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包括:矩形鐵氧體基片、第一、二、三、四耦合彎曲線段、螺線管及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鐵氧體基片中心開設矩形基片窗口;所述四段耦合彎曲線分布位于基片上表面,其中第一、四耦合彎曲線段分別位于基片窗口寬邊兩側的鐵氧體基片上,第二、三耦合彎曲線段并列設置于基片窗口長邊一側的鐵氧體基片上;所述螺線管設置于基片窗口長邊另一側鐵氧體基片上,與鐵氧體基片形成繞制結構,其首尾端導線連接焊盤。該微帶線移相器除了具有插入損耗低和平均功率容量大的自身優(yōu)點外,將磁化回路集成到鐵氧體基片中,顯著減小了一般鐵氧體移相器體積,有利于實現(xiàn)移相器的小型化。
【專利說明】—種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微波通信器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LTCC技術的小型化微帶鐵氧體移相器。
【背景技術】
[0002]應用于微波通信領域的移相器,主要的作用是把微波信號的相位改變。要求移相器具有插入損耗小、反射小、相移量大、體積小等特點。常見移相器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基于半導體器件(如PIN 二極管、MMIC等)設計開關陣列移相器;第二類是基于MEMS工藝的MEMS移相器;第三類是基于微波陶瓷材料的移相器,應用于移相器的微波陶瓷材料主要有微波介質材料(如=BST等)和磁性鐵氧體材料(如:YIG、LiZn等),鐵氧體移相器在插入損耗、功耗和功率容量方面具有絕對優(yōu)勢,合理的設計鐵氧體材料及器件,可以使插入損耗小于ldB。
[0003]目前,常見的鐵氧體移相器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采用波導傳輸型,如波導加載鐵氧體空心矩形棒、Reggia-Spencer移相器等;另一類是采用傳輸線型,如鐵氧體基片上印刷微帶線、帶狀線。波導傳輸型鐵氧體移相器,波導尺寸由所傳播的電磁波波長決定,因此很難小型化;帶狀線和微帶線型移相器可以縮小體積,但帶狀線移相器需要鐵氧體和介質陶瓷共燒,并且不同體系的鐵氧體材料收縮率不同,所以其成品率受工藝嚴格控制;微帶線移相器雖不受上述工藝限制,但目前其結構的磁化回路體積龐大。如文獻[Xi Yang, Jingffu, etc.Compact and Low Loss Phase Shifter With Low Bias Field Using PartiallyMagnetized Ferrite.1EEE Tran, on magn.49 (7): 3882-3885]所報道的基于 YIG 基片微帶線移相器,該移相器結構在YIG矩形基片上設計了 9段曲折耦合微帶金屬線,但該移相器需要在外置的電磁鐵中將YIG基片進行磁化,所以整體上仍然不能小型化。因此,如何使移相器小型化的同時,又能具有高的相移優(yōu)值,是當前移相器研究的熱點。
[0004]近年來,LTCC (低溫共燒陶瓷)技術的發(fā)展,為傳輸線型鐵氧體移相器的設計提供了工藝基礎。面向三維空間封裝的LTCC技術,不僅具有方便生產加工的流延和通孔技術,更主要的是,其具有更好層厚控制能力,有望促使小型化、高性能的微波器件取得快速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結構鐵氧體移相器,該微帶線移相器除了具有插入損耗低和平均功率容量大的自身優(yōu)點外,還克服了帶狀線鐵氧體移相器對工藝的敏感性缺點,并且顯著減小了一般鐵氧體移相器體積,有利于實現(xiàn)移相器的小型化。
[0006]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0007]—種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包括:矩形鐵氧體基片、第一耦合彎曲線段、第二耦合彎曲線段、第三耦合彎曲線段、第四耦合彎曲線段、螺線管及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鐵氧體基片中心開設矩形基片窗口 ;所述第一耦合彎曲線段、第二耦合彎曲線段、第三耦合彎曲線段、第四耦合彎曲線段分布位于基片上表面,其中第一耦合彎曲線段、第四耦合彎曲線段分別位于基片窗口寬邊兩側的鐵氧體基片上、且平行于矩形鐵氧體基片的寬邊,第二耦合彎曲線段、第三耦合彎曲線段并列設置于基片窗口長邊一側的鐵氧體基片上,且平行于矩形鐵氧體基片的長邊,四段耦合彎曲線之間通過特征阻抗為50歐姆的微帶線互連;所述螺線管設置于基片窗口長邊另一側鐵氧體基片上,與鐵氧體基片形成繞制結構,其首尾端導線分別連接焊盤。
[0008]進一步的,所述焊盤設置于矩形鐵氧體基片上表面,與螺線管位于同一側,所述螺線管由分布位于矩形鐵氧體基片上、下表面的兩部分梳狀金屬線條通過基片上預設通孔對齊互連構成。
