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關于一種接觸部共用接腳的電連接器。背景技術:
現(xiàn)今電腦設備最普及的訊號傳輸規(guī)格莫過于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Serial Bus,簡稱USB),以此規(guī)格制作的連接器插座及傳輸線可使外接于電腦的周邊設備,如滑鼠、 隨身碟、鍵盤等,即時為電腦所測得并立即使用。為了滿足高流量資料傳輸?shù)男枨?,目前有另一種隨插即用的傳輸規(guī)格,序列先進 附加技術(External Serial ATA,簡稱eSATA),此規(guī)格傳輸值較USB為大。請參閱圖1,為一種隨身碟20的三視圖,其一端設有一接頭21,該接頭21為 USB2. 0型式且無金屬外殼,該接頭21 —面設有4個間隔排列且不彈動的接點22。此種隨身碟20可以配合一 USB插座作電連接,由于目前USB插座是于其內(nèi)的舌片 一面設有一排接點,在使用上,隨身碟20需插入方向正確才能使兩者的接點對上電連接; 為了確保隨身碟插入時能電連接,兩者在對接上具有防呆設計,即當隨身碟的接頭反向插 入時則無法插入,使用者即會再換另一個方向插入,方向正確了才能插入,如此即可確保插 入后具有電連接。使用者通常是隨機插入,故插不進去的機率是1/2,故常常是插兩次,造成使用上 的不便。請參閱圖2及圖3,為一種訊號線的接頭,其為USB2. 0接頭10,其設有一塑膠體12 及一金屬外殼13,該金屬外殼13包覆該塑膠體12,該金屬外殼13和該塑膠體12間形成一 空間14,該塑膠體12 —面設有一排接點11。在使用上,USB接頭10亦需插入方向正確才能與USB插座的接點對上電連接,同 樣為了確保USB接頭插入時能電連接,兩者在對接上具有防呆設計,即當USB接頭反向插入 時則無法插入,使用者即會再換另一個方向插入,方向正確了才能插入,如此即可確保插入 后具有電連接,使用者通常是隨機插入,故插不進去的機率是1/2,故亦造成使用上的不便。電連接插座為了達到可正反雙向插入電連接,在設計上必需多一組連接介面,如 此就會多一組接腳,然而目前的主機板皆是配合現(xiàn)有單向插接的電連接插座,所配合連接 的腳位亦只有一組,故正反雙向插接的連接器亦需配合方能焊上主機板。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是不同排的接觸部借由一電路板作 電連接并共用一接腳伸出塑膠座體外。本發(fā)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可正反雙向電連接一接頭,然而正 反雙向的連接介面是共用一組接腳,達到可正反雙向電連接一接頭,而不增加接腳數(shù)量。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電連接器包括有一塑膠座體;一連接槽,其位于該塑膠座 體前端,其設有一插入口及相對的頂面、底面;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間隔排列位于該連接槽內(nèi)且朝向該頂面;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間隔排列位于該連接槽內(nèi)且朝向該底面; 及至少一電路板,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及至少一第二接觸部電連接于該至少一電路板,借 由該至少一電路板的電路使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分別各自對應一第二接觸部電連接并共 用一接腳伸出該塑膠座體外。承接上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有一塑膠座體;一連接槽,其位于該塑膠座體前端,其設有一插入口及相對的頂面、底面;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間隔排列位于該連接槽內(nèi)且朝向該頂面;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間隔排列位于該連接槽內(nèi)且朝向該底面;及至少一電路板,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及至少一第二接觸部電連接于該至少一電路 板,借由該至少一電路板的電路使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分別各自對應一第二接觸部電連接 并共用一接腳伸出該塑膠座體外。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每一排第二接觸部的數(shù)量對應一排第一接觸部 的數(shù)量,該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及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均電連接于該至少一電路板,該相 互對應的一排第一接觸部及一排第二接觸部借由該至少一電路板的電路使每一第一接觸 部依序與反向排列的一第二接觸部電連接并共用一接腳伸出該塑膠座體外,即第1個第一 接觸部與倒數(shù)第1個第二接觸部電連接,第2個第一接觸部與倒數(shù)第2個第二接觸部電連 接,如此依序電連接。