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器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有關(guān)于耳機插座的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目前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各式的電子裝置應運而生。各個電子裝置之間通常利用設(shè)置于電路板上的電連接器而進行相互之間的訊號傳輸。舉例而言,計算機必須在電路板上設(shè)置一耳機連接端口與一麥克風連接端口,才能和耳機與麥克風的插頭插接來處理音頻文件?,F(xiàn)有的電連接器內(nèi)設(shè)有多個形狀不同的端子,端子的設(shè)置于絕緣本體的方式也不 同,使得連接結(jié)構(gòu)連接不穩(wěn)固,可靠性低。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穩(wěn)固連接結(jié)構(gòu)的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為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其具有一筒狀插槽,該筒狀插槽的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且該筒狀插槽的內(nèi)壁形成有多個端子接觸孔,該容置空間連通于該些端子接觸孔;以及多個第一端子,其由第一方向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該些第一端子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凸部、一第二接觸凸部,及連接該第一接觸凸部與該第二接觸凸部的連接部,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分別穿出對應的端子接觸孔且分別位于一垂直虛擬平面的兩側(cè),該垂直虛擬平面貫穿該筒狀插槽的兩端。較佳地,電連接器還包括有一偵測端子,其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且相對該些第一端子遠離該容置空間;以及一第二端子,其鄰設(shè)且頂?shù)钟谠搨蓽y端子,當該第二端子受力,該第二端子與該偵測端子分離。較佳地,電連接器還包括一固定端子,該固定端子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且與該第二端子相對,該固定端子與該第二端子界定形成—扣結(jié)構(gòu)。較佳地,所述該些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凸部與第二接觸凸部對稱于該垂直虛擬平面,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分別位于一水平虛擬平面的兩側(cè),該水平虛擬平面貫穿該筒狀插槽的兩端。較佳地,所述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凸設(shè)于該些第一端子且呈圓形凸起狀,該些端子接觸孔呈非四邊形的多邊形。較佳地,所述每一第一端子設(shè)有一第三接觸凸部,該些第三接觸凸部穿出該些端子接觸孔且位于一水平虛擬平面的一側(cè),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位于該水平虛擬平面的另一側(cè),其中該水平虛擬平面貫穿該筒狀插槽的兩端。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電連接器及一電子電路板,電子電路板形成有一凹口,該電連接器以破板方式嵌設(shè)于該凹口 ;其中,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其具有一筒狀插槽,該筒狀插槽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該筒狀插槽的內(nèi)壁形成有多個端子接觸孔,該容置空間連通于該些端子接觸孔 '及多個第一端子,其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該些第一端子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凸部、一第二接觸凸部,及連接該第一接觸凸部與該第二第二接觸凸部的連接部,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分別穿出該些端子接觸孔且分別位于一垂直虛擬平面的兩側(cè),其中該垂直虛擬平面貫穿該筒狀插槽的兩端。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其具有一筒狀插槽,該筒狀插槽的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且該筒狀 插槽的內(nèi)壁形成有多個端子接觸孔,該容置空間連通于該些端子接觸孔;以及多個第一端子,其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該些第一端子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凸部、一第二接觸凸部,及連接該第一接觸凸部與該第二第二接觸凸部的連接部,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分別穿出對應之端子接觸孔。較佳地,電連接器還包括有一偵測端子,其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且相對該些第一端子遠離該容置空間;以及一第二端子,其鄰設(shè)且頂?shù)钟谠搨蓽y端子,當該第二端子受力,該第二端子與該偵測端子分離。