[0009]所述矩形鐵氧體基片的尺寸大小由移相器工作頻率和相移量確定,設移相器工作頻率為f。,介質中波長為λ。,則矩形鐵氧體基片厚度為0.15?0.2 λ。、長為2?2.5 λ。、寬為1.5?2入。。
[0010]所述耦合彎曲線段均由內部特征阻抗為50歐姆、端口特征阻抗為50歐姆的微帶線構成,耦合彎曲微帶線的長度為0.25 λ。的任意奇數倍。
[0011]所述螺線管的匝數與矩形鐵氧體基片材料的飽和磁化強度成正比,螺線管的線寬與饋入的電流成正比。
[0012]更進一步的,所述矩形基片窗口幾何中心與鐵氧體基片的幾何中心重合,基片窗口寬度為三分之一倍鐵氧體基片寬度,基片窗口長度為二分之一倍鐵氧體基片長度。
[0013]所述焊盤尺寸為2mm*2mm。
[0014]所述的矩形鐵氧體基片采用LTCC工藝,通過混料、流延、打孔、等靜壓技術制備得到。
[0015]需要說明的是:
[0016]本發(fā)明鐵氧體基片材料使用具有旋磁性、低矯頑力、低微波損耗的鐵氧體材料,如LiZn鐵氧體、YIG鐵氧體。中耦合彎曲微帶線物理尺寸與移相器工作頻率、鐵氧體基片的材料參數、鐵氧體基片的厚度有關,合理設計其寬度和間距,使得每部分的彎曲耦合微帶線由內部特征阻抗為50歐姆以及端口特征阻抗為50歐姆的微帶線構成。耦合彎曲微帶線的長度為0.25 λ。的任意奇數倍。
[0017]螺線管是利用通孔將鐵氧體基片上、下表面的上層金屬線條和鐵氧體基片下層金屬線條相連得到,螺線管的的匝數與鐵氧體基片材料的飽和磁化強度成正比,螺線管的線寬與饋入的電流成正比。
[0018]本發(fā)明中利用LTCC工藝制作鐵氧體基片后,需要在中心設計一個矩形基片窗口,其目的在于產生閉合的磁路。四段彎曲耦合微帶線和螺線管的布局,當螺線管線圈通入電流時,在鐵氧體基片的長邊和寬邊產生的磁場,平行于彎曲耦合微帶線。
[0019]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
[0020]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該微帶線移相器具有插入損耗低和平均功率容量大的優(yōu)點,與現(xiàn)有的鐵氧體移相器相比,體積和質量顯著減小,實現(xiàn)了移相器的小型化,有利于移相器與其他微波器件集成,摒棄了傳統(tǒng)微帶鐵氧體移相器的龐大磁化裝置,克服了帶狀線鐵氧體移相器對工藝敏感的缺點,充分利用基片產生的磁化回路,得到更大相移優(yōu)值參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鐵氧體基片上表面金屬層版圖。
[0022]圖2是鐵氧體基片下表面金屬層版圖。
[0023]圖3是本發(fā)明微帶線移相器整體結構示意圖,其中I同軸接頭、2為矩形鐵氧體基片、3為微帶線地參考面、4為焊盤、5為螺線管、6為通孔、7為矩形基片窗口、8為耦合彎曲線段。
[0024]圖4是本發(fā)明微帶線移相器饋入正向電流時基片磁化示意圖。
[0025]圖5是本發(fā)明微帶線移相器饋入反向電流時基片磁化示意圖。
[0026]圖6是本發(fā)明微帶線移相器插入損耗仿真結果圖。
[0027]圖7是本發(fā)明微帶線移相器反射參數仿真圖。
[0028]圖8是本發(fā)明微帶線移相器相移量仿真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本發(fā)明的相移優(yōu)值參數和反射參數主要由鐵氧體基片材料本征參數、鐵氧體基片厚度、彎曲耦合微帶線長度決定。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與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
[0030]具體實施的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仿真結果如圖6至圖8所示,中心頻率為11.5GHz,帶寬3.5GHz,帶寬內插入損耗〈1.ldB,相移優(yōu)值290° /dB。該移相器物理尺寸為:長*寬*高=28mm*16mm*1.0lmm,該物理尺寸小于常規(guī)波導型移相器、與微帶型鐵氧體移相器物理尺寸相接近。
[0031]圖1至圖3為本實施例移相器的整體結構圖,圖1為上層絲網圖案,圖2為接地層絲網圖案,圖3為整體結構示意圖;包括:矩形鐵氧體基片2、第一耦合彎曲線段8-1、第二耦合彎曲線段8-2、第三耦合彎曲線段8-3、第四耦合彎曲線段8-4、螺線管5及焊盤4_1、4-2,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鐵氧體基片中心開設矩形基片窗口 7 ;
[0032]所述第一耦合彎曲線段、第二耦合彎曲線段、第三耦合彎曲線段、第四耦合彎曲線段分布位于基片上表面,其中第一耦合彎曲線段8-1、第四耦合彎曲線段8-4分別位于基片窗口寬邊左、右側的鐵氧體基片上、且平行于矩形鐵氧體基片的寬邊,第二耦合彎曲線段8-2、第三耦合彎曲線段8-3并列設置于基片窗口長邊一側的鐵氧體基片上,且平行于矩形鐵氧體基片的長邊,四段耦合彎曲線之間通過特征阻抗為50歐姆的微帶線互連;
