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結構,特別是一種連接端子、連接組件及充電插座。
背景技術:
隨著電器產品的不斷深入應用,用于實現(xiàn)不同電子部件之間的電連接的連接端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多。特別地,隨著新能源的利用,電動汽車的使用也不斷增多。如何實現(xiàn)電動汽車便捷、穩(wěn)定地充電則成為了需要考慮的問題。特別是,在經常處于振動狀態(tài)的汽車上,如何提升抗振動性能以保持連接穩(wěn)定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安裝便利、連接穩(wěn)定且抗振動性強的連接端子、連接組件及充電插座。
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端子。所述連接端子包括端子本體。所述端子本體沿所述連接端子的插入方向連續(xù)延伸。所述端子本體的一端設置有圍擋壁,所述圍擋壁沿所述連接端子的周向圍成插接腔。所述圍擋壁的內表面在所述連接端子插入方向的前端和后端中的至少一個上徑向突出設置有支撐臺階面。所述支撐臺階面設置成可與對配端子間隙支撐配合,以支撐對配端子。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臺階面包括前支撐臺階面和后支撐臺階面。
優(yōu)選地,所述前支撐臺階面和所述后支撐臺階面具有相同的徑向尺寸。
優(yōu)選地,所述圍擋壁上設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插接腔連通。
優(yōu)選地,所述通孔徑向延伸至貫穿所述后支撐臺階面。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臺階面沿所述連接端子的周向連續(xù)延伸。
優(yōu)選地,所述圍擋壁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導電層。
優(yōu)選地,所述圍擋壁的自由端設置有缺口。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端子用于高壓大電流。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端子為充電插座端子。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前述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端子及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設置在所述插接腔內,用于電連接所述連接端子與對配端子。
優(yōu)選地,所述圍擋壁的內表面在所述連接端子插入方向的前端和后端對應設置有阻擋前端壁及阻擋后端壁;所述阻擋前端壁及所述阻擋后端壁沿所述連接端子的徑向突出設置,并與所述圍擋壁圍成限位槽;及
所述連接件容置在所述限位槽內,且與所述限位槽軸向限位配合。所述連接件的外壁與所述圍擋壁接觸電連接。所述連接件的內壁用于與對配端子接觸電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件與所述連接端子相對彼此可周向轉動,且在轉動過程中保持摩擦接觸地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件在所述插接腔的周向延伸且呈開環(huán)狀。所述連接件的最大外徑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內徑,以使得所述連接件抵接在所述圍擋壁的內表面上。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件包括支撐部及彈性臂。所述支撐部沿所述連接端子的周向連續(xù)延伸設置。所述彈性臂自所述支撐部沿所述連接端子的軸向延伸設置,且可與對配端子接觸電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部設置有突出設置有的凸臺。所述凸臺與所述圍擋壁的內表面接觸電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臂具有內凹的彎折部。所述彎折部徑向延伸至可與對配端子接觸電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臂具有外突的徑向突出部。在對配端子插入所述插接腔內時,所述徑向突出部與所述圍擋壁的內表面接觸電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件為一體式彈性形變結構。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組件還包括對配端子。所述對配端子的一端插入所述插接腔內,且與所述連接件的內壁電接觸設置。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充電插座,用于與插頭插接配合。