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壓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522508閱讀:172來源:國知局
壓接端子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壓接端子。



背景技術(shù):

以往,已知包括與電線的芯線電氣連接的電線連接部的壓接端子。該壓接端子與電線通過被端子壓接裝置壓接,從而它們相互間被電氣連接。此處,在這種壓接端子中,要求防止水浸入到電線連接部與電線的芯線之間。例如,在下述的專利文獻1和2的技術(shù)中,設(shè)置有將筒片與電線之間的間隙封堵的止水部。該止水部是通過在筒片的內(nèi)表面粘貼由丁基橡膠等材料構(gòu)成的止水片材材,并用筒片將放置在該止水片材材上的電線緊固,從而形成的。另外,在下述的專利文獻3和4的技術(shù)中,代替該止水片材材,而形成聚乙烯、丁基橡膠等絕緣樹脂的層(絕緣覆層部),該絕緣樹脂的層在筒片緊固后成為止水部。

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8295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4-18295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4-16059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2-69449號公報

可是,作為對于用2個筒片夾入的電線進行緊固的構(gòu)造,已知如下形態(tài)的構(gòu)造:如上述的專利文獻1和2所記載的那樣,將一個筒片(內(nèi)側(cè)的筒片)一邊卷繞到電線一邊壓接,且將另一個筒片(外側(cè)的筒片)一邊與電線一起卷繞到一個筒片一邊壓接。在這樣的緊固的構(gòu)造中,在緊固工序中,一個筒片的末端及外表面與另一個筒片的內(nèi)表面一邊互相滑動一邊被緊固。因此,在以往的壓接端子中,在緊固工序中,另一個筒片的止水片材、絕緣樹脂層的一部分有可能被刮掉,電線連接部的止水性在該部分有可能下降。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線連接部處的止水性高的壓接端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一種壓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接端子包括端子金屬件以及止水部件:所述端子金屬件具有:端子連接部,其與對方側(cè)端子電氣連接;電線連接部,其利用壓接加工與載置在內(nèi)壁面?zhèn)鹊碾娋€的端部電氣連接;及連結(jié)部,其將所述端子連接部和所述電線連接部連結(jié),所述電線連接部被劃分為:底部,其在所述壓接加工時載置所述電線的端部;內(nèi)側(cè)的第1筒片部,其從所述底部的一端延伸并卷繞到所述電線的端部;及外側(cè)的第2筒片部,其從所述底部的另一端比所述第1筒片部更長地延伸并卷繞到所述電線的端部和所述第1筒片部,且所述電線連接部被劃分為:芯線壓接部,其壓接到所述電線的末端的芯線;覆皮壓接部,其壓接到所述電線的覆皮;及連結(jié)壓接部,其將所述芯線壓接部和所述覆皮壓接部連結(jié)并且壓接到所述電線的端部,所述止水部件在實施所述壓接加工前被粘貼在所述電線連接部的所述內(nèi)壁面,在完成所述壓接加工后形成:第1止水區(qū)域,其抑制水從所述第1筒片部的外壁面與所述第2筒片部的所述內(nèi)壁面之間浸入到所述電線連接部與所述芯線之間;第2止水區(qū)域,其抑制水從比所述芯線的末端位置靠所述端子連接部側(cè)浸入到所述電線連接部與所述芯線之間;及第3止水區(qū)域,其抑制水從所述覆皮壓接部的所述內(nèi)壁面與所述覆皮之間浸入到所述電線連接部與所述芯線之間,所述第2筒片部的所述內(nèi)壁面在與完成所述壓接加工后的所述第1筒片部的所述外壁面重疊的區(qū)域,具有填充有所粘貼的所述止水部件的一部分的第1槽部,所述第1止水區(qū)域至少由所述第1槽部的內(nèi)部的所述止水部件形成,所述第1槽部形成為在所述壓接加工時所述第1筒片部不會卡掛的形狀。

此處,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1槽部形成為波峰和波谷在沿著所述電線的端部的軸線方向的延伸方向交替相連的波狀。

另外,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1槽部形成為在沿著所述電線的端部的軸線方向的延伸方向使中間部分向所述底部側(cè)凹陷的弧狀。

另外,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1槽部形成為隨著從所述芯線壓接部側(cè)趨向所述覆皮壓接部側(cè)而向所述底部側(cè)緩緩傾斜的直線狀。

另外,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1槽部具有:直線狀的第1傾斜部,其配置在所述芯線壓接部側(cè),隨著從所述芯線壓接部側(cè)趨向所述覆皮壓接部側(cè)而向所述底部側(cè)緩緩傾斜;直線狀的第2傾斜部,其配置在所述覆皮壓接部側(cè),隨著從所述芯線壓接部側(cè)趨向所述覆皮壓接部側(cè)而向所述底部側(cè)緩緩傾斜;以及連結(jié)部,其將所述第1傾斜部的所述覆皮壓接部側(cè)的端部和所述第2傾斜部的所述芯線壓接部側(cè)的端部連結(jié)。

另外,優(yōu)選的是所述芯線壓接部的所述內(nèi)壁面在比所述芯線的末端位置靠所述端子連接部側(cè),具有填充有所粘貼的所述止水部件的一部分的第2槽部,所述覆皮壓接部的所述內(nèi)壁面具有填充有所粘貼的所述止水部件的一部分的第3槽部,所述第1槽部與所述第2槽部及所述第3槽部連通。

發(fā)明效果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壓接端子即使在壓接加工時第2筒片部的內(nèi)壁面的止水部件被第1筒片部刮掉,該止水部件的一部分也會留在第1槽部的內(nèi)部,能夠利用該第1槽部的內(nèi)部的止水部件來形成第1止水區(qū)域。并且,該壓接端子由于以在壓接加工時第1筒片部不會卡掛的方式形成有第1槽部,能夠沒有停滯地完成壓接加工,因此不會阻礙第1止水區(qū)域的形成。因此,該壓接端子由于能夠提高止水性,因此,能夠抑制水浸入到電線連接部與末端的芯線之間。因此,該壓接端子能夠提高自身的耐久性,并且能夠提高電線的耐久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的立體圖,表示與電線連接之前的狀態(tài)。

圖2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的側(cè)視圖,表示電線連接部被成形為u形的狀態(tài)。

圖3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完成后的壓接端子的立體圖。

圖4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完成后的壓接端子的側(cè)視圖。

圖5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的端子金屬件的立體圖,表示粘貼止水部件前的狀態(tài)。

圖6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的端子金屬件的俯視圖,表示粘貼止水部件前的狀態(tài)。

圖7是示出沿圖2的x-x線剖切的電線連接部的截面部分的圖。

圖8是示出沿圖4的y1-y1線剖切的電線連接部的截面部分的圖。

圖9是示出沿圖4的y2-y2線剖切的電線連接部的截面部分的圖。

圖10是示出沿圖4的y3-y3線剖切的電線連接部的截面部分的圖。

圖11是說明粘貼止水部件前的電線連接部的圖。

圖12是示出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的俯視圖,表示粘貼止水部件后的狀態(tài)。

圖13是說明被成形為u形之前的電線連接部和止水部件的圖。

圖14是說明端子連鎖體的圖。

圖15是說明實施方式的端子壓接裝置的圖。

圖16是說明實施方式的第1和第2模具的立體圖。

圖17是說明實施方式的第1和第2模具的主視圖。

圖18是示出沿圖4的y1-y1線剖切的部位的壓接過程的圖。

圖19是示出沿圖4的y2-y2線剖切的部位的壓接過程的圖。

圖20是示出沿圖4的y3-y3線剖切的部位的壓接過程的圖。

圖21是說明旋轉(zhuǎn)制止體所決定的端子連接部的保持狀態(tài)的圖。

圖22是說明第2模具(卷縮器)所形成的電線連接部的旋轉(zhuǎn)制止構(gòu)造的圖。

圖23是說明止水部件中的滑動范圍和殘留范圍的圖。

圖24是示出實施方式的收容槽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25是示出收容槽的變形例的圖。