較佳地,電連接器還包括一固定端子,該固定端子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且與該第二端子相對,該固定端子與該第二端子界定形成—扣結(jié)構(gòu)。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絕緣本體通過筒狀插槽的內(nèi)壁形成有多個端子接觸孔,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凸部與第二接觸凸部分別穿出端子接觸孔,端子接觸孔的形狀對應于第一接觸凸部以及第二接觸凸部,第一接觸凸部與第二接觸凸部的位置位于一垂直虛擬平面的兩側(cè),使得第一端子穩(wěn)固的連接于絕緣本體,連接結(jié)構(gòu)穩(wěn)固,可靠性高,進而提供具有良好的結(jié)構(gòu)可靠性的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
圖I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立體剖面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凸部及第二接觸凸部的位置示意圖(一);圖5A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凸部及第二接觸凸部的位置示意圖(二);圖5B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凸部及第二接觸凸部的位置示意圖(三);圖6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第一端子設(shè)有第三接觸凸部的立體分解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凸部、第二接觸凸部及第三接觸凸部的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及圖2所示,圖I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立體分解圖。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括一電子電路板3與一電連接器。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I及多個端子2。端子2包括有三個第一端子21。本實施例的絕緣本體I及插頭的種類皆未有限定。例如絕緣本體I規(guī)格可為三級或四級的3. 5mm,2. 5mm等的耳機插座。插頭則為與上述絕緣本體I的規(guī)格相對應的插頭。在圖式1-7中,絕緣本體I是以四級3. 5_的規(guī)格為例進行說明,但并不以此為限。如圖I及圖3所示。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立體分解圖。本實施例中的絕 緣本體I大致呈矩形且包括有一頂面11與一底面12。絕緣本體I自頂面11向內(nèi)凹陷形成有六個端子插槽102。部分端子插槽102的形狀大致相同。如圖5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平面圖。絕緣本體I界定有一垂直虛擬平面W與一水平虛擬平面H。絕緣本體I的側(cè)面向內(nèi)凹陷形成一筒狀插槽10。筒狀插槽10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00。筒狀插槽10左右對稱于垂直虛擬平面W。水平虛擬平面H大致平行于絕緣本體I的頂面11與底面12。垂直虛擬平面W與水平虛擬平面H互相垂直且均貫穿該筒狀插槽10的兩端。如圖3及以圖4所示。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剖面圖。筒狀插槽10的內(nèi)壁相向地形成六個端子接觸孔101。容置空間100通過端子接觸孔101與端子插槽102連通。更詳細地說,端子接觸孔101在筒狀插槽10內(nèi)壁靠近于頂面11 一側(cè)的位置相向地排成兩列。本實施例的部分端子接觸孔101大致呈五邊形,但也可以是其它的多邊形。端子接觸孔101的形狀也可以是各種形狀的組合變化。端子接觸孔101的形狀與數(shù)量非用以局限本實用新型。如圖2及圖4所示。每一個第一端子21呈不規(guī)則的連續(xù)彎折狀。第一端子21包括有一焊接部214、一第一接觸凸部210、一第二接觸凸部211及一連接第一接觸凸部210與第二接觸凸部211之間的連接部219。更詳細地說,第一接觸凸部210與第二接觸凸部211位于第一端子21的同一彎折面且大致呈相對地設(shè)置。第一接觸凸部210與第二接觸凸部211外觀大致呈圓形凸起狀。如圖2所示。每一個第一端子21均沿一第一方向設(shè)置于絕緣本體I的端子插槽102內(nèi)。本實例的第一方向為y軸,但非用以局限本實用新型。如圖I所示。距離筒狀插槽10的開口較近的兩個第一端子21的焊接部214設(shè)置于絕緣本體I的左側(cè)(即圖I的左側(cè))。另一第一端子21的焊接部214設(shè)置于絕緣本體I的右側(cè)(即圖I的右側(cè))。如圖5所示。每一個第一接觸凸部210及第二接觸凸部211大致上密合地凸出設(shè)置于對應的端子接觸孔101 (如圖4)。換言之,第一接觸凸部210及第二接觸凸部211的形狀大致無縫隙地穿設(shè)于端子接觸孔101。第一接觸凸部210及第二接觸凸部211分別位于垂直虛擬平面W的兩側(cè)。[0048]綜合以上所述,第一端子21由前向后排成一列,而且第一接觸凸部210及第二接觸凸部211設(shè)置于筒狀插槽10的相對兩側(cè)。第一接觸凸部210與及第二接觸凸部211的左右位置可以互相置換。但第一接觸凸部210與及第二接觸凸部211的左右位置非用以局限本實用新型。故,當插頭插入筒狀插槽10時,若第一接觸凸部210及第二接觸凸部211的其中之一因為受力后無法順利復位。