-門板;422-轉軸;423-扭簧;43-避讓槽;44-加強板;50-第二內角套頭;51-連接板;52-套管;60-第二連接件;70-第一連接件;71-銷釘;101-電線桿;102-線性擔板;103-U型底座;104-主軸;105-緊定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詳細說明。
在介紹本發(fā)明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之前,首先介紹一下本工具所拆裝的驅鳥裝置的結構。該驅鳥裝置包括一驅鳥部和一固定部,驅鳥部用于驅鳥,固定部用于將驅鳥部固定在電線桿101上,該固定部主要包括一個U型底座103,該U型底座103用于將一個線性擔板102(固定在電線桿101上)容置其中,并在U型底座103的下端設置緊定螺釘105,通過旋擰緊定螺釘105將U型底座103固定在線性擔板102上,從而將整個驅鳥裝置固定在電線桿101上。
針對上述的驅鳥裝置的結構,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驅鳥裝置拆裝工具,如圖1所示,該驅鳥裝置拆裝工具包括:伸縮管組件、控制罩40、第一內角套頭30、第二內角套頭50以及防護組件。伸縮管組件包括外管10和內管20,內管20從外管10的下端插入外管10中,并與外管10保持一定間隙從而能夠使內管20相對外管10轉動、移動以及從外管10下端抽出??刂普?0以焊接、粘接或緊固件鎖緊的方式固定在外管10上端的外側,該控制罩40形成一個U型槽41,該U型槽41的開口朝外,且該U型槽41由控制罩40的多個圍板拼接形成。U型槽41恰好使得驅鳥裝置的U型底座103從開口進入U型槽41并容置在U型槽41中,并且支撐驅鳥裝置的驅鳥部的104從控制罩40上端開設的避讓槽43伸出控制罩40。第一內角套頭30設置在內管20的上方,并通過連接組件與內管20連接,并使得第一內角套頭30能夠隨內管20的轉動而轉動。第二內角套頭50設置在在外管10中部的外側,且第二內角套頭50與連接在U型底座103下端的緊定螺釘105相對,并使第二內角套頭50與內管20的運動關系配置成:當內管20上下移動時,第二內角套頭50也能夠隨內管20上下移動。如圖4和圖5并結合圖6所示,防護組件包括彎板42以及設置在由所述彎板42的兩端形成的門口處的門板421,所述防護組件設置在所述控制罩40的上端以將從所述控制罩40伸出的驅鳥裝置的主軸104包圍。所述門板421通過轉軸422樞轉在門口處,并通過扭簧423提供扭轉恢復力。如圖6所示,當控制罩40將U型底座103帶至線性擔板102處并使線性擔板102的一個扇板插入U型底座103的兩板之間時,104恰好伸出控制罩40后被彎板42包圍,并由門板421封閉門口,從而有效防止了人手誤碰104而造成觸電危險(電線漏電后可能通過線性擔板102、U型底座104傳遞到主軸104上),然后向上移動第二內角套頭50,使第二內角套頭50與緊定螺釘105相抵,以緊定螺釘105作為一個支點以防止U型底座103因傾翻與線性擔板102分離,然后,使內管20帶動第一內角套頭30從外管10下端抽出,然后將第二內角套頭50撥離緊定螺釘105,同時使第一內角套頭30與緊定螺釘105的螺帽配合,通過轉動內管20,使緊定螺釘105旋緊以將緊定螺釘105的頭部緊頂在線性擔板102的扇板的下板面上,進而將U型底座103固定在線性擔板102上。
為使控制罩40與外管10結合更加牢固,控制罩40與外管10連接的一側向下延伸形成加強板44,該加強板44增加的控制罩40與外管10結合的面積和長度,從而使控制罩40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外管10與外管10形成一個整體。
從上面描述可知,內管20可驅動第一內角套頭30運動,內管20必然通過連接組件與第一內角套頭30形成連接關系,為使內管20方便驅動第一內角套頭30轉動,第一內角套頭30與內管20配置成活動連接。
第一內角套頭30與內管20形成活動連接的方式有多種,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70和第二連接件60,第一連接件70的上端與第一內角套頭30固定連接,第一連接件70的下端與第二連接件60的上端鉸接,第二連接件60的下端與內管20的上端固定連接。如此,第一內角套頭30與內管20形成了鉸接關系,這種鉸接的關系使得:當利用第一內角套頭30旋擰緊定螺釘105并轉動內管20時,內管20無需與緊定螺釘105(或者說第一內角套頭30)保持在同一軸線,從而使人手操作旋擰內管20更加方便、自由。