圖26是示出收容槽的變形例的圖。

圖27是示出收容槽的變形例的圖。

圖28是示出收容槽的變形例的圖。

圖29是示出收容槽的變形例的圖。

圖30是說明卡合構(gòu)造的圖,示出沿圖4的y2-y2線剖切的電線連接部的截面部分。

附圖標記說明

1:壓接端子

10:端子金屬件

11:端子連接部

12:電線連接部

12a:芯線壓接部

12b:覆皮壓接部

12c:連結(jié)壓接部

13:連結(jié)部

14:底部

15:第1筒片部

15a:末端

16:第2筒片部

16a:末端

18:收容槽

18a:第1槽部

18a1:第1傾斜部

18a2:連結(jié)部

18a3:第2傾斜部

18b:第2槽部

18c:第3槽部

20:止水部件

21:第1止水區(qū)域

22:第2止水區(qū)域

23:第3止水區(qū)域

24:第1止水部

25:第2止水部

26:第3止水部

50:電線

51:芯線

52:覆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壓接端子的實施方式。此外,本發(fā)明不限于本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

基于圖1至圖30來說明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壓接端子的實施方式之一。

圖1至圖4的附圖標記1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該壓接端子1與電線50電氣連接,在與該電線50成為一體的狀態(tài)下與對方側(cè)端子(未圖示)電氣連接。此處,電線50為了在其端部使芯線51露出預(yù)定長度,而將該長度量的覆皮52剝離并去除。芯線51可以是多條線材的集合體,也可以是同軸纜線那樣的單線。對于壓接端子1,為了使其與電線50電氣連接,通過壓接在該電線50的端部,從而與露出的末端的芯線(以下僅稱作“末端的芯線”)51之間電氣連接。

具體而言,壓接端子1包括端子金屬件10、以及止水部件20。

端子金屬件10是壓接端子1的主體部分,由導(dǎo)電性的金屬板材(例如銅板)成形為能與對方側(cè)端子、電線50連接的預(yù)定形狀。該端子金屬件10如圖5和圖6所示,具有:與對方側(cè)端子電氣連接的端子連接部11;以及與電線50電氣連接的電線連接部12。端子連接部11和電線連接部12被介在于它們之間的連結(jié)部13連結(jié)。

端子金屬件10可以是陽端子,也可以是陰端子。端子連接部11在端子金屬件10是陽端子的情況下被成形為陽型,在端子金屬件10是陰端子的情況下被成形為陰型。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陰端子作為例子舉出。

此處,在該壓接端子1中,將與對方側(cè)端子之間的連接方向(插入方向)定義為第1方向l,作為長邊方向。另外,將該壓接端子1的后述的并列配置方向定義為第2方向w,作為壓接端子1的寬度方向。另外,在該壓接端子1中,將分別與其第1方向l及第2方向w正交的方向定義為第3方向h,作為高度方向。

對于電線連接部12,首先,成形為1片板狀(圖5和圖6),實施后述的預(yù)定加工,之后成形為作為與電線50連接之前的狀態(tài)的u形(圖1和圖7)。然后,對于該電線連接部12,在載置有電線50的端部的狀態(tài)下卷繞到該電線50,從而壓接在該電線50的端部,與末端的芯線51接觸。

該電線連接部12能夠劃分為底部14的區(qū)域和第1筒片部15的區(qū)域和第2筒片部16的區(qū)域。底部14是u形的電線連接部12的成為底壁的部位,在壓接加工時載置電線50的端部。第1和第2筒片部15、16是u形的電線連接部12的成為側(cè)壁的部位,在底部14的第2方向w的兩端分別延伸。在u形的電線連接部12中,第1和第2筒片部15、16從底部14的兩端以包圍電線50的端部的方式延伸。

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被形成為一者與另一者相比從底部14側(cè)的根部到末端15a、16a的端面的距離更長。因此,第1和第2筒片部15、16各自的末端15a、16a在u形的電線連接部12中,一者與另一者相比在第3方向h突出。在這個例子中,第2筒片部16與第1筒片部15相比從底部14延伸得長(圖1和圖7)。因此,在該電線連接部12中,在壓接加工完成后(以下記作“壓接完成后”),形成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互相重合的區(qū)域(以下記作“重疊區(qū)域”)(圖8-圖10)。重疊區(qū)域具體而言是指壓接完成后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與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互相對置的區(qū)域。即,在該電線連接部12中,第1筒片部15是在內(nèi)側(cè)卷繞在電線50的端部的筒片部,第2筒片部16是在外側(cè)卷繞在電線50的端部的筒片部。所以,在壓接加工時,將第1筒片部15卷繞在電線50的端部的外周面,以將該狀態(tài)的電線50的端部和第1筒片部15從外周面?zhèn)雀采w的方式卷繞第2筒片部16。在電線連接部12中,這樣將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緊固在電線50的端部。

此處,電線50的端部從電線連接部12的u形的開口側(cè)(在各末端15a、16a的端面間形成的開口)插入到u形的內(nèi)側(cè)的空間。因此,電線連接部12為了使電線50的端部易于插入,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的間隔隨著從底部14側(cè)趨向開口側(cè)(末端15a、16a側(cè))而變寬。

并且,該電線連接部12能夠劃分為芯線壓接部12a的區(qū)域和覆皮壓接部12b的區(qū)域和連結(jié)壓接部12c的區(qū)域(圖2、圖4-圖6)。芯線壓接部12a是壓接到末端的芯線51的部位,與連結(jié)部13相連。覆皮壓接部12b是壓接到與末端的芯線51的露出部分的根部相連的覆皮52的部位。連結(jié)壓接部12c是使芯線壓接部12a與覆皮壓接部12b連結(jié),并且壓接到電線50的端部的部位。

在電線連接部12,在其內(nèi)壁面(覆蓋電線50的一側(cè)的壁面)設(shè)置有芯線保持區(qū)域(以下記作“細齒區(qū)域”)17(圖11),用于對壓接的末端的芯線51進行保持。該細齒區(qū)域17至少配置在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壁面中的、對末端的芯線51卷繞的部分。這個例子的細齒區(qū)域17被形成為將末端的芯線51整體地覆蓋。因此,細齒區(qū)域17的第1方向l被形成在比被載置在內(nèi)壁面的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與載置覆皮52的部分之間。另外,細齒區(qū)域17的第2方向w被形成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側(cè)、與第2筒片部16中的在壓接完成后至少與末端的芯線51接觸的部分之間。在這個例子中,在比與該末端的芯線51接觸的部分靠末端16a側(cè)也設(shè)置有細齒區(qū)域17。具體而言,本實施方式的細齒區(qū)域17是將多個凹部、多個凸部或者多個凹部和凸部的組合呈矩形排列而成的,利用凹部、凸部來增加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的接觸面積,提高它們之間的緊貼強度。在這個例子中,利用多個凹部17a來形成矩形的細齒區(qū)域17。

此處,電線連接部12和末端的芯線51需要在它們相互間電氣連接。因此,由于水向它們之間的浸入有可能使耐久性下降,因此是不期望的。例如,在電線連接部12和芯線51由離子化傾向的大小不同的異種金屬材料(銅和鋁等)成形的情況下,由于水的浸入,特別是有可能會使鋁側(cè)腐蝕。因此,在該壓接端子1中設(shè)置有止水部件20,用于抑制水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圖12和圖13)。該止水部件20被形成為以改性丙烯酸系粘著劑等粘接劑為主的片狀。例如,作為止水部件20,使用使粘著劑滲入到片狀的無紡布中而在片材的兩面具有粘接效果的部件。

止水部件20在壓接完成后形成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圖8-圖10)。為了使這些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的配置具現(xiàn)化,止水部件20在形成為預(yù)定形狀之后,粘貼在圖6所示的平板狀的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壁面。

第1止水區(qū)域21是指,使止水部件20介在于至少壓接完成后的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與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之間(即重疊區(qū)域)的區(qū)域(圖8-圖10),是抑制水從它們之間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的區(qū)域。因此,該第1止水區(qū)域21在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與比末端的芯線51的根部靠覆皮52側(cè)之間延伸。該第1止水區(qū)域21由止水部件20的第1止水部24形成(圖13)。

第1止水部24在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側(cè)與底部14側(cè)之間,跨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與比末端的芯線51的根部靠覆皮52側(cè)之間地配置。該第1止水部24的底部14側(cè)延伸到將細齒區(qū)域17的第2筒片部16側(cè)遮蓋的位置。因此,這個例子的第1止水區(qū)域21不僅形成在重疊區(qū)域,而且在不會阻礙第2筒片部16與末端的芯線51電氣連接的范圍內(nèi),形成在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圖9)。

第2止水區(qū)域22是指,至少在壓接完成后的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側(cè)中的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填充有止水部件20的區(qū)域(圖8),是抑制水從該端子連接部11側(cè)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的區(qū)域。該第2止水區(qū)域22主要由止水部件20的第2止水部25形成(圖13)。