則另一接觸凸部仍然能電性連接于插頭,藉以提供結(jié)構(gòu)可靠性較佳的電連接器。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更包括有一偵測端子22、一第二端子23以及一 固定端子24。其中偵測端子22、第二端子23以及固定端子24均沿y軸的方向設(shè)于絕緣本體I。如圖2及圖4所示。第二端子23包括一彈性接觸部230及一焊接部231。第二端子23沿著一第二方向設(shè)于絕緣本體I內(nèi)。本實施例中第二方向為X軸的方向,但非以此為限。第二端子23的彈性接觸部230穿出筒狀插槽10的內(nèi)壁。如圖2及圖4所示。偵測端子22位于容置空間100的底部且包括有一焊接部220。偵測端子22鄰設(shè)于第二端子23且頂?shù)钟趶椥越佑|部230。當插頭插設(shè)于筒狀插槽10,彈性接觸部230經(jīng)受力而產(chǎn)生彎折并與偵測端子22分離。當移除插頭時,彈性接觸部230回復原狀并抵住偵測端子22。換言之,偵測端子22電性連接于第二端子23且為一常閉接點。當插頭未插入筒狀插槽10前,偵測端子22與第二端子23為互相接觸且為導通的狀態(tài)。當插頭插入筒狀插槽10后,偵測端子22與第二端子23為互相分離且為未導通的狀態(tài)。如圖3及圖4所示。固定端子24包括一形似波浪狀的彈性臂240。固定端子24設(shè)置于第二端子23的相對一側(cè)且部分穿出筒狀插槽10的內(nèi)壁。固定端子24與第二端子23界定為一^^扣結(jié)構(gòu)。換言之,當插頭插入筒狀插槽10,三個第一端子21相繼頂?shù)钟诓孱^。接著第二端子23的彈性接觸部230及固定端子24的彈性臂240朝互相遠離方向撐開并卡接于插頭。自筒狀插槽10移除插頭后,彈性接觸部230以及彈性臂240即回復原狀。如圖5所示。垂直虛擬平面W以及水平虛擬平面H將筒狀插槽10等分并界定有四個象限。電子裝置的右上方與左上方(即圖5的右上方和左上方)分別為第一象限及第二象限。電子裝置的左下方和右下方(即圖5的左下方和右下方)分別為第三象限及第四象限。換言之,第一象限位于右上方,接著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的順序系以筒狀插槽10的中心軸為圓心并逆時鐘方向旋轉(zhuǎn)決定如圖5所示。第一接觸凸部210與第二接觸凸部211分別設(shè)置于上述第一象限及
第二象限。如圖5A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另一平面圖。第一接觸凸部210與第二接觸凸部211分別設(shè)置于上述第二象限及第四象限。如圖5B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又一平面圖。第一接觸凸部210與第二接觸凸部211分別設(shè)置于上述第一象限及第三象限。以上圖5、5A、5B中的第一接觸凸部210與第二接觸凸部211的位置變換,均可提供插頭插設(shè)于電連接器時,達到良好的結(jié)構(gòu)可靠性以及連接質(zhì)量。再者,本實施例中的多個端子2可用于訊號的傳輸,但端子2的用途并非用以局限本實用新型。如圖6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立體分解圖。本實施例中的每一個第一端子21皆設(shè)有一第三接觸凸部212。第三接觸凸部212的形狀大致與第一接觸凸部210或第二接觸凸部211相同。如圖6所示。筒狀插槽10的內(nèi)壁形成有對應第三接觸凸部212的端子接觸孔101。第三接觸凸部212大致呈無縫隙的穿出對應的端子接觸孔101。如圖7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平面圖。第三接觸凸部212位于水平虛擬平面H的鄰近于底面12 —側(cè)。第一接觸凸部210與第二接觸凸部211位于水平虛擬平面H的鄰近頂面11 一側(cè)。第一、第二、第三接觸凸部210、211、212的位置非用以局限本實用新型。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電子電路板3與電連接器系以破板式連接。換言之,電 子電路板3包括一表面30以及一凹口 31。電連接器嵌設(shè)于電子電路板3的凹口 31。如圖I所示。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3以及偵測端子22的焊接部214、231、220分別沿著絕緣本體I外壁彎折延伸。該些端子的焊接部214、231、220分別焊接于表面30且電性連接于電子電路板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具有下列功效I.當插頭插入筒狀插槽時,第一、第二、第三端子接觸凸部受力產(chǎn)生位移;當插頭被移除,若第一、第二、第三端子接觸凸部的其中之一無法順利復位,其它兩個端子接觸凸部仍然電性連接于插頭,藉以提供具有可靠性高的電子裝置。2.破板式連接使得電連接器組裝于電子電路板需要的空間較小,有利于電子裝置的薄形化。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quán)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絕緣本體,其具有一筒狀插槽,該筒狀插槽的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且該筒狀插槽的內(nèi)壁形成有多個端子接觸孔,該容置空間連通于該些端子接觸孔;以及 多個第一端子,其由第一方向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該些第一端子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凸部、一第二接觸凸部,及連接該第一接觸凸部與該第二接觸凸部的連接部,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分別穿出對應的端子接觸孔且分別位于一垂直虛擬平面的兩側(cè),該垂直虛擬平面貫穿該筒狀插槽的兩端。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 一偵測端子,其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且相對該些第一端子遠離該容置空間;以及 一第二端子,其鄰設(shè)且頂?shù)钟谠搨蓽y端子,當該第二端子受力,該第二端子與該偵測端子分離。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固定端子,該固定端子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且與該第二端子相對,該固定端子與該第二端子界定形成一卡扣結(jié)構(gòu)。
