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圖像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圖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關于數(shù)字圖像在不同場景下的融合,目前較為通用的方法為:濾色、正片疊底、柔光和強光等。
但針對于人物圖的雙重曝光融合,采用上述方法存在局部曝光過度或者欠曝光的問題,導致人物圖的雙重曝光融合后的圖像不夠自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圖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及裝置,以達到使人臉圖像在雙重曝光融合圖像中的雙重曝光效果更佳,從而使雙重曝光融合圖像更加自然的目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圖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包括:
對原始人臉圖像進行人臉控制點識別,得到人臉區(qū)域圖;
對所述人臉區(qū)域圖進行亮度填充,得到人臉權(quán)重圖;
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融合權(quán)重圖;
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柔光處理,得到柔光處理圖,并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濾色處理,得到濾色處理圖;
對所述柔光處理圖和所述濾色處理圖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待融合圖像;
按照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待融合圖像進行融合處理,得到雙重曝光融合圖像。
優(yōu)選的,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融合權(quán)重圖的過程,包括:
利用公式一C=1-(1-A')(1-A2)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多個融合權(quán)重像素點,所述A'為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A2為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C為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中的某一個像素點;
將多個所述融合權(quán)重像素點組成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
優(yōu)選的,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柔光處理,得到柔光處理圖的過程,包括:
利用公式二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柔光處理,得到多個柔光處理像素點,所述A為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B為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E1為某一個柔光處理像素點;
將多個所述柔光處理像素點組成所述柔光處理圖;
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濾色處理,得到濾色處理圖的過程,包括:
利用公式三E2=1-(1-A)(1-B)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濾色處理,得到多個濾色處理像素點,E2為某一個濾色處理像素點;
將多個所述濾色處理像素點組成所述濾色處理圖。
優(yōu)選的,對所述柔光處理圖和所述濾色處理圖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待融合圖像的過程,包括:
利用公式四E=E1*C+E2*(1-C),對所述柔光處理圖中的各個柔光處理像素點和所述濾色處理圖中的各個濾色處理像素點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多個待融合像素點,E為某一個待融合像素點;
將多個所述待融合像素點組成所述待融合圖像。
優(yōu)選的,按照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待融合圖像進行融合處理,得到雙重曝光融合圖像的過程,包括:
利用公式五R=A*C+E*(1-C),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待融合圖像中的各個待融合像素點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多個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R為某一個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
將多個所述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組成所述雙重曝光融合圖像。
一種圖像雙重曝光融合裝置,包括:
識別模塊,用于對原始人臉圖像進行人臉控制點識別,得到人臉區(qū)域圖;
填充模塊,用于對所述人臉區(qū)域圖進行亮度填充,得到人臉權(quán)重圖;
第一融合模塊,用于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融合權(quán)重圖;
處理模塊,用于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柔光處理,得到柔光處理圖,并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濾色處理,得到濾色處理圖;
第二融合模塊,用于對所述柔光處理圖和所述濾色處理圖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待融合圖像;
第三融合模塊,用于按照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待融合圖像進行融合處理,得到雙重曝光融合圖像。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融合模塊包括:
第一融合單元,用于利用公式一C=1-(1-A')(1-A2)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多個融合權(quán)重像素點,所述A'為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A2為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C為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中的某一個像素點;
第一組成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融合權(quán)重像素點組成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
優(yōu)選的,所述處理模塊包括:
第一處理單元,用于利用公式二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柔光處理,得到多個柔光處理像素點,所述A為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B為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E1為某一個柔光處理像素點;
第二組成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柔光處理像素點組成所述柔光處理圖;
第二處理單元,用于利用公式三E2=1-(1-A)(1-B)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濾色處理,得到多個濾色處理像素點,E2為某一個濾色處理像素點;
第三組成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濾色處理像素點組成所述濾色處理圖。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融合模塊包括:
第二融合單元,用于利用公式四E=E1*C+E2*(1-C),對所述柔光處理圖中的各個柔光處理像素點和所述濾色處理圖中的各個濾色處理像素點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多個待融合像素點,E為某一個待融合像素點;
