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開關(guān)電源和電子窗簾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開關(guān)電源和電子窗簾,其中,所述開關(guān)電源包括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第四三極管、第五三極管、第六三極管、第七三極管、第八三極管、輸入端、第一輸出端、第二輸出端、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三控制端和第四控制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開關(guān)電源中設置第一三極管到第八三極管來使該開關(guān)電源實現(xiàn)將直流電壓轉(zhuǎn)換成交流電壓,由于電路設計比較簡單,使得開關(guān)電源的質(zhì)量較輕,而且體積要小得多;此外,該開關(guān)電源還可以顯著地提高轉(zhuǎn)換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開關(guān)電源和電子窗簾
【技術(shù)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源【技術(shù)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開關(guān)電源和電子窗簾。
【背景技術(shù)】
[0002]隨著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了用調(diào)光薄膜制作的電子窗簾。該電子窗簾通過給調(diào)光薄膜施加電壓,可以使得調(diào)光薄膜呈現(xiàn)穿透或霧狀,實現(xiàn)了人們對玻璃穿透和保護隱私的雙重要求,并且即使不透明時,采光仍很好,而且對光的熱能具有絕緣反射作用,使得室內(nèi)冬暖夏涼,環(huán)保節(jié)能,這些都是目前普通窗簾無法實現(xiàn)的,因此,上述的電子窗簾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0003]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簡稱F1DLC)作為一種調(diào)光薄膜,它是將液晶與聚合物膠相混合,在一定條件下經(jīng)聚合反應,形成微米級的液晶微滴均勻地分散在高分子網(wǎng)絡中,再利用液晶分子的介電各向異性獲得具有電光響應特性的材料,它主要工作在散射態(tài)和透明態(tài)之間并具有一定的灰度,PDLC是將液晶和聚合物結(jié)合得到的一種綜合性能優(yōu)異的膜材料。
[0004]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為I3DLC提供工作電壓的電源的工作過程為:將220V的交流電壓從電源的輸入端輸入,再經(jīng)過具有轉(zhuǎn)換線圈的變壓器轉(zhuǎn)換成60V?100V的交流電壓后從輸出端輸出并提供給roLC。由于不同廠家生產(chǎn)的roLC的工作電壓不一樣,因此,電源產(chǎn)生的交流電壓有60V?100V的區(qū)別。
[0005]上述通過變壓器轉(zhuǎn)換的電源有如下缺陷:首先變壓器都是用屏蔽線繞出來的,中間是磁芯,體積都比較大,而且功率越大體積越大;其次屏蔽線都是銅,所以很沉,很笨重,而且功率越大越笨重;最后變壓器的轉(zhuǎn)換效率一般只能達到70%到80%,所以轉(zhuǎn)換效率比較低。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開關(guān)電源和電子窗簾,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
[0007]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開關(guān)電源,包括: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第四三極管、第五三極管、第六三極管、第七三極管、第八三極管、輸入端、第一輸出端、第二輸出端、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三控制端和第四控制端,其中,
[0008]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一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其第三極接地;
[0009]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一輸出端連接;
[0010]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二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其第三極接地;
[0011]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第二極接地,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一輸出端連接;
[0012]所述第五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三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其第三極接地;
[0013]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五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二輸出端連接;
[0014]所述第七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四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其第三極接地;
[0015]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七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二極接地,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二輸出端連接。
[0016]進一步地,所述開關(guān)電源還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和第十二電阻;
[0017]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一控制端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輸入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三電阻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
