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器、連接器外殼和壁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支承插頭端子的連接器,以及用于它的連接器外 殼和壁部。
背景技術(shù):
在專利文獻(xiàn)1中,記載有過去的基板用連接器的例子。在專 利文獻(xiàn)1的基板用連接器中,在連接器外殼的高度方向的中間部 形成隔壁,在該隔壁的插入孔中插入多個銷狀端子。另外,在端 子的中間部的兩側(cè),突出地形成一對止動件。此外,在與對側(cè)連 接器的連接時(shí),即使在因摩擦或錯位,插頭端子受到對側(cè)端子按 壓的情況下,由于該對止動件鉤掛于隔壁上,故防止插頭端子從 #入孑匕#出。
另外,如專利文獻(xiàn)1中記載這樣的具有防脫落用止動件的插 頭端子通常通過對金屬板進(jìn)行加壓加工的方式制造(參照專利文
獻(xiàn)2)。
專利文獻(xiàn)l:日本特開2002-216870號文獻(xiàn)
專利文獻(xiàn)2:日本特開2004-192916號文獻(xiàn)
在象上述例子那樣,通過對金屬板的加壓加工,制造插頭端 子的場合,必須要求金屬板加壓加工用的模具。另外,通常,由 于金屬板加壓加工用的模具的制造花費(fèi)數(shù)個月的時(shí)間,故如果進(jìn) 行加壓加工,則具有插頭端子的連接器整體的制造期間變長。另 外,由于模具的制造成本較大,故具有插頭端子的連接器整體的制造成本增加。
此外,在通過加壓加工制造插頭端子的場合,從金屬板上去
除了插頭端子的部分構(gòu)成鐵屑(比如,參照專利文獻(xiàn)2的圖7的沖 壓片14)。近年,由于材料費(fèi)用高漲,故在金屬制品的制造方面,
人們希望減少鐵屑的發(fā)生量。
另一方面,也可不采用金屬板而采用線材制造插頭端子。但 是,采用線材制造的插頭端子容易從外殼的插入孔抽出。雖然還 可以對由線材制造的插頭端子進(jìn)行防止抽出用的表面加工,但是, 由此,該工序會造成插頭端子的制造成本增加。
于是,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在較短期間,以較低成本制 造插頭端子,并且插頭端子難以從通孔抽出的連接器、連接器外 殼和壁部。
發(fā)明內(nèi)容
(l)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為與具有插座端子的 對側(cè)連接器電連接的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插頭端子,其采用線
材而制作,與上述插座端子電連接;連接器外殼,其具有支承上 述插頭端子的壁部。
上述插頭端子插入形成于上述壁部上的通孔中,在上述插頭 端子中,形成插入上述通孔中的插入部;從上述壁部突出、與上 述插座端子連接的端子連接部,上述通孔沿相對上述插座端子和 上述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傾斜的方向形成。
按照該方案,釆用線材制造插頭端子,由此,金屬板加壓加 工用的模具是不需要的。由此,可在較短期間制造插頭端子,另 外,插頭端子的制造成本降低。
另外,根據(jù)該方案,插頭端子插入的通孔沿相對插座端子和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傾斜的方向形成。由此,在連接器和對側(cè)連 接器的連接時(shí),即使在因摩擦(插座端子和插頭端子的摩擦)或錯位 (插座端子相對插頭端子位置的錯位),插頭端子受到插座端子按壓 的情況下,仍將插頭端子按壓于通孔的內(nèi)面上。其結(jié)果是,由于 抑制沿通孔的插頭端子的滑動,故插頭端子難以從壁部的通孔抽 出。
如果象上述那樣,采用本方案,可在較短期間以較低成本制 造插頭端子。另外,獲得插頭端子難以從通孔抽出的連接器。