第2止水部25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側(cè)與第1止水部24之間,跨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與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部分側(cè)之間地配置。這個例子的第2止水部25被配置為蓋在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部分上。因此,這個例子的第2止水區(qū)域22對該芯線51的末端部分也用止水部件20(第2止水部25)覆蓋。另外,這個例子的第2止水部25與第1止水部24相連。因此,這個例子的第2止水區(qū)域22由第2止水部25、以及第1止水部24中的與第2止水部25的相連部分(比重疊區(qū)域靠底部14側(cè))形成。

第3止水區(qū)域23是指,使止水部件20介在于至少壓接完成后的電線連接部12(具體而言是覆皮壓接部12b)的內(nèi)壁面與覆皮52之間的區(qū)域(圖10),是抑制水從它們之間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的區(qū)域。該第3止水區(qū)域23主要由止水部件20的第3止水部26形成(圖13)。

第3止水部26配置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側(cè)與第1止水部24之間、且是電線連接部12中的卷繞到覆皮52的部分。這個例子的第3止水部26與第1止水部24相連。因此,這個例子的第3止水區(qū)域23包括:第3止水部26;以及第1止水部24中的與第3止水部26的相連部分(比重疊區(qū)域靠底部14側(cè))。

對于該止水部件20,通過將這樣的形狀的部件配置在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壁面,從而在壓接完成后形成為相連狀態(tài)的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該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在電線連接部12中使電線50的端部與外部的連通隔斷。因此,該止水部件20能夠抑制水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

對于以上所示的端子金屬件10,經(jīng)過對于1片金屬板材進行的加壓工序,加工為具有圖6所示的平板狀的電線連接部12的形態(tài),在之后的止水部件粘貼工序中,在該平板狀的電線連接部12粘貼止水部件20。之后,對于該端子金屬件10,在彎曲工序中形成端子連接部11,且形成u形的電線連接部12。

經(jīng)過了上述工序的壓接端子1被形成為并列有多個的連鎖體(以下記作“端子連鎖體”)30(圖14)。端子連鎖體30是指,在分別面向同一個方向的狀態(tài)下并列并以等間隔配置且相連為連鎖狀的多個壓接端子1的集合體。在端子連鎖體30中,所有的壓接端子1的一端部由連結(jié)片31相連。連結(jié)片31例如被成形為矩形的板狀,相對于所有的壓接端子1的電線連接部12隔開預(yù)定間隔地配置。對于每個壓接端子1,該電線連接部12的底部14與連結(jié)片31經(jīng)由例如矩形的板狀的相連部32而相連。在連結(jié)片31上,沿著端子連鎖體30的進給方向等間隔地形成有用于將端子連鎖體30傳送到端子壓接裝置100的壓接位置的貫通孔(以下稱作“端子傳送的孔”)31a。這樣形成的端子連鎖體30在被卷繞為卷筒狀的狀態(tài)下配置于端子壓接裝置100(未圖示)。而且,壓接端子1在被壓接到電線50后,被從端子連鎖體30切下。

說明端子壓接裝置100。

端子壓接裝置100如圖15所示,包括:將壓接端子1供給到預(yù)定的壓接位置的端子供給裝置101;在該壓接位置將壓接端子1壓接地電線50的壓接裝置102;以及用于使端子供給裝置101和壓接裝置102動作的驅(qū)動裝置103。端子供給裝置101和壓接裝置102是該技術(shù)領(lǐng)域中被稱為貼敷器的裝置。

端子供給裝置101將卷繞成卷筒狀的端子連鎖體30的外周側(cè)的先發(fā)的壓接端子1拉出,依次供給到壓接位置。該端子供給裝置101在結(jié)束了該先發(fā)的壓接端子1向電線50的壓接和從端子連鎖體30的切斷之后,將新成為先發(fā)的壓接端子1供給到壓接位置。在該端子供給裝置101中,每次進行壓接加工和切斷加工就依次重復(fù)該動作。

該端子供給裝置101具有在該技術(shù)領(lǐng)域中公知的構(gòu)成,包括:端子饋送部件101a,其被插入到連結(jié)片31的端子輸送孔31a;以及動力傳遞機構(gòu)101b,其利用驅(qū)動裝置103的動力來驅(qū)動端子饋送部件101a。動力傳遞機構(gòu)101b被構(gòu)成為與壓接裝置102的壓接動作(后述的壓頭114a等的上下運動)聯(lián)動的連桿機構(gòu)。該例示的端子供給裝置101通過與壓接裝置102的壓接動作聯(lián)動地將端子饋送部件101a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驅(qū)動,從而將壓接端子1供給到壓接位置。

壓接裝置102進行被供給的壓接端子1向電線50的壓接、以及該壓接端子1從端子連鎖體30的切下。因此,該壓接裝置102包括壓接機110以及端子切斷機120。

壓接機110是通過將被供給到壓接位置的壓接端子1緊固在電線50的端部,從而使該壓接端子1壓接到電線50的裝置。該例示的壓接機110通過將壓接端子1中的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分別緊固到電線50中的末端的芯線51和覆皮52,從而使該壓接端子1壓接到電線50。該壓接機110包括:框架111;相互構(gòu)成對的第1模具112和第2模具113;以及動力傳遞機構(gòu)114。

框架111包括:基座111a;砧支承體111b;以及動力傳遞機構(gòu)114的支承體(以下稱作“傳遞部支承體”)111c?;?11a例如被固定在載置端子壓接裝置100的載置臺(未圖示)之上。砧支承體111b和傳遞部支承體111c被固定在基座111a之上。傳遞部支承體111c相對于砧支承體111b配置在后方(圖15的紙面右方)且上方(圖15的紙面上方)。具體而言,該傳遞部支承體111c具有:在砧支承體111b的后方從基座111a向上方立設(shè)的立設(shè)部111c1;以及被保持在該立設(shè)部111c1的上部的壓頭支承部111c2。壓頭支承部111c2是支承后述的壓頭114a的支承部,在砧支承體111b的上方隔開預(yù)定間隔地配置。

第1模具112和第2模具113是如下成形模具:在上下方向隔開間隔地配置,通過將配置在它們之間的壓接端子1和電線50的端部夾入,從而將壓接端子1壓接在電線50的端部(圖16)。第1模具112形成有2個下模,作為其下模,具有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第2模具113形成有2個上模,作為其上模,具有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第1砧112a和第1卷縮器113a在上下方向互相對置地配置,通過使它們相互間的間隔縮窄,從而使u形的芯線壓接部12a壓接到末端的芯線51。另外,第2砧112b和第2卷縮器113b在上下方向互相對置地配置,通過使它們相互間的間隔縮窄,從而使u形的覆皮壓接部12b壓接到覆皮52。

驅(qū)動裝置103通過將其動力傳遞到動力傳遞機構(gòu)114,從而在這樣的壓接加工時使第1砧112a與第1卷縮器113a之間及第2砧112b與第2卷縮器113b之間縮窄,并在壓接加工后使第1砧112a與第1卷縮器113a之間及第2砧112b與第2卷縮器113b之間加寬。在該例示中,通過使第2模具113相對于第1模具112上下運動,從而使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同時相對于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上下運動。但是,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和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也可以是個別地成形的而成的成形體,在此情況下,驅(qū)動裝置103和動力傳遞機構(gòu)114也可以被構(gòu)成為使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獨立地上下運動。在該例示中,在利用第1砧112a和第1卷縮器113a開始了芯線壓接部12a的壓接后,開始利用第2砧112b和第2卷縮器113b進行的覆皮壓接部12b的壓接。

本實施方式的動力傳遞機構(gòu)114將從驅(qū)動裝置103輸出的動力傳遞至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如圖15所示,包括壓頭114a、壓頭螺栓114b、以及柄114c。

壓頭114a是上下運動自如地被支承于壓頭支承部111c2的可動部件。在該壓頭114a上固定有第2模具113。因此,第1卷縮器113a及第2卷縮器113b能夠與壓頭114a成為一體并相對于壓頭支承部111c2上下運動。例如,該壓頭114a成形為方體狀。在該壓頭114a上形成有內(nèi)螺紋部(省略圖示)。該內(nèi)螺紋部形成在從壓頭114a的內(nèi)側(cè)去往上端面地形成的上下方向的孔的內(nèi)周面。

