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尤指一種藉由放置一徑向風扇元件于散熱元件的一側邊,而達到側吹效果的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
背景技術:
按,隨著積體電路(IC)密度的增加,資訊產品中的晶片在作動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常使晶片本身的溫度超出其所能負荷的范圍,尤其是中央處理器晶片(CPU chip),因運算速度及處理功能持續(xù)增加,其產生的熱量若無良好的散熱環(huán)境,常造成零組件壽命損耗乃至主機發(fā)生當機的現(xiàn)象。
因此,為有效解決晶片的散熱問題,業(yè)界多在晶片的頂部加裝一包含復數(shù)散熱鰭片的散熱器,散熱器又大體可分為呈直立的矩形或圓環(huán)形,其各有不同的應用方向,例如圓環(huán)形乃多應用于晶片上方空間受限的電路板上,如介面卡。
請參閱圖1所示,其是為已有的軸流下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由圖中可知,該軸流式下吹散熱器結構是包括一圓環(huán)形散熱器1a及一軸流式風扇2a。其中,該鋁擠放射狀散熱器1a是設置于一晶片(圖未示)上,以吸收該晶片所產生的熱量,并且該軸流式風扇2a是設置于該圓環(huán)形散熱器1a的上端,以下吹的方式進行該圓環(huán)形散熱器1a的散熱。
請參閱圖2所示,其是為已有的軸流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由圖中可知,該軸流式側吹散熱器結構是包括一矩形散熱器1b及一軸流式風扇2b。其中,該矩形散熱器1b是設置于一晶片(圖未示)上,以吸收該晶片所產生的熱量,并且該軸流式風扇2b是設置于該矩形散熱器1b的側端,以側吹的方式進行該矩形散熱器1b的散熱。
上述已有的散熱方式,不管是軸流下吹式或軸流側吹式,因軸流式風扇2a、2b的軸心位置無氣流通過1a、1b的散熱鰭片,因此散熱器的散熱鰭片使用效率較差,且對散熱鰭片密度較高的散熱器所產生的阻抗也較大,另外,下吹式產生空氣風量的熱交換效能較低等缺點,所以已有的散熱器的效果皆不甚理想。
由上可知,上述已有的散熱器結構,在實際設計上,顯然具有缺失與改善空間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
緣是,本實用新型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且依據多年來從事此方面的相關經驗,悉心觀察且研究的,并配合學理的運用,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實用新型。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利用鼓風式風扇及側吹式高效能散熱技術來達到較高的散熱效率,藉由此種散熱方式將可大幅提高散熱鰭片的散熱效能;此外,利用鼓風式風扇的高靜壓搭配致密的散熱鰭片設計將可達到另外三個主要目的1、降低散熱器運轉時風切噪音;2、將實際可用的空氣風量的熱交換效能提升;以及3、側吹散熱器設計可大幅提升散熱鰭片的散熱使用率。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種方案,提供一種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包括一散熱器元件及一徑向風扇元件。其中,該散熱器元件是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以及,該一徑向風扇元件,其設置于該散熱器元件的一側邊,其中該徑向風扇元件的出風口方向是面向該等散熱鰭片所產生的散熱通道。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種方案,提供一種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包括一第一散熱器元件、一第二散熱器元件、及一徑向風扇元件。其中,該第一散熱器元件是具有復數(shù)個第一散熱鰭片;該第二散熱器元件是具有復數(shù)個第二散熱鰭片;以及,該徑向風扇(元件是設置于該第一散熱器元件與該第二散熱器元件周圍,其中該徑向風扇元件是具有二個出風口,該二個出風口方向是分別面向該等第一散熱鰭片及該等第二散熱鰭片所產生的散熱通道。
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相信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圖1是已有的軸流下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已有的軸流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三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四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五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六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七實施例的其中一角度立體示意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七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立體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圓環(huán)形散熱器 1a軸流式風扇 2a矩形散熱器 1b軸流式風扇 2b散熱器元件 1 散熱鰭片 10散熱通道 11徑向風扇元件 2 出風口20、20′單進風口/單出風口型鼓風扇 21單進風口/雙出風口型鼓風扇 22雙進風口/單出風口型鼓風扇 23雙進風口/雙出風口型鼓風扇 24晶片 3第一散熱器元件 4 第一散熱鰭片 40散熱通道 41第二散熱器元件 5 第二散熱鰭片 50散熱通道 51熱管 100導熱塊 200發(fā)熱源 300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3、圖4所示,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及上視示意圖。由圖中可知,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包括一散熱器元件1及一徑向風扇元件2。
其中,該散熱器元件1是可設置于一預定散熱的晶片3上,且該散熱器元件1是具有復數(shù)個依序向上延伸的散熱鰭片10,其中該等散熱鰭片10可依使用者隨意設計,例如本實用新型的矩形散熱器。另外,本發(fā)明進一步是包括有復數(shù)個熱管100,該等熱管100是穿設于該散熱器元件1內部,用于將發(fā)熱源所產生的熱,傳導至該散熱元件1以進行散熱。