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中一排由一排第一端子 構成,該第一端子一體設有該第一接觸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該第一接觸部連接于該延 伸部且位于該連接槽;該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中一排由一排第二端子構成,該第二端子 一體設有該第二接觸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該第二接觸部連接于該延伸部且位于該連接槽。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每一第一端子一體設有該接腳。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朝頂面凸出該第一端子 的延伸部板面,當受擠壓時向底面彈動;該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朝底面凸出該第二端子 的延伸部板面,當受擠壓時向頂面彈動。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呈一舌片狀定位于該塑膠座體且延伸至 接近該連接槽的插入口,該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凸出該電路板上一面,該第二端子的第 二接觸部凸出該電路板另一面。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端子的固定部焊接固定于該電路板一面,該 第二端子的固定部焊接固定于該電路板另一面。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一面設有多條第一電路,該電路板另一面 設有多條第二電路,該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中一排由該多條第一電路構成,該第一電路 于該電路板前段設有該第一接觸部且于該電路板后段設有一第一接點,該第一電路的第一 接觸部位于該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方;該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中一排由該多條第二 電路構成,該第二電路于該電路板前段設有該第二接觸部且于該電路板后段設有一第二接 點,該第二電路的第二接觸部位于該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前方。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呈一舌片狀定位于該塑膠座體且延伸至接近該連接槽的插入口,該電路板一面設有多條第一電路,該電路板另一面設有多條第二 電路,該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中一排由該多條第一電路構成,該第一電路于該電路板前 段設有該第一接觸部且于該電路板后段設有一第一接點;該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中一排 由該多條第二電路構成,該第二電路于該電路板前段設有該第二接觸部且于該電路板后段
設有一第二接點。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連接槽與該塑膠座體一體成型。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更設有一金屬外殼包覆該塑膠座體,該金屬外殼形 成該連接槽。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中一排由一排第三端子 構成,該第三端子一體設有該第一接觸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該第一接觸部連接于該延 伸部且位于該連接槽,該第三端子的第一接觸部位于該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方;該至 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中一排由一排第四端子構成,該第四端子一體設有該第二接觸部、一 延伸部、一固定部,該第二接觸部連接于該延伸部且位于該連接槽,該第四端子的第二接觸 部位于該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前方。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一排第一、三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凸向連接槽的頂 面,該一排第三、四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凸向連接槽的底面,該電子卡為一智能卡。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三端子的延伸部等高,每一第三端子的延 伸部前段設有轉(zhuǎn)折部,該轉(zhuǎn)折部轉(zhuǎn)至相鄰的一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正前方,使相鄰的第 三、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后對齊;該第二、四端子的延伸部等高,每一第四端子的延伸部 前段設有轉(zhuǎn)折部,該轉(zhuǎn)折部轉(zhuǎn)至相鄰的一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正前方,使相鄰的第四、二 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前后對齊。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其是不同排的接觸部借由一電路板作電連接并共 用一接腳伸出塑膠座體外,其可正反雙向電連接一接頭,而正反雙向的連接介面共用一組 接腳,達到可正反雙向電連接一接頭,而不增加接腳數(shù)量。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優(yōu)點和特色由以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并參考圖 式當可更加明白。