壓頭螺栓114b具有擰合在壓頭114a的內(nèi)螺紋部的外螺紋部(省略圖示)。因此,該壓頭螺栓114b能夠與壓頭114a成為一體并相對于壓頭支承部111c2上下運動。另外,該壓頭螺栓114b具有配置在其外螺紋部的上方的螺栓頭部114b1。在該螺栓頭部114b1形成有內(nèi)螺紋部(省略圖示)。該內(nèi)螺紋部形成在從螺栓頭部114b1的內(nèi)側(cè)去往上端面地形成的上下方向的孔的內(nèi)周面。

柄114c是圓柱狀的中空部件,在各個端部具有外螺紋部114c1、以及連接部(省略圖示)。該柄114c的外螺紋部114c1形成在中空部件的下側(cè),擰合在壓頭螺栓114b的螺栓頭部114b1的內(nèi)螺紋部。因此,柄114c能夠與壓頭114a、壓頭螺栓114b成為一體并相對于壓頭支承部111c2上下運動。連接部與驅(qū)動裝置103連接。

驅(qū)動裝置103具有:驅(qū)動源(省略圖示);以及將驅(qū)動源的驅(qū)動力轉(zhuǎn)換為上下方向的動力的動力轉(zhuǎn)換機構(gòu)(省略圖示)。柄114c的連接部與該動力轉(zhuǎn)換機構(gòu)的輸出軸連結(jié)。因此,第1卷縮器113a及第2卷縮器113b利用驅(qū)動裝置103的輸出(動力轉(zhuǎn)換機構(gòu)的輸出)與壓頭114a及壓頭螺栓114b及柄114c成為一體并相對于壓頭支承部111c2上下運動。作為驅(qū)動源,能夠應(yīng)用電動機等電動驅(qū)動器、液壓缸等液壓驅(qū)動器、氣缸等空氣壓驅(qū)動器等。

此處,第1卷縮器113a相對于第1砧112a的上下方向的相對位置和第2卷縮器113b相對于第2砧112b的上下方向的相對位置能夠通過調(diào)整螺栓頭部114b1的內(nèi)螺紋部與柄114c的外螺紋部114c1的旋入量而變化。螺母114d在壓頭螺栓114b的上方擰合在柄114c的外螺紋部114c1,與螺栓頭部114b1的內(nèi)螺紋部一起構(gòu)成所謂的鎖定螺母的功能。因此,通過在上述的相對位置的調(diào)整完成后將該螺母114d向壓頭螺栓114b側(cè)擰緊,從而能夠?qū)⒌?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固定在該相對位置。

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在各自的上側(cè)的末端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狀面112a1、112b1(圖16)。各凹狀面112a1、112b1與u形的芯線壓接部12a及u形的覆皮壓接部12b各自的底部14的形狀匹配地被形成為弧狀。在該壓接機110中,該各凹狀面112a1、112b1成為壓接位置。對于底部14處于下側(cè)地被供給的壓接端子1,將芯線壓接部12a的底部14載置在第1砧112a的上端的凹狀面112a1,將覆皮壓接部12b的底部14載置在第2砧112b的上端的凹狀面112b1。第1模具112在分別使凹狀面112a1、112b1在上方露出的狀態(tài)下被砧支承體111b支承。

在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分別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狀部113a1、113b1(圖16和圖17)。各凹狀部113a1、113b1相對于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的各凹狀面112a1、112b1在上下方向?qū)χ玫嘏渲?。各凹狀?13a1、113b1具有:互相對置的第1和第2壁面115、116;以及將第1和第2壁面115、116的上端相連的第3壁面117。各凹狀部113a1、113b1使第1至第3壁面115、116、117與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接觸,并一邊將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卷繞到電線50的端部一邊進行緊固。各凹狀部113a1、113b1形成為能進行這樣的緊固動作。

與第1筒片部15最初接觸的第1壁面115具有接受部115a和卷入部115b。

接受部115a是與第1筒片部15最初接觸的壁面,隨著第2模具113的下降而抵接到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該接受部115a以隨著離開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的凹狀面112a1、112b1(即隨著趨向上方)而緩緩接近第2壁面116的方式傾斜。由此,第1筒片部15隨著第2模具113下降,一邊在接受部115a上滑動,一邊被從末端15a側(cè)起依次向電線50側(cè)推動。

卷入部115b是用于使被接受部115a推動的第1筒片部15向電線50的端部側(cè)卷入的壁面。該卷入部115b具有:從與接受部115a的邊界部分向上方延伸的平面狀的垂直設(shè)置面115b1;以及與該垂直設(shè)置面115b1相連,并將沿著該垂直設(shè)置面115b1滑動的第1筒片部15從末端15a側(cè)起向電線50的端部側(cè)卷入的弧狀面115b2。垂直設(shè)置面115b1是沿著第2模具113的移動方向的平面?;蠲?15b2是與垂直設(shè)置面115b1平滑地相連的面,描繪朝向第2壁面116側(cè)的弧。由于在這個例子中設(shè)有第3壁面117,因此,弧狀面115b2被形成為將垂直設(shè)置面115b1和第3壁面117平滑地連接。利用這樣的卷入部115b,隨著第2模具113下降,將第1筒片部15在一邊在卷入部115b上滑動一邊到達弧狀面115b2時,從末端15a側(cè)起依次向電線50側(cè)卷入。

與第2筒片部16最初接觸的第2壁面116與第1壁面115同樣,具有接受部116a和卷入部116b。

接受部116a是與第2筒片部16最初接觸的壁面,隨著第2模具113的下降而抵接到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該接受部116a以隨著離開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的凹狀面112a1、112b1(隨著朝向上方)而緩緩接近第1壁面115的方式傾斜。由此,第2筒片部16隨著第2模具113下降,一邊在接受部116a上滑動,一邊被從末端16a側(cè)起依次向電線50側(cè)推動。

卷入部116b是用于使被接受部116a推動的第2筒片部16向電線50的端部側(cè)卷入的壁面。該卷入部116b具有:從與接受部116a的邊界部分向上方延伸的平面狀的垂直設(shè)置面116b1;以及與該垂直設(shè)置面116b1相連,并將沿著該垂直設(shè)置面116b1滑動的第2筒片部16從末端16a側(cè)起向電線50的端部側(cè)卷入的弧狀面116b2。垂直設(shè)置面116b1是沿著第2模具113的移動方向的平面?;蠲?16b2是與垂直設(shè)置面116b1平滑地相連的面,描繪朝向第1壁面115側(cè)的弧。由于在這個例子中設(shè)有第3壁面117,因此,弧狀面116b2被形成為將垂直設(shè)置面116b1和第3壁面117平滑地連接。利用這樣的卷入部116b,隨著第2模具113下降,將第2筒片部16在一邊在卷入部116b上滑動一邊到達弧狀面116b2時,從末端16a側(cè)起依次向電線50側(cè)卷入。

第3壁面117形成為與第2模具113的移動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或者將各卷入部115b、116b的弧狀面115b2、116b2平滑地連接的弧狀面。

第2筒片部16比第1筒片部15長。因此,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隨著第2模具113的下降,一在第2壁面116上滑動一邊向第3壁面117移動,一邊在第3壁面117上滑動一邊向第1壁面115移動。對于第2筒片部16,利用該第2模具113側(cè)的滑接面的轉(zhuǎn)變,一邊向電線50側(cè)卷入,一邊卷繞到第1筒片部15和電線50。此時,第2筒片部16用其內(nèi)壁面將第1筒片部15向電線50側(cè)推動,輔助第1筒片部15向電線50側(cè)的卷入。因此,對于第1筒片部15,在用弧狀面115b2向電線50側(cè)卷入后,利用來自第2筒片部16的力來繼續(xù)其卷入,卷繞到電線50。

通過這樣被壓接機110壓接加工后的壓接端子1被端子切斷機120從連結(jié)片31切下。端子切斷機120用2個端子切斷部將被供給到壓接位置的壓接端子1的相連部32夾入并切斷,該切下與壓接工序的進行同時進行。端子切斷機120與第2砧112b相比配置在前側(cè)(圖15的紙面左側(cè))。

端子切斷機120是該技術(shù)領(lǐng)域中公知的端子切斷機,例如包括端子切斷體121和下推部件122和彈性部件123。端子切斷體121被配置為能沿著第2砧112b的前表面在上下方向滑動。在該端子切斷機120中,在端子切斷體121和第2砧112b上分別形成端子切斷部。下推部件122被固定于壓頭114a,與壓頭114a成為一體地上下運動。該下推部件122被配置在端子切斷體121的上方,下降并將端子切斷體121下推。彈性部件123對于端子切斷體121施加向上方的作用力,由彈簧部件等構(gòu)成。該彈性部件123在來自下推部件122的按下力被解除了時,使端子切斷體121返回到上下方向的初始位置。在該端子切斷機120中,下推部件122隨著壓接加工時的第2模具113的下降而下降,下推端子切斷體121,從而用各個端子切斷部切斷相連部32,將壓接端子1從端子連鎖體30切下。

