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接觸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接觸端子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接觸端子,其一端直接固定于電路板,另一端用以電 性及機械連接其他電子元器件。
背景技術:
目前應用的接觸端子一般是一端永久性地焊接于電路板,另 一端則可彈性 地機械接觸電子元器件,以完成兩者的電性導通。比如目前市面上的滑蓋式手 機,手機一般包括基座及滑座,接觸端子可作為基座與滑座內的兩電路板間的 電性導通。藉由兩者的相對滑動,使基座與滑座呈疊合或部分分離狀態(tài),接觸 端子則傳遞兩者上述狀態(tài)的信息。接觸端子前端的彈性接觸部滑動接觸滑座內 的電路板,為保證兩者良好接觸,需要調整接觸部的尺寸,但是,該種調整會 帶來較多的設計變化,比如模具的修改。
所以,設計人希望設計出 一種可作較小改變就能實現(xiàn)高度調整的接觸端子。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高度可調整的接觸端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接觸端子,其由一金 屬片彎折形成,該接觸端子包括基部、位于基部一側的接觸部及位于基部另一 側的焊接部,基部與焊接部由調整部連接。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接觸端子在繼續(xù)使用原有模具的基礎上, 通過調節(jié)調整部的高度就可以改變整個接觸端子的高度,從而可以充分利用原 有模具。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接觸端子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接觸端子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接觸端子的立體圖。圖4是圖3所示接觸端子的側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l、 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接觸端子,該接觸端子l是由一
金屬片彎折形成,其包括呈長條板狀的基部ll,基部ll的一端依次先向上垂
直延伸出連接部12,然后再朝向基部11側延伸出彈性部13,彈性部13大致平 行于基部ll。彈性部13繼續(xù)向上延伸出弧形的接觸部14,接觸部呈開口朝下 的拱橋狀。彈性部13位于接觸部14與基部11之間并且與基部11平行,且所述 連接部12位于彈性部13與基部11之間。
基部1 l是沿縱長方向延伸,其縱長方向的兩側分別向下垂直延伸出調整 部15,調整部15的末端垂直延伸出與基部11平行的焊接部16,即調整部15自 基部11縱長方向的兩側彎折延伸并與所述焊接部16相連,并且調整部15與接 觸部14分別位于基部11的上下兩側。該焊接部16相向延伸并且在兩個焊接部 之間留有縫隙,焊接時焊錫可以爬至該縫隙內從而提高接觸端子1的焊接部16 的抓板力。接觸端子1的高度是基部11與接觸部14的最高點之間的距離和基部 11與焊接部16之間的距離之和,由于調整部15垂直連接基部11與焊接部16, 所以調整部15的高度與基部11與焊接部16之間的距離相同。當接觸端子l的高 度因為不同的需求而需要改變時,基部ll以上的結構可以保持不變,而調整 部15的高度根據(jù)該需求做適應的調整即可。這樣,由于基部ll以上的結構可 以保持不變,原有模具就可以繼續(xù)使用,只需要再額外增加一個彎折功能就 可以做出符合高度要求的接觸端子,從而避免了再度開模造成資源浪費。
圖3和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接觸端子,該接觸端子2是由一金 屬片彎折形成,其包括呈長條板狀的基部21,基部21的一端依次先向上彎折 延伸出連接部22,然后再朝向基部21側延伸出彈性部23,彈性部23大致平行 于基部21。彈性部23繼續(xù)向上延伸出弧形的接觸部24,接觸部呈開口朝下的 拱橋狀,并且接觸部24的末端241呈水平狀并且與焊接部平行,以方便接觸端 子2在生產過程中從料帶上自動切割。彈性部23位于接觸部24與基部21之間并 且與基部21平行,且所述連接部22位于彈性部23與基部21之間。
基部21在縱長方向與連4妄部22相對的另 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出調整部251 , 調整部251又垂直延伸出平板狀的焊接部26,即調整部251自基部21縱長方向的一端彎折延伸并與所述焊接部26相連,調整部251與接觸部24分別位于基部 21的上下兩側。焊接部26中央設有開口261用以焊接時增加焊錫的吸附面積。 焊接部26與調整部251相對的的另一端向上彎折延伸出支撐部252,支撐部與 基部21垂直并且保持一定距離,即該支撐部252位于基部21下方。接觸端子2 的接觸部24在與對接電子元件連接并向下移動時,支撐部252可以支撐基部21 以保持接觸部24與對接電子元件的穩(wěn)定接觸。接觸端子2的高度因為不同的需 求而需要改變時,基部21以上的結構可以保持不變,而調整部251的高度根據(jù) 該需求做適應的調整即可。這樣,由于基部21以上的結構可以保持不變,原
有模具就可以繼續(xù)使用,從而避免了再度開模而造成資源浪費。本實用新型 還可以為其他實施例,本處將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接觸端子,其由一金屬片彎折形成,該接觸端子包括基部、位于基部一側的接觸部及位于基部另一側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基部與焊接部由調整部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呈縱長狀,調整部自基部縱長方向的兩側彎折延伸并與所述焊接部相連,調整部與接觸部分別 位于基部的上下兩側。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呈縱長狀,調整部自基部縱長方向的一端彎折延伸并與所述焊接部相連,調整部與接觸部分別 位于基部的上下兩側。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接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分別自調整部 一端相向彎折延伸,并且焊接部之間形成縫隙。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接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與調整部相對 的另一端彎折延伸出支撐部,該支撐部位于基部下方。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接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設有開口。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接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的末端為水平 狀并且與焊接部平行。
8. 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 呈開口朝下的拱橋狀。
9. 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 與基部之間設有與基部平行的彈性部。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接觸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與基部之間 設有連接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接觸端子(1),其由一金屬片彎折形成,該接觸端子包括基部(11)、位于基部一側的接觸部(14)及位于基部另一側的焊接部(16),所述基部(11)與焊接部(16)由調整部(15)連接。接觸端子(1)的高度可通過調節(jié)調整部(15)的高度而改變。
文檔編號H01R12/55GK201397933SQ20082021788
公開日2010年2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張漢明, 雷高兵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