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開關的插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開關的插銷(latch),該插銷上設置有開關,并且該插銷被安裝在例如盒式收錄機(radio cassette)本體等的被安裝部件上,以便推壓該盒式收錄機的蓋等的開關部件而關閉它,再次推壓該關閉了的開關部件時則又打開它。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帶開關的插銷請參見專利文獻1實開平7-14062號(段落〔0018〕至段落〔0020〕、圖6至圖9)。
上述傳統(tǒng)的帶開關的插銷是如此構成的,它具有一可動部件,在從外殼突出的那一部分的突出位置方向上由賦能部件賦能,如果頂著該賦能部件的賦能力將該可動部件推入到外殼內(nèi),則這種推推式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該可動部件被鎖定在壓入位置的同時,開關閉合;如果頂著該賦能部件的賦能力將處于壓入位置的可動部件向外殼內(nèi)推壓,則該鎖定機制變成釋放狀態(tài),該可動部件利用該賦能部件的賦能力恢復到突出位置的同時,開關斷開。
上述專利文獻1的帶開關的插銷只在可動部件的一側(cè)(表面或里面)設置了鎖定機構,即只有一個鎖定機構,因此鎖定強度比較弱。
另外,由于開關是在與鎖定機構相對的可動部件的另一側(cè)設置,則不能減小帶開關的插銷的寬度。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帶開關的插銷,它采用兩個鎖定機構來提高鎖定強度,而且通過在可動部件的兩面設置開關,因此可減小其寬度。
按照本發(fā)明的帶開關的插銷,它具有一可動部件,在從外殼突出的部分的突出位置方向上由賦能部件賦能,頂著該賦能部件的賦能力向外殼內(nèi)推壓該可動部件,這種推推式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可動部件在壓入位置鎖定的同時,開關合上或斷開,由于將該可動部件推入到所述壓入位置時是頂著賦能部件的賦能力推入到外殼內(nèi)的,則當該鎖定機構處于釋放狀態(tài),并該可動部件在該賦能部件的力的作用下被恢復到突出位置的同時,開關斷開或合上,此帶開關的插銷在該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和與該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相對的外殼之間分別設置鎖定機構。
而且,在可動部件的前面和里面與該可動部件的前面和里面相對的外殼之間分別設置開關;或者,進一步,使構成該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設置的開關的端子導通,更進一步,從可動部件的推入方面看,在該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設置的端子最好是コ字狀。
發(fā)明效果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中,鎖定機構被設置在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與該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對應的外殼部位之間,因此鎖定強度提高了,而且表面和里面的鎖定力是平衡的。
而且,在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與該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對應的外殼部位之間設置開關,可動端子的可動接片與位于外殼內(nèi)的固定端子彈性接觸,則可動部件可以在非傾斜狀態(tài)確實地工作。
進一步,在可動部件表面和里面上設置構成開關的端子,它們是導通的,因此,可動部件的寬度以及帶開關的插銷的寬度可以變窄。
另外,在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設置的端子,從可動部件的推壓方向看上去為コ字形狀,該コ字狀部件(安裝部)與可動部件嵌合,因此該端子被安裝在可動部件上,因此提高了將端子組裝到可動部件上的工作效率。
圖1為按照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外殼的平面圖。
