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了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推桿機構。
背景技術:
推桿機構是工業(yè)中十分常見的機械工具,該推桿機構包括殼體、傳動裝置和導向密封裝置,傳動裝置通過導向密封裝置推動推桿運動。因此推桿機構的性能直接影響整個裝置的運行,但是現(xiàn)有技術的推桿機構在動作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因潤滑度不夠而導致推桿卡死的情況。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特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潤滑效果顯著以及成本低的推桿機構。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技術缺陷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推桿機構,包括殼體、推桿、傳動裝置、潤滑機構ⅰ和潤滑機構ⅱ,所述殼體內安裝有一推桿,所述推桿的一端通過傳動軸連接傳動裝置,所述傳動裝置上設置啟動按鈕,所述推桿的另一端在傳動裝置的驅動下相對殼體做伸縮動作,所述殼體端口在與傳動軸相連接的位置設置有潤滑機構ⅰ,所述殼體的中部設置有潤滑機構ⅱ,所述潤滑機構ⅰ和潤滑機構ⅱ均包括油箱、油罩和進油孔,其中油箱和進油孔貫通連接,油箱上設置有進油孔。
進一步地,單個所述油罩的輸出端與殼體內壁的油槽貫通連接。
進一步地,單個所述油罩的中部開設有扣槽。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在推桿與傳動軸的連接處,以及推桿的中部分別設置有潤滑機構,通過油罩使得潤滑油均勻的覆蓋在殼體內壁,潤滑效果顯著,不容易出現(xiàn)卡死的情況,而且油罩又可做托罩使用,方便提攜,成本低。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殼體,2、推桿,3、傳動軸,4、傳動裝置,5、啟動按鈕,6、潤滑機構ⅰ,7、潤滑機構ⅱ,8、油箱,9、油槽,10、油罩,11、進油孔,12、扣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fā)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圖1所示的一種推桿機構,包括殼體1、推桿2、傳動裝置4、潤滑機構ⅰ6和潤滑機構ⅱ7,殼體1內安裝有一推桿2,推桿2的一端通過傳動軸3連接傳動裝置4,傳動裝置4上設置啟動按鈕5,推桿2的另一端在傳動裝置4的驅動下相對殼體1做伸縮動作,殼體1端口在與傳動軸3相連接的位置設置有潤滑機構ⅰ6,殼體1的中部設置有潤滑機構ⅱ7,潤滑機構ⅰ6和潤滑機構ⅱ7均包括油箱8、油罩10和進油孔11,其中油箱8和進油孔11貫通連接,油箱8上設置有進油孔11。
在本實施例中,單個油罩10的輸出端與殼體1內壁的油槽9貫通連接,通過油罩10使得潤滑油均勻的覆蓋在殼體1內壁,潤滑效果顯著,
在本實施例中,單個油罩10的中部開設有扣槽13,油罩10可做托罩使用,方便提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在推桿與傳動軸的連接處,以及推桿的中部分別設置有潤滑機構,潤滑效果顯著,不容易出現(xiàn)卡死的情況,成本低。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