將作為壓接對象的電線50配置在端子切斷體121與下推部件122之間的預(yù)定位置。該預(yù)定位置是指,能將該芯線51以如下方式載置在芯線壓接部12a的底部14的位置:使得壓接加工前的電線50的端部存在于平板狀的電線連接部12的底部14的上方,隨著壓接加工的開始而被下推的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不會從芯線壓接部12a露出。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有時會隨著壓接加工,與載置的位置相比在軸線方向伸長。優(yōu)選的是預(yù)定位置是考慮到該伸長而決定。在該壓接端子1中,由于將壓接加工中的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載置在這樣的位置,因此,能夠防止該芯線51從第2止水區(qū)域22突出。因此,該壓接端子1能夠確保第2止水區(qū)域22所帶來的止水性。

需要說明的是,優(yōu)選的是在壓接加工中使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首次抵接時,各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不會撞擊。這是因為,這樣的端面彼此的接觸會引起第1筒片部15、第2筒片部16的無用的變形,或者第2筒片部16進入到第1筒片部15與電線50之間,有可能不會進行期望的壓接加工。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中,將u形的電線連接部12的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向第2筒片部16側(cè)(圖7)彎曲,在下降的第2模具113(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的與第1筒片部15的滑接面(具體而言,為第1壁面115的卷入部115b的垂直設(shè)置面115b1)與末端15a之間設(shè)有間隙。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通過這樣形成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從而減少壓接過程中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接觸的可能性,能夠使第2筒片部16進入到第1筒片部15與第1壁面115之間(圖18-圖20)。圖18是示出沿圖4的y1-y1線剖切的部位(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的壓接過程的圖。圖19是示出沿圖4的y2-y2線剖切的部位(對于末端的芯線51的壓接部位)的壓接過程的圖。圖20是示出沿圖4的y3-y3線剖切的部位(對于覆皮52的壓接部位)的壓接過程的圖。在圖18-圖20中,為便于圖示,省略了第1和第2模具112、113。

該壓接端子1由于能夠利用這樣的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形狀,抑制伴隨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接觸而發(fā)生的第1筒片部15、第2筒片部16的無用的變形、電線連接部12的位置偏離等,因此,能夠?qū)嵤┢谕膲航蛹庸?,還能夠提高止水部件20所帶來的止水性。此處,在該壓接端子1中,優(yōu)選的是設(shè)定止水部件20對于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的粘貼區(qū)域,使得能夠用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的止水部件20來覆蓋壓接完成后的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外壁面。由此,在該壓接端子1中,由于在該末端15a的外壁面與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之間也形成有第1止水區(qū)域21,因此,能夠提高它們之間的止水性。另外,在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由于末端15a的內(nèi)壁面?zhèn)群屯獗诿鎮(zhèn)榷急恢顾考?0覆蓋,因此,能夠提高該第2止水區(qū)域22中的止水性。

具體而言,第1筒片部15將末端15a彎曲,使得滑接面與末端15a之間的間隙至少比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的板厚大。另外,在直到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都粘貼有止水部件20的情況下,第1筒片部15將末端15a彎曲,使得滑接面與末端15a之間的間隙至少比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的板厚與止水部件20的板厚之和大。例如,本實施方式的第1筒片部15在隨著第2模具113的下降而到達垂直設(shè)置面115b1時,將末端15a向第2筒片部16側(cè)彎曲,使得其末端15a與垂直設(shè)置面115b1的間隔至少比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的板厚(在直到末端16a都粘貼有止水部件20的情況下,為末端16a的板厚與止水部件20的板厚之和)大。換言之,第1筒片部15將末端15a向第2筒片部16側(cè)彎曲,使得包含其主體部分的外壁面的虛擬平面與末端15a的端面的間隔至少比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的板厚(在直到末端16a都粘貼有止水部件20的情況下,為末端16a的板厚與止水部件20的板厚之和)大。由此,該壓接端子1抑制壓接過程中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接觸,能夠使第2筒片部16進入到第1筒片部15與第1壁面115之間。

優(yōu)選的是,決定彎曲的末端15a的形狀(主要是末端15a的彎曲角度、彎曲開始位置(換言之是彎曲部分的長度)),使得在壓接加工中電線50的端部能夠插入到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之間,且在插入時末端15a不與電線50的端部抵接。由此,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能夠避免壓接加工因彎曲后的末端15a而被阻礙這樣的事態(tài)。另外,該末端15a的彎曲形狀可以在芯線壓接部12a與覆皮壓接部12b不同。例如,優(yōu)選的是,覆皮壓接部12b處的末端15a的彎曲形狀形成為末端15a的末端面不與覆皮52抵接。由此,該壓接端子1能夠抑制產(chǎn)生末端15a所導(dǎo)致的覆皮52的破裂等。

并且,優(yōu)選的是,在各個末端15a、16a的外壁面?zhèn)仍O(shè)有錐面15a1、16a1,其隨著從底部14側(cè)趨向末端15a、16a的端面?zhèn)榷鴮⒛┒?5a、16a的板厚減薄(圖18-圖20)。該錐面15a1、16a1在電線連接部12的加壓工序中形成即可。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由于能夠利用這樣的錐狀的末端15a、16a來增加末端15a與第1壁面115的間隔,且能夠?qū)⒉迦氲剿鼈冎g的末端16a的端面?zhèn)葴p薄,因此,抑制壓接過程中的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接觸,第2筒片部16易于插入到第1筒片部15與第1壁面115之間。因此,該壓接端子1能夠?qū)嵤┢谕膲航蛹庸?,也能夠提高止水部?0所帶來的止水性。

可是,即使無論如何實施末端15a的彎曲加工等,如果壓接加工中的電線連接部12相對于第1和第2模具112、113沒有保持正確的姿勢,那么第2筒片部16末端16a的端面有可能與末端15a的端面接觸,或者進入到第1筒片部15與電線50之間。正確的姿勢是指,將電線連接部12的底部14配置在最下端并載置在凹狀面112a1、112b1,使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之間的開口與第1和第2卷縮器113a、113b對置的狀態(tài)。例如,壓接端子1由于電線連接部12的弧狀的底部14載置在弧狀的凹狀面112a1、112b1,并且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的長度不同,因此,根據(jù)力從第1卷縮器113a向第1筒片部15的施加方式、力從第2卷縮器113b向第2筒片部16的施加方式,電線連接部12有可能沿著凹狀面112a1、112b1的周向而旋轉(zhuǎn)。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的是,通過采用下述所示的多個措施中的至少1個,抑制壓接加工中的電線連接部12的旋轉(zhuǎn)。

例如,為了抑制電線連接部12的旋轉(zhuǎn),將配置在電線連接部12的兩端的端子連接部11和連結(jié)片31以及相連部32中的至少一者在壓接加工中保持即可。

為了保持端子連接部11,將對載置在壓接位置的壓接端子1的端子連接部11的旋轉(zhuǎn)進行抑制的旋轉(zhuǎn)制止體119設(shè)置在端子壓接裝置100中即可(圖21)。這個例子的旋轉(zhuǎn)制止體119將端子連接部11從第2方向w的兩個側(cè)面保持,具有供端子連接部11插入的長方體的空間(保持部)119a。該旋轉(zhuǎn)制止體119例如被固定于壓頭114a,與第2模具113成為一體并上下運動。旋轉(zhuǎn)制止體119與第2模具113一起下降,從而在保持部119a內(nèi)插入端子連接部11。端子連接部11向保持部119a內(nèi)的插入時刻設(shè)定在第1卷縮器113a、第2卷縮器113b與第1筒片部15、第2筒片部16抵接之前。由此,本實施方式的端子壓接裝置100能夠從壓接加工實際上開始之前抑制端子連接部11的旋轉(zhuǎn),將壓接加工中的電線連接部12保持為正確的姿勢。因此,該端子壓接裝置100由于能夠抑制壓接過程中的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的接觸,使第2筒片部16進入到第1筒片部15與第1壁面115之間,因此,能夠抑制第1筒片部15、第2筒片部16的無用的變形等,進行期望的壓接加工。