圖2為圖1所示外殼的正視圖。
圖3為圖1所示外殼的右視圖。
圖4為圖1所示外殼的左視圖。
圖5為沿圖2中A-A線的剖面圖。
圖6為沿圖2中B-B線的剖面圖。
圖7為沿圖4中C-C線的剖面圖。
圖8為按照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可動部件的平面圖。
圖9為圖8所示可動部件的正視圖。
圖10為圖8所示可動部件的右視圖。
圖11為圖8所示可動部件的左視圖。
圖12為圖8所示可動部件的仰視圖。
圖13為沿圖11中D-D線的剖面圖。
圖14為按照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導向桿的平面圖。
圖15為圖14所示導向桿的正視圖。
圖16為按照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固定端子的平面圖。
圖17為圖16所示固定端子的正視圖。
圖18為構成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可動端子的平面圖。
圖19為圖18所示可動端子的正視圖。
圖20為圖18所示可動端子的右視圖。
圖2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動作示意圖。
圖22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動作示意圖。
圖23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動作示意圖。
圖24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動作示意圖。
圖25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動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來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1為構成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外殼的平面圖。圖2為圖1所示外殼的正視圖。圖3為圖1所示外殼的右視圖。圖4為圖1所示外殼的左視圖。圖5為沿圖2中A-A線的剖面圖。圖6為沿圖2中B-B線的剖面圖。圖7為沿圖4中C-C線的剖面圖。
另外,在圖7的左上部分還圖示了與導向長孔連通的導向槽。
在以后的說明中,上下左右是相對于各部分的正視圖而言的。
在這些圖中,11表示用合成樹脂制成的外殼,它由箱部12和框部24構成;其中,箱部12由前壁12f、后壁12b、頂壁12u、底壁12d、左側(cè)壁121構成,其一端(右側(cè)面右側(cè)壁)呈開放狀態(tài);框部24與該箱部12的右側(cè)面一側(cè)的頂壁12u和底壁12d連接,與箱部12的高度相同,并且比箱部12的寬度還寬,其形狀為矩形狀。
在箱部12中,在前壁12f和后壁12b靠近框部24一側(cè)的地方分別設置有用于與框部24挾持被安裝部件的彈性挾持片13,它從左側(cè)壁121一側(cè)開始向另一側(cè)延伸;在前壁12f內(nèi)表面靠近左側(cè)壁12L處設置有第一、第二凸輪突條14A、14B,它們從左側(cè)壁12L開始向另一側(cè)水平地延伸,用于挾持后述的可動部件31的平板部分40,且具有可移動的間隔;在頂壁12u靠近前壁12f一側(cè)部分、在靠近一端側(cè)(右側(cè)面一側(cè))處,設置有從左側(cè)壁12L一側(cè)向另一側(cè)延伸到框部24的矩形的導向長孔15;在頂壁12u和底壁12d靠近后壁12b位置、在靠近左側(cè)壁12L處,分別設置了從左側(cè)壁12L一側(cè)向另一側(cè)延伸的止動片16。
另外,在框部24的頂板的內(nèi)側(cè)還設置有與導向長孔15連接的導向槽15a,它一直通到框部24的右端。
另外,在各個止動片16上設置了稍稍向箱部12內(nèi)部突出的、用于與后述的固定端子71的嚙合孔72a嚙合的止動突起16a。