圖1是現(xiàn)有的訊號線連接器的前視圖。
圖2是現(xiàn)有USB接頭前視示意圖。
圖3是現(xiàn)有eSATA接頭前視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5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側(cè)視剖面圖。
圖6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電路板的電路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插入USB2. 0型式的隨身碟的使用狀態(tài)圖
圖8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插入USB2. 0型式的隨身碟的使用狀態(tài)圖
圖9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10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側(cè)視剖面圖。
圖11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電路板的電路示意圖。12是本發(fā)明第二 13是本發(fā)明第二 14是本發(fā)明第三 15是本發(fā)明第三 16A是本發(fā)明第J 16B是本發(fā)明第J 17是本發(fā)明第三 18是本發(fā)明第三 19是本發(fā)明第三20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21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側(cè)視剖面圖。 22A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第一、二端子和電路板組合立體圖。 22B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第一、二端子和電路板組合另一立體圖。 23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插入USB3. 0接頭的使用狀態(tài)圖。 24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插入USB3. 0接頭的使用狀態(tài)圖。 25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26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27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側(cè)視剖面圖。 28是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側(cè)視剖面圖。 29是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電路板的電路示意圖。 30是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第一、三端子與電路板連接的電路示意圖< 31是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第二、四端子與電路板連接的電路示意圖, 32是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圖。 33是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圖。 34是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的側(cè)視剖面圖。 35是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的側(cè)視剖面圖。實施例插入USB3. 0型式的隨身碟的使用狀態(tài)圖。 實施例插入USB3. 0型式的隨身碟的使用狀態(tài)圖。 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實施例的側(cè)視剖面圖。 三實施例的第一端子和電路板組合立體圖。 三實施例的第二端子和電路板組合立體圖。 實施例的電路板的電路示意圖。 實施例插入USB2. 0接頭的使用狀態(tài)圖。 實施例插入USB2. 0接頭的使用狀態(tài)圖。 USB2. 0 接頭 10接點11塑膠體12金屬外殼13
空間14USB3. 0 接頭 15排接點16接點17
隨身碟20接頭21接點22隨身碟25
接點26接點27智能卡28接點29
塑膠座體30連接槽31端子卡槽32后蓋33
插入口 34套接穿孔35卡槽36頂面37
38第一插槽310第二插槽311金屬外殼40
上蓋42開□ 43連接槽44