[0033]所述螺線管5設置于基片窗口長邊另一側鐵氧體基片上,基片相應位置預設通孔6,螺線管由分布位于矩形鐵氧體基片上、下表面的兩部分梳狀金屬線條通過基片上預設通孔對齊互連構成,與鐵氧體基片形成繞制結構,其首尾末端導線連接焊盤。所述焊盤與螺線管位于同一側,設置于矩形鐵氧體基片上表面。
[0034]具體實施方案如下:鐵氧體基片采用13張厚度為0.1mm的旋磁鋰鐵氧體預燒粉料的流延膜片疊層得到,厚度為1.3mm,長度為35mm,寬度為20mm,先將膜片根據絲網圖案打孔,然后疊片、通孔注銀、等靜壓,在中心位置開設長約9_、寬約4_的基片窗口 ;將生基片進行燒結,得到長28mm,寬16mm,高Imm的鐵氧體基片成品;
[0035]基片表面拋光,采用絲網印刷技術分別印刷上下層電路圖案。
[0036]將移相器微波輸入輸出端分別接到微波電路中,螺線管焊盤通過導線接入驅動電路中,當驅動電路饋入正向電流脈沖時,鐵氧體基片置為順時針閉合磁化狀態(tài)、如圖4所示,正向電流脈沖結束,鐵氧體基片工作于剩磁狀態(tài),此時微波信號輸出端口得到參考相位。
[0037]當驅動電路饋入負向電流脈沖時,鐵氧體基片被反向磁化,置為逆時針閉合磁化狀態(tài)、如圖5所示,負向電流脈沖結束,鐵氧體基片工作于剩磁狀態(tài),此時微波信號輸出端口得到新的相位。通過改變負向電流脈沖的寬度或幅值,可以改變反向磁化的剩磁狀態(tài),微波信號可以產生O到最大相移量之間的任何值。
[0038]綜上所述,可實現(xiàn)本發(fā)明,得到結構緊湊的微帶線鐵氧體移相器。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包括:矩形鐵氧體基片、第一耦合彎曲線段、第二耦合彎曲線段、第三耦合彎曲線段、第四耦合彎曲線段、螺線管及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鐵氧體基片中心開設矩形基片窗口 ;所述第一耦合彎曲線段、第二耦合彎曲線段、第三耦合彎曲線段、第四耦合彎曲線段分布位于基片上表面,其中第一耦合彎曲線段、第四耦合彎曲線段分別位于基片窗口寬邊兩側的鐵氧體基片上、且平行于矩形鐵氧體基片的寬邊,第二耦合彎曲線段、第三耦合彎曲線段并列設置于基片窗口長邊一側的鐵氧體基片上,且平行于矩形鐵氧體基片的長邊,四段耦合彎曲線之間通過特征阻抗為50歐姆的微帶線互連;所述螺線管設置于基片窗口長邊另一側鐵氧體基片上,與鐵氧體基片形成繞制結構,其首尾端導線分別連接焊盤。
2.按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盤設置于矩形鐵氧體基片上表面,與螺線管位于同一側,所述螺線管由分布位于矩形鐵氧體基片上、下表面的兩部分梳狀金屬線條通過基片上預設通孔對齊互連構成。
3.按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鐵氧體基片的尺寸大小由移相器工作頻率和相移量確定,設移相器工作頻率為f。,介質中波長為λ。,則矩形鐵氧體基片厚度為0.15?0.2 λ。、長為2?2.5 λ。、寬為1.5?2 λ。。
4.按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彎曲線段均由內部特征阻抗為50歐姆、端口特征阻抗為50歐姆的微帶線構成,耦合彎曲微帶線的長度為0.25 λ。的任意奇數倍。
5.按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線管的匝數與矩形鐵氧體基片材料的飽和磁化強度成正比,螺線管的線寬與饋入的電流成正比。
6.按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基片窗口幾何中心與鐵氧體基片的幾何中心重合,基片窗口寬度為三分之一倍鐵氧體基片寬度,基片窗口長度為二分之一倍鐵氧體基片長度。
7.按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盤尺寸為2mm氺2mmο
8.按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LTCC技術的微帶線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鐵氧體基片采用LTCC工藝,通過混料、流延、打孔、等靜壓技術制備得到。
【文檔編號】H01P1/195GK104201442SQ201410338740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16日
【發(fā)明者】楊青慧, 王明, 郝欣欣, 張懷武, 賈利軍, 廖宇龍, 文岐業(yè) 申請人: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