第四組成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待融合像素點組成所述待融合圖像。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三融合模塊包括:
第三融合單元,用于利用公式五R=A*C+E*(1-C),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待融合圖像中的各個待融合像素點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多個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R為某一個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
第五組成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組成所述雙重曝光融合圖像。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有益效果為:
在本申請中,通過對原始人臉圖像進行人臉控制點識別,得到人臉區(qū)域圖,以及對所述人臉區(qū)域圖進行亮度填充,得到人臉權(quán)重圖,以及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融合權(quán)重圖,來提高人臉區(qū)域在全圖范圍的曝光程度。由于在雙重曝光融合圖像是按照融合權(quán)重圖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待融合圖像進行融合處理得到的,且融合權(quán)重圖可以提高人臉區(qū)域在全圖范圍的曝光程度,因此人臉圖像在雙重曝光融合圖像中的雙重曝光效果更佳,從而使雙重曝光融合圖像更加自然。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申請?zhí)峁┑膱D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的一種流程圖;
圖2是本申請?zhí)峁┑脑既四槇D像的一種示意圖;
圖3是本申請?zhí)峁┑娜四槄^(qū)域圖的一種示意圖中搜索引擎的返回的類目的界面示意圖;
圖4是本申請?zhí)峁┑娜四槞?quán)重圖的一種示意圖的一種檢索方法實施例2的流程圖;
圖5是本申請?zhí)峁┑脑急尘皥D像的一種示意圖的一種檢索方法實施例3的流程圖;
圖6是本申請?zhí)峁┑碾p重曝光融合圖像的一種示意圖中查詢分類器輸入和輸入內(nèi)容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7是本申請?zhí)峁┑膱D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的另一種流程圖;
圖8是本申請?zhí)峁┑膱D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的再一種流程圖;
圖9是本申請?zhí)峁┑膱D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的再一種流程圖;
圖10是本申請?zhí)峁┑膱D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的再一種流程圖;
圖11是本申請?zhí)峁┑膱D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的再一種流程圖;
圖12是本申請?zhí)峁┑膱D像雙重曝光融合裝置的一種邏輯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旧暾堉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圖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請參見圖1,其示出了本申請?zhí)峁┑膱D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的一種流程圖,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1:對原始人臉圖像進行人臉控制點識別,得到人臉區(qū)域圖。
其中,對原始人臉圖像進行人臉控制點識別的過程與現(xiàn)有技術中進行人臉控制點識別的過程相同,在此步驟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原始人臉圖像可以參見圖2,對圖2示出的原始人臉圖像進行人臉控制點識別后,得到的人臉區(qū)域圖可以參見圖3。
步驟S12:對所述人臉區(qū)域圖進行亮度填充,得到人臉權(quán)重圖。
在本實施例中,對圖3示出的人臉區(qū)域圖進行亮度填充,得到的人臉權(quán)重圖可以參見圖4。
步驟S13: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融合權(quán)重圖。
在本實施例中,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進行權(quán)重融合,可以提高人臉區(qū)域在全圖范圍的曝光程度。
步驟S14: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柔光處理,得到柔光處理圖,并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濾色處理,得到濾色處理圖。
在本實施例中,原始背景圖像可以參見圖5。
步驟S15:對所述柔光處理圖和所述濾色處理圖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待融合圖像。
步驟S16:按照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待融合圖像進行融合處理,得到雙重曝光融合圖像。
在本實施例中,按照融合權(quán)重圖對圖2示出的原始人臉圖像和待融合圖像進行融合處理,得到的雙重曝光融合圖像可以參見圖6。
在本實施例中,不單單對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柔光處理,得到柔光處理圖,并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濾色處理,得到濾色處理圖,以及對所述柔光處理圖和所述濾色處理圖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待融合圖像,而是按照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待融合圖像進行進一步的融合處理,使雙重曝光融合圖像的雙重曝光效果更好,從而使雙重曝光融合圖像看起來更自然。
在本申請中,通過對原始人臉圖像進行人臉控制點識別,得到人臉區(qū)域圖,以及對所述人臉區(qū)域圖進行亮度填充,得到人臉權(quán)重圖,以及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融合權(quán)重圖,來提高人臉區(qū)域在全圖范圍的曝光程度。由于在雙重曝光融合圖像是按照融合權(quán)重圖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待融合圖像進行融合處理得到的,且融合權(quán)重圖可以提高人臉區(qū)域在全圖范圍的曝光程度,因此人臉圖像在雙重曝光融合圖像中的雙重曝光效果更佳,從而使雙重曝光融合圖像更加自然。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融合權(quán)重圖的過程可以參見圖7,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71:利用公式一C=1-(1-A')(1-A2)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多個融合權(quán)重像素點。
所述A'為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A2為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C為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中的某一個像素點。
其中,公式一C=1-(1-A')(1-A2)作為評價像素點成像時曝光值合適程度的標準,可以提高人臉區(qū)域在全圖范圍的曝光程度。
在本步驟中,原始人臉圖像是經(jīng)過歸一化處理的,具體通過A=A/255進行歸一化處理,A為原始人臉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
步驟S72:將多個所述融合權(quán)重像素點組成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
基于上述內(nèi)容,上述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柔光處理,得到柔光處理圖的過程可以參見圖8,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81:利用公式二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柔光處理,得到多個柔光處理像素點。