4.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凸部與第二接觸凸部對稱于該垂直虛擬平面,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分別位于一水平虛擬平面的兩側(cè),該水平虛擬平面貫穿該筒狀插槽的兩端。
5.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凸設(shè)于該些第一端子且呈圓形凸起狀,該些端子接觸孔呈非四邊形的多邊形。
6.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一端子設(shè)有一第三接觸凸部,該些第三接觸凸部穿出該些端子接觸孔且位于一水平虛擬平面的一側(cè),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位于該水平虛擬平面的另一側(cè),其中該水平虛擬平面貫穿該筒狀插槽的兩端。
7.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電連接器及一電子電路板,電子電路板形成有一凹口,該電連接器以破板方式嵌設(shè)于該凹口 ; 其中,電連接器包括 一絕緣本體,其具有一筒狀插槽,該筒狀插槽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該筒狀插槽的內(nèi)壁形成有多個端子接觸孔,該容置空間連通于該些端子接觸孔;及 多個第一端子,其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該些第一端子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凸部、一第二接觸凸部,及連接該第一接觸凸部與該第二第二接觸凸部的連接部,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分別穿出該些端子接觸孔且分別位于一垂直虛擬平面的兩側(cè),其中該垂直虛擬平面貫穿該筒狀插槽的兩端。
8.—種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絕緣本體,其具有一筒狀插槽,該筒狀插槽的一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間,且該筒狀插槽的內(nèi)壁形成有多個端子接觸孔,該容置空間連通于該些端子接觸孔;以及 多個第一端子,其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該些第一端子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凸部、一第二接觸凸部,及連接該第一接觸凸部與該第二接觸凸部的連接部,該些第一接觸凸部與該些第二接觸凸部分別穿出對應之端子接觸孔。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 一偵測端子,其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且相對該些第一端子遠離該容置空間;以及一第二端子,其鄰設(shè)且頂?shù)钟谠搨蓽y端子,當該第二端子受力,該第二端子與該偵測端子分離。
10.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固定端子,該固定端子設(shè)于該絕緣本體內(nèi)且與該第二端子相對,該固定端子與該第二端子界定形成一卡扣結(jié)構(gòu)。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連接器技術(shù)領(lǐng)域的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以及多個第一端子,絕緣本體具有一筒狀插槽,筒狀插槽具有一容置空間且內(nèi)壁形成有多個連通于容置空間的端子接觸孔,第一端子設(shè)于絕緣本體內(nèi),且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凸部與一第二接觸凸部,第一接觸凸部與第二接觸凸部分別穿出端子接觸孔且分別位于一垂直虛擬平面的兩側(cè),垂直虛擬平面貫穿筒狀插槽的兩端,連接結(jié)構(gòu)穩(wěn)固,可靠性高,藉此,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結(jié)構(gòu)可靠性的電連接器,本實用新型另提供有一種將上述電連接器裝設(shè)于一電子電路板的電子裝置。
文檔編號H01R13/46GK202678576SQ20122037262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7月30日
發(fā)明者洪培樵 申請人:艾恩特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立信杰(東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