此處,即使保持了端子連接部11、連結(jié)片31,在從第2模具113向第1筒片部15施加力的時刻(換言之,第2模具113與第1筒片部15抵接的時刻)、與從第2模具113向第2筒片部16施加力的時刻(換言之,第2模具113與第2筒片部16抵接的時刻)不同時的情況下,電線連接部12有可能在端子連接部11等的被保持狀態(tài)下旋轉(zhuǎn)。所以,第2模具113形成為隨著下降,第1壁面115及第2壁面116與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大致同時抵接(圖22)。在從芯線壓接部12a起依次向覆皮壓接部12b側(cè)進行壓接的情況下,由于第1卷縮器113a與第2卷縮器113b相比先與電線連接部12接觸,因此,第1卷縮器113a的第1壁面115及第2壁面116形成為與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大致同時抵接。另外,在從覆皮壓接部12b起依次向芯線壓接部12a側(cè)進行壓接的情況下,由于第2卷縮器113b與第1卷縮器113a相比先與電線連接部12接觸,因此,第2卷縮器113b的第1壁面115及第2壁面116形成為與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大致同時抵接。另外,在從連結(jié)壓接部12c起向芯線壓接部12a側(cè)和覆皮壓接部12b側(cè)進行壓接的情況下,由于第1卷縮器113a和第2卷縮器113b中的任意一者最初與連結(jié)壓接部12c處的第1筒片部15、第2筒片部16接觸,因此,進行該接觸的第1壁面115和第2壁面116形成為與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大致同時抵接。

作為該對象的第1卷縮器113a、第2卷縮器113b的第1壁面115和第2壁面116設(shè)定接受部115a、116a的形狀,使得能夠與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大致同時抵接。例如,在接受部115a、116a的傾斜角度的絕對值相同的情況下,形成第1壁面115和第2壁面116,使得與接受部115a和卷入部115b的邊界相比,接受部116a和卷入部116b的邊界配置在上方。由此,該接受部115a、116a隨著自身的下降,能夠與第1筒片部15及第2筒片部16大致同時抵接,能夠?qū)Φ?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大致同時施加大致均等的力。所以,即使第2模具113繼續(xù)原樣下降,也會抑制電線連接部12的旋轉(zhuǎn)直到壓接加工結(jié)束。因此,本實施方式的端子壓接裝置100能夠?qū)航蛹庸ぶ械碾娋€連接部12保持為正確的姿勢。因此,該端子壓接裝置100由于能夠抑制壓接過程中的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的接觸,使第2筒片部16進入到第1筒片部15與第1壁面115之間,因此,能夠更適當進行期望的壓接加工。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端子壓接裝置100也可以用第1模具112來抑制壓接加工中的電線連接部12的旋轉(zhuǎn)。例如,在這個例子的電線連接部12的底部14,在加壓工序中形成從外壁面?zhèn)认騼?nèi)壁面?zhèn)劝枷莸陌疾?9a(圖7和圖11等)。而且,在第1模具112的頂端,在與該凹部19a對置的位置形成朝向該凹部19a突出的凸部112b(圖16)。凸部112b在第1砧112a和第2砧112b的凹狀面112a1、112b1中的任意一者或者兩者上形成即可。該凹部19a和凸部112b例如以凸部112b嵌入到凹部19a的方式設(shè)定相互的形狀。由此,對于被供給到壓接位置的壓接端子1,通過將凸部112b嵌入到凹部19a,從而限制相對于第1模具112的相對移動,能夠?qū)航蛹庸ぶ械碾娋€連接部12保持為正確的姿勢。并且,該凹部19a和凸部112b還具有對供給來的壓接端子1在壓接位置進行定位的功能。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和端子壓接裝置100由于能夠抑制壓接過程中的末端15a、16a的端面彼此的接觸,使第2筒片部16進入到第1筒片部15與第1壁面115之間,因此,能夠進行期望的壓接加工。

此處,在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壁面?zhèn)?,伴隨凹部19a的沖壓加工而形成有凸部19b。在將該凹部19a和凸部19b形成在芯線壓接部12a的底部14的情況下,由于維持該凸部19b直至到達壓接加工后,從而末端的芯線51與電線連接部12的接觸面積增加,末端的芯線51與電線連接部12之間的緊貼強度提高,因此,它們之間的電氣連接變得牢固。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至少在芯線壓接部12a處的底部14形成凹部19a和凸部19b,并將壓接加工時插入到凹部19a的凸部112b形成在第1砧112a的凹狀面112a1。在這個例子中,在連結(jié)壓接部12c也形成有凹部19a和凸部19b。凹部19a和凸部19b和凸部112b在末端的芯線51的長邊方向(第1方向l)延伸。而且,設(shè)定凹部19a和凸部19b和凸部112b各自的形狀,使得即使由于壓接加工而末端的芯線51將凸部19b壓塌,凸部19b也會從底部14的內(nèi)壁面突出。由此,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和端子壓接裝置100由于能夠利用殘留的凸部19b來使末端的芯線51與電線連接部12的接觸面積增加,末端的芯線51與電線連接部12之間的緊貼強度提高,因此,能夠使它們之間的電氣連接牢固。并且,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和端子壓接裝置100通過在壓接工序中將凸部112b插入到凹部19a,從而能夠在進行該壓接工序的同時使凸部19b殘留。所以,該壓接端子1和端子壓接裝置100能夠提高生產(chǎn)率并確保電線連接部12與芯線51之間的緊貼強度。另外,進一步,這個例子的凹部19a和凸部19b形成于細齒區(qū)域17。因此,由于末端的芯線51利用殘留的凸部19b和細齒區(qū)域17進一步提高末端的芯線51與電線連接部12之間的緊貼強度,因此,與電線連接部12更牢固地電氣連接。

也可以是,凸部112b的體型形成得大于凹部19a的內(nèi)部空間的體型,使得能夠伴隨壓接加工而陷入到凹部19a并將凸部19b向芯線51側(cè)擠出。換言之,也可以是,凹部19a將內(nèi)部空間的體型形成得小于凸部112b的體型,使得凸部112b能夠伴隨壓接加工而陷入并將凸部19b向芯線51側(cè)擠出。例如,使凸部112b從凹狀面112a1起的高度比凹部19a從電線連接部12的外壁面起的深度高。通過這樣使凸部112b比凹部19a大,從而在該壓接端子1中,隨著壓接加工的進行,第1砧112a的凸部112b一邊陷入到凹部19a一邊將凸部19b向電線50側(cè)擴大,隨著該擴大而在凸部19b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產(chǎn)生凝結(jié)磨損。所以,該壓接端子1和端子壓接裝置100由于能夠利用該凹部19a和凸部19b和凸部112b,進一步增加末端的芯線51與電線連接部12的接觸面積,末端的芯線51與電線連接部12之間的緊貼強度進一步提高,因此,能夠使它們之間的電氣連接更牢固。

這樣,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和端子壓接裝置100利用該凹部19a和凸部19b和凸部112b,不僅能定位、維持姿勢,還能使壓接加工后的末端的芯線51與電線連接部12之間的電氣連接牢固。并且,該壓接端子1和端子壓接裝置100在對芯線51使用了鋁的情況下,由于能夠利用凸部19b所帶來的凝結(jié)磨損來去除芯線51的表面的氧化皮膜,因此,能夠使該構(gòu)成中的末端的芯線51與電線連接部12之間的電氣連接牢固。此外,凹部19a和凸部19b可以如本實施方式這樣只由1個凹陷和突起來構(gòu)成,也可以由多個凹陷和突起來構(gòu)成。而且,凸部112b形成為具有與凹部19a的凹陷的數(shù)量及位置相應(yīng)的突起。

對于第1筒片部15和第2筒片部16,在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進入到第1筒片部15與第1壁面115之間后,一邊在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zhèn)扰c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zhèn)戎g互相滑動一邊緊固。因此,第2筒片部16側(cè)的止水部件20有可能在從末端16a側(cè)到底部14側(cè)的預(yù)定范圍被第1筒片部15刮掉。該預(yù)定范圍是指,第1筒片部15與止水部件20之間的滑動范圍27a(圖23和圖24),與上述的重疊區(qū)域?qū)?yīng)。在止水部件20被刮掉的情況下,無法適當形成處于相連狀態(tài)的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止水性有可能下降。此外,圖23和圖24的陰影為了方便表示:止水部件20的與第1筒片部15之間的滑動范圍27a;以及止水部件20的不會發(fā)生與第1筒片部15的滑動的殘留范圍27b。