電路板45凸部46上焊點47下焊點48
電路49第一電路410第一接觸部411第一接點412
第二電路413第二接觸部414接腳415第二接點416
透空槽418導電孔419金屬層420
底面 主體41
第一端子50 第一接觸部51延伸部52
固定部53
接腳54凸部55缺口 56
第二端子60第二接觸部61延伸部62固定部63
凸部65該電路板70下導電孔71上導電孔72
電路73導電孔75第三端子80第一接觸部81延
伸部82接腳64接腳94固定部83接腳84凸
部85該第四端子90第二接觸部91延伸部92固定部93
凸部9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4、圖5、及圖6,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為一 USB2.0的隨身碟插座,其包括 一塑膠座體30、一金屬外殼40、一排第一端子50、一排第二端子60、及一電路板70,其中該塑膠座體30 —體成型有一連接槽31,其后端設有兩排端子卡槽32,另設有一后 蓋33由下而上蓋合,該連接槽31位于該塑膠座體30前段且設有一插入口 34及相對的頂 面37、底面38,該連接槽31可連接一不具金屬外殼的隨身碟的接頭。該金屬外殼40包覆該塑膠座體30,其設有一主體41及一蓋合于主體41上的上蓋 42,該主體設有前后左右四面且前面設有一開口 43對應該連接槽31的插入口 34。該一排第一端子50共計4支呈間隔排列固定于該塑膠座體30,該第一端子50 — 體設有一第一接觸部51、一延伸部52、一固定部53及一接腳54,該固定部53與該塑膠座體 30的下排端子卡槽32固定,該延伸部52平貼于該連接槽31下方的塑膠座體30并向前延 伸,該延伸部52前段板面設有一較該下接觸部51板面大的缺口 56,該第一接觸部51 —端 連接于該延伸部52且由前而后漸凸出該延伸部52板面并延伸至另一端成開放,使該第一 接觸部51凸向連接槽31的頂面37并可上下彈動,該接腳54伸出該塑膠座體30外,另該 固定部53后端設有一凸部55。該一排第二端子60共計4支呈間隔排列固定于該塑膠座體30,該第二端子60構 造與第一端子相同,其亦一體設有一第二接觸部61、一延伸部62、一固定部63及一凸部65, 然未設有接腳,該固定部63與該塑膠座體30的上排端子卡槽32固定,該延伸部62平貼于 該連接槽31下方的塑膠座體30并向前延伸,該第二接觸部61凸向連接槽31的底面38并 可上下彈動。請配合參閱圖6,該電路板70設有一排共計四個下導電孔71依序排列編號為1A 至4A及一排共計四個上導電孔72依序排列編號為1B至4B,該每一下導電孔71借由電 路73電連接一上導電孔72,如圖6所示的虛線表示電路板另一面的電路,其串接路徑為 1A-Z-4B,2A-X-3B,3A-W-2B,4A—Y—1B。該一排第一端子50的凸部55是各自插入一下導電孔71,該一排第二端子60的凸 部65是各自插入一上導電孔72,借由該電路板70的電路73使得每一第一端子50依序與 反向排列的一第二端子60電連接并共用該接腳54伸出該塑膠座體外,即第1個第一端子 50 (1A)與倒數(shù)第1個第二端子(4B)電連接,第2個第一端子50 (2A)與倒數(shù)第2個第二端 子(3B)電連接,如此依序電連接。借由以上構造,請參閱圖7,當隨身碟20的接頭21的接點22朝下插入該連接槽 31時,該接點22與第一端子50的第一接觸部51電連接;請參閱圖8,當隨身碟20的接頭21的接點22朝上插入該連接槽31時,該接點22與第二端子60的第二接觸部61電連接, 故可達到隨身碟20雙向插入皆可電連接,如此使用者隨機插入隨身碟均可電連接,達到使 用上的方便性。由于每一第一端子50依序與反向排列的一第二端子60電連接,故雖皆由同一排 接腳54輸出卻皆有相同的訊號輸出,故本實施例可達到具有雙向電連接,然本實施例僅有 一組4個接腳54與僅能單向連接隨身碟的插座相同,如此可配合僅有一組4個腳位的主機 板焊接。請參閱圖9、圖10、及圖11,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其是為一USB3.0的隨身碟插座, 其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其差異在于本實施例更設有一排共計5個第三端子80及一排共 計5個第四端子90,該一排第一端子50與一排第三端子80在制造上為同一片金屬板沖壓 而成,該一排第二端子60與一排第四端子90在制造上為同一片金屬板沖壓而成。該第三端子80 —體設有一第一接觸部81、一延伸部82、一固定部83及一接腳84, 該固定部83與該塑膠座體30的端子卡槽32固定,該固定部后端設有一凸部85,該延伸部 82平貼于該該連接槽31下方的塑膠座體30并向前延伸,該第一接觸部81連接于該延伸部 82前端并平貼于該塑膠座體30,該第一接觸部81位于第一下端子50的第一接觸部51前 方。該第四端子90 —體設有一第二接觸部91、一延伸部92、一固定部93及一凸部95, 該固定部93與該塑膠座體30的端子卡槽32固定,該凸部95設于該固定部93后端,該延 伸部92平貼于該連接槽31上方的塑膠座體30并向前延伸,該第二接觸部91連接于該延 伸部92前端并平貼于該塑膠座體30,該第二接觸部91位于第二端子60的第二接觸部61
、廣.> .