所述充電插座包括安裝殼體及如前述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設置在所述安裝殼體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連接端子采用。本實用新型連接組件通過在連接端子上設置限制槽,從而能夠保持連接件,便利了組裝且提升了抗振動性能。通過對配端子插入至與連接件接觸連接,并通過連接件與連接端子接觸電連接,從而實現(xiàn)所述連接組件的電傳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連接端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連接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連接組件的投影示意圖。
圖4為圖3的連接組件沿A-A線的剖視圖。
圖5為圖3中示出的連接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中示出的連接端子的圍擋壁在內表面設置有導電層的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連接組件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連接組件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9為圖7的連接組件的投影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連接組件沿C-C線的剖視圖。
圖11為圖10的連接組件在M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12為圖10的連接組件在N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充電插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連接端子10。圖1示出了所述連接端子10的主要結構特征,其與下述連接件30及對配端子80的配合關系將在下述內容進一步詳細說明。
所述連接端子10具有圍擋壁12。所述圍擋壁12沿所述連接端子10的周向連續(xù)延伸,并圍成插接腔14。所述圍擋壁12的外表面12a及內表面12b的形狀根據(jù)需要而選擇。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圍擋壁12的外表面12a及內表面12b均延伸呈圓環(huán)面。相應地,所述圍擋壁12圍成圓管狀。
所述連接端子10還包括端子本體11。所述端子本體11即連接端子10的主體部分。所述端子本體11沿軸向延伸設置。所述圍擋壁12自所述端子本體11的一端沿軸向連續(xù)延伸設置,并與所述端子本體11圍成圓桶狀。所述端子本體11可以其他電子器件電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端子本體11大致為柱狀。
所述連接端子10沿插接方向的前端和后端中的至少一個上徑向突出設置有支撐臺階面。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增強支撐保持及限位性能,所述支撐臺階面包括前支撐臺階面181及后支撐臺階面182。所述支撐臺階面設置成可與對配端子80間隙支撐配合,從而支撐該對配端子80。也即是,所述支撐臺階面與對配端子80小間隙配合,只要所述支撐臺階面與對配端子80發(fā)生相對活動(譬如發(fā)生振動,或者發(fā)生形變等應用環(huán)境)時,能夠使得所述支撐臺階面提供對對配端子80的支撐,從而提升電接觸的穩(wěn)定性能。更具體地,所述對配支撐臺階面提供對對配端子80的徑向支撐,從而提升電連接的穩(wěn)定性能。為了匹配具有規(guī)則徑向尺寸的對配端子80,所述前支撐臺階面181可與所述后支撐臺階面182具有相同的徑向尺寸,從而可以實現(xiàn)同時對對配端子80進行支撐,以進步增大電接觸面積。
當然,所述前支撐臺階面181及后支撐臺階面182可以均為L型臺階面。相應地,所述前支撐臺階面181、所述后支撐臺階面182可分別與對應對配端子80通過“L”與倒“L”的對配接觸,實現(xiàn)支撐保持作用。此時,所述前支撐臺階面181、所述后支撐臺階面182提供給對配端子80在可以在沿連接端子10的徑向、軸向方向上的支撐。所述支撐臺階面可以僅為前支撐臺階面181與所述后支撐臺階面182中的一個即可,或者處于其他位置,或者不需要設置成圓筒的內周面而為其他支撐面。所述前支撐臺階面181與所述后支撐臺階面182之間空間并不需要圍成下述限位槽19,只需要設置成能夠實現(xiàn)其徑向支撐即可。此時,所述前支撐臺階面181及后支撐臺階面182可以均為L型臺階面上的徑向延伸部分構成下述阻擋前端壁18a的表面、下述阻擋后端壁18b的表面。