此外,在本方案中,由于通孔沿相對連接方向傾斜的方向形 成,故插頭端子在插頭端子的端子連接部和插入部之間的位置處 彎曲。另外,"插座端子和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也可以對側(cè)連接 器外殼和連接器外殼連接的方向(外殼連接方向)相同,還可以端子 的連接方向和外殼連接方向不一致。
還有,連接器外殼也可為具有支承插頭端子的壁部的部件, 該連接器外殼具有壁部,以及主體部和安裝于主體部上的覆蓋外 殼。
再有,連接器外殼也可包括壁部、整體成一體形成,連接器 外殼的主體部和壁部也可為單獨(dú)部件。在此場合,主體部和壁部 的材料也可不同,還可相同。另外,也可在連接器的內(nèi)部具有基 板,在此場合,既可壁部安裝于基板上,另外,壁部也可安裝于 連接器的主體部上。
(2)此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連接器外殼用于與具 有插座端子的對側(cè)連接器電連接的連接器,該連接器外殼包括壁 部,該壁部支承與上述插座端子電連接,采用線材而制造的插頭 端子。
在上述壁部上,形成供上述插頭端子插入的通孔,上述通孔沿相對上述插座端子和上述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傾斜的方向形 成。
按照該方案,由于可將由線材制造的插頭端子用于連接器, 故可在較短期間,低成本地制造插頭端子。另外,獲得插頭端子 難以從通孔抽出的連接器外殼。
此外,關(guān)于"插座端子和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既可對側(cè)連 接器外殼與連接器外殼連接的方向(外殼連接方向)相同,還可端子 的連接方向和外殼連接方向不一致。
另外,連接器外殼也可為具有支承插頭端子的壁部的部件, 該連接器外殼不但具有壁部,而且具有主體部與安裝于主體部上 的覆蓋外殼。
此外,連接器外殼既可包括壁部、整體成一體形成,連接器 外殼的主體部和壁部還可為單獨(dú)部件。在此場合,主體部和壁部 的材料既可不同,也可相同。另外,可在連接器的內(nèi)部具有電子 基板,在此場合,壁部也可安裝于基板上,此外,壁部也可安裝 于連接器的主體部上。
(3)還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壁部設(shè)置于與具有插 座端子的對側(cè)連接器電連接的連接器的連接器外殼中,為了支承 與上述插座端子電連接、采用線材而制造的插頭端子,形成供上 述插頭端子插入的通孔,上述通孔沿相對上述插座端子和上述插 頭端子的連接方向傾斜的方向形成。
如果采用該方案,由于可將由線材制造的插頭端子用于連接 器,故可在較短期間且低成本地制造插頭端子。另外,獲得插頭 端子難以/人通孔抽出的壁部。
另外,關(guān)于"插座端子和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對側(cè)連接器 外殼和連接器外殼連接的方向(外殼連接方向)既可相同,端子的連接方向和外殼連接方向也可不一致。
圖1為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shí)施方式的連接器和對側(cè)連接器的
整體結(jié)構(gòu)的側(cè)面外觀結(jié)構(gòu)圖; 圖2為連接器的立體圖3(a) (e)為連接器的外觀結(jié)構(gòu)圖,圖3(a)為俯視圖,圖3(b) 為主視圖,圖3(c)為仰視圖,圖3(d)為右側(cè)視圖,圖3(e)為后視圖; 圖4為沿圖3中的A-A,線的剖;現(xiàn)圖5(a) (c)為壁部的外觀結(jié)構(gòu)圖,圖5(a)為主視圖,圖5(b)為 右側(cè)視圖,圖5(c)為沿圖5(a)中的B-B'線的剖視圖; 圖6為連接器外殼的主體部的立體圖7(a) (e)為連接器外殼的主體部的外觀結(jié)構(gòu)圖,圖7(a)為俯 視圖,圖7(b)為主視圖,圖7(c)為仰視圖,圖7(d)為右側(cè)視圖,圖 7(e)為后視圖;