目丨J萬。本實施例的電路板70設有一排共計九個下導電孔71依序排列編號為1A至9A及 一排共計九個上導電孔72依序排列編號為1B至9B,該每一下導電孔71借由電路73電連 接一上導電孔72,如圖10所示的虛線表示電路板另一面的電路73,其串接路徑為1A-9B、 2A-8B、3A-7B、4A-W-6B、5A-Z-Y-5B、6A-4B、7A-X-3B、8A-2B、及 9A-1B,該一排第一端子 50 和 一排第三端子80的固定部后端的凸部55、85套入該下導電孔71電連接,該一排第二端子 60和一排第四端子90的固定部后端的凸部65、95套入該上導電孔72電連接。借由上述電路板的串接可達到每一第一端子50依序與反向排列的一第二端子60 電連接并共用該接腳54伸出該塑膠座體外,每一第三端子80依序與反向排列的一第四端 子90電連接并共用該接腳84伸出該塑膠座體外。借由以上構造,請參閱圖12,當USB3. 0型式的隨身碟25的接頭的二排接點26、27 朝下插入該連接槽31時,該接點26與第一端子50的第一接觸部51電連接,該接點27與 第三端子80的第一接觸部81電連接;請參閱圖13,當隨身碟25的接頭的二排接點26、27 朝上插入該連接槽31時,該接點26第二端子60的第二接觸部61電連接,該接點27與第 四端子90的第二接觸部91電連接,故可達到USB3. 0型式的隨身碟25雙向插入皆可電連 接,如此使用者隨機插入USB3. 0型式的隨身碟均可電連接,達到使用上的方便性。借由以上構造,本實施例可達到雙向電連接USB3.0的隨身碟,然本實施例僅有一 組9個接腳(4個接腳54和5個接腳84)與僅能單向連接USB3. 0的隨身碟的插座相同,如 此可配合僅有一組9個腳位的主機板焊接。
請參閱圖14、圖15、圖16A及圖16B,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為一設有舌片的 USB2. 0插座,其其包括一塑膠座體30、一金屬外殼40、一電路板45、一排第一端子50、及 一排第二端子60,其中該塑膠座體30設有一橫向的套接穿孔35,該套接穿孔35兩側(cè)設有卡槽36,其后 端設有一后蓋33由下而上蓋合。該金屬外殼40包覆該塑膠座體30,其前段形成一連接槽44。請配合參閱圖17,該電路板45呈一舌片狀,其后端兩側(cè)各設有一凸部46,其上面 設有接近后設有4個間隔排列的上焊點47,依序為1A、2A、3A及4A,其下面設有接近后設有 4個間隔排列的下焊點48,依序為1B、2B、3B及4B,該4個上焊點47借由電路49依序與反 向排列的4個下焊點48電連接,其串接路徑為1A-4B、2A-3B、3A-2B、4A-1B。該電路板45是穿過該塑膠座體30的套接穿孔35,其兩側(cè)的凸部46與該塑膠座體
30的卡槽36卡定,該電路板45成水平位于該連接槽44中并延伸至接近連接槽44的插入□。該一排第一端子50共計4支,該第一端子50 —體設有一第一接觸部51、一延伸部 52、一固定部53及一接腳54,其構造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該固定部53焊接固定于該電 路板45的上焊點47。該一排第二端子60共計4支,其亦一體設有一第二接觸部61、一延伸部62及一固 定部63,然未設有接腳,該固定部63焊接固定于該電路板45的下焊點48。借由以上構造,請參閱圖18,為一訊號線的USB2.0接頭使用狀態(tài)圖,當該USB2.0 接頭10正向插入時,其空間14為該電路板45所套入,其一排接點11與電路板45上方的 第一端子50的第一接觸部51電連接;請參閱圖19,當該USB2. 0接頭10反向插入時,其空 間14亦為該電路板45所套入,其一排接點11與舌片50下方的該第二端子60的第二接觸 部61電連接。本實施例可達到具有雙向電連接,然本實施例僅有一組4個接腳54與僅能單向連 接的USB2. 0插座相同,如此可配合僅有一組4個腳位的主機板焊接。請參閱圖20、圖21、圖22A及圖22B,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其是為一設有舌片的 USB3. 0插座,其大致與第三實施例相同,其差異在于本實施例的電路板45的上面更設有5 條第一電路410間隔排列于該4個第一端子50之間且下面更設有5條第二電路413間隔 排列于該4個第二端子60之間;該第一電路410于該電路板45前段設有一第一接觸部411 且于該電路板后段設有一第一接點412,該第一電路410的第一接觸部411位于該第一端 子50的第一接觸部51前方;該第二電路413于該電路板前段設有一第二接觸部414且于 該電路板后段設有一第二接點416,該第二電路的第二接觸部414位于該第二端子60的第 二接觸部61前方;另設有一排5個接腳415焊接于該第一接點412。該電路板45下面的5個第二接點416及4個下焊接48亦借由電路49成反向排 列依序與該電路板45上面的5個第一接點412及4個上焊接47電連接。借由以上構造,請參閱圖23,USB3. 0接頭15正向插入時其一排接點16與該第一 端子50的第一接觸部51電連接,另一排接點17與第一電路的第一接觸部411電連接,請 參閱圖24,USB3. 0接頭10反向插入時其一排接點16與該第二端子60的第二接觸部61電 連接,另一排接點17與第二電路的第二接觸部414電連接。
借由以上構造,本實施例可達到雙向電連接USB3. 0接頭15,然本實施例僅有一組 9個接腳(4個接腳54和5個接腳415)與僅能單向連接USB3. 0接頭的插座相同,如此可配 合僅有一組9個腳位的主機板焊接。請參閱圖25、圖26及圖27,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其為USB和eSATA共用插座,其 包括一塑膠座體30、一金屬外殼40、一排第二端子60、一電路板45及一排接腳415,其中該塑膠座體30前端設有一連接槽31,該連接槽31是包括有一第一插槽310及一 第二插槽311,第二插槽311的高度較第一插槽310為小且寬度較第一插槽311為寬,該第 一、二插槽310、311具有共用空間,該第一插槽310可插入卡合一 USB接頭,該第二插槽310 可插入卡合一 eSATA接頭,另其后端設有一排端子卡槽32,其后端由下而上蓋合一后蓋33。該金屬外殼40是用以將該塑膠座體30包覆,其設有主體41及一上蓋42,該主體 41是包括有相連接的四周面,其前面設有一開口 43借以令該塑膠座體30的連接槽31露 出ο該一排第二端子60呈間隔排列固定于該塑膠座體30,其由前而后設有一第二接 觸部61、一延伸部62、一固定部63及一接腳64,該固定部63與該塑膠座體30的端子卡槽 32固定。