此處,如上所述,止水部件20使第1止水部24延伸到比重疊區(qū)域(滑動范圍27a)靠底部14側(cè)(圖23和圖24)。因此,在壓接端子1中,在壓接完成后,至少利用比滑動范圍27a靠底部14側(cè)的第1止水部24和第2及第3止水部25、26,第1止水區(qū)域21與第2及第3止水區(qū)域22、23以互相相連的狀態(tài)形成。即,在壓接完成后,在電線連接部12的至少比重疊區(qū)域靠內(nèi)側(cè)填充有止水部件20。因此,該壓接端子1中,即使滑動范圍27a的止水部件20被刮掉,也能夠抑制水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中,如上所述,對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實施彎曲加工。因此,該壓接端子1能夠抑制因末端15a的端面的邊緣等而導(dǎo)致的止水部件20的剝落。并且,在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中,滑動范圍27a由于該彎曲加工而變窄。即,在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中,利用該彎曲加工,易于形成相連狀態(tài)的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因此,該壓接端子1能夠利用末端15a的彎曲加工來提高止水性。

需要說明的是,止水部件20在壓接過程中與第1筒片部15、電線50的端部之間滑動,一邊變形一邊形成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在壓接端子1中,由于該止水部件20的變形動作不是始終一定的,因此,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不一定均一地形成。因此,該壓接端子1存在使止水性提高的余地。

在本實施方式中,構(gòu)成為:即使止水部件20伴隨壓接加工時的變形而產(chǎn)生位置偏離等,也會形成第1至第3止水區(qū)域21、22、23。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壁面的粘貼有止水部件20的部分,形成有使粘貼的止水部件20的一部分填充在其中的槽(以下稱作“收容槽”)18(圖24),在該收容槽18的內(nèi)部和周邊,在壓接加工后也使止水部件20留下。為了使止水部件20的一部分填充到該收容槽18,在將止水部件20粘貼到電線連接部12時,對止水部件20施加朝向電線連接部12的壓力。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壓力設(shè)定為能夠使止水部件20的一部分壓入到收容槽18中的大小,并且將收容槽18的槽寬度設(shè)定為止水部件20的一部分由于該壓力而嵌入的大小。由此,在壓接加工后,至少能夠在收容槽18的內(nèi)部留下止水部件20。

收容槽18沿著止水部件20的形狀而形成,具有:在粘貼第1止水部24的部分沿著該第1止水部24的延伸方向(第1方向l)形成的第1槽部18a;在粘貼第2止水部25的部分沿著該第2止水部25的延伸方向(第2方向w)形成的第2槽部18b;以及在粘貼第3止水部26的部分沿著該第3止水部26的延伸方向(第2方向w)形成的第3槽部18c。第1止水區(qū)域21至少由留在第1槽部18a的內(nèi)部的止水部件20形成。第2止水區(qū)域22至少由留在第2槽部18b的內(nèi)部的止水部件20形成。第3止水區(qū)域23至少由留在第3槽部18c的內(nèi)部的止水部件20形成。

第1槽部18a形成在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中的重疊區(qū)域(與滑動范圍27a對應(yīng)的部分)。由此,在該壓接端子1中,即使滑動范圍27a的第1止水部24被第1筒片部15刮掉,也能夠?qū)⒌?止水部24的一部分留在滑動范圍27a處的第1槽部18a的內(nèi)部。此處,在這個例子中,對于第2槽部18b和第3槽部18c,其一部分也形成于重疊區(qū)域(與滑動范圍27a對應(yīng)的部分)。即,第1槽部18a跨止水部件20所構(gòu)成的第2止水區(qū)域22與第3止水區(qū)域23之間地延伸。因此,在該壓接端子1中,即使滑動范圍27a的第1止水部24被第1筒片部15刮掉,第1止水部24的一部分也會留在第2槽部18b和第3槽部18c的一部分。在重疊區(qū)域中,利用留在收容槽18的內(nèi)部的止水部件20的一部分,形成跨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與覆皮52側(cè)之間地延伸的止水區(qū)域。在重疊區(qū)域中,能夠利用該止水區(qū)域來抑制水從壓接完成后的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與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之間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該重疊區(qū)域的收容槽18所構(gòu)成的止水區(qū)域在其兩端與由止水部件20的殘留范圍27b形成的止水區(qū)域相連,與該殘留范圍27b的止水區(qū)域一起構(gòu)成第1止水區(qū)域21。

此外,壓接完成后的壓接端子1中,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被第2止水區(qū)域22覆蓋,電線連接部12與覆皮52之間被第3止水區(qū)域23覆蓋,確保了這兩者的止水性。因此,重疊區(qū)域的收容槽18形成于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中的至少卷繞到末端的芯線51的部分即可。即使這樣構(gòu)成,壓接端子1也能夠在壓接完成后,提高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的止水性。

第2槽部18b在芯線壓接部12a的內(nèi)壁面中的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且比細齒區(qū)域17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側(cè)與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側(cè)地延伸。在這個例子中,形成有沿著該延伸方向的直線狀的第2槽部18b。填充在第2槽部18b的內(nèi)部的第2止水部25的一部分成為第2止水區(qū)域22的構(gòu)成要素的一部分,能夠抑制水從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

優(yōu)選的是,在收容槽18中使第1槽部18a與第2槽部18b連通。由此,由于該第1槽部18a和第2槽部18b使第1止水區(qū)域21和第2止水區(qū)域22相連,能夠抑制第1止水區(qū)域21與第2止水區(qū)域22之間產(chǎn)生間隙,因此,能夠提高止水性。此外,該第2槽部18b主要利用第2止水部25來形成第2止水區(qū)域22的一部分,但也利用第1止水部24來形成第1止水區(qū)域21的一部分。

此處,在電線連接部12,在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細齒區(qū)域17相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設(shè)置有從內(nèi)壁面突出的突出部19c。突出部19c被形成為長方體,沿著第2方向w配置。該突出部19c用于提高電線連接部12的剛性。這個例子的電線連接部12中,使止水部件20重合在突出部19c的頂面并粘貼。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中,與沒有突出部19c的情況相比,由于壓接過程中止水部件20易于被突出部19c壓縮,因此,第2止水部25在第2止水區(qū)域22的填充效率提高,能夠提高第2止水區(qū)域22所帶來的止水性。另一方面,止水部件20通過與突出部19c重合,從而突出部19c的附近會從平板狀的電線連接部12的內(nèi)壁面浮起,粘貼位置有可能偏離。然而,在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中,由于在該內(nèi)壁面形成有收容槽18(第1槽部18a、第2槽部18b、第3槽部18c),在粘貼止水部件20時,能夠使止水部件20的一部分進入到該收容槽18的內(nèi)部,因此,即使止水部件20的粘貼位置與突出部19c的位置重疊,也能夠抑制止水部件20的位置偏離。另外,在該壓接端子1中,由于在細齒區(qū)域17與突出部19c之間(換言之,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與突出部19c之間)配置有第2槽部18b,能夠減少止水部件20的浮起區(qū)域,因此,從這一點而言,也能夠提高第2止水區(qū)域22處的第2止水部25的填充效率。

第3槽部18c在覆皮壓接部12b的內(nèi)壁面,跨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側(cè)與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側(cè)地延伸。在這個例子中,形成有沿著該延伸方向的直線狀的第3槽部18c。填充在該第3槽部18c的內(nèi)部的第3止水部26的一部分在覆皮壓接部12b的內(nèi)壁面與覆皮52之間形成環(huán)狀的止水區(qū)域。在該壓接端子1中,能夠利用該止水區(qū)域,抑制水從其間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該止水區(qū)域與周圍的第3止水部26所構(gòu)成的覆皮壓接部12b的內(nèi)壁面與覆皮52之間的環(huán)狀的止水區(qū)域一起,構(gòu)成第3止水區(qū)域23。

優(yōu)選的是在收容槽18中使第1槽部18a與第3槽部18c連通。由此,由于該第1槽部18a和第3槽部18c使第1止水區(qū)域21和第3止水區(qū)域23連接,能夠抑制第1止水區(qū)域21與第3止水區(qū)域23之間產(chǎn)生間隙,因此,能夠提高止水性。此外,該第3槽部18c的內(nèi)部的止水部件20主要利用第3止水部26來形成第3止水區(qū)域23,但也利用第1止水部24來形成第1止水區(qū)域21的一部分。

優(yōu)選的是,該第3槽部18c設(shè)有多條。由此,例如,即使覆皮52的剝離長度產(chǎn)生偏差而載置覆皮52的位置偏離的情況下,該壓接端子1也能夠利用其中的至少1條第3槽部18c,在電線連接部12與覆皮52之間的環(huán)狀的空間形成第3止水區(qū)域23。在這個例子中,互相隔開間隔地形成有3條第3槽部18c。3條第3槽部18c在末端16a側(cè)匯集為1條。該匯集部分與第1槽部18a連結(jié)。