[0018]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四電阻與所述第二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通過所述第五電阻與所述輸入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六電阻接地;
[0019]所述五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第七電阻與所述第三控制端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八電阻與所述輸入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九電阻與所述第五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
[0020]所述第七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十電阻與所述第四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通過所述第十一電阻與所述輸入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十二電阻接地。
[0021]進一步地,所述開關(guān)電源還包括第十三電阻、第十四電阻、第十五電阻、第十六電阻、第一短路檢測端和第二短路檢測端;
[0022]所述第十三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輸出端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短路檢測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十四電阻接地;
[0023]所述第十五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輸出端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短路檢測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十六電阻接地。
[0024]進一步地,所述開關(guān)電源還包括第一電感器和第二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第三極和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第三極連接在一起并通過所述第一電感器與所述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第三極和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三極連接在一起并通過所述第二電感器與所述第二輸出端連接。
[002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極管、所述第三三極管、所述第五三極管和所述第七三極管均為NPN型雙極型三極管;
[0026]所述第二三極管和所述第六三極管為PMOS管,所述第四三極管和所述第八三極管為NMOS管。
[002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極管、所述第三三極管、所述第五三極管和所述第七三極管的第二極與第三極間的最大電壓值不小于100V ;
[0028]所述第二三極管、所述第四三極管、所述第六三極管和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一極和第二極間的最大電壓值不小于100V。
[002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端接收的第一控制電壓信號與所述第二控制端接收的第二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同相信號,所述第三控制端接收的第三控制電壓信號和所述第四控制端接收的第四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同相信號;
[0030]所述第一控制電壓信號與所述第三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反相信號,所述第二控制電壓信號與所述第四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反相信號。
[0031]進一步地,所述輸入端的輸入電壓為直流電壓;
[0032]所述輸入電壓的電壓值為OV到100V ;以及
[0033]所述第一輸出端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的電壓值為OV到100V,所述第二輸出端輸出的第二輸出電壓的電壓值為OV到100V。
[0034]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子窗簾,包括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中央處理器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開關(guān)電源,其中,所述開關(guān)電源的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與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連接,所述開關(guān)電源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三控制端和第四控制端與所述中央處理器連接。
[0035]進一步地,對于包括第一短路檢測端和第二短路檢測端的開關(guān)電源,所述第一短路檢測端和所述第二短路檢測端與所述中央處理器連接。
[003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開關(guān)電源和電子窗簾,通過在開關(guān)電源中設置第一三極管到第八三極管來使該開關(guān)電源實現(xiàn)將直流電壓轉(zhuǎn)換成交流電壓,由于電路設計比較簡單,使得開關(guān)電源的質(zhì)量較輕,而且體積要小得多;此外,由于八個三極管的功耗較低,可以使得開關(guān)電源的轉(zhuǎn)換效率達到90%以上,從而可以顯著地提高開關(guān)電源的轉(zhuǎn)換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7]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3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開關(guān)電源的電路示意圖;
[0039]圖2a是圖1中各輸入端的輸入信號和各輸出端的輸出信號的一種時序圖;