圖8為外殼覆蓋部的立體圖9為基板的立體圖IO為表示帶有插頭端子的壁部安裝于基板上的狀態(tài)的立體
圖ll(a)-(f)為帶有壁部的基板的外觀結(jié)構(gòu)圖,圖ll(a)為俯視 圖,圖ll(b)為主視圖,圖ll(c)為仰視圖,圖ll(d)為后視圖,圖 ll(e)為右側(cè)視圖,圖ll(f)為沿圖ll(b)中的C-C'線的剖視圖12(a), (b)為表示連接器的組裝工序的一部分的外觀結(jié)構(gòu) 圖,圖12(a)表示插入工序后的狀態(tài),圖12(b)表示彎曲工序之后 的狀態(tài)。
具體實(shí)施方式
(整體結(jié)構(gòu))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shí)施方式進(jìn)行說明。
首先,通過圖1對電連接裝置的整體結(jié)構(gòu)進(jìn)行說明。本實(shí)施
方式的電連接裝置包括連接器1、對側(cè)連接器5。連接器1用作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具有連接器1的電連接裝置用于汽車 等。對側(cè)連接器5與圖中未示出的電源裝置電連接,如果連接器1 和對側(cè)連接器5的連接完成,則將來自電源裝置的電力供給連接 器1內(nèi)部的基板4上的電子部件(圖中未示出)。
對側(cè)連接器5包括合成樹脂制的對側(cè)外殼6、多個插座端子7。 在連接器1和對側(cè)連接器5的連接完畢的狀態(tài),相對連接器1的 連接器外殼2連接對側(cè)外殼6。其結(jié)果是,連接器1的多個插頭端 子(插頭端子31、插頭端子32、插頭端子33)與對側(cè)連接器5的多 個插座端子7電連接,連接器1和對側(cè)連接器5電連接。另外, 多個插座端子7和多個插頭端子沿圖1所示的箭頭E方向連接。 在下面,將箭頭E方向定義為連接方向。
(連接器)
連接器1包括多個插頭端子(插頭端子31、插頭端子32、插 頭端子33)、連接器外殼2與基板4(參照圖1~圖4)。另外,象上 述那樣,連接器1與具有多個插座端子7的對側(cè)連接器5電連接。
在連接器1中,相應(yīng)的插頭端子按照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安裝技術(shù))安裝于基板4上(參照圖4),相應(yīng)的插 頭端子焊接于基板4的外面?zhèn)?。另外,相?yīng)的插頭端子也可按照 通孔方式(DIP方式銷插入方式)安裝于基板上。具體來說,插頭 端子也可在使引線部(基板連接部)貫穿基板之后焊接于基板的里 面?zhèn)取?br>
8(連接器外殼)
連接器外殼2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包括主體部21、壁部22、 覆蓋外殼26(參照圖4)。另外,在連接器外殼2中,主體部21和 壁部22與覆蓋外殼26為單獨(dú)部件。但是,它們也可成一體形成。
(壁部)
首先對壁部22進(jìn)行說明。壁部22為支承多個插頭端子的部 件。壁部22設(shè)置于主體部21的內(nèi)部,另外,安裝于基板4上(參 照圖4)。此外,在壁部22上,形成多個通孔(參照圖5(a))。"多個 通孔"包括多個通孔23、多個通孔24與多個通孔25。另外,多 個通孔按照3排并列而設(shè)置,在第1排(圖5(a)的最上排)設(shè)置多個 通孔23,在第2排設(shè)置多個通孔24,在第3排設(shè)置多個通孔25。
此外,在壁部22中的相應(yīng)的通孔中,插入插頭端子。具體來 說,在通孔23中插入插頭端子31,在通孔24中插入插頭端子32, 在通孔25中插入插頭端子33(參照圖4)。
還有,在壁部22的兩個面上,形成3排的槽部22d(參照圖 5(a)、圖5(b)。另外,多個通孔的相應(yīng)通孔按照在壁部22的兩個 面,在槽部22d的位置開口的方式形成(參照圖5(c))。