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能夠這樣利用第1槽部18a和第2槽部18b和第3槽部18c,提高各自所對應(yīng)的部位的止水性,抑制水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因此,該壓接端子1能夠提高自身的耐久性,并且能夠提高電線50的耐久性。特別是,該壓接端子1在端子金屬件10與芯線51由上述那樣的異種金屬材料成形的情況下,能夠利用抑制水浸入的效果,抑制在它們之間產(chǎn)生電腐蝕。并且,這個例子的第1槽部18a與第2槽部18b及第3槽部18c是分別連通的。即,這個例子的收容槽18被形成為將細齒區(qū)域17呈コ形包圍(圖24)。所以,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由于使第1止水區(qū)域21與第2止水區(qū)域22及第3止水區(qū)域23分別相連,能夠消除這些各止水區(qū)域間的間隙,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止水性,能夠進一步抑制水浸入到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因此,在該情況下,壓接端子1和電線50的耐久性能夠進一步提高。

此處,在壓接加工時,在第1筒片部15沿著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滑動時,根據(jù)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和第1槽部18a的形狀,該末端15a有可能卡掛在第1槽部18a。而且,這樣的卡掛會引起第1筒片部15、第2筒片部16的無用的變形,有可能無法進行期望的壓接加工。因此,優(yōu)選的是第1槽部18a形成為在壓接加工時不會卡掛第1筒片部15的形狀。由此,在該壓接端子1中,由于能夠沒有停滯地完成壓接加工,因此,抑制止水部件20(第1止水部24)向第1槽部18a的內(nèi)部的填充不足,不會阻礙第1止水區(qū)域21的形成。由于這樣的第1槽部18a的形狀主要取決于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的形狀,因此,需要基于該末端15a的形狀來適當決定。下文中,例舉了若干第1槽部18a的形狀的例子。

例如,圖24例舉的第1槽部18a在其延伸方向形成為波峰和波谷交替相連的波狀。另外,第1槽部18a也可以如圖25所示,形成為在其延伸方向中使中間部分向底部14側(cè)凹陷的弧狀。另外,第1槽部18a也可以如圖26所示,形成為隨著從比末端的芯線51的末端位置靠端子連接部11側(cè)趨向覆皮52側(cè)(換言之,隨著從其端子連接部11側(cè)的芯線壓接部12a側(cè)趨向覆皮壓接部12b側(cè)),而向底部14側(cè)緩緩傾斜的直線狀。

另外,第1槽部18a也可以如圖27至圖29所示,由以第1延伸部18a1、連結(jié)部18a2、第2延伸部18a3的順序相連的槽構(gòu)成。第1和第2延伸部18a1、18a3是在長邊方向(第1方向l)延伸的槽。連結(jié)部18a2是在中間部分將第1延伸部18a1和第2延伸部18a3連接的槽。在該第1槽部18a中,第1延伸部18a1配置在芯線壓接部12a側(cè),第2延伸部18a3配置在覆皮壓接部12b側(cè)。連結(jié)部18a2是在底部14側(cè)與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側(cè)(從第2筒片部16的底部14起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側(cè))之間延伸的連結(jié)槽,使第1延伸部18a1的覆皮壓接部12b側(cè)的端部與第2延伸部18a3的芯線壓接部12a側(cè)的端部連結(jié)。這個例子的連結(jié)部18a2為直線狀的槽。在該第1槽部18a中,基于在壓接加工時第1筒片部15不會卡掛第1槽部18a這樣的觀點,設(shè)定第1延伸部18a1和連結(jié)部18a2和第2延伸部18a3這些各要素(各自的長度、相對于長邊方向的角度等形狀)。

具體而言,在圖27和圖28所示的第1槽部18a中,第1延伸部18a1和第2延伸部18a3形成為隨著從端子連接部11側(cè)趨向覆皮52側(cè)而向底部14側(cè)緩緩傾斜的直線上的傾斜槽。圖27所示的第1槽部18a中,第1傾斜部18a1和第2傾斜部18a3的傾斜角相同。另一方面,圖28所示的第1槽部18a中,改變了第1傾斜部18a1和第2傾斜部18a3的傾斜角。第1槽部18a通過這樣將第1傾斜部18a1和第2傾斜部18a3的傾斜角設(shè)定為不同的角度,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因壓接加工時第1筒片部15的末端15a相對于第2筒片部16的進入角度(換言之,末端15a相對于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的滑動軌跡)而引起的向第1槽部18a的卡掛。另外,在圖29所示的第1槽部18a中,將第1延伸部18a1形成為與圖27和圖28所示的第1延伸部18a1同樣的傾斜槽,另一方面,將第2延伸部18a3形成為沿長邊方向延伸的直線槽,從而改變第1傾斜部18a1和第2傾斜部18a3的傾斜角。

在如上所述被壓接加工的壓接端子1中,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之間的剝落會成為止水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這些剝落有可能削弱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的電氣連接。即,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之間的剝落可能成為使壓接端子1的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中,可以在壓接加工后互相重合的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與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之間設(shè)置卡合構(gòu)造40,以保持該互相重合的狀態(tài)(圖30)。該卡合構(gòu)造40在壓接加工中使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卡合,抑制壓接加工后的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之間產(chǎn)生剝落。本實施方式的壓接端子1能夠利用該卡合構(gòu)造40,抑制第1筒片部15與第2筒片部16之間的剝落。因此,該壓接端子1由于能夠利用卡合構(gòu)造40來抑制止水性的下降,另外,能夠維持電線連接部12與末端的芯線51之間的電氣連接,因此,能夠提高耐久性。另外,止水部件20被成形為避開形成有卡合構(gòu)造40的位置的形狀。

圖30所示的卡合構(gòu)造40包括:在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和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的凹部41;以及在壓接加工后與該凹部41對置的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或者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形成并與凹部41嵌合的凸部42。該凹部41和凸部42至少設(shè)置有一組。該卡合構(gòu)造40可以在該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和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中的一者上在壓接加工前形成凹部41,在另一者上在壓接加工前形成凸部42。另外,該卡合構(gòu)造40也可以在該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和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中的一者上在壓接加工前形成凹部41,利用該外壁面與內(nèi)壁面之間的壓接加工時的按壓力,使與凹部41對置的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的一部分或者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的一部分變形,該變形的部分進入凹部41并形成凸部42。另外,該卡合構(gòu)造40也可以在該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和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中的一者上在壓接加工前形成凸部42,利用該外壁面與內(nèi)壁面之間的壓接加工時的按壓力,在另一者上形成凹部41。

這個例子的凹部41在實施壓接加工前利用沖壓加工形成。在這個例子中,在用沖壓加工來形成平板狀的電線連接部12時,還在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一起形成凹部41(圖5和圖6等)。這個例子的凹部41是使長邊方向沿著末端的芯線51的延伸方向(第1方向l)的方體狀,沿著其延伸方向并列配置有2個。此處,在對該凹部41沖壓加工時,側(cè)壁有可能傾斜使得開口側(cè)的面積比底面大。因此,優(yōu)選的是在沖壓加工時,在將成形模具放入該凹部41的狀態(tài)下從外壁面?zhèn)扔闷渌>邅戆磯耗┒?6a,消除或者減小凹部41的側(cè)壁的傾斜。在第2筒片部16的內(nèi)壁面中,通過沖壓加工形成的凹部41及其周邊的硬度由于加工硬化而比其他部位高。因此,在壓接加工時,用第1卷縮器113a將第2筒片部16的末端16a向第1筒片部15按壓,從而硬度較低的第1筒片部15的外壁面的一部分進入到硬度比其高的凹部41中,形成凸部42。本實施方式的卡合構(gòu)造40是這樣形成的。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湘西| 江北区| 扎兰屯市| 灵宝市| 石台县| 盖州市| 临沭县| 建瓯市| 环江| 岳阳市| 元江| 乾安县| 巴彦县| 镇雄县| 昌宁县| 响水县| 铁岭县| 洛浦县| 浪卡子县| 吉首市| 巴林右旗| 桃园市| 天门市| 沈阳市| 河南省| 奎屯市| 南昌县| 明水县| 延寿县| 苍南县| 江山市| 紫阳县| 澄迈县| 湖南省| 微博| 安龙县| 西乌| 溧阳市| 密山市| 大港区|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