該電路板45呈一舌片狀,其設于該連接槽31內(nèi),其上面設有7條第一電路410,該 第一電路410于該電路板上面前段設有第一接觸部411且于同面后段設有第一接點412,其 上設有四個間隔排列且由前而后的透空槽418,其后端設有7個貫穿的導電孔419,該導電 孔419內(nèi)徑設有金屬層420,其下面設有5條第二電路413,該第二電路413于該電路板下 面前段設有一第二接觸部414且于同面后段設有第二接點416,該5條第二電路413的第二 接點416與其中5條第一電路410的第一接點412上下對齊,該7條第一電路410的第一 接點412分別與該7個導電孔419電連接,該5條第二電路413的第二接點416分別與該 其中5個導電孔419電連接,該電路板45后端兩側(cè)設有凸部46借以由該塑膠座體30后方 裝入卡定且位于端子卡槽32上方,該第二接端子60的第二接觸部61凸出該電路板45下 面且可于該透空槽418彈動。該一排接腳415共有7支,其呈縱向延伸,該7支接腳415分別由上而下插入該電 路板45的7個導電孔419并焊接固定,如此即使該接腳415與第一電路410的第一接點 412及第二電路413的第二接點416電連接,即5個第一電路410的第一接觸部411與5個 第二電路413的第一接觸部414共用該接腳415。請參閱圖28、圖29、圖30及圖31,是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其為一智能卡連接器, 其包括一塑膠座體30、一排第一端子50、一排第二端子60、一排第三端子80、一排第四端子 90、及一電路板70,其中該塑膠座體30 —體成型有一連接槽31,其后端設有兩排端子卡槽32,該連接槽31 位于該塑膠座體30前段且設有一插入口 34及相對的頂面37、底面38,該連接槽31可連接
一智能卡。該一排第一端子50共計4支呈間隔排列固定于該塑膠座體30,該第一端子50 — 體設有一第一接觸部51、一延伸部52、一固定部53及一接腳54,該固定部53與該塑膠座體 30的下排端子卡槽32固定,該第一接觸部51位于連接槽31內(nèi)且凸向頂面37并可上下彈 動,該接腳54電連接于該電路板70然而并未伸出該塑膠座體30。
該一排第二端子60共計4支呈間隔排列固定于該塑膠座體30,該第二端子60 — 體設有一第二接觸部61、一延伸部62、一固定部63及一接腳64,該固定部63與該塑膠座 體30的上排端子卡槽32固定,該第二接觸部61位于連接槽31內(nèi)且凸向連接槽31的底面 38并可上下彈動,該一排第二接觸部61上下對應該一排第一接觸部51,該接腳64電連接 并穿過該電路板70伸出該塑膠座體30外。該一排第三端子80共計4支呈間隔排列固定于該塑膠座體30,該第三端子80 — 體設有一第一接觸部81、一延伸部82、一固定部83及一接腳84,該固定部83與該塑膠座 體30的下排端子卡槽32固定,該第一接觸部81位于連接槽31內(nèi)且凸向頂面37并可上下 彈動,該接腳84電連接于該電路板70然而并未伸出該塑膠座體30 ;該第一、三端子的延伸 部52、82等高,每一第三端子90的延伸部82前段設有轉(zhuǎn)折部86,該轉(zhuǎn)折部86轉(zhuǎn)至相鄰的 一第一端子50的第一接觸部51正前方,使相鄰的第三、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81、51前后對 齊。該一排第四端子90共計4支呈間隔排列固定于該塑膠座體30,該第四端子90 — 體設有一第二接觸部91、一延伸部92、一固定部93及一接腳94,該固定部93與該塑膠座 體30的上排端子卡槽32固定,該第二接觸部91位于連接槽31內(nèi)且凸向連接槽31的底面 38并可上下彈動,該接腳94電連接并穿過該電路板70伸出該塑膠座體30外;該一排第二 接觸部91上下對應該一排第一接觸部81,該第二、四端子的延伸部62、92等高,每一第四 端子的延伸部92前段設有轉(zhuǎn)折部96,該轉(zhuǎn)折部96轉(zhuǎn)至相鄰的一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61 正前方,使相鄰的第四、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91、61前后對齊。請配合參閱圖29,該電路板70是設置于塑膠座體30后段下方,該電路板70設有 四排導電孔75,每排有4個,分別依序排列編號為IA至4A、Ia至4a、IB至4B及Ib至4b,其 中IA至4A借由電路73分別一對一串接IB至4B,Ia至4a借由電路73分別一對一串接Ib 至4b,圖29、30、31中的虛線為電路板70背面的電路,其串接路徑為1A-4B、2A_3B、3A_2B、 4A-1B,1a-Z-4b、2a_Y_3b、3a_X_2b、4a_1b。請參閱圖30,該一排第一端子50的接腳54是過穿其中一排導電孔75,該一排導 電孔75的編號為1A-4A ;該一排第三端子80的接腳84是穿過其中一排導電孔75,該一排 導電孔75的編號為la_4a。請參閱圖31,該一排第二端子60的接腳64是連接其中一排導電孔75,該一排導 電孔75的編號為1B-4B ;該一排第三端子90的接腳94是連接其中一排導電孔75,該一排 導電孔75的編號為lb-4b。借由上述電路板70的串接可達到每一第一端子50依序與反向排列的一第二端子 60電連接并共用該接腳64伸出該塑膠座體外,每一第三端子80依序與反向排列的一第四 端子90電連接并共用該接腳94伸出該塑膠座體外。