此外,形成通孔23、通孔24、以及通孔25,以^更支^K插頭端 子31、插頭端子32和插頭端子33。另外,通孔23、通孔24、與 通孔25沿相對插座端子7和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E傾斜的方向形 成(參照圖4和圖5(c))。
另外,圖5(c)僅僅表示圖5(a)中的B-B,線的剖面(即,僅僅 通孔25的剖面),但是,象圖4所示的那樣,通孔23和通孔24 的形狀均與圖5(c)的通孔25相同。
(通孔)
對通孔進(jìn)行更具體的描述。最好,通孔(通孔23、通孔24、通孔25)的形成方向不但不與連接方向E平行,而且不與該連接方 向E相垂直。即,通孔的形成方向和連接方向E之間的角度(在下 面將該角度定義為形成角度。參照圖5(c)的角度cc)最好在1 89 度的范圍內(nèi)。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形成角度為45。。
如果形成角度接近0。,由于連接方向E,與通孔的形成方向 基本一致,故插頭端子容易脫落。另一方面,如果形成角度接近 90° ,則插頭端子的插入困難。另外,由于插頭端子的插入部(插 入壁部內(nèi)的部分)的長度增加,故壁部必須在高度方向(圖5(b))的 上下方向)加長。另外,其結(jié)果是,連接器的尺寸增加。根據(jù)上面 所述,特別是最好,通孔的形成角度在20~70度的范圍內(nèi)。
(主體部)
下面對主體部21進(jìn)行說明。在主體部21的內(nèi)部,形成內(nèi)部 空間21s(參照圖4、圖7(b)、圖7(c)。壁部22和基板4接納于該 內(nèi)部空間21 s中。
在主體部21上,形成構(gòu)成與對側(cè)連接器5的連接時(shí)的連接口 的開口部21b。另外,在主體部21的前端部分,形成截面呈4邊 形的前端部21c,開口部21b形成于前端部21c的內(nèi)部(參照圖6 和圖7)。
另外,主體部21中的形成內(nèi)部空間21s的部分(接納壁部22 和基板4的部分)朝向下方而開口 (參照圖7(c))。另外,在主體部 21上形成頂板部21f、 2個側(cè)壁部21w與側(cè)壁部21v。另外,在2 個側(cè)壁部21w和側(cè)壁部21v上,形成用于限制后述的覆蓋外殼26 的移動的突出部21g(參照圖6和圖7)。
(覆蓋外殼)
下面對對覆蓋外殼26進(jìn)行說明。覆蓋外殼26為安裝于主體 部21上的蓋部件。覆蓋外殼26包括底板部26b、側(cè)壁部26v、 2
10個側(cè)壁部26w。在于主體部21上安裝覆蓋外殼26的狀態(tài),側(cè)壁 部21 v和2個側(cè)壁部21 w的外面與側(cè)壁部26v和2個側(cè)壁部21 w 的內(nèi)面面對(參照圖2,圖3(b)等)。另外,在該狀態(tài),由于覆蓋外 殼26的側(cè)壁部26v和2個側(cè)壁部26w的前端部與主體部21的突 出部21g相對,故通過突出部21g限制覆蓋外殼26的相對主體部 21的移動。 (基板)
通過圖9,對基板4進(jìn)行說明?;?為印刷基板(印刷電路 板)。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基板4為剛性基板(采用硬質(zhì)的絕緣體基板 的類型;玻璃復(fù)合基板;玻璃環(huán)氧樹脂基板等)。但是,基板也可 為柔性基板(采用薄而具有柔性的絕緣體基材的類型;聚酰亞胺; 聚酯薄膜等),剛?cè)嵝曰?由硬質(zhì)材料和具有柔性的材料復(fù)合成的 類型)。
在基板4中,形成多個基板通孔42(參照圖9)。另外,在基板 4的外面上,設(shè)置多個基板端子41(參照圖9)。另外,在基板4上 設(shè)置電容器等的電子部件(圖中未示出)。
另外,象上述那樣,在基板4上安裝壁部22。圖10和圖11 表示壁部22安裝于基板4上的狀態(tài)。
(插頭端子)