[0040]圖2b是圖1中各輸入端的輸入信號和各輸出端的輸出信號的另一種時序圖;
[0041]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開關(guān)電源的電路示意圖;
[0042]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開關(guān)電源的電路示意圖;
[0043]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子窗簾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梢岳斫獾氖牵颂幩枋龅木唧w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guān)的部分而非全部內(nèi)容。
[004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開關(guān)電源。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開關(guān)電源的電路示意圖。如圖1所示,所述開關(guān)電源包括:第一三極管Q1、第二三極管Q2、第三三極管Q3、第四三極管Q4、第五三極管Q5、第六三極管Q6、第七三極管Q7、第八三極管Q8、輸入端V1、第一輸出端VO+、第二輸出端VO-、第一控制端A+、第二控制端A-、第三控制端B+和第四控制端B-,其中,所述第一三極管Ql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一控制端A+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VI連接,其第三極接地GND ;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一三極管Ql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VI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一輸出端VO+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Q3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二控制端A-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VI連接,其第三極接地GND ;所述第四三極管Q4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三三極管Q3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四三極管Q4的第二極接地GND,所述第四三極管Q4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一輸出端VO+連接;所述第五三極管Q5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三控制端B+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VI連接,其第三極接地GND ;所述第六三極管Q6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五三極管Q5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Q6的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VI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Q6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二輸出端VO-連接;所述第七三極管Q7的第一極與所述第四控制端B-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VI連接,其第三極接地GND ;所述第八三極管Q8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七三極管Q7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八三極管Q8的第二極接地GND,所述第八三極管Q8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二輸出端VO-連接。
[0046]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可以為直接連接,也可以為間接連接,在此不作限定。
[0047]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輸入端VI的輸入電壓為直流電壓。進一步地,所述輸入電壓的電壓值為OV到100V。具體地,在圖1中的開關(guān)電源,可以用于將直流電壓轉(zhuǎn)換成交流電壓,相應的轉(zhuǎn)換過程可以描述為:在開關(guān)電源的輸入端VI輸入直流電壓,該直流電壓的電壓值可以為OV到100V,其中,具體輸入的電壓值由開關(guān)電源的第一輸出端VO+和第二輸出端VO-所帶的負載來決定;通過控制第一三極管Q1、第三三極管Q3、第五三極管Q5和第七三極管Q7的導通和關(guān)閉,可以使第一輸出端VO+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和第二輸出端VO+輸出的第二輸出電壓的電壓值的大小發(fā)生變化。根據(jù)輸入端VI的電壓值為OV到100V,相應地,第一輸出電壓的電壓值可以為OV到100V,第二輸出電壓的電壓值可以為OV到 10Vo
[0048]如圖1所示,在開關(guān)電源中,所述第一三極管Ql、所述第三三極管Q3、所述第五三極管Q5和所述第七三極管Q7均為NPN型雙極型三極管;所述第二三極管Q2和所述第六三極管Q6為PMOS管,所述第四三極管Q4和所述第八三極管Q8為NMOS管。在本實用新型接下來的各個實施例中,開關(guān)電源中的第一三極管Ql到第八三極管Q8均按照上述的方式進行選取,然而在實際設計開關(guān)電源時,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和設計對各三極管進行選取,在此不作限定。
[0049]具體地,在第一三極管Ql、第三三極管Q3、第五三極管Q5和第七三極管Q7選為NPN型雙極型三極管的情況下,該四個N型雙極型三極管的第一極均為基極,第二極均為集電極和第三極均為發(fā)射極;在第二三極管Q2和所述第六三極管Q6選為PMOS管的情況下,該兩個PMOS管的第一極均為柵極,第二極為均為源極和第三極均為漏極;在第四三極管Q4和所述第八三極管Q8選為NMOS管的情況下,該兩個NMOS管的第一極均為柵極,第二極為均為源極和第三極均為漏極。
