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子支付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子商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子支付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tǒng)的線上支付方法主要有網銀支付和網上無卡支付。通過網銀進行線上支付,首先必須要在網銀上注冊開通用戶名,并且設定密碼,還需要下載網銀的電子證書。 由于網絡上存在木馬病毒,而且整個支付過程較為繁瑣,安全性較低;通過無卡支付,用戶需要在網頁上或者電話中輸入信用卡卡號,持卡人姓名,信用卡有效期,驗證碼等敏感信息,如果商戶的系統(tǒng)安全防范程度比較低,極有可能造成大規(guī)模的持卡人信息泄露,同時網絡上存在的木馬病毒等也可以竊取持卡人輸入的敏感信息,支付安全性較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子支付方法,使得支付過程簡單,并且降低支付風險。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子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用戶完成購物或接受商戶提供的服務后進行支付,商戶接收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信息;(2)商戶將訂單信息和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發(fā)送到支付服務器;(3)支付服務器將訂單信息轉化為支付請求并發(fā)送至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接受端;(4)用戶的智能移動終端讀取支付標識接受端的支付請求信息;(5)安裝在智能移動終端上的信息讀取模塊讀取用戶的銀行卡信息并對銀行卡信息進行加密;(6)用戶通過安裝在智能移動終端上的輸入模塊輸入銀行卡密碼;(7)智能移動終端上的安全支付模塊對用戶密碼和銀行卡信息進行加密,并通過加密的安全網絡傳輸通道,將銀行卡信息和銀行卡密碼提交給支付服務器;(8)支付服務器將收到的支付信息處理后轉發(fā)給銀行前置進行支付判斷;(9)支付服務器接受銀行前置支付判斷結果后將結果分別返回給商戶和用戶。所述智能移動終端為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所述的用戶指定支付標識為通過電子渠道方式傳輸?shù)接脩糁悄芤苿咏K端的標示號碼。所述的銀行卡為存儲用戶銀行賬戶信息電子記錄的物理媒體。所述步驟(5)中通過安裝在用戶智能移動終端上的信息讀取模塊讀取銀行卡信息,其讀取方式為接觸式讀取或非接觸式讀取。所述步驟(4)和步驟(7)中,用戶智能移動終端通過雙重加密通道對支付信息進行傳輸加密,用戶智能移動終端和支付服務器都不存儲銀行卡信息和用戶密碼。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本發(fā)明利用用戶的智能移動終端對購買的商品和服務進行支付,可以選擇錢包中任意的銀行進行支付,并且用戶需要輸入銀行卡密碼,智能移動終端對對支付信息進行雙重加密和傳輸,支付服務器不存儲銀行卡和個人密碼信息,確保了個人支付信息的安全性,由于本發(fā)明不需要注冊,也無需開通網銀,不需要在網頁或電話渠道上輸入敏感信息,整個支付過程相比原來傳統(tǒng)的線上支付更為簡單和快速,安全性也更高。
圖1是本發(fā)明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fā)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電子支付方法,如圖1所示,包括以下步驟(1)用戶完成購物或接受商戶提供的服務后進行支付時,商戶接收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信息,用戶指定支付標識是可以通過電子渠道方式傳輸?shù)接脩糁悄芤苿釉O備的標示號碼,如用戶手機號碼,用戶電子郵件信箱,支付服務器提供的動態(tài)隨機支付號等等。(2)商戶發(fā)送訂單信息(或者用戶消費信息)和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到支付服務