連接器1具有多個插頭端子,相應(yīng)的插頭端子釆用線材而制 造。"多個插頭端子"包括多個插頭端子31、多個插頭端子32、 以及多個插頭端子33。另外,插頭端子31插入通孔23中,插頭 端子32插入通孔24中,插頭端子33插入通孔25中(參照圖4等)。 另外,在連接器l中,插頭端子31、插頭端子32和插頭端子33 分別每次12個地設(shè)置。另外,相應(yīng)的插頭端子與對側(cè)連接器5的 插座端子7電連接。多個插頭端子包括插頭端子31、插頭端子32與插頭端子33 的3種的插頭端子。在插頭端子31、插頭端子32與插頭端子33 中,長度不同,插頭端子31最長,插頭端子33最短(參照圖4等)。
另外,在插頭端子31中形成插入部31b、端子連接部31c、 基板連接部31d(參照圖4和圖12(b))。另外,同樣在插頭端子32 中,與插頭端子31相同形成插入部32b、端子連接部32c與基板 連接部32d。此外,還在插頭端子33中形成插入部33b、端子連 接部33c與基板連接部33d。
插入部31b為插入通孔23中,與通孔23的內(nèi)面接觸的部分(參 照圖4和圖12(b))。插入部32b為插入通孔24中、與通孔24的內(nèi) 面接觸的部分。插入部33b為插入通孔25中、與通孔25的內(nèi)面 接觸的部分。
端子連接部31c、端子連接部32c與端子連接部33c為從壁部 22突出,與插座端子7連接的部分(參照圖4和圖12(b))。另外, 端子連接部31c、端子連接部32c與端子連接部33c在連接器1中, 按照其軸向沿連接方向E的方式設(shè)置。即,插頭端子31、插頭端 子32和插頭端子33按照在壁部22的連接方向的靠近自己側(cè)(圖4 的右側(cè)),沿連接方向E的方式設(shè)置。
此外,基板連接部31d、基板連接部32d和基板連接部33d 為與基板4連接的部分(參照圖4)?;暹B接部31d、基板連接部 32d和基板連接部33d的前端分別插入基板通孔42中。
還有,象上述那樣,通孔23、通孔24和通孔25沿相對插座 端子7和插座端子31的連接方向E而傾斜的方向形成。其結(jié)果是, 在通孔23的內(nèi)部,插入部31b、插入部32b和插入部33b按照沿 相對連接方向E傾斜的方向的方式設(shè)置(參照圖4和圖12(b))。
(組裝方法)下面對連接器1的組裝方向進(jìn)行說明。首先,準(zhǔn)備作為插頭
端子的基材的桿狀插頭端子。具體來說,按照3種長度(插頭端子 31、插頭端子32和插頭端子33的相應(yīng)的長度)切斷巻繞于巻軸上 的金屬線材(圖中未示出)(切斷工序)。接著,通過加壓加工,對已 切斷的金屬線材的兩端的前端部進(jìn)行尖頭處理(加壓工序)。經(jīng)過切 斷工序和加壓工序的3種的金屬線材分別構(gòu)成桿狀插頭端子31p、 桿狀插頭端子32p和桿狀插頭端子33p(參照圖12(a))。桿狀插頭 端子31p、桿狀插頭端子32p和桿狀插頭端子33p分別相當(dāng)于彎曲 加工前的插頭端子31、插頭端子32和插頭端子33。
接著,分別將桿狀插頭端子31p、桿狀插頭端子32p和桿狀插 頭端子33p插入壁部22的通孔23、通孔24和通孔25中(插入工 序;參照圖12(a))。此時(shí),桿狀插頭端子31p、桿狀插頭端子32p 和桿狀插頭端子33p分別壓入通孔中(按照較強(qiáng)的壓力壓入)。
然后,對桿狀插頭端子31p、桿狀插頭端子32p和桿狀插頭端 子33p進(jìn)行彎曲加工(彎曲工序)。具體來說,如果通過圖12(b)的 桿狀插頭端子31p而進(jìn)行說明,對桿狀插頭端子31p,在圖12(b) 所示的Dl、 D2、 D3的3個部位進(jìn)行彎曲加工。對桿狀插頭端子 32p和桿狀插頭端子33p同樣地進(jìn)行彎曲加工。
圖12(b)表示多個插頭端子安裝于壁部22上的狀態(tài)。該狀態(tài) 的壁部作為"帶有插頭端子的壁部"。在壁部22的端子連接部側(cè)(參 照Dl),插頭端子彎曲,由此,在帶有插頭端子的壁部安裝于主體 部21上的狀態(tài),端子連接部為沿連接方向E的方向。