所述A為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B為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E1為某一個柔光處理像素點。
步驟S82:將多個所述柔光處理像素點組成所述柔光處理圖。
相應的,上述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濾色處理,得到濾色處理圖的過程可以參見圖9,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91:利用公式三E2=1-(1-A)(1-B)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濾色處理,得到多個濾色處理像素點。
其中,E2為某一個濾色處理像素點。公式三中A和B與公式二中A和B的相同。
步驟S92:將多個所述濾色處理像素點組成所述濾色處理圖。
基于上述內(nèi)容,上述對所述柔光處理圖和所述濾色處理圖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待融合圖像的過程可以參見圖10,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01:利用公式四E=E1*C+E2*(1-C),對所述柔光處理圖中的各個柔光處理像素點和所述濾色處理圖中的各個濾色處理像素點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多個待融合像素點。
其中,E為某一個待融合像素點。公式四中的E1即公式二中的E1,公式四中的E2即公式三中的E2,公式四中的C即公式一中的C。
步驟S102:將多個所述待融合像素點組成所述待融合圖像。
基于上述內(nèi)容,上述,按照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待融合圖像進行融合處理,得到雙重曝光融合圖像的過程可以參見圖11,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11:利用公式五R=A*C+E*(1-C),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待融合圖像中的各個待融合像素點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多個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R為某一個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
公式五中的A即公式二中的A,公式五中的C即公式一中的C,公式五中的E即公式四中的E。
步驟S112:將多個所述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組成所述雙重曝光融合圖像。
實施例二
與上述方法實施例相對應,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圖像雙重曝光融合裝置,請參見圖12,圖像雙重曝光融合裝置包括:識別模塊121、填充模塊122、第一融合模塊123、處理模塊124、第二融合模塊125和第三融合模塊126。
識別模塊121,用于對原始人臉圖像進行人臉控制點識別,得到人臉區(qū)域圖。
填充模塊122、,用于對所述人臉區(qū)域圖進行亮度填充,得到人臉權(quán)重圖。
第一融合模塊123,用于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融合權(quán)重圖。
處理模塊124,用于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柔光處理,得到柔光處理圖,并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進行濾色處理,得到濾色處理圖。
第二融合模塊125,用于對所述柔光處理圖和所述濾色處理圖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待融合圖像。
第三融合模塊126,用于按照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和所述待融合圖像進行融合處理,得到雙重曝光融合圖像。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融合模塊123可以包括:第一融合單元和第一組成單元。
第一融合單元,用于利用公式一C=1-(1-A')(1-A2)對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權(quán)重融合,得到多個融合權(quán)重像素點,所述A'為所述人臉權(quán)重圖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A2為所述原始人臉圖像的單通道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C為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中的某一個像素點。
第一組成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融合權(quán)重像素點組成所述融合權(quán)重圖。
基于上述圖像雙重曝光融合裝置,處理模塊124具體可以包括:第一處理單元、第二組成單元、第二處理單元和第三組成單元。
第一處理單元,用于利用公式二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柔光處理,得到多個柔光處理像素點,所述A為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B為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某一個像素點,所述E1為某一個柔光處理像素點。
第二組成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柔光處理像素點組成所述柔光處理圖。
第二處理單元,用于利用公式三E2=1-(1-A)(1-B)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原始背景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濾色處理,得到多個濾色處理像素點,E2為某一個濾色處理像素點。
第三組成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濾色處理像素點組成所述濾色處理圖。
基于上述圖像雙重曝光融合裝置,第二融合模塊125可以包括:第二融合單元和第四組成單元。
第二融合單元,用于利用公式四E=E1*C+E2*(1-C),對所述柔光處理圖中的各個柔光處理像素點和所述濾色處理圖中的各個濾色處理像素點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多個待融合像素點,E為某一個待融合像素點。
第四組成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待融合像素點組成所述待融合圖像。
基于上述圖像雙重曝光融合裝置,第三融合模塊126可以包括:第三融合單元和第五組成單元。
第三融合單元,用于利用公式五R=A*C+E*(1-C),對所述原始人臉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和所述待融合圖像中的各個待融合像素點進行融合處理,得到多個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R為某一個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
第五組成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雙重曝光融合像素點組成所述雙重曝光融合圖像。
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于裝置類實施例而言,由于其與方法實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最后,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對本申請所提供的一種圖像雙重曝光融合方法及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申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申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jù)本申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nèi)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