所述連接端子10包括阻擋前端壁18a及阻擋后端壁18b。所述阻擋前端壁18a設置在所述圍擋壁12的內表面的12a的軸向前端。所述阻擋后端壁18b設置在所述圍擋壁12的內表面12a的軸向后端。所述阻擋前端壁18a及所述阻擋后端壁18b沿所述連接端子10的徑向突出設置,并與所述圍擋壁12圍成限位槽19。所述限位槽19的具體延伸長度及寬度只要能夠實現(xiàn)對所述連接件30的限位即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槽19沿整個周向延伸設置呈閉環(huán)狀槽。更具體地,所述限位槽19為圓環(huán)槽。為了便利于所述連接件30形變而具有容置空間且給連接件30提供一定的活動空間,所述限位槽19的軸向長度大于所述連接件30的軸向長度。
為了便利于相應的測量裝置測量所述插接腔14的內徑尺寸,所述圍擋壁的14的自由端(即前端)設置有缺口17。所述缺口17與所述插接腔14連通。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缺口17為一對,且彼此徑向正對設置,即所述缺口17的兩側邊緣等間距設置。
所述連接端子10可以為任意導體材料制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端子10為金屬一體件。更具體地,所述連接端子10為銅材一體件。
為了提升連接端子10的載流性能,作為變形,所述連接端子10的圍擋壁12上設置有通孔20。所述通孔20與所述插接腔14連通。所述通孔20可流通用于固化形成下述導電層25的液體導電材料。所述通孔20的數(shù)量及分布根據(jù)需要而選擇。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通孔20徑向延伸至貫穿所述后支撐臺階面182。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使得所述插接腔14的底部能夠充分覆蓋相應的導電層25,所述通孔20(的具體位置設置為)貫穿所述阻擋后端壁18b。為了進一步使得導電層25能夠充分覆蓋所述插接腔14內,所述通孔20為多個,且沿所述連接端子10的周向分布。在本實施例中,四個所述通孔20沿所述連接端子10的周向均勻間隔分布,即兩對所述通孔20沿連接端子10的橫截面上彼此垂直的兩個軸(譬如X軸、Y軸)設置。當然,大部分的電鍍液自所述插接腔14的前端開口流入。所述通孔20用于增加電鍍液的均勻流動性能。
所述連接端子10可應用于高壓大電流的電連接應用中,譬如電動汽車的快速充電應用中??梢岳斫獾氖牵按箅娏鳌笨梢詾榇笥跀?shù)十安培(譬如八十安培),尤其為大于200安培(譬如250安培)的應用環(huán)境。“高壓”可以為大于市電,甚至幾百伏特(譬如750伏特,甚至1000伏特)的應用環(huán)境。
實施例二:
請參閱圖2至圖4,其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連接組件101。所述連接組件101包括連接端子10及連接件30。所述連接端子10與所述連接件30對配電連接。
請一并參閱圖5,所述連接件30沿所述連接端子10的周向延伸設置。所述連接件30容置在所述限位槽19內,且與所述限位槽19周向限位配合。所述連接件30的外壁30a與所述圍擋壁12接觸電連接。所述連接件30的內壁30b用于與對配端子80接觸電連接。
所述連接件30包括支撐部31及彈性臂35。所述支撐部31沿所述連接端子10的周向連續(xù)延伸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31大致為板狀材質彎折形成具有由兩側邊緣正對形成的開口的圓筒狀。所述支撐部31可以僅為一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31為一對,且分別與所述彈性臂35的軸向兩端連接一體。所述支撐部31可沿軸向與所述阻擋前端壁18a及所述阻擋后端壁18b阻擋配合。在所述連接件30在未受到下述對配端子80的擠壓的自由狀態(tài)時,所述支撐部31可與所述阻擋前端壁18a、所述阻擋后端壁18b中的一個軸向接觸,或者所述支撐部31與所述阻擋前端壁18a、所述阻擋后端壁18b均沒有接觸。而在所述連接件30受到下述對配端子80的擠壓而發(fā)生彈性形變時,所述支撐部31沿所述連接端子10的軸向延伸,且可以與所述阻擋前端壁18a、所述阻擋后端壁18b同時接觸,或者僅與其中一個接觸,或者都不接觸。
為了增強與所述圍擋壁12的內表面12b的電接觸性能且便利于拆卸及活動,所述支撐部31上突出設置有凸臺33。所述凸臺33與所述圍擋壁12的內表面12b接觸設置。為了增強載流性能,在本實例中,所述凸臺33具有為平面的頂面。相應地,所述凸臺33與所述內表面12b為面接觸。所述凸臺33的數(shù)量及分布根據(jù)需要而選擇。在本實施例中,每兩排所述凸臺33設置在一個所述支撐部31上。每一排中的多個所述凸臺33沿周向間隔排布。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臺33為外突的沖壓結構。
所述彈性臂35自所述支撐部31沿軸向延伸設置。所述彈性臂35用于與下述對配端子80接觸電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臂35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撐部31的連接。所述彈性臂35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沿所述連接端子10的周向排布設置。為了增強所述彈性臂35的彈性形變性能,相鄰所述彈性臂35之間間隔設置。