另外,該徑向風扇元件2是設置于該散熱器元件1的一側邊,其中該徑向風扇元件2的出風口20氣流出風方向與該等散熱鰭片10平行、或者該徑向風扇元件2的出風口20氣流出風方向是與該等散熱鰭片10所產生的散熱通道11平行。亦即,從該徑向風扇元件2的出風口20所吹出來的風,可非常平順的經過該等散熱鰭片10,而將實際可用的空氣風量的熱交換效能提升。再者,該徑向風扇元件2是可為一鼓風扇,而第一實施例如箭頭方向(進氣方向見圖4)可知,為一單進風口/單出風口型鼓風扇21。
請參閱圖5至圖7所示,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二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由圖中的箭頭方向(進氣方向)可知,該鼓風扇是可依使用所需,而為單進風口/雙出風口型鼓風扇22(見圖5所示)、雙進風口/單出風口型(見圖6所示)鼓風扇23、或雙進風口/雙出風口型(見圖7所示)鼓風扇24的任一選擇。
請參閱圖8所示,其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五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由圖中可知,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包括一第一散熱器元件4、一第二散熱器元件5、及一徑向風扇元件2。
其中,該第一散熱器元件4是具有復數(shù)個依序向上延伸的第一散熱鰭片40。該第二散熱器元件5是具有復數(shù)個依序向上延伸的第二散熱鰭片50。另外,該徑向風扇元件2是設置于該第一散熱器元件4與該第二散熱器元件5周圍,其中該徑向風扇元件2是具有二個出風口20、20′,該二個出風口20、20′的氣流出風方向是分別與該等第一散熱鰭片40及該等第二散熱鰭片50平行、或者該二個出風口20、20′方向是分別面向該等第一散熱鰭片40及該等第二散熱鰭片50所產生的散熱通道41、51。再者,如箭頭方向(進氣方向)可知,該徑向風扇元件2是為一單進風口/雙出風口型(見圖8)鼓風扇22。
請參閱圖9所示,其是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六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由圖中可知,第六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最大的不同在于如箭頭方向(進氣方向)可知,該徑向風扇元件2是為一雙進風口/雙出風口型(見圖9)鼓風扇24。
請參閱圖10、圖11所示,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的第七實施例的其中一角度及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由圖中可知,該等熱管100是分別穿設于該第一散熱器元件4及該第二散熱器元件5內部,并且該等熱管100是連接于一導熱塊200(可為導熱銅塊)及一發(fā)熱源300,用于將該導熱塊200及該發(fā)熱源300所產生的熱,傳導至該第一散熱器元件4及該第二散熱器元件5以進行散熱。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是利用徑向風扇元件2(鼓風式風扇)及側吹式高效能散熱技術來達到較高的散熱效率,藉由此種散熱方式將可大幅提高散熱鰭片的散熱效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最佳的一的具體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圖式,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所有范圍應以申請專利范圍為準,凡合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的精神與其類似變化的實施例,皆應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中,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內,可輕易思及的變化或修飾皆可涵蓋在以下本案的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散熱器元件,其具有復數(shù)個散熱鰭片;以及一徑向風扇元件,其設置于該散熱器元件的一側邊,其中該徑向風扇元件的出風口方向是面向該等散熱鰭片所產生的散熱通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散熱器元件是設置于一晶片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徑向風扇元件是為一鼓風扇。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鼓風扇是為雙進風口/雙出風口型或雙進風口/單出風口型或單進風口/雙出風口型或單進風口/單出風口型鼓風扇。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有復數(shù)個熱管,該等熱管是穿設于該散熱器元件內部。
6.一種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一散熱器元件,其具有復數(shù)個第一散熱鰭片;一第二散熱器元件,其具有復數(shù)個第二散熱鰭片;以及一徑向風扇元件,其設置于該第一散熱器元件與該第二散熱器元件周圍,其中該徑向風扇元件是具有二個出風口,該二個出風口方向是分別面向該等第一散熱鰭片及該等第二散熱鰭片所產生的散熱通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散熱器元件是設置于一晶片上。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徑向風扇元件是為一鼓風扇。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鼓風扇是為雙進風口/雙出風口型或單進風口/雙出風口型。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有復數(shù)個熱管,該等熱管是分別穿設于該第一散熱器元件及該第二散熱器元件內部。
專利摘要一種徑向側吹式散熱器結構,其包括一散熱器元件及一徑向風扇元件。其中,該散熱器元件是具有復數(shù)個依序向上延伸的散熱鰭片;以及,該徑向風扇元件是設置于該散熱器元件的一側邊,其中該徑向風扇元件的出風口氣流出風方向是與該等散熱鰭片平行。藉此,利用徑向風扇元件(鼓風式風扇)及側吹式高效能散熱技術來達到較高的散熱效率,藉由此種散熱方式將可大幅提高散熱鰭片的散熱效能。
文檔編號G06F1/20GK2838039SQ200520103919
公開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8月17日
發(fā)明者李佳儒 申請人:嘉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