進一步,在箱部12中,在頂壁12u和底壁12d內(nèi)表面的止動片16的伸長方向上,分別設置了用于將固定端子71的前端維持在頂壁12u或底壁12d上的保持片17;在左側(cè)壁12L的內(nèi)表面上,兩個止動片16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彈簧座18,它與頂壁12u和底壁12d平行地向一側(cè)延伸,用于對作為后述賦能部件的盤繞彈簧51進行定位;在左側(cè)壁12L內(nèi)表面靠近頂壁12u和底壁12d的部分,在止動片16和保持片17的伸長方向上,分別設置了插入孔19,使得固定端子71的插入部分72能夠安定地插入。
進一步,在箱部12中設置了用于安裝后述的導向桿61的導向桿安裝部分20。
該導向桿安裝部分20由插入孔21、凹部22A,22B和彈性壓片23構成;插入孔21被設置在左側(cè)壁12L上,用于插入后述的導向桿61;凹部22A、22B與該插入孔21連通,位于第一、第二凸輪突條14A、14B的左側(cè)壁121一側(cè),用于可旋轉(zhuǎn)地定位導向桿61的軸部62,該導向桿61被設置在遠離前壁12f的位置處;彈性壓片23用于將導向桿61的軸部62可旋轉(zhuǎn)地推壓到該凹部22A、22B內(nèi)。
圖8為構成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可動部件的平面圖。圖9為圖8所示可動部件的正視圖。圖10為圖8所示可動部件的右視圖。圖11為圖8所示可動部件的左視圖。圖12為圖8所示可動部件的仰視圖。圖13為沿圖11中D-D線的剖面圖。
在這些圖中,31表示用合成樹脂成形的可動部件,它由插入到外殼11內(nèi)的本體32和兩個挾持片44構成,這兩個挾持片44相對地通過樞紐部45與該本體32正端和后端連接設置,它可將后述的撞擊件S挾持住或可將該被挾持的撞擊件S放開。
上述本體32由前壁部33、止動突起34、矩形柱部35和平板部分40構成;所述前壁部33位于右端,與兩個挾持片44連接,側(cè)面看為矩形;所述止動突起34在該前壁部33的后面的上側(cè),與外殼11的導向長孔15對應,上表面為左側(cè)下降的傾斜面,而且該傾斜面(凸面)里側(cè)的左角被切除;所述矩形柱部35在前壁部33的后側(cè)的一半范圍內(nèi),與前壁部33的左側(cè)連體地設置,而且與前壁部33的上下都有高度差;所述平板部分40在前壁部33的前側(cè)一半范圍內(nèi),在矩形柱部35的高度方向的中間位置,與前壁部33和矩形柱部35的左邊水平地連接。
另外,在矩形柱部35中,在左端面上設置了向右側(cè)延伸的、用于容納盤繞彈簧51的圓洞36;在與前壁部33相連的后表面上設置了上下連通的、用于容納后述可動端子81的連結(jié)片83的收容凹部37;在右端部分與收容凹部37對應的前面一側(cè)上設置了上下貫通的、與可動端子81的嚙合突起84a嚙合的止動孔38;在左端的上下處靠近后面一側(cè)的角處,連體地設置了一直延伸到與前壁部33的高度相同的高度處的保護引導突起39。
其次,在平板部分40中,在上表面上,連體地設置了具有第一凸輪凹部41a的第一心形凸輪(凸件)41,以及對后述的導向桿61的第一軌跡部63a導向的凸輪突部42;在下表面上,則連體地設置了具有第二凸輪凹部43a的第二心形凸輪43。
另外,止動突起34的傾斜面(凸面)、第一凸輪突條14A、第二凸輪突條14B、第一心形凸輪41、第一凸輪突部42、第二心形凸輪43被形成為第一軌跡部63a和第二軌跡部64a的間隔變化時,會產(chǎn)生導向杠桿61的軸部62的扭轉(zhuǎn)力或彎曲力,該扭轉(zhuǎn)力或彎曲力可使第一軌跡部63a和第二軌跡部64a在循環(huán)方向上產(chǎn)生恢復力。
而且,該鎖定機構也可由止動突起34的傾斜面(凸面)、第一凸輪突條14A、第二凸輪突條14B、第一心形凸輪41、第一凸輪突部42、第二心形凸輪43、(盤繞彈簧51)以及導向桿61構成。
圖14為構成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導向桿的平面圖。圖15為圖14所示導向桿的正視圖。
在這些圖中,61表示導向桿,其結(jié)構如下第一、第二臂部63、64為金屬棒,它們在水平方向上平行地與上下延伸的軸部62的上下端部連接,該導向桿被彎曲成正面看為コ字狀,第一、第二臂部63、64的開放的前端分別向內(nèi)被彎曲成第一、第二軌跡部63a,64a,它們之間的間隔可以插入可動部件31的平板部分40。
圖16為構成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固定端子的平面圖。圖17為圖16所示固定端子的正視圖。
在這些圖中,71表示用具有導電性的金屬平板構成的、用于構成開關的固定端子,它由矩形的插入部72和連接部73構成;矩形插入部72插入到外殼11內(nèi)部,而連接部73與該插入部72在同一平面內(nèi)連接、不插入到外殼11內(nèi)部而位于外殼11外部。