為了進一步增強彈性形變性能及與對配端子80的接觸保持力,所述彈性臂35具有內凹的彎折部351、351b。所述彎折部351、351b徑向延伸至可與對配端子80接觸電連接。為了使得所述連接件30受力均衡及電接觸更穩(wěn)定,相鄰兩個所述彈性臂35上的彎折部351、351b周向錯位設置。
為了增強載流性能及彈性形變性能,所述彈性臂35具外突的徑向突出部355。在對配端子80插入所述插接腔14內時,所述徑向突出部355與所述圍擋壁12的內表面12b接觸電連接。也即是,所述彈性臂35受到對配端子80的擠壓形變,并使得所述徑向突出部355延伸至與所述圍擋壁12的內表面12b接觸電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徑向突出部355設置在兩個所述彎折部351、351b之間。
為了增強所述連接件30的彈性形變能力及機械強度,所述連接件30為一體式彈性形變結構。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件30采用一整塊金屬板(譬如銅板)制成。
實施例三:
請參閱圖6,作為實施例一中的所述連接端子10的變形,本實施例二提供另一種連接端子10’。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為了提升所述連接端子10的載流性能,所述圍擋壁12的內表面12b上鋪設有增強導電層25。所述增強導電層25可與下述對配端子80接觸電連接。所述增強導電層25可以采用相應的導電材料制成,譬如金、銀或銅等金屬材料。為了精簡制造工藝以穩(wěn)固貼附在所述內表面12a上及實現(xiàn)均勻鋪設,所述增強導電層25為固化金屬電鍍層。制造時,液態(tài)金屬電鍍液自所述通孔20流通至所述插接腔14內,并均勻連續(xù)地鋪設在所述圍擋壁12的內表面10b上。
實施例四:
請參閱圖7至圖10,作為實施例二的變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組件102。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連接組件102還包括對配端子80。所述對配端子80插入所述插接腔14內,且與所述連接件30的內壁30b接觸電連接。
所述對配端子80的具體形狀及規(guī)格根據(jù)應用需要而選擇。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對配端子80的另一端設置有容置腔85。所述容置腔85用于容置外部器件(圖中未示出)。所述外部器件具體規(guī)格種類根據(jù)需要而選擇。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對配端子80大致為圓柱狀。
請一并參閱圖11,在所述對配端子80插入至與所述連接件30的內壁30b接觸電連接時,所述彈性臂31形變至與所述連接端子10的內周壁12的內表面12b接觸電連接。
圖12示出對配端子80與所述后支撐臺階面182間隔設置的相對位置關系。在發(fā)生振動或者形變時,所述對配端子80可與所述后臺階面182支撐配合,從而提升電接觸的穩(wěn)定性能。
實施例五: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充電插座103。所述充電插座103包括如實施例二記載的所述連接組件102。所述充電插座103用于與對配插頭插接配合。所述充電插座適用于車載充電裝置。譬如,所述充電插座103可以用于與充電槍直流充電。所述充電插座103還包括相應的安裝殼體90。所述安裝殼體90用于支撐設置所述連接組件102。所述安裝殼體90的具體結構根據(jù)需要而選擇??梢岳斫獾氖?,所述充電插座103還可以包括其他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習知的部件。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中出現(xiàn)“上”與“下”、“左”與“右”等均為相對概念。相應的,“前”與“后”均指的是所述連接端子10插入(對應充電的器件)或插接配合時的方向,即其軸向或長度方向上的前后;當然,在作為變形,在所述連接端子10不規(guī)則或不具有長度方向是,即以插入或插接方向為參考。另外,“內”與“外”也即是相應的虛擬腔體空間的內外。相應地,“軸向”即為所述連接端子10的長度方向;“徑向”即為所述連接端子10的徑向。上述方向說明,僅用于結合附圖以便利于說明各個部件相對位置關系,并不限定其具體應用范圍。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任何在本實用新型精神內的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都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