借由以上構造,本實施例同時設有凸弧朝向塑膠座體底面的第二接觸部61、91及 凸弧朝向座體塑膠頂面的第一接觸部51、81,請參閱圖32,當智能卡28依卡上的指示方向 (接點29朝上)插入連接槽31,可使接點29與第二接觸部61、91彈性接觸;請參閱圖33, 當智能卡28相反于卡上的指示方向即成接點29朝下插入卡槽31時,可使接點29與第一 接觸部51、81彈性接觸。由于每一第一端子50依序與反向排列的一第二端子60電連接,每一第三端子80依序與反向排列的一第四端子60電連接,故雖皆由同樣二排接腳64、94輸出卻皆有相同的 訊號輸出,故本實施例可達到具有雙向電連接,然本實施例僅有一組4個接腳64和4個接 腳94伸出伸出該塑膠座體外,其與傳統(tǒng)的僅能單向連接的智能卡連接器相同,如此仍可配 合僅有一組8個腳位的主機板焊接。請參閱圖34,是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其是為一智能卡連接器,其大致與第六實施例 相同,其差異在于本實施的第一端子50的接腳54及第三端子80的接腳84是為電連接并 穿過該電路板70的穿孔75伸出該塑膠座體30外,然而該第一端子60的接腳64及第四端 子90的接腳94是為電連接于該電路板70的穿孔75然并未穿過伸出該塑膠座體30。請參閱圖35,是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其為一智能卡連接器,其大致與第七實施例相 同,其差異在于本實施的電路板70是設置于塑膠座體30后端,該電路板70設有一排8個 下導電孔71及一排8個上導電孔72,該第一、三端子50、84的固定部后端各設有凸部55、 85,該凸部55、85插入該下導電孔71電連接,該第一、三端子50、84的接腳54、84呈水平位 于塑膠座體30的底面,該第二、四端子60、94的固定部后端各設有凸部65、95,該凸部65、 95插入該上導電孔72電連接。該電路板70的一排8個下導電孔71與一排8個上導電孔72同樣是借由電路作 一對一串接,達到可雙向電連接的效果,在此不再贅述。在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所提出 的具體的實施例僅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內(nèi)容,而并非將本發(fā)明狹義地限制于該實施 例,在不超出本發(fā)明的精神及申請專利范圍的情況,可作種種變化實施。
權利要求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有一塑膠座體;一連接槽,其位于該塑膠座體前端,其設有一插入口及相對的頂面、底面;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間隔排列位于該連接槽內(nèi)且朝向該頂面;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間隔排列位于該連接槽內(nèi)且朝向該底面;及至少一電路板,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及至少一第二接觸部電連接于該至少一電路板,借由該至少一電路板的電路使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分別各自對應一第二接觸部電連接并共用一接腳伸出該塑膠座體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每一排第二接觸部的數(shù)量對應一排 第一接觸部的數(shù)量,該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及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均電連接于該至少一電 路板,該相互對應的一排第一接觸部及一排第二接觸部借由該至少一電路板的電路使每一 第一接觸部依序與反向排列的一第二接觸部電連接并共用一接腳伸出該塑膠座體外,即第 1個第一接觸部與倒數(shù)第1個第二接觸部電連接,第2個第一接觸部與倒數(shù)第2個第二接觸 部電連接,如此依序電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中一排由一 排第一端子構成,該第一端子一體設有該第一接觸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該第一接觸部 連接于該延伸部且位于該連接槽;該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中一排由一排第二端子構成, 該第二端子一體設有該第二接觸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該第二接觸部連接于該延伸部且 位于該連接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每一第一端子一體設有該接腳。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朝頂面凸出 該第一端子的延伸部板面,當受擠壓時向底面彈動;該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朝底面凸出 該第二端子的延伸部板面,當受擠壓時向頂面彈動。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呈一舌片狀定位于該塑膠座 體且延伸至接近該連接槽的插入口,該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凸出該電路板上一面,該第 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凸出該電路板另一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端子的固定部焊接固定于該電 路板一面,該第二端子的固定部焊接固定于該電路板另一面。