而且,在插入部72中,設置有作為嚙合部的矩形嚙合孔72a,它具有嚙合外殼11的止動突起16a而阻止拔出的功能;而在連接部73中,設置有插入通孔73a,用于連接插入的導線。
圖18為構成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可動端子的平面圖。圖19為圖18所示可動端子的正視圖。圖20為圖18所示可動端子的右視圖。
在這些圖中,81表示用具有導電性的金屬平板構成的、用于構成開關的可動端子,它由安裝部82和兩個可動接片85構成;在從右側(cè)面觀看的情況(從推壓可動部件31的方向觀看的情況)下,安裝部82為コ字狀;所述兩個可動接片85是在壓入方向上分別從該安裝部82中的面對面放置的挾持片84開始延伸到與外殼11的保持片17相應的位置。
安裝部82由連結(jié)片83和兩個挾持片84構成,連結(jié)片83垂直延伸,所述兩個挾持片84在該連結(jié)片83的上下邊同向平行延伸,且每個都與可動片85連體地設置。
而且,在各個挾持片84上分別設置了與可動部件31的止動孔38嚙合的嚙合突起84a。
而且,一組可動接片85的間隔為其能在外殼11的保持片17之間往復運動的間隔。
圖21至圖25為構成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的帶開關的插銷的動作示意圖。
在這些圖中,51表示作為賦能部件的盤繞彈簧,它在從外殼11向外突出的方向上向可動部件31提供能量。
S表示設置在盒蓋等開閉部件處的撞擊體。
下面,說明關于組裝的一種例子。
首先,使可動端子81的連結(jié)片83與可動部件31的收容段部37相對應,與此同時,在使各挾持片84朝向矩形柱部35一側(cè)的狀態(tài)下,將矩形柱部35推入到挾持片84之間,各嚙合突起84a騎壓在矩形柱部35上,因此,能夠?qū)⒕匦沃?5推入到挾持片84之間。
由于連結(jié)片83被收容在收容段部37處,嚙合突起84a與止動孔38相對應,各挾持片84就可依靠連結(jié)片83和自身的彈性恢復到最初的水平狀態(tài);以便在向止動孔38內(nèi)部突入時嚙合突起84a與止動孔38的邊緣嚙合,如圖21所示,因此能夠?qū)⒖蓜佣俗?1與可動部件31安裝在一起。
這樣,一旦如此將可動端子81安裝在可動部件31上,可動端子81就被前壁部33和收容段部37限定在左右方向運動的狀態(tài)。
而且,連結(jié)片83的外表面,與前壁部33和矩形柱部35的表面處于同一平面內(nèi)。
而且,各可動接片85處于離開前壁部33因此離開矩形柱部35的傾斜狀態(tài)。
其次,盤繞彈簧51的一端被插入到可動部件31的圓洞36內(nèi),該盤繞彈簧51的另一端與外殼11的彈簧座18對應,可動部件的止動突起34與外殼11的導向長孔15和導向槽15a對應,可動部件31從保存引導突起39一側(cè)向外殼11內(nèi)插入,各可動接片85通過將前端推壓到箱部12的內(nèi)部而向矩形柱部35一側(cè)彎曲,由于止動突起34用傾斜面將框部24向上推,本體32就能被推入到外殼11內(nèi)。
一旦止動突起34經(jīng)過框部24接觸到導向長孔15,框部24就依靠本身的彈性恢復到最初狀態(tài),為了從外殼11突出,可動部件31由盤繞彈簧51賦能,因此,止動突起34撞擊導向長孔15的邊緣(框部24),如圖21所示,可動部件31被安裝在外殼11內(nèi),不能拔出。
這樣,一旦可動部件31被安裝到外殼11中,如圖21所示,彈簧座18進入到盤繞彈簧51內(nèi)部,并且在盤繞彈簧51伸縮時對其進行導向,以避免彎曲。而且,如圖21所示,可動部件31的平板部分40進入到第一凸輪突條14A與第二凸輪突條14B之間,上下均受到支撐。
其次,導向桿61的第一、第二軌跡部63a、64a一側(cè)沖向外殼11的左側(cè)壁12L一側(cè),為了挾持可動部件31的平板部分40,第一軌跡部63a位于上側(cè),同時第二軌跡部64a位于下側(cè);導向桿從第一、第二軌跡部63a、64a一側(cè)被推入到外殼11的插入孔21內(nèi),由于軸部62將彈性壓片23推開,就能將軸部62插入到凹部22A、22B內(nèi)。
一旦軸部62插入到凹部22A、22B內(nèi),如圖21所示,彈性壓片23依靠本身的彈力恢復到最初狀態(tài),因而凹部22A和凹部22B之間的軸部62被推壓到第一、第二凸輪突條14A、14B一側(cè),以便使導向桿61不能拔出地安裝,同時導向桿61可在凹部22A、22B內(nèi)旋轉(zhuǎn)。