為使連接組件的整個外形與外管10以及內管20更加匹配,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一連接件70和第二連接件60均設置成柱狀結構,第一內角套頭30的下端開設有盲孔,第一連接件70的上端插入盲孔并通過銷釘71鎖定,第二連接件60的下端通過嵌合、螺合以及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內管20的上端。
第二內角套頭50能夠隨內管20運動,第二內角套頭50與內管20形成隨動關系的方式可以多種,例如,第二內角套頭50通過萬向節(jié)與內管20連接,這種連接使得:當內管20轉動時,內管20能夠帶動第二內角套頭50轉動,如此,可在內管20位于外管10中時,通過轉動內管20使第二內角套頭50旋擰緊定螺釘105而無需將內管20從外管10抽出而利用第一內角套頭30旋擰緊定螺釘105。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內管20與第二內角套頭50通過另外一種方式連接,具體地,如圖6,并結合圖2和圖3所示,第二內角套頭50與內管20之間還設置一連接板51,連接板51的一端固定有套管52,套管52套設在第二連接件60上,外管10上開設有至少在豎直方向上具有避讓連接板51的壁孔21,連接板51的另一端從壁孔21伸出并與第二內角套頭50連接。如此,當內管20向上運動時,內管20能夠帶動第二內角套頭50向上運動以抵靠緊定螺釘105。
在電線桿101很高的情況下,有時內管20的長度無法達到旋擰緊定螺釘105的高度,為此,在內管20的下端設置能夠對接加長桿的結構以便內管20長度不夠時,加裝加長桿,具體地,在內管20的下端加工出外螺紋,加長桿的對接端開設螺紋孔,加長桿與內管20通過螺合對接。
為防止人在操作時觸電,選用PVC等材料作為制造外管10和內管20的材料。
通常情況下,為了方便購買與安裝,緊定螺釘105選用六角緊定螺釘105,對應地,第一內角套頭30和第二內角套頭50均成內六角套頭。
下面結合附圖,對上述的驅鳥裝置拆裝工具操作步驟進行簡單介紹。
第一步:將驅鳥裝置的U型底座103裝入控制罩40的U型槽41中,驅鳥裝置的用于安裝驅鳥部的104從控制罩40的上端伸出,向上推動內管20,內管20帶動第二內角套頭50向上移動靠近緊定螺釘105并與緊定螺釘105抵靠以作為支點穩(wěn)固U型底座103防止U型底座103從控制罩40的U型槽41內滑出。
第二步:手持伸縮管組件并上舉到與線性擔板102水平的高度,然后靠近線性擔板102,如圖6所示,使線性擔板102的水平的扇板插入到U型底座103的兩板之間。
第三步:如圖7所示,將內管20從外管10的下端抽出,內管20帶動第一內角套頭30與外管10分離,然后撥離第二內角套頭50,使第一內角套頭30靠近緊定螺釘105并使緊定螺釘105插入到第一內角套頭30的內孔中與第一內角套頭30形成配合,旋擰內管20,第一內角套頭30與緊定螺釘105隨內管20轉動,緊定螺釘105不斷的頭部不斷靠近線性擔板102的扇板并最終緊頂在扇板的下板面,從而使U型底座103固定,進而固定好整個驅鳥裝置。
第四步:如圖8和圖9所示,將內管20(呆第一內角套頭30)從外管10下端插入使內管20恢復到原位,使控制罩40水平移動,進而使U型底座103與控制罩40分離,完成安裝,驅鳥裝置的拆卸過程與安裝過程類似,再次不再贅述。
應該解釋:控制罩40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具有避讓結構(例如控制罩40上端的避讓槽43)以供驅鳥裝置用于安裝驅鳥部的主軸104以及緊定螺釘105伸出控制罩40而不與控制罩40發(fā)生干涉。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發(fā)明的實質和保護范圍內,對本發(fā)明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