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零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
背景技術:
扭力彈簧是一種蓄力工具,古代常見的就是弓弩,現(xiàn)代的扭力彈簧扭力桿多用彈性極好的鋼材制造,形式也有很大變化,有機械表里面的游絲,有玩具陀螺槍里的動力彈簧,也有坦克、汽車里的扭力桿。扭力桿體積小扭力大,作為交通運輸工具的避震工具再好不過了,而由于扭力彈簧在使用時必須發(fā)生形變,因此扭力彈簧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強度不夠,容易導致?lián)p壞,特別在汽車的配件中,汽車的停車制動過程,對于扭力彈簧的強度要求極高,如果彈簧損壞,就會影響整個汽車的運行。
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扭力彈簧,[申請?zhí)枺?01420630643.X],包括彈簧本體及設于彈簧本體兩端的扭力輸入端及扭力輸出端,所述扭力輸出端為U型結(jié)構,并且扭力輸出端的端部卡設在彈簧本體內(nèi)。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現(xiàn)有技術的部分問題,但是,該方案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的強度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強度高的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包括彈簧本體,所述的彈簧本體包括第一彈簧圈和第二彈簧圈,所述的第一彈簧圈和第二彈簧圈交錯穿插形成直筒型的彈簧本體,所述的彈簧本體兩端分別具有扭力輸入端和扭力輸出端,所述的扭力輸入端分別由第一彈簧圈的第一出入端和第二彈簧圈的第二輸入端組成,所述的扭力輸出端分別由第一彈簧圈的第一輸出端和第二彈簧圈的第二輸出端組成,所述的扭力輸入端和扭力輸出端分別具有輸入端加固組件和輸出端加固組件,所述的扭力輸入端的端部向內(nèi)卷曲且固定在扭力輸入端的一側(cè)形成輸入環(huán),所述的扭力輸出端的端部向內(nèi)卷曲且固定在扭力輸出端的一側(cè)形成輸出環(huán)。利用兩個彈簧圈相互拼合來同時受力,提高其強度,相對減小每次扭力對于彈簧本身的損耗,也可以提高該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實際可以承受的扭力。
在上述的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中,所述的輸入端加固組件包括將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綁定的輸入端加固環(huán),所述的輸出端加固組件包括將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綁定的輸出端加固環(huán)。
在上述的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中,所述的輸入端加固環(huán)呈條形且內(nèi)部具有呈8字型的輸入通口,所述的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穿過該輸入通口且與輸入通口內(nèi)壁過盈配合;所述的輸出端加固環(huán)呈條形且內(nèi)部具有呈8字型的輸出通口,所述的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穿過該輸出通口且與輸出通口內(nèi)壁過盈配合。
在上述的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中,所述的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相互緊靠,所述的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相互緊靠。
在上述的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中,所述的輸入環(huán)包括第一輸入端的端部和第二輸入端的端部分別向內(nèi)卷曲且相互緊靠形成,所述的輸出環(huán)包括第一輸出端的端部和第二輸出端的端部分別向內(nèi)卷曲且相互緊靠形成。
在上述的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中,所述的第一彈簧圈和第二彈簧圈為形狀大小相同的兩個彈簧圈。
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本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的優(yōu)點在于:利用兩個彈簧圈相互拼合來同時受力,提高整體強度,相對減小每次扭力對于彈簧本身的損耗,也可以提高該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實際可以承受的扭力。配合加固組件,可以進一步提高兩個彈簧圈相互配合后的受力范圍,進一步延長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角度結(jié)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輸入端加固環(huán)截面圖。
圖中,第一彈簧圈1、第二彈簧圈2、第一輸入端3、第二輸入端4、第一輸出端5、第二輸出端6、輸入環(huán)7、輸出環(huán)8、輸入端加固環(huán)9、輸出端加固環(huán)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3所示,本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包括彈簧本體,所述的彈簧本體包括第一彈簧圈1和第二彈簧圈2,第一彈簧圈1和第二彈簧圈2為形狀大小相同的兩個彈簧圈。所述的第一彈簧圈1和第二彈簧圈2交錯穿插形成直筒型的彈簧本體,所述的彈簧本體兩端分別具有扭力輸入端和扭力輸出端,所述的扭力輸入端分別由第一彈簧圈1的第一輸入端3和第二彈簧圈2的第二輸入端4組成,所述的扭力輸出端分別由第一彈簧圈1的第一輸出端5和第二彈簧圈2的第二輸出端6組成,利用兩個彈簧圈相互拼合來同時受力,提高整體強度,相對減小每次扭力對于彈簧本身的損耗,也可以提高該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實際可以承受的扭力。扭力輸入端通過第一輸入端3和第二輸入端4共同承擔扭力輸入的受力,而扭力輸出端通過第一輸出端5和第二輸出端6共同承擔扭力輸出的受力,可以大大減小對于彈簧整體的損耗,同時也是增大了扭力的受力面積,可以減少對于扭力輸入端和扭力輸出端的損耗,并且對于可承擔的最大扭力值也進一步提高。
進一步地,所述的扭力輸入端和扭力輸出端分別具有輸入端加固組件和輸出端加固組件,輸入端加固組件包括將第一輸入端3和第二輸入端4綁定的輸入端加固環(huán)9,所述的輸出端加固組件包括將第一輸出端5和第二輸出端6綁定的輸出端加固環(huán)10。輸入端加固環(huán)9呈條形且內(nèi)部具有呈8字型的輸入通口,所述的第一輸入端3和第二輸入端4穿過該輸入通口且與輸入通口內(nèi)壁過盈配合;所述的輸出端加固環(huán)10呈條形且內(nèi)部具有呈8字型的輸出通口,所述的第一輸出端5和第二輸出端6穿過該輸出通口且與輸出通口內(nèi)壁過盈配合。第一輸入端3和第二輸入端4相互緊靠,所述的第一輸出端5和第二輸出端6相互緊靠。該輸入端加固環(huán)9不僅可以將第一輸入端4與第二輸出端4相互綁緊并且可以加大扭力輸入端的受力強度,可以增大對于承載物的接觸面積,減小對于扭力輸入端的損耗,同理,輸出端加固環(huán)10可以將第一輸出端5與第二輸出端6相互綁緊并加大扭力輸出端的受力強度,減小對于扭力輸出端的損耗。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扭力輸入端的端部向內(nèi)卷曲且固定在扭力輸入端的一側(cè)形成輸入環(huán)7,所述的扭力輸出端的端部向內(nèi)卷曲且固定在扭力輸出端的一側(cè)形成輸出環(huán)8。輸入環(huán)7包括第一輸入端3的端部和第二輸入端4的端部分別向內(nèi)卷曲且相互緊靠形成,所述的輸出環(huán)8包括第一輸出端5的端部和第二輸出端6的端部分別向內(nèi)卷曲且相互緊靠形成。輸入環(huán)7和輸出環(huán)8即可以增加輸入端端部和輸出端端部的強度,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可以通過附加的棒狀工具穿過該輸入環(huán)7和輸出環(huán)8,通過其他的力來壓縮或釋放該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同時在人為的操作中,也可以避免別駐車抗疲勞轉(zhuǎn)向扭力彈簧的扭力輸入端或扭力輸出端劃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第一彈簧圈1、第二彈簧圈2、第一輸入端3、第二輸入端4、第一輸出端5、第二輸出端6、輸入環(huán)7、輸出環(huán)8、輸入端加固環(huán)9、輸出端加固環(huán)10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zhì);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