另外,插頭端子在圖12(b)的D3的位置彎曲,由此,在帶有 插頭端子的壁部安裝于主體部21上的狀態(tài),基板連接部的前端的 方向?yàn)榕c基4反4相垂直的方向。
此外,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插頭端子在Dl、 D2、 D3的3個部位彎曲,但是,插頭端子并不限于這樣的彎曲方式。比如,也可
在Dl 、 D3的2個部位進(jìn)行彎曲。另夕卜,插頭端子在壁部22附近,僅僅在1個部位(D1)彎曲,但是,插頭端子也可在夾持壁部22的2個部位彎曲。
接著,將帶有插頭端子的壁部安裝于基板4上(基板安裝工序)。將該狀態(tài)的基板稱為"帶有壁部的基板"(參照圖10和圖11)。作為該安裝方法,既可通過粘接劑而將兩者粘接,也可通過螺釘緊固方式將兩者固定?;蛘?,還可在兩者上形成凹部和凸部,通過它們的連接,將兩者固定。
接著,在帶有壁部的基板上安裝主體部21,然后,在主體部21上安裝覆蓋外殼26(外殼組裝工序)。經(jīng)過外殼組裝工序的組件為連接器l。象上述那樣,連接器1的組裝完畢。
另外,這些工序也可分多個階段而進(jìn)行。也可比如,實(shí)施到彎曲工序,在帶有插頭端子的壁部的狀態(tài)出廠,在另外的組裝業(yè)者處,進(jìn)行剩余的組裝工序(基板安裝工序和外殼組裝工序)。
象上述那樣,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由于連接器1的插頭端子采用線材而制造,故對金屬板的加壓加工是不需要的。由此,金屬板加壓加工用的模具的制造成本是不需要的,可降低插頭端子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金屬板加壓加工用的模具是不要的,故模具的制造期間是不需要的,可縮短連接器整體的制造期間。
(效果)
下面對本實(shí)施方式的連接器1、連接器外殼2和壁部22的效果進(jìn)行說明。本實(shí)施方式的連接器1與具有多個插座端子7的對側(cè)連接器5電連接,采用線材而制造,包括與多個插座端子7電連接的多個插頭端子(插頭端子31、插頭端子32、插頭端子33),與具有支承多個插頭端子的壁部22的連接器外殼2。多個插頭端子插入形成于壁部22上的多個通孔(通孔23、通孔24、通孔25)中,在相應(yīng)的插頭端子上,形成插入插入孔中的插入部(插入部31b、插入部32b、插入部33b); 乂人壁部22突出,與插座端子7連接的端子連接部(端子連接部31c、端子連接部32c、端子連接部33c),相應(yīng)的通孔沿相對插座端子7和插頭端子的連4妻方向以傾4斗的方向形成。
如果采用該方案,采用線材而制造插頭端子(通孔23、通孔24、通孔25),這樣,金屬板加壓加工用的模具是不需要的。由此,可在較短期間制造插頭端子,另外,插頭端子的制造成本降低。
此外,如果采用該方案,供插頭端子插入的通孔(通孔23、通孔24、通孔25)沿相對插座端子7和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E傾斜的方向形成。由此,在連接器1和對側(cè)連接器5的連接時(shí),即使在因摩擦(插座端子7和插頭端子的摩擦)或錯位(插座端子7相對插頭端子位置的錯位),通過插座端子7按壓插頭端子的情況下,仍將插頭端子按壓在通孔的內(nèi)面上。其結(jié)果是,由于抑制沿通孔的插頭端子的滑動,故插頭端子難以從壁部22的通孔脫落。
如果象上述那樣采用本方案,則可在較短期間并且以較低成本制造插頭端子。另外,獲得插頭端子難以從通孔脫落的連接器。
此外,本實(shí)施方式的連接器外殼2用于與具有多個插座端子7的對側(cè)連接器5電連接的連接器1,具有支承與多個插座端子7電連接的采用線材而制造的多個插頭端子的壁部22。
在壁部22上,形成供多個插頭端子插入的多個通孔,相應(yīng)的通孔沿相對插座端子7和插頭端子的連"l妻方向傾^"的方向形成。