[0050]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三極管Q1、所述第三三極管Q3、所述第五三極管Q5和所述第七三極管Q7的第二極與第三極間的最大電壓值不小于100V,即各NPN型雙極型三極管的集電極與發(fā)射極間的最大電壓值不小于100V ;所述第二三極管、所述第四三極管、所述第六三極管和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一極和第二極間的最大電壓值不小于100V,即各MOS管的柵極與源極間的最大電壓值不小于100V。
[0051]具體地,由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開關(guān)電源可以在輸入端VI輸入OV到100V的直流電壓,為了對各個三極管進行保護以免在工作時由于電壓過大造成損壞,因此,在選取各個三極管時,對于NPN型雙極型三極管,需要相應的集電極與發(fā)射極間能夠承載的最大電壓值不小于100V,對于MOS管,需要相應的柵極和源極間能夠承載的最大電壓值不小于100V,其中,對于PMOS管,最大漏極電流不小于2.2k,對于NMOS管,最大漏極電流不小于4Ao
[0052]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端A+接收的第一控制電壓信號與所述第二控制端A-接收的第二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同相信號,所述第三控制端B+接收的第三控制電壓信號和所述第四控制端B-接收的第四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同相信號;所述第一控制電壓信號與所述第三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反相信號,所述第二控制電壓信號與所述第四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反相信號。
[0053]由于第一控制端A+、第二控制端A-、第三控制端B+和第四控制端B-用于控制開關(guān)電源的工作情況,且該控制是由各控制端接收到的電壓信號來實現(xiàn),因此,通過上述對各控制端接收到的電壓信號進行設置,可以使開關(guān)電源能夠?qū)崿F(xiàn)將直流電壓轉(zhuǎn)換成交流電壓。
[0054]為了對開關(guān)電源中的各個三極管起到保護作用以及更好地控制各個三極管,如圖1所示,開關(guān)電源還可以包括:第一電阻Rl、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10、第^^一電阻Rll和第十二電阻R12 ;所述第一三極管Ql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一電阻Rl與所述第一控制端A+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二電阻R2與所述輸入端VI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三電阻R3與所述第一三極管Ql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Q3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四電阻R4與所述第二控制端A-連接,其第二極通過所述第五電阻R5與所述輸入端VI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六電阻R6接地GND ;所述五三極管Q5的第一極通過第七電阻R7與所述第三控制端B+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Q6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八電阻R8與所述輸入端VI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九電阻R9與所述第五三極管Q5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七三極管Q7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十電阻RlO與所述第四控制端B-連接,其第二極通過所述第十一電阻Rll與所述輸入端VI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十二電阻R12接地GND。通過在開關(guān)電源中設置上述具有分壓和限流作用的電阻,不僅可以對開關(guān)電源中的各個三極管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還能夠更好地控制各個三極管,以使開關(guān)電源實現(xiàn)由直流電壓轉(zhuǎn)換成交流電壓。
[0055]圖2a是圖1中各輸入端的輸入信號和各輸出端的輸出信號的一種時序圖。在圖2a中,SA+代表第一控制端接收的第一控制電壓信號;SA_代表第二控制端接收的第二控制電壓信號;SV0+代表第一輸出端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信號;SB+代表第三控制端接收的第三控制電壓信號;SB-代表第四控制端接收的第四控制電壓信號;SV0-代表第二輸出端輸出的第二輸出電壓信號。與圖2a所給出的時序圖相對應,輸入端的輸入電壓信號一直為高電壓,具體可以從上述給定的輸入電壓的范圍中進行選取。接下來,結(jié)合圖2a對圖1所示的開關(guān)電源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地描述。
[0056]如圖1和圖2a所示,在Tl階段內(nèi),第一控制電壓信號SA+為高電壓,其控制第一三極管Ql導通,由于第一三極管Ql的導通會使得第二三極管Q2的第一極所施加的電壓降低,相應地第二三極管Q2會導通,輸入端VI的輸入電壓信號經(jīng)過第二三極管Q2傳輸?shù)降谝惠敵龆薞O+ ;第二控制電壓信號SA-為高電壓,其控制第三三極管Q3導通,由于第三三極管Q3的導通會使得第四三極管Q4的第一極接地GND,相應地第四三極管Q4會關(guān)閉,因此,在Tl階段內(nèi),第一輸出電壓信號SVO+等于輸入電壓信號,即為高電壓;在此階段內(nèi),第三控制電壓信號SB+為低電壓,其控制第五三極管Q5關(guān)閉,第六三極管Q6的第一極被施加輸入電壓信號,使得第六三極管Q6也關(guān)閉;第四控制電壓信號SB-為低電壓,其控制第七三極管Q7關(guān)閉,第八三極管Q8的第一極被施加輸入電壓信號,使得第八三極管Q8導通,由于第八三極管Q8的導通,第二輸出端VO-接地GND,因此,在Tl階段內(nèi),第二輸出電壓信號SVO-為低電壓。
[0057]在T2階段內(nèi),第一控制電壓信號SA+變?yōu)榈碗妷?,其控制第一三極管Ql關(guān)閉,第二三極管Q2的第一極被施加輸入電壓信號,使得第二三極管Q2也關(guān)閉;第二控制電壓信號SA-變?yōu)榈碗妷海淇刂频谌龢O管Q3關(guān)閉,第四三極管Q4的第一極被施加輸入電壓信號,使得第四三極管Q4導通,由于第四三極管Q4的導通,第一輸出端VO+接地GND,因此,在T2階段內(nèi),第一輸出電壓信號SVO+為低電壓;在此階段內(nèi),第三控制電壓信號SB+變?yōu)楦唠妷?,其控制第五三極管Q5導通,由于第五三極管Q5的導通會使得第六三極管Q6的第一極所施加的電壓降低,相應地第六三極管Q6會導通,輸入端VI的輸入電壓信號經(jīng)過第六三極管Q6傳輸?shù)降诙敵龆薞O-;第四控制電壓信號SB-變?yōu)楦唠妷?,其控制第七三極管Q7導通,由于第七三極管Q7的導通會使得第八三極管Q8的第一極接地GND,相應地第八三極管Q8關(guān)閉,因此,在T2階段內(nèi),第二輸出電壓信號SVO-等于輸入電壓信號,即為高電壓。
