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纖設備,具體為一種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所用的光纖多為放射式光纖,其中主要由入射光源光纖和反射接受光纖組成。其主要的工作原理為入射光纖射出的光直接照射到放射體上,接受光纖所接收到的反射光信號隨反射體與接收光纖端之間距離的變化而變化,因而反射體的位移或轉角的大小可以通過測量接收光的強弱來確定。然而,這種光纖有兩個由兩個主要缺點一是光源強度的波動會給測量帶來較大的誤差,二是反射器表面的反射率隨時間和使用環(huán)境的變化,也容易導致測量的不準確性, 且目前光纖差動保護的試驗僅僅是檢查單側保護啟動定值、自發(fā)自收完好性和光纖差動保護能接受到對側信號等項目,而在現(xiàn)場進行差動保護的制動特性試驗、遠方跳間試驗、弱饋線路啟動跳間試驗等邏輯功能檢查,以及事故分析所需的特殊試驗檢查都無法進行,這樣將導致光纖差動保護檢驗質量和運行可靠性大幅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可連接到光纖保護裝置之上,需配合繼電保護試驗裝置使用。在本實用新型中,由信號收集裝置直接進行收集,并通過數據線連接到CPU進行相關數據處理并提供解決方案,由連接到CPU端的控制面板和鍵盤對數據進行相關操作,CPU后連接有光電收發(fā)器和相關網絡接口,其中以光電收發(fā)器進行相關數據的收發(fā)操作,并利用相關網絡接口進行相關數據的傳輸和反饋。由于要進行光纖保護制動動作特性操作,本實用新型須加入線路兩側的電流量。 由于現(xiàn)場光纖保護裝在線路兩端,相距數百公里,無法同時施加電流,因此本實用新型可選擇代替線路另一端光纖保護進行試驗。在本實用新型中,用繼電保護試驗裝置加入電流量給光纖保護裝置,光纖保護裝置將本側電流發(fā)送到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接受到電流量后,顯示在面板或上位機上,通過面板鍵盤對電流量改寫,再轉發(fā)到光纖保護中,實現(xiàn)對側電流,從而進行制動特性的試驗,用以對光纖保護情況進行測試。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以及運算處理速度快的特點,同時成本低、操作過程簡單明了。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裝示意圖;[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一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二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參見圖1的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可連接在光纖保護裝置1之上,并通過光纖接受端2和光纖發(fā)送端3進行相關數據傳輸,在光纖保護裝置1和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5上都有相應的數據接口,另外,還有一繼電保護試驗裝置4連接在光纖保護裝置1上。在圖2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一中的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5,功能較全, 除了具備相關電源、信號收集裝置、CPU(含存儲器)、顯示用的面板、操作用鍵盤以及網絡接口和光電收發(fā)器之外還設置有信號輸出裝置、A/D轉換電路以及D/A轉換電路,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還設置有flash播放器以及外部存儲器,在網絡接口末端還有一上位機。在圖3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二中的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5,只具備最基本功能,即只包括相關電源、信號收集裝置、CPU(含存儲器)、顯示用的面板、操作用鍵盤以及網絡接口和光電收發(fā)器,其中上位機直接與CPU(含存儲器)相連。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可連接到光纖保護裝置之上,其特征在于,需配合繼電保護試驗裝置使用,其中信號收集裝置通過數據線連接到CPU,CPU同時連接有控制面板和鍵盤, CPU后連接有光電收發(fā)器和相關網絡接口。
專利摘要光纖差動保護測試儀,可連接到光纖保護裝置之上,需配合繼電保護試驗裝置使用,在本實用新型中,由信號收集裝置直接進行收集,并通過數據線連接到CPU進行相關數據處理并提供解決方案,由連接到CPU端的控制面板和鍵盤對數據進行相關操作,CPU后連接有光電收發(fā)器和相關網絡接口,其中以光電收發(fā)器進行相關數據的收發(fā)操作,并利用相關網絡接口進行相關數據的傳輸和反饋。本實用新型集成度高、可靠性好、運算速度快且成本低廉。
文檔編號G01R19/00GK201945647SQ20102066421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16日
發(fā)明者趙永生, 龔固豐 申請人:龔固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