如果采用該方案,由于可將由線材制造的插頭端子用于連接器,故可在較短期間且低成本地制造插頭端子。另外,獲得插頭端子難以從通孔抽出的連接器外殼。還有,本實(shí)施方式的壁部22設(shè)置在與具有多個插座端子7的 對側(cè)連接器5電連接的連接器1的連接器外殼2中,為了支承與 多個插座端子7電連接的采用線材而制造的多個插頭端子,形成 供多個插頭端子插入的多個通孔,相應(yīng)的通孔沿相對插座端子7 和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傾斜的方向形成。
按照該方案,由于可將通過線材制造的插頭端子用于連接器, 故可在較短期間,低成本地制造插頭端子。另外,獲得插頭端子 難以從通孔中抽出的壁部。
另外,在連接器1中,插頭端子在兩個連接器連接時(shí),難以 在通過插座端子7推壓而前進(jìn)的方向,即,連"I妄方向E的里側(cè)抽 出。另外,比如,如果在連接方向E的壁部22的里側(cè)(圖4的左 側(cè))將插頭端子彎曲,則插頭端子難以在連接方向E的靠近自己側(cè) 抽出。
此外,如果采用該連接器1,則通過對插頭端子進(jìn)行彎曲加工 的簡單的方式,可實(shí)現(xiàn)插頭端子(插頭端子31、插頭端子32、插 頭端子33)難以從通孔(通孔23、通孔24、通孔25)抽出的結(jié)構(gòu)。
還有,在連接器1的制造中,由于不采用金屬板加壓加工用 的模具,而通過線材制造插頭端子,故與通過對金屬板的加壓加 工,制造插頭端子的場合相比較,可靈活地改變連接器的規(guī)格。
再有,在本實(shí)施方式中,由于插頭端子由線材制作,故在插 頭端子的制造時(shí)不產(chǎn)生鐵屑。由此,可削減無用的材料費(fèi)。較多 的情況是鐵屑是鍍金的,在此場合,鐵屑的交易價(jià)格較低。從制 造成本的方面來說,最好減少鐵屑的發(fā)生量。
還有,極數(shù)(插頭端子的數(shù)量)越多,連接器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效果比通過對金屬板的加壓加工,制造插頭端子的場合越顯著。
連接器1為L字連接型(連接方向E與基板4的連接方向(安
16裝方向)相垂直的的類型)的連接器。在這樣的L字連接型的連接器
中,考慮在1個部位將插頭端子垂直地彎折(參照圖12(b)的虛線部 所示的參考例的插頭端子931)。與這樣的插頭端子931相比較, 在本實(shí)施方式的連接器1中,插頭端子31的端子長度縮短(插頭 端子32、插頭端子33也是同樣的)。由此,插頭端子的電阻變小, 插頭端子的發(fā)熱量可減少,可防止連接器的性能的降低。另外, 由于插頭端子的端子長度縮短,故可減少高頻電循環(huán)的延遲。
此外,在通孔沿連接方向E形成的場合,為了抑制由線材制 造的插頭端子的移動,必須增加壁部的厚度,延長通孔長度,增 加摩擦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按照本方案,由于在連接方向E的 端子連接部的里側(cè)(連接方向E的里側(cè)),具有通孔的內(nèi)面,故與通 孔的形成方向與連接方向E —致的場合相比較,通過壁部的通孔, 更加顯著地抑制插頭端子的移動。由此,按照該方案,可不增加 壁部的厚度而抑制插頭端子的移動。
另外,象上述那樣,連接器1為L字連接型的連接器,但是, 連接器也可不為L字連接型,比如,連接方向E與相對基板等的 連接方向(連接器的安裝方向)也可一致。在此場合,比如,插頭端 子可在Dl和D2的2個部位或在夾持壁部22的2個部位進(jìn)行彎 曲。
(其它的實(shí)施方式)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shí)施方式進(jìn)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 于上述實(shí)施方式,可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按照各種方式變更而實(shí) 施。