[0058]由圖2a可知,Tl階段和T2階段構(gòu)成了開關(guān)電源的第一輸出電壓信號SVO+和第二輸出電壓信號SVO-的一個周期,在T2階段后,第一輸出電壓信號SVO+和第二輸出電壓信號SVO-會按照周期重復輸出。此外,從圖2a可以看出,圖1所示的開關(guān)電源可以實現(xiàn)將直流電壓轉(zhuǎn)換成交流電壓。
[0059]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開關(guān)電源可以將直流電壓轉(zhuǎn)換成交流電壓,且該開關(guān)電源主要由第一三極管Ql到第八三極管Q8組成,電路比較簡單,因此,與用屏蔽線繞出來的變壓器較笨重和體積較大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開關(guān)電源的質(zhì)量較輕,而且體積要小得多;由于整個開關(guān)電源的功耗集中在第一三極管Ql到第八三極管Q8,而且這些三極管的功耗比較小,可以使開關(guān)電源的轉(zhuǎn)換效率達到90%以上,與屏蔽線繞出來的變壓器的轉(zhuǎn)換效率只能夠達到70%到80%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開關(guān)電源可以顯著地提高轉(zhuǎn)換效率。
[0060]進一步地,在圖2a的基礎上,參見圖2b,在第一控制電壓信號SA+由高電壓變成低電壓時,第一三極管Ql關(guān)閉,此時第二控制電壓信號SA-沒有立即由高電壓變成低電壓,而是延遲了 T時間段后,才由高電壓變成低電壓,即第一三極管Ql關(guān)閉后,第三三極管Q3又延遲了 T時間段后才關(guān)閉,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防止第二三極管Q2和第四三極管Q4過熱,對其起到保護的作用。同樣地,在第三控制電壓信號SB+由高電壓變成低電壓時,第四控制電壓信號SB-也延遲了 T時間段后才由高電壓變成低電壓,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防止第六三極管Q6和第八三極管Q8過熱,對其起到保護的作用。上述的T可以選取為100 μ s,也可以根據(jù)具體的開關(guān)電源的設置進行選取。
[0061]對于開關(guān)電源來說,可能會出現(xiàn)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之間短路或者第一輸出端和/或第二輸出端輸出的電壓過大,因此,考慮到上述情況的發(fā)生,在圖1的基礎上,如圖3所示,所述開關(guān)電源還可以包括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R16、第一短路檢測端SHA和第二短路檢測端SHB ;所述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輸出端VO+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短路檢測端SHA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十四電阻R14接地GND ;所述第十五電阻R15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輸出端VO-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短路檢測端SHB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十六電阻R16接地GND。通過在開關(guān)電源中設置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R16、第一短路檢測端SHA和第二短路檢測端SHB,可以對開關(guān)電源的第一輸出端VO+和第二輸出端VO-進行實時檢測,以防止第一輸出端VO+和第二輸出端VO-之間短路或者第一輸出端VO+和/或第二輸出端VO-輸出的電壓過大。如果經(jīng)檢測有上述情況發(fā)生,可以通過對第一控制端A+到第四控制端B-四個控制端的控制,來停止開關(guān)電源輸出電壓信號,從而對開關(guān)電源或者其所帶的負載起到保護作用。
[0062]由于開關(guān)電源輸出的交流電壓可能會帶有紋波,從而會降低所輸出的交流電壓的精度,因此,針對上述情況,在圖3的基礎上,如圖4所示,所述開關(guān)電源還可以包括第一電感器LI和第二電感器L2,其中,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第三極和所述第四三極管Q4的第三極連接在一起并通過所述第一電感器LI與所述第一輸出端VO+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Q6的第三極和所述第八三極管Q8的第三極連接在一起并通過所述第二電感器L2與所述第二輸出端VO-連接。其中,第一電感器LI和第二電感器L2的電感值可以為4.7 μ H到10 μ H。通過第一電感LI的濾波作用,可以去除第一輸出電壓信號中可能帶有的紋波,從而提高第一輸出電壓信號的精度;通過第二電感L2的濾波作用,可以去除第二輸出電壓信號中可能帶有的紋波,從而提高第二輸出電壓信號的精度。
[0063]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在圖4中,第一電阻R1、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七電阻R7、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ll的阻值為47Κ Ω,第二電阻R2、第六電阻R6、第八電阻R8和第十二電阻Rl2的阻值為1K Ω,第十三電阻R13和第十五電阻R15的阻值設為180ΚΩ,第十四電阻R14和第十六電阻R16的阻值為5.6ΚΩ ;第一電感器LI和第二電感器L2的電感值為10 μ H ;第一三極管Ql、第三三極管Q3、第五三極管Q5和第七三極管Q7為UTC公司的型號為ΜΜΒΤΑ44的高壓三極管,發(fā)射極與集電極之間的最大電壓為400V ;第二三極管Q2和第六三極管Q6為Internat1nal公司的型號為IRF6216的PMOS管,柵極和源極間的最大電壓為150V,最大漏極電流為2.2A ;第四三極管Q4和第八三極管Q8為VISHAY公司的型號為Si4490DY的NMOS管,柵極和源極間的最大電壓為200V,最大漏極電流為4A ;對于輸入電壓的電壓值可以從OV到100V任意選,例如80V,則此開關(guān)電源的轉(zhuǎn)換效率可以達到96%。