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一面設有多條第一電路,該電 路板另一面設有多條第二電路,該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中一排由該多條第一電路構成, 該第一電路于該電路板前段設有該第一接觸部且于該電路板后段設有一第一接點,該第一 電路的第一接觸部位于該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方;該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中一排由 該多條第二電路構成,該第二電路于該電路板前段設有該第二接觸部且于該電路板后段設 有一第二接點,該第二電路的第二接觸部位于該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前方。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電路板呈一舌片狀定位于該塑膠座 體且延伸至接近該連接槽的插入口,該電路板一面設有多條第一電路,該電路板另一面設 有多條第二電路,該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中一排由該多條第一電路構成,該第一電路于 該電路板前段設有該第一接觸部且于該電路板后段設有一第一接點;該至少一排第二接觸 部其中一排由該多條第二電路構成,該第二電路于該電路板前段設有該第二接觸部且于該電路板后段設有一第二接點。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連接槽與該塑膠座體一體成型。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更設有一金屬外殼包覆該塑膠座體, 該金屬外殼形成該連接槽。
12.如權利要求3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中一排由 一排第三端子構成,該第三端子一體設有該第一接觸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該第一接觸 部連接于該延伸部且位于該連接槽,該第三端子的第一接觸部位于該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 部前方;該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中一排由一排第四端子構成,該第四端子一體設有該第 二接觸部、一延伸部、一固定部,該第二接觸部連接于該延伸部且位于該連接槽,該第四端 子的第二接觸部位于該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前方。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一排第一、三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凸 向連接槽的頂面,該一排第三、四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凸向連接槽的底面,該電子卡為一智能 卡。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三端子的延伸部等高,每一 第三端子的延伸部前段設有轉(zhuǎn)折部,該轉(zhuǎn)折部轉(zhuǎn)至相鄰的一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正前 方,使相鄰的第三、一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后對齊;該第二、四端子的延伸部等高,每一第四 端子的延伸部前段設有轉(zhuǎn)折部,該轉(zhuǎn)折部轉(zhuǎn)至相鄰的一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正前方,使 相鄰的第四、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前后對齊。
全文摘要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有一塑膠座體;一連接槽,其位于該塑膠座體前端,其設有一插入口及相對的頂面、底面;至少一排第一接觸部,其間隔排列位于該連接槽內(nèi)且朝向該頂面;至少一排第二接觸部,其間隔排列位于該連接槽內(nèi)且朝向該底面;及至少一電路板,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及至少一第二接觸部電連接于該至少一電路板,借由該至少一電路板的電路使該至少一第一接觸部分別各自對應一第二接觸部電連接并共用一接腳伸出該塑膠座體外。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其是不同排的接觸部借由一電路板作電連接并共用一接腳伸出塑膠座體外,其可正反雙向電連接一接頭,而正反雙向的連接介面共用一組接腳,達到可正反雙向電連接一接頭,而不增加接腳數(shù)量。
文檔編號H01R13/64GK101882716SQ20091017329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4日
發(fā)明者蔡周賢 申請人:蔡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