比如,在上述實(shí)施方式中,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用作汽車的ECU, 但是,本發(fā)明的用途不限于ECU,可適用于普通的基板連接用、 電源連接用或中繼用的連接器。另外,本發(fā)明也可用作EFI200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燃料噴射控制)用的ECU。本發(fā)明也可適用 于防水型連接器,非防水型連接器中的任意者。
此外,在上述實(shí)施方式中,在連接器1的內(nèi)部設(shè)置基板4,但 是,連接器的結(jié)構(gòu)并不限于這樣的形式,比如,基板也可不在連 接器的內(nèi)部,而設(shè)置在連接器以外的其它的裝置中。另外,連接
器可為將電源供給用的對側(cè)連接器與具有基板的其它的裝置中繼 連接的類型。
還有,在上述實(shí)施方式中,壁部按照可支承多個插頭端子的 方式構(gòu)成,但是,壁部也可僅僅支承1個插頭端子。另外,在壁 部上,多個通孔按照3排并列的方式設(shè)置,但是在壁部上,多個 通孔也可按照1排并列。
再有,在上述實(shí)施方式中,通孔沿1條直線而形成,但是, 通孔也可沿曲線而形成。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1),其與具有插座端子的對側(cè)連接器(5)電連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插頭端子,其采用線材而制作,與上述插座端子電連接;連接器外殼(2),其具有支承上述插頭端子的壁部(22);上述插頭端子插入形成于上述壁部上的通孔中;在上述插頭端子中,形成插入上述通孔中的插入部,與從上述壁部突出、與上述插座端子連接的端子連接部;上述通孔沿相對上述插座端子和上述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傾斜的方向形成。
2. —種連接器外殼(2),其用于與具有插座端子的對側(cè)連接器 (5)電連接的連接器(1),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壁部(22),該壁部(22) 支承與上述插座端子電連接的采用線材而制造的插頭端子;在上述壁部上,形成供上述插頭端子插入的通孔 上述通孔沿相對上述插座端子和上述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傾 斜的方向形成。
3. —種壁部(22),其設(shè)置于與具有插座端子的對側(cè)連接器(5) 電連接的連接器(1)的連接器外殼(2)中,其特征在于為了支承與上述插座端子電連接的采用線材而制造的插頭端 子,形成供上述插頭端子插入的通孔;上述通孔沿相對上述插座端子和上述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傾 斜的方向形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器、連接器外殼和壁部。連接器(1)包括采用線材而制作的多個插頭端子,即,插頭端子(31)、插頭端子(32)、插頭端子(33)和連接器外殼(2)。連接器外殼(2)具有支承多個插頭端子的壁部(22)。多個插頭端子插入形成于壁部(22)上的多個通孔,即,通孔(23)、通孔(24)、通孔(25)中。另外,相應(yīng)的通孔沿插座端子(7)和插頭端子的連接方向(E)傾斜的方向形成。
文檔編號H01R13/04GK101626119SQ200910150120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7月7日
發(fā)明者長嶺昭 申請人:日本壓著端子制造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