[006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子窗簾。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子窗簾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圖5所示,所述電子窗簾包括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11、中央處理器12和開關(guān)電源13,其中,所述開關(guān)電源13的第一輸出端VO+和第二輸出端VO-與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11連接,所述開關(guān)電源13的第一控制端A+、第二控制端A-、第三控制端B+和第四控制端B-與所述中央處理器12連接,所述開關(guān)電源13的輸入端VI用于接收直流電壓。在圖5中的開關(guān)電源13為上述各個實施例中所述的開關(guān)電源。
[0065]具體地,對于電子窗簾,通過中央處理器12對開關(guān)電源13的控制,可以根據(jù)需要任意調(diào)整開關(guān)電源13的輸出電壓,從而實現(xiàn)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11的透明或霧狀,其中,對于霧狀度也可以通過控制開關(guān)電源13的輸出電壓實現(xiàn)不同的霧度,例如,如果外面陽光很強,可以將開關(guān)電源13的輸出電壓降低,這樣可以減少室內(nèi)的光線,如果外面太陽落山了,可以將開關(guān)電源13的輸出電壓調(diào)高,這樣可以增強室內(nèi)的光照度。在圖5所示的電子窗簾的基礎上,還可以在電子窗簾中增加光感模塊,這樣中央處理器12可以根據(jù)光感模塊對環(huán)境光照度的檢測來自動調(diào)節(jié)開關(guān)電源13的輸出電壓,從而達到自動電子窗簾的效果。
[0066]進一步地,參加圖5,對于包括第一短路檢測端SHA和第二短路檢測端SHB的開關(guān)電源13,所述第一短路檢測端SHA和所述第二短路檢測端SHB與所述中央處理器12連接。
[0067]具體地,第一短路檢測端SHA和第二短路檢測端SHB分別對開關(guān)電源13的第一輸出端VO+和第二輸出端VO-進行實時檢測,并將檢測結(jié)果發(fā)送給中央處理器12。如果檢測結(jié)果顯示第一輸出端VO+和第二輸出端VO-之間短路或者第一輸出端VO+和/或第二輸出端VO-輸出的電壓過大,則中央處理器12向開關(guān)電源13的第一控制端A+到第四控制端B-四個控制端發(fā)送相應的控制電壓信號,使得開關(guān)電源13停止輸出電壓信號,從而對開關(guān)電源13或者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11起到保護作用。
[006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開關(guān)電源和電子窗簾,通過在開關(guān)電源中設置第一三極管到第八三極管來使該開關(guān)電源實現(xiàn)將直流電壓轉(zhuǎn)換成交流電壓,由于電路設計比較簡單,使得開關(guān)電源的質(zhì)量較輕,而且體積要小得多;此外,由于八個三極管的功耗較低,可以使得開關(guān)電源的轉(zhuǎn)換效率達到90%以上,從而可以顯著地提高開關(guān)電源的轉(zhuǎn)換效率。
[0069]注意,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shù)原理。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會理解,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diào)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僅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gòu)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的權(quán)利要求范圍決定。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開關(guān)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第四三極管、第五三極管、第六三極管、第七三極管、第八三極管、輸入端、第一輸出端、第二輸出端、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三控制端和第四控制端,其中, 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一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其第三極接地; 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一輸出端連接; 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二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其第三極接地; 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第二極接地,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一輸出端連接; 所述第五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三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其第三極接地; 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五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二輸出端連接; 所述第七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四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與所述輸入端連接,其第三極接地; 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七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二極接地,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三極與所述第二輸出端連接。