其次,固定端子71的插入部72一側(cè)朝向外殼11的左側(cè)壁12L,一旦插入部72被推入到外殼11的插入孔19內(nèi),由于插入部72推壓止動片16的止動突起16a,又由于止動片16朝向外部,則插入部72能夠被插入到插入孔19內(nèi)。
而且,在插入部72被插入到插入孔19內(nèi)時,為了使插入部72的前端不會倒向上側(cè),它被維持在保持片17上,由于止動突起16a面對著嚙合孔72a,止動片16依靠本身的彈力恢復到最初狀態(tài),在突入到嚙合孔72a內(nèi)時止動突起16a與嚙合孔72a的邊緣(插入部72)嚙合,因此,各固定端子71可被如此安裝,即不能從外殼11中拔出。
下面,描述帶開關的插銷的安裝的一個例子。
首先,箱部12的左側(cè)壁12L一側(cè)與挾線板的安裝孔對應,在該挾線板上設置有與被安裝部例如收錄機盒門的旋轉(zhuǎn)端對應的本體,將帶開關的插銷從左側(cè)壁12L一側(cè)插入到安裝孔內(nèi),一旦推入,各彈性挾持片13被推到安裝孔的邊界,因此朝向內(nèi)側(cè),箱部12就能被推入到安裝孔內(nèi)。
一旦框部24與挾線板的邊對接,各彈性挾持片13向挾線板的后面一側(cè)突起,并依靠本身的彈性恢復到最初狀態(tài),因而各彈性挾持片13與挾線板后面一側(cè)的安裝孔的邊緣嚙合。
因此,通過用彈性挾持片13和框部24對挾線板進行挾持,而使帶開關的插銷被安裝在挾線板上。
下面,描述其動作。
首先,在圖21所示組裝狀態(tài)下,如圖22所示,由于可動端子81的各可動接片85離開對應的固定端子71的插入部72而導致不接觸,則開關處于斷開狀態(tài)。
在該狀態(tài)下,當可動部件31的前壁部33由撞擊件S推壓并與盤繞彈簧51的賦能力對抗地被推入到外殼11內(nèi)時,各挾持片44由框部24推壓,如圖23所示,由于樞紐部45處向內(nèi)側(cè)彎曲,各挾持片44挾持撞擊件S,使其不能拔出。
一旦可動部件31被推入到外殼11內(nèi),導向桿61的各個軌跡部63a、64a在圖21所示各心形凸輪41、43的下側(cè)的軌跡內(nèi)擺動,如圖23所示,可動部件31被推入到外殼11的最深處。
在這種狀態(tài)下,由于利用挾在其中的撞擊件S將可動部件31推向外殼內(nèi)的力被解除,該可動部件則由于盤繞彈簧的作用而在向外殼11外突出的方向上被賦能。
因此,第二軌跡部64a,在第二心形凸輪43的前端的凸輪表面誘導所產(chǎn)生的恢復力作用下,如圖24所示,各軌跡部63a、64a與對應的凸輪凹部41a、43a面對面地嚙合,因此,該鎖定機構成為鎖定狀態(tài),即可動部件31處于壓入位置的鎖定狀態(tài)。
可動部件31被推壓到外殼11內(nèi)直至圖24所示狀態(tài),如圖25所示,可動端子81的各可動接片85與對應的固定端子71的插入部72接觸,從而開關處于閉合狀態(tài)。
當該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如果介由撞擊件S頂著外殼11內(nèi)的盤繞彈簧51的賦能力再次推壓介于可動部件31,如圖23中雙點畫線所示,各軌跡部63a、64a被導入在止動突起34的傾斜而(凸輪面)上,該鎖定機構進入釋放狀態(tài)。
因此,在該鎖定機構的釋放狀態(tài)下,一旦介有撞擊件S的可動部件3 1推壓到外殼11內(nèi)的推壓力被解除,盤繞彈簧51在向外殼11突出的方向上給可動部件31賦能,如圖21所示,可動部件31恢復到突出位置。
在可動部件31恢復到圖21所示狀態(tài)下后,如圖22所示,可動端子81的各可動接片85與對應的固定端子71的插入部72分開,開關處于斷開狀態(tài)。
在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通過在可動部件31表面和里面與該可動部件31的表面和里面對應的外殼部位之間設置鎖定機構,在能夠提高鎖定強度的同時,還能夠保持所述表面和里面的鎖定力的均衡。
另外,由于分別在可動部件31的表面和里面與該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相對的外殼部位之間設置了開關,通過可動端子81的可動接片85與外殼11內(nèi)表面或固定端子71彈性接觸,可動部件31可以在不傾斜并可靠地工作。
進一步,使可動端子81的可動接片85在可動部件31的推壓方向上延伸的同時,在該鎖定機構中并排設置有可動接片85,由于使用于構成在可動部件31的表面和里面上設置的開關的可動端子81處于導通狀態(tài),所以能夠減少可動部件31的寬度以及該帶開關的插銷的寬度。