ο(3)支付服務器將訂單信息轉化為支付請求并發(fā)送至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接受端,即支付服務器訂單(或消費)信息轉化成加密支付請求,根據(jù)用戶提供的支付標識確定的用戶支付接受端如手機號碼,用戶電子郵箱等,并將加密支付請求發(fā)送給用戶支付接受端。(4)用戶的智能移動終端讀取支付標示接受端的支付請求信息,也就是從用戶的短信或電子郵箱等讀取支付請求。(5)用戶可以選擇任意銀行卡進行支付,安裝在智能移動終端上的信息讀取模塊讀取用戶的銀行卡信息并對銀行卡信息進行加密,其中銀行卡為以電子記錄方式持久存儲于物理媒體上的用戶銀行賬戶信息,如銀行磁條卡、銀行IC卡等。(6)用戶通過安裝在智能移動終端上的輸入模塊輸入銀行卡密碼,其讀取方式為接觸式讀取或非接觸式讀取。(7)智能移動終端上的安全支付模塊對用戶密碼和銀行卡信息進行加密,并通過加密的安全網絡傳輸通道,將銀行卡信息和銀行卡密碼提交給支付服務器,采用雙重加密通道對支付信息進行加密可以確保支付信息的安全性。(8)支付服務器將收到的支付信息處理后轉發(fā)給銀行前置進行支付判斷,具體的說就是支付服務器接收用戶手機發(fā)送的支付信息,對非敏感信息(銀行卡信息和用戶密碼信息)進行解密并對訂單號,商戶號等進行匹配處理,處理后將信息轉發(fā)給銀行前置,由合作銀行前置進行判斷,即由銀行前置對敏感信息進行解密處理,確認支付信息等具體的工作。(9)支付服務器接受銀行前置支付判斷結果后將結果分別返回給商戶和用戶。不難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利用用戶的智能移動終端對購買的商品和服務進行支付,可以選擇錢包中任意的銀行進行支付,并且用戶需要輸入銀行卡密碼,智能移動終端對對支付信息進行雙重加密和傳輸,支付服務器不存儲銀行卡和個人密碼信息,確保了個人支付信息的安全性,由于本發(fā)明不需要注冊,不需要在網頁或電話等渠道上輸入敏感信息,也無需開通網銀,整個支付過程相比原來傳統(tǒng)的線上支付更為簡單快速,安全性也更高。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用戶完成購物或接受商戶提供的服務后進行支付,商戶接收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 fn息;(2)商戶將訂單信息和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發(fā)送到支付服務器;(3)支付服務器將訂單信息轉化為支付請求并發(fā)送至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接受端;(4)用戶的智能移動終端讀取支付標識接受端的支付請求信息;(5)安裝在智能移動終端上的信息讀取模塊讀取用戶的銀行卡信息并對銀行卡信息進行加密;(6)用戶通過安裝在智能移動終端上的輸入模塊輸入銀行卡密碼;(7)智能移動終端上的安全支付模塊對用戶密碼和銀行卡信息進行加密,并通過加密的安全網絡傳輸通道,將銀行卡信息和銀行卡密碼提交給支付服務器;(8)支付服務器將收到的支付信息處理后轉發(fā)給銀行前置進行支付判斷;(9)支付服務器接受銀行前置支付判斷結果后將結果分別返回給商戶和用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移動終端為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戶指定支付標識為通過電子渠道方式傳輸?shù)接脩糁悄芤苿咏K端的標示號碼。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銀行卡為存儲用戶銀行賬戶信息電子記錄的物理媒體。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通過安裝在用戶智能移動終端上的信息讀取模塊讀取銀行卡信息,其讀取方式為接觸式讀取或非接觸式讀取。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⑷和步驟(7)中,用戶智能移動終端通過雙重加密通道對支付信息進行傳輸加密,用戶智能移動終端和支付服務器都不存儲銀行卡信息和用戶密碼。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子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商戶接收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信息;商戶將訂單信息和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發(fā)送到支付服務器;支付服務器將訂單信息轉化為支付請求并發(fā)送至用戶指定的支付標識接受端;用戶的智能移動終端讀取支付標識接受端的支付請求信息;讀取用戶的銀行卡信息并對銀行卡信息進行加密;輸入銀行卡密碼;對用戶密碼和銀行卡信息進行加密,并通過加密的網絡傳輸通道將信息提交給支付服務器;支付服務器將收到的支付信息處理后轉發(fā)給銀行前置進行支付判斷;支付服務器接受銀行前置支付判斷結果后將結果分別返回給商戶和用戶。本發(fā)明的整個支付過程相比原來傳統(tǒng)的線上支付更為簡單,安全性也更高。
文檔編號G06Q20/00GK102243740SQ201110219089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2日
發(fā)明者馬平 申請人: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