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guān)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guān)電源還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和第十二電阻; 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一控制端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輸入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三電阻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 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四電阻與所述第二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通過所述第五電阻與所述輸入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六電阻接地; 所述五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第七電阻與所述第三控制端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八電阻與所述輸入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九電阻與所述第五三極管的第二極連接; 所述第七三極管的第一極通過所述第十電阻與所述第四控制端連接,其第二極通過所述第十一電阻與所述輸入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十二電阻接地。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開關(guān)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guān)電源還包括第十三電阻、第十四電阻、第十五電阻、第十六電阻、第一短路檢測端和第二短路檢測端; 所述第十三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輸出端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短路檢測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十四電阻接地; 所述第十五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輸出端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短路檢測端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十六電阻接地。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開關(guān)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guān)電源還包括第一電感器和第二電感器,其中,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第三極和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第三極連接在一起并通過所述第一電感器與所述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第三極和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三極連接在一起并通過所述第二電感器與所述第二輸出端連接。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guān)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極管、所述第三三極管、所述第五三極管和所述第七三極管均為NPN型雙極型三極管; 所述第二三極管和所述第六三極管為PMOS管,所述第四三極管和所述第八三極管為NMOS 管。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開關(guān)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極管、所述第三三極管、所述第五三極管和所述第七三極管的第二極與第三極間的最大電壓值不小于100V; 所述第二三極管、所述第四三極管、所述第六三極管和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第一極和第二極間的最大電壓值不小于100V。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guān)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端接收的第一控制電壓信號與所述第二控制端接收的第二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同相信號,所述第三控制端接收的第三控制電壓信號和所述第四控制端接收的第四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同相信號; 所述第一控制電壓信號與所述第三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反相信號,所述第二控制電壓信號與所述第四控制電壓信號互為反相信號。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guān)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端的輸入電壓為直流電壓; 所述輸入電壓的電壓值為0V到100V;以及 所述第一輸出端輸出的第一輸出電壓的電壓值為0V到100V,所述第二輸出端輸出的第二輸出電壓的電壓值為0V到100V。
9.一種電子窗簾,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中央處理器和如權(quán)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guān)電源,其中,所述開關(guān)電源的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與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連接,所述開關(guān)電源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三控制端和第四控制端與所述中央處理器連接。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窗簾,其特征在于,對于包括第一短路檢測端和第二短路檢測端的開關(guān)電源,所述第一短路檢測端和所述第二短路檢測端與所述中央處理器連接。
【文檔編號】H02M7/537GK204258657SQ201420743676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2月1日
【發(fā)明者】蔣亮 申請人:上?,|舟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