另外,因為在可動部件31的表面和里面設置的可動端子81,從可動部件31的推壓方向看上去為コ字狀,所以通過該コ字狀部件(安裝部82)與可動部件31嵌合,能夠使可動端子81被安裝在可動部件31上,由此提高了將可動端子81組裝到可動部件31上的工作效率。
由于固定端子71的安裝部72插入到左側(cè)壁121的插入孔19內(nèi)時,通過止動片16的止動突起16a與該安裝部72的嚙合孔72a嚙合,這樣固定端子71能夠被安裝在外殼11上,因此,固定端子71的組裝操作好,可以采用自動化的組裝方法進行,而且能夠使固定端子71被安裝后不能拔出。
而且,由于保持片17將安裝部72的前端保持在不與外殼11的內(nèi)表面隔開的位置上,則可以防止由于可動端子81的可動接片85的彎曲而造成的工作不良。
在上述實施例中,作為例子,在可動部件31的表面和里面設置可動端子81,然而,也可只在可動部件31的表面、里面、表面和里面以外的其它面上設置可動端子。
由此,在只在可動部件31的表面、里面、表面和里面以外的其它面上設置可動端子的情況下,安裝部也可被形成上述實施例所述的コ字狀,而且平板狀的安裝部可插入到設置在可動部件上的止動片之間。
在上述例子中,在可動部件31的表面和里面設置了可動端子,其中,表面和里面上的可動端子81是導通的,只構成一個回路的開關;但是,表面和里面上的可動端子也可是不導通的,還可構成二個回路的開關。
進一步,作為例子,在上面的描述中,帶開關的插銷適應于盒式收錄機,但不言而喻,本發(fā)明也可適應于其它機器。
權利要求
1.一種帶開關的插銷,其中,一可動部件在其一部分從外殼突出的突出位置方向上由賦能部件賦能,當頂著該賦能部件的賦能力將該可動部件推入到外殼內(nèi)時,這種推推式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該可動部件被鎖定在壓入位置的同時,開關合上或斷開;當頂著該賦能部件的賦能力將處于上述壓入位置的可動部件向上述外殼內(nèi)推壓,該鎖定機制變成釋放狀態(tài),該可動部件利用該賦能部件的賦能力恢復到突出位置的同時,開關斷開或合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與該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相對的外殼部位之間分別設置有所述鎖定機構。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開關的插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與該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相對的外殼部位之間分別設置有開關。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開關的插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設置的構成所述開關的端子是導通的。
4.按照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3中任一項所述的帶開關的插銷,其特征在于從所述可動部件的推入方向看,在所述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設置的所述端子為コ字狀。
全文摘要
一種帶開關的插銷,其中,一可動部件在其一部分從外殼突出的突出位置方向上由賦能部件賦能,當頂著該賦能部件的賦能力將該可動部件推入到外殼內(nèi)時,這種推推式鎖定機構處于鎖定狀態(tài),該可動部件被鎖定在壓入位置,則開關合上;當頂著該賦能部件的賦能力將處于壓入位置的可動部件向外殼內(nèi)推壓,該鎖定機制變成釋放狀態(tài),該可動部件利用該賦能部件的賦能力恢復到突出位置,則開關斷開;在所述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與該可動部件的表面和里面對應的外殼部位之間分別設置有所述鎖定機構和開關。因此,采用了兩個鎖定機構來提高鎖定強度,而且在可動部件的兩面建立開關,因此可減小寬度。
文檔編號H01H13/18GK1542249SQ20041000692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2月27日
發(fā)明者川元正信, 